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汉乐府到文人五言诗

合集下载

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
5
《艳歌行》、《悲歌》
6
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01
东门行
02
东门行,不顾归。
03
来入门,怅欲悲。
04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05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06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07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08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鲜明的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
4
起兴(引子)——被逐(开端)——自杀(高潮)——化鸟(结局)
3
曲折的情节
6
以幻想形式结尾。
01
汉代文人五言诗
02
班固《咏史》,写缇萦救父,语言质朴。
03
张衡《同声歌》,新婚女子的自述,语言典丽。
04
秦嘉《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D
语言生动朴素。
四、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却能够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
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表达人物事件显得自由灵活。 结构方面,常常是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如《东门行》只是写丈夫拔剑欲行、妻子苦苦相劝的场面。《艳歌行》只写女主人为游子缝衣、男主人倚门斜视的片断。

汉代文人五言诗(最终定稿)

汉代文人五言诗(最终定稿)

汉代文人五言诗(最终定稿)第一篇:汉代文人五言诗汉代文人五言诗一、五言诗的起源五言诗源于民间歌谣。

西汉五言谣谚渐多,对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当有深刻影响。

惠帝时有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所作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书·五行志》引西汉民谣:“斜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东汉班固《咏史》是现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

《诗品序》:“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的出现,表明东汉中期文人学习乐府民歌已相当成熟。

张衡的《同声歌》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入繁荣期。

东汉后期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二、古诗十九首1、始载于梁萧统所编《文选》,非一人一时之作,创作年代约在东汉后期,内容多写离愁别绪,羁旅游宦的失意彷徨,有感伤色彩,被奉为古代抒情诗的艺术典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描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抒发仕途失意和生死之悲。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古诗十九首》:《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别,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

三、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三、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 汉乐府民歌源于民间,所反映的都是社会 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喜怒怨愤,与汉代 文人文学以反映上流社会生活为主有天壤 之别,因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 同时汉乐府民歌以叙事的手法反映生活,强化了 诗歌的生活气息。 • 汉乐府民歌所反映的生活事实早已存在,而且后 来也长期存在,这不仅使读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也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 尤其是在表现社会生活时,汉乐府民歌体现出关 注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批 判精神。
• • • • • • • • • • • •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 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十五从军行》汉乐府
•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升旅谷,井上升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 ②乐府民歌展现了战争和劳役给民众带来 的深重苦难。
• 《战城南》: • 直接描绘战死的士卒横尸疆场听任乌鸦啄 食的惨烈场景,这是民生的悲剧。 • 《古歌》、《悲歌》抒发出远离家乡的征 夫浓厚而沉重的乡愁和怨愤。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填空题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共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 篇,后者有74 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31 篇、5 篇和4 篇作品,共40 篇。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表达了庄子体认“道”的人生。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
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汉乐府诗现存四十余首,主要分布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中。大多数乐府诗都是东汉的民歌。
第二节 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乐府诗的产生用“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指出了汉代乐府诗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汉乐府诗是汉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
西汉乐府自武帝始规模日益庞大,空前繁盛。虽经汉宣帝、元帝两度下令裁减乐府人员[ ],但至成帝末年人员最多时仍达八百多人[ ]。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 ]。东汉虽然没有乐府名称的音乐机构,搜集和制作演唱歌诗由黄门鼓吹署负责[ ],但人们习惯上仍沿用乐府旧名称之,其采集的歌诗仍被后人称之为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题写作的诗也称为“乐府”。唐代的“新乐府”具有乐府诗的某些特点,但不用旧乐府题而自创新题。宋元以后又将乐府作为词、曲的别称。我们所说汉乐府诗常指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
四、婚姻恋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幸哀唱
乐府诗的恋爱婚姻诗与《诗经》一样,多数为女性作者,但却缺少《诗经》中的恋爱欢歌,大多数是由爱至恨的哀唱。《上邪》是中国爱情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细嚼语气,这是女子被人误解后的自誓之词,作者指老天为证,一气排列五件自然界绝无可能产生的现象来以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虽对爱人情真意挚,但仍可读出誓言后面恋爱关系中的裂痕。《有所思》中女主人对其爱人一往情深,精心准备了信物,“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然当听说对方有二心时,由爱生恨,将礼物“拉杂摧烧之”,还不解恨,更要“当风扬其灰”。《白头吟》中的女主人虽然心志高洁,忠于爱情,“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但其只重钱刀不重爱情的爱人仍然三心二意,所以她在与之“相决绝”,指责他“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的同时,又发出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心灵的呼唤。《上山采蘼芜》是一位弃妇与故夫偶遇时的对话,构思奇特,不是正面写弃妇的无辜与哀怨,而是从故夫言中说出两次娶妇的对比和体会,写出了前妻的勤劳、善良、无辜,颇有喜剧色彩,但笑中有泪,在弃妇平淡的问话中透示着心中的怨恨与不平。1765字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并非来自男性的二三其德,而是封建家长制。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两情弥笃,然焦母不喜儿媳,苛刻挑剔。焦难违母意,要刘暂回娘家,与刘盟誓决不相负,相机再娶。兰芝归家后,其兄嫂逼其嫁给太守,兰芝不屈投水而亡,仲卿闻之亦自缢。作者不是从兰芝的角度来诉说不幸,而是从第三人称角度详细完整地叙述了这个婚姻悲剧,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不仅给女性带来不幸,而且也使男性成为受害者,扼杀了真情,吞噬了生命。有力地控拆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

