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程》备考整理
北京大学 社会学考研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名词解释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名词解释总结1、文化积累:是指旧文化的传承和新文化的增加的发展过程,正是由于文化积累,才有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
2、文化震惊:作为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冲突之一的“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种文化当中的人,在初次接触到与其自身文化迥异的另一种文化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3、文化相对主义,也称文化相对论,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要判断或解释他人的行为就应该依照他群(对方所属的族群、社会)的文化逻辑或文化模式,并以此为标准。
反对强势民族对于弱势民族的歧视,强调民族文化之间的平等,这对保护弱小民族的利益,抵消我族中心主义的消极东西有一定意义。
不过文化相对主义也不能极端,不能用其保护落后愚昧的东西。
4、社会化就是个体要学习他将参与其中的各种具体社会(社会群体)的知识、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技能,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人,参与社会生活。
5、社会规范: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
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其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关系的具体化。
可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类,前者如风俗习惯、部分道德规范及部分法律规范、宗教规范,后者如法令、条例、规章和大部分法律、重要的教规等。
6、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网中所处的位置。
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受教育或权力的高低和多寡作出的社会排列。
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阶级社会中,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人的阶级地位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地位。
7、同龄群体。
有时也称同辈群体,它是由年龄相近的人自发结成的群体,一般指幼儿—少年群体,由于这种群体的主要活动是做游戏,所以又称游戏群体。
在游戏中,他们互相传递着各自的知识,尝试运用社会角色的扮演而过虚拟的生活。
同龄群体中的游戏及其规则并不是参与者独自设计出来的,而是对他们在观察周围的社会时那些引起他们较大兴趣的事物的表演。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含所有知识点)
社会学复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
识点)
1.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中人们
的相互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相关理论或假设。
-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3.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平衡。
-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
成的。
-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人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机构、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等。
- 社会化: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社会不平等:关注社会中的阶级、种族、性别等不平等问题。
- 文化与社会:研究文化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5. 社会学的重要概念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社会地位。
-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研究和内化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
过程。
- 角色: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所扮演的行为和责任。
- 文化:社会共享的符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以上是社会学复习知识梳理的超级完整版,包含了社会学的基
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论观点、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人类在社会中的互动方式。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社会学知识点的整理。
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各种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它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方面。
社会阶层是依据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划分的人群层次。
比如,上层阶级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底层阶级则可能面临经济困境和社会排斥。
社会群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或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集合。
例如,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它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组织则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有组织的群体,如企业、政府机构等。
二、文化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价值观、信仰、规范、语言、艺术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标准,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信仰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或宗教教义的坚信。
规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它们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三、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通过符号(如语言、手势等)来理解和回应彼此的行为。
在社会互动中,角色和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角色是社会对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期望和要求,而地位则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四、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工作模式和商业运作。
人口变化也会带来社会变迁,如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增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
五、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现象。
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涉及经济层面,还可能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健康状况不佳等连锁反应。
犯罪问题包括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涉及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等多个方面。
自考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
社会学大纲笔记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研究性质1.社会学发展史上重要社会学家的名称及其基本贡献1)西方社会学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学三驾马车(1)孔德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实证哲学教程》 1838年①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
②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③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④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2)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社会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创始人《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①提出了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将社会看作有机体(分散的)具有一般生物有机体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是矛盾的,是必然的②阐述了社会学原理③他的社会学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学科发展史上的进步④反对国家干预,反对社会革命,他的价值体系为资本主义作辩护(3)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①他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②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主张用社会学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分为物质(法律、劳动分工)、非物质社会现实(潮流、民族意识)③社会团结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④社会宗教理论:宗教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神的力量实质是社会力量⑤社会学研究方法理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有系统详细的论述(4)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理解社会学奠基人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①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②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③社会行动(合理行动)社会者赋予行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一行动与别人发生关系④政治社会学: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其中①②理论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2)美国社会学(1)社会学产生于欧洲,蓬勃发展于美国。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简答题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定领域之中,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
(1)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
具体说,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系统。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来,社会中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彼此的交互作用,互相联络在一起,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整个社会具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
