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18章 补体的检测及应用

合集下载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

03
补体与疾病
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补体与细菌性感染
补体系统在抵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 体,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补体与病毒性感染
补体系统在抗病毒免疫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可以调理吞噬细胞对病 毒的吞噬作用,并产生抗病毒炎症反应。
补体活化与感染控制
补体活化后产生的活性产物具有杀菌、溶菌和调理吞噬等作用,有 助于控制感染。
强补体的抗肿瘤作用,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04
补体与药物研发
补体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补体抑制剂的研发
补体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补体激活的 药物,其研发主要通过抑制补体级联反 应中的关键酶或调节蛋白来实现。目前 ,已有多种补体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 段或已上市。
VS
补体抑制剂的应用
补体抑制剂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 的应用价值,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炎 症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等。通过抑制补体 的过度激活,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 伤,提高治疗效果。
02
补体与免疫应答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
01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能够识别和清除被感 染或损伤的细胞,以及外来病原体。
02
补体能够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和招募免疫细胞,促进对感染部位
的清除。
补体还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一步清除病
03
原体。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补体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到调节作用,能够影响T细 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补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 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 活有关,补体系统的异常参与了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发病过程。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PPT(共64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PPT(共64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 江西省胸科医院:熊国亮
一、概述
• 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 检验领域应用的一门学科。免疫检验技术 则重点阐述各类免疫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方法类型和临床应用。19世纪末相继建立 了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三大经典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病原微生 物的抗原或抗体对传染病的诊断起到重要 作用。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发展,放射 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流式细胞免疫分析技 术等免疫标记技术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 加快了免疫学检验的自动化、标准化进程, 极大地提高了免疫学检验的灵敏度,拓展 了免疫学检测范围,从检测免疫相关物质 (抗原、抗体、补体、免疫活性细胞和细 胞因子等)到检测体液中的微量物质(激 素、酶、血浆微量蛋白、血药浓度、微量 元素等)。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 此法常用多孔聚苯乙烯反应板作为固相载 体,读取结果需用酶标仪。标记抗原或抗 体所用的酶常选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碱性磷酸酶(AP)等,HRP常用的底物有 邻苯二胺(OPD)或四甲基联苯胺 (TMB),碱性磷酸酶一般采用对硝基苯 磷酸酯(P-NPP)作为底物,产物为黄色的 对硝基酚,在405nm波长处有最高吸收峰。
二、免疫检验技术在临床免疫学 检验的应用
• 3.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补体的测 定 包括测定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血清 总补体活性及补体成分的含量和在多种疾 病时血清中升高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二、免疫检验技术在临床免疫学 检验的应用
• 4. 细胞免疫相关指标测定 检测淋巴细胞亚 群和淋巴细胞的功能以及白细胞介素—2等 多种细胞因子,用于判断机体细胞免疫功 能状况。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补体系统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补体系统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和补体反应原理来检测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可 激活补体,形成补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如果加入与复合物中的抗原或抗体相对应的已知抗体或抗原,则会发生 竞争抑制反应,导致补体结合反应的减弱或消失。
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等领域的诊断和研究,如检测病毒抗体、鉴定细菌种类、诊 断寄生虫病等。
样本采集
应使用无菌技术采集静脉血,避免溶血和污染。
样本保存
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并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以避免 补体活化或降解。
样本处理
应避免反复冻融和长时间储存,以确保补体活性不受影响。
试剂选择和质量控制标准
试剂选择
应选择经过验证的、高质量的试 剂,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 复性。
质量控制标准
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包 括试剂的批间差异、灵敏度、特 异性等指标。
新型补体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
新型补体抑制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 性疾病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疗效。
移植排斥反应
在器官移植领域,新型补体抑制剂可有效减少移植排斥反应,提高 移植成功率。
感染性疾病
针对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新型补体抑制剂可辅助治 疗,减轻炎症反应。
补体组成
补体系统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故称为补体系 统。
补体系统生物学功能
溶菌、溶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最终在靶细胞 表面形成MAC,从而使细胞内外
渗透压失衡,导致细胞溶破。
调理作用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 C4b等片段可结合在细菌或其他 颗粒性物质表面,通过与吞噬细 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增强吞

临床免疫学补体检测及应用

临床免疫学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本章考点1.概述2.补体的活化途径3.有关补体测定的试验4.补体测定的应用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系统是补体加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反应系统,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系统和放大系统。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性质一、命名根据l968年WH0命名委员会对补体系统进行了统一命名。

