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试论陶渊明的归隐情怀1000字
试论陶渊明的归隐情怀1000字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归隐情怀被广泛赞颂和传颂。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主要表现在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他以自己的诗文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由和纯粹的追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归隐者之一。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战乱连连。
陶渊明曾经历过政治生涯,但他深感政治的黑暗与繁琐,使他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俗人以俗世为身,吾以高洁为怀。
俗人以名利为务,吾以清静为寿。
”这句诗表明了他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认为清静才是真正的福气和幸福。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也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他喜欢在自己的田园里种植花草树木,欣赏山水风景,与鸟兽相伴。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田园中的宁静与愉悦。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也体现在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追求。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而不是追逐名利和权势。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追求真理和超越世俗的态度,认为归隐田园才是真正的归宿。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中,也体现在他的生活实践中。
他辞官归隐,远离尘嚣,过上了田园生活。
他在自己的田园中种植花草树木,修建亭台楼阁,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还与友人聚会,吟诗作画,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
他的归隐生活成为了后人追求宁静与纯粹的典范。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是他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由和纯粹的追求。
他对政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使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
他以自己的诗文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不仅在他的诗文中体现,也在他的生活实践中展现。
他的归隐情怀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归隐者之一。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高中作文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高中作文《陶渊明的归隐》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他可是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哟!陶渊明选择了归隐,就是离开热闹的城市,回到安静的乡村生活。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如果觉得太吵闹了,想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待一会儿。
陶渊明归隐是因为他不喜欢当时社会的复杂和不公平。
就像我们有时候不喜欢和爱欺负人的小朋友一起玩一样。
他想要过简单、快乐的生活。
他在乡村里种地、写诗,每天都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鸟儿唱歌。
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自在,很舒服。
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谈谈陶渊明的归隐》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陶渊明归隐的故事。
陶渊明呀,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本来也在外面工作,可是那里的人不太好,总是做一些不对的事情。
于是,他回到了乡下。
在那里,他自己种粮食,每天看着太阳升起落下,和大自然做好朋友。
他可以在小院子里写诗,还能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小朋友们,陶渊明的归隐告诉我们,如果周围的环境不好,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让自己开心的地方。
《陶渊明的归隐好不好》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陶渊明归隐这件事,你们说好不好呀?陶渊明归隐,就是不在外面工作啦,回到农村去生活。
你们觉得这样好吗?不过,陶渊明觉得这样很值得,因为他心里开心呀。
小朋友们,不管做什么选择,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好啦。
《说说陶渊明的归隐》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陶渊明吗?他归隐的事情可有意思啦。
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时候,外面的世界很复杂,很乱。
他就不想待在那里啦。
他回到农村,就像我们放假回到爷爷奶奶家一样。
在那里,他能看到美丽的花花草草,能听到小鸟叽叽喳喳地叫。
他每天自己干活,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很轻松。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地方让我们不开心,我们可以去找一个让自己开心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说陶渊明聪明不聪明呀?。
陶渊明隐居生活
陶渊明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他的隐居生活成为后人传颂的典范。
陶渊明在隐居期间,以清贫、淡泊、自然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陶渊明在隐居生活中,注重精神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他喜欢在山水之间游荡,
与自然为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笔下的山水田园,寄托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
此外,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也体现在他的清贫和淡泊之中。
他不追求世俗的名利
