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程重点提取
社会学知识点归纳
社会学知识点归纳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组织、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社会学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本文旨在对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行为的学科,通过观察、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变化。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包括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社会角色等。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以获得关于社会现象和行为的真实数据和信息。
二、社会学的主要理论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有各自的功能,通过相互合作和互补,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2.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所驱动的,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通过这种斗争实现的。
3. 互动主义理论:互动主义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互动和意义构建,认为社会行为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共享意义来实现的。
4. 符号学派理论:符号学派理论认为社会行为和现象是通过符号和象征来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意义是通过符号的解释和理解而产生的。
三、社会学的重要概念1.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交往和互动而获得的社会角色、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并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规范。
2.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机构和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社会控制可以通过正式的制度和法律,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来实现。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和转变。
社会变迁可以由技术革新、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因素引起。
四、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 犯罪学:犯罪学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原因,通过犯罪预防和治理来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平。
社会学重点知识解析
社会学重点知识解析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涉及广泛的主题,旨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
以下是社会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解析: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层次结构。
它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机构等方面。
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角色起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一些重要的社会结构包括家庭、教育系统、政治和经济机构等。
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帮助个体成为社会上的有意义的成员。
社会化的方式包括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以及同伴和媒体对个体的影响。
3.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限制。
社会控制通过规范、价值观和法律等手段来引导个体的行为。
社会控制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它可以来自于个体内在的道德约束、社会群体的期望、社会制度的规定以及社会监督。
4. 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社会不平等可以体现在财富、权力、地位和机会等方面。
它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挑战,并影响个体的生活和机会。
社会学关注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5.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持续变化和演变过程。
社会变迁可以由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驱动。
它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社会学致力于理解社会变迁的模式和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解析。
通过研究这些重点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学重点整理
社会学重点整理第一章1、社会唯名论:“2”=社会整体,“1"=社会中的个体。
社会只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人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即“2”=“1”+“1”.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社会唯实论:社会本身就是真正的客观存在,是超乎个人的另一实体,即“2”>“1"+“1”。
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研究对象)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变革。
(2)综合性(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人口状况(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结构)医疗条件风俗习惯妇女地位文化程度生育观念(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生活方式(独身、丁克家庭)(3)实证性(研究方法)社会学知识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证途径获得第一手资料,从中检验理论假设,分析概括出理论知识。
实证性既是社会学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学区别于社会哲学的关键所在。
社会学的研究是真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精确的而非模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4、社会学的功能:(1)描述功能社会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搜集和整理关于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信息,为深入地认识和有效地管理社会提供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
(2)解释功能社会学借助概念、范畴进行理论抽象,将描述功能得出的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
社会学的解释功能是社会学理论综合能力的表现。
(3)预测功能预测功能是前两种功能的进一步运用。
对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发展趋势、前景、可能性和后果进行研究。
(4)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研究实现、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是社会学的重要任务。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幼儿社会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幼儿社会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 幼儿社会发展的特点1.1 个体意识的形成在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经历了从自我中心到他我关系的变化。
在个体的社会交往中,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体验到他我关系的存在,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从而形成更加成熟的个体意识。
1.2 社会认知的发展在社会交往中,幼儿会逐渐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学会倾听和分享,逐渐形成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关心。
在社会认知的发展过程中,幼儿会逐渐实现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理解和推测,发展出更加成熟的社会认知能力。
1.3 社交技能的培养在社会交往中,幼儿会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学会使用语言和行为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社交技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交往中去。
2. 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家庭和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成员对幼儿的社会意识、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都会对幼儿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2 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幼儿园和学校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和同龄他人对幼儿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和社会化机构中,幼儿会接触到更多的社交活动和社交机会,与更多的他人进行交往,从而有机会更好地学会社会规范和社交技能。
2.3 社交困境和社交问题在社会交往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交困境和社交问题,例如羞怯、孤独、冲突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和引导,帮助幼儿克服社交困境,健康地成长。
3. 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3.1 观察和模仿观察和模仿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幼儿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模仿他人的行为和情感表达,从而学会了很多社会规范和社交技能。