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正是社会学的任务。
(3)社会学体现了科学中的综合发展这一趋势。
在19世纪,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分化,表现为分科越来越细,部门化或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在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中,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认识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要求从总体上把握研究的对象。
2.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答: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1)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
他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
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
(2)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
①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
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
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
《社会学》考研笔记整理
《社会学》考研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份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9、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认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笔记(1)
政治、社会生活方面
4. 研究意义: (1). 是阶级分析的深化 (2). 是阶级分析的必要补充 (3). 在非阶级社会中,阶级分析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基本视角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1. 定义: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 因而进入社会各阶层的客观过程。
现代社会需
(2). 社会分层中的不平等程度: 社会分层以不平等为基础, 过分的不平等会带来社
会冲突。 理想化的解释是在社会分层中保持是适度的不平等。
即社会认可的不
平等, 它首先建立在机会平等的获得地位的基础之上, 另外, 社会有一种平衡
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制。
(3). 现代社会的理想结构模型: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模同时扩大中、上层规模。 这种社会结构中阶层之间在经济、 权利方面的差距较小, 内在冲突较小, 社会
一、社会分化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1. 新中间阶级: 19 世纪后期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和社会 中作用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突出特征是管理阶层的出现,
他们又被成为“新中间阶级” 。
2. 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莱特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置于阶级划分的首要地位, 性技能作为次于生产资料占有和组织资产能力的从属地位。 四、等级,身份与种姓
在改革过程中政治精英所拥有的政治资本变为了经济资本。
5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与构成
第八章 社区
1. 1887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 2. 定义: 是一种成员之间唇齿相依、感情深厚、
社会学考点整理
社会学考点整理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在社会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整理。
本文将通过对这些考点的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社会学知识。
一、社会学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社会学学习的基石,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深入学习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交往、社会制度、社会化等概念的解释和理解。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组织、机构、团体和人们之间的关系网络,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层级等。
社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特定社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交流、互动和合作行为。
社会制度是指社会生活中用于规范人们行为的各种文化、制度和规则,如法律、道德、习俗等。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家庭、媒体等途径来接受和适应社会的过程。
二、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思维工具,用于解释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主要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等。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社会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通过完成不同的功能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冲突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于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类别间存在着不平等和斗争,社会变迁是通过冲突和对抗来推动的。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强调个体通过社会交互和语言符号的使用来构建社会现实和意义,人们根据对他人行为的解释而做出反应。
三、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研究社会中各种组织形态和组织机构的关系,包括社会层次、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
而社会变迁则研究社会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发展和变化,包括社会演化、社会发展、社会转型等。
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层次包括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
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划分的基础上,人们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集合,如贵族、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等。
社会群体是指有相同兴趣、目标或特征的个体的集合,如家庭、职业群体、社会团体等。
社会学每章重点及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小结: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社会达尔文主义创始人)、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法国第一个获的任命的社会学教授《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1818—1883)阶级冲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
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
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社会关系:指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的形式,不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结构:指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层次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稳定的关系模式。
社会行动:指人们有意识,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大一社会学教程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1、什么是社会?(1)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2)泛指由共同物质条件联系起来的人群(专指人)社会是抽象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具体表现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社会学产生:1838年10月,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
4、社会学功能?(1)理论作用: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作用:①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②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③提供组织管理知识;④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孔德(1)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是人的社会学。
(2)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4)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韦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1)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2)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3)社会行动(合理行动)社会者赋予行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一行动与别人发生关系(4)政治社会学: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其中(1)(2)理论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发展→改革开放开始社会学教程社会学的特点:①实用化②定量化③本土化④多元二、社会结构概念:社会整体的基础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关系。
组成要素:人口、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文化文化的特性:①象征性:一切具体文化现象都是一定类型文化的象征和反映②复合性/系统性: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一系列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总和。
③多样性/特殊性:不同文化主体具有独特文化④共享/传播/继承/扩散/渗透性:一般共享性导致原有财富的物主的减少,文化共享不会文化的功能:①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②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素质③为人类提供适应和改变自然的能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人的社会化含义:社会学的社会化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
《社会学》复习知识点
社会学考试时间:2012-06-06下午三点考试地点:待定考试类型:名解,填空,判断,简答,论述1、P3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P7所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3、P67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4、P67文化的特性:(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文化的复合型;(3)文化的象征性;(4)文化的传递性;(5)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5、PPT文化要素:语言文化,价值观,规范(有PPT的同学补充下嘛)6、P69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7、P70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
