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4: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 doc

合集下载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一 先秦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一 先秦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策略】1. 注意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而选择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注重考查的是考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

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

(09江苏)“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0全国)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09天津)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09辽宁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2. 注意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历史知识具有整体性, 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不是孤立的, 往往与其他专题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

所以, 考生在复习时要瞻前顾后, 前后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重农抑商”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然是2011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考点 1、经济的发展1. 农业(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②随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高中历史《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宋元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环境与准备1.教学环境:本课在学校新教学楼自动录播室进行,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自动生成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完整地记录教师授课的全过程,具有全自动、高清等显著特点。

2. 课前准备(1)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精心设计、编制导学案,其中课堂探究材料分析题为教师本人原创题目,提前一天发给学生(2)学生:依据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并完成主干知识体系构建,画出知识树用于课堂展示;完成导学案中“研析真题”、“合作探究”两部分练习题,其中选择题部分用平板提交答案;根据一轮复习资料、笔记,夯实宋元时期的基础知识,以便于课堂探究。

(3)课前两分钟准备工作:学生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登录“智慧课堂” 教学系统,教师通过个人平板“移动桌面”功能控制自动录播室黑板(电脑),点ft“屏幕广播”功能,实现教师平板、自动录播室黑板(电脑)、学生平板三屏互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高考考纲,学生展示主干知识体系构建宋元时期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有着那个时代鲜明的特点。

之前我们已经系统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宋元时期的文化。

教师首先引领学生阅读、解析宋元文化高考考纲要求: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第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汉字的演变;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戏剧的发展。

课前学生已经完成宋元文化知识体系构建,画出了知识树,现在请学生将自己的知识树拍照上传,共享一下成果。

学生活动:通过智慧课堂“教师提问”功能,将所画知识树拍照上传教师活动:教师点拨,随机抽取5 号同学所上传作品,并加以点评【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2.思考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呈现宋元文化的知识结构,请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宋元文化具有哪些特点?第二,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活动:提问并适时点拨(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A.宋元文化的特点:高度繁荣;理学产生,儒学转型、走向成熟;科技领先,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就辉煌;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相互交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各有特色;市民气息浓厚B.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a.经济: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b.政治: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元代实现大一统c.政策:两宋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教育,科举取士条件放宽。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和持续发展—宋元时期课前学案设计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和持续发展—宋元时期课前学案设计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和持续发展——宋元时期复习学案一、时空坐标:宋元时期(960~1368年)二、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国家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由政权并立走向最终统一;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经济上: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海陆贸易发达,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突出代表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风俗画。

三、基础知识与深化认知(一)基础知识回顾:1、政治史:宋代: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地方设路、州、县元代: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2、经济史:农业: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煤作燃料有确切记载;制瓷业兴盛,唐宋五大名窑;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商业: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草市有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政策:商人遭歧视的情形有所改变3、文化史: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宋明“理学”(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科技: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泥活字,元代木活字并出现转轮排字盘);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科技巨著有《梦溪笔谈》文学: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元曲(代表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艺术:文人山水画,风俗画;元杂剧;宋四大家,元赵孟頫(二)重点深化认知考向一:宋元政治(一)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1)原因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②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教案(5)(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教案(5)(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教案(5)课题备课日期年月日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政治上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宋出现瓷都景德镇,元烧成青花,元代新兴的棉织业兴盛,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文化上: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播到世界,宋代理学有了重大发展(二程、朱熹);宋词元曲是主要文学形成;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清明上河图》)。

分析在此阶段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文化继续发展,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我们不仅认识到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进步,也要看到繁荣背后的危机。

教学重点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元朝的行省制度教学难点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元朝的行省制度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七、五代、两宋和元朝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分裂,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907—1368年)二、讲授新课:(一)宋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1.宋太祖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①结束了节度使割据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宋统治;②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积弱”局面;冗官、冗兵、冗费,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形成了“积贫”的局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宋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宋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宋元一、课程标准1.政治上: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宋出现瓷都景德镇,元烧成青花,元代新兴的棉织业兴盛,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3.文化上: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播到世界,宋代理学有了重大发展(二程、朱熹);宋词元曲是主要文学形成;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清明上河图》)。

分析在此阶段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

二、自主预习案时期类别基本内容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1.知识清单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分裂,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907—1368年)(一)宋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1.宋太祖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①结束了节度使割据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宋统治;②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积弱”局面;冗官、冗兵、冗费,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形成了“积贫”的局面。

2.元朝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1)措施:①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为平章政事,总领地方大权;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1.庆历新政:2.王安石变法:(1)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积贫”“积弱”状况、社会矛盾和边境危机进一步加剧,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