3.2 肤肤接触和情感交流皮肤接触和情感交流是幼儿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家长和教师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与幼儿进行亲密接触和情感交流,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促进幼儿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社会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社会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整理社会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
掌握和记忆相关内容。
1. 社会学概述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变化。
2. 社会学理论
-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认为社会是由各种功能
相互配合而形成的。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
-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意义构建和符号交
流过程。
3.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指的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
常见的社会结构包括家庭、教育机构、经济制度等。
4. 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获得社会俗、价
值观和行为模式。
5. 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进行的层
次划分。
常见的社会分层包括阶级、种族、性别等。
6.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的结构和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
变化。
社会变迁通常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变化。
7.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和维持的关系。
8.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与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观相悖的现象和行为,如犯罪、贫困、歧视等。
9.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数据。
以上是社会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社会学知识点概要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概要社会学知识点总结社会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依据: 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第二章 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 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 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
整理的社会学复习重点
• (3)“建筑师则请社会学家提供一些建议,以便他们能 向城市、地区、住宅小区提出一些合乎人情的措施”。 • (4)德国社会学家认为应研究“无论何时都和个人与集 体的气息相关的一些问题, 诸如贫困、战争、文盲状态、创 造性、偏见以及另外一些从过去 和现在的现实当中产生的问题, 还有与此有关的各项实地调查等……” 。 • (5)社会公众希望社会学家研究“侧重于人类安全与福 利的问题:种族与民族关系问题、自由职业者、技术环境、 社会福利等问题。世代之间、政治差别之间、人们的各种 派系之间的冲突、人类福利等问题。政治腐败、家庭解体、 人格堕落等社会混乱问题、人口过剩、生态环境破坏等”。 • (6)政府希望社会学家研究“国会与工业界的关系、受 贿现象”,“国家情况恶化的社会症结”,“失业、青年 现象和少年犯罪研究”。
–研究个人或群体互动的稳定的模式化状态; –研究个人互动的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组织关系; –研究非稳定、组织程度不高的准群体。
(3)社会学研究社会的基本关系
•从社会关系的形式上看,包括: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人际关系;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角色关系;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现象与社会现象(事实)之间的关系; –某一社会领域与另一社会领域的关系 。
地理、生物等传统的学科。二是社会科学,包括文学、历 史、哲学、经济、法律、社会、政治等传统学科。
–三分法: 自然科学依旧,在社会科学中进一步分出人文学
科和社会科学两类,人文学科主要指研究人类社会的条件、 各种文化现象的科学,它侧重于理解,包括文学、历史、 哲学等学科。社会科学主要是应用类文科,侧重于解释人 类活动的规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学科。
4、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它对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我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分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形象时,都要联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制度和 阶级斗争这一最本质的社会事实,即使是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注意 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
社会学第14版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第14版知识点总结而《社会学第14版》作为社会学著作的代表之一,内容丰富全面,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阐述。
下面将对《社会学第14版》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
社会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活动的总和。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形式和规则。
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
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的理论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认为社会是由阶级、种族、性别等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构成的。
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个体和社会的相互影响,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的互动和交流构成的。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文献分析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发放问卷对受访者进行调查和统计。
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
观察是研究者对受访者的行为和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是在控制条件下对不同变量进行观察和比较。
文献分析是研究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分析。
四、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和演变。
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制度是指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制度。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五、社会学的应用领域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包括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等。
社会管理是指利用社会学知识和方法来管理和改善社会。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进行规划和实施的政策。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和支持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工作。
社会调查是指对社会现象和规律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调查和研究。
总之,《社会学第14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对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阐述,为社会学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重点归纳整理.docx
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重点归纳整理社会学各代表人物识记:(1)iLM: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指出社会学研究领域和方法,提出社会学基本分析框架:社会静学研允和社会动学研允。
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
(2)斯宾塞: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类比,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社会静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3)辿尔凯姆(也译涂尔干):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提出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成为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
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4)iia: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人物国籍事件主要理论孔德法最早提出“社会学” 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指出社会学研究领域和方法,提出社会学基本分析框架:社会静学研究和社会动学研究1838《实证哲学教程》“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实证主义”斯宾塞英提出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社会静学》,《社会学研究》译为《群学肆言》,《社会学原理》。
迪尔凯姆(也译涂尔干)法确定社会学研究主题,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失范”马克思徳“冲突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韦伯德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理想类型”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文化的特征.分类及功能1、特征:(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任何文化都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超个人性:个人虽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个人。
