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第一章lmn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史1.ppt

学前教育史1.ppt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非常低下,所有的青壮 年都要为猎取食物成天奔波,以勉强维持全部 落人的生存。社会没有多余的人力、财力专门 花在教育儿童上,只能由妇女和年老体弱的成 人在驻地周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哺育儿童, 保证他们存活下来,并向他们传授维持生存所 必需的基本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原始社会时 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学前教育史
主讲人:黄丽衡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 产生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 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 抚养后代、保证婴学前儿童存活与生长的 教育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学前教 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 ⒋培养诱导
❖ 王阳明对于儿童教育,提出了培养诱导等方 法,这与专门教书背书的记诵教学方法是有 区别的,他在这种方法论中,提出了他的 “儿童心理”的见解。教学必须注意启发诱 导。作为教学方法,这较之拘束防范和体罚 威迫要好得多,而且也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 点。
❖ 第三类是历史教材与历史故事书。
❖ 这类教材在过去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要 求是用历史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充 实并说明封建伦常道德。同时也使儿童从幼 时便记得许多典故,扩大儿童的历史知识, 从此中亦可以吸取经验并以历史人物作为榜 样。 主要代表作有《五言鉴》。
❖ 第四类是专讲名物的(近于自然常识)教材。
二、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出现, 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 情况。
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 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 同时他们毫不容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 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 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学前教育史(新中国成立--)
参考书目
1. 何晓夏等《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 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
(一)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1. 教儿宜早 2. 教子义方 3. 信而勿诳 4. 潜移默化 5. 量资循序 6. 有教有爱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讲故事、体罚
一、宫廷儿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主要对象:处于学前年龄的王子 教师:德高望重的官员 《世子法》 二、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宫廷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 1. 巩固政治统治 2. 加强早期教育 三、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一)保傅制度 (二)三母制度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二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庠是学校的萌芽和雏形阶段
课程目的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思 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理请学 科内容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
学习内容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二)胎教的方法 1.监督法 2.小劳法 3.瘦身法
第二节 古代的家庭教育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和 作用
(一)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学而优则仕
(二)齐家治国的基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子生之初。
曾子杀猪
礼让
为善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2.生活常规 教育
身体保健
若要小儿安,常 带三分饥与寒。
礼仪常规(幼仪或童子礼)
卫生习惯
(童子)立必正 方,不倾听P18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幼儿故事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 3.文化知识 教育 识字教育
歌舞游戏
(三)光耀门楣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当灾,全家遭殃。
文本
三、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
你认为古代家庭可能教什么?
“香九龄,能温席”二 十四孝
1.思想品德教 育
孝悌:古代道德的根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崇俭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诚信
立志Leabharlann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幼儿诗歌
秦李斯《仓颉篇》 宋史游《急就篇》 王应麟《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 文》《四书》
夫婴儿相与戏也, 以尘为饭,以涂 为羮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
1.及早施教,蒙以养正 未发之谓蒙,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养其正,乃作圣之功也。 慎则师友,慎择环境 2.循序渐进 3.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严格要求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第一编 古代学前教育史(上)

第一编 古代学前教育史(上)

