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

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

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

是指特定感觉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过者看不到)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

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个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者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包括先于且决定行动的决策过程。

2.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1899年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903年斯格特《广告论》。

3.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决策导向研究法2体验导向研究法3行为影响研究法。

4.影响店铺选择的店堂特征:1商店的位置与规模2商店的形象3零售店广告。

5.影响品牌选择和产品购买数量的店内因素:1购物点陈列2削价与促销3店堂布置与气氛4商品脱销。

(①采用不同与平时的放置方式陈列商品对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②这些手段的相对影响不易分清,且店内削价对品牌选择有很重要影响③商店内商品如何摆放对产品和品牌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一种商品越容易被看到,它被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④在缺货的情况下,顾客面临着转换商店,转换品牌等众多选择,还影响消费者对脱销产品的口碑)6.消费者的经济资源:1消费者的收入2其他经济资源3财产4信贷。

7.马斯洛对需要的分类: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自尊心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意义:这一理论的效用在于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有用的思考工具,其优点总超过它存在的问题。

应用:1它提醒我们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可能处于多种需要与动机,产品服务与需要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越是涉及低层次需要,人们对需要的满足方式与满足物就越明确3越是高层次需要,越难以得到完全满足。

原因在于满足需要的愉快体验中又会产生更高的需要4只有低层次需要获得充分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更好的得到满足。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由三部分构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的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9.精神分析学说对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启示意义:1精神分析说认为,日常行为与动机主要由潜意识支配,研究人的动机必须深入到人类的内心深处,精神分析说在行为分析领域有渗透和影响的作用2精神分析学说提醒我们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应特别重视研究消费者深层的心理需要,以及这些需要以何种形式反映到商品的购买上。

消费者行为学要点

消费者行为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含义:消费者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消费者满意:购买者在特定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能够得到足够回报的认知状态,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主观比较。

4.需要:生理与心理的缺乏状态,因缺乏从而导致想获得的状态。

5.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6.注意的概念:个体对展现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加工与处理、个体要把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等心理活动集中于特定对象的现象。

7.知觉定义:个体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映。

8.态度涵义: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9.文化价值观:关于理想的最终状态和行为方式的持久信念。

10.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二、要点1.消费者行为特性:1)多样性与复杂性2)可引导性3.消费者问题认知类型1)主动型问题:说明产品优越性,提供足够的信息。

2)被动型问题:激发其认识问题,同时说服顾客相信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甚至是最佳方法。

4.影响问题认知的因素(非营销因素)1)、时间2)、环境改变3、产品的获取4)、产品的消费5)、个体差异5.激发问题认知的方法:加强现实状态认知,提升理想状态6.内部信息类型1)产品评价标准:产品特征集2)备选品牌信息3)备选品牌具体特征或属性集。

7.外部信息收集行为的测量1)传统指标:走访店铺数目;与朋友讨论或求助的次数;查阅购买指南的数目;与之交谈的销售或营业人员的人数;消费者看到、听到或阅览过与购买问题相关的广告数量2)搜集工具度量法:评价消费者对不同信息的依赖程度和不同信息源对消费者的影响(有用)程度8.影响外部信息收集的因素1)经济层面:成本与收益的比较2)决策角度A.产品风险相关因素:财务、功能、心理、时间、社会(由于知识与选择的不确定性)B.消费者特征相关因素:个性、人口特征、知识水平、收入、教育C.情境因素:时间、生理心理状况、购买任务与性质、市场性质9.确定消费者采用的评价标准1)直接测量(恒和量度法):即要求消费者对每一产品属性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权数,权数和为100 2).间接测量(相关分析法):即对同一属性的不同水平的一系列产品作出整体偏好评价,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属性及各种水平的相对重要性10.决策规则类型:(1)连接式决策规则(2)重点选择规则(3)按序排除式决策规则(4)编纂式决策规则(5)补偿式决策规则(6)情感型选择11.消费者购买过程中购买意向影响因素1)他人态度:他人对备选品牌所持否定态度的激烈程度;他人与购买者密切程度;他人在本产品购买的权威性2)购买风险3)意外事件12.冲动购买特征——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或刺激性、后果的不在意性13.影响店铺选择的店堂特征1)、位置与规模:2)、商店形象:某个消费者或目标市场对一个零售店铺所有特点的整体印象,被称为店铺形象。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3.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4.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5.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冲动性;二是强制性;三是情绪性或刺激性;四是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6.双趋冲突: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消费者具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