和物质财富,而是以清贫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他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个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简朴,没有私有制和奢华的物质生活,与外界的纷扰隔绝,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这种清贫和淡泊的生活态度,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不仅仅是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更是一种对内心
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他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也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他的诗文,表达了对清贫、淡泊、自然的向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在喧嚣的都市中,我们也可以
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感受自然的美好。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清贫和淡泊,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给我们指引了一条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之道。
描写陶渊明归隐的片段
描写陶渊明归隐的片段以下是 8 条描写陶渊明归隐的片段:1. 陶渊明那可是决然地归隐了呀!就像一只久在樊笼的鸟儿,终于飞回了山林。
他呀,放下了官场的纷纷扰扰,走得那叫一个潇洒!你想想,要是你整天面对那些虚伪的人和事,不也想赶紧逃离吗?他回到田园,东篱采菊,悠然自得,多惬意啊!2. 陶渊明归隐后啊,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种地、养鸡鸭,忙得不亦乐乎!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城市里待久了,突然回到乡村,感受着那份质朴与宁静。
他难道不开心吗?那肯定开心得很呢!每天与自然相伴,那种快乐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3. 哎,陶渊明归隐的心啊,那是无比坚定!就如同磐石一般不可动摇。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只为自己内心的宁静。
咱也得学学他呀,不要老是被外界所左右。
他在那田园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自由自在,多让人向往!4. 陶渊明归隐之时,一定是满心欢喜的!你看他写的那些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就好像一个孩子找到了最心爱的玩具,爱不释手。
他田间劳作,累了就看看美景,喝口小酒,这日子过得,能不舒坦吗?5. 陶渊明毅然决定归隐,真的是超有勇气啊!就像一个勇士直面困难一般。
别人都贪恋官场的荣华富贵,可他不!他选择了回归本真。
这种勇气难道不值得我们点赞吗?他在那乡村,与山水为邻,与田野为伴,多棒呀!6. 陶渊明的归隐可不简单呐,那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就如同一个人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
他知晓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难道我们不应该也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吗?他能做到,我们为啥不行呢?他在那南山下,逍遥自在,多让人羡慕嫉妒恨呐!7. 陶渊明归隐后啊,真的是活出了自我!像那开在荒野的花朵,独自绽放美丽。
他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我们平时不也该这样吗?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啦!他在田园里的生活多丰富多彩啊,我们也得努力去追寻自己的快乐呀!8. 陶渊明的归隐,那简直就是一种传奇!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格外耀眼。
陶渊明为什么要归隐
陶渊明归隐田园,是对东晋政治腐败和官场黑暗无奈的抗争,他即不能在政治上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又无力改变东晋官场的腐败黑暗形势,因此在心灰意冷之下,深受魏晋之风影响的陶渊明,逐渐远离俗世,向往饮酒和纵情山水的自由生活,从而归隐田园。
简要要析如下:一、面对东晋末期腐败黑暗的政治环境,陶渊明立下了济世救国的宏愿。
陶渊明,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如果论出身,陶渊明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被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陶茂当过武昌太守,父亲陶敏当过征西大将军桓温的掾属,母亲孟氏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祖上都当过官,陶渊明身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在东晋九品中正制取士的制度下,还是占些便宜的。
只可惜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去世,少了顶梁柱,家境逐渐没落,日子也渐渐变得清贫起来,自然就享受不到好出身带来的政治福利。
即使面对这种局面,陶渊明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不断提高文学的修养,他有悲天悯人的性格,也有心存报国的伟大志向。
除此之外,陶渊明还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喜爱大自然,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
《陶渊明集笺注》: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二、陶渊明五仕五隐,对政局彻底的绝望。
少年时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君主昏聩,国运衰弱,陶渊明心中充满了为国为民的报负。
在他二十岁时,便离开家乡,开阔眼界,结交士族,以谋生路,开始了游宦生涯。
陶渊明从20岁离家,到41岁归隐田园,共经历了五仕五隐。
第一次出仕,陶渊明已经29岁,在王献之任下当江州祭酒,这是主管一州教育的行政官职,按说是很清贵的,只可惜陶渊明看不惯江州官场的龌龊,又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虽然王献之很看重他,愿以主薄之位相待,可他还是辞官而去。
第二次出仕,是公元398年,陶渊明34岁,他加入了大将桓玄的帐下,做了一名幕僚。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的作文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陶渊明叔叔是个爱好田园生活的人。
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做官。
他最喜欢的就是种地、养鸡鸭、钓鱼这些农村的活儿。
所以,陶渊明叔叔买了一块地,盖了一个小房子,就搬到乡下去隐居了。
他的小房子不大,只有几间小屋。
但房子四周种满了菜园和果树,非常漂亮。
每天一大早,陶渊明叔叔就起来了。
他先去菜园里除草浇水,然后就去鸡窝里捡鸡蛋。
他家的鸡都是土鸡,个个身体硬朗,下的蛋又大又营养。
陶渊明叔叔把新鲜的鸡蛋和他自己种的蔬菜,做成美味的早餐。
吃过早饭,陶渊明叔叔就到田里去干活儿。
他用锄头锄地、铲草,把地里除得干干净净。
等到天热的时候,他就在树荫下歇息片刻。
田间有条小溪流过,陶渊明叔叔就在溪边钓鱼消遣。
中午时分,陶渊明叔叔就回家吃午饭。
