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逆反心理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逆反心理的原因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导

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这个时候,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许多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在当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出现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

我们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做出过许多研究与尝试。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家长、学校、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家长——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只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丰富的智慧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孩子更融洽地相处。还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允许并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家庭的管理。比如,让孩子利用周末尝试做家长,由他们安排各个成员的活动,这不仅展示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做到了换位思考,加强了与父母的情感。家长应该避免以下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1)打骂、体罚。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2)哄骗、利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3)讽刺、挖苦。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4)溺爱、迁就。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

教师——用“赞扬”杜绝“破窗”

中学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与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这时候,肯定、鼓励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泰戈尔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样打击。”多找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谈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我能成功”的信念,让他们

真正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永远不会放弃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转变。

要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破窗户理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科学家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和车窗都打开,另一辆则封闭如常,保持原样不动。三天后,打开车窗的汽车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则完好无损。科学家又在剩下的车窗上打了一个小洞,只有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全部丢失。这表明,人们往往认为坏的东西让它再坏一些也无妨。而对于完美的东西则会主动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

学生的心灵好比是车,是否完好无损,就看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维护的技巧了。表扬、赞美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更能使孩子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青少年——换位思考、克制自己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这时候,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老师,抱着宽容的态度理解他们,还应该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住自己烦躁和倔强的情绪。同时,青少年还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发展自我价值。

不可否认,逆反心理也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如自我意识较强、勇敢、坚强、好胜、能求异、能创新。还可以防止一系列不良品质的形成,如孩子在不顺心受压抑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有畏缩心理,也不会保守、逆来顺受。在充满竞争的年代,我们应善于发现青少年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

中学生心理逆反心理的原因

1、生理原因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发育趋于健全,脑的机能日趋发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批判,很多复杂的思维形式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其中就包括逆向思维。但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思维的运用也欠成熟,对待事物的见解和观点容易偏激片面,同时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虚荣心较强,不允许别人轻易否定自己的思维成果,把它看作是对自己尊严的强烈挑衅,对父母老师的管教产生强烈的逆反。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基础,而思维形式的成熟与思维内容的贫乏

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可能。可以说逆反心理是思维能力高速发展与社会经验相对停滞的矛盾带来的,究其原因是成长的烦恼。

2、心理原因

进入中学阶段,青少年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思想上不再依托他人而存在,产生了一种思想独立的心理需要。即希望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思想表明自己思想上的独立,进而表明自己人格的独立,向众人表现出一个独立于别人的自我。而急于突破前人的青少年在成长起来之后会突然发现世界上的规则全都是由成年人制定的,孩子只能执行,不能反抗,这种反抗传统规则,突破禁忌的冲动被暂时压制在内心深处。随着学生的成长,这种叛逆的想法越来越强,而又没有找到合适有效的渠道通家长老师沟通或宣泄,这种想法最终会爆发为行动,转化为和父母老师的对抗。

3、社会原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正在逐渐转为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当前,几乎所有面向青少年的商品大到流行偶像、小说影视小到文具服饰,广告商无一例外的贴上“个性”的标签,标榜自己的商品是最有个性的,只卖给最有个性的人。叛逆已经由贬义词变为中型词,甚至在青少年眼中成为了褒义词。如前所述,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本身就存在逆反的基础和条件,当今社会在这种社会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当代的青少年较之其“前辈”更不容易对自己做内省的思考,也就更不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表现出来当代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尤其严重。

二、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根据我的观察,并且结合少量的案例分析,当代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不屑一顾

这是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含蓄的表达反叛情绪的方式。表现为对同伴间流传的某些新鲜事物不报太大的好奇心,显得比较矜持自重,一副“没什么大不了,我早就知道了”的架势。因为这样的表现一方面可以和周围同伴的惊讶好奇形成反差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且在表达新观点的同伴面前不显得无知,从内心深处抚平心理上的落差。对于家长和老师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显得比较不耐烦,特别是对有的老师空洞的形式化的教育和母亲重复的唠叨尤其反感,对这种教育往往应付,甚至消极抵抗。

2、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有些以社会上某些个别事例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有些甚至是带有嘻皮色彩的哗众取宠也就是老师们反映的喜欢在课上跟老师抬杠的“杠头”。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解释,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其潜意识里产生一种颠覆成人世界固有规范的冲动,他们往往对身边的成年人(老师、家长)所犯的错误感到尤其的兴奋,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以及课间操、升旗、考试等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小错误,学生们的第一表现往往不是不满,而是兴奋。这正是这种潜意识的表现。正是这种希望成年人犯错的心理预期使得中学生有意无意的总在日常的教育和交谈中寻找成年人的错误,或者找出相反的特例。

3、全盘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