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分类管理典型经验材料五
党支部分类管理党员的办法
十二道沟镇中心小学
党支部分类管理党员的办法
党员管理是加强对党员教育和监督、考察党员的一种方法。
因为支部的党员从事在不同岗位,所以制定分类管理的办法。
一、行政、后勤岗位
行政、后勤的党员因为不同于教学一线的党员,所以管理要严谨严格。
具体要求是:
1、党内的三会一课必须坚持。
2、各项工作任务要高标准、高质量去完成。
3、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
4、经常到联系点开展工作,并联系两名青年教师。
5、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公益劳动、扶贫帮困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自我性服务等)。
二、班主任、教学一线岗位
班主任、教学一线的党员因有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班主任工作等重要工作,所以管理办法要因人因工作而宜。
一是党内有些活动尽量安排在学生退校后。
二是有些特殊情况时,可采用“补课”的方法。
具体要求是:
1、党内的三会一课必须坚持。
2、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必须在所在年级和所任学科的前列。
3、每半年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
4、能够在所任年级学科教学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5、在不影响给学生上课的情况下,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三、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对离退休的党员、支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
从尊重和关心他们出发,予以管理。
一是单编离退休党员的党小组,小组长负责离退休党员的人的组织生活。
二是在坚持党章对党员基本要求的同时,适当组织他们做校外辅导员,参加党员议事小组的工作。
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交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陈刚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党员的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大为提高,民主意识,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等许多适应时代和历史发展的观念明显增强,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因公或因私外出的党员,异地安置的离退休党员和外省外地流入的季节性民工中的党员等,数量越来越多,流进流出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如何有效的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使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脱离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真正做到“流动不流失”,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按党员的行业性质,进行区别分类。
要想掌握党员流动的原因和去向,首先要做好对本单位党员基本情况的登记造册工作。
一是要登记好本单位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个党员的性别、族别、职别、出身年月、工作时间、入党时间、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及其住址和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把党员按在岗、离退休、异地居住或长期在外打工等情况,划出类别,分类登记造册;二是重点做好易外出党员的登记,如离退休党员、不在岗党员和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
三是要做好对外来临时工、季节工、或长期工中党员的登记。
只有摸清了党员的类别及其基本情况,掌握党员谁易外出,才能对流动党员实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党员外出流动不流失。
二、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党员外出报告制度。
党员外出时,要对支部报告外出的时间、地点、原因和联系方式等,以便在其外出后,能够与支部保证联系,及时互通情况。
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户制度。
对外出3个月以上的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支部要指定1至2名党员为其联系人,具体负责向其通报单位党支部活动的一些情况,并了解其外出期间的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等情况。
三是建立党员外出流动前谈话制度。
党员因事需外出,党支部要指派其联系人与其进行一次外出前的谈话,教育其在外要遵守党纪国法,不做有损于党员形象的事。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经验材料_0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经验材料文章标题: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经验材料党员分类管理是党建工作一个重要课题。
在03年,我们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党员在教育管理、组织活动、作用发挥方面的特殊性,在试行党员分类管理上作了初步的探索实践。
06年我们较好地把握了开展村规模调整工作这一契机,结合前几年的探索实践,全面推行了以分类设置党组织、分类教育党员和分类设岗定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实践分析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生活、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党员队伍也出现结构复杂化、就业形式多样化、教育需求多元化等新的情况,需要我们探索更贴近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第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需求。
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群众看党员,他们首先是通过看党组织怎样管理党员,党员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看待我们党的。
因此,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事关我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第二,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需求。