午饭后,他有时会打个盹,有时也会看看书写写字。
下午时光也是在田间劳作,不过更多是浇水、施肥之类的轻松活。
天黑下来,陶渊明叔叔就回家做晚饭了。
晚上,他有时跟村里的朋友聊聊天,有时就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月。
夜色撒在自家的菜地上,闪闪发亮,十分美丽。
就这样,陶渊明叔叔过着清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虽然日子很朴素,但他觉得比做官多么轻松自在啊!他最喜欢这种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了。
这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陶渊明叔叔隐居田园后的生活啦!希望大家都能像他一样,过上快乐惬意的生活哦!篇2标题:隐居田园,乐在其中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写一篇关于陶渊明生活在田园里的作文。
陶渊明是个很有趣的人。
他从小就很聪明,学习成绩特别好。
长大后,他做了官,但是觉得做官很麻烦,就选择了隐居在乡下的田园里。
陶渊明在田园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起得很早,天一亮就起床了。
第一件事就是到菜园里摘些新鲜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等等。
摘完菜后,他会到池塘边钓些鱼,或者到树林里捡些野味。
收集好食材后,他就开始做午饭了。
他会生火做菜,烧开水泡茶。
他特别喜欢喝淡淡的野菊花茶。
陶渊明笔下的归隐生活与人生哲学-教案
陶渊明笔下的归隐生活与人生哲学-教案1引言1.1陶渊明生平及归隐背景1.1.1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出生于江西南昌,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1.1.2归隐背景: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职,后因不满官场腐败,选择归隐田园。
1.1.3归隐生活的意义:陶渊明通过归隐,追求精神自由和道德完善,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响。
1.2陶渊明作品及其影响1.2.1陶渊明作品概述:陶渊明作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1.2.2作品主题:陶渊明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2.3作品影响:陶渊明作品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
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理解陶渊明的归隐生活:通过学习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理解其归隐生活的背景和内涵。
1.3.2领悟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深入剖析陶渊明作品中的思想内涵,领悟其人生哲学。
1.3.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通过欣赏陶渊明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审美情趣。
2知识点讲解2.1陶渊明的田园诗2.1.1田园诗的特点: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宁静恬淡。
2.1.2田园诗的艺术价值:田园诗体现了陶渊明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1.3田园诗的传承与发展: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2陶渊明的人生哲学2.2.1“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坚决反对官场腐败,追求精神自由和道德完善。
2.2.2“归园田居”的理想: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2.2.3“桃花源”的构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想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2.3陶渊明与道家思想2.3.1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及人生哲学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如顺应自然、追求无为等。
2.3.2“自然”观念的体现:陶渊明在作品中强调自然的重要性,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观念。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的出世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的出世,他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
诗人在农村长期参与田间劳作,感情上越来越贴近劳动人民,更了解人民疾苦,在他的诗中对劳动人民的贫寒生活以及仕途的黑暗虚伪多有反映。
他在诗中写到:“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
虽然归隐田园,但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
在《桃花源记》里,诗人描述了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人人都“怡然自乐”。
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
这个“世外桃源”反映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
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践的结晶,是诗人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也足以证明,归隐后的陶渊明并未完全脱离现实。
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
一个在官场中失意的落魄文人; 一个有文采有气节的知识分子; 一个在生活上有情趣懂快乐的人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
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
其实,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
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
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真的很贫苦吗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真的很贫苦吗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
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
归田后,诗人的居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田初,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生活清闲。
这时的诗人,过的是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
50岁以后,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再加战祸绵延,境遇确已非昔比。
