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素材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以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意境、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难点:把握诗歌的抒情性和叙事性的结合,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长恨歌》的背景。
3.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分析诗歌: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讲解《长恨歌》中的经典诗句,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分析其艺术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诗句。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诗人:白居易背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意境:优美、抒情艺术特色:叙事抒情相结合、韵律美主题思想:爱情悲剧、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手法,举例说明。
(2)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抒情等。
(2)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揭示了悲剧命运的无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分析诗歌、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适当增加学生自主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提高课堂互动性。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分为八个章节。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第一、二章节,详细解读其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品味诗歌的意境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故事情节,了解其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长恨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第一、二章节的故事情节、修辞手法及诗歌艺术特色的解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解读《长恨歌》第一、二章节的内容,分析故事情节,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课堂实践: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例题讲解:以第一、二章节为例,讲解如何鉴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鉴赏其他章节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歌原文及重点词汇。
2. 黑板右侧:诗歌结构、修辞手法、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第三、四章节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详细列出第三、四章节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全集》,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古典诗词朗诵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读。
2.诗歌中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恨歌》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长恨歌》,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吗?这个故事在古代诗歌中有没有体现呢?2.学生回答:是的,这个故事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体现。
(二)诗歌背景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三)诗歌内容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第二课时(一)诗歌主题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主题。
(二)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教师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三)诗歌鉴赏练习1.教师出示诗歌鉴赏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课时(一)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二)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长恨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读《长恨歌》,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于诗歌的背景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在诗歌鉴赏时难以深入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着重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结构及诗意,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认识。
3. 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长恨歌》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意。
4. 意境分析: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6. 情感表达分析:讨论作者对杨贵妃的爱情、友情、同情等多重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类似的诗歌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长恨歌》起承转合结构图。
2.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表达:爱情、友情、同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答案应包括对诗句的理解、意境描绘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修辞手法讲解3. 情感表达分析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一、诗歌结构分析1. 起:诗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揭示故事背景,引发读者兴趣。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七章《唐五代部分》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背景,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诗中的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长恨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握《长恨歌》中的意境美,理解人物情感。
重点:分析《长恨歌》的故事情节,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4. 人物分析:分析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情感变化。
5.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意境美等方面进行鉴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主要人物:唐玄宗、杨贵妃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真挚5. 难点解析:诗句解析、人物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2. 人物情感分析3. 诗歌艺术特色鉴赏4. 作业设计针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解析《长恨歌》中许多诗句具有深刻的意蕴,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白居易《长恨歌》上课课件
白居易《长恨歌》上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唐代文学》第二节《唐诗》,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长恨歌》的背景、主题、艺术特点及诗歌全文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长恨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等。
重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背景及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长恨歌》诗歌全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长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恨歌》的主题、背景、艺术特色,结合诗歌原文进行解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感受。
4. 例题讲解:分析《长恨歌》中的典型诗句,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讲解其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长恨歌》中的其他诗句,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背景:唐代、长安城主题:爱情悲剧、宫廷斗争艺术特色:对仗工整、韵律优美重点诗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一段诗句,阐述其艺术特色。
2. 答案示例: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例,分析其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如《春江花月夜》、《登鹳雀楼》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阐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白居易《长恨歌》经典课件.
白居易《长恨歌》经典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教学内容,该诗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解析,重点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意义,感受白居易的诗歌艺术魅力。
2. 掌握《长恨歌》的主要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解读《长恨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主要内容:诗歌背景与意义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结合诗句进行论述。
2. 答案示例:《长恨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夸张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中通过对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如《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的讲解。
2. 诗歌情感表达的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4.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一、《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1. 对仗: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通过对仗的手法,展现了唐玄宗沉溺于美色的荒淫无度。
《长恨歌》教案5篇
《长恨歌》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单元《唐诗》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根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本节课将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
详细内容:1. 第一部分: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美丽与奢华。
2. 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逃往四川,途中杨贵妃被迫自缢身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了解唐代历史及诗歌创作特点。
2.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 体会诗人白居易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同情及对人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解读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短篇唐诗,分析其诗歌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小节。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背景及作者2. 诗歌结构分析3. 重点词汇解释4.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你最喜欢的一节,阐述理由。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诗歌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诗歌韵律与节奏3. 历史背景的理解4. 课后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结构分析1. 诗歌的起承转合: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总领全诗,点明主题;承句详细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转句“渔阳鼙鼓动地来”,转入安史之乱,杨贵妃被迫自缢的悲剧;合句“此恨绵绵无绝期”,抒发诗人感慨。