家庭教育的内容
• (三)幼仪规矩 • 进行合乎礼仪姿态的训练。 《礼记.曲礼上》:“立必正方,不倾听”。 • 进行尊老敬长的礼仪常规训练。 • 进行初步的交往应对的礼仪训练
家庭教育的内容
• (四)基本的读写算知识 识字 习文 属文 作诗 基本计算 听解《四书》
•(五)卫生习惯与身体保健 •个人卫生 •家务 •养育得法 •免受伤害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 常令洁净、整齐。” 清.李毓秀《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 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 致污秽。”
•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 • (一)成人 • (二)成材
家庭教育的目的
• (一)成人 • 人:个人生理上的 社会和文化概念 • 目标:使幼儿成为好学好静、恭顺听话, “俨如好人”的“小大人” 朱熹:幼儿不要养成好吃、挑嘴的毛病, 最好不要靠近热闹的地方,不要养小猫、小 狗、小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的小动物,应远离赌博、踢球、 放风筝等无益之事。 •崔学古《幼训》
• 文王之孙成王的母亲周妃也实施过胎教。 • 汉.贾宜《新书•胎教》:“周妃后妊成王于 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喧,独处不倨,虽 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 《太平御览•人事》:“气禀贤妣之胎教”, 故终成贤明君主。
•为了保证胎教的实施,西周社会还建立了细 密的胎教制度,以加强从外部对孕妇进行约 束。 •颜之推:“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 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 滋味,以礼节之。”——王利器:《颜氏家 训集解》
• 曾参:“君子之于子也,爱而勿面也。” • 司马光对此总结道:“慈而不训,失尊之 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 亲斯备。”
•3.一视同仁 •4.正面教育 南宋.朱熹《小学》:“多说那恭敬处,少 说那防禁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 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 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 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 治。”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编外国古代学前教育第一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认识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一般特征,及对后世学前教育的影响。

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在原始社会早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实行公养公育。

史前社会是一种共同劳动、共同享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形态,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开展对大自然的斗争。

在这种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人与人,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促进人们需要了解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生产斗争的技能,而这些品质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必须从学习中获得。

年老的一辈就自然承担起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责任,教育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也包含对幼儿的教育.2。

史前社会分为那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幼儿教育有何变化?史前社会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前氏族时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实行儿童的公养和公育。

为了谋求生存和照顾老幼,青壮年捕猎、摘果;老人和体弱者照料年幼的儿童,这是最初的幼儿教育形式。

(2)母系氏族时期:男子外出捕猎,女子留守照顾儿童兼顾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儿童在8岁前一般不分性别生活在一起,由妇女负责照管。

8岁后男儿跟随男子们外出,学习应做的事情。

女孩仍由妇女教养,开始学习农业和畜牧业的技能。

(3)父系氏族时期:儿童的教育改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

在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一夫多妻制大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一般由成年妇女来进行。

有时祖父母也来协助。

(4)军事民主制时期:这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私有制产生,在氏族部落里出现了两个首领,酋长负责组织安排日常生活,军事长官负责作战.形成了“军事民主制”。

在教育上,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

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也注重于这一方面的熏陶和培养.3。

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学前教育史》核心知识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p30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1、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2、“庠”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一定的剩余产品②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③实行较为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1、宋代的慈幼机构①慈幼局: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②举子仓或予惠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2、唐鉴创办的及幼堂: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四、慈幼礼俗p321、慈幼礼俗:是慈幼观念与文化在民间普遍流行的通俗形式①试儿(抓周)②洗儿会③命名仪式第二节古代的胎教胎教:是指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一、胎教的作用①被看作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二、胎教的内容p33-35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目不观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饥饱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3、注意环境的影响(居处简静、行坐端严、避寒暑、劳逸以节)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①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②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③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二、家庭学前教育的规划①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教给他使用右手进食②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

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

女生应声“俞”声音委婉。

男孩子学习佩戴革制衣袋,女孩子学习佩戴丝质衣袋③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六岁,学习简单的数字与辨别南北方位的名称④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七岁开始男女不能坐同一个席上,不能共用一个食具⑤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三章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三章

三、教以正,守以常
(一)坚持正面教育;重视教育者的 言传身教 (二)在教育内容上“教之以义方” (三)教以正须守以常 (四)父母教育子女时应要求一致

四、信而勿诳
在坚持正面教育过程中,家长
应守信用,不欺骗儿童。否则 儿童会效仿家长而养成不诚实 的、欺诈的坏毛病,同时也会 降低家长的威信。
欧美学前教育机构在19世 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不断出现 , 19世纪末已有相当发展,正适应 了欧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需 要。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就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外国资本主义在
中国非法开设的工厂; 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兴
办的工业企业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适
应这三种近代工业的需要,教育上也出现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 的女子专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 师范最初的萌芽。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 家庭教师,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 章程》,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 义初集》,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 1907年,由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 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了日本、德国的幼 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五量资循序与培养兴趣?一量资循序既要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要教育内容本身的特点一量资循序既要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要教育内容本身的特点?二采用儿童喜闻乐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二采用儿童喜闻乐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三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来维持儿童的学习兴趣三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来维持儿童的学习兴趣第三节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一正本优生观?二抑爱节欲的保健观?一戒饱暖?二节嗜食?三任啼哭?四绝惊扰?五避险物第二篇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与制度的实施第一节章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一经济基础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经济基础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制度