然而,他仍能“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常著文章以自娱”,劳逸结合,也不是一位赤贫的农民。
陶渊明晚年的《乞食》诗被很多人看成他沦为乞丐的.重要证据。
但清人陶必铨指出这是借韩信乞食的故事以起兴,故题曰《乞食》,不一定真有此事。
而且《乞食》是诗人晚年遭灾时所作,并非反映其平时生活状况。
诗人写此诗的意旨,主要是让子孙后代了解他在贫困的情况下如何励志苦节。
陶渊明的晚年,与有“五斗米”俸禄的时期相比,生活状况是有变化,但他除农业收入之外,另有教授生徒的酬资,还有显贵的馈赠。
至于故人延请,新知相邀,饭局一直不少,给诗人的资助也是司空见惯的了。
所以,鲁迅先生就断言:“纵使陶公不事生产,但有人送酒,亦尚未孤寂人也。
”陶渊明确实叙说过自己的清贫景况,并写有相当多的叹“贫”苦“寒”之句。
其实他的“穷”,只是比起祖辈来要“穷”,晚年比起前半生要“穷”,比起门阀世族的巨富来是“穷”。
但是,他绝非一贫如洗,与真正的贫农相比,则要小康得多。
陶 渊明归隐田园
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以其归隐田园的生活抉择和质朴自然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
门阀士族垄断了政治权力,普通士人难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陶渊明也曾怀着一腔热血踏入仕途,期望能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实事。
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让他感到无比厌倦和失望。
他初入仕途时,担任的是江州祭酒一职。
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份工作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于是毅然辞官。
之后,他又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官职,却始终无法在官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最终,当他担任彭泽县令时,因为不愿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再次辞官归隐,从此彻底告别了官场。
陶渊明归隐田园,并非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定选择。
他在田园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自我。
在他的田园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是多么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没有官场的喧嚣和争斗,只有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他亲自参与农耕劳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虽然辛苦,但却乐在其中。
这种亲自劳作的生活让他更加贴近自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真谛。
他在田园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陶渊明的归隐,也是对世俗价值观的一种反抗。
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普遍追求功名利禄,认为只有在官场中取得高位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而陶渊明却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真正的幸福和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他的这种价值观,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归隐田园的日子里,陶渊明虽然生活清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
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饮酒赋诗,畅谈人生。
他的朋友虽然不多,但都是真心相待之人。
他们在一起,没有功利的计较,只有心灵的交流。
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
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清高、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崇
尚自然的文学风格而著称于世。
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他的隐居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在隐居后,过着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的生活。
他在山水之间,与自然
相依相存,倾听风声、观赏花开,与山水相融,与鸟兽为伴,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也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他在隐居中,不仅追求自然之美,更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他在山水之间,潜心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心灵的升华。
他在《桃花源记》中写道,“渔人甚怪,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表达了对清贫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生活态度,成为了后人学习和追随的楷模。
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以自己
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思想。
他的隐居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心灵的升华,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作文素材:陶渊明辞官归隐
作文素材:陶渊明辞官归隐导语: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或名渊明。
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历史典故:陶渊明辞官归隐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
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
三四个月后,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
从此,东晋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就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
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
公元405年,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
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
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
