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逆反心理的原因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近年来,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更深入
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表现,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调查报告的内容。
调查对象,我校100名初中生。
调查时间,2022年5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家庭因素,家庭纷争、家长过分严厉等。
学业压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压力等。
社交问题,与同学关系紧张、被排斥等。
心理问题,情绪波动大、自尊心脆弱等。
2.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情绪化,容易发脾气、情绪波动大。
拒绝合作,不愿意配合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反社会行为,违反校纪、逃课等。
自闭,不愿意与人交流、沉默寡言。
3. 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看法:
6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对外界压力的一种表现。
3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行为,需要及时纠正。
10%的被调查者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病态心理,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调查报告总结,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表现也各不相同。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初中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预防
( ) 生 自身 因 素 三 学 1生 理变 化 带 来 的心 理 变 化 到 了初 中 阶段 . 着 身 体 的 . 随 变 化 , 其 是 第 二 性 征 的 出现 . 得 男 女 学 生 心 理 上 产 生 了微 尤 使 妙 的变 化 , 要 了解 异 性 的 秘 密 , 的 甚 至 希 望 在 异 性 面 前 积 需 有
的 心理 产 生 变 化
3 思 想 和 师 长 存 在 一 定 的差 距 初 中 阶段 的学 生 在 知识 、 . 学 习 和 交 往 上 都 达 到 了一 定 的 水 平 . 想 上 比 较 新 潮 . 些 甚 思 有 至 比家 长 和 教 师 都 要 先 进 . 是 就 认 为 自己 的 思 想 已经 成 熟 . 于 需 要 摆 脱 长 辈 的束 缚 。但 一 旦 遇 到 挫 折 . 会 束 手 无 策 . 种 又 这 复 杂 的 心 理 必 然 会 使 学 生 和 师 长 之 间 产 生 冲 突 .一 旦 家 长 和 教 师 不 明 白学 生 心 理 的变 化 .就 会 造 成 这 种 逆 反 情 绪 的 逐 步 升 级 4智 力 因 素 遗 传 造 成 不 同学 生 的智 力 存在 差 异 先 天 缺 . 陷 的 学 生 学 习成 绩 不 理 想 , 因此 一 直 混 日子 ; 力 一 般 的 学 生 智 不 断 努 力 , 是 却不 能 实 现 自 己的 目标 , 渐 失 去 信 心 : 些 智 但 逐 一 力 较好 的学 生 , 于努 力 程 度 不 够 而 成 绩 不 理想 : 力 上 等 , 由 智 但 是 却 自认 聪 明 的学 生 . 努 力 而 造成 成 绩 平 平 。 不 种种 原 因 . 得 使
极 表 现 自己 , 得异 性 的好 感 . 至 早 恋 取 甚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与疏导
Y U A N D 鬲 工 N G Y 工 L 工 N ■ —I ● ● ●
中学生逆反心理 的形成 与疏导
潘 洪 富
逆 反 心理 , 若不 引起全社会 、 教 育 工 作 者 及 家 长 的 重 视 .极 易 引 起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方 面 的 问 题 ,对 学 生 健 康 成 长 会 造 成 极 大 的影 响 。因此 . 研 究 逆 反 心 理 的形 成与疏导尤为重要。
化建 设 服 务 , 为 人 民服 务 , 与 生 产 劳 动 和
好 的 个 人 需 要 ,做 到 教 师 要 求 和 学 生 需 求的完美统一 , 否则学生就会 产生对立 。
其 次 是 教 师 提 出要 求 时 采 取 了强 制 的 或 触 犯 学 生个 性 的方 式 。 其实 , 这样 做 的结
、
逆 反 心 理 的形 成 原 因
4 . 社会 的压 力以及学生学 习成 绩等
方 面 的 极 大 差 距 的原 因
学 生进 入 初 中 以后 .一 个 班 级 的 学 生 在很 多 方 面 差 距 极 大 。 在 我 国 相 当 多 的地方仍然没有摆脱 “ 升学” 这 一 现 实 问 题 . 没 有 走 出或 者 没 有 完 全 走 出 “ 应 试 教
女逐 步 实 现 , 并 给 予 鼓 励 。不 要从 主 观愿
阶 段 的孩 子 具 有 强 烈 的 “ 自我 ” 意识 。
主 要 表 现 在 四个 方 面 :一 是 渴 望 得 到 别 人 的认 可 : 二 是 希 望 得 到别 人 的 尊 重 : 三 是 独 立 意 识 和 自主 的 需 要 : 四是 好 奇 心 引 起 的认 知需 求 。 当外 界 的刺 激 与 其 内 心 的“ 自我 ” 意 识 形 成 强 烈 的反 差 时 . 就 会引 起学生 心理强 烈 的不满 和反逆 . 从 而产生逆反心理。
中学生逆反心理透析及调适
中学生逆反心理透析及调适摘要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消极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逆反心理的本质、表现、形成原因等三个方面的论述,提出了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调试策略。
关键词逆反心理第二逆反期心理调适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逆反是一道必经的坎。
在中学生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冷漠、消极,甚至对立违抗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
这种与常理相悖的反常心理状态就是逆反心理,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十分不利,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并采取合理的方法避免这种心理的产生。
一、逆反心理的本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现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那究竟什么是逆反心理?可谓众说纷纭。
也就是说,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一种社会态度。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实质是突出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
根据最近的资料研究,它具有如下特点:(一)从结构看,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
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认识、理解、评价;情绪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对立情绪;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
(二)从特性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
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
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映。
(三)从作用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它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其判断标准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
(四)从存在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指中学生对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者产生厌恶、反感、对立,甚至拒绝教育的情绪体验和与此相应的行为倾向。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却不容忽视。