(2)文化的复合性(3)文化的象征性(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白色象征高雅纯洁、高尚、公正、幸运、吉利黑色象征黑暗、阴险、悲哀、邪恶、反动(4)文化的传递性:指的是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效仿、效法和利用。
--社会学重点总结
社会学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及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及行为模式,它是对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2、社会群体: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3、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及个人、个人及群体、群体及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4、情境分析: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包括作为行为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
人们在直觉行动之前要对他所面对的情境作出解释,赋予这种既定情境以意义。
5、社会分化:分化的一般含义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社会分层研究所说的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6、科层制:科层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的的概念。
所谓科层制是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它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
7、镜中我:自我是一种社会的产物,自我意识要通过社会互动才能形成。
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
镜中自我包含着三个过程:A、表现,即想象自己是如何出现在别人面前;B,辨认,辨认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出现;C主管解释,即自我形象解释这些评判。
8、芝加哥学派: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
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绪论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
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
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
【名词解释】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
【名词解释】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简答】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名词解释】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学大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大一重点知识点总结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文将对这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范围: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科学。
它关注的范围包括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
社会学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探索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学的理论视角:社会学涉及多种理论视角,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对社会稳定和秩序的作用,冲突理论关注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不平等,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个体的符号交流和互动对社会构建的影响。
三、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社会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控制则是社会为了维持秩序和和谐,以各种方式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社会化和社会控制相互作用,共同构建社会秩序。
四、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包括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群体等。
社会结构在塑造个人身份认同和角色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如家庭、教育机构、政府等,它们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五、社会不平等与社会问题: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在资源分配、权力和地位上的差异。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幸福的现象和情况,如贫困、犯罪、歧视等。
社会学通过研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问题,探索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六、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时间上的改变。
社会变迁可以是渐进的也可以是剧烈的,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发展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
七、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依赖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社会学教程重点提取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综合的较具包容性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来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特点:(1)整体性观点(社会、社会现象内部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因而不能独立地研究它的组成部分)(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由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需要运用多种知识)(3)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即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去研究社会现象)(4)应用性(指其务实取向和追求)(5)建设性和批判性(两个基本取向即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二者相互依存)功能:(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3、人的社会化概念: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有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三个角度:个性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文化角度——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社会结构——使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而其结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基本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
4、再社会化:是由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基本上已不再使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一,被动再社会化:原来的社会化失败,不再遵从原来社会化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范,认同采取反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如犯罪分子;二,主动再社会化:原来的社会化成果基本上不再适用。
已完成社会化,但由于文化差异性,在另一领域不适用而进行的社会化。
5、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强调了对互动情境的定义及人们互动行为的复杂性、随机变动性,加深了对互动现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综合的较具包容性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来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特点:(1)整体性观点(社会、社会现象内部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因而不能独立地研究它的组成部分)(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由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需要运用多种知识)(3)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即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去研究社会现象)(4)应用性(指其务实取向和追求)(5)建设性和批判性(两个基本取向即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二者相互依存)功能:(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3、人的社会化概念: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有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三个角度:个性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文化角度——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社会结构——使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而其结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基本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
