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课件

合集下载

上善若水 大爱无言——课件

上善若水 大爱无言——课件

《用心灵去倾听》
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沟通不仅仅是靠语言,更需要心与心的碰撞! 只有用心呼唤心,用爱拥抱爱, 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真诚、信任与理解。 让我们带着爱上路, 在友好的氛围中携手前行。
孝亲颂
当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 体重不到十斤,身长仅有一尺! 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衣食住行,大小二便 ,都没办法自己料理. 在襁褓中,只能哭泣,用来表达,我的心意. 这时我的父母,他们用: 无限的爱心,无限的辛劳;无限的心血,无限的期盼; 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哺育我,扶养我,教育我,培植我, 使我健康,使我茁壮,使我幸福,使我快乐, 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赐.真的! 爸爸妈妈给我的慈恩,远比天高,更比海深.真的! 看羊儿跪下吃奶,看乌鸦反哺父母.真的! 孝心是一切动物,天性的光明,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 因此,发愿:“从今日起,永远真心的,孝顺爸爸妈妈!”
父母生我,给我色身, 老师教我,长我慧命, 使我由蒙昧,见到光明, 使我由无知,获得知识, 使我由愚痴,启发智慧, 使我由低能,成为才能. 老鼠只会永远在地上打 洞, 因为它们没有老师! 小鸟只会永远在树上作 窝, 因为它们没有老师! 老师是我们文化的传人, 老师是我们慧命的保姆.
尊师颂
女:因为有老师, 男:人类文化才有进展! 女:因为有老师, 男:人类前途才有光明! 女:因为有老师, 男:人性尊严才能建立! 女:因为有老师, 男:人性光明才得发扬! 齐:因此,发愿: “从今日起, 永远真心的,尊敬老师! 永远真心的,感激老师!”
日积月累
1、周恩来说:我爱 ,这是我 们 。 2、邓小平说:我是 的儿子,我深 情地 。 3、鲁迅说:惟有 是值得宝贵的,惟有 他 ,中国才有 。 4、巴金说:我爱 ,爱 , 没有了 ,没有了 ,我 就 ,更 。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彰显。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爱自我夸张吹牛的人,反而没有
功劳,不会长久。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 注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 从而盲目自大自满,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 真相得不到彰明。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 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行走不稳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wù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名作动,
长久
同“形”
建立功勋
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
人们常常 厌恶他们
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为,做
课文研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 人能够长久 。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 长寿。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这就 是寿。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
时候容易持守。
显露迹象
安:安稳,稳定;
同“判”,分离 散失

持:持守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解决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形容 同“蔂”,土筐 极高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动手去做的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老子二章之上善若水》PPT课件

《老子二章之上善若水》PPT课件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 里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 风尘,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 蒸腾气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 大海。水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
作品分析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 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 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 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课文阅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问题探究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
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名句积累
• 知人者智, • 胜人者有力, • 大直若屈,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注释: (8)故无尤:尤,通“忧”,忧患。
作品细读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作品分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 者,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 众,以此来歌颂“道”的功用。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水 一样,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
文章翻译 (4)居善地,(5)心善渊,(6)与善仁,(7)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 (4)几于道:几,接近。几于道,接近于道。 (5)居善地:居,居住。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居善 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俗话说:“人往 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上善若水ppt

上善若水ppt
5.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 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 孕育的文化。
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9.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 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 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 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 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 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 堰同辉。
5.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 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 孕育的文化。

8.1上善若水

8.1上善若水
第八讲 水与道家思想
第一节 上善若水
主讲人 毕雪燕 教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逝者如斯夫!
一、水几于道
张岱年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道,所行之道也。 ——《说文解字》
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
上善若水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 能也,非 不为也;为老人折 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 孟子》
从水的特性中寻找 出其内在规律和逻辑关 系,以水为脉络,建构 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 想人格。
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 1.滋润万物而不与任何事物相争; 2.甘于处在最卑下的地方。
“道”的体现者为“圣人”
三、பைடு நூலகம்众人之所恶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水的两种属性 1.居下 2.包容
四、水的其他善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 善时。”