逆反心理指的是中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接受外界观点时持反对态度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所导致的:一、自我认同感不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对自我产生了新的认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面临到对自我的质疑和迷茫。
他们可能在这个时期感觉自己无法被别人确认和接纳,因此表现出排斥和反抗的行为。
二、成长环境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过于压抑的环境或者是过于放任的成长环境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中学生感到压抑和束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宠溺的教育方式则会让他们缺少自律和责任心。
三、同伴群体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同伴关系非常重要。
当中学生身处某种特定的同伴群体中,由于集体心理的作用,他们往往会采取与集体一致的态度。
当中学生自身的观点与群体观点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逆反,以显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
针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源于对自我认同感的不足。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提升自我认同感。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给中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往技巧。
二、改善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宽松活泼的教育环境。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合理的自主决策权。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尽可能听取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三、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背后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注重情绪管理教育。
中学生在青春期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情绪管理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策略摘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键词:逆反心理心理健康成因策略走进我们的教育,常能听到老师和家长们的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了。
教育者的苦口婆心却换来他们的横眉冷对、毫不领情,甚至是公然对峙,摔门而走。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产生如此叛逆情绪?做出如此过激行为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原因中学生的年龄多在13、14到18、19岁,这是一个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被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关键期”。
他们身体状态剧变,内心世界发现,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精神加展,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思想单纯,感情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二、学校教育不当所致(一)教师要求过高,过于频繁。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现有认知发展水平,或与学生原有需要和愿望相矛盾,强迫他们去完成某项任务,活动,如果无法完成,就会受到相应惩罚。
这些都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厌烦情绪、导致他们反感,不愿去接受和执行。
(二)教师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以致于伤害学生自尊。
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充当权威者角色,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易凭主观臆断办事,总觉得只要出于学生好的动机,再多的批评、责骂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常提出过急要求,经常采取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强制检讨等伤害学生人格和自尊的手段。
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情绪,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怎么做,学生偏不怎么做,以此来表示不满。
对于教师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沉默、甚至顶撞、故意对抗,逆反情绪较重。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过分严厉。
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充当权威者角色,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易凭主观臆断办事,总觉得只要出于学生好的动机,再多的批评、责骂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常提出过急要求,经常采取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强制检讨等伤害学生人格和自尊的手段。
武宏璞《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浅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浅析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武宏璞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青少年自我意识高涨,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青春期心理倾向的影响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
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
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学校教育的缺陷的影响首先,个别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
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
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
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班集体里,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学生们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
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不足, 成其认识 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 ; 造 他们的思维虽 然具有独立性 、 批判性, 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 问题时的偏
差太大, 从而出现认识上 的片面、 偏激 、 固执和极端化。 对 老 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 把老师 的劝说 、 要 求、 批评, 把家长 的指点 、 提醒 、 督促等看成是 “ ” “ ” 管 、卡 、
“ , 压”是和 自己过 不去, 是对 自己 自尊 心 的伤 害 , 而把 进 自己放在施教者 的对立面上 。
吧, 学好本领 , 振兴 中华 。
是的 , 我们要这样做 , 应该这样做 , 责无旁贷 。 可是 , 我们
这样做 了吗 ?