4、再社会化:是由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基本上已不再使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一,被动再社会化:原来的社会化失败,不再遵从原来社会化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范,认同采取反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如犯罪分子;二,主动再社会化:原来的社会化成果基本上不再适用。
已完成社会化,但由于文化差异性,在另一领域不适用而进行的社会化。
5、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强调了对互动情境的定义及人们互动行为的复杂性、随机变动性,加深了对互动现象的认识。
倡导者美国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成为“印象管理”。
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实际上是对互动情境的设计。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表演就按照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做。
库利“镜中我”: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来惹事自己的,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从镜子中发现自己那样。
此概念包含三个主要因素:一,一个人要能够想象的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二,他要能想象得出别人对这一想象所作出的判断及评价,三他能对别人的判断及评价做出相应的反应。
6、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是人的社会地位的象征、一套有关权利义务的规范、是人们对处于特定位置上的人的行为的期望。
特点:普遍性(普遍存在、是同类社会成员共享的行为模式)、具体性(为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中人的地位的具体的确认,每一种角色都表现为众多具体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复杂性(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然)、表现性(角色依靠角色承担着的表演扮演来表现的)角色研究两个传统: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源于米德,代表是戈夫曼的拟剧论。
注重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人类学代表是林顿,把角色同一定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中各种社会地位的权利和义务联系起来,注重社会环境的制约。
角色扮演的过程:包含当时人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对情境的定义或解释和作出反应的复杂过程。
了解角色期(社会对角色的要求)→角色认同(对社会规范的接受程度)→角色扮演实践(角色承担者在具体情境中表现角色的行为)7、角色类型:✧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按照获取社会地位方式的不同✧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按照对角色行为、行为规范和标准是否有明确严格的规定✧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前者是社会设计的应该遵守的理想的被期待的较高的标准和要求的行为规范,后者是角色在某一社会位置上实践其所应遵行的角色规范的情况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就是角色距离,即一个人的自身素质、能力水平与他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
8、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望。
类型:按群体的规模:小群体和大群体按群体成员的归属感(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初级社会群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和次级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合作的形式,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血缘群体(血统关系)、地缘群体(相邻而居)、业缘群体(职业和劳动)、趣缘群体(兴趣爱好)按成员对自己人与他人的感情:内群体和外群体,内群体中,组成这个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亲密感、团结意识和认同感,对不属于这个群体的人有所怀疑甚至抱有敌意。
社会初级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功能:◆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成长及个人人格的形成);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生存安全、社会交往、精神愉悦,功能多样,以人为本,真正关心成员,满足其需要);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满足需要,管理成员,减轻社会压力;共同精神归属认同感荣誉感,进行社会控制,认同主流价值,便于社会管理,维护秩序)◆初级社会群体的负功能:其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当起的某些价值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一致时,成员对群体的忠诚可能会损害社会利益如“家庭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变化:传统社会中初级社会群体比较发达,不论是群体形式还是在功能上,居于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地位。
现代社会中,初级社会群体逐渐衰落,与工业化(高度社会分工,肢解着传统的社会经济和生产方式)、城市化(人们的迁移和住所的频繁变化,影响亲属的亲密关系和邻居关系的形成)、现代价值观念(崇尚工具理性,突出个人的价值,侵害公共生活)的影响直接相关。
初级社会群体衰落的表现:⏹某些功能外移。
社会分工加剧,出现专门的机构来承担原有初级社会群体实现的功能,如教育娱乐等。
减轻群体压力,使人们在更多方面走出群体,减少对其的依赖。
⏹内部成员关系趋于懈怠。
人们普遍参与社会生活,使得让他们用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深入的、面对面的交往较少,交往活动形式化。
⏹某些社会初级群体名存实亡。
衰落的影响:一、使人们从初级社会群体中获得的温情的真心的关怀减少,社会秩序的维持遭到挑战;二、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9、社会互动: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或者是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特征:群体性、非组织性、突发性。
集体行为:是在某种特殊场合下发生一种无规则的、以当时的场景为基础的互动现象,社会学家将这种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称为行为或集群行为。
关于集体行为的理论:感染论:情绪的迅速传播以及不加批判地接受指挥等来解释行为自发规范论:集体行为由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社会规范所调解匿名理论:指在集合行为中个体所以会作出他平时很少出现甚至根本没有作出过的越轨行为,是因为他处于匿名地位。
社会互动的维度:了解人际交往的亲密情况深度:程度广度:范围频度:一定时间内互动的次数向度:社会互动的方向10、社会组织的类型✧帕森斯——宏观社会体系来分析:经济生产组织(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组织)、政治目标组织(形成和部署社会权利)、整合组织(调节社会冲突)、模式维持组织(社会教育和文化功能)✧布劳——组织运行的受惠者角度:经营性组织(以盈利为目的,如公司银行)、互利性组织(以组织成员互惠,如工会政党)、服务性组织(向顾客和社会中与该类组织有直接关联的人提供专业性的良好的服务,如医院学校)、公益性组织(以一般大众为受益对象,如政府邮局)✧艾兹奥尼——组织中的权威性质:强制性(暴力基础、以强制手段使其服从,如监狱)、功利性(金钱和物质报酬,如工商业组织)、规范性(用规范,如宗教)✧我国组织分类:国家企业编制的组织、事业、机关。
11、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组织各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
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一、正式结构以效率为逻辑标准,非正式以情感为逻辑标准。
二、前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设立职能机构,对成员具有强制性;后者在共同工作中客人们必然产生相互联系,产生共同情感,自然形成一种要求人文服从的准则或者惯例。
正式结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设置的,并有组织规章正式规定的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具体表现为不同不同层次、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促使成员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因此具有明显的理性色彩。
非正式结构:由非正式群体和非正式关系组成。
形成原因有:情感需要;成员在工作知识修养、情趣爱好方面的相似性;成员由于共同工作而能够维持一种长期的持续互动关系;成员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应变和适应的需要。
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型组织:最早出现、最简单;职位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上级对下级进行指挥、下级对上级负责的组织结构形式。
●职能型组织:以成员工作中所需要的主要技能为基础而把人们集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直线—职能型:强调了自上而下的行政主管的统一领导,也注意发挥职能系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作用●事业部型:大型企业采用,整个组织分为从事不同事业的二级组织。
组织有统一的领导和决策机构,二级组织又有相对独立地利益和市场、自主权,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矩阵结构:组织中采取职能部门与项目小组交叉管理的方式,每个员工接受职能部门技术上的领导监督,还接受项目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
12、社会组织的管理一、家长制:出现最早,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与封建家庭制度相似。
特点有:个人独裁,权利高度集中;最高领导人管理人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管理;管理有=行为有很大的随意性;组织的领导人把组织当作个人私人领地;组织中缺乏严格的办事规则,明确的组织规范。
影响:极大地抑制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利于充分动员组织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
进行人治,缺乏科学的办事规则,造成对组织的伤害。
培育奴性、抑制成员的创造性,使得组织守旧,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不利于组织的顺利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程序的标准化、确定工作定额和计件工资制,以工人的工作任务为中心。
建立在“经纪人”假设上。
有利于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他把工人看成是挣钱的工具和不人道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