上善若水.ppt新

上善若水.ppt新

量量:增老师,常听人说,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我总以为是在讽刺水呢,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 高贵的品质。 增老师:你能说说你的阅读发现吗? 量量:从《老子与孔子的对话》的故事 中,我进一步知道了一个人最高的善行 就是要像水那样,滋润万物,但从不与 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呀。
上善若水 “上(最)善若水。水善 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wù,不喜欢),故几(jĭ, 接近)于道。” 《选自《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境 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 一样。
水都有哪些品性?
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老子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 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 生矛盾、冲突;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 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江海之所以能 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 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之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 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 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弱能胜强, 柔可克刚呀。
读《老子》 学 成 语
功成不居 有无相生 无为而治 和光共尘 多言数穷 用之不竭 天长地久 先人后己
读《老子》 学成语 第三章:上善若水
1、学习成语“上善若水”。 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道德 经》第八章。 2、增量阅读《老子与孔子的 对话》听了,恍然大悟,说道: “先生这番话,使我顿开茅塞: “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 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 处秽(huì )。水所在的地方都是人 们不愿意去的,这样,还有谁想 与它来竞争吗?所以,如水一样, 才为上善呀。”
老子点头说:“你真是可教 之才!你一定要记住:与世无 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这 就是在效仿水的德行。……所 以,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 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 天而生。”

上善若水ppt课件

上善若水ppt课件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5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5
四、价值影响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 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 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 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 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 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 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 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
而不争。
26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27
7
另类老子
常人思维
有为、教化、孝 慈、美善、坚强、 勇敢、智谋、理 想、奋斗、拼搏、 努力、向上、积 极、奋进、价值、 进步、发展、争 先、楷模
阴反 面面 阳正 面面
老 子 思维
无为、纳言、不 智、愚朴、柔弱、 卑下、虚静、节 欲、不争、不恃、 不为
8
老子受教
商容 吾舌存乎? 商容 吾齿存乎?
存 老子 亡 老子
6
五、历史评价
❖ 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 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 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

江苏卷高考散文《上善若水》详细分析课件

江苏卷高考散文《上善若水》详细分析课件

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绘水的各种形态和特质, 表达了自己对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 解。
情感渲染
思想深度
文章不仅表达了对水的赞美之情,还 通过水的特质和形态,探讨了人生的 意义和价值,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人文精神。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修辞手法, 作者将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使读者 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水”在文章中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 义。首先,它象征着无私的奉献和包 容的品质,因为水总是流向需要它的 地方,填补空白,滋养万物。
其次,水也象征着适应性和柔韧性, 因为水能适应各种环境和容器,无论 方或圆,它都能从容应对,这代表了 一种灵活和开放的人生观。
“上善若水”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联
通过描绘和阐释“上善若水”的主题,这篇文章引导读者思 考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它提倡一种无私、奉献和包 容的生活态度,以及适应性和柔韧性的价值观。
情节安排
起伏跌宕
文章的情节安排起伏跌宕,不断设置 悬念和转折,使读者始终保持紧张感 和好奇心,直到最后才揭示出“上善 若水”的真正含义。
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上善若水 ”的主题,这种首尾呼应的手法使文 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突出。
05
思想意义与社会价值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提倡和谐共生的理念
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水 如镜面”、“水如绸缎”等,形 象地描绘了水的不同形态和特质

拟人
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水以人的情 感和特质,使水成为文章中的主角 ,展现出水的灵动和魅力。
排比
运用排比手法,如“水静、水清、 水美”等,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 韵律感,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读老子学成语第三章课件

读老子学成语第三章课件
……
4
• 孔子晚年,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不再追求 功名而专心著书育人,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 增量发现: • 量量:增老师,常听人说,水往低处流,人往
高处走,我总以为是在讽刺水呢,从上面的故 事中我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 增老师:你能说说你的阅读发现吗? • 量量:从《老子与孔子的对话》的故事中,我
13
李斯到秦国后,走当时很多士人走的路,到权臣门 下当门客。当时吕不韦权力很大,被秦王依重,他 就投靠了吕不韦,时间不长他就显露了自己的才华, 受到吕不韦器重,当了一个小官,后来又被推荐给 秦王。一见秦王李斯就把自己的学问发挥出来,叙 说了抓住时机,统一天下,消灭六国的理论。此番 言论正合秦王的心意,李斯马上被提拔为长史。同 时秦王用李斯之计,派谋士刺客到各国去,用金玉 收买六国的大臣,离间君臣关系,收买不了的就刺 杀。同时又派出名将率重兵以武力威胁,迫使六国 就范。在十年时间内,李斯就帮助秦王登上始皇帝 之位,完成了统一天下之大业,他也因此为秦始皇 所器重,官位升至丞(chéng)相。
12
• 当时,李斯在楚国做一管文书的官,这没什么出路。他 辞去了小官,到齐国求学,当时齐国的荀(xún)况很 有名,他就向荀况求学。学成之后,李斯要到秦国去, 荀况问他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说:“干事业要待时 机,今日各国争雄,正是建立功名的好时机。秦国称雄 天下,想一统大业,到那里可以干大事业。一个人地位 卑贱而不思进取,就等于禽兽只能享受到自然界现成的 食物,而永远陷(xiàn)于贫困,这将是最大的耻辱和悲 哀。长久地处在这种境地,一味地埋怨世道,鄙(bǐ)薄 功利而自己又无所作为,这绝不是读书人所希望的,所 以我要到秦国去。”于是荀子同意他到秦国去,但他告 诫(jiè)李斯要注意节制,在成功的时候要想想“物忌太 盛”的话,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第十六课《上善若水》课件