前 些时 间 , 贺州 日报——晚报 版》 4 9 报 在《 ( 月2 日)
中学教学参考 肘空 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谈 中 学 的 逆 反 心 理 成 因 及 对 策 生
甘 肃陇 西县 昌谷初 中(4 10 朱永健 780 )
学却没有去想一想 , 轻易就把 它撕 毁 了。看着那一 片片 撒落在 教室 、 园 的碎 片 , 校 我心 悲痛 。一位有 爱心 的老
任老师还好 , 能帮他解决 问题 , 要是遇 到别 的老师 , 问 这
题可就不好办 了。学校2 个班级 10 多人 , 6 40 谁能找到他
的小 孩 呢 ?
们讲这故事 , 我的心一样 的不平静 。 我希望从今天起 , 用
宿生 活费 , 父母 为你承担一 切在学 校 的开 支 , 你珍 惜 了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3 . 学生对 学校 班级生 活的不适 应 ,在 班级 中有必须 要 遵 守 的各种规 章制 度 、有 繁重 的学业 负担 、有频 繁 的考 试 鉴 定等 ,这 和学生 的家庭 生活 以及其 它生 活相 比较有较 大
的 反 差 , 不 能 适 应 者 往 往 选 择 逃 避 和 对 抗 , 不 论 是 逃 避 学 校 生活 还是对抗 学校 管理都给管理者带来不小的挑战 。 要 做 好 学 生 的 心 理 管 理 ,我 认 为 应 主 要 做 好 以 下 几 个 方 面的工作: 1 . 建立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 中 学 生 处 于 青 春 期 的 心 理 发 展 时期 , 内 心 变 得 更 加 丰 富 ,却 又不 轻易表 露 出来 ,在 心理 上呈现 封 闭性特 点。建 立 良好 的师 生关系 是打 开心理 管理 的通道 ,是 学会心 理管 理的前 提 。苏霍姆 林斯 基说 “ 教育 技巧 的全部 奥妙在 于如 何爱护 学生 ” 。老 师若 能与 学生平 等坦诚 相处 ,并给 予细 心 关怀 耐心 指导 ,很容 易得 到学生信 任和 爱戴及 情感 上 的 支持 , 自愿 将 自己的 困难、忧 虑 、过失 以及个 人成长 的 困 惑告诉 他 ( 他 )。老师 就能 正确把 握学 生的 思想动态 ,达 到 不 管 而 管 的 境 界 。现 代 学 生 呼 唤 和 谐 、 平 等 融 洽 的 师 生 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的前提 。 2 . 完 善 班 主 任 的 人 格 魅 力 心理健康 教育 的关键 是让 学生对老 师 的言行 、表现产 生认 同 ,感 受其 高 尚的人格 、 良好 的 品德和充 实的 力量 。 老师 既是 学生 的师长 ,又是 学生人 格 的塑造 者 。老 师 良好 的职业 素养 和个人 修养 ,往 往能激 发学 生 自我提高 、加 强 修养 的 内在 欲望 ,会对 学生 人生观 、价值 观 的形成起 到 建 设性 的作用 。老 师 的人 格对 学生来 说是 一种 心灵的醒 悟 , 种 在书本 上无 法找 到 的人 生哲理 ,为学生 的精神 生活注 入活力 、意义和价值 。 3 。 营造 良好的心理氛 围 中学 生长 期 在 一起 ,在 与 同龄 人 探 讨 和交 往 的过 程 中,往往会 因 意见和 行为方 式 的分 歧产 生矛 盾 ,由于青 少 年认 知发展 水平 ,尤其 情感 发展过 程 中的文 饰性特 点 ,他 们 还不 善于 以恰 当的方式解 决 矛盾 ,老 师要 及 时点拨 ,帮 助 学 生排 除生 活 上 的低 落 情 绪 ,构 建 一 个 良好 的心 理 氛 围。 4 . 尊重学 生个 性 老 师要用 科学 的态度看 待学 生天性 ,尊重 每个 学生 的 个 性 ,因势利 导 ,调动 每个学 生 的主动性 、创造 性 ,增强 有 效管 理 。同时 ,老师 要用 发展 的眼光看 待学 生 ,允许学 生犯错 误 ,坚信 学生 间只有 差异 ,没有 差生 ,善于 发现 学 生 的闪光 点 ,扬长 避 短 ,激励 其发 展 成才 。尊 重 学生个 性 ,能调动 学生 内在动 力 ,震撼学生心理 ,使其 向健康 的 发展 ,这是 实施心理 管理 的基 本原则。
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认识
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认识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常常有一些学生在校内外多次发生违反校规校纪、违反社会公德。
他们常犯错误,且不服从教育,甚至出现恶作剧般的唱“对台戏”、“顶牛”等现象。
在这些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逆反”心理。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生的“逆反”情绪形成的原因,固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现就学校教育方面存在问题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一)个别教师采取简单粗暴态度和强制要求手段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有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恶语讽刺,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引起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
(二)教师处理学生问题不公正造成学生反感和对立。
有些教师往往对学生先入为主的思想定势影响而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
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他们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调查了解,不尊重事实,主观臆断,依据以往经验草率判断处理,做出不公正不合理的结论。
试想,受到错误批评的同学感到委曲不说,就连受到庇护的同学也会对教师的公正产生怀疑。
(三)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
有的教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以优秀学生作为标准衡量其他学生。