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的东西。
8、P73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在文化模式的评价上存在着“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倾向。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极端的文化中心主义会盲目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这是根本错误的。
文化相对主义,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虽然文化相对主义表现出了一种对外来文化的容忍,但是,由于它否认了事物的绝对的一面,因而发生了明显错误。
《社会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社会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份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9、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认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绪论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 (1)整体性观点、 (2) 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科学性、 (4)应用性、 (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
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
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
【名词解释】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
【名词解释】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 (1)整合功能、 (2)导向功能、 (3)维持秩序的功能、 (4)传续功能【简答】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名词解释】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4)明确生活目标、 (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重点归纳整理.docx
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重点归纳整理社会学各代表人物识记:(1)iLM: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指出社会学研究领域和方法,提出社会学基本分析框架:社会静学研允和社会动学研允。
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
(2)斯宾塞: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类比,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社会静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3)辿尔凯姆(也译涂尔干):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提出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成为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
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4)iia: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人物国籍事件主要理论孔德法最早提出“社会学” 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指出社会学研究领域和方法,提出社会学基本分析框架:社会静学研究和社会动学研究1838《实证哲学教程》“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实证主义”斯宾塞英提出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社会静学》,《社会学研究》译为《群学肆言》,《社会学原理》。
迪尔凯姆(也译涂尔干)法确定社会学研究主题,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失范”马克思徳“冲突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韦伯德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理想类型”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文化的特征.分类及功能1、特征:(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任何文化都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超个人性:个人虽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个人。
(2)文化的复合性(3)文化的象征性(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白色象征高雅纯洁、高尚、公正、幸运、吉利黑色象征黑暗、阴险、悲哀、邪恶、反动(4)文化的传递性:指的是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效仿、效法和利用。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4版)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四章 社会互动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第六章 社会组织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第八章 社 区第九章 社会制度第十章 社会问题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一、名词解释社会学答: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关于这一界定有如下说明:第一,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
第二,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
第三,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第四,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其目的是增强对社会的理论性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去改造社会,这是社会学的应用性特征。
二、简答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上述变化突出表现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变化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
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社会学教程
社会学教程第一章: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社会变革和工业化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本章将介绍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社会学家的贡献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了解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本章将介绍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
同时,还将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三章: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本章将介绍社会结构的定义和组成要素,如家庭、社区、组织等。
同时,还将探讨社会关系的类型和特点,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
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本章将介绍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如家庭、学校、媒体等。
同时,还将探讨社会控制的机制和作用,如法律、道德等。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变迁社会不平等是社会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章将介绍社会不平等的类型和原因,如阶级、种族、性别等。
同时,还将探讨社会变迁的影响和后果,如社会动员、社会革命等。
第六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问题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章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犯罪等,并探讨社会政策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和解决。
第七章: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章将介绍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定义和特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本章将介绍社会学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并探讨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语:社会学的意义与挑战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本结语将总结社会学的意义,如提供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提出社会改革的建议,并讨论社会学面临的挑战,如全球化、技术发展等。
通过以上章节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社会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用社会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总结(北大考研)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P1)《实证哲学教程》: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孔德出版的六卷本名著,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在孔德看来,“实证”一词有如下含义: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P2)孔德认为,科学任务是发现和描述事物现象之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超出这些可描述现象之外的认识,就失去了科学性。
他认为,对于社会的科学研究中应该采用实证方法。
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神学阶段是企图探求事物运动的终极原因的虚构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的特征是人们把那些支配现象的超自然主体替换成一些抽象的实体,并依据对这些抽象实体的认识来解释各类具体现象。
科学阶段是把推理和观察结合起来,从而发现现象的实际运动规律的实证阶段。
(P7)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学,长兴学舍的学科分类有义礼、考据、经世、文章四种,在经世之学中列有“群学”,与“政治原理学”并列。
“群学”这个名词是借用了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人能群”的思想,“群学”即是组织、教育群众,拯救国家之学,是“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之学,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学的肇始。
(P8)1897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的部分篇章在《国闻报》上发表,1903年将全书译出并由上海文明译书局出版,名为《群学肆言》。
后来的学者们认为,1897年严复翻译《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群学肆言》序中说:“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查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