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诗名句欣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开始 学习写作五言诗。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 是班固的《咏史》,钟嵘说它“质木无文” (《诗品》)。其后有张衡的《同声歌》、炎 的《见志诗》、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 《刺世疾诗》、蔡邕的《翠鸟》、秦嘉的《赠 妇诗》等。尚有模仿乐府民歌的作品,如辛延 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娆》等。直 至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文人五言 诗的创作才完全进入了成熟的时期。
(《越中览古》)
汉代乐府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 是它的叙事性增强
汉乐府无论是短制还是长篇,则多是叙事诗, 并且出现了《孔雀东南飞》那样成熟的叙事诗。 其叙事基本上呈现着两种情况:一是捕捉生活 中的一两个片断镜头加以描写,如《上山采蘼 芜》选择了弃妇遇故夫的场景,《十五从军征》 则截取了一个老兵归乡时的情景;二是叙述了 比较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如《孤儿行》写了 孤儿经商、汲水、收瓜等情节,《孔雀东南飞》 更是以曲折跌宕的情节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完 成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叙述。汉乐府叙事详略得 当,详者则浓墨重彩地进行铺排渲染,略者则 一带而过。如《孔雀东南飞》就体现了这一特 点。
汉代乐府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 汉代社会经济强盛,但贫富差距悬殊,
上层贵族富足,下层百姓困苦。因此, 民歌中的这类题材常吟出生活的悲歌, 传达出反抗的呼声。如《陌上桑》、 《平陵东》、《妇病行》、《东门行》 等。

从汉乐府民歌到文人五言诗的嬗变

从汉乐府民歌到文人五言诗的嬗变

从汉乐府民歌到文人五言诗的嬗变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汉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都曾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形式,其中汉乐府民歌的起源可追溯到秦朝,而文人五言诗的起源,则大约可以追溯到汉朝,二者皆为中华文明的珍贵财富,对中国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乐府民歌,是汉朝时期最为流行的古典歌曲,也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代表作。

它以简单易懂的押韵方式,以及生动活泼的语言,记录了当时人民的生活,以及诸多故事。

汉乐府民歌前后存在了两千多年,其中蕴含着当时人们的多样经历,对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历史资料。

而文人五言诗则是汉朝以后,书面语言更为发达的时期产生的。

文人五言诗,融合了丰富的文学视野,把民间传统的形式进行更具有层次的发挥,形成了更为精致的文学形式,这使得文人的诗歌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在当时传播的也更加广泛。

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各具特色。

汉乐府民歌更贴近民间文学,在押韵又有节奏感,记录了当时人民的多彩生活;而文人五言诗则更为变化多端,由于其语言的丰富,能够更好的表达出作者的心态,表现出一种理性的观点,而汉乐府民歌则更多的停留在比较表达客观的层面,更具有一种传统的情怀。

不同的文学形式,在当时的传播范围也是不同的。

汉乐府民歌,其形式简单,人们可以轻松记忆,当时很多曲调也可以被轻松地记住,也因此在当时得以广泛流传。

而文人五言诗则更为抽象,只要经过传播,并不能被很多人容易地记住,因此文人的诗歌,当时的传播范围就较为有限,但当时的文人们仍然在不断努力让他们的诗歌更加被人接受,可见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其中也是非常艰苦的。