近年来,我们首创了“海推直选”、“自荐海选”的民主选举“村官”的做法,保障了农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同样,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能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商定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更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村党组织中的党内民主权利得到更好的行使,同时,也使得村党组织班子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发挥党员先进性的必然需求。
从我区的现状分析,农村党员主要可以划分为老年党员、企业务工党员、从事农业生产党员三大类型,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一定的接受能力的差异。
因此,我们通过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区分不同专业党组织提出相应不同的党员先进性标准,并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使得党员找准了自身定位,明确了相应职责,发挥了各自特长,从而也使得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党员分类目标管理
楚江镇落实农村党员分类目标管理情况汇报材料楚江镇现在15个社区居委会,2599名党员。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管理好党员队伍,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并结合我镇社区党员的实际,我们以社区为单位,将党员划分为社区(含小区)干部党员、在家从业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四类实行分类目标管理。
通过近一年的时间证明,对社区党员实施分类目标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和促进了党员的积极性,在开展这一活动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和做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和党的基层建设要求为依据,按照有得于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对社区党员实施分类目标管理,建设一支有生机和活力的社区党员队伍,为促进全镇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进而为全县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范围和责任针对社区实际,对社区党员进行如下分类并明确责任:社区(含小区)干部党员。
主要指社区居支两委班子成员、聘用人员、小区负责人中的党员。
主要目标和责任:带头执行党委政府政策、路线、方针坚决,做到依法为民办实事;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履行岗位,做社区发展的主心骨,带头致富能力强;清正廉洁,树立党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好形象。
在家从业党员。
主要指在家从事生产、养殖、经商和务工人群中的党员。
主要目标和责任:参与“定岗定责、联户帮带”活动,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能力强,做一方带头发家的典型;积极参加社区组织活动,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
年老体弱党员。
主要指年龄在60岁以上或长期患病不能参加正常生产劳动的党员和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特困党员。
主要目标和责任:大局意识强,自觉参加党员会议和力所能及的活动,与支部保持一致;对子女的教育和乡邻的影响效果好,做生活中的榜样;积极调处能解决的矛盾纠纷,维护一方稳定,减轻社区工作人员压力。
外出流动党员。
在加强党员管理会上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
在加强党员管理会上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在加强党员管理会上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在加强党员管理会上的汇报交流发言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这次培训安排,今天由我进行汇报交流发言。
大家都知道,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号召力,就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使党组织活动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一、推行党员分类管理农村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难、难发挥,一直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课题。
为了有效突破这一瓶颈、破解这一难题,县委根据全县农村党员队伍实际情况,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模式。
将农村党员科学分为村组干部在职党员、在家无职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四个类型。
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为依据,实行在职党员目标承诺、无职党员一编三定、流动党员分包联系、年老体弱党员帮扶关爱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党员管理实效。
(一)在职党员目标承诺。
全面推行村两委干部任职目标承诺和年度承诺。
年初,在职党员对照自身岗位和目标责任书,对照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责任务,在党员大会上公开承诺事项,接受监督,定期民主评议和量化测评。
(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
设立政策法律宣传、带头致富示范、民事纠纷调解、环境卫生保护、村情民意收集、文体活动组织、便民服务代办等党员公益岗,结合党员个人特点进行设岗定责,使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党员解决好自身思想观念和技能问题,重点在增强新观念、增强新知识、提高新技能上下功夫,提高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参加县乡村各级举办的各类培训课程,确保每名农村党员至少掌握1~2项农村实用技术,切实提升创业致富本领。
建立农村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引导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作用,全县每名党员分包1~23户贫困户,带动X余户贫困群众上项目,帮扶X余名贫困户脱贫,通过思想上扶志、技术上扶能、发展上扶业,切实推动精准扶贫。
