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复习
《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1.反应时概念、分类、举例概念:是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间或反映的潜伏期。
分类: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举例:P16简图2.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3.迁移的种类、概念种类:千亿哟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概念: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4.动作技能的分类,举例分类:(1)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2)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技能(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举例:(1)封闭性动作技能有投掷铅球、篮球罚篮;开放性动作技能有乒乓球接发球(2)不连续性技能有投掷铁饼、标枪、举重等;系列性技能有三级跳、跨栏、跳高等;连续性技能有游泳、短跑、滑冰、自行车等(3)低策略性技能有举重、田径、游泳、体操等;高策略性技能有羽毛球等5.焦虑的概念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6.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技能训练分别有哪些认知理论: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暗示训练行为主义理论: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7.表象训练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能动作或运动情境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作用:(1)表象训练不仅有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有助于演练战术(2)可以帮助练习者加深对运动战术的理解、演练实战中运动技术的运用(3)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2.符号学习理论 3.唤醒—注意理论应用:1.提高学生和运动员表象能力的方法2.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结合项目的表象训练8.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1)体育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3)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应激的影响9.目标定向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内容目标定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加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体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体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巧,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3、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机。
4、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因而它既是一种医学现象、心理现象、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5、应激:是指个体对应缴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一种特别的关系,即个体认为所拥有的资源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并对其健康产生危险。
6、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有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7、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8、体育能力:9、人本主义10、迁移11、注意12、心境状态13、归因二、问答题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2、什么是心境状态?答:是由于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在消极心境所包括的这些情绪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
3、什么是倒u型假说?答:倒U形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4、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受学生教育措施有哪些?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归因理论: 是对行为与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即人们总是力求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着各种事件。
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4.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激力的微弱而持久,但井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5.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话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6.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7.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有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8.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9.驱力理论:经spense等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在这里习惯是指完成动作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
10.倒u形假说:倒U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发改善。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的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和成绩的下降。
11.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和预测及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他们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12.归因训练: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意志力、注意力、自信心、动力和压力管理等,以及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体育心理学在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适应性技能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体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技术的复习资料。
一、动机与目标设置:1.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参与运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2. 内在动机是指运动员内心的意愿和激励,如对运动的热爱和乐趣。
3. 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因素对运动员的激励,如奖金、声望和荣誉。
4. 目标设置是指设置明确、具体和可实现的目标,以激励运动员追求更高的成就。
二、注意力和集中力:1. 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执行任务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 有两种类型的注意力:外部注意力和内部注意力。
3. 外部注意力是指关注外部环境的能力,如比赛的环境和对手的动作。
4. 内部注意力是指关注内部感受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如焦虑和自信。
5. 集中力是指长时间保持高水平的注意力。
三、自信心与自我效能:1. 自信心是指运动员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或取得成功的信念。
2. 自信心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和预期来培养和提高。
3. 自我效能是指运动员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
4. 自我效能可以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和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境来提高。
四、压力与应对:1. 压力是指来自比赛、观众、教练或自我期望等因素引起的紧张和不安。
2. 正面的压力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表现,而负面的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压力反应。
3. 运动员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应对压力。
五、团队合作与领导:1. 团队合作是指队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信任和共同努力的能力。
2. 领导是指教练或队长在发挥指导和激励作用时所展现的特质和技能。
3. 有效的领导可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功。
六、心理训练与干预:1.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体育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3.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4.实验研究法包括:实验室试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5.Griffit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7.特质焦虑与个体的个性: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术语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8.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引起焦虑的重要因素9.焦虑的理论:多维焦虑理论。
10.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①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②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③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④高原现象⑤练习绩效的起伏显现12.按照练习的时间安排,可对技能进行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
根据比例的大小,常把较长的练习加上较短的休息称为集中练习。
而练习间若有较长的休息,则称为分散练习。
13.动作技能间会产生迁移的条件:①个人因素:学习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心理定势;②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14.动作技能的各种分类:①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②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③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15.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教学条件为练习和反馈16.体育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7.POMS可以用于诊断过度训练运动员,防止训练过度18.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可以用人格和情境来预测运动行为19.常模与自我参照:常模是在标准化环境中测试的结果经过标准化的处理得出的标准化的样本均数。
常模参照是指将成绩与常模参照,这样可以得出个人在整体中的位置。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出现暂时停顿的想象。
2、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5、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6、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7、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9、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