学前教育史笔记

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1. 教育的形式:社会公养公育。

2.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年长一代把劳动技能和社会经验传授给儿童。

(2)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成均和庠庠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4.教育形态: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1.教育形式:宫廷学前教育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

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礼记。

内则》中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

已经形成按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3.宫廷学前教育:(1)概念: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它包括实施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育:①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

设“三公”、“三少”。

%“三公”指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

保其身体,负责身体的教育;傅之徳义,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②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设“三母”即子师、慈母、保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姆,安其寝处者。

总之,她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和日常起居的料理。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二章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二章

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一)汉代胎教学说 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影响
贾谊:是西汉的政治家、保傅教育家。
胎教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A、父母选择配偶是胎教首要的根本问题。 B、进行正礼的胎教 C、安排诸师官对孕妇及胎儿进行调教。
评价:贡献在于把前人零星的胎教学说汇 总起来,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胎教学说, 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胎教学说的 人。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慈幼观念及实施
第一节 慈幼观念的产生及古代儿童的社会 公育
一、慈幼观念的产生 “人不读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二、古代儿童社会公育机构 ◆最早的儿童学校——庠。
三、古代儿童社会公育的主要特征
◆内容简单、多样
古代儿童社会公育的内容 (P5) 1.生产劳动教育 2.道德教育(生活习俗教育) 3.宗教教育 4.艺术教育 5.军事教育
◆没有专门场所和教师 ◆言传身教
第二节慈幼观念的发展、政令与 机构
一、慈幼观念的发展、慈幼政令措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 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 缘关系的小孩。主要是出于政治统治与发展的需要。作用:慈幼 之政客观上保护婴幼儿健康
2、概念: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列自成的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发生作用, 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展。(P13)
3、西周在宫廷中已施行胎教。
第一节 胎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是胎教的策源地之一
最早在西周时期(王室)。
“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 教。” ——《烈女传》

第1节:【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上传课件)

第1节:【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上传课件)

学前教育史XUEQIANJIAOYUSHI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二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三部分 清末的学前教育第四部分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五部分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六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七部分 古代东方国家及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八部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部分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十部分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课程框架介绍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1.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2.古代的胎教3.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4.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慈幼:爱护幼小者。

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演变:原始氏族社会中,儿童就得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抚养和爱护。

实行“罐葬”。

私有制社会慈幼观念表现为政治举措。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

春秋末年鼓励妇女生育,保护幼儿。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

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

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1662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慈幼礼俗:(1)“试儿”:“试儿”或称“试晬”“试周”和“抓周”,始见于魏晋南北朝。