党员分类管理经验做法
党员分类管理经验做法作为一个党员,分类管理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我们需要掌握分类管理经验做法。
下面,通过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我对党员分类管理的看法。
首先,分类管理要立足实际。
在党员分类管理中,我们要根据职责、任务和岗位特点来进行分类。
这样既能真正体现党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又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
例如,我所在的地方,我们将党员分为三类:一类是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等,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二类是支部书记和领导干部,负责领导工作;三类是基层党员志愿者,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和服务社区。
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分类管理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分类管理中更是如此。
我们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巡查制度、考核制度等。
每个党员都应有个人档案,记录个人信息、学习情况、表彰记录等,方便管理和查询。
定期进行巡查考核,评估党员的工作表现和贡献。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
最后,分类管理要注重实效。
分类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在分类管理中,我们要注重实效性。
要结合具体工作情况,借鉴先进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提高党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阶段性成果的追踪和总结,及时反馈改进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之,党员分类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工作,它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注重细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出发点。
只有做好分类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员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党员的组织职责和工作任务,将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并实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工作措施。
其目的是提高党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党员分类管理经验做法包括三个方面:一、立足实际,根据职责、任务和岗位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典型经验做法发言材料:不断创新公众诉求处理工作机制 强化便民利企服务举措
为切实提高公众诉求办理效能,上半年,热线服务中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公众诉求处理工作机制,强化便民利企服务举措,投诉举报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目前,接处公众诉求*件,24小时回应率100%,办理过程满意率100%。
以下,就加强投诉举报办理机制建设的做法,浅谈一下,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加强平台建设,打造畅通便捷投诉举报受理机制1.畅通渠道,公众诉求表达更便利。
依托全国12345、12315投诉举报平台,充分利用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政民互动沟通渠道,以及市局风险监管平台、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多渠道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确保公众诉求进的来、转的出、有回应。
受理、转办、反馈各环节畅通便捷,最大限度保障公众诉求应接尽接、及时受理、高效调处、快速回应。
2.优化流程,公众诉求接处更快捷。
针对市场监管领域公众诉求量大、季节性热点诉求集中、舆情关注度高的实际,进一步简化完善了12315和12345热线投诉办理,政务信箱、群众来信办理,值班电话接听,季度月度数据统计分析、上级批转催办督办等6项工作制度流程,对诉求接收、职责研判、分转督办、答复口径、工单格式等5个重点环节进行精简整合,大大提高了办件效率。
同时,还编印下发了《投诉举报办理工作流程手册》,指导和帮助各级热线人员在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时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
3.压实责任,公众诉求办理更高效。
为高效回应民生诉求,进一步提升市民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满意度,结合市局“作风能力提升”行动,号召在全系统向“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工作低效”宣战。
对回访意见为“不满意”“未解决”及群众反复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办理台账,实行挂牌销号、月度清零。
市局、区(市)局和市场所三级现场办公,分析研究诉求成因,制定办理责任清单,对能立即解决的现场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列入日程限期解决。
对在承诺期限内办结且群众满意的事项予以销号。
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办结的来件,每周汇总予以通报。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友谊街道宁海社区党总支友谊街道宁海社区地处金州西部,人口居住集中,总户数为3,016户。
2007年重新划分辖区后,部分党员转入园艺村管理,现有党员36名(含3名预备党员)。
多年来,社区党总支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和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素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抓载体,重创新,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空间近年来,社区党总支注重加强组织建设,坚持以提高觉悟、增强党性为目标,充分运用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校、党员活动室、社区党员活动中心等载体开展社区党建活动,调动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党建的工作力量。