个别教师往往会对问题生说:“你如果有某某同学一半认真,也不会是这种成绩,如果有他一半的成绩,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种言语如果常说的话,对于被贬低的同学会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产生对教师和同学的怨恨,甚至自暴自弃。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中学生的心理世界逐渐复杂,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时有发生。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运用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呢?一、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既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管理方式,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社会环境方面,社会风气、社会压力等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二、正确应对中学生逆反心理1. 增强教师的理解力: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到学生言行中的自我表现,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宽容、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2. 减轻学生的压力: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减轻学生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倡导有效的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真诚地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信任和空间。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成功的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三、策略运用1. 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对待师长、同学、家长都要充满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和家长,学会沟通和交流,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安静、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集中精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竞争是中学生难以避免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
5.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归因与对策
风, 甚至使用暴力 使孩 子屈 服 , 不 给孩 子任何 自主性 的 3 . 学校教育的 因素
有些 教师在教 育教学 过程 中对学生有 不公正 的处
等等。这些都会 引起孩子 的逆反心理 。 2 . 对教育 中的榜 样人 物及先 进分 子进行 否定 。对 空 间,
人在工作实践 中的观察 , 中学生 的逆反心 理主要有 以下 着潜移默化 的作 用。有 的父 母对 孩子 给予的 心理 和物
表现 :
质 的照顾过多 , 尤 其是 对孩 子教育 上的要 求过 多 , 超 过
1 . 对学校 、 教师 、 家长的教育表现 出一种不 认 同、 不 了孩子所能承受和容忍的程度 ; 也有 的家 长对孩 子提出
中表现得尤其 明显 。此 时 , 学 生在 生理 、 心理 方面都 发
逆反心理产生 的原 因是 比较多 的, 具 体表现在 以下 生 了很大变化 , “ 长大” 和“ 独立 ” 意识 的觉醒 、 强烈 的 自 几个方面 : 我表 现欲 、 似是而非的人生观 、 世界观 , 使他们追求标 新 1 . 青春期心理特 点的影响
做是不对 的 , 但是在感情上 , 他仍然不 能接 受这个教师 。 行 为要及 时分析 、 引导 、 纠正 ; 对于正确 的思想 和行为则
三、 青 少 年 逆 反 心理 的教 育
+
要及时称赞 、 鼓励 和发扬 , 以培育学 生正确 的人生 观 和
境。 3 . 注 重 学 生 兴趣 爱好 的 培 养
教 育论坛 2 0 1 4年第 5期
中学 生逆 反 心 理 的归 因与 对 策
颜 涛
[ 郯城县泉源 中学,山东 临沂 2 7 6 1 1 4]
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
分析中小学生与班主任之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措施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从心理学上定义,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自身原因: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普遍都会有的心理但是也有些学生,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而且不太合群,他们一旦因人格受到污辱,或因自尊受到伤害,或因学习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更加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家长和老师失去信任,对社会出现偏见,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更有甚者,产生轻生的念头乃至付之行动;这种逆反心理一旦产生,具有隐蔽性,教育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后果不可想象我们在考虑到大部分的时候也应当给语者少部分特殊的孩子一组走的关注家庭及社会原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可见,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中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根据产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原因,要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也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教师原因:人是希望得到赞美、理解和支持的,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中学生,他们一般都循规蹈矩,不容易引起老师的重视,一旦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就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和力量,在心里产生失落和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对待周围的事物更加消极、冷漠;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便自我消沉,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学校原因:不合理的教育也是产生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高中较初中来说,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特重;如果老师们以“僵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仍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在个人圈子,“管”字当头,“套”字为先,