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Cl、C2、……C9。

Cl由Clq、Clr、Cls 三种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旁路激活途径及调节因子中另一些组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 因子等;补体调节成分多以其功能进行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衰变加速因子等;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面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等;对补体受体以其结合对象命名,如CLrR、C5Ar、对C3片段受体则用CRl、CR2……CR4表示。

二、分类构成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活性成分,按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1.在体液中参与补体活化级联反应的各种固有成分;2.以可溶性形式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各种补体调节蛋白;3.结合补体片段或调节补体生物效应的各种受体。

三、理化性质补体的大多数组分都是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l0%;Clq,C8等为γ球蛋白;Cls,C9为α球蛋白。

正常血清中各组分的含量相差较大,C3含量最多,C2最低。

各种属动物间血中补体含量也不相同,豚鼠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故实验室多采用豚鼠血作为补体来源。

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如加热、机械振荡、酸碱、酒精等均可使其失活;在0℃~10℃下活性只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min可使血清中绝大部分补体组分丧失活性,称为灭活或灭能。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2023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CATALOGUE目录•补体概述•补体成分及其功能•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与疾病•补体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展望01补体概述补体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定义补体在免疫系统中主要起到调理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凝血和抗感染等作用。

作用定义与作用1补体激活途径23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应,形成攻膜复合物,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

经典激活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源性抗原激活,参与炎症反应和调理吞噬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由血浆MBL蛋白激活,引发级联酶促反应,形成攻膜复合物,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

MBL途径固有免疫应答补体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理吞噬、炎症反应和抗感染等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补体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促进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参与效应细胞的杀伤和清除。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地位02补体成分及其功能补体固有成分包括调理素、B因子、D因子、H因子、I 因子、补体受体等。

这些成分参与补体的激活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和免疫细胞的活化等过程。

调理素:调理素是补体固有成分中的重要分子,包括C3、C5转化酶等,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

B因子:B因子是参与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与C3转化酶结合,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D因子:D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促进C3转化酶的生成。

H因子:H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抑制C3转化酶的生成。

I因子:I因子是调节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之一,可抑制C3转化酶的活性。

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包括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H因子结合蛋白等,这些蛋白可以调节补体的活化过程,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C4结合蛋白:C4结合蛋白可以与C4b结合,从而抑制C4b的活性,进一步抑制补体的活化。

H因子结合蛋白:H因子结合蛋白可以与H因子结合,从而抑制H因子的活性,进一步抑制补体的活化。

《血清补体测定的》课件

《血清补体测定的》课件

03
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补体系统的激活,从而引起血清补体水平的升高。通过测定血 清补体水平,可以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
例如,在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补体成分C3和C4的含量会明显升高,有助 于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补体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在免疫应 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反应 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 损伤细胞。
补体是由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 蛋白组成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具有级 联酶促反应的特征,参与机体固有免 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补体的组成
01
02
03
补体固有成分
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 胞膜表面,包括C1、C2 、C3、C4、C5、C6、C7 、C8和C9等。
02
血清补体测定的方法
免疫学检测法
总结词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标记技术对补体成分进行检测。
详细描述
免疫学检测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将补体成分与相应抗体结合,再利 用标记技术如荧光、酶等进行信号放大和检测,从而对补体成分进行定量或定 性分析。源自生物化学检测法总结词
基于补体成分的化学性质,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对其进行检 测。
操作繁琐、耗时长
部分血清补体测定方法操作繁琐、 耗时较长,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 的需求,也影响了检测的普及和应 用。
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血清补体测定结果只能提供一些间接的线索,缺乏特异性 诊断指标,使得医生在解读结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能替代其他检测方法
虽然血清补体测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它不能替代其 他检测方法,如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应用多 种检测方法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补体系统(免疫学检验课件)

补体系统(免疫学检验课件)

