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声音月考
机械运动与声现象复习和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单位:常用的还有(2)测量工具:1、长度的测量(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4)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转化法、替代法、累积法(5)刻度尺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如10.36cm 准确值:10.3cm 估计值:0.06cm 分度值:0.1cm=1mm(1)单位:常用的还有2、时间的测量(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时钟(3)读数3、误差与错误(1)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减小的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如:13.45cm,13.46cm,13.45cm,13.57cm几个测量数据中,13.57cm就是错误的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改变就是机械运动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或静止需选择一个量作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量就是参照物(1)选取是任意的3、参照物的选择依据:(2)没有特殊说明,所选取的参照物就是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东西(3)可根据研究的方便进行选择4、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先假定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三、运动的快慢物理意义:1、速度定义:定义式:(1)匀速直线运动:2、(2)变速运动:平均速度:v=s/t(其中s表示整个运动过程的总路程;t表示整个运动过程的总时间,某段的平均速度不能代替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3、比较两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2)(3)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业练习含答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业练习含答案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堂练习一、填空。
1、声带越(),发出的声音越(),声带越(),发出的声音越()。
2、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
3、一个物体,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物体。
4、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填“能”还是“不能”)发岀声音。
5、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
6、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
二、选择。
1、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声响,这响声是由于()。
A、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B、气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气球被吹大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2、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A 拉伸橡皮筋B 揉搓橡皮筋C 用手按压鼓面D 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4、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最佳方法是()。
A 用力拉伸橡皮筋B 轻轻拨动橡皮筋C 揉搓橡皮筋D 挤压橡皮筋5、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锣面停止了振动B、锣面振动更慢了C、声波传到锣内去了三、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2、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
()3、被敲击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音叉在振动。
()4、振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如心脏的搏动。
()5、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6、敲击音叉后轻触水面,水面会有变化。
()四、你能想办法使塑料小尺发出声音吗?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五、实验操作题:利用音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与答案(共四套)
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一)时间: 60分钟总分: 100分一、知识广场(25分,每空1分)1.除了呼吸之外,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当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时,它们都会 ,当这些物体停止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3.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白齿三类。
4.声音高低可以用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 ;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5.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的过程。
6.耳郭有的作用,耳道有 _的作用,鼓膜有的作用。
7.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_____,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8.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用力拨动时声音 _,轻轻拨动时声音。
(选填“强”或“弱”)9.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响、声音大,在科学上指声音的而平时所说的声音尖、声音刺耳,实际上就是指声音的 ,两者分别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有关。
10.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食道、、和大肠。
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和 ,在小肠里被吸收。
二.判断大厅(20分,每题2分)1.我们周围的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特点。
( )2.“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 )3.肺活量越大,人体每次吸人的氧气和排出的废气就越多。
( )4.雷声是通过雨水的振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 )5.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空气和呼出来的气体的成分没有多大区别。
( )6.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幅度越大。
( )7.我国传统乐器古筝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越脆。
( )8.通过观察和品尝食物,我们可以知道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索和矿物质。
( )9.合理搭配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 )10.声音的音高与振幅大小有关,音量与振动快慢有关。
( )三、选择乐园(20分,每题2分)1.胸腔的变化与呼气的关系是( )。
A.呼气时胸腔收缩B.呼气时胸腔扩张C.胸腔的变化与呼气没有关系2.当我们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应多吃( )。
初二物理专题一、运动与声音的模型分析含解析
专题一、运动与声音的模型分析一、知识网络二、运动典型例题类型一、测量——累积法例1. 现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要求测出它的直径。
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
【思路点拨】由于细铜丝的直径很小,不在刻度尺的分度值范围内,可用量多算少法进行测量:将细铜弄直,然后在笔杆上单层密绕n 圈,再用刻度尺测出其总的长度L ,则细铜丝的直径为L d n=。
【答案与解析】1.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 圈,如图所示;2.用分度值为mm 的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为L ;3.则细铜丝的直径n L d =。
【总结升华】由于细铜丝的直径很小,不在刻度尺的分度值范围内,题目考查了用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举一反三:【变式】测一张报纸的厚度,下列方法可行而正确的是( )A .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B .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C .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32D .上述方法都不正确【答案】C类型二、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例2.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答案】D【解析】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这时飞机无论是停在空中还是向上运动,若跳伞运动员以自己作为参照物,则飞机运动状态都是向上运动的.所以,当以地面为参照物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无法判断,A、B、C三种可能都有;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的了解和掌握。
举一反三:【变式】观察图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
(左西右东)【答案】(1)甲车向东行驶;甲车静止不动;甲车向西行驶车速小于风速(2)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类型三、图象信息题——路程时间、速度时间例3.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八年级运动,光学,声音检测卷2(解析版)