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开放;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对教师的信任逐渐消失,出现我行我素,产生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消除逆反心理的教育措施第一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当自身遇到挫折时,不要认为是别人有意造成的,让学生学会宽容有时挫折与失败,如竞争失败不是别人故意羞辱你,而是自然的,伤害有时是偶然的,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当自己忍不住愤怒和攻击时,要学会自我反省,是不是又把别人理解为不公正了,是不是夸大不公正了,是不是有什么证据说明并不是别人的不公正导致我的挫折,是不是我自身存在什么问题;我能改变自己的什么方面;改变了你对不公正的解释,你的逆反情绪就会消失了;在此,教育的目标是消除不公正;第二父母对孩子的爱,当然是值得理解的可是由于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极速发展的社会及孩子迫切希望自己被认同的心理状态下时,由于年龄及种种因素而倒置的时代的脱节也就是所谓的代勾现象就出现了;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和父母没话聊为什么孩子宁可出去和别人混,也不和父母做下来谈心原因就在于父母放不下“父母的身段”父母完全的不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认同,一种认可,我想过去有一部美国电视剧叫成长的烦恼里面家长可以向孩子承认错误,可以理解他们的喜好,甚至还和他们玩在一起,那么自然话题就多,你能走进他的圈子,能走进他的世界,你才能真正理解孩子需要什么,然后加以引导,所以父母有时候是感情用事,虽然他们很爱孩子,可是往往都是用过激的方式,所以,先理解孩子再来谈爱孩子这是关键;有理解则不会有代沟,没有代沟能够相互交流逆反心理自然而然的就会消除第三教师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懂得学会换位思应当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调儿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学生们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他们的标准,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第四当今学校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各级各类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升学率;为上大学,家长的期待,老师的“苦口婆心”,使学生从早到晚,稳坐教室,一套套高难度的训练题,掠夺了学生发挥特长、了解社会、培养兴趣的时间和机会;于是,抑郁、恐慌、焦躁、嫉妒、自私、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也比比皆是;我们要提倡的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要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刺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全体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从而促使他们的素质的提高与健康心理的发展相结合;素质教育注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不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利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当然也很好地抑制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所述这些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则能彻底消除,从而使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文献参考:1.心理科学2.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空心雨论文网3.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和做法中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中学阶段,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抵触情绪,拒绝适应和接受传统教育方式和规范。
逆反心理的表现包括言语上的抵触、行为上的抵抗,甚至可能引发不良行为。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往往有多方面,如下:1.成长过程中的认同危机:中学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产生疑惑。
他们可能对学校和教育规范产生怀疑,并试图通过表现逆反心理来寻找自己的独特性。
2.学校压力过大: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他们可能感到无法承受,产生逆反情绪。
他们可能对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感到不满,因而表现出反抗和逆反的行为。
3.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存在冲突、不和谐或高压等问题,中学生可能将逆反情绪发泄到学校和教育机构上。
解决逆反心理的措施和做法有以下几点: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提供心理支持。
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适当的发泄方式。
2.提供积极的教育环境:学校应提供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让中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乐趣和成就感。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3.关注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的情感需求。
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并与学生密切合作解决问题。
4.教育个人自主性和责任感:逆反心理常常伴随着对权威的质疑和抗拒。
教育者应鼓励中学生发展个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体验。
由于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矛盾,青少年时期的个体都要经受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易出现逆反心理。