长恨歌教案教学
长恨歌教案教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长恨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歌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赏析,以及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诗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赏析,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诗句的意境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
学具:教材,《长恨歌》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意境赏析:选取典型诗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爱情的理解。
7.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讲解其修辞手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长恨歌》诗句,提升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背景介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3. 诗句解析:重点诗句及含义4. 意境赏析:典型诗句及分析5. 主题探讨:爱情、悲剧、历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作业答案:《长恨歌》主题: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绘,表现了爱情与权力的冲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2. 拓展作业:请收集有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其他文学作品,并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朗读诗歌、解析诗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长恨歌》的内容与意境。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共分为七个部分,详细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本节课主要学习诗歌的一、二两部分,即“汉宫闲静日已长,百官待漏满咸阳”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了解唐代历史背景,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长恨歌》中的历史文化背景,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恨歌》诗歌的一、二部分,分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设想自己是诗人,描述杨贵妃的美貌和宫廷的奢华。
4.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比喻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歌一、二部分内容3. 重点词语:汉宫、翠华、咸阳、都门4. 艺术特色:对仗、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诗歌的一、二部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2. 答案:参照课堂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仍显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长恨歌》全文,了解诗歌的完整故事情节,提升文学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与《长恨歌》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唐代历史文化的认识。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具体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该诗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诗歌共分为七个部分:叙事、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抒情、叙事。
详细内容涵盖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主题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基础知识。
2. 领悟诗歌所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及主题理解。
难点: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诗句解析: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悲剧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作者:白居易3. 诗歌结构:叙事、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抒情、叙事4. 重点字词、句式、意象5. 主题:爱情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对意象进行分析,并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见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培养文学兴趣。
《长恨歌》教案通用
《长恨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单元。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及注释,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唐代宫廷生活的描绘。
2. 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绘画,引导学生了解唐代宫廷生活,激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讲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如韵律、对仗、比喻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长恨歌》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等,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主题思想:唐代宫廷生活、爱情悲剧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比喻作者:白居易创作背景: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说明。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细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深入解析;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互动讨论;5. 板书设计的信息准确性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课件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课文包括诗歌的全文及其注释,旨在让学生了解唐代历史背景下的文学创作,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历史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情节。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如比喻、对偶、排比等。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4. 例题讲解:以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例,讲解比喻手法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对偶手法。
7.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历史背景情节概括人物形象艺术手法2. 主题思想3. 名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概括《长恨歌》的主要情节。
(2)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1)情节概括:略。
(2)人物形象分析:略。
(3)艺术手法解析:比喻、对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了解更多的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
长恨歌教案设计长恨歌教案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恨歌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的第一首诗。
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她以高超的艺术性,丰富的人文性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长恨歌》里所涉及的李、杨爱情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对李、杨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学会用“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 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难点:诗歌的主题把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唐五代文学》第二节《白居易与长恨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白居易的生平简介、《长恨歌》的背景、诗歌的结构分析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详细内容涉及《长恨歌》全诗的解读,重点关注诗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长恨歌》的历史地位。
2. 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领会其艺术特色,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体会诗中的人物情感,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中复杂情感的理解,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白居易的生平、《长恨歌》的背景、诗歌结构分析及人物情感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文学史教材、《长恨歌》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白居易的生平、《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解读: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中人物,体会各自情感,进行角色扮演。
5. 例题讲解:选取诗中的典型描写,分析人物情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学鉴赏。
6.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教案2. 内容:白居易简介《长恨歌》背景诗歌结构分析艺术特色人物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请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并举例说明。
请谈谈你对《长恨歌》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2. 答案:白居易生平及创作背景: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提倡诗歌要“言志”,关注社会现实。
其创作背景为唐朝中期,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诗人借此诗讽刺时弊,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白居易《长恨歌》经典课件.
白居易《长恨歌》经典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
该诗选自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唐诗杂谈》部分。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十四句,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们从相识、相爱、相别到的生死相隔。
本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诗中的情节、人物、艺术特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长恨歌》课件、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分析诗中的情节、人物、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杨玉环的形象,阐述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中的内容,进行人物分析和爱情观探讨。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内容:作者:白居易背景:唐玄宗、杨玉环爱情故事情节:相识、相爱、相别、生死相隔人物: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艺术特色:韵律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长恨歌》的基本情节。
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谈谈你对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的理解。
2. 答案:《长恨歌》讲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包括相识、相爱、相别、生死相隔等情节。
杨玉环形象美丽、善良、多情,诗中所表达的爱情观是忠贞不渝、生死相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长恨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歌韵律美的感受不够充分。
白居易《长恨歌》课件.