识别阶段
细胞膜
C3转化酶的形成
活 化 阶 段
C4b2b 为C3转化酶
C4b
C5转化酶的形成




C4b2b3b 是C5 转化酶; 它导 致膜攻击复合体(MAC)的形成
C3b
C4b
3. 膜攻击阶段
膜攻击复合体(C5b6789n)形成
C5a C4b2b3b C5 C5b + C6 + C7 C5b67+C8 C5b678 + C9 C5b6789n (膜攻击复合体)细胞裂解
(4)体内还存在多种可溶性的和膜结合的补体调节因子,在它们 的配合和控制下,补体系统的激活或抑制处于精细的平衡状态。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溶解靶细胞 C1~C9
1.抗感染作用 革兰阴性细菌 旁路途径 溶菌杀菌 细菌+相应抗体 经典途径 溶菌杀菌
2.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红细胞+相应抗体 C1~C9 溶血反应
被屏障
暴露 C1q结 合位点
1.识别阶段
• 抗原-抗体复合物(EA)形成后,便结合C1中的C1q, 进而激活C1r和C1s,使C1变成有酶活性的C1 。
C1q
C1r
C1s
补体系统的激活
具有催化作用的分子
具有识别作用的分子
识别阶段
2.活化阶段
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和C2,产生的C4b和C2b结 合为C4b2b,具有酶活性,称为C3转化酶。它可以 裂解C3,并与裂解片段C3b结合形成C4b2b3b,它 可以裂解C5,至此,完成了经典激活途径的活化阶 段。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MBL 途径
经典途径

第十八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十八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6.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先将抗原经SDS-PAGE电泳分开,再将分开的蛋白质转印到 醋酸纤维膜上,然后放入含有抗体的溶液中,洗去未结合 抗体,再加标记的二抗,通过显色或发光显示结果。
第二节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6. 免疫比浊法
该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液相中形成浊 度来测量抗原含量的方法。 方法: 透射光比浊法 散射光比浊法 免疫乳胶比浊法 速率抑制免疫比浊法
(三)补体参加的反应
此类反应是利用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 后,使反应体系中补体激活导致红细胞破坏,出 现溶血现象建立的。
补体结合实验: 待测抗原+待测抗体(待测的反应系统) 补体 抗体+红细胞(指示系统)
第十八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
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是指抗 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的 反应。
血清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指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
一、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特异性:亲和力、亲合力、交叉反应 可逆性 可见性 阶段性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夹心法(测抗原)
间接法(测抗体)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Ag)
(2)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 ELISPOT )
用于效应细胞分 泌单一细胞因子 的测定。
(3)BAS-ELISA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是一生物放大系统, 利用亲和素-生物素-酶的连接关系,追踪生物素 标记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酶催化底物显色,检测 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灵敏度高。

补体ppt课件

补体ppt课件
补体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因此有望应用于细 胞治疗,如CAR-T细胞疗法、干细胞移植等。
补体与疫苗研发
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因此可以探索将补体作为疫苗 佐剂或靶点,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未来补体研究的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补体的分子机制
尽管对补体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其精确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仍 需进一步揭示。
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03
补体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
补体能够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
而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同时,补体还能够调节B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型和
数量。
04
补体与疾病关系
补体缺陷与疾病
补体缺陷类型
包括遗传性补体缺陷和获得性补 体缺陷,遗传性补体缺陷多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获得性补体缺 陷则由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因素 引起。
探索补体的新功能和应用
随着对补体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发现更多新的补体功能和应用领 域,如神经免疫、代谢免疫等。
解决补体研究中的技术难题
目前补体研究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如何精确测量补体活性、如 何有效调控补体系统等,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活途径,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补体调节剂
02
通过调节补体激活过程中的正负反馈机制,使补体系统恢复平
衡,达到治疗目的。
靶向补体的药物研发
03
针对补体系统中的特定分子或通路进行药物设计和研发,为补
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05
补体的实验室检测与应用
补体成分的检测方法
免疫化学法
01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沉淀反应、凝集反应等
补体激活产生的C3b等分子可以结合到微生 物表面,作为吞噬细胞的识别信号,促进 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和清除。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医学免疫学课件补体

急性炎症反应
感染、创伤等刺激可引起急性炎 症反应,补体在识别和清除凋亡 细胞、免疫复合物等过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
药物靶点选择
单克隆抗体
针对补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有潜 在的治疗作用,如针对C5的单克隆抗体在 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补体抑制剂
针对不同补体成分的抑制剂在自身免疫病 、肿瘤等疾病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结核病
补体参与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 用。
肿瘤肝癌补体激源自与肝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关,肝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的补体成分。
肺癌
补体参与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肺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水平升高。
其他补体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脑炎
补体在炎症性脱髓鞘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认知障碍、癫痫发作等有关。
补体激活途径
1 2
经典激活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 应。
旁路激活途径
由微生物或外源性抗原直接激活C3,形成C3转 化酶,引发级联酶促反应。
3
MBL途径
由血浆MBL(凝集素)识别微生物表面的凝集 素结合表位,激活补体,引发级联酶促反应。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地位
固有免疫
补体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防御作用,可参与调理吞噬、杀伤靶细胞和介导炎症 等。
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研究免疫学在疾 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评估免疫干 预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因组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免疫相关基因的表 达和变异,探讨免疫应答的遗传基础和影响 因素。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免疫应答相关数据 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免疫标记物和 药物靶点。
免疫疗法