本文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教师和家长深入了解中学生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逆反心理;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68-021逆反心理的表现1.1认知的偏差。
认知是态度的基础。
逆反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不认同的反向思考。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这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的偏差较大,认识容易片面性,看问题容易偏激和极端。
1.2情绪的抵触。
情绪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的一种内心体验,即喜悦、反感等。
具体说就是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时,一般会感到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
逆反情绪主要表现为不理不睬,反驳,强词夺理,这是逆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一个方面。
1.3行为的逆反。
中学生的逆反行为一般指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采取抵触甚至是对抗的行为。
逆反行为分为显性逆反行为和隐性逆反行为。
显性逆反行为表现为故意破坏纪律,直面顶撞长辈甚至离家出走。
这种行为影响较大,也易于被教育者发现,能及时教育疏导。
隐性的逆反行为是指没有明显的违规的外部表现,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逆反。
如孤僻离群、集体观念差、对师长不够尊敬等。
一般难以发现,不易疏导教育[1]。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2.1主观因素。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生理上的早熟与心理和社会认知发展的滞后必然导致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3.青少年表现出生理上成熟和心理上不成熟的矛盾。由于阅历和经验不足,造成其认识上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对问题的认识仍存在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成人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成人的劝说、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
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呢?
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异性交往,对正处于学习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健康发展。健康、文明的异性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青少年大脑的发育健全,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越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正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广泛交往有利于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便于吸取多个异性同学身上的优点,利于自己的性格发展和人格塑造。要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
在集体和小组为主的活动中,特别要主动与不异性同学建立友好、合作的融洽关系。
在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一
再次 , 教师要热情地关怀 、 体 贴学生 , 对存 在逆 反心 心理 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甚至 粗暴对待 , 而要 用 火热的 心去亲近 和温暖他们 , 打开他们 情感 的闸 门。唯有 学生 与教师 的感情变得融洽 了, 学生才 愿意把 自己的想 法与 教 师沟通 , 教师 的教 育才会 起 到应有 的作用 , 才会从 根 本 上消除学生 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
慰。 3 . 以 科 学 的 方 法教 育 出现 逆反 心 理 的学 生
、
1 . 自身 因素
逆反 心理 的形 成 是 中学 生 身 心 发展 的必 然结 果 。
进 入 中学 时期 , 中学生 自我 意识有 了新 的飞跃 , 自认为 有 能力解决所有事 情 , 他们很 容易 把教 师的劝 说 、 告诫
一
刚
既是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 又是 学生身 心发展走
向成熟 的表现 ; 它虽具有负面效应 , 但 又是可 以逆转 的 。
2 . 以公 正 的 态度 对 待 出现 逆 反 心 理 的学 生
教师要少一些分数至上 的教 育功利 主义 , 多一些 以 “ 人” 为本 的教育 观念 。教 师 的心 中除 了学生 的分数 还 应该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 。不论 哪一个学 生 , 教师都 要 因他们优点 的存在而喜欢 , 也要 因他 们缺点 的改正 而欣
适 得其反 。
4 . 社 会 因素
电视 、 网络等传播媒介 给青 少年学 习和求 知提供 了 方便 , 同时也带来 了负面影 响 。暴力 、 恐 怖等 内容 在一
定程度 上冲击并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青少年 的行 为取 向。 二、 解 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逆反心理的原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
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
这个时候,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许多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
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在当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出现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
我们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做出过许多研究与尝试。