8.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9.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10.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第一章导论1.消费者:(广义):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狭义):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2.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课堂笔记补充: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

)3.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4.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有哪些: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6.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7.消费者行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1)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重点研究产品销售,而非消费者的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广泛用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1901年12月心理学家斯科特(W.D.Scott)在美西北大学作报告时指出,心理学可以在销售和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和专门品的分类方法部分建立在对三个方面的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之上。

(2)应用时期(1930-1960年)消费者行为动机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1.环境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2.20世纪40-50年代消费者行为动机的研究* 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的研究*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关于动机研究成果*美学者盖斯特(L.Cuest)和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的有效途径。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整理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整理

第1章导论●消费: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

●消费者: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市场:市场是那些具有需要得到满足的需求、同时有能力获得这种需求的人、集团或组织。

消费者市场是由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的所有个人或家庭组成,是产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活动为之服务的最终市场。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2)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3)研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各种因素●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a 有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 b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帮助和引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权益 c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d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就是指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

●市场细分的依据(1)按地理变量细分市场(2)按人口变量细分市场(3)按心理变量细分市场(4)按行为变量细分市场●市场细分的原则(1)一致性(2)可衡量性(3)可进入性(4)效益性(5)稳定性●营销组合1)产品2)定价3)分销4)促销●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就是在消费者头脑中为产品确立某种地位或树立某种形象,使其与其他同类的竞争产品相区别。

第2章消费者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2.1.1萌芽时期(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2.1.2应用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来源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心理学1)心理现象的内涵(1)心理动力(2)心理过程(3)心理状态(4)心理特征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心理学的发展(1)从哲学的心理学到科学的心理学冯特(2)现代心理学的三大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信息来源第二手资料:企业内部资料、企业内部资料、政府部门、市场调查机构、行业协会、互联网 + 第一手资料●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类型: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具体地说,消费者是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所谓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以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①消费者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

②消费者行为包含许多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同。

④消费者行为是可以诱导的。

⑤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学习、价值观与态度及个性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还包括消费者的产品知识、职业与性别、经济状况、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以及社会流行等。

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等。

营销因素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及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

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品定位、商标、商品命名、包装装潢等,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包括促销、广告、定价、企业公共关系等。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投射法。

投射法是用来测量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或者不能披露的情感、动机或者态度,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来探询人的个性深蕴的方法”。

常用的投射法测试有很多,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角色扮演法等。

例如,在角色扮演法中,实验者向被试描述某种情景,然后让被试充当情景中的某一角色,观察被试在该情景中的反应,然后取得实验效果。

这是一种简介调查的方法,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5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6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需要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

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到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

此过程是研究如何做决策的指导原则。

特别指出的是,此指导原则并不是说消费者的决策会按次序经历这个过程的所有步骤。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整理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1.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多样性–各人消费需求、偏好等不同–同一人不同期、不同情景、不同产品的行为方式不同。

(2)复杂性。

受消费动机、文化背景、经济、个体等因素的影响(3)行为共性。

由人们需要的共性决定。

该性质决定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4)可引导性。

在满足消费者现实或潜在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影响消费。

3.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从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层面划分:(1)决策导向研究(20世纪70—80年代)。

研究购买者理性决策过程。

(2)经验导向研究(20世纪80年代)。

探讨消费者非理性购买和体验型购买的行为。

(3)行为影响研究(20世纪90年代始)。

探讨源于外部非情感和信念因素产生的购买行动。

4.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必须掌握)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索1.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5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搜索---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评价2. 消费者决策类型(1)扩展型决策•属复杂决策。