10、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2、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13、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特征14、运动需要:主要是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15、自然反馈:方信息不是有外界的人或物提供,而是在个体完成动作后,通过自身感觉系统提供有关动作信息,就是自然。
二、填空1 动机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2 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可预知性3 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构成因素:运动场地、器材的设施、场馆的色彩、温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研究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研究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研究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举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成就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偶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接纳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造就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psychology):指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认识(知)、情绪(感)和意志三种过程。
个性(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包括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等)和自我(意识)三个部分。
体育心理学(狭义):是研究人们在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比赛、课余体育锻炼等)中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体育学习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及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及体育学习及身体锻炼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动因。
体育学习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专门化运动知觉是某一专项活动所特有的知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约束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练习曲线(或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效果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正迁移(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负迁移(技能干扰)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系统脱敏训练(疗法)是指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目的的训练方法。
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能激活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及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能力(ability)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体育心理学及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三者研究的共同点:(1)研究对象都是参及身体练习活动的人;(2)研究内容都涉及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研究方法基本相同。
《体育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体育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体育心理学侧束研究。
A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B、大众体育锻炼的坚持性问题C'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状态和变化D、教练员的管理问题答案:A2.区分出以下不同的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A、指导与示范Bx智力C4经骁与成熟度Dx运动能力答案:A3.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是。
OA4反馈B、运动能力C4技能的指导与示登答案:B4.跨理论模型是近年兴起的锻炼行为理论,它认为锻炼行为的改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从认知、行为和三方面来综合考虑.OA、环境Bx动机C4时间D4计划答案:C5.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
OA、外部B、内部C、稳定D、不稳定答案:B6.在体育运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一般可分为计划、与检查三个阶段,OAv执行动机D、比较答案:A7.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的预测哪项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OA t足球B、自由体操C4举重Ds射击答案:A8.贯穿体育学习策略的教学始终的动力系统是“OA t学习兴趣B4学习动机C4学生的智能Dv学生的技能答案:B9.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分别是.O A4体育教育-大众健身-竞技体育Bs大众健身-体育教育-竞技体育Cv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体育教育D4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大众健身10.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0A4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Bv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Ds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答案:A11∙以外向型为主的学生一般具有与两种气质类型的特征.OA、神经质与多血质Bv粘液质与胆汁质C、抑郁质与粘液质D4胆汁质与多血质答案:D1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不包含。
()A、课程的目标体系Bv学生身心发展特征C4体育教师的特长D4学校的具体条件答案:C13.足球、排球等运动技能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迅速多变的环境因素,特别是竞赛对手的情况,运动员要准确预测对手动向,及时根据对手变化确定和实施动作方式,这样的技能属于。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简介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训练和心理干预等方面,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和应对比赛压力。
本文将对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复习总结。
2. 基本概念2.1 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对人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性质、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行为和心理过程等。
2.2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自信心、集中力、意志力、紧张度和动机等。
这些心理素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3. 心理素质的培养3.1 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运动员在竞技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培养:•积极回顾过去的成功经历,增强自信心的基础;•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避免过分苛求自己;•与自信心较弱的队友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信心。
3.2 集中力的提高集中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高度专注的能力。
针对集中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减少干扰;•进行专注力训练,如注视法、想象法等;•进行训练前的心理准备,为比赛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意志力的培养意志力是运动员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能力。
以下方法可用于培养意志力:•创造困难的训练环境,逐步提高挑战;•训练过程中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计划;•解决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态度,坚持不放弃。
3.4 紧张度的调控紧张度是运动员面对竞技压力时的心理反应。
以下方法可用于调控紧张度:•学习深呼吸和放松训练;•进行场景模拟训练,逐渐适应比赛压力;•制定比赛前的心理调节方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3.5 动机的激发动机是实现运动员持续投入和努力的内部推动力。
以下方法可用于激发动机:•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激发内在动机,如对运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满足感;•增加外部奖励和认可,如赛事奖金、荣誉等。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学科。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调节心理压力以及促进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
一、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行为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的注意力、自信心、动机、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
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是指个体参与某种活动的内部或外部驱动力。
动机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的动机来源、动机类型以及动机对运动行为的影响等方面。
2. 自信心理学: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评价和信任。
自信心理学主要研究运动员的自信心形成机制、自信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提高自信心的方法等方面。
3.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选择和集中程度。
注意力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的注意力分配、注意力控制以及注意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等方面。
4. 焦虑理论: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或压力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焦虑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的竞技焦虑、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应对焦虑的方法等方面。
三、体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 运动员心理训练: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
心理训练包括自信心培养、注意力训练、应对焦虑等方面。
2. 运动心理咨询:为运动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运动心理咨询主要包括心理测量、心理干预等方面。
3. 教练员心理指导:教练员是运动员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竞技水平。
4. 团队建设:体育竞技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团队建设对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至关重要。
