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实验(第1课时)
12、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
![12、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df11da00242a8956aece433.png)
三、指导书写
板书
设计
12夜晚的实验
蝙蝠:凭什么、、、、、、
斯帕拉捷原来是、、、、、、
教学
反思
《夜晚的实验》一课以通俗朴实的语言介绍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最终研究出蝙蝠在夜间是靠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的。
课前仔细阅读了文本,详阅了教学参考,发现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条理清晰。于是,“让学生自学文本,列出表格把斯帕拉捷的几次实验写下来”便成了这篇课文的一个预习作业。因为以前布置的预习作业都是以读、写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对学生完成的质量并无太大期待。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
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课题
12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
教学
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五E2019春苏教版六下12 夜晚的实验
![五E2019春苏教版六下12 夜晚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71ebb05aaea998fcc220eec.png)
苏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12 夜晚的实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蝙蝠
翼手目动物。翼手目 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 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 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 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 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 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蝙
蝠
左右结构
碍
识字方法
加一加:虫+扁=蝙
虫+畐=蝠 字理识字: 碍
会意字,其形像山崖下有块大石头。表示石头会阻碍交通。
易写错
biān
注意两竖左短右长。
蝙
蝙蝠
词语解释
轻盈:指动作轻快。本课指科学家 斯帕拉捷做实验,把笼子里蒙着眼 睛的蝙蝠放出来后,蝙蝠仍然轻盈
敏捷飞翔。
斯帕拉捷 本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 通 蝙蝠 过夜间实验,了解了_________ 在夜间飞行、 辨别方向 、确认目 听觉 捕捉食物,是靠________ 来________ 标的。
二、选择引号的恰当用法。
A.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B.表示特殊含义。C.直接引用
1.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 音的物体呢? B 2.“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 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 C 3.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A
拓展延伸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 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 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 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 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 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 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 假乱真。
六语下12、夜晚的实验(第1-2课时)
![六语下12、夜晚的实验(第1-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f43d2dcb14e852458fb579f.png)
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补充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
金山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内容12、夜晚的实验
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①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
(6)指导朗读。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
二、精读指导
1.理解第一段:
(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
12夜晚的实验
![12夜晚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dbd04e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3.png)
12 夜晚的实验(教案)教材分析《夜晚的实验》一课,主要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正是这次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才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超声波技术带来的恩惠。
资料链接——超声波:人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但当高到2万赫兹(频率单位)以上,人就听不到了。
通常把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波。
这种声波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仿生学漫谈——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
不过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
这种仪器当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
“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能够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
人们由苍耳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根据鲨鱼特征制造的泳衣,将阻力减少到最小。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复述四次实验过程。
3、了解实验的过程,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持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了解超声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恩惠。
5、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写作实验的方法,并学习迁移使用。
教学重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实验过程。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持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夜晚的实验》PPT课件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夜晚的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af552231b765ce0408141c.png)
蝙蝠 蝠蛇 阻碍 辨别
喧腾:人声鼎沸。 轻盈:本课指轻松愉快。 敏捷:反应迅速、动作轻快。 障碍:本课指阻塞道路,使不能顺利前进。 敏锐:本课指洞察力、辨别力强。 洞察:观察了解得十分清楚、透彻。
领域:本课指从事某一专门活动或事业的范围、 种类和部门。
同学们通读课文,把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在最后一次实验中,为什么做法一带 而过,而结果却详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这次结果与先前几次 实验结果截然不同,所以加以 详细描写。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 听”到 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意。
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穿透”黑暗 那样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 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 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和“听”加上 引号。
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 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
所以教学中通过讨论及活 动,使学生能利用动滑
轮和定滑轮的作用解决生活中 实际问题。
课时设想:定、动滑轮作为一节,滑轮组一节课。
二、 教学 目标
1.知识和 技
能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 特
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 滑
轮轮轴位置是否移动判断动滑和定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
4.2×
0.88×
水
铝
103
103
酒精
2.4× 103
0.84× 干泥土
103
煤油
2.1× 103
0.46× 铁、钢
103
2.1×
0.39×
冰
铜
103
103
蓖麻油
1.8× 103
水银
0.14× 103
《夜晚的实验》教案
![《夜晚的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7d0b8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e.png)
《夜晚的实验》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夜晚的实验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夜晚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夜晚的实验》教材,介绍夜晚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流程。
2.2 辅助材料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药品等。