(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儿童的命名仪式。

“吐情”: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胎教的作用:(1)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2)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3)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骂,胎教之谓也。”《韩诗外传》记载,孟子母亲怀
孕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 《表史氏之记》中则记载了母亲怀孕时的外部约束。
13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 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2、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童教育也仅 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学前教育史
教材: 《学前教育史》 主编:周玉衡 范喜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授课班级:2012学前教育(1)班 授课教师:熊明 授课学时:32
蒙台梭利:儿童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 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 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如果不坚持 这条原则,那么今后的教育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 无穷的混乱中。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 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 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 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 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2、张世华:中国传统家庭幼儿德育思想刍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8
4、儒家思想规范和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17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阅读文献:
Part 1
1、李定开: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方法及其现实价值,《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徐仪明,《略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德育思想》,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年1期。 4、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浙江学刊,2005年1期。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慈幼观念及实施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慈幼观念及实施
16
命名
一、尊古 二、述志 三、祈福 四、消灾 五、添寿
张氏宗谱
忠良胜金玉 逢时耀盛名 华国振家声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一)“正本”优生观
1.同姓不婚 2.门当户对 3.反对早婚,主张优生、少育 4.重视胎教
(二)抑爱节欲的保健观
一、慈幼观念的发展、慈幼政令与机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
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 关系的小孩。 主要是出于政治统治与发展的需要。 作用:慈幼之政客观上保护婴幼儿健康
二、慈幼观念的发展与家庭教育
7
第一编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远古社会至鸦片战争前)
8
第一章 古代慈幼观念及实施
慈幼是中国古代婴幼儿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
第一节 慈幼观念的产生及原始氏族社会 的儿童公育制度
一、慈幼观念的产生
保护抚养儿童是一种天然的观念及共同责任——“本能”
二、慈幼与最古老的教育机构
“庠”
1、古代的学校 2、场所——赡养、教育 3、“公堂”——集会娱乐场所
机构。
法令:
《清朝通典﹒蠲juan赈下》 《长芦育婴堂实行简章》
15
第三节 慈幼礼俗与婴儿养护
一、慈幼礼俗
定义:P9 内容:生子;试儿(试晬);命名;满月······· 意义:虽有一定迷信成分,但是寄托了父母对于儿女的
慈爱情感和期待,期望儿童健康成长,也是古代儿童教 育和规范人生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起点。
1 .戒饱暖 2 .节嗜食 3 .任啼哭 4 .绝惊扰 5 .避险物

最新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精品课件

最新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精品课件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2016年4月真题】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 的浅近知识蒙养教材的是 A.《千字文》 B.《三字经》 C.《百家姓》 D.《兔园册府》 【2016年4月真题】“华容道”属于 A.娱乐游戏 B.戏弄游戏 C.生活游戏 D.智力游戏 【2016年10月真题】下列属于王筠的蒙学教育著作(zhùzuò)是 A.《文字蒙求》 B.《幼训》 C.《蒙童须知》 D.《小学》
第十三页,共44页。
第三节 古代(gǔdài)家庭的学前教 育
四、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以身示教 2.因材施教 3.重视环境(huánjìng)陶冶 4.爱与教相结合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第十四页,共44页。
第三节 古代家庭(jiātíng)的学前 教育
【2017年4月真题】 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儿童早 期教育的目的就是() A. 不为力事 B. 正本慎始 C. 忠孝仁义 D. 光宗耀祖
学前教育(xuéqiánjiàoyù)史
第一页,共44页。
一、教材构成: 1.学前教育史自学考试大纲(dàgāng)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2.学前教育史
第二页,共44页。
二、内容(nèiróng) 构成:
上篇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sīxiǎng) 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五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sīxiǎng)与实践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 育
A.父母威严而有慈 B. 对子女一视同仁
C.无教而有爱
D. 与善人居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第二章 古代(gǔdài)学前教育 思想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二章 ppt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二章 ppt课件
◆隋唐至两宋时期,是我国胎教理论和实 践深化发展的阶段。
◆元明清时期,随着医学的分化,使得我 国胎教学说又有了一定的充实与提高。
第二节胎教的作用
良好的胎教能孕育出健康、少疾、长寿、 形貌端正的后代。(P16)
第三节 古代胎教的内容 ◆精神 (一)“目不观恶色” (二)“耳不听恶声” (三)“口不出恶言”
2、概念: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列自成的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发生作用, 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展。(P13)
3、西周在宫廷中已施行胎教。
第一节 胎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是胎教的策源地之一
最早在西周时期(王室)。
“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 教。” ——《烈女传》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 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新书·胎教》
二、慈幼观念的发展与家庭教育
发展方向:1、强国、治国;2、家庭教育私有制产生, “公养公育”→→→“个亲其子”
三、慈幼与禁溺女婴
重男轻女观念,政令保护女婴 措施:受罚;奖励收养 溺婴原因:1.计产育子,直接发硬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害怕多子分家 3.人丁税荷重,不堪承受。由于福建历史上多数朝代都有重税现 象,所以,负担不起税收一直是产生溺婴的重要原因。 4.害怕厚嫁破产,中国历史上有句谚语,“盗不过五女之门”, 是说女儿养多了家要穷,连盗贼都不愿意光顾。
◆饮食 ◆环境 (一)“居处简静” (二)“行坐端严” (三)“避寒暑” (四)“劳逸结合” ◆起居与生活习惯
三、评价 ◆古代胎教的经验: 第一,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第一章_学前教育史导论

