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教学过程:一、引题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反思一、教案设计与实施概述《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这一大班科学活动,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探究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一、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
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
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运动的三个必要条件2.能够运用三个必要条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原理,并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色粉笔2.课件、多媒体教学工具3.多个小球、直线轨道、斜面轨道、纸杯、水杯等实验装置4.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导入问题:你会不会玩滑梯?为什么会往下滑而不上爬呢?2.提问方式:老师可记录学生的回答,若有学生提到了三个条件,则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
拓展知识:1.通过对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观察,学习物体运动的三个必要条件:力、方向、作用时间–以举重为例子,让学生分析需要哪三个条件才能将重物举起来。
2.了解物理力学的三种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实验环节:1.实验一:研究物体运动的原理–需要的装置:多个小球、直线轨道–实验步骤:1.让学生在直线轨道上同时放置一个小球和一本书。
2.观察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3.讨论两个物体为何有不同的运动情况,并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作用。
2.实验二:探究斜面轨道上物体的滑落速度与倾角之间的关系–需要的装置:斜面轨道、多个小球–实验步骤:1.让学生以不同的倾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情况。
2.引导学生对比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倾角与滑落速度的关系。
总结环节:1.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运动状态、摩擦力、滑落速度与倾角的关系。
2.安排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了解物体运动的三个必要条件,并能够掌握运用三个条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原理,并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最终,能够掌握斜面轨道上物体的滑落速度与倾角的关系。
整体上,学生的课堂表现良好,对本节课的内容展现出较高的兴趣和掌握度。
大班科学《物体怎样移动》说课稿
大班科学《物体怎样移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的是大班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物体怎样移动》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设计的一节教学活动。
本节课主要探索和研究物体移动的原理与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的方式理解力的作用、摩擦力的存在以及不同方式使物体移动的现象,既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又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说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并能说出常见的几种物体移动方式,如推、拉、滑动、滚动等。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提升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意识。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重难点重点:识别并理解物体移动的各种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力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实验探究法、游戏互动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倡导“做中学”,幼儿在动手操作、实际体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五、说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大小形状的物体(如积木、球、小车等)、斜坡、平滑板、毛巾等实验材料。
2. 环境准备:创设开放、安全的科学探索环境。
3. 心理准备:提前向幼儿介绍活动主题,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
六、说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物体移动的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2. 探究环节: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使物体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讨论环节: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物体移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 总结环节:教师归纳总结物体移动的原理,强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和观察物体移动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观察轮子如何帮助物体更好地滚动,或者尝试改变接触面材质看是否会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等。
大班科学课教案《物体的移动》
大班科学课教案《物体的移动》【教案名称】大班科学课教案《物体的移动》【教学时长】3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的移动是怎样产生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的移动与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物体的移动与力的关系。
2. 观察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
3. 发现物体移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1. 显示屏或投影仪。
2. 物体移动的实物示例(如小球、车子等)。
3. 音乐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上一堂课讨论的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物体的移动。
”3. 提问:“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会移动吗?请思考一下。
”二、展示物体的移动方式(10分钟)1. 准备几个不同的物体,如小球、车子等,并在教室内设置一个移动的空间。
2. 让幼儿一起玩物体,观察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
3.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力使物体移动的?三、讨论物体移动的原因(10分钟)1.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物体会移动?2. 引导幼儿观察示例物体移动的过程,并提问:是什么力使物体移动的?3.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物体移动的原因是力的作用。
四、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物体的移动与力的关系,物体移动的原因是力的作用。
”2. 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体是通过力的作用来移动的?3. 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让他们说出是通过什么力来移动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了物体的移动与力的关系,并引导幼儿思考物体移动的原因。