11 补体的检测及应用

11 补体的检测及应用

二.补体的检测: 包括两方面的检测
功能检测:总补体活性的检测、 单一补体活性的检测; 量的测定:单一补体量的测定;
活性的检测多采用溶血试验; 量的测定多采用免疫比浊法或单扩法
溶血试验:绵羊红细胞(Ag)与相应的
Ab-兔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溶血素)结合 后形成致敏羊红细胞(一对AgAb复合物), 在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启动经典激活途径, 导致羊红细胞的细胞膜穿孔,释放血红蛋 白,从而发生溶血。 在溶血反应中,指示系统是 绵羊红细胞和 溶血素。 补体的来源是多只豚鼠的混合血清 多只豚鼠血清的混合避免了补体成分的欠 缺,使经典途径的连锁反应能顺利进行。
四.补体结合试验:
原理: 补体可与任何一组AgAb复合物结合; 补体一旦与某一AgAb复合物结合后,便不再与 另一复合物结合。
如:已知Ag+待测物(Ab?)→AgAb+C(补体) →+致敏羊红细胞→不溶血 结果判断: 不溶血为阳性,即待测物中有相应的Ab或Ag; 溶血为阴性,即待测物中无相应的Ab或Ag.
56º C、30'; 室温下2-3天补体也可自然失活; 由于补体的稳定性差,容易失活, 因此作补体的检测必须用新鲜血清
(二)补体的组成:由三部分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C1-C9,
其中C1又 包括C1q、C1r、C1s, 共9种成分11种 蛋白分子。其中C9的分子量最小、C3 的含量最高; 2.补体的调节蛋白:如C4调节蛋白、 C1抑制物、S蛋白等; 3.补体受体;如C1qR、C3aR等;

如:多支豚鼠混合血清+氨水(破坏C4)→R4; R4+致敏羊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 → 不溶血+待测血清→观察有无溶血 如溶血,说明待测血清有C4,且C4功能正常; 如不溶血,说明无C4,或C4功能差