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
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
陶渊明隐居生活
陶渊明隐居生活
陶渊明,一个闻名于世的东晋文学家,他的隐居生活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
陶
渊明在政治上不得志,遭受了严重的失意和打击,于是选择了隐居山林,过起了清贫的田园生活。
他在隐居生活中,追求心灵的自由,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以耕读为主,他在山林中耕种,种植各种蔬菜水果,养鱼养鸟,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他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受世俗的约束,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他在隐居生活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感悟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奥秘,这种与自然的交融使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也是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他在隐居生活中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更是追求心灵的升华。
他在隐居生活中,不断地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散文,表达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隐居生活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也成为了后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楷模。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给我们启示,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享受,更是追求心灵
的自由和升华。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也可以学习陶渊明,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不被功名利禄所累,不受世俗的约束,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找到心灵的归宿。
陶渊明的隐居经历
陶渊明的隐居经历
陶渊明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从41岁开始归隐,直至63岁去世为止,居田22年。
陶渊明归隐之初,心情怡悦,尤其能亲近田园,自耕自获,享受闲居之乐,故陶渊明有诗云: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其心怡神畅,由此可见。
此外,陶渊明亲自荷锄躬耕,晨兴夜寐,栖息田园,其乐融融。
从50岁到56岁的六七年中,由于政治社会剧变和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坎坷,陶渊明思想斗争异常激烈,心潮澎湃,殊难平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对朝廷两徵之纠结;其二,隐居生活日蹙,陶公为贫病所患;其三,刘裕篡晋弑两帝,而新朝的勃兴并未终结社会之乱人心之坏,反而每况愈下。
这使陶渊明陷入更深的精神苦闷。
陶渊明居田至晚年,时时回忆早年的生活,年少时的自己豪情万丈,“骞翮思远翥”,惟其如此,方不使丰翅愧对高天,健腿羞对阔地。
然而,时间如东流之水,冉冉不息,没人能逃出时间的无情魔掌!展眼之间,自己已成垂垂老者,气力衰损,壮心不复。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日常生活的作文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日常生活的作文嘿,你知道陶渊明吗?他呀,可厉害了!我跟你说,他归隐田园后的日子,那叫一个精彩!陶渊明离开了官场那个乱糟糟的地方,跑到田园里,就像一只小鸟飞回了自己的大森林。
你说,他是不是超级勇敢?他的田园可美啦!有大片大片的稻田,风吹过来,那稻子就像海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好看极了!还有各种各样的果树,春天开花的时候,那香味儿能飘好远好远。
他自己亲手种的菜,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这田园,不就像是他的宝贝王国吗?每天早上,公鸡一打鸣,陶渊明就起床啦。
他伸个大大的懒腰,嘴里还嘟囔着:“这公鸡,叫得可真准时!”然后,他就去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
你说,他像不像一个准备去探险的勇士?他会去田里看看庄稼的长势。
看到稻子长得好,他就高兴得像个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哎呀,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要是看到有虫子咬了叶子,他就皱起眉头,赶紧想办法除虫。
这时候的他,多认真啊,就像一个在战场上打仗的将军,绝不放过一个敌人!干完田里的活儿,陶渊明就会去山上转转。
山上的景色可美啦,有五颜六色的野花,还有调皮的小松鼠跳来跳去。
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美景,还时不时地采几朵花带回家。
这情景,难道不像一个在寻找宝藏的探险家吗?回到家,他的妻子早就做好了饭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饭。
陶渊明会跟妻子讲讲山上的趣事,孩子们则听得津津有味。
这温馨的画面,不就是我们都向往的生活吗?有时候,他的朋友会来拜访。
大家坐在院子里,喝着酒,聊着天。
他们谈论着诗词歌赋,谈论着人生理想。
陶渊明会笑着说:“在这田园里,咱们才能真正畅所欲言啊!”这场景,多像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分享彼此的梦想!到了晚上,陶渊明会坐在窗前,看着天上的星星。
他心里想着:“这宁静的田园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呀!”你说,他是不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我觉得啊,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他远离了喧嚣和纷争,回归了自然和本心。
我们不也应该像他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吗?。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作文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作文
“哎呀,这日子过得可真自在呀!”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看着眼前那片宁静的田园。
这里就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之地呀。
我蹦蹦跳跳地走在小路上,路边的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和我打招呼。
不远处,陶渊明伯伯正弯着腰在田里劳作呢。
“陶伯伯,您在干啥呀?”我大声喊着。
“哈哈,我在种豆子呢,小家伙。
”陶伯伯直起腰,抹了一把汗笑着说。
“种豆子好玩吗?”我好奇地凑过去。
“好玩呀,等秋天收获的时候,那可就有满满的喜悦啦。
”陶伯伯的眼睛里闪着光。
我看着那片土地,想象着豆子长大的样子,突然想到:“陶伯伯,您为啥不在官场待着,要到这乡下来呀?”