总之,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二者各具特色,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也是当代人们学习古代文学、了解当时文化背景的重要参考。

研究从汉乐府民歌到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不仅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作者们的艰辛与努力,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第五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5、西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
已经形成。 《汉书·五行志》中,载有一首汉成帝 时的民间歌谣。
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
不实,黄雀巢其巅。故为人所羡, 今为人所怜。 隔句用韵的形式,音节比较舒缓协调, 是五言歌谣的进一步发展。
自汉武帝以后,五言歌谣大量被采入乐
府,逐渐引起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他 们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开始模仿,于是 就有了文人五言诗。
班固《西都赋》: 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
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
襟楼,俱以习之。 ——《西京杂记》
《淮南子》曰:“乌鹊填河而渡织
女。” 《风俗记》云: “织女七 夕渡河,使鹊为桥。” ——《说略·时序》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
挚情与阴影,激起酣畅饱满的
情思,形成一种紧张而震荡人 心的情感张力。
3、客游与愁绪
“游子”
乡土及故人,成为美丽的诱惑。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元】刘履:“客居远方,思亲友而
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镫光。衣解巾粉御, 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 没齿焉可忘。
乐府解题曰:“言妇人自谓幸得充闺房,
愿勉供妇职,不离君子,……以喻臣子 之事君也。” 感情真挚,词采绮丽,颇有乐府民歌情 调,表达技巧已有一定进步。
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 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五、《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六、《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七、《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八、《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九、《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十、《赠别》-王之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以上是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每一首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这些诗句流畅优美,言简意赅,给人以深远的启发和思考。

阅读古诗不仅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美感,更可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启迪心灵,使内心得到升华。

愿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古诗文化,让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汉乐府及文人五言诗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汉乐府及文人五言诗
宿瘤女者,齐东郭采桑之女,闵王之后也。——项有大瘤,故 号曰“宿瘤”。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尽观,宿瘤采桑如 故。闵王怪之,召问曰:“……”封曰:“妾受父母教采桑,不 受教观大王。”王曰:“此奇女也!”……命后乘载之……以为 后。(《齐宿瘤女传》)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 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思考题:对比《诗经·氓》与《上山采蘼芜》
(四)讽刺政治黑暗、揭露权贵荒淫。汉代谣谚多 为史书所录,旨在反映社会、政治问题。
• 汉乐府一经文人的改造,就从里到外发生了变化, 从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就与民歌大相径庭。文人 们自不必“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而是更 多地体现自我,表现自我,多抒发羁旅他乡的哀 愁,人生苦闷,及时行乐的情感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
萌芽于《诗经》五言句式 • 五言诗的萌芽可上溯到《诗经》中的一些五言句式,如《召
辩女者,陈国采桑之女也。晋大夫解居甫使于宋,道过陈, 遇采桑之女,止而戏之,曰:“汝为我歌,我将舍汝”。采 桑女乃为之歌曰:“……”大夫曰:“为我歌其二。”女曰: “墓门有梅,有鹗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 颠倒思予!”大夫曰:“其梅则有,其鹗安在?”女曰:“陈, 小国也,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饿,加之以师旅,其人且 亡,而况鹗乎!”大夫乃服而释之。(《陈辩女传》)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国殇》)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8 从汉乐府到文人五言诗68页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8 从汉乐府到文人五言诗68页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8 从汉乐府到文 人五言诗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谢谢你的阅读
Hale Waihona Puke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汉代乐府与文人五言诗