体育心理学可以为团队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㈠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3.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4.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6.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8.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0.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11.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2.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14.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5.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1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7.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巧。
第一部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包括个性、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等方面。
个性特征影响着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态度决定着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期望;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情绪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技能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1.自信心理学理论自信心理学理论认为,自信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心理学理论主张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理,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和情绪控制等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动力来源。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需要来自内在驱动力而非外界压力。
3.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策略。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提出的窄化注意力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高压、高竞争的情境下,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任务上,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实践技巧1.积极心理训练积极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包括目标设定、自我激励、想象练习、情绪调节等。
运动员通过设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自信心和动机;想象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脑海中重现比赛场景,提高技巧和表现;情绪调节则是通过各种技巧来调节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第二章运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目标定向的分类: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是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二)合理的评价方式。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聚、策略和时间安排。
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目标;(二)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三)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四)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后的目标。
(五)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六)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七)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第三章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
2、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体育场兴趣的方法:1、明确参与体育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项目;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7、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8、针对运动兴趣的品质、培养兴趣;9、培养师生感情;10、重视信息反馈;11、因人而异合理设置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敏捷性:指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反应迅速,能当机立断。
2.运动记忆:体育活动中由多种记忆形成共同实现的记忆。
3.本体运动感知觉: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4.体育动机: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5.反馈:是通过对技能操作或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及自我知觉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对后继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
6.两侧性迁移:指身体一侧器官的学习向另一侧器官的迁移。
7.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8.体育团体: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具体说,是指由体育教师、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调工作的组织形式。
9.观察法:是指在心理现象自然发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并不加任何干涉地对心理或行为进行观察,以了解其特点或规律的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25年,科曼格里菲思在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体育心理学实验室。
2.体育活动中思维的种类:操作思维、预测思维、战术思维、创新思维。
3.特殊情绪体验:高峰表现、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
4.目标定向的种类:任务参与、自我参与。
5.认知类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6.自我效能产生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或他人经验、本人的身心状态。
7. 运动迁移的种类:两侧性迁移、语言—运动迁移、运动—运动迁移。
8. 模拟训练的种类:实景模拟、语言图像模拟。
9. 攻击性行为的种类:敌意性的攻击、工具性的攻击。
10.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名称:本能论、挫折-攻击论、社会学习理论。
三.简答题1.原始体育的产生?答:原始体育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手的形成和发达使人类有了肢体语言,这是体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与人的心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推动了体育的产生。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现代社会——是指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
3、目标定向——是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
4、专门化运动知觉——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5、自我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分积极与消极暗示)6.心理建设——是指通过教育及各种措施和专门性活动,使人的心理品质按照期望的模式更完美的发展。
7、心境——是指延续时间较长且在强度上比较缓和的情绪状态,8、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9、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心智技能——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
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练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11、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动机、认识、情绪、意志、注意等特征)。
12、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
二、综合题13、著名的心理学家科曼、格里菲思在1925 年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从事有关运动心理学研究。
14、健康应具备哪三个要素?健康的三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15、什么是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
16、体育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后天性;如:喜爱体育②稳固性;如:长跑(刮风下雨)③指向性;如:首先指内心过程,如:游泳不会去长跑,其次指向满足习惯的要求,④省力性。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3、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4、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又称为紧张。
5、敌意性攻击: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6、高原现象: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练习的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经过一段时间又继续进步的现象,称高原现象。
7、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8、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时,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它是一种集体效应。
9、归因: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0、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14、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15、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17、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18、社会性懈怠:是指在一个团体内的个体由于动机水平的下降,在集体工作时不像独自工作时那样付出100%的努力。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0.高原现象 :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 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 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 :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 PST ):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 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学生的) 反馈 、(教师的)
13.归因理论中对成败的原因分类的三个维度: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14.运动表象 从感觉通道上分为: 视觉表象(前提) 、动觉表象(关键) ; 从表象中自己所处 的视角来分 :内部表象、外部表象。
15.动作技能的分类方法: 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 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三.选择
1. 学习目标定向比成绩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2. 一般高学习 / 低成绩的目标定向比低学习 / 高成绩的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体在体育活动中 的积极表现、努力程度、持续性和运动效果。
3. 合理的(积极的)归因是将结果归因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