陶伯伯笑了笑,摸了摸我的头:“官场太复杂啦,哪有这里自在呀。
在这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种种地,看看山水,多惬意。
”
“那您不会觉得无聊吗?”我歪着头问。
“怎么会无聊呢?”陶伯伯指了指周围,“你看这蓝天白云,这青山绿水,这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呀。
还有这些庄稼,它们可都是我的宝贝呢。
”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跟着陶伯伯一起在田里忙活起来。
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
“哎呀,今天可真开心呀!”我高兴地说。
“是呀,这种简单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
”陶伯伯也感慨地说。
我望着远方,心想:陶渊明伯伯的归隐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也许,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繁华和热闹,只要能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最幸福的呀。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它让我明白了,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
陶渊明的田园隐居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隐居生活展开全文口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徐敏陶渊明(约公元365-427年),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今,任职仅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终身不仕。
归隐田国之初,陶满明过了一段比较惬意的隐居生活陶家祖上是浔阳名门,虽然他出生时家境已经没落,不过仍然是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
据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钦立先生校注的《陶渊明集),陶渊明故居有3处,其中一处便是因田居,在庐山南麓,也就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主要居所。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像仆欢迎,雅子候门。
三径就荒,桥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可见家中还有像仆,有松有葡有酒《归园田居》中也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榜,桃李罗堂前。
“虽然父亲早逝,还是给他留下了房产和田产,陶家的经济条件比普通家庭要优越很多。
正是有了物质保障,诗人才可能有富余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寄情山水、写诗作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加上战火连绵,陶明的境遇也每况愈下,不过仍然可以“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常著文章以自娱”,至少可以保证耕读生活。
只是,即便是喜欢躬耕生活,“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却不是种田好手方面,诗人毕竟是归隐田的士大夫,而并非真正的农民另一方面,诗人只看到了田园生活的惬寒,而忽略了以种田为生的农民,生活其实更多的是劳苦。
显然,他的耕种并不大成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下了豆苗,但是野草竟然比豆苗还要旺盛,估计也不会有多少收成。
另外,陶演明是嗜酒之人。
他写《五柳先生传),实际上是写“自传”。
他生活的状态其实就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喜欢喝酒,但是没有钱买,只能每天坐在门口等着朋友送酒,他的朋友们也乐于给他送酒。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作文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作文《我心中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哇,这诗写得可真美呀!我常常会想,陶渊明过的归隐生活到底是啥样的呢?有一天,我正在家中读着陶渊明的诗,突然眼前出现一道亮光,等我再睁开眼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哇塞,这是哪儿呀?我好奇地四处张望着。
我看到不远处有一间小木屋,周围是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有肥沃的土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庄稼,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我兴奋地跑过去,正好看到一个伯伯从屋子里走出来。
“伯伯,这是哪儿呀?”我迫不及待地问道。
伯伯笑着说:“哈哈,孩子,这里是我的家呀,我就是陶渊明。
”“啊?您就是陶渊明呀!”我惊讶极了,“我可太喜欢您的诗啦!”陶渊明哈哈笑起来:“哦?那你说说,你喜欢我哪首诗呀?”“就刚才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觉好悠闲自在呀!”我一脸向往地说。
陶渊明点点头:“是啊,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生活。
在这里,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种地、写诗,远离那些世俗的纷扰。
”我好奇地看着周围:“那您每天都做些什么呢?”“我呀,每天清晨起来就去田里劳作,照顾我的庄稼和蔬菜,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下午呢,我就会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喝喝茶,写写诗。
”陶渊明微笑着说。
“哇,那您这样的生活可真是惬意呀,难道您就不想念外面的世界吗?”我问道。
陶渊明摇摇头:“外面的世界虽繁华,但也充满了喧嚣和争斗。