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家长、学校、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家长——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而只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丰富的智慧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孩子更融洽地相处。
还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允许并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家庭的管理。
比如,让孩子利用周末尝试做家长,由他们安排各个成员的活动,这不仅展示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做到了换位思考,加强了与父母的情感。
家长应该避免以下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1)打骂、体罚。
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
(2)哄骗、利诱。
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
(3)讽刺、挖苦。
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
(4)溺爱、迁就。
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
教师——用“赞扬”杜绝“破窗”中学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与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这时候,肯定、鼓励和表扬显得尤为重要。
泰戈尔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样打击。
”多找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谈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我能成功”的信念,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永远不会放弃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转变。
要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破窗户理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科学家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和车窗都打开,另一辆则封闭如常,保持原样不动。
三天后,打开车窗的汽车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则完好无损。
科学家又在剩下的车窗上打了一个小洞,只有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全部丢失。
这表明,人们往往认为坏的东西让它再坏一些也无妨。
而对于完美的东西则会主动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
学生的心灵好比是车,是否完好无损,就看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维护的技巧了。
表扬、赞美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更能使孩子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青少年——换位思考、克制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
这时候,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老师,抱着宽容的态度理解他们,还应该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住自己烦躁和倔强的情绪。
同时,青少年还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发展自我价值。
不可否认,逆反心理也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如自我意识较强、勇敢、坚强、好胜、能求异、能创新。
还可以防止一系列不良品质的形成,如孩子在不顺心受压抑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有畏缩心理,也不会保守、逆来顺受。
在充满竞争的年代,我们应善于发现青少年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
中学生心理逆反心理的原因1、生理原因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发育趋于健全,脑的机能日趋发达。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批判,很多复杂的思维形式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其中就包括逆向思维。
但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思维的运用也欠成熟,对待事物的见解和观点容易偏激片面,同时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虚荣心较强,不允许别人轻易否定自己的思维成果,把它看作是对自己尊严的强烈挑衅,对父母老师的管教产生强烈的逆反。
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基础,而思维形式的成熟与思维内容的贫乏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可能。
可以说逆反心理是思维能力高速发展与社会经验相对停滞的矛盾带来的,究其原因是成长的烦恼。
2、心理原因进入中学阶段,青少年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思想上不再依托他人而存在,产生了一种思想独立的心理需要。
即希望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思想表明自己思想上的独立,进而表明自己人格的独立,向众人表现出一个独立于别人的自我。
而急于突破前人的青少年在成长起来之后会突然发现世界上的规则全都是由成年人制定的,孩子只能执行,不能反抗,这种反抗传统规则,突破禁忌的冲动被暂时压制在内心深处。
随着学生的成长,这种叛逆的想法越来越强,而又没有找到合适有效的渠道通家长老师沟通或宣泄,这种想法最终会爆发为行动,转化为和父母老师的对抗。
3、社会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正在逐渐转为强调自我,张扬个性。
当前,几乎所有面向青少年的商品大到流行偶像、小说影视小到文具服饰,广告商无一例外的贴上“个性”的标签,标榜自己的商品是最有个性的,只卖给最有个性的人。
叛逆已经由贬义词变为中型词,甚至在青少年眼中成为了褒义词。