汉代乐府与文人五言诗

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都是言情之作。抒情方法往往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把叙事、写景、叙情容为一体,达到了天衣 如:《迢迢牵牛星》虽然写天上牛郎、织女景象,但抒发的却是人间男女离别愁思的感情。
2、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含蓄、蕴籍,余味无穷。 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冉冉孤生竹”
3、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洗炼。 不借任何雕琢,就好象是不经心的顺口道出,但却没有一处不生动,没有一处不妥帖。 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谢*:“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 何其芳:“用非常少的笔墨表现出人生里面某些动人经历,有百读不厌的效果。
3、大量使用对话,语言个性化,准确地表达了心理活动,符合人物的身 份、地位。 兰芝:表现刚强 焦仲卿:驯良 焦仲卿(377)违心服从母命,又对爱情矢志不移。刘兄、焦母刻画出封 建家长的专横面目。 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悲剧的感染力,结尾余韵不绝,令人深 省。 380页 作者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问,日文和*,来象征兰芝 夫妇爱情的不朽,这是对叛逆的歌颂,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焦母和刘兄 是反面人物,是封建礼教的执法者和体现者,是本 文的批判对象。兰芝夫妇的悲剧是由他们先后压迫而 造成的。
艺术特点: 1、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塑造了感人的艺术形象。 兰芝形象:有倔强的性格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是我国古代文学中 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2、运用比兴、排比、夸张、反复咏叹的表现手法,富有鲜明突出 的民歌风韵。
第二节 汉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和《诗经》的民歌一样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 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主义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爱憎。 2 2、大部分是叙事诗,通过对话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故事性突出。 3、形式变化多样,以杂言为主,逐渐趋向于五言。 4、语言朴实、生动、口语化,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

中国古代诗歌变迁史

中国古代诗歌变迁史

中国古代诗歌变迁史诗歌发展史一、上古:口头歌谣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三、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四、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文学的自觉时代):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五、隋唐五代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2、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3、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4、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六、宋代1、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2、苏轼(北宋时代最有成就的诗人)3、“诚斋体”:杨万里4、陆游(南宋诗坛当之无愧的盟主)宋诗特点(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七、元代:杨维桢(铁崖体)八、明代:高启、李梦阳与前七子、李攀龙与后七子九、清代1、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2、国朝六家: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等3、诗界革命(黄遵宪、梁启超等)词发展史1、晚唐:温庭筠、韦庄2、南唐五代:冯延巳、李璟、李煜3、宋发展(以人物为线索):晏殊、欧阳修——柳永(长调慢词)——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善于用典,数量居两宋词人之首)派别:婉约: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豪放:苏轼、辛弃疾、张元干等4、金元:元好问、萨都剌5、清:清初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6、元曲(小令、“叶儿”)前期(质朴自然)——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典雅工丽,远离现实)——张可久、乔吉、雎景臣等诗词发展规律1、发展规律: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7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7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是谓声依永。又患其不和也,而以六律六吕和之, 是谓律和声。”



(3)唐乐府:撇开音乐,着眼于内容,指 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 皮日休《正乐府》等。 (4)宋元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入 乐即称乐府。
2、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据《汉书· 艺文志》所载篇目,西汉乐府民 歌有138首,但现存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首。 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宋书· 乐志》,郭 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
战城南(明· 胡应麟)

战城南,日无色。 壮士长征死,愿作乌鸢食。
请谓乌与鸢:“壮士死,国家委。身丧其 元,汝食其肉,一胡忍且残。……”
战城南(明· 徐熥)

战城南,死城北,枯骨累累弃路侧。 为我谓乌,游魂不归。 臭腐将焉用,饲汝安足悲。 阴云漠漠,寒雨潇潇。黄昏古城下,新鬼 声号咷。阳九厄,战城南,空裹革。七尺 微躯我不惜,老死蓬蒿竟何益。



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12类: 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 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 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 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相和歌辞:是流行在当时江南的世俗乐歌。 相合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 和”、“人声相和”两种意思。
朝争刃上功,暮作泉下鬼。
悲风吊枯骨,明日照荒垒。
千载留长声,呜咽城南水。
战城南(明· 朱诚泳)