工作中,我们坚持创新实践“三会一课”制度,狠抓学习,重视教育,并将学习内容知识化,学习范围扩大化,形成“一学理论,二学时事,三学政策法规”的具体学习内容,同时有效运用党刊开展形式多样的征文竞赛,保证每年举办两次。
每月26日是社区党员固定学习日(节假日顺延),全体党员集中学习讨论,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汇报思想动态,拓宽知识领域。
社区党总支带领大家先后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收听收看理论教育讲座。
在党的先进性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中,立足实际,深入学习研究探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
对于无法按时到会的外出和长期卧床患病党员,总支订阅一份刊物,定期送学习材料,让他们在家中也能及时学习;对于流动党员,坚持经常通话,保持联系,随时汇报思想情况。
这样,通过全方位教育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思想觉悟。
二、抓活动,重管理,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制度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为社区党员搭建活动舞台。
宁海社区党员的构成较复杂,差异大。
为强化管理措施,我们对辖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实行“五类管理”模式:一是“登记管理”,建立社区联系卡片,将所有党员全部登记在册,实行微机管理。
关于加强党员分类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党员分类管理的几点建议作者:来源:《奋斗》2019年第22期我是一名基层组工干部。
近年来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领域的党员教育管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外出务工农民党员和企业下岗失业党员的流动地点和时间不固定,毕业尚未就业大学生党员和待业复转军人党员工作单位不固定,对于这些情况,一些基层单位党组织管理不到位,负责党务工作的同志畏难情绪也较大。
二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党员退休后,将组织关系挂到户籍所在地,便处于近乎“失联”状态——或者一次性交纳一年或几年的党费,或者委托亲属定期代为交纳,甚至有的不想交纳党费,几乎不参加党组织活动。
三是年老体弱的党员大多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党员大多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无暇参加党组织生活。
在和同行交流时发现,以上这些问题各地普遍存在,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如果党员长期脱离组织,或者党组织长期对党员疏于管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难以发挥。
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
基层党委要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由相关党支部明确具体联系人,负责了解外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及时向流动党员传达各种信息;利用微信朋友圈建立流动党员联系网,利用党建类微信公众号为流动在外的党员搭建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实现网上“安家落户”;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设置专门联系人,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活动,过组织生活。
二是探索对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双重管理。
加强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党组织建设,明确一名在职党员干部担任联络员,会同上级党委、老干部局等相关部门,采取月核查、年清理方式,建立健全退休職工党员动态信息库;探索离退休职工党员的双重管理模式——离退休职工党员既可参加党组织关系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也可就近在居住地社区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倡导离退休职工党员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注重对“老弱病残”党员的温馨管理。
《城市化进程中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化进程中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客观需要,也是认识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要求。
根据这一精神,我们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分类施教、分层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1、改革开放带来的“四个多样化”格局,要求对党员实施分类教育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格局被彻底打破,江干农村社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农耕走向非农、由单一走向多元”,伴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种经济组织的涌现,逐步形成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社会新格局,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从我区情况看,全区17000多名在册党员和1000多名流动党员中,除30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外,其余近15000名党员组织关系在社区、村以及“两新”组织当中,不同类型党员的构成使得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要求。
为此,实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是适应“四个多样化”的客观需要。
2、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三化”转变,要求对党员实施分类教育管理。
随着“城市东扩、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江干区已经成为“城市东扩”的主战场,正在全力推进大都市中心区建设。