教学课件:夜晚实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夜晚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流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2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夜晚实验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解教师讲解夜晚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流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4.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4.5 总结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夜晚实验的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的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人力资源教师:负责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促进学习的互动性。
6.2 物力资源实验室: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器材。
实验药品:用于夜晚实验的观察和操作。
6.3 信息化资源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夜晚实验的相关内容。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实验资料和信息。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7.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夜晚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流程。
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公开课教案
![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27332915f804d2b16c16f.png)
《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3、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和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和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计划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发言)蝙蝠是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雷达是探测的仪器,前者是自然界里的动物,后者是人类的一种发明创造,看起来毫不相干,然而,人类的许多创造发明都从动物身上得到启迪,那么蝙蝠它给人们什么启示呢?你想知道吗?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1、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想想哪几段说的是一个意思。
三、检查自读情况。
(查:生字读音,文字正确流利。
)1、认读生字词。
(课件)2、找四五名同学读课文四、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1、告知学生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一读二想三合并)2、请九名同学分别读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3、学生议论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哪几段意思相近。
4、将相近意思的段合并为一大段。
独立一个意思的为一段。
按一定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3~6自然段;第三段是7~9自然段。
)5、归纳段落大意。
①归纳段落大意要注意的问题。
A.要抓住主要内容。
B.语言要简练。
②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教师给方法:“独立成段的抓重点句;合并成段的,舍弃次要,抓主要。
”③学生根据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弄清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对超声波的研究,人们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六年级语文下册《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课件
![六年级语文下册《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0bfcb96137ee06eff91886.png)
biān fú
蝙蝠
ài
障碍
碍事
阻碍
蝙蝠 飞翔 敏锐 障碍 辨别 领域 恩惠 喧腾热闹 轻盈敏捷 轻巧自如
辨识 辩论 辫子 花瓣
bó
单薄 轻薄 薄弱
bò
薄荷
báo
薄饼 薄纸
文章大意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意大利科
学家 斯帕通拉过捷多次夜晚的实
验,终于揭开
蝙蝠秘飞密行的
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 人们对 的研超究声,波并给人类
读一读
•瞎子 •领域
hóu lóng yíng 喉咙 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
在词中读轻声)
báo mó
kuàng cáng
薄膜 油漆 矿藏
biān fú
yìng yòng
蝙蝠 揭开 应用
理解词语
•薄膜:像膜的薄皮。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段落层次:
第一段(1)
写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 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2-6)
写斯帕拉捷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弄清蝙蝠 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辨识方向、确认目标的。
第三段(7-9)
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人们对超声波 的研究,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自读课文第一段,填空:
斯帕拉捷 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 时,常常看到 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 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的现象,产生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 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 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 呢?
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
![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d302af104a1b0717fd5dde9.png)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点 拨 拓 展 ︻ 师 教 ︼
主备课教师教学设计
议课记录
1、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⑴蒙:① mēnɡ ② ménɡ ③ měnɡ
达
启蒙.( ) 蒙.骗( )
蒙.古( ) 蒙.眬( )
︼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主备课教师教学设计
议课记录
4、集体正音。
合 五、自学提示(三) 作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释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按 疑 什么顺序写的?可分成哪几部分? ︻ 第—段(第 1 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 助 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学 第二段(第 2—6 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 ︼ 终于揭开蝙蝠出行的秘密。
教学具 Ppt 准备
一、导入: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
明标 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 自学 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 (自学) 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
例子。
主备课教师教学设计
议课记录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 实验。板书课题: 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提示 (一) 明 1.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 标 课文。 自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学 (先自学,然后同位交流。6 分钟,看谁最棒!) 四、检查自学情况。 ︻ 1、汇报读文情况:读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 自 问题) 学 2、生字(三会:会读、会写、会扩词) ︼ Biān fú ài biàn 蝙 蝠碍 辨 2、检查词语理解。 喧腾:人声鼎沸。 合 轻盈:本课指轻松愉快。 作 敏捷:反应迅速、动作轻快。 释 障碍:本课指阻塞道路,使不能顺利前进。 疑 敏锐:本课指洞察力、辨别力强。 ︻ 洞察:观察了解得十分清楚、透彻。 助 领域:本课指从事某一专门活动或事业的范围、 学 种类和部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夜晚的实验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夜晚的实验 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44cf908011ca300a6c390da.png)
预习
设计
1.读读《蝙蝠与雷达》,再与《夜晚的实验》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2.阅读《练习与测试》“发展与练习”板块。
主备:汤家小学顾娟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夜晚的实验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4)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
(5)预设:感受到斯帕拉捷勤于思考,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5.预设: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略写。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1-3题。
作业
设计
“()”上填上合适的词
(1)固然既然居然