如前所述,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本身就存在逆反的基础和条件,当今社会在这种社会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当代的青少年较之其“前辈”更不容易对自己做内省的思考,也就更不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表现出来当代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尤其严重。
二、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根据我的观察,并且结合少量的案例分析,当代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不屑一顾这是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含蓄的表达反叛情绪的方式。
表现为对同伴间流传的某些新鲜事物不报太大的好奇心,显得比较矜持自重,一副“没什么大不了,我早就知道了”的架势。
因为这样的表现一方面可以和周围同伴的惊讶好奇形成反差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并且在表达新观点的同伴面前不显得无知,从内心深处抚平心理上的落差。
对于家长和老师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显得比较不耐烦,特别是对有的老师空洞的形式化的教育和母亲重复的唠叨尤其反感,对这种教育往往应付,甚至消极抵抗。
2、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们有些以社会上某些个别事例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有些甚至是带有嘻皮色彩的哗众取宠也就是老师们反映的喜欢在课上跟老师抬杠的“杠头”。
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解释,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其潜意识里产生一种颠覆成人世界固有规范的冲动,他们往往对身边的成年人(老师、家长)所犯的错误感到尤其的兴奋,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以及课间操、升旗、考试等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小错误,学生们的第一表现往往不是不满,而是兴奋。
这正是这种潜意识的表现。
正是这种希望成年人犯错的心理预期使得中学生有意无意的总在日常的教育和交谈中寻找成年人的错误,或者找出相反的特例。
3、全盘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教育激励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据我个人调查中学生对家长提到的周围同事邻居家的同龄人学习上的先进经验和事迹反感相当的强烈,即使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女生也不例外,而偏偏家长最喜欢主动和孩子谈及的话题之一就是周围同龄人的情况。
而教师比较喜欢谈及的话题则是前几届学生的学习如何如何好。
久而久之,激化了学生和家长老师的矛盾,有一些学生会变得固执偏激,对某些事情,比如某个老师的话简单否定,这样的学生往往心胸不够宽广,固执己见,一旦认定的事实很难自我纠正,教育过程中难度比较大。
4、叛逆挑衅中学生追求叛逆往往不是对所作的事情本身感到向往,更多的是希望事情带来的后果能让成年人吃惊。
以流行文化为例,事实上我们只要仔细回忆我们自己的学生时代就会发现,每一代年轻人都是自己那个时代风行的服装发型偶像,甚至休闲、娱乐方式。
从台球厅到滚轴再到网吧,每一代年轻人都在选择让成年人受不了的方式挥霍自己的青春活力,当台球被社会主流认同并成为一项成人世界的高雅休闲活动的时候,年轻人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放弃;当老年人把直排轮滑当作锻炼手段清晨在公园滑行的时候,滚轴也就失去了在青年人中独特的号召力;以此类推不难想象,当有一天互联网真正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退休在家的大娘每天早晨从网上为外孙定购早点,当菜农在自发的在网上投票选举“卖菜宝贝”或者“洋白菜西施”的时候,当时的中学生也就自动的离开了网吧,去选择更加激进,更加让当时的成年人受不了的休闲娱乐方式。
话扯远了,在学校教育中中学生也在扮演着叛逆的角色。
在一些中学生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则被肆意讽刺、挖苦。
这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当代中学生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中学生宁愿暂时牺牲自己的道德底线,也要捍卫自己叛逆的形象,以换取独立于成年人之外的独立的人格空间,他们真的是太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认同了。
逆反心理标志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真正的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观念交错冲突矛盾斗争的开始,是中学生开始系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对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
从短期的影响看,逆反心理没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轻则对老师和家长的肺腑之言置之不理,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失去了升入更高级别学校深造的机会,重则学生被推到社会的另一面,对非法犯罪行为产生认同,对学生的一生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
三、正确对待逆反心理1、正确看待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学生进入“心理断乳”期的正常表现,许多家长感觉:孩子自从升入某所中学,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变得不听话了。
事实上,学生升入高一级别的学校,学生最近接触了什么人或者最近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因,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了,因为思维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磕磕绊绊。
叛逆意味着成长,成长意味着进步,成长中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来解决,只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认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会选择回归,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