华安一中、长泰一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每题 2 分,共 32 分)1. 下面关于控制噪声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中考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物夜间停止施工,这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B. 城市道路旁放置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C. 道路旁植树可以阻止噪声传播D. 工厂用隔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2. 下列关于光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108m/sB. 太阳、蜡烛、电灯、火星等都属于光源C. 我们平时所见的太阳光是一种复合色光,它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D. 光在均匀的介质中一定是沿直线传播3.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 .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音调变高D. .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4. 阳光下观察一棵树的影子,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变短B. 逐渐变长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5.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则所成的像是()A. 倒立、缩小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6. 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B.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C.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7. 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室,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A. 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 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 光屏上有倒立、等大的实像D. 光屏上没有像8. 如图所示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9. 如右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0. 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 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B. 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 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 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11. 夜间,灯光照在窗帘上,如果我们看到的窗帘是红色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灯光是白色的,窗帘是红色的灯光是红色的,窗帘是红色的灯光是红色的,窗帘是白色的灯光是蓝色的,窗帘是红色的12.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虚像是人的幻觉,其实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B. 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 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D. 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13.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4. 若右上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15. 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凸透镜20cm,则物体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 倒立的实像B. 正立的虚像C. 缩小的虚像D. 缩小的实像16. 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0cmB. 30cmC. 20cmD. 10cm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1分,共27分)17. 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2020年版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归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3、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和外耳道。
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讨:实验一:探讨物体是怎样发作声音的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
实验步骤:(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窥察橡皮筋是不是发声,和发声时的现象。
(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作声音,发作声音时可以窥察到橡皮筋和钢尺在震惊。
实验结论:物体经由过程振动发作声音。
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
(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子上时听到的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听音叉的声音。
实验现象:(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
(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
(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窥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发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经由过程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初二物理《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
初二物理《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且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即分子力等于零。
4、固体很难被拉断和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气体容易被压缩,但又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6、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7、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三、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平衡距离的关系1、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两个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两个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两个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2、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两个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两个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两个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物理学史研究光、声、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是自然学科的基础。
观察、实验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在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对力学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起了重要的作用。
声音的发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不同的介质向外传播,并能被人或其它动物所听到。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发了了了乱了。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单元检测试题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鼓膜受外耳道传递的声波而产生( )。
A. 声音B. 振动C. 音质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3.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 水B. 空气C. 木头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 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5.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 在校园四周种草植树B. 机动车在市内禁止鸣笛C. 洒水车给马路洒水,防止尘土飞扬D. 在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带6.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时,描述正确的是()A. 水越满,音越高B. 水越满,音越低C. 水的多少和声音的高低无关7.把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掉,那么玻璃罩内的闹钟的声音将( )。
A. 越来越小B. 越来越响C. 不变8.鼓膜的特点是( )。
A. 薄而有弹性B. 厚而有弹性C. 薄而没有弹性9.用拨动的方法使钢尺发声的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边做实验,边大声讨论B. 钢尺要用力压住C. 不用分工合作,一个人做就行了10.要使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最根本的方法是()A. 阻碍传播途径B. 包裹住发声源C. 使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二、填空题(共8题;共14分)1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
12.探索尺子的音调变化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音调越________ ,振动的________越________13.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 ,振动的________越________14.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敲击不同长度的钢尺时,用的力量是________。
第一讲 长度时间机械运动速度和声音综合复习
§3.测量工具的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
由测量时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 度的实际情况而定来选取测量 工具