第一章_学前教育史导论

教之以善(行为规范的教育) 知其嗜欲(衣食及其生活所需 安其居处(居室的安置料理)
、 古 代 胎 教 的 实 施
• 太任自妊娠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 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西周文王之母善以 胎教。中国最早实 施胎教的记载。
3
•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第三节:中国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
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二)齐家治国的基础 (三)光耀门楣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 1、礼仪常规的训练 礼:童子礼 ,姿态训练,尊老敬长 2、卫生习惯
(二)初步的道德教育
1、孝悌 2、崇俭 3、诚信 4、为善
4、通过国学对孩子进行品格塑造与熏陶
心理学专家孟海兰指出:“现在孩子表现出的自私, 做事极端化,唯我独尊,没责任感,好逸恶劳等 不健康人格倾向越来越引起注意。早期教育对人 格形成非常重要,国学教育应体现这种针对性。 从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对他们进行灌输。”国学中 所蕴藏着的道德教化力量,是我们提倡在幼儿园 实施国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国学教育有 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格塑造与熏陶,当然是其 题中应有之义;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化” 而用之,切忌僵化和说教。
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 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 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 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 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 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 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 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3.1.1 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统治者角度) (2)齐家治国的基础(理想角度) (3)光耀门楣(家族角度)
小资料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 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学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 …” ——《礼记.大学》
2.1 有计划的学前教育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
女俞,男鞶(pán )革,女鞶丝。六年, 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
不共食。八年,出入门及即席饮食,
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
日。十年,出就外傅……”
———《礼记•内则》(中国最早的学
最初的早教“课程表”

《礼记· 内则》(编者注:《礼记》为反映周代历史的文献,儒家经典 之一)中记载了一份婴幼儿教育年序表: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 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同食…… 意即:婴儿刚会吃食就教他使用右手,能说话了就要教他恭敬听话。 以后依次教习数数、辨认方向,教育他男女有别……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张“课程表”比较侧重于性格、能力等个性心 理特征的培养,与现代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所强调的情绪、气质、智力等 多方面的调教还有些距离。但后来,较成熟的观点很快缩短了这个距离。
为什么在奴隶社会学前教育不能惠及奴隶, 想一想 而在封建社会能打破学在官府?
根本原因:生产关系的不同,奴隶主享有完全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奴隶没有教育的权利和能 力;封建地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 有直接生产者农民,农民有一定的余力组织教育。 推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专题一:思考题
1.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特 点是什么? 2.封建社会的胎教给后人留下的影响和经 验有哪些? 3.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是什么?
小资料
西周文王之母太任、成王之 母周妃后,均在怀孕时对胎 儿施以胎教,以孕贤君,后 人誉为“贤妣”。
2.4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1)宗法家族承担教育儿童的任务 (2)学前教育局限于奴隶主贵族阶层 (3)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了年龄划分 (4)能随儿童年龄增长制定相应教育计划 (5)学前教育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建立了保 傅、乳保、胎教制度
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网络资源: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说明、实施方案、教学辅导、教学课件、教学录 像、作业及评讲、自检自测、复习指导)
中国学前教育网()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主要内容
专题一 专题二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专题三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专题四 中国现当代学前教育
专题五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思想(一)、(二)
主要内容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专题九
专题十
外国现代学前教育
外国当代学前教育
专题一: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专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发展 情况;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掌握: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发展 情况。
1.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 时间: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 社会形态:生产资料公有,无阶级,成员 之间平等互助 • 儿童教育形式:儿童公育(不独亲其亲,不独
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教材:《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版),陈文华主 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 1.《学前教育史》,唐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学前教育史》,周玉衡、范喜庆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3.《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0年 5.《中外学前教育史》, 6.《外国学前教育史》,周采、杨汉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1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3.1.2 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1)生活常规:童子礼,卫生习惯 (2)思想道德:孝悌、崇俭、诚信、为善、立