通过实物示例和互动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引导方式,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怎样移动物体大班科学教案
怎样移动物体大班科学教案教案主题:怎样移动物体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物体移动实验。
3.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绳子、滑轮、木板、推车、弹簧测力计、计时器等。
2.教师准备幻灯片、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于讲解。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约15分钟)1.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物体移动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2.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一辆汽车可以行驶?学生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思考。
Step 2:讲解物体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式(约2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讲解物体移动的基本原理:力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推车移动时需要施加力吗?如果不施加力会怎样?利用力的作用,可以移动物体的方式有哪些?3.教师介绍物体移动的方式:推、拉、滚动、滑动等,并通过图片或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Step 3:设计并实施物体移动实验(约30分钟)1.学生分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物体移动实验。
2.学生选择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利用绳子、滑轮、木板等器材进行实验。
3.学生需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观察和思考:不同形状的物体移动时有何不同?使用不同器材是否会影响移动的效果?Step 4: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约25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哪种形状的物体更容易移动?用什么方式移动可以更省力?使用不同器材是否会改变移动的效果?等等。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进行辩论和互动。
3.教师总结重点内容,并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除了形状和使用器材,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移动的效果?Step 5:小结与作业布置(约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物体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幼儿园大班教案,杠杆
篇一:《物体移动的秘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作者:李忠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感知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什么的具体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盒,积木;球、折纸、纸板。
2.铁哑铃二对,大矿泉水二瓶(圆形),大木箱一只。
3.粗细绳子若干,棒或木棍若干。
4.滑轮。
教学过程一、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1.介绍物品教师: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大家一起来看看认识这些东西吗?(重点介绍:滑轮)2.布置任务教师:这些都是物体,仔细看看,现在这些物体有没有动?(没有)今天老师就请你来想办法,使这些物体移动位置,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但有个要求,玩时不要拥挤,要相互谦让,并要把玩的方法记住,待会儿告诉大家。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2.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这些物体的?(幼儿回答,也可上来边操作边讲。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推、拉、拍、有的用嘴吹,还有的小朋友用脚踢使物体移动,这说明要使物体移动必须要用力。
(2)同样一件物体(出示皮球),你们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幼边操作边表达)小结:对同样一件物体,用力大物体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动的慢,滚的也不远。
(3)移动重的和轻的东西用的力一样吗?小结:重的东西要用大大的力,轻的东西只用小小的力。
3.出示大矿泉水瓶(圆形)提问:这瓶矿泉水比较重,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移动它,用哪种方法移动它最省力呢,请幼儿上来操作。
最后,得出结论,圆形的东西用滚的方法最省力。
小结:移动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省力方法,以后我们还可以试着玩。
4.出示大箱子提问:这儿有个大箱子很重,用什么方法移动它最省力、方便。
(幼儿上来操作)(启发幼儿用绳子把木箱绑起来,两人用扁担抬,用绳子拉,借助于滑坡滚球等等。
幼儿园大班《物体移动的秘密》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物体移动的秘密》科学活动教案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的移动原理•提升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活动准备•玩具小车、轮子、木块等物体•铺满纸张的地板或桌子•计时器•笔记本和笔活动步骤1.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今天的主题:“物体移动的秘密”,引起幼儿兴趣。
2.展示物体(10分钟)–老师展示玩具小车、轮子和木块等不同物体,引导幼儿讨论物体之间的区别。
3.观察实验(15分钟)–将纸张铺在地板上,让幼儿用玩具小车、轮子和木块等物体在纸张上移动,观察移动过程中的不同现象。
4.小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移动的方式和距离不同,记录下结论。
5.实际测量(15分钟)–让幼儿选择一个物体,在规定的距离内尽可能多次移动,用计时器记录时间,并比较不同物体的移动速度。
6.总结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移动的秘密和规律。
7.活动结束(5分钟)–老师鼓励幼儿分享实验收获,勉励幼儿继续探索科学之美。
活动延伸•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观看活动,与幼儿一起分享科学乐趣。
•扩展活动内容,让幼儿思考其他物体移动的规律,如风筝、风车等。
注意事项•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幼儿文明参与,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鼓励幼儿勇于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将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为他们未来的科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他们在《物体移动的秘密》中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物体怎样移动》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物体怎样移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物体怎样移动》。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移动方式,探究物体移动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不同物体移动的方式,如推、拉、提、搬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物体移动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体移动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物体移动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物体(如球、小车、箱子等)、图片、视频、记录表等。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物体(如球),提问:“这个物体可以怎样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不同的物体移动方式,如推、拉、提、搬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移动的例子,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物体移动的方式。