1.测量工具的使用
(1):观察 (2):测量 (3):记录结果
• 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 • ①.测量前要观察它的测量范围, (1).观察; 观察它的最小分度值,观察零刻度 ①刻度尺的主单位.②刻度尺的 线是否清楚; 测量范围.③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 ②.测量时,刻度尺沿着被测物体, 刻度线铁紧被测物体摆放正确。 (2).测量. ③.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应 ①放正.②对齐.③视线垂直。 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 ④.记录测量结果不但要写出数字, (3).记录结果。 而且要写出单位。 ①准确值.②估计值.③单位。
4. 匀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图像
(1).路程与时间图象(S—t图象)
S (m)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T(s)
原地静止
S (m) 50 40 30 20 10 0
离开原地一段距离的静止
1 2 3 4 5 6 7 8
T(s)
S (m) 50 40 30 20 10 0
• 9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支 削好的铅笔。为了测量更精确,你 采用的是 的方法,来减 小误差的;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 出铅笔的长度(包括铅芯)为 _________cm。 •
10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A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的方法、B利用精密量具测量、或C改进测 量方法等手段来减小误差。下面各种测量方法各 属于哪种测量方法,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对应项 A、B、C。 (1)大家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记录许多数据。( ) (2)为了测量铅笔芯的直径,利用 千分尺来测量。( ) (3)要测量铅笔芯的直径,选取10只同样的铅 笔芯并排挨紧测出10只铅笔芯的长度,在除以10, 得出一支铅笔芯的直径。( )
冀人版四上科学1-12知识点
1-12课知识点复习1.位置和运动①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位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③描述运动物体位置的三要素:(参照物)、(方向)、(距离)。
④对于路边的人来说,汽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对于汽车上的司机来说,汽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2.运动的方式①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②具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跳动、往复运动、转动、摆动。
轮胎的运动包括(转动)和(直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③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3.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⑴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⑶路程和时间都不一致时,比较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运动的也就(越快)。
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速度的常用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4.运动和力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常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速).......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
2.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磁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3.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5.摩擦力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6.自行车的刹车系统由(车闸)、(刹车线)、(刹车片)、(刹车盘)组成。
利用(摩擦力)使运动的自行车停下来。
7.如果没有了摩擦力,运动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汇总(2024)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浓缩版)一、声必背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传声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传声效果最好。
3、真空不能传声光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用到科学推理法5、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6、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7、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过焦,过焦平行,过心不变,二焦相等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动态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距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像距变小。
4、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利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前需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物距(u ) 像的性质像距(v ) 关系 应用正倒 大小 虚实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v <2f u >v 照相机、摄像机u =2f 等大 v =2f u =v 测焦距f <u <2f 放大 v >2f u <v 投影仪、幻灯机u =f不成像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1,六种物态变化(会背)(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热)(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单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单元试题(含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单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做法有损听力的是()。
A.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防护耳罩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C.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2.敲锣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锣面B.槌C.手D.耳朵3.高架桥两侧都有几米高的玻璃墙,用途是()。
A.阻断声音的传播B.吸收噪音C.防止交通事故4.弹奏琵琶时,粗弦比细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A.相同B.高C.低5.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它发出的声音()。
A.也会变化B.不会变化6.琴弦类乐器的音高与()无关。
A.弦的长短B.弦的松紧度C.拨弦的力度7.听声音可以辨别乐器,因为不同的乐器()不同。
A.音量B.音质C.音色8.我们制作的“土电话”主要是靠______传播声音的。
A.绳子B.牙签C.杯子D.手二、填空题9.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物体,会有( )的感觉。
10.古筝是一种古老的。
它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被称为、。
11.同一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用来表示。
12.声音可借助物质向方向传播。
13.弹拨琴弦时,琴弦越,声音越,琴弦越粗,声音越。
14.扎西把皮筋绷在纸盒上,做成了一个皮筋琴,发出的声音有点低,他可通过更换一些的皮筋使声音变高。
(填“松”或“紧”) 15.“闹钟与玻璃钟罩”实验,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16.和变化混乱、听起来且的声音,被称为噪声。
17.一个物体在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18.两位中国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外面,交谈时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19.声音的高低叫作,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
20.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做,这种运动方式叫振动。
三、判断题21.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 )22.噪声对人体有害。
( )23.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与考点整理复习
四上科学知识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2.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声带)。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8.(☆)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要经过: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9.(☆)耳朵各部分作用:①耳郭作用:收集声波。
②外耳道:声音传播的通道。
③鼓膜:振动,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薄且有弹性)。
④听小骨:传递和放大声音。
⑤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⑥听觉神经:传递听觉信号给大脑。
10.(☆)耳朵结构图11.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1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单位是分贝。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4.越短、越紧、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松、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5.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答案】A【解析】【解答】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C. 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