农民市民化、产业非农化、农村城市化是江干推进城市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农村社会面临着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大调整,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碰撞,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实现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构建新机制、塑造新风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必须依靠党员队伍这支先进的政治力量,最大限度地带领、带动普通群众合心、合力推进城市化。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材料
流动党员管理经验材料流动党员管理是指在党组织所在地以外的流动党员,如何管理这一群体,维护其党组织关系,保障其党员权益。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一、加强梳理与更新流动党员名册。
及时更新流动党员名册,比对实名制信息,与公安部门核实人员流动信息,严格落实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并及时将其作废、移交或留存在原单位。
二、建立流动党员信息中心。
建立流动党员信息中心,将所有流动党员的档案信息集中存放,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开展流动党员信息的分类整理、建档立卡工作,以便于进行具体帮扶。
三、强化流动党员服务意识。
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工作制度,适时向流动党员发放党的有关政策及时解答疑问,协助开展党费缴纳和党员组织生活,积极发掘流动党员的典型事迹,创造条件让流动党员广泛参与各种党内外活动。
在政策解读、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流动党员特别优惠。
四、开展流动党员培训。
针对流动党员日益丰富的服务需求,面向流动党员开展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服务,加强与流动党员的交流,做到问题不漏、信息不缺,为流动党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五、积极发掘流动党员资源。
流动党员多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以及对实际工作、社会管理及发展有着特殊经历和能力的人才,可以积极与各方面组织、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发掘流动党员优势资源,为本单位发展贡献力量。
六、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考核与监督。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考核与监督是保障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加强流动党员开展年度业务考核,保证经常接触并帮助流动党员解决问题。
同时,充实流动党员的自我监督机制,加强代表与受理权利的意识,确保流动党员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充分体现党员标准和红色基因。
以上是我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多年的经验总结,希望能为党组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同时,也希望广大党务管理干部能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更好地维护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让流动党员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为党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5篇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5篇社会治理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治理具有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一、强化预警预防,打好源头治理“主攻仗”清零风险存量。
深化“四项机制”建设,开展“铁脚板走万家”行动,深度排查风险隐患,建立“四色”预警和分析研判“一本账”,分类分级制定化解路径,推动积案逐项攻坚、隐患逐个销号。
清除风险增量。
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化为牵引,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持续加强重点治安地区整治,拓展延伸行业领域清源;深化“六无”社区建设,优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强化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清空风险变量。
密切关注疫情大局和重点领域,全面落实“三同步”机制,聚力整治“三合一”场所,有效清理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等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安全秩序,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二、强化共治思维,下好系统治理“先手棋”加强力量融合,牵好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深耕机关党员、村居干部、专职网格员、基层群众“四支队伍”,将“红色细胞”注入基层治理各领域各环节。
加强手段融合,发挥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牵头作用,深化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建设,发挥行业部门、专业机构、民间组织资源优势,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全面推广“双向承诺、双向问责”和“说事评理”解纷模式。
加强机制融合,做实“平安前哨”工程,建立“警网融合+六安行动”机制,形成平安建设在行业领域全面覆盖、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有机结合的治理“闭环”。
三、强化数据赋能,答好精准治理“必答题”强化“数治”思维,把数据汇聚、集成、共享作为基础性工程,推动人、地、物、事、组织等动态要素全面采集、上图管理,实现“智慧治理”,破除“信息孤岛”。
建实“数治”大脑,实战应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完善重大风险预警、突发事件管理等功能,构建三级联动、集成融合的社会治理“最强大脑”。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总结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总结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从严治党在农村党组织的全面深入,XX镇党委认真贯彻上级党委的要求,对农村党员开展以“标准量化、分类定星、民主考评、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星级化评分定星工作,有效解决党员管理缺乏有效方式的问题,农村党员的整体活力和内在动力进一步激发。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红渡镇基层党组织评分定星基本情况XX镇辖12个行政村,11个党总支部、119个党支部、非公企业党支部6个。