()意见对,()应该接受,现在意见错得如此离谱,你()也接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2)严峻严格严肃严厉
老师()地说:“时光不等人职,你们要时刻()要求自己,今后才能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夜晚的实验》课文原文
![《夜晚的实验》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e4372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6.png)
《夜晚的实验》课文原文《夜晚的实验》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4 次实验,揭开了蝙蝠是依靠听觉来飞行的秘密,人们由此发现了超声波,并将超声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领域。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夜晚的实验》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夜晚的实验》课文原文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
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
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
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
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
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
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
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
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
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
他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
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教案
![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00039e009581b6ad9ebbe.png)
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教案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蝙”“蝠”“碍”的字形、字音,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1、读准生字“蝙”“蝠”“碍”的字音,说说它们的字形。
2、联系课文或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敏捷敏锐障碍物超声波恩惠洞察3、朗读课文3遍,力争把句子读通,字音读准。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夜晚的实验》。
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实验的时间是……你知道是谁做了夜晚的'实验吗?(板书:斯帕拉捷)二、预习检测过渡: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好吗?1、读下列词语,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障碍物蝙蝠敏捷敏锐喉咙超声波辨别恩惠洞察苍蝇(1)指名读,齐读,小组内检查读,读错的互相纠正。
(看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利)(2)指名说说自己已经理解的词语。
(3)出示带有“蒙”“薄”的句子,指名读,指出多音字。
2、指名读课文。
(抽读第二、三节)3、小结预习检测情况。
三、新授指导1、如果你来写斯帕拉捷这个实验,你会写些什么?课文中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写了?2、下面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实验过程,把每句话读通顺了,再和小组同学讨论:斯帕拉捷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出示)(1)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学习效果最好)(2)交流、分小组齐读。
3、问:斯帕拉捷在夜晚做这四次实验是为了什么?(如学生说不出来就安排在第一节的学习中)4、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同桌说说:(出示)斯帕拉捷时,常常看到现象,产生了好奇:(1)学生自学,指名说。
你现在知道斯帕拉捷在夜晚做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抓住好奇的句子体会,并让学生就此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揭开蝙蝠飞行秘密(2)指导朗读,读出好奇。
《夜晚的实验》教材课件ppt(8篇)
![《夜晚的实验》教材课件ppt(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fc32004028915f814dc28c.png)
超声波
人听到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但当高到两 万赫兹(频率单位)以上,人就听不到了。通 常把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波。这种 声波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 域。
1.完成课后练习。
2.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们有什么感 受呢?请写下来。
夜晚的实验
在最后一次实验中,为什么做法一带 而过,而结果却详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这次结果与先前几次 实验结果截然不同,所以加以 详细描写。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 穿透”黑夜,“ 听”到 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意。
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穿透”黑暗 那样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 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 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和“听”加上 引号。
第一段(1):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 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2——6):写斯帕拉捷经过多次夜 晚实验,终于弄清楚,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 觉来确认方向、辨别目标的。
同学们通读课文,把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三段(7——9):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 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由此给人 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 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 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 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北京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我能行
biān fú ài biàn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们从 中受到什么启发。
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 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应该努 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6下12《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课案
![6下12《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课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a565d91eb91a37f0115c99.png)
1.题目是《夜晚的实验》,你觉得课文的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实验的经过?(2—6自然段)由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7—9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我们读书,要善于把书读薄。今天我们概括自然段的内容也换一种新的方式——标点符号。第一段如果用一个标点来概括,你们认为是什么?告诉大家为什么?
(1)检查词语。
出示下列三组词语。
A、蝙蝠 障碍物 蒙上 薄膜
B、自由自在 轻盈敏捷 轻巧自如
东碰西撞 敏锐
C、好奇 奇怪 猜想
A、指名读,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薄”是多音字,什么时候读“báo”?什么时候读“bó”?你能分别给它们组词吗?
指导书写:这里有三个生字,怎么记住它们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 计 内 容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大胆质疑
1.同学们有没有觉得今天的语文课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不错,你们真善于观察。(学语文就要会看、会问)谁再来猜猜,我们今天可能要学习什么课文?你是怎么猜的?(很好,会猜,而且猜得有根有据。)
同学们,只要我们会看、会听、会问、会猜、会想,就一定能有所发现。下面就让我们满怀自信、精神抖擞地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过渡:猜得对不对呢?怎么来验证?(读课文)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1.互读课文。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另一个听。读的同学声音要响亮,要读正确、通顺。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注意对方有没有读错的字词,有没有读不通顺的句子,如果有,及时提醒对方,然后交换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课文 一、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
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
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 自在地飞行呢?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课文。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 自在地飞行呢?