白居易《长恨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长恨歌》这首千古绝唱。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十一章第二节《唐宋诗词》,详细内容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全文及其注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掌握《长恨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长恨歌》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的理解。
重点: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长恨歌》,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逐句讲解《长恨歌》,分析其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出“爱情悲剧”这一主题,分析作者如何表达这一主题。
5. 例题讲解:分析《长恨歌》中的经典句子,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讲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长恨歌》中的其他经典句子,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作者:白居易3. 主题:爱情悲剧4. 结构:起承转合5. 重点词汇:生僻词汇、成语、典故6. 重点句式:倒装、对仗、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a. 比喻:如“云鬓花颜金步摇”,将杨贵妃的美貌与花相比,形象生动。
b. 对仗: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对仗工整,富有韵律美。
c. 情感渲染:如“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表现杨贵妃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诗词艺术。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
《长恨歌》教学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长恨歌》全文,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以及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情节,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长恨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了解《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恨歌》的艺术手法分析,如对仗、用典、象征等。
2. 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歌情节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情节分析:详细讲解诗歌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4. 艺术手法分析:结合诗句,讲解对仗、用典、象征等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历史背景介绍:讲解《长恨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6.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2. 板书内容:主题思想: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艺术手法:对仗、用典、象征历史背景:唐玄宗时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长恨歌》中的对仗手法,举例说明。
(2)阐述《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3)简述《长恨歌》的历史背景。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长恨歌》的情节,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中的“《长恨歌》的艺术手法分析”。
3. 教学过程中的“情节分析”、“艺术手法分析”和“历史背景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案素材内容一、背景介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
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
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
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
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
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
卒年75岁。
三、《长恨歌》里有白居易自己爱情悲剧的影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杜晓勤副教授做客“网上大讲堂”实录这首《长恨歌》是元和元年十二月,即公元807年1月,白居易35岁,任盩至尉,盩至就是现在的陕西盩至县和盩至人陈鸿、王质夫,同游盩至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和陈鸿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因为是悲剧结局,所以以“长恨”为题。
这首诗据近现代学者考证,其中有白居易自己爱情悲剧的影子。
大约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白居易自越中北归徐州符离私宅(其父白季庚此前曾在徐州任职)。
此后几年间,他除了与当地一些青年文士诗酒高会,登山临水,仍在继续读书,为应进士科做准备。
不过,其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还要数他与邻居少女产生的恋情。
姑娘名叫湘灵,比他小四岁邻居,长得活泼可爱,粗通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为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当时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人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赞美了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这是年少时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纵然此后白居易虽辗转洛阳、襄阳、浮梁等地,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符离的湘灵姑娘,依然记得湘灵的一颦一笑。
到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白居易二十七岁,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第一首题为《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每次到了高处,他就禁不住回头远望湘灵,虽然看不见,但他知道,在远处的西楼之上,湘灵应该凭栏在独自思念着自己。
在第二首诗《寒闺夜》中他也说:“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从这首诗中他想象着湘灵独自之人在寒冷的闺房之中独自就寝,难以成眠,只好相伴着通宵不灭的灯火,与之形影相伴。
第三首题为《长相思》:“九月西风兴。
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前两首都抒写了自己的思念之苦,以及湘灵对自己的思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最后一首则述写了这段恋情的苦衷:“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是说,两个人难以相伴,看来这种爱情很难有结果。
同时,在这首《长相思》中,也能够看出他日后所作《长恨歌》的影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从这三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经过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之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810)初,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十个月,他在这段时间多次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写了题为《生离别》的诗:“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自发!”人生最痛苦之别莫过于生离别。
若是死离别,时间还可以逐步把痛苦减轻,然而生离别会让人一辈子挂念和痛苦。
白居易30未到,就已生白发,可见相思之苦了。
其中“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人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四句,则反映了他和湘灵对婚姻的绝望情绪。
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
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
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来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冬和元和一年(807)秋,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
他在一首题为《冬至夜怀湘灵》中说:“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在一首题为《感秋寄远》:“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另一首题为《寄远》:“欲忘忘不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叶落,引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在盩至任县尉,这时他已三十六岁,依然是孑然一身。
孤独和寂寞折磨着他,他只有寄情于花草,把花当作情人。
他在《戏题新栽蔷薇》诗直呼出了他的心声:“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
”元和三年(808)末,白居易已作了左拾遗,这时的他已三十七岁了,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
白居易婚后和杨氏夫人关系并不坏,但白居易仍然时时想起初恋情人湘灵姑娘,直到元和七年(812)和八年(813)还写诗思念湘灵。
一首题为《夜雨》中写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此心安可忘!”另一首题为《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须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尘覆青铜。
今朝一拂试,自照瞧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在贬谪途中,大概是天意怜人,白居易竟然再次遇到湘灵。
经年分隔,年少时九曲柔肠的痴恋和多年的别恨顿时历历在目、涌上心頭。
白居易禁不住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白居易此时已经四十四岁,湘灵当时也已四十岁了,依然遵诺守身未嫁。
在此诗中白居易叙说的口吻已经平和很多,远不如《潜别离》沉重,但不经意间的一个“恨”字,还是泄露了心事。
造化怎能如此弄人?明明彼此深爱,偏偏天各一方。
少年离别之后,终生郁结成“恨”!当年湘灵姑娘曾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白居易一直保存着,多年来,不论在朝在野,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
元和十一年(816)夏天,白居易在翻晒衣物时,再次见到了他已保存了十八年的湘灵在和他私订终身时给他做的一双鞋子,情不自禁,又写了《感情》一诗:“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苦赠我者谁?东邻蝉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色暗花草死。
”长庆四年(824)白居易五十三岁,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他还特意绕道符离,看到“变换旧村邻”,原来的邻居,湘灵一家已经搬走了,再也不知去向,这时他才最终为这段长达三十五年之久的恋爱悲剧划上了句号。
关于白诗描述的女子,世人大多记住的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家中歌妓樊素和小蛮的声名随着白居易的诗句一直流传,但很少有人知道,樊素与小蛮终究都不是他心灵最深处至爱的女子。
而他最真挚的眷恋,从始至终只给过一个人,这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他初恋的情人--湘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