四星级党组织1个,即红渡社区党支部,三星级党组织3个,分别为古房村、龙塘村、马蹄村党支部。
全镇党员1206名,其中农村党员989名。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根据县级动员部署会的会议精神,红渡镇党委召开全镇党员部署动员会,传达上级党委会议精神。
根据农村党员队伍实际情况,镇党委制定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评分定星方案,成立工作小组,各村挂点领导牵头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挑担,把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建档立卡、扎实践诺、履行职责、对照制度、考核评议、完善措施进行总结五个阶段实施。
做到情况清,档案规范,引导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二)科学分类,设岗定责。
根据县级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评分定星工作方案和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将农村党员科学分为管理类、外出类、老弱类、创业类、其他类5个类型。
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设立村务监督、卫生保洁、致富就业信息、公益事业建设等党员公益岗,对五类党员中的村组干部党员、无职党员按照党员自愿、支部推荐、群众监督的原则,结合其特点进行设岗定责,并在每个季度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民主评分、公示。
目前,全镇农村党员已基本完成定则上岗工作,设置政策宣传岗137名、安全监督岗240名、民事调解岗60名、卫生监督岗120名、计生联络岗120名、敬老助残岗72名、特色服务岗60名、科普宣传岗120名、扶贫帮困岗60名。
(三)分类施教,提高素质。
实施农村党员分类定位管理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实施农村党员分类定位管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农村党员分类定位管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分类定位管理确保党员发挥作用 **县以实施农村党员分类定位管理为切入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彝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全县下辖7乡4镇,65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00056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占88.9%。
全县党员总数6288名,其中:农村党员4186名,占66.6%;农村党支部65个,占全县基层支部数的28%。
**县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过程中,针对农村党员职责不清,任务不明,评议无据的状况,按照“五好五带头”的总体目标要求,抓住关键,突出特色,积极创新方法,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实施农村党员分类定位管理,初步建立起了农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有效机制,找到了农村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有效载体,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农村党员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县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村级‘三个文明’建设中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中心,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传统方式,实施农村党员分类定位管理,优化农村党支部内部结构,努力把广大农村党员培养成宣传政策、遵纪守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先锋,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主要做法是:(一)深入调研,摸清实情。
为全面了解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增强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委抽调有关部门的同志组成调研组,深入36个村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专题调查报告。
通过调研,了解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农村党员分类定位管理在全县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榆能集团煤炭进出口公司党建“分类”管理特色做法
榆能集团煤炭进出口公司党建“分类”管理特色做法作者:闫鑫梅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7期摘要:榆能集团煤炭进出口公司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省市重要文件精神,采用“分类”管理办法,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进出口;党组织;管理;特色一、将党组织进行分类,打造标准化党支部,突出示范引领,提升党建引领发展能力根据公司各职能党支部实际情况,通过对党员人数、年轻党员数量、基层一线情况、带动发展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择优选取杨伙盘煤矿党总支作为全公司的示范党支部进行全力打造。
一是实现党组织在各个一线岗位的全面覆盖。
通过在煤矿采掘、机电、安监等各个岗位设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一线党员挑重担、啃硬骨头,实现重点任务、攻坚计划的有效推进,提升了煤矿职工的整体战斗力,保障了公司追赶超越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推进。
二是按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建立健全党建各项工作制度,调整完善党建各项工作责任制。
按照党组织换届工作要求,完成了党总支换届任务,配齐配强了支委班子,并用制度夯实了支委成员的党建责任。
按照党建制度建设要求,制定出台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党费管理、发展党员等各项党建工作制度,用具体可操作的制度管人管事,实现了党建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推动了党建能力的整体提升。
通过几年来的打造,杨伙盘煤矿党总支目前已经成为煤矿攻坚克难、勇创佳绩的引擎,推动杨伙盘煤矿先后荣获全市五一劳动奖状、全省工人先锋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被榆能集团公司党委授予“四强党组织”荣誉称号。
