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紧缺人才需求目录》(2005—2010年)编制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紧缺人才需求目录》(2005—2010年)编制说明

为掌握全市紧缺人才需求情况,以为各地各单位有计划地培养、引进和用好各类人才提供服务,根据儒沛同志的要求,2004年6月下旬至9月下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力量,对全市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重庆市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现就《目录》的编制问题说明如下:

一、《目录》编制的依据

(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文件。《目录》的编制,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促进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精神,体现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重庆市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培养纲要》和《重庆市2003-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

文件的要求。

(二)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录》围绕为加快推进富民兴渝、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办好中央交办重庆的“四件大事”,推进城镇化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宏观上预测了适应重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需求情况。

(三)重庆人才资源开发的奋斗目标。《目录》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人才集聚高地”的人才资源开发奋斗目标,反映了2005和2010年,全市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缺口数量,以及在地区、行业、专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四)重庆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目录》的编制,在参考近年来全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历史资料和人才指数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认真分析了部分地区、行业、单位紧缺人才的流向和流量问题,客观地反映了紧缺人才的需求状况。

二、《目录》编制的方法

《目录》的编制工作,从2004年6月21日开始,至9月23日结束,历时近100天。在

编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表格调查。为了从面上掌握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科委、市教委、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委等单位,分别对高级公务员、一般公务员、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市属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才、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9类人才的紧缺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共发放调查表格600张,收回592张。按照分工,各相关单位分别对回收表格的内容

进行了认真分析。

(二)抽样调查。为了直接获取部分行业或单位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发改委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到5个区县(市)、19个乡镇(街道)、22个市级部门、7个科研院所、12个大型国有企业和10个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抽样调查表,了解了调查单位紧缺人才的情况,听取了有效解决紧

缺人才需求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三)市场调查。为了掌握市场配置人才的情况,市人事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对重庆人才大市场下辖的华新街市场、沙坪坝市场和重庆联英人才有限公司2002年以来的人才供给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部分需求旺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

紧缺情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预测。

(四)网上调查。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获取紧缺人才的需求信息,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重庆市人事局、重庆人才大市场和重庆联英人才3家网站,开展了紧缺人才需求情况问卷调查,有796名网民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市内671人,市外125人。

(五)汇总分析。为了避免各类调查信息的简单堆积,在采取上述四种方法的基础上,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采集的各类紧缺人才信息进行了分类甄别、筛选

和汇总,并编制了《目录》。

三、《目录》编制的体例

在紧缺人才的类别上,《目录》按照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5种分类,重点对高级公务员、一般公务员、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市属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才、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

才等9类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

在紧缺人才的导向上,《目录》包括人才类别、年度、涉及主要岗位、涉及主要专业(职称)及相关要求、涉及主要行业或产业导向、地区或单位导向、需求数量等7个栏目,其主要导向为:“什么领域(产业或行业导向)和什么地区(地区或单位导向)

在什么时候(年度导向)需要多少(数量导向)什么样的人才(专业或职称导向)从事

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导向)”。

在紧缺人才的需求上,《目录》设计了1个总目录和5个子目录,总目录侧重列出各类紧缺人才涉及的主要岗位、主要专业、主要行业或产业、主要地区或单位等方面的数量,子目录侧重对某一类紧缺人才的需求情况作出较为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

人才类别:根据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录》共列出了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5大类、9小类人才类别。

年度:考虑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以及正在研究制定的“十一

五”规划相衔接,紧缺人才的年度需求分为2005年和2010年两个时段。

涉及主要岗位:是指紧缺人才工作的相应职业岗位类别,岗位类别名称的确定主要依据国家人事部制定颁布的《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分类标准》(试行)。

涉及主要专业(职称)及相关要求:主要指紧缺人才所学或所从事的专业学科、学历(学位)、职业资格、工作经历、外语能力和技术职称等任职资格要求。其中,专业名称统一规范为国家教育部 1998年颁布的大学本科目录二级学科名称。

涉及主要行业或产业导向:指紧缺人才所在的行业或产业,行业名称的确定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新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标准(GB/T4754-2002),产业名称的确定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

地区或单位导向:指紧缺人才所在的地区或单位,地区按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划分。

需求数量:指某一人才类别在2005年和2010年两个时段所需紧缺人才的数量,为统一口径和便于预测,年度人才需求量均指当年度横断面的人才需求量,未考虑各年度的

人才流量问题。

四、《目录》反映的紧缺人才需求情况

《目录》反映, 2005年,全市紧缺人才达120826名,涉及203类专业、271类岗位;

2010年,全市紧缺人才达145364名,涉及195类专业、251类岗位。

高级公务员:主要紧缺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业工程、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科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农学、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其中,2005年紧缺1050名,2010年紧缺600名。

一般公务员:主要紧缺法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历史学、管理科学、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方面的人才。其中,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