C不符合题意;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乐音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注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归纳。
2.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故选B.【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6.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9.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 A【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月考01机械运动和声现象(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月考模拟试卷01(考试范围:第一、二章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身高约为160dm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C.步行速度约为1m/s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答案】CA.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故B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m/s左右,故C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答案】C【解析】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正确;B.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 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点睛: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静止的.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个人都在运动,并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选D.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B .0~7 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C .2s ~5 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 .5s ~7 s 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A .0~5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m =0.4m/s 5ss v t ==,故A 正确; B .由图知,7s 时,通过的距离为6m ,则0~7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6m 0.86m/s 7ss v t ==≈,故B 错误; CD .根据路程—时间图像可知,在0~2s 时间段,小车前进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5s 时间段,小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5~7s 时间段,小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0~2时间段时大.所以,C 、D 错误;故选A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说听见声音就知道是某人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意思是不高大声说话,怕影响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错误;C.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玻璃板能阻碍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错误;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粉碎结石是需要能量的,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正确;所以选择D . 考点:声音的三个特征 声音的应用6.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答案】C【解析】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点睛: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7.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答案】A【解析】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是在耳朵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不符合题意.8.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答案】C【解析】A.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 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琴弦的振幅大,响度大,改变的是响度,故B错误;C.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故C正确;D. 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能分辨是用哪一种乐器演奏的,故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响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图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放在扬声器附近的点燃的蜡烛,在扬声器发出声音时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A说法正确;真空罩实验中,当抽取罩内的空气,不能听到真空罩内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说法正确;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用肉眼不易观察,将发声的音叉靠近细线悬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说法正确;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说法错误;答案选D.10.如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B.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答案】A【解析】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所以可知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故A符合题意.11.甲、乙两物体速度比是1∶2,路程比是2∶1,则运动时间之比是A .1∶1B .1∶2C .1∶4D .4∶1【答案】D【解析】 由s v t=得s t v =; 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24===111s t v s v s t s v v =⨯⨯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 故选D .12.一辆长30米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长为70米的大桥时,所用时间为10秒,它以同样速度通过另一座桥时,所用的时间为20秒,则另一座桥的长度为A .60米B .140米C .170米D .200米 【答案】C【详解】平板车的长度为s 0=30m ,第一座桥的长度为s 1=70m ,通过第一座桥时,车通过总路程s 前=s 0+s 1═30m+70m=100m , 平板车的速度为10010/10s m v m s t s===前前, 当通过第二座桥时它以同样的速度,车通过总路程s 后=v ×t 后=10m/s ×20s=200m ,因为车通过总路程s 后=s 0+s 2,所以s 2=s 后-s 0=200m-30m=170m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要注意:车全部通过桥的总路程等于车长和桥长之和;通过第一座桥和通过第二座桥时有个物理量没有变化,即以同样的速度的行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物理学考知识点
物理学考知识点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结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的总称。
2、物理定律:也称为物理公理,它是客观存在的物体与现象之间的客观规律,它是指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现象的性质及相互作用的理论概念。
3、物理参量:指在研究和描述物理现象时,通过实验测定、发现或推断出的参量,用于反映物理现象及阐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4、物体结构:指物体各种形状、尺寸、重量等的参数,从原子级到星系级到宇宙级到任意物体的层级构造,是描述物体变化演化的最基本结构体系。
二、物理性质1、动能:指物体在空间变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包括物体速度的平方的乘积、重力能和内能。
2、力:是能产生功率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主要原因,有引力、斥力、摩擦力、弹力等。
3、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况、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原因和机制的学科,如线性运动、曲线运动、回旋运动、旋转运动等。
4、能量:是在物体中流动的物理量,有动能、势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体现。
三、物理现象1、声音:是运动的空气产生的振动传播的聚合结构,其中波的频率越高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2、光:是某种物质运动传播的一种聚合结构,其中波长越短,颜色越红,频率越高则越亮;3、电磁波:是由电荷运动产生的变动磁场产生的一种聚合结构,其中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越贴近射频;4、电磁屏蔽:是指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中,有较好的阻抗能力,可以抑制外界电磁波的入射,增强内部电磁环境的稳定性。
四、物理相互作用1、物理相互作用指物体运动或变化时,由于具有相同或相反的特性而产生的互相影响。
例如,摩擦力是运动物体相互作用的因素;2、弹力:指物体一遇到另一物体就有弹性反作用,使无规律运动变成有序运动;3、热对流:是指热能从一热物体流到另一热物体的过程,其中物质的流动受到温度的影响;4、电:是一种很重要的物理相互作用,指电离的电子或电荷之间的影响,从细微粒子到大型物体,都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艺术新教师教学鉴赏能力,由此增加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
或者,教师可以组织适当歌曲接龙,或是合唱歌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师生之间互动,同时又能强化学生彼此之间互动,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能够得以有效的团结,使其明白人与人之间配合的重要性。