对产品不熟悉,消费者介入程度高,备选产品或品牌差异程度大,购买的时间压力小。

•特点:消费者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大量的比较、评价。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大量的内、外信息搜集---复杂的产品评价---购买---复杂的购后评价。

•举例:住房、汽车、电脑等(2)有限型决策•特点: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有限;被选品差异性不大且数量有限;有限的外部信息搜集;介入程度不很高;所花时间较短。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以内部信息搜集为主---有限的产品评价(规则简单、属性少、品牌少)---购买---有限的购后评价•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在它人影响下或某种情绪下的购买决策,一般属有限型决策。

•举例:牛奶、酒等。

(3)名义型决策•特点:购买介入程度低、购买基本不用决策、购后基本不评价。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考试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冲动购物是一种与计划购物相对的购物方式。

冲动购物主要的核心应表达缺乏意志力的购买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缺乏意志力的冲动性。

②强迫的冲动性。

参与:指人们意识到某个事物或行为与其自身相关的重要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激发状态。

2、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购买方案中进行分析、评价、选择及表达购后感想的活动过程。

3、促销组合:就是把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直复营销等各种不同的促销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的促销目标。

4、晕轮效应:也成光环效应或印象扩散效应,是指人们在管擦事物时,由于事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使他们产生了清晰、明显的知觉,由此掩盖了对该事物其他特征的知觉,从而产生了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5、公共关系:又称为公共关系,它是指企业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以达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商品销售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6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产品。

通常可分为4类: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寻求品。

7、消费者:是指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人,即指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消费者购买行为由三部分组成:最终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和环境约束。

8、消费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运行要求所制定的旨在促使消费机制正常运行,保证社会消费活动顺利进行的各项方针、制度、规定以及具体措施的总和。

9、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和大规模地上升的现象。

10、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中,通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习惯以及价值观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1、习得性:2、民族性:3、发展性:4、稳定性:5、交流性:11、象征:是由使用它的人赋予其价值和意义,是人类加在物质或事件之上的,它产生于并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类。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1、狭义的消费指生活消费。

2、消费者可以被看作需要不同产品帮助自己扮演不同角色适应不同剧情的演员。

3、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在获取、消费(使用)及处置产品与服务时所采取的行动。

是一系列过程:购前、购买、购后该过程是由消费者满足自身需要所引起的:获取、消费(使用)、处置4、消费者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个性方面的问题。

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消费者分析的基础上,是一门试图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学科。

5、迈克尔·R·所罗门提出消费者行为学是购买(Buying,购买物品)、拥有(Having,拥有或没有某些东西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存在(Being,我们的拥有状况如何影响我们对自己和对彼此的感觉及存在状态)。

6、消费的意义:人们对产品的购买并非因其能做什么,而是因其意味着什么。

7、消费者行为学的萌芽时期:1899年美国社会学家凡伯伦的《有闲阶级论》(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首次提出炫耀性消费的概念(对“经济人”、“理性人”的否定)。

应用时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理论。

变革时期:1968年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科书由俄亥俄州立大学恩格尔等著,标志着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8、需要:指消费者生理或心理上的匮乏状态。

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满足需要的活动;需要并不总是处在唤醒状态,只有匮乏感达到某种迫切程度,需要才会被激发,并促发消费者行动;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动机等中间变量。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意义:需要什么取决于已经有了什么,只有未被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越是较低层次需要,其满足方式越明确,也越容易得到满足。

10、需求:社会教给我们的用来满足一种需要的特殊消费方式。

需要是已经存在的,不能被创造,厂商试图影响需求。

11、动机:是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和促发行为反应并为这种反应指明具体方向的内在力量。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总结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总结

问题认知: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影响问题认知的因素: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影响品牌选择和产品购买数量的店内因素:1.购物点陈列2.削价和促销3.店堂布置与气氛4.脱销5销售人员。