战城南,死城北,满地僵尸污青血。 马蹄蹀躞,骨肉狼藉。 地远无人收,乌鸢飞飞下来食。 黄沙漠漠,黑水潺潺。 日暮一回首,壮士彫朱颜。 兵事凶,战事危,匈奴桀骜谁制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健妇能干:
《陇西行》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和悦貌]。伸 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 客毡氍[qú]毹[yú]。清白[清酒和白 酒]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 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谈笑未及竟,左顾勅[chì ]中厨。促令办 粗饭,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出,盈盈府 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取妇得 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 丈夫。”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 瑟调曲》旧题, 内容写边塞战争。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 此其二。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④霸女之恶:《陌上桑》《羽林郎》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 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 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 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 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 (qiao)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 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第二节 汉代的文人诗
一、骚体诗和四言诗
1.西汉文人的楚歌极少流传,东汉文 人中最有名的楚歌作者有梁鸿和张衡。 梁鸿《五噫歌》。 张衡《四愁诗》:①楚辞的比兴传统。 ②七言诗史上的地位:由楚辞到七言 的蜕变 。 2.汉代文人四言诗不多,缺少个性。 东汉中叶以后,渐有生气,张衡《怨 诗》、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
我 所 思 兮 在 太 山 。 欲 往 从 之 梁 父
[ fǔ ]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 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 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 [lánɡ]玕[ɡān]。何以报之双玉 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 烦怏[yànɡ]。
天马歌 太一况[贶,赐给] ,天马下。霑赤汗, 沫流赭[zhě]。志俶[tì]傥,精权奇 [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 。籋[niè 蹑] 浮云,晻[yǎn迅速]上驰。体容与,迣 [chì 超越]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2)娱乐之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
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佳人歌》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 迟。 ——刘徹《李夫人歌》
3)贵族楚歌: 帝王、藩王、公主都做过楚歌。 乌孙公主《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 孙王。庐为室兮旃[zhān]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 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2.“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 (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
1)社会问题:
①穷人之穷:《东门行》《妇病行》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àng ]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 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ū] 糜[mí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 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 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②离弃之悲:《有所思》《怨歌行》 《白头吟》《上山采靡芜》
《有所思》(西汉)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 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 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 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 之。秋风肃肃晨风飔sī,东方须臾 高知之。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 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 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qiè ]笥[sì]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
③羁旅飘泊:《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 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 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 吾绽。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 累累,远行不如归。
④悲歌死亡(挽歌):《薤[xiè] 露》《蒿里》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 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 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 [ chān ]褕[ yú]。何以报之明 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 心烦纡[yū]。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 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 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 何为怀忧心烦惋。
二、五言诗的起源和在汉代的发展 1.五言诗的优势 1)容量大。 2)形式变化多,节奏感强。 3)从四言到五言,是诗体形式的 扩大,空间的拓展。
⑤孤儿心酸:《孤儿行》
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 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 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 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 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 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 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 反覆,助我者少,啗瓜者多。原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 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饶饶,愿欲寄尺书,将与地 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②富人之富:《鸡鸣》《相逢行》《长安 有狭斜》 长安有狭斜 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适逢两少年, 挟[xié]毂(gǔ)问君家。君家新市傍, 易知复难忘。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 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三子俱入室, 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丈人 [指丈 夫]且徐徐,调弦讵[jù]未央。
3.乐府诗的分类 两汉乐府大部分保留在宋代郭茂倩的 《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集》将历代乐府诗划分为十 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横吹曲 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 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 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二、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1.贵族乐歌: 1)郊庙歌:颂美天神地祗zhī,风格 典雅博奥,富丽堂皇。
叙事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杨柳枝】(刘禹锡)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
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 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 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 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 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 马傍垂杨。
③兵役之苦:《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 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 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 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 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⑤追慕长生(游仙):《长歌行》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 太华,揽芝获赤幢[chuánɡ枝 干]。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 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 更黑,延年寿命长。
⑥生之险恶(动物题材):《枯鱼 过河泣》《乌生》 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 鲂[fánɡ鳊鱼]鱮[xù鲢鱼], 相教慎出入。”
《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鸽,
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 行。” 《相逢行》:“入门时左顾,但 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 成行。”
2.五言诗的起源 1)西汉时出现了五言的歌谣谚语 《汉书· 五行志》所载汉成帝时歌谣 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 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 为人所怜。
2)婚恋家庭:
①爱之真率: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
菩萨蛮(唐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shēn]辰现,北斗回南 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 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 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 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终知君家不可住, 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 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 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 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 许人!
卓文君《白头吟》

一别之后,二地思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 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拆 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 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望孤 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如火,偏遇 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王昌龄《长信怨》
奉帚[zhǒu ]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 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
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 沟水头。躞[xiè]蹀[dié]御沟上, 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 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 何袅々(摆动),鱼尾何簁[shāi ,又 读shī]々(濡湿)。男儿重意气,何 用钱刀为。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 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 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 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 人从閤[ɡé]去。”“新人工织缣 jiān,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 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 如故。”
③相思之苦:《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 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 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 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 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