说明他勤于思考
精读课文 一、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
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
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 自在地飞行呢?
fó
báo )膜 lóng ) ying ) )
矿藏
轻盈 (yín
√ (cáng √ √
√ √
zàng )
yíng ) sū )
特殊 ( shū
我会读
蝙蝠
飞蛾
敏捷
捕捉
障碍物
辨别
恩惠 洞察 自由飞翔 轻盈敏捷
薄膜
领域 涂满
油漆
喧腾 跌落 喧腾热闹 东碰西撞
特殊
敏锐 喉咙
超声波
撞墙壁 辨方向 斯帕拉捷 轻巧自如
夜晚的实验
引导质疑 同学们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① “夜晚的实验”指什么实验? ② “夜晚的实验”是谁做的? ③ “夜晚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人物简介
斯帕拉捷(1729—1799),意 大利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理学家和 实验生理学家。1729年1月12日出 生于意大利斯坎迪亚诺镇。他在动 物血液循环系统、动物消化生理等
理清课文脉络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第一段( 1 ):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 2—6):写斯帕拉捷经过多次夜晚实验,终于弄清楚,蝙蝠夜
间飞行是靠听觉来确认方向、辨别目标的。 第三段( 7—9):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并
由此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我会读
zhànɡ hóu lóng yíng cáng
障 喉 咙 蝇 藏
障碍 咽喉 喉咙 苍蝇 矿藏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我会做
bó
单薄 薄荷 薄饼 矿藏
薄田
薄弱
薄
bò
báo cáng
薄纸 埋藏
薄膜 储藏
藏
zàng 宝藏 藏族
我会做
méng
蒙混 蒙骗 蒙古 分别
启蒙
蒙
mēng
měng bié
别
biè
别扭
我会做
jué
觉悟
觉醒
觉
jiào sǎn
睡觉 散文 午觉 松散
散
sàn
散步
散会
选择正确的读音
• • • • • • • • • •
应 (yìng 蝙 薄 ( bó
√ (biān √ √
yīng )用 piān )蝠
障 (zànɡ 喉咙 (long 苍蝇 (yíng 蝙蝠 ( fú
√ zhànɡ)碍 √
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蝙蝠实
验,为“超声波”的研究提供了理 论基础,此外,他还是火山学的奠 基者之一。
斯帕拉捷1799年2月11日因病
与世长辞,终年70岁。斯帕拉捷把 他的一生连同一部分遗体都献给了 科学事业。根据遗嘱,其有病的膀 胱献给了帕维亚自然博物馆。
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谢谢!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5、分小组讨论,交流:
(1)斯帕拉捷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2)斯帕拉捷怎样做这个实验的? (3)斯帕拉捷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我会读
biān
fú
ài
biàn
蝙
蝙蝠
蝠 碍 辨
蝙蝠 阻碍 辨别
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精读课文 自读课文,弄清三个问题。 1、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 2、斯帕拉捷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 3、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精读课文 一、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
说明他善于观察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
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填一填 《夜晚的实验》这篇文章生动记叙了 意大利 科学家 斯帕拉捷 通 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实验告诉我们, 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 来辨别 方向 、确认 目标 的。我们要学习
科学家细心 观察
、善于 思考
、不断 实验
、潜心 研究
、利用科学
填一填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 灵巧 ) 敏锐( 敏捷 ) 判断( 判定 )
热闹( 喧闹 ) 奥秘( 奥妙 ) 洞察( 觉察 )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 普通 ) 轻松( 紧张 ) 敏锐( 迟钝 ) 热闹( 安静 ) 自由( 拘束 ) 轻盈( 笨重 )
理解词语 敏锐:感觉灵敏,本课指洞察力、辨别力强。 敏捷:本课指反应迅速、动作轻快。 薄膜:像膜的薄皮。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特殊:特别;不同于其他或一般。 喧腾:人声鼎沸。 轻盈:本课指轻松愉快。 障碍:本课指阻塞道路,使不能顺利前进。
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空中飞来飞去 ,却从不会 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
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 在夜空中自由自在 地飞行呢?
说一说: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善于观察 例: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 或者墙壁上。 2、勤于思考 例: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想一想: 1、“这个现象”指什么现象?在文中用“——”画出来。 2、“这个现象”让他产生了什么好奇? 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3、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 想弄清: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4、这段话说明斯帕拉捷善于 观察 、勤于 思考 。
精读课文 填一填: 意大利科学家 斯帕拉捷 习惯晚饭后到 附近的街道上散步 。他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