消费者动机的特征:1.动机的不可观察性和内隐性2.动机的多重性3.实践性与学习性4复杂性影响消费者注意力的因素:(一):影响注意力的刺激物因素1.大小与强度2.色彩与运动3.位置与隔离4.对比与刺激物的新颖感5.格式与信息量(二):1需要与动机2.态度3.适应性水平4。

(三):情景元素对遗忘产生影响的因素:1.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2.识记材料的性质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5.学习的程度6.学习的情绪遗忘的原因:1.痕迹衰退说2.干扰抑制说3.压抑说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品牌忠诚的成因:1产品吸引2时间压力3风险因素4自我形象知觉风险及类型:1功能风险2物质风险3经济风险4社会风险5心理风险减少知觉风险的方式:1主动搜索信息2保持品牌忠诚3依据品牌与商店形象4购买高价产品5寻求商家保证6从众购买家庭的功能:1经济功能2情感交流功能3赡养与抚养功能4社会化功能+消费者态度的功能:1适应功能2自我防御功能3知识或认识功能4价值表达功能。

文化:(广义)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特指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如哲学制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与技术等。

文化的特点:1习得性(传承性)2群体性3复合性4符号性5动态性亚文化:除主流文化外的所有文化(次级群体成员共同的独特的信念.价值观)1名族亚文化2宗教亚文化3区域亚文化:地方语言地方风俗习惯性格特征决定参照群体影响强度的因素:1产品使用时的可见性2产品的必要程度3产品的生命周期4个体对群体的忠诚程度6个体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流行的分类:1物的流行2行为的流行3思想的流行流行的特征:社会普遍性2时期性3自发性4反传统性消费者情境的类型:(一)沟通情境(二)购买情境1信息环境2零售环境3时间的影响(三)使用情境消费者:(狭义)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

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

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

是指特定感觉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过者看不到)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

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个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1.消费者(P3):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住户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P4):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也可以定义为以消费者活动为主题的研究学科---研究人们为什么购买、如何购买、购买之后的行为等3.三大项消费者活动获取产品:产品信息收集、评估产品替代方案、实际购买行为消费产品:消费者如何实际使用产品,以及经由产品使用所获得的经验处置产品:消费者在产品失去对其价值后,如何处置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等活动;产品消费后的满意程度及引发的反应4.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三种方法决策导向研究法经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研究出发点消费者是积极、主动、理性的问题解决者消费者是非理性的,为了满足情绪和情感的需要而消费消费者可能受外部环境力量驱使而作出购买决定研究着眼点了解消费者是如何形成策略和计划,及作出选择的识别、发现消费者与购买相伴随的各种感觉情绪更关注通过营销手段或刺激手段的使用以影响消费者行为5、消费者决策过程( P22-23 )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7. 消费者决策过程(CDP)模型(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 model)需求确认——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置CDP代表了一个消费者头脑中的路标作用•捕获了在决策生成过程中消费者所发生的活动,以及不同的内外部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消费者的想法,评估,以及行为的。

•通过理解消费者决策形成图,经营者可以发现消费者为何买或不买某种产品的原因,以及怎样做才能使他们购买更多的特定产品,或专门购买某个供应商的产品8.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类型 (P30-34, 图 2-1)•根据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介入程度的不同划分•介入程度: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和关心程度1.扩展型决策(广泛决策 Extensive Decision)2.有限型决策(Limited Decision)3.名义型决策(例行决策 Routine Decision):1)忠诚型购买决策2)习惯型购买决策(减少购买风险;减化决策程序)图 2-1 三种消费者决策的类型9. 消费者问题的类型主动型问题: 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能意识到的问题营销策略---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优越性被动型问题: 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营销策略---使消费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使其相信该营销产品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10.激发消费者对问题认知的两种方式( P40 )营销人员应在消费者尚未意识到问题之前就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的整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消费者:1、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狭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广泛性、分散性。

2、多样性、复杂性。

3、易变性、发展性。

4、非专家性、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意识:1、含义:指人的神经系统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等变化的知觉和认识。