《补体检测及应 》课件

《补体检测及应 》课件

生物化学检测方法
总结词
利用生物化学技术,检测补体成 分或活性。
详细描述
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包括光谱分析 、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通过 测定补体成分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间接反映补体的含量或活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总结词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补体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详细描述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通过检测补体 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能够全面了解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
疾病、肿瘤等。
病情监测
通过对补体成分的动态监测,可 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有
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大规模的补体检测,可了解 人群中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为
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
02
补体检测的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
总结词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补体成分或活性。
详细描述
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应、免疫比浊法等,通过抗原抗体 反应检测补体成分或活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THANKS
感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补体检测的未来发展
新型补体检测方法的研发
01
02
03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实 现快速、灵敏的补体活性 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微流控芯片技术
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实 现微量样本的快速分析, 提高检测的效率,降低检 测成本。
免疫磁珠技术
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实现 特异性捕获目标分子,提 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补体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
与免疫学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CP-CH50测定法的原理
? (一)实验原理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 溶细胞作用 ,这种活性很 容易通过 溶血反应 进行 检测。补体能使溶血素特 异性结合的绵羊红细胞溶解,当溶血素和绵羊红 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活性相 关( sRBC- 溶血素激活补体,导致靶细胞溶解)。 ?在一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 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个特殊的 S形曲线。
? 补体含量与活性的测定,对机体免疫状态的 评价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 补体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功能
分类
根据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 补 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complement receptor, CR) 三大部分 。
补体理化性质
? 由肝细胞、巨噬细胞 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 均为多糖蛋白,大多数电泳迁移率属 β球蛋白 ?含量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 ,其中C3含量最高、D因
C1IN 150 α
180
H
C4 180 β2 430β2 C6 128 β2 C7 120 β2
75
I因子 93
β
50
60
H因子 159 β 400~480
55
S因子 88
α
500
C8 163 γ1
200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经典途径
图意示径途活激条三统系体补
补体 成分
分子量
电泳 区带
血清含量参 考值
(μg/ml )
补体 成分
分子量
电泳 区带
血清含量参 考值
(μg/ml )
C1q 390 γ2
70
C9
79
α
240
C1r 95
β
35
B
95
β 210~240
C1s 85
α
35
D
25
α
2
C2 117 β1 20~30
P
220 γ2
25
C3 190 β1
1300
2.溶血素滴定
?溶血素可通过 SRBC免疫家兔获得,一般无需纯化 ?试验前需先行加热 56℃ 30min或60℃ 3min 以灭活补 体 ?溶血素有商品销售,可按标识效价稀释使用 ?自行制备的溶血素需进行滴定,确定使用浓度,在补 体活性测定中, 大多使用 2个单位。 ?溶血素效价稳定,一般使用 3个月后再作重新滴定
?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 溶血时,补体量的变化对 溶血程度的影响不大,即 溶血对补体量的依赖不敏 感。 ?但在30%~70%溶血时, S曲线最抖,补体含量出 现少许变动,会造成溶血 程度较大的改变 ,此阶段 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的关系
? 故采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要比100%溶血敏 感得多,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 (complement hemolysis 50%),简称为CH50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
?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可反映补体的整体功能,是以红细胞 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称为CH50(50% complement hemolysis) ? 补体活化途径不同,应用不同的激活物可活化不同的补体 途径
?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临床常规项目) ?脂质体均相免疫溶解试验 ?应用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尚未列入检验常规)
2.调理作用:细菌-Ag-Ab-补体片段(C3b\4b\iC3b等)-中性粒细 胞或吞噬细胞补体受体结合,介导吞噬。
3.引起炎症反应:补体产生C3a\4a\5a等过敏毒素,使肥大细胞和嗜 碱细胞脱颗粒,释放组氨等生物活性介质,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平滑 肌收缩,同时介导吞噬细胞的向炎症部位趋化,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中等 IC沉积血管壁,引起组织损伤。 ?改变Ig的空间结构,抑制其结合新的抗原表位,抑制形 成新的IC;另一方面空间干扰 IgFc段的相互作用,促进 复合物溶解; ? Ag-Ab- 补体 -表达 C3b 受体 -靶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血液运送至肝脏,较大复合物遭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 ADCC,C3固定抗原,易被 APC处理, 补体C3d与BCR结合,介导 B的活化,并增殖为浆细胞
子含量最低 ?固有成份间的分子量差异较大,其中C1q 最大、D因子最小。 ? 不同种属中补体含量不同,豚鼠血清中含量丰富(实验室补 体来源)
? 稳定性: ?对热不稳定,56°C、30min 即被灭活,0~10 °C条件下 活性只能保持3~4d 。 ?多种理化因素如射线、机械振荡、酒精、胆汁和某些添加 剂等均可破坏补体
第十七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一节 补体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第四节 补体参与的试验 第五节 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思考与小结
第一节 概 述
补体:
?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具有 酶样活性、 不耐热 的糖蛋白
? 其存在与抗原性异物的刺激无关,在正常人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某些疾病时,含量及 其活性可发生改变。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质 起始分子 参与补体成分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生物学作用
抗原抗体复合物
C1q
C1、C4、C2、C3、C5-C9
Ca2+、Mg2+ C4b2a
C4b2a3b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 效应阶段,感染后期
发挥作用
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
C3
C3、C5-C9、B因子、D因子
Mg2+ C3bBb C3bnB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效应阶段,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C2、C4
C2-C9、 MASP
Ca2+ C4b2a C4b2a3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效应阶段,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 体,导致靶细胞裂解,介导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应答,发挥免疫防御 与损伤双层作用。
(二)CH50测定方法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绵羊红细胞( SRBC )采自绵羊颈静脉,制备脱纤 维羊血或用阿氏( Alsever )血液保存液制成抗凝血, 4℃保存备用 。使用前,调制成 2% ~5% SRBC 悬液。 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可吸取少量红细胞悬液, 加入20~30倍的稀释液,在 542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值 以调整红细胞浓度。
3.稀释缓冲液 :PBS(适量钙和镁离子) 4. 50%溶血标准管:2%SRBC 0.5ml+蒸馏 水2.0ml,完全溶血。再加2.5ml缓冲液则 为50%溶血 5. 50%溶血总补体值的计算 CH50(U/ml)=(1/终点管稀释血清的用量) ×稀释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