这样的思想也可以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的热情及激情能够感染学生,在学生受到熏陶之后,则需要为其提供表现他们的舞台,这样才能使其加深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促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获得显著的成效。
三、结语总体来说,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师生互动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筛选恰当的互动模式,筛选合适的音乐教学形式,由此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章中分析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原则及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师生互动的具体措施,以促使初中音乐教学有效的改善,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1]王芳.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6,(31):53.[2]李莎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6,(02):248.[3]邓珊珊.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分析[J].音乐时空,2016,(02):174+148.[4]温晓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5,(23):34.[5]蒋欣池.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9):173.一、设置可及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或可及性,是指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针对各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远度、高度、时间、次数等方面设置不同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换句话,就是教学目标要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如我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中,如果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10-20次,但是由于一部分学生、动作不协调,移动不够灵活,练了好多次也达不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考试试卷
物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附加题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
钢琴、吉他、笛子等,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可以区别出来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2.根据声音的特性对声音进行分类。
如:“男高音、女低音”,这里的高、低是指的高与低。
“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是指大小。
“某某演员的歌声听起来很悦耳”,这里是指好.
3.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4.“神舟七号”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宇航员相对固定座椅是的,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选填“运动”或“静止”)。
飞船在太空中通过把信息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50m,它在第8s末的速度是_____m/s.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快慢是不断在变化的。
用通过的路程去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得到的只是一个粗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6.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看到车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运动,小明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选填“自己”或“地面”)。
若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km,乘车时间为0.1h,那么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7.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___ (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
8.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播来的,声音是不能在传播的。
9.地震引发罕见的大海啸会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10.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2.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歌唱演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位歌手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B.两位歌手的音色相同,音调不同
C.两位歌手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D.位歌手的音调相同,响度、音色不同
3.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D.在声音传播途径中植树造林
4.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5.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
...的是()
A.课桌高80cm 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左右
6.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
7.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8.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9.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10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11.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音调太低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12.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座次号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4分)
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2.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 ,他的速度是_______m /s
3.如图11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 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
的 (响度/音调/音色)发生了变化。
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 (幅度/频率)就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也就越大。
4.如图所示,吕梅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她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
实验中,她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她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 、c 所示,则她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图d 、e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____ 是噪
声的波形.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⑴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⑵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⑶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测得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AC 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⑷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υAC 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四、综合应用题(共25分)
1.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5 m/s ,她以这样的速度从家到学校共花了10分钟,则她家到学校有多远?
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 ,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 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3.小红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外婆,在经过如图8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汽车速度如图8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使,再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钦州?
4.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 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 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 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 的安全地区?
附加题:
一辆汽车以54km/h 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后4s 听到了回声,求:①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②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3.6 13.8 13.7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