简言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自觉反映。

它的产生依赖于劳动和语言。

2、意识的层次:潜意识;潜意识也称无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消费者心理现象构成: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价格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学科基础:消费者行为学就是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各种规律的科学和学问。

消费者行为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标志有:1889年社会学家凡伯伦出版《有闲阶级论》;1901年心理学家斯科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原理可运用在销售和广告中,并发表了12篇论文, 1903年汇集成《广告论》;1908年心理学家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1905年梅森*海尔主持的速溶咖啡的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对消费者购买研究的典型代表。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黑箱:消费者黑箱又称购买者黑箱,是指消费者在受到外部刺激后所进入的心理活动过程。

由于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透明的东西,故称之为消费者黑箱。

2.非中心注意:对刺激物的无意识处理,被称为“前注意状态下的信息处理”,也称为非中心注意。

此时,由于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事情上,对营销信息的关注非常有限,甚至没有意识到是否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处理。

3.无意识提防:消费者更可能将意识到与他们目前须要有关的刺激物。

4.消费者动机:人们从了解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与目标能否在大多程序上满足人的需要。

具体分为:求实动机,求新动机,求美动机,求名动机,求廉动机,求便动机,模仿或从众动机,好癖动机。

5.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持有的负面或反面的重新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体会或犯罪行为上的女性主义。

6.消费者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分为三种类型的自我概念(1)实际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实际上如何看待自己;(2)理想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希望如何看自己;(3)社会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感到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4)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希望别人如何看自己;(5)期待的自我,指消费者期待在将来如何看待自己,指介于实际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一种形式。

7.参考群体:参考群体实际上就是个体在构成其出售或消费决策时,用来做为参考、比较的个人或群体。

最初就是指家庭、朋友等个体与之具备轻易互动的群体,现在还囊括了与个体没轻易面对面碰触但对个体犯罪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四中参考群体:碰触群体、渴求群体、驳斥群体和防止群体。

二.简答题1.消费者就是如何构成对质量的心智的?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或内在线索(如产品的特征,外形,原料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知,或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总体印象;另一种观念认为,消费者主要是根据产品的外在线索,如价格、原产地、商标或企业声誉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整体认知。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1、【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2、消费者行为的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

第二章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p344、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现在所处的情景不仅决定了消费者的理想状态,也决定了他对实际状态的认知。

[问题认知过程]5、影响消费者对问题认知的因素有哪些?P38(1)、消费者的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是产生问题认知的必要条件,凡影响消费者的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因素均会影响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2)、影响问题认知的非营销因素: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3)、影响问题认知的营销因素即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一般性问题认知与选择性问题的认知(一般性问题的认知会导致整体市场的扩大,而选择性问题的认知则会增加某一特定品牌或特定企业的产品销售)、激发问题认知的方法(途径一宣传其产品的优越之处影响消费者的理想状态;途径二通过广告或其他促销手段影响消费者对现实状态或现有状况的认知)、问题认知的时机(有些公司如保险公司、旅游公司,主要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引起问题认知;另一些公司更多的依赖卖场商品陈列或其他店内手段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6*、意识域的三个次级域:激活域(被考虑的备选品牌)、惰性域(后备备选品牌)、排除域(避免选择的品牌).第三章6、【评价标准或选择标准】:实际上是消费者在选择备选品时所考虑的产品属性或特征.这些属性或特征与消费者在购买中所追求的利益、所付出的代价直接相关.7、消费者通常运用的选择规则有5种,即连接式规则、重点选择规则、按序排除规则、编纂式规则、补偿性选择规则。