第十六课《上善若水》课件
上 善 若 水
斗方:斗方是一种外形基本接近正 方形的小型书法幅式,一般镶嵌于镜框 中,悬挂在室内,小巧雅致。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原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 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像水一样,滋润 万物,不求回报。
颜体字的形态特点
“上”字的笔画位业、点评作业。 1、小组长解说文字的笔画、结构、 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等。 2、师生共评。
“水”字的笔画位置
小练习: 学生练习“上”、“善”、“若”、 “水”四字的笔画排列位置。
“上”、“善”、“若”、“水”四字的笔画走势
落款
辛 卯 年 夏 XXX
XXX
XX 书


作业要求:
1、把“上善若水”四个字写在“ 米字格” 的适合位置中,并落款。 2、注意文字的笔画、结构、在“ 米字格” 的位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版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
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劳民
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
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
得 ,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
谷王”;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 不
见而明, 不为而成” , 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 故曰“上善若
水”。
作品分析
老子以水喻道, 虽未必最终让人明其“道”,但却为“道”创造 了一个可以比附的物象——水。水将虚幻的“道”具体化感性化 了。水这一物象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迪。自然界中的水极珍贵又 极平凡, 极寻常又极奇崛。它静若处子, 怒似金刚, 柔弱无骨, 却能 无坚不摧。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人皆可亲近 。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雄, 雄威震天, 真是“看似寻常 最奇崛”! 引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用美丽的诗句去 赞美它。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里 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风 ,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蒸腾 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大海。 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就像老子在《上善若水》所说的“善于滋润 物而不与万物争私利;处世俗之人不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 万物接触采取友好慈善的准则”。
作者简介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 、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 《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 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朴 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善若水 课件

上善若水 课件

有关“水”的启迪
“水滴穿石” —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 “千条江河奔大海,江南水向东流” —一旦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和坚定执着的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水的启迪呢?
什么叫“无为而无不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叫“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之争!”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先说水是 “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爱最受 尊崇的美好的品格示范,倡导人们效 仿呢



居善地:放低身段,自居备下,保持谦 和的心态 心善渊:本质清明宁静 与善仁:富有仁爱之心,不厚此薄彼, 不趋炎附势,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内外一致,表里如一,不虚张 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无为而治 事善能:功能最多 动善时:等待时机发动
---老子
主讲人:
教科院11级教育学
杨文静
目录:
作者简介
出处
重点字词 启迪 温馨提示
作者简介:
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 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 姓:李 ;名:耳;字:聃;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 ‘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使 (相当于现国家图书馆馆长)
出处: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 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重点字词: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人 道:老子的哲学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非常接近,达到合符;也可以理解成达到,符 合自然法则