通过学习推广杨伙盘煤矿党总支的成功经验,带动公司其他党支部的全面进步,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作用。
二、将党员进行分类,推行积分制管理,争做合格党员,实现党建水平整体提升按照“三类五星”管理办法和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业务能手发展成党员的思路,全面推进了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分类管理经验做法
党员分类管理经验做法为激励广大党员展现新作为,**区将全区25000余名党员按在职、无职、流动、年老体弱和困难五种类型分类管理,探索出五种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注重抓规范管理,抓作用发挥,使各类党员平时管得住,关键时刻作用发挥得好。
一、目标式管理,让在职党员有作为。
对在职党员,以履职尽责为重点,实行目标式管理。
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在13个窗口部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组织6000余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到72个农村、114个社区,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组建284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承担起476个疫情防控卡口值班排查工作,在服务群众一线发挥好在职党员重要作用。
二、定岗式管理,让无职党员有奔头。
对无职党员,以引导干事为重点,实行定岗式管理。
引导农村、社区党组织为无职党员设定政策宣传、民意收集、代办服务、综合治理、环境整治、纠纷调解、村务监督、科普宣传、文明监督、疫情防控等10个公益岗位,为无职党员发放《设岗定责认领表》,根据党员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意愿爱好等设岗定责,引导无职党员主动认领力所能及的公益岗位,在社区、农村基层治理中积极发挥作用。
三、跟踪式管理,让流动党员有归宿。
对流动党员,以沟通联心为重点,实行跟踪式管理。
对流出党员,组织农村、社区党支部灵活运用支部微信群、学习强国等平台,向他们推送学习资料,开展网上“三会一课”,通过视频通话方式,了解他们在外情况,给予关心帮助;对流入党员,引导他们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参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认领公益岗位,在所在地发挥作用,并将表现及时向归属地党支部反馈,做到流动不流失。
四、关爱式管理,让老弱党员有依靠。
对年老体弱党员,由所在社区党支部常态化开展好“送学习上门”“送温暖上门”活动,各村、社区党组织均成立了“结对帮学、送学上门”小组,今年以来,先后指定学习骨干上门为行动不便老党员开展宣讲3500余次。
党建经验交流材料5篇
党建经验交流材料5篇【篇一】11月19日至22日,xx县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第四考核组莅临xx镇开展党建检查考核工作。
根据考核组反馈的意见,结合我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总结出了我镇党建工作中的几点亮点和措施,具体如下:一、主要亮点(一)一个好的班子方面1.班子参与党建工作主动性高,能积极主动想点子、找方法,自觉打造、维护村委会活动室;2.班子成员对考核目标内容理解得比较好,文件的分类归档比较熟悉;3.班子分工明确,职责分工上墙;4.后备干部的确定有讨论,有记录,建立了培养跟踪台账;5.支部班子成员带头致富能人较强,发展特色产业有一定水平;6.会议记录规范,班子成员和各党小组会议记录本规范统一;7.三年任期目标目标比较明确,能够做到目标职责上墙。
(二)一个好的工作思路方面1.升学奖励机制执行到位,尚学风气比较浓,特别是狮球片区;2.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特色示范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比较规范,辐射带动比较强。
(三)一个好的工作机制方面1.资料分类归档比较到位;2.坐班记录填写规范,基本能够做到如实记录和反映当天的值班情况;3.信息公开切合实际,能够及时公开切合群众自身利益的政策内容。
(四)一个好的保障机制方面村内重大事务、活动不但有讨论有记录,还有相片,并且装订成册。
二、主要措施(一)创建教育培训平台,着力开展三个“活动”。
近两年来xx镇党委始终明确把“建设好一个支部班子,引导班子树立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作为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心中美丽梦想的基础。
为了切实落实这一工作思路,镇党委结合实际,成立了xx镇“党员干部大课堂”教育培训平台,以平台为载体大力开展三个“活动”,着力夯实班子成员宗旨意识,拓展好的工作思路,增强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带领群众实现梦想的能力。
一是开展“一带一跟一组织”学习活动。
(即党委班子带头学习、支部班子跟进学习、组织党员学习活动)。
截止目前,先后开展活动达23次,参与人数达850人次;二是以村(社区)“两委”班子为主导,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品一本书看一部教育片”活动,截止目前累计参与活动的农村党员达1600人次;三是开展“支部书记论坛”活动,让各村(社区)党支部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论坛举办了一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员分类管理典型经验材料五
近年来,针对党员结构日趋复杂、教育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X县实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在职党员“评星”管。
X县强化党员日常监管,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半年从政治学习、参加组织活动、宣传教育群众、遵纪守法、公开承诺、维护稳定、模范带头、引领发展等方面对在职党员开展“评星定级”,引导党员在服务中接受监督、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无职党员“定责”管。
对于无职党员,按照自愿报岗、支部议岗、公开竞岗、培训上岗等程序,因地制宜,设置村务监督、公共事务、扶贫帮困、民主建设、道德教育等岗位,让无职党员主动传递正能量,实现有位有为,使无职党员找到存在感、价值感,激活党员“先锋能量”。
流动党员“互动”管
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实现了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做到知其去向、知其现状。
专人负责了解流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式管理;“党员教育网络直播间”“X县先锋网”“X县先锋”微信公众号等成为增强党员党性的“加油站”、组织生活的“活动室”。
困难党员“帮扶”管
对生活困难的党员,开展党员骨干、致富能手、经济组织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