P618、【冲动性购买】有时被称为无计划购买: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具有使用可见性、具有变动性、具有拟人化性质的产品最有可能成为传递自我意识的符号或象征品。
个性的含义p110了解
(从个性的形成基础看,个性具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属性。
个性的生理属性反映在人的生理基础上,主要表现在基本神经反应的特点、天资和气质等方面。
个性的社会属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人生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
内隐性:(主体意识的作用往往使动机形成内隐层、过渡层、表露层等多层次结构,而较复杂的消费活动常常使真正的动机隐藏起来。)
复杂性:(购买动机的复杂性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种行为隐藏多种动机;统一行为不同动机强烈程度差异很大;有些动机消费者自身也很难解释;没有一种动机是孤立的)
可诱导性:(动机的指向(或欲望的对象)和强度是可以被诱导的。)
稳定性上的差别,情感具有稳定性,而情绪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和短暂性
发生早晚的差异,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人一出生就有情绪反应,但还谈不上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可以转化的,情绪长期积累,就会转化为情感,情感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以鲜明的、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影响消费者情绪、情感变化的因素
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为。具有四个特征:
1冲动性
2强制性
3情绪性或刺激性
4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5
追求多样性购买
两个主要原因:1)饱和感;2)厌倦感。
企业需要在“多样性”上பைடு நூலகம்功夫,但要把握一个“度”。
人们为什么上街购物(动机)?
个人动机:角色扮演、消遣、自我愉悦、了解新的潮流、身体活动、感官刺激等。

消费者行为学题库 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题库 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体或群体。

2.从众:是指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到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从众消费行为(个人因群体影响而遵照大多数人消费行为方式进行消费)3.动机冲突: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购买动机时产生的左右为难的心理。

----广义上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4.记忆:指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5.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或群体中占有的位置和被社会或群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

6.流行: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大众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

----消费流行是指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大部分消费者呈现出相同或相似行为表现的一种消费现象。

7.消费习俗:指消费者受共同的审美心理支配,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人类群体消费行为。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活动中相沿而成的一种消费风俗习惯。

8.消费者动机(购买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引起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意念动机是一种个体内在的主动的力量,是个人基于需要而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心理活动。

9.消费者决策(购买决策):消费者决策是消费者在可供选择的若干种购买方案中选定一种合理方案的过程。

----是指消费者作为主体,为了实现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在购买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决策是消费者购买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实际就是决策问题的过程。

10.消费者情境(社会情境):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暂短的环境因素。

----指那些独立于单个消费者和刺激消费者的单个客体(产品、广告等)之外,能够在某一具体时间和地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系列暂时的环境因素。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述第二节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P6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从营销角度,它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

1.对市场条件和市场变化趋势的分析: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变化等,以了解消费者的新需要和欲望等,捕捉市场机会,由此获得发展。

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的子市场差异大。

企业细分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进入的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使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三)选择目标市场(四)产品与店铺定位(市场位置):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品牌或商店如何被认知,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五)市场营销组合:1.新产品开发: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对产品评价的调查2.产品定价3.分销渠道的选择(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渠道,以此营销者选择渠道进行销售)4.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要足够了解消费行为。

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政府制定相关消费政策,也必须建立在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

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1.了解知识,使消费者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一定了解,避免从众。

2.了解企业如何运用消费者行为知识来制定营销策略,使我们能更好洞悉企业行为后的动机,从而更加理智地实行购买决策。

3.进行消费者教育,提升决策能力与水平。

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第四节消费者研究的理论来源与方法P20一、研究的方法:1.决策导向研究法(经济学角度)2.经验导向研究法(心理学角度)3.行为影响研究法(营销学角度)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和信息搜集p31一、消费者决策的类型(解释、典例)(一):当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1.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5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搜索---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评价2. 消费者决策类型(1)扩展型决策•属复杂决策。

对产品不熟悉,消费者介入程度高,备选产品或品牌差异程度大,购买的时间压力小。

•特点:消费者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大量的比较、评价。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大量的内、外信息搜集---复杂的产品评价---购买---复杂的购后评价。

•举例:住房、汽车、电脑等(2)有限型决策•特点: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有限;被选品差异性不大且数量有限;有限的外部信息搜集;介入程度不很高;所花时间较短。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以内部信息搜集为主---有限的产品评价(规则简单、属性少、品牌少)---购买---有限的购后评价•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在它人影响下或某种情绪下的购买决策,一般属有限型决策。