教师讲解不同物体移动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推适用于平面移动,拉适用于直线移动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记录它们的移动方式。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物体移动的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怎样移动》2. 内容:物体移动方式:推、拉、提、搬等物体移动特点及适用场景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记录它们的移动方式,并与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物体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大班《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将学会: 1. 探索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2. 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3.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活动准备材料
1.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小球或物体;
2.透明容器;
3.纸板;
4.计时器;
5.笔记本和笔。
活动过程
1.引导讨论:首先,老师可以向幼儿们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物体是如
何向下落的吗?”,引导幼儿们谈论自己的理解。
2.观察实验: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小球放入透明容器中,让幼儿观察
这些小球向下落的过程。
让幼儿们用笔记本记录实验结果。
3.初步总结:引导幼儿们讨论实验结果,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
理解重力对物体向下落的影响。
4.设计实验:让幼儿们用纸板做斜坡,将小球从斜坡上滚下来,并测
量时间,观察滚动的速度和方向。
5.进一步总结:根据新的实验结果,帮助幼儿们做进一步的推理,理
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
6.结语:通过活动的讨论和实验,强化幼儿对物体向下落的科学概念
的理解。
活动延伸
1.家庭实践: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实验,加深幼儿
对物体向下落的理解。
2.阅读科普绘本:推荐一些关于物理概念的儿童科普绘本,增强幼儿
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们将在实践与探索中深入理解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教案:物体的移动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物体的移动实验设计前言物理是一门让人感到非常神秘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看似简单的现象,例如物体的移动,但要真正理解物体的移动,其实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实验。
在小学中,学生已经开始接受一些关于物理的基础知识,但我们必须让他们尝试亲手进行物理实验,这样他们才能完全理解物理的本质。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项实验,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移动。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体的力并且吸盘的物理条件;2.学生掌握物壁面上施力所产生的效果;3.学生理解物体施于力的方向以及大小的影响;4.通过实验协助学生提高实验做实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实验器材吸盘,小的塑料球,块状物。
实验过程1.首先讲解吸盘的应用,并且介绍吸盘的运用有很多场所,例如电视底座和车底座。
为了保证吸盘的使用安全,请大家保证吸盘表面的干净,并且不要让吸盘过度变形。
2.给学生展示实验物品,让他们看清楚是由吸盘及其它物品组成的。
3.向学生简单地解释一些物理概念,例如力量,方向,作用力,等等,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做实验的方法。
4.在墙壁上安装一面可拆卸的塑料壁面,尽量确保墙面干燥洁净。
5.用吸盘附着塑料球,将其托在手心上,将标志着正面的箭头放在上端,将其用水平力贴在塑料壁面上,使其充分附着在其上。
6.在墙壁上附加物块,物块可以从千克到数克甚至更轻。
7.测试物品的移动,比较哪个物块能够移去塑料球。
8.让学生在实现实验,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并且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物块对吸盘移动的影响。
如果使用的物块越大,那么物体的移动就越困难,如果使用的重量越小,那么移动就更容易。
在减小比重的同时,增加物品的大小,也可以增加其粘性的效果。
结论这项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于物体的移动和物理的规律,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实用例子展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增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实验做实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物体移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他们探索物体移动的秘密。
2.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和速度,培养其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和探索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和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塑料、木头等),斜坡或滑梯等实验工具。
2. 实物展示:展示不同物体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和比较。
3. 安全准备: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避免尖锐物品伤到幼儿。
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10分钟):- 展示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容易滚动,而另一些则不能?2. 实验观察(20分钟):- 安排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不同物体在斜坡上滑动,并观察物体的滑动方式和速度。
- 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体的滑动性能,探索物体滑动的秘密。
3. 整理讨论(15分钟):- 组织幼儿整理实验材料,清理实验场地,展开讨论实验结果和体会。
- 鼓励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讨论物体移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 进一步探究(10分钟):- 根据幼儿的实验观察和讨论反馈,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提出问题。
- 引导幼儿通过调整不同因素,如斜度、表面摩擦力等,探究物体移动的影响。
5. 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实验内容和结果,回顾实验过程和探究过程,强调物体移动的原因和秘密。
- 鼓励幼儿分享对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收获,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通过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移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整理讨论、进一步探究以及总结反思等活动环节,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和观察物体移动的现象和规律,培养其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索能力,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物体移动的原因和过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物体移动的相关实验器材。