肆言何?发专科之旨趑,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
北大社会学教程考点总结
北⼤社会学教程考点总结1.公民社会(2001,名;2002,简;2016,论)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也被称为市民社会,是指以⾃由契约关系为基础,⽽与以强制⼒量为基础的国家(政府)相对应的⼈类⽣活形式。
它是⼈们按照契约规则,以⾃愿为前提和以⾃治为基础的进⾏社会、经济活动的领域。
公民社会这⼀概念涉及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是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中,⼀个重要的理论领域。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可以追溯到近代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等⼈的相关论述。
如霍布斯在《利维坦》⼀书中认为,在⾃然状态中,是“⼀切⼈对⼀切⼈的战争”,为了摆脱这⼀困境,⼈们通过订⽴契约,成⽴了国家。
国家是⾼于个⼈的存在。
2.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外在于个⼈⽽独⽴存在,并对个⼈具有强制作⽤。
尽管社会是由⽆数个⼈联合⽽形成的,但它本⾝具有超越于个⼈的突⽣性质,⽽这些性质⽆法在单个个⼈⾝上找到。
社会唯实论的代表⼈物有斯宾塞和涂尔⼲等⼈。
如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个拥有器官和功能系统的超级有机体;涂尔⼲认为,社会是⼀个客观存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对社会的研究不能还原到⽣物和⼼理层次上。
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只是⼀个名称⽽已,是个⼈⾏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
社会真正存在的是个⼈以及个⼈⾏动,认识社会的⽬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
社会唯名论坚持还原论的观点,它认为认识社会必须还原到个⼈的⽣理或⼼理层次上。
社会唯名论的代表⼈物在经典社会学时期有吉丁斯和韦伯等⼈,⽽在现代社会学时期则有布鲁默和⼽夫曼等⼈。
3.⽂化元素,⽂化丛,⽂化模式(2014,名)⽂化元素是指⽂化中最⼩⽽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能独⽴地反映某种⽂化意义的东西。
在⼈类社会中,⼈们常常将⾃⼰⾏动的意义⽤某种器物或符号表⽰出来,这些器物和符号就是⽂化元素。
⽂化元素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物质的。
物质的,如电灯、⽕车、轮船等;⾮物质的,如⼀种礼节、⼀种观点、⼀个⼿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教程》备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3. 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元素。
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不是指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联系。
P33
4.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与自然对立,与自然存在的东西相区别,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
5.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6.社会化的机制是指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包括社会化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模式,社会化对象的内在心理特征。
7.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8.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9. 个性也称人格,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个性。
10.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11. 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12.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待的一套行为模式。
13. 社会群体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
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14. 初级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15.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16.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17. 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稳定的规范体系。
18. 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正式的、由成文的相关规定构成的规范体系,它们在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并靠组织的正式结构来实施。
19.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不成文的、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等。
20.制度化是指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
21.制度建设是指使相关人员认同规则并去实行的过程。
22.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23.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社会控制是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上的,并主要表现为外在力量的施加,但它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24. 社会控制的方式是指社会和群体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去预防、约束和制裁其成员的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违规行为。
25. 越轨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
26.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
27. 狭义的“现代化”概念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社会”向这种新型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转变的过程。
28.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庭本质的功能。
因此,只要社会的家庭制度不变,核心功能也将保持不变。
二、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与条件。
P3
标志:1838年,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
条件:历史条件、思想条件、学术条件
2.简述社会的特点与构成要素。
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P30
a.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
b.社会关系
c.社会行动
3.谈谈中国文化的类型与文化变迁。
P43—44
主要有两种方式来推动,一是在文化内部发生的,一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回应。
文化变迁的一个常见的内部根源是革新,即新的文化特征。
文化变迁也可能是文化传播的结果,通过一种文化的特征和模式被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社会中。
4.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a.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b.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c.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d.明确生活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5.怎样理解教化论、学习论、互动论。
教化论:教化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看作是教化的实施者向教化对象实施教化的过程。
人的社会性不是内生的,而是由外部灌输的。
社会化对象是被动的。
学习论:学习论将人的社会化看作是社会化对象主动学习的过程。
互动论:互动论将人的社会化看作社会化的实施者和实施对象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共同参与的过程。
6.谈谈少年-青年社会化常遇到的问题。
少年-青年期是人的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其广泛接触社会从前面临众多选
择和挑战的时期。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如下一些方面:
(1)心理上的断乳
对少年、青年团成长来说,犹如生理上的断乳,对少年、青年是一个危机,也是一次考验。
心理上的断乳或社会性断乳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它是一个人从依赖他人到相对独立,并进一步走向更加独立的中间环节。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也给青少年对价值的选择,即从中选择合理的东西带来困难,因为青少年缺乏经验、知识尚不丰富。
错误的选择常常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阶段是富于理想的人生阶段,这种理想来自于社会中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任何社会群体、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作为自己的目标。
(4)社会的迅速变迁:迅速的社会变迁是使青少年社会化遭到困境的重要原因。
(5)代沟
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代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严重问题,在价值观念方面,两代人会有很不相同甚至相反的看法;他们在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方面也有许多不同。
当青少年没有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楷模可以效仿之时,文化继承意义上的社会化就不能进行,代之而来的可能是青少年在同辈之间的模仿和时髦的流行,这会形成亚文化,而且与以往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产生隔阂。
7.简述社会互动的类型:P70—73
a.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a)人际互动(b)群体互动
b.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a)合作(b)竞争(c)冲突
8.简述社会互动的意义。
P73—74
(1)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2)能满足行动者的需要
(3)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9.试述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人类的最基本特征是用符号来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
第二,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第三,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
第四,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
第四,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的意义。
10.简述拟剧论的主要观点。
P78
概念: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那些技巧在人们的心目中创造印象。
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
拟剧论强调了对互相情境的定义及人们互相行为的复杂性、随机变动性,加深了对互动现象的认识。
这种理论把人们看成戏剧中的演员。
当人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断的。
因此,人类的互动就是自我呈现,也叫印象管理,即为了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愿望看待自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