•举例:牛奶、酒等。

(3)名义型决策•特点:购买介入程度低、购买基本不用决策、购后基本不评价。

•决策类型:忠诚型购买(品牌忠诚)、习惯性购买(原因:减少购买风险、简化决策程序)•决策过程:认知问题---有限的内部信息---购买---基本不评价•举例:牙膏、洗发香波等。

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有:(1)求实动机(2)求新动机(3)求美动机(4)求名动机(5)求廉动机(6)求便动机(7)模仿或从众动机(8)好癖动机影响消费者的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的所有因素,包括:非营销因素和营销因素(企业可控)。

(1)非营销因素•时间。

购买或使用时间越长,差异越大。

•环境的改变。

会激发许多新的需要。

•产品获取。

获得一件产品会激发对配套或相关产品的需求。

•产品消费。

好的消费体验会激发需求。

•个体差异。

如,有人用完一件产品才买新品,有人会因潮流替换刚买不久的产品。

(2)营销因素企业利用营销方法来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

①一般性问题认知与选择性问题认知•一般性问题特征:所涉及产品在生命周期的前期;该公司的此产品市场占有率很高;外部信息搜集有限;需要全行业协作。

•问题认知会导致整体市场扩大,一般最大受益者为行业领导者。

•选择性问题针对某一特定企业的产品或品牌。

②激发问题认知的营销活动•影响消费者的理想状况•影响对现实状况的看法•常用手段:广告、公共关系等。

•认知时机:理想时机,在潜在问题暴露前5.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1)一般性问题认知与选择性问题认识(2)激发问题认知的方法(3)问题认知的时机6.信息来源7.内部信息搜集•内部信息搜集一般先与外部信息搜集。

•内部信息类型:产品评价标准信息;备选品牌信息;备选品牌具体特征或属性的信息。

8. 外部信息搜索①外部信息主要来源:商场实地观察、朋友(同事、同学)、广告(电视、杂志、报纸)、购物指南(包括宣传册)等。

②影响外部信息搜集的因素•从经济分析:当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时,消费者停止搜索。

影响边际成本的因素:购物距离及交通费用、时间的机会成本。

•从决策角度分析:主要考虑三种因素,–购买产品(服务)的风险(包括:知识的不确定性与选择的不确定性)。

–与消费者特征相关的因素,如:个性、人口特征、消费者知识水平等。

–情景因素,如:时间;购买任务、性质;消费者情绪等。

商店形象由哪些方面构成?3. 影响品牌选择与产品购买的店内因素①购物点陈列采用不同于平时的放置方式陈列对品牌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如:陈列于货架与商店入口、出口或橱窗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②削价与促销削价促进销售:提前购买、争取其它品牌使用者的购买、争取新的顾客光临店铺、争取新的产品使用者。

③商品脱销对缺货商店及脱销品牌均不利,应重视分销和存货管理,避免商品脱销。

④销售人员随着顾客购买介入程度的提高,商家了解目标顾客的需求与特征,并为值提供匹配的销售人员。

⑤店堂布置与气氛•研究表明,与视线平行的货架最好,其次是与腰部平行,再次是与膝盖平行。

故,扩大商品陈列空间,吸引顾客视线。

•搜寻性商品与必购品靠店内摆放,吸引顾客到毛利率高和易引发冲动性消费的位置。

•商店的氛围影响顾客购物情绪及对商店整体印象。

第四章消费者决策过程---购后行为1. 消费者满意与不满意的行为①不满意的行为方式(1)不满意的表达方式•寻找能够表明该产品具有高价值的信息或避免能够表明该产品具有低价值的信息。

(忍受)•讨回损失或补偿损失。

包括:私下行动、直接行动、要求第三方干预。

(1)耐心诉说。

尽自己最大努力,苦口婆心慢慢解释退换商品原因,直到得到解决。

(2)自认倒霉。

向商店申诉也没用,商品质量不好又不是商店生产的,自己吃点亏下回长经验。

(3)灵活变通。

找好说话的其他售货员申诉,找营业组长或值班经理求情,只要有一人同意退换就可望解决。

(4)据理力争。

绝不求情,脸红脖子粗地与售货员争到底,不行就往报纸投稿曝光,再不解决向工商局、消费者协会投诉。

(2)影响消费者抱怨的因素•不满的程度•对抱怨本身的态度•从抱怨行动中可获得的利益•消费者个性•对问题的归因•产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消费者用于抱怨的资源及其获得性(3)企业对消费者不满和抱怨的反映•主动应对,避免与消费者和政府发生正面冲突。