2.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物体移动的实例。
3.准备幼儿可参与的实验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物体是如何移动的。
例如:车子的轮子、风筝的风力等。
2.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并总结观察到的物体移动的原因。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验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并观察物体移动的过程。
a.实验1:滑轮实验-教师准备一根绳子和一个滑轮,并将滑轮固定在教室的一些固定地方。
-教师将绳子固定在滑轮上,并把另一端系在教室的门把手上。
-教师让幼儿轮流拉动绳子,观察门的移动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拉绳子可以让门移动?b.实验2:风扇实验-教师准备一台风扇,并将风扇放在空地上。
-教师打开风扇,并让幼儿观察风扇吹动空气的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风扇吹动可以让物体移动?c.实验3:斜面实验-教师准备一个斜面,将一些小物体放在斜面的上方。
-教师在斜面下方放置一个容器,用来接住从斜面上方滑下来的物体。
-教师让幼儿观察物体滑下斜面的过程,并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物体滑下斜面?讨论和总结: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实验的结果,并总结物体移动的原因。
例如:拉绳子、吹风、斜面等。
2.教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幼儿一起总结物体移动的秘密。
拓展活动:1.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思考物体移动的原因。
2.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实验,进一步探索物体移动的原理。
评估方式:1.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评估他们对物体移动原理的理解程度。
2.教师可以提问幼儿关于物体移动的问题,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1.科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亲自参与探索和发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这些东西会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这些东西会滚动》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不同的物体如何滚动。
2.学生能够尝试不同的方式让物体滚动,如推、拉、滑动、倾斜等。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物体的滚动轨迹和方向。
二、教学内容1.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滚动状态。
2.尝试不同的方式让物体滚动。
3.观察物体的滚动轨迹和方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问学生们曾经玩过哪些活动,如踢球、滚球等。
引导学生们谈论滚动物体的经验,了解学生对滚动物体的常识和理解。
2. 实践探究1.让学生们把桌子上摆放的各种物品一个一个滚动,观察它们的滚动状态,例如速度、滚动的方向等。
2.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让物品滚动,如推、拉、滑动、倾斜等,了解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滚动情况,比较不同方式所产生的滚动效果。
3.让学生们用指南针和尺子等工具来绘制各个物品的滚动轨迹和方向,并分享每个人观察到的发现。
3. 总结环节引导学生们总结对滚动物体规律性的认识和探究,分享不同物体的滚动情况,帮助学生们理解物体滚动的本质和基本特性。
四、延伸活动1.让学生们设计一个可自行滚动的小车,探究小车的滚动状态和滚动轨迹。
2.引导学生们去外面寻找各种滚动物体,观察它们的滚动状况和轨迹,聆听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3.让学生们自己创造一个简单的滚动游戏,如将纸板做成滑板场和障碍物,让小车滚动通过关卡挑战。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在开放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上均满足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学科学习特点,这对于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情感的激发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尝试不同的方式让物体滚动,观察物体的滚动轨迹和方向,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探索科学规律,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延伸活动扩展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吸收和消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这是教学反馈和拓展的重要手段。
大班科学物体怎样移动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物体怎样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总结物体移动的规律;
2.能够通过实验,掌握推、拉、滚、拖等物体移动的方式;
3.能够理解不同表面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
1.实验用的小车、球、玻璃板、约50cm长的绳子等;
2.课件展示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学生观察记录
(1)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球的运动,让他们观察并自行记录。
(2)请同学将自己观察到的物体运动的方式进行比较,并总结出物体移动的规律。
2. 实验操作
(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用的小车、球、玻璃板、绳子等,引发学生好奇心。
(2)向学生讲解推、拉、滚、拖物体的方式,让他们尝试进行这些操作,同时观察不同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表面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3. 回顾总结
(1)请学生观看PPT,并思考如果地面不同还会不会影响物体的运动?(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地面粗糙度、材质等因素都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四、教学反思
1.整个实验操作流程设计合理,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物体如何移动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应该在实验前讲解物体摩擦力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3.教师应该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现象或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进一步巩固本次实验学到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此次大班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谢谢!。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8篇)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8篇)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物体在斜面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初步感受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2.能大胆地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乐趣。