4. 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 而 期望 的改变又与个体的归因, 特别是 与归因 的稳定性
19.协变性原则 :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
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
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开展自己的能力。
(P32)2、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防止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P32)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者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安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安康的重要动力。
〔P53〕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P62〕5、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感情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P74〕6、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者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展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P第四章〕7、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响,在经历和体验*种过度情景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又称为紧张。
〔P117〕8、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到达目标或克制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
〔P119〕9、运动表现:10、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展的专业化训练,以到达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简言之,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P139〕11、心理训练〔广义的〕:指有目的,方案地对运发动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P139〕心理训练〔狭义的〕:指采用特殊手段使运发动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P139〕12、生物反响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者"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响到达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P161)1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发动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P167)14、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稳固下来的,自动化,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21.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2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23.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24.驱动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
即P=H*D二、填空1.目标设置的作用:指向任务、激发动机、坚持参与、实现目标。
2.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
3.归因理论中的三维度四因素: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能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是努力;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任务;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运气。
4.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水平呈负相关线性关系)、躯体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水平呈倒U型曲线关系)和状态自信心(与操作活动水平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三个方面。
5.分解练习法有利于封闭性动作技能的形成,完整教学法更有利于开放性动作技能形成。
6.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动作联合阶段(分化阶段)、协调完善阶段(自动化阶段)7.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能力分组(有利于竞争意识激发)、兴趣分组、友伴分组(团结意识培养)。
8.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9.课堂心理氛围分为:和谐型、一般型、冷漠型。
10.竞争可分为:个体间、团体间、自我竞争三种形式。
11.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作用:效应功能、信号功能、教育功能。
1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形成何种类型的课堂心理氛围取决于:(学生的)反馈、(教师的)输入、(师生之间的)输出三种因素。
13.归因理论中对成败的原因分类的三个维度: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14.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分为:视觉表象(前提)、动觉表象(关键);从表象中自己所处的视角来分:内部表象、外部表象。
15.动作技能的分类方法: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16.学习时小组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17.注意力分类的两个维度:广阔性、内外向性。
18.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性趣;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三.选择 1.学习目标定向比成绩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2.一般高学习/低成绩的目标定向比低学习/高成绩的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努力程度、持续性和运动效果。
3.合理的(积极的)归因是将结果归因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4.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而期望的改变又与个体的归因,特别是与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有着高度的相关。
5.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重点看的形式与方法)四、判断;1、把某一行为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原因的个体比归因于不稳定原因的个体更期望该行为再次发生。
P822、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
P1213、高唤醒水平是顺利完成简单的运动任务所必需的,精细或复杂的运动任务则要在低唤醒水平下才能完成。
P 121五、简答1、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P35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的学习;②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③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④合理的评价方式;2、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P39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②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③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④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⑥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⑦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3、体育参与活动动力系统图。
P53体育活动需要体育活动动机体育活动兴趣体育活动习惯体育活动态度4、运动兴趣的品质P53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 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 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 4)运动兴趣的效能;5、运动兴趣的分类P57(1)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以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4)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乐趣、志趣。
6、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何培养运动兴趣)P59①运动需要的满足;②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③运动内容的新奇性;④教学方法的适合性;⑤成功体验的获得;⑥融洽的师生关系;⑦良好的运动教学环境。
7、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P65①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②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③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④及时反馈,肯定评价;⑤端正体育态度。
8、什么是成就动机如何培养P6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
可通过学生的谈话、讨论是他们对体育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通过游戏等使学生认识到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验的“体验化”,通过对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9、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形成原因对此现象的教育措施P82A)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是产生的无助能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B)主要心理特征有:1)自我效能感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
C)形成原因:客观原因: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不良的教育环境。
主观原因: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习惯将失败归因与自己能力低、智力差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D )教育措施:对其要以鼓励为主,帮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10、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P84内部因素: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 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
外部原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
11、在体育运动中应如何进行归因训练P88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
12、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P126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13、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P246;①运用教学技巧;②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③美化体育课堂环境;④为学生设立适宜的学习目标;⑤对学生积极的期望(期望效应);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4、对待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P247①运用非语言控制;②提供学生表现机会;③及时制止不良行为;④加强师生互动;⑤提高自身能力。
15、学生的不良行为1)涣散行为;2) 抗拒行为;3)攻击行为;4)躲避行为;16.简述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研究的共同点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