上善若水 培训PPT

上善若水 培训PPT
上善若水
先 跟 老 子 进 行 一 次 道 德 对 话 吧
先 让 我 们 穿 越 千 年 的 时 空 隧 道
… ……
善善于不

能仁道争上
,,。,善
故 无 尤
动 善 时 。
言 善 信 ,
居 善 地 ,
处 众

唯善善恶利 不治渊,万 争,,故物
八 章
,事与几而
让我们感悟滴水的坚韧、溪水的乐观、泉水的清新 、池水的澄澈、江河的奔腾、湖水的宁静、瀑布和 深潭的刚柔相济、海水的博大……
第九 水悟 悟就是感悟,就是体会。水有
现实之水,有心灵之水。现实的水 可以涤净污浊,内心的水呢,可以 涤净妄想。
第十 水情 水情有二,乐水、忘水。水周流万物而不拘泥,所以孔
子乐水。忘水,从有情到忘情忘情不是无情,而是大爱、博 爱,相望于江湖,终得天下之正、万物之本。情在水、意在 人、情在外、意在心。
• 温润谦和 • 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 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情 • 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
而不与他人争名争利
坚胜。百争老
可 知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也 。 ”
。 因 其 无 有 , 故 能 入 于 无 之 间 , 由
, 此 乃 柔 德 ; 故 柔 之 胜 刚 , 弱 之 胜
第六讲 水变
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扁则扁、遇上则上、遇下则下、遇高则 流、遇低则止。水可以固化成冰,水可以液化成水,水还可以雾化成气 。
第七 水味 水味有三:苦水、甜水、清水。苦水可凉人
心胸,沁人心脾。苦水,甜水没有意义。没有甜 水,苦水没有方向。
第八 水韵 世间的水有千千万万,变化多彩、摇曳多姿。
第三 水智

老子《上善若水》 课件

老子《上善若水》 课件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There is nothing weaker than water,but none is superior to it in overcoming the hard, for which there is no substitute.
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The names that can be named are not unvarying names.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It was from the Nameless that Heaven and Earth sprang; The named is but the mother that rears the ten thousand creatures, each after its kind.
《老子·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 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 于道。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The goodness of water is that it benefits the ten thousand creatures; yet itself does not scramble, but is content with the places that all men disdain. It is this that makes water so near to the Wa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
❖ 上善若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长地久。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人生智慧
❖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 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 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 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 ,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 治理国家了。
六、《道德经》的智慧
❖ 3、懂得迂回的智慧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
❖ 4、看破福祸相倚 ❖ 5、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 ❖ 6、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三、“道” 是什么?
1 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对世
界的抽象认知。
2 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
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
3 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
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 而不争。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及取无以损为为
足其天为至之道学
以有下而于又日日
取事常无无损损益
天,以不为、


无为
。 事。

“为学日益”,什么叫学问?学问。是靠
知识、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 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又懂 一点,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这 就是做学问。
❖ 唐玄宗:《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帛书版道德经图片
❖ 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 欧阳修:“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 苏辙:“言至道无如五千文。”(苏辙《双溪集遗言》)
❖ 鲁迅:“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另类老子
常人思维
有为、教化、孝 慈、美善、坚强、 勇敢、智谋、理 想、奋斗、拼搏、 努力、向上、积 极、奋进、价值、 进步、发展、争 先、楷模
阴反 面面 阳正 面面
老 子 思维
无为、纳言、不 智、愚朴、柔弱、 卑下、虚静、节 欲、不争、不恃、 不为
老子受教
商容 吾舌存乎? 商容 吾齿存乎?
存 老子 亡 老子
诸子百家—老子
一、作者生平
❖ 老子: (约公元前600—公元 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 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 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 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 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管 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 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 一、老子其人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 要丢掉,日损就是一天丢一点,明天再 丢一点,什么都要放下。 所以学问是加法,修道是减法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一切都空, 空到了最后连空也把它丢掉,空到一无所 有;然后无所不有,一切皆知,一切皆有, 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老子在这里清楚地 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 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 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 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如此才能 轻装简从不断前行。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 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 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 出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 处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及天。”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 可以示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生于春秋时期。 • 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
家、哲学家、文学家、史 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文 化名人。他与后世庄子并 称为“老庄”。今存世有 《道德经》,核心是朴素 的辩证法,政治上主张无 为而治,不言之教。

• 二、作品
《老子》又名《道德经》 。《道德经》上篇为《道 经》下篇为《德经》。共 81章。全文5000字。是中 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 著作。被华夏先辈誉为“万 经之王”。原为先秦诸子中 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 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 《道德真经》。
五、历史评价
❖ 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 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 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
❖ 毛泽东:“《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
❖ 黑格尔:“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 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 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 深沉渊默;
❖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
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 止;
四、价值影响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 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 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 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 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 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 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 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商容 子知之乎?
非谓刚亡而弱存乎?
老子
商容 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
六、《道德经》的智慧
❖ 1、人生智慧:弱者生存
❖ 天底下最弱的是水,最战无不胜的也是水
❖ 2、处世智慧:学会减法生活

“为学”和“为道”的对立概念Fra bibliotek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 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 老子曰:“上善若水。”
❖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 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 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 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 甘居下地;
❖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 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 有关水的“七善”,我在这里引用苏辙的注解。苏辙是苏轼 的弟弟,其父苏洵,三人合称「三苏」。
❖ 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 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 ❖ 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 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