3.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奶粉罐、茶叶罐、废旧小轮胎、积木、木片等活动过程:一、想一想,油桶搬上卡车的方法。
引导语: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想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些大油桶搬上车呢?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我们请来了斜坡来帮忙。
有了斜坡我们可以更轻松的将这些大油桶搬上车。
二、说一说,斜坡在生活中运用引导语:小朋友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斜坡呢?小结:是的,小朋友的玩的玩玩梯、住宅门口供自行车、摩托车上下台阶的斜坡、还有马路上的斜坡。
这些斜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试一试,利用材料玩斜坡教师介绍游戏材料,尝试开展不同的游戏镜头一:搭建斜坡大比拼在已有搭建斜坡的基础上,萱萱和皓皓小朋友用奶粉罐、茶叶罐和竹片搭建斜坡。
萱萱小朋友用奶粉罐和一条约50厘米长的PVC管搭了一个斜坡,皓皓小朋友则用一条约1米长的PVC管架在奶粉罐上搭了一个斜坡。
他看了看萱萱搭建的斜坡,说“萱萱,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长呢。
”萱萱听了后,连忙说我也可以搭的很长。
说完搬来许多材料继续搭建斜坡,有竹片、茶叶罐、木块等。
这次,萱萱用木块和3片约1米长的竹片搭了一段斜坡,并将这段斜坡与原来搭建好的斜坡连接在一起,搭好后她对皓皓说“皓皓,你看,我的斜坡比你长了吧。
”此时的皓皓,仍然用PVC管搭建着斜坡,斜坡长约2米左右了,而且他还在不同方向搭建出了3个斜坡。
皓皓听了萱萱的话后,回答道“我的斜坡虽然比你的短,但是比你多呢。
”萱萱仔细看了看皓皓的斜坡,说“我也会啊!”说完,也开始搭建起多个斜坡。
而皓皓则想办法延长他的每一个斜坡。
一开始,他们俩在教室里面搭,等到教室没有空间搭建斜坡后,便跑到了走廊继续搭建。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物体运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物体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能识别物体的运动状态。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运动有方向性,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难点: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能够同步进行,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三、教学准备:1.运动物体:轮子、球、积木等。
2.实验器材:放在不同位置的斜面、小车、线绳等。
3.图片或PPT: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或动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将一辆小车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讨论小车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状态。
2.探究活动:(1)实验活动1:运动与力的关系a.教师将小车放在平坦的地面上,让学生尝试用手推动小车、用手拉住小车不让它动,并记录下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b.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总结出力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2)实验活动2: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a.教师将一个斜面放在课桌上,并用线绳将小车绑在斜面上,放在同一位置,线绳保持竖直状态。
b.教师将小车推向斜面上,让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方向。
c.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总结出物体运动方向与斜面倾斜方向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有方向性。
(3)设计活动:a.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份卡片,上面写有“前进”、“后退”、“左移”、“右移”四个词,教师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景,让学生根据图片选择出适当的词填在卡片上。
b.学生两两合作,到室外或教室中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情景,根据观察结果互相猜测识别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并用卡片确认自己的猜测。
c.学生返回教室后,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分析物体的运动特点,并总结物体运动状态的识别方法。
3.展示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运动的图片或动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物体的运动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物体移动的秘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感知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什么的具体经验。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物体移动的秘密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移动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感知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什么的具体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盒,积木;球、折纸、纸板。
2.铁哑铃二对,大矿泉水二瓶(圆形),大木箱一只。
3.粗细绳子若干,棒或木棍若干。
4.滑轮。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
1.介绍物品
教师: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大家一起来看看认识这些东西吗?
(重点介绍:滑轮)
2.布置任务
教师:这些都是物体,仔细看看,现在这些物体有没有动?(没有)
今天老师就请你来想办法,使这些物体移动位置,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但有个要求,玩时不要拥挤,要相互谦让,并要把玩的方法记住,待会儿告诉大家。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2.提问:
(1)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这些物体的?
(幼儿回答,也可上来边操作边讲。
)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推、拉、拍、有的用嘴吹,还有的小朋友用脚踢使物体移动,
这说明要使物体移动必须要用力。
(2)同样一件物体(出示皮球),你们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
(幼边操作边表达)
小结:对同样一件物体,用力大物体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动的慢,滚的也不远。
(3)移动重的和轻的东西用的力一样吗?
小结:重的东西要用大大的力,轻的东西只用小小的力。
3.出示大矿泉水瓶(圆形)
提问:这瓶矿泉水比较重,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移动它,用哪种方法移动它最省力呢,
请幼儿上来操作。
最后,得出结论,圆形的东西用滚的方法最省力。
小结:移动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省力方法,以后我们还可以试着玩。
4.出示大箱子
提问:这儿有个大箱子很重,用什么方法移动它最省力、方便。
(幼儿上来操作)
(启发幼儿用绳子把木箱绑起来,两人用扁担抬,用绳子拉,借助于滑坡滚球等等。
)
小结:我们人可真聪明,用其它东西来帮助我们移动物体更加省力方便。
教师:用棍子来帮忙移动大箱子最省力了(杠杆原理)。
这是为什么呢,等小朋友长大了,
学了物理知识,就会懂的这个道理的。
三、进一步了解使物体移动的省力工具。
1.提问:请小朋友想想,平时在街上看到的,人们是用什么工具让重的东西从这里运到那里,从下面运到上面的?
幼儿自由讨论。
2.小结: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又发明了许多省力的、更加方便的工具使物体移动。
了解起重机的搬运过程;新型铁路维护车搬运碎石的过程;自动吸尘机器人等。
3.激发幼儿学习欲望
教师:将来等你们长大了,要发明出更先进的工具使物体移动,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