我在这里,内心宁静而满足,又何必去贪恋那些呢?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美好吗?”我想了想,是啊,这样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确实很吸引人呢。
我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还和陶渊明一起去摘了菊花,那感觉可真是开心呀!突然,又是一道亮光,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我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真。
陶渊明归隐的作文
陶渊明归隐的作文陶渊明归隐的作文篇一古往今来,人们都被世间的俗事所烦扰,难得为自己追求一些东西,而让自己在晚年留下些许遗憾,只有他――陶渊明,追求自己所想的,可以放弃许多别人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像陶渊明一样刚正不屈地活着。
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只做了85天的彭泽令。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却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由于陶渊明一直厌恶官场,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的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生活清贫却“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刚正不屈,将官场的是非颠倒压在脚下;他强硬正直,去职还乡,回归田园。
像陶渊明一样闲适淡泊地活着。
他面对山中结庐,采菊观日,菊花与他作伴,飞鸟与他畅谈。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必“心为形役”,自然游目聘怀,参透自然。
在远离尘嚣的田园中,每日耕作劳作,自得其乐。
过着“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生活;看着“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景象;叹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慨。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是最清逸,最自由,最和谐的人生追求。
像陶渊明一样脱俗旷达地活着。
陶渊明面对物欲横流的官场,义愤去职,归隐田园,无丝毫对官场富贵的留恋。
还乡后,陶渊明不仅没有对田园生活的清贫感到不满和怨恨,而且作出了《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佳作。
他的诗中,无一不是描写归隐田园的生活乐事和自我超脱世俗的情怀。
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这既是陶渊明生活的准则,也是他创作时的准则。
他选择的这条归隐之路,使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之所向。
活着,像陶渊明一样刚正不屈,闲适淡泊,脱俗旷达地活着。
在腐朽污浊的社会,不随波逐流;在人生的短暂岁月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己的理想,心胸旷达;无论在何时,都做完整的自己,不丢失最纯粹的自己。
像陶渊明一样活着,让自己多一份自由,少一份束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导读:陶渊明远离无法施展自己抱负的污浊官场,而归隐于他热爱的田园生活,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乡间的乐趣,自有一番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归田园居》第一首),好一幅淳朴、宁谧的田园风光,生活其中,能不悠闲?“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田园居》第二首),悠闲生活也在其中。
更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第五首),悠然自得的生活跃然纸上。
还有“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天伦之乐亦表言里,好不惬意。
但是,不管陶渊明是如何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如何用顺应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有时甚至企图以醉酒忘世,但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壮志未遂的苦闷却永远也使他不能真正解脱。
与农民生活在一起,使他无法不关注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归田园居》第四首),对劳动人民惨遭不幸的痛苦生活给予了强烈关注,寄寓了深深的同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田园居》第三首),又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令人心酸。
同时,壮志未遂的苦闷还不时不让他痛苦。
诗人十分不满类似“羁鸟樊笼”的那污浊官场,盼望着人们“但恨多谬误”而“君当恕醉人”(《饮酒》最后一首),对当时社会现实以强烈的抨击。
诗人不甘心抱负难施,在后期《杂诗》中,还念念不忘“少
壮时,猛志逸四海”的大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
念此怀悲愤,终晓不能静”(《杂诗》第二首),将归隐生活时不甘于政治失意的极度不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抱负难施的愤慨、痛苦。
并将自己勇于反抗和复仇于士族社会,对封建统治及官场嫉恶如仇的刚强,展现在《读山经》和《咏荆轲》中。
鲁迅先生曾说:“(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道出了陶渊明归隐生活悠然自得的另一面:“济苍生”大志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
这也正是他“所以伟大”的一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