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文明1.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3)形成原因及评价①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②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考点导图】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政治制度中央机构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1)农业:翻车;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文化成就(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2.社会经济(1)农业: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②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③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④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文化成就(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2)科技: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文学:①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

②出现唐传奇。

(4)艺术:①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②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

三、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1.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导学案(绝对原创)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导学案(绝对原创)

古代中国——秦汉至宋元(初稿)一、历史阶段特征分期:古代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魏晋隋唐(公元221年-公元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秦汉阶段特征】: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隋唐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经济上,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文化上,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宋元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文化继续发展,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考纲解读】考纲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2年考点】秦朝统一、皇帝制度、秦中央官职机构、郡县制、郡国并行制、选官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1、秦的统一。

①条件。

1】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各民族联系加强,奠定统一物质基础。

2】政治,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出现统一趋势;民族融合形成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兴起,为统一提供制度条件;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提供了统一可能性。

3】文化,战国后期出现文化融合统一趋势,民心渴望统一;法家、儒家提出了统一设想,为统一提供了政治理论。

4】嬴政雄才大略,吸引人才,远交近攻,战略正确。

②过程。

1】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二轮通史复习之宋元学案

二轮通史复习之宋元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4)中国古代史第四阶段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之后的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分裂动荡时期。

政治上: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经济上: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思想文化上:儒学成为新的儒学体系——理学;科技成果突出;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的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基础知识梳理】一、政治:1、宋朝: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门下,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为分散相权,后增设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和财政大权。

另设_______掌管军事,是最高军事机构。

地方:设置路、州、县三级体制,派文官做地方官。

另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设_______监督地方官员。

2、元朝:中央:以______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行使相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设立行省制度。

(1)元朝在地方上设行省制度。

除____、______、 ___等地由中央直接管辖外,地方上设行中书省,最高长官为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2)行省之下设___、_____、____、_____,边远地区设 ________管理。

(3)意义:①加强了_______,巩固了______。

②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_______的开端。

3、中国古代地方三大制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_______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______的行政体系存在,牢牢地控制着地方官吏的________、监督和_________。

二、经济1、宋朝①农业:灌溉工具:出现利用水力的_______②手工业:A、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_______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教学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教学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学艺术绚丽多姿。

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文化繁荣,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整体感知]1.政治上: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宋代“收精兵、制钱谷”强化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管辖。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4.文化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政治: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经济(1)农业方面:均田制。

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受田的农民必须交租、调和服役。

其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方面: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思想文化(1)思想: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起;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

整合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一、隋朝1.政治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高考历史 第四讲 宋元史复习教案

高考历史 第四讲 宋元史复习教案

第四讲宋元史【时空定位】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4、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5、916年,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1125年,金灭辽。

6、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史称西夏。

7、1115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8、1127年,金统治者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9、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赵构就是宋高宗。

10、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

蒙古汗国建立。

11、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12、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13、朱元璋于1368年,攻占大都,灭亡元朝。

【知识网络整合】一、宋朝(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1、经济(1)农业:①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②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③农业灌溉: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2)手工业:①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②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③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3)商业:①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②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学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学案

专题四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考点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元朝中枢机构1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措施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2宋元的中枢机构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元代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元代后期宰相权力威胁皇权3元代行省制内容元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如何认识“七国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汉初的七国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都是由地方割据势力恶性膨胀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激化所致汉初的七国之乱是因为诸侯国势力不断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西汉政府准备削弱王国势力而引起的诸侯国叛乱五代十国割据混战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从根本上看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都是由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北宋二府三司制考点二农业、手工业及商业1农业的发展: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甚至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2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元代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3商业的发展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宋代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发达元代时泉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唐都长安与宋都东京的商业比较考点三宋明理学及科技文化1程朱理学含义宋代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专题四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11代表人物 程颢 程颐 朱熹 故称理学为程朱理学 主张 天理 是 宇 宙 万 物 的 本 原 核 心 思 想 天 理 就 是三纲五常 存 天 理 灭 人 欲 格物致知 的 目 的 在 于 明道德之善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 地位的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 四 书 章 句 集 注 成 为后 世 科 举 考 试 依 据 的 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 在朝 鲜 和 日 本 形成 朱子学 学派 2 陆王心学陆九渊 心 是宇宙万物 的 本 原 心就 是 理 强 调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天地万物 都 在 心 中 穷 理 不必向外探求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3 科技成就世纪中叶 毕昇 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既经济 又便捷 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宋代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 药 北宋时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元代郭守敬创制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其编订的 授时 历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 同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元代王祯的 农书 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之一4 绘画: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王冕的 墨梅图 是写意画中的精品5 宋词 条件 商业发展 城市繁荣 市民数量增加 词成为宋代 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代表人物 婉约派的柳永 李清照 豪放派的苏轼 辛弃疾等 6 元曲:散曲和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特点是通俗生动 豪放 飘逸 代表人物是关汉卿 马致远 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其他学派、教派思想董仲舒新儒学在 儒 学 基 础 上 吸 纳 了 法 家道 家 等 思 想 程 朱理学则融合了 佛 教 道 教的 主 张 儒 家 思 想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不 断吸纳 糅合其他思想学说 不断丰富其内容 显示了中国 传 统 文化开放 包容的特点 也成为中华文明不断传承的重要因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西方的影响 印刷术 条件宗教改革 指南针 条件 新航路开辟 火药 推动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45主题一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续表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4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4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