(3)文化知识:识字(“三百千”)、诗赋 (4)身体保健:抗疾、游戏
小资料
“三百千”指南朝周兴嗣的《 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 三字经》;无名氏的《百家 姓》
子其子——《礼记•礼运》)
• 教育者:无专职人员,主要是老人 • 教育地点: “庠”(原始社会后期产生)
小资料
庠,音xí ang,是传说中虞 舜时代的学校名称,在各种文献 中记录为养羊或存放粮食的地方 ,由无劳动能力的老人看管,后 演变为儿童公育场所
教育内容:
(1)生存教育:劳动技能与生活习俗 (2)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 (3)美育:歌舞、音乐、绘画(与宗教祭 祀有关) (4)体格与军事训练:锻炼体魄、使用武 器、作战方法
主要教育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老人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3)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简单而多样
(4)教育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观 察模仿
2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时间:公元前2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形态:产生阶级,进入奴隶制社会,实行“家天 下”的宗法制和贵族专政 儿童教育形式:家族教育或家庭教育 教育者:有专职人员(如:三公、三母) 教育地点:天子和诸侯的王宫内 教育内容:婴幼儿身体养护;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礼 仪训练;文化知识启蒙
(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3)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儿, 直接影响母亲,母亲接受常规、性情、道 德、学识等训导后可对胎儿出生后的继续 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3.3 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特点
(1)打破“学在官府”,平民家庭开始实施 学前教育 (2)教育内容丰富,并出现相关教材 (3)挖掘幼儿潜能,增加了教育内容的广度 和难度 (4)教育目的功利化,重教轻养 (5)主要受儒家思想指导
想一想:为什么在奴隶社会能产 生专职学前教育人员,能产生学 前教育计划,能重视胎教?
根本原因:阶级的产生→君权的至高无上 →统治者德行培育的重要性→天下兴盛、 国祚绵延。 推动力:对胎教、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初步认识。
3.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时间:春秋战国——鸦片战争(1840) 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下的 宗族家长制,以儒家思想为文化核心 儿童教育形式:家庭教育 教育者:统治阶级有专职人员,普通家庭 为家庭成员(主要是母亲) 教育地点:宫廷或家庭
“三公”,太保负责保育身体,太傅
负责道德培养,太师负责传授文化知 识和统治经验。另设少保、少傅、少
师,合称“三少”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子师负责教育道德行为规范,慈 母负责供给衣食和其他需要,保 母负责料理睡眠。
2.3 奴隶社会的胎教 胎教是指通过对孕妇实施外界影响, 或通过孕妇的自我调节达到作用于体 内胎儿,使其能良好地生长、发育的 教育过程。 我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始于西周,并建立有明确的胎教制度。
学前教育史 第一讲中国古代学前 教育
主讲:王恩春


研究对象和学习意义
1.本课程主要研究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实施状况和幼儿教育 家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思潮等。 2.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梳理学前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为学前教育的 实践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
胎教研究的历史线索 人物 朝代 秦汉 唐
3.2 封建社会的胎教
著作 《皇帝内经》 内容 施母教以避胎病 外象内感
孙思邈 《千金方》

宋 元 北齐
万全
陈自明 《妇人良方》
孕妇情绪影响胎儿
孕妇饮食宜忌
朱震亨 《格致余论.慈幼论》 孕妇饮食宜忌 徐之明 《逐月养胎法》 制定孕妇食谱
3.2 封建社会的胎教
2.2 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教育制度: 保傅教育制度始于殷商,完善于西 周,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 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 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 太子、世子事物的制度。
关于“三公”“三少”“三母”师保
傅分别指太保、太傅、太师,合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