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哪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客观方面:一、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
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二、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三、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筝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四、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我们不是圣人,我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教育方面也难免有误区。面对心理逆反期的学生,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的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在纠正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长引导都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教育的底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是最需要得到他人认同与他人尊重的时期。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也许他们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同学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应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将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然后给予完全的重视和关心。
二、积极、鼓励,少训斥责怪。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
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
三、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四、要冷静分析,智慧应对。逆反心理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学生故意表现出的一种消极对抗情绪,作为教育者这时千万不能冲动,要冷静分析,巧用心理战术,合理采用激将法,大胆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要明白,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儿童,他是一个成年人,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已经知道如何去看待问题与思考这个世界与社会。他不再是一个什么都需要依赖父母的儿童,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个体与独立人格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