201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四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复习策略】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

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

思想上, 理学、心学产生发展。

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

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

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考点1、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与扩展1. 小农经济的蓬勃发展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 从历史的眼光看, 是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现象,传统农业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创造出骄人业绩来的。

2. 手工业的发展(1) 制瓷业: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 纺织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 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1) 宋代: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③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④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2) 元代:交通发达, 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4. 对外贸易(1) 两松: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系列——宋元时期】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系列——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史系列——宋元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考纲政治 1.宋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 1.宋明理学2.古代科技成就3.古代艺术、文学【课程链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的9.10.11.12课【总体特征】中央集权的强化;民族政权并立;从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的时期。

【时空线索】朝代:1.辽(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2.北宋(960年—1127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开封)3.西夏(1038年—1227年)党项族元昊。

4.金(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5.南宋(1127—1279年)赵构(宋高宗)临安(杭州) 6.元(1271—1368年)蒙古族忽必烈(元世祖)大都(北京);【阶段特征】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宋词和元曲的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

4、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各民族交流密切,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

5、对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知识清单】一、宋代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怎样加强?分析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得失?二、北宋中期王安石为什么变法?措施?变法的结果及原因?三、元朝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四、宋代农业、商业、手工业各自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发生经济重心的难移?五、宋代儒学有何重要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六、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的表现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合作探究】史料探究一: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4:
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政治上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宋出现瓷都景德镇,元烧成青花,元代新兴的棉织业兴盛,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文化上: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播到世界,宋代理学有了重大发展(二程、朱熹);宋词元曲是主要文学形成;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清明上河图》)。

分析在此阶段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宋元时期,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文化继续发展,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我们不仅认识到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进步,也要看到繁荣背后的危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元朝的行省制度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七、五代、两宋和元朝
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分裂,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907—1368年)(一)宋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1.宋太祖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①结束了节度使割据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宋统治;
②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积弱”局面;冗官、冗兵、冗费,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形成了“积贫”的局面。

2.元朝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
(1)措施:
①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为平章政事,总领地方大权;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
1.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1)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积贫”“积弱”状况、社会矛盾和边境危机进一步加剧,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

(2)内容:
①富国之法:实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场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②强兵之法: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设专门学校和惟才用人。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升,水利工程和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装备有所改进。

(4)结果:变法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王安石两次被迫辞职,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5)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政治改革。

其目的是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包括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安石在改革中的“三不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和改革措施的全面而有效,使王安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和改革派内部的分裂,根本原因则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改革不可能触及封建制度的基础。

(三)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

表现在:
①北方使用中耕农具耧锄;②江南推广稻麦复种制;③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指粟麦在江南的大量种植,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④江浙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稻米生产地位重要(“苏湖熟,天下足”);⑤元世祖设管理农业的机构,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2.制瓷业是宋元主要手工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以产青花瓷器闻名。

3.宋元商业空前繁荣。

表现在:①商铺可随处开设,买卖早晚都可经营;②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品种增加;③“交子”出现;④商业城市的涌现(元朝的大都、杭州、泉州等)和商路的畅通(漕运、海运、驿站等);⑤民族贸易和海外贸易的发展;⑥商税和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四)两宋的程朱理学
(1)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学与佛道融合,从佛道吸取有益内容,进一步理论化、思辨化而形成的。

(2)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他们还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同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著《四书章句集注》,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而后有气,他还主张“心性论”,即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影响除中国外还远及日、朝和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4)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主张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的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五)宋元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1.重要科技成果:①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展和外传;②元朝郭守敬制成简仪,编《授时历》;
2.文学艺术成就:①宋词的兴盛,卓越词人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②散曲和杂剧产生于宋代,元代散曲和杂剧臻于成熟,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
③两宋时期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和文人画成就突出,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