•方式:建立消费热线;设立服务代表,解决消费者投诉;签订服务合同等。

②满意的行为(1)满意的行为方式•持续购买•向他人推荐•形成品牌忠诚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2)品牌忠诚对企业的重要性•减轻同行竞争压力•提高获利水平(忠诚性顾客价格不敏感)•提升口碑,扩大影响(3)品牌忠诚度的测定•比较法。

•频率测定法。

一定时间内,购同类某特定商品次数S/购某类商品总次数T•货币测定法。

测定顾客愿支付的额外费用(包括:现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及其它搜索成本)注意:基本决策单位的的正确选择(4)品牌忠诚的原因●产品本身的吸引。

●时间压力。

解决时间的机会成本与信息搜集的矛盾。

●风险因素。

四种“知觉风险”:时间损失、危害性、自我精神损失、自我经济损失;应付风险的办法:自己搜索信息、从众购买或选择著名品牌、形成品牌忠诚。

●自我形象。

消费者选择品牌往往接近自我认定形象。

第六章消费者的购买动机1.消费者的需求指没有得到某些满足的感受状态,是人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状态。

潜在需要、(匮乏感)、需要的自我唤醒、诱因、动机、特定产品影响注意的因素:1、刺激物本身包括:强度与大小;色彩与运动;位置与隔离;对比与新颖性;格式与信息量。

2、个体因素包括:需要与动机、态度、适应性水平3、情景。

会影响消费者的介入(关注)程度第十章消费者的个性、自我概念、生活方式1.个性含义与特点①含义:个性(人格)指决定与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心理特征。

②特点:•既反映个体心理差异又反映种族、群体共同心理特征。

•个性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个性并非完全不可改变4.生活方式的含义与测量①含义: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

–生活方式受个性的影响–生活方式关心的是如何花钱、如何消磨时间等外显特征,而个性侧重内部描述个体思维、情感、知觉等。

–个人生活方式与家庭生活方式相互影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在购物上存在差异②生活方式的测量•活动、兴趣、意见测量法(AIO)第十五章口传、流行与创新扩散1.口传:指消费者彼此之间面对面地以口头方式传播信息。

2.创新信息的传递:①涓流效应理论②两步流动模型③多步流动模型第十六章情境与消费者购买行为1.情境: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

2. 贝克认为,情境由五个变量和因素构成: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时间,任务,先行状态。

名词解释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决策。

2、意见领袖: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的那些消费者。

3、品牌忠诚: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或群体中占有的位置和被社会或群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

5、动机冲突: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怎样评价现阶段我国消费产品的安全问题以及各应承担的责任?从经济的角度,这表明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中长期投资过度,最终消费不足(被抑制),意味着巨大的经济风险,未来经济增长会大幅度下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业扩张过度,威胁到多数人的基本生存。

从政治的角度,这表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对权力的制约不足,权力滥用,腐败严重;这意味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即社会稳定受到巨大威胁。

从道德伦理和文化的角度,社会责任伤逝,道德沦伤,拜金主义占据了社会主流,冲击起码的人文伦理底线。

从经济的角度,这表明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中长期投资过度,最终消费不足(被抑制),意味着巨大的经济风险,未来经济增长会大幅度下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业扩张过度,威胁到多数人的基本生存。

从政治的角度,这表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对权力的制约不足,权力滥用,腐败严重;这意味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即社会稳定受到巨大威胁。

从道德伦理和文化的角度,社会责任伤逝,道德沦伤,拜金主义占据了社会主流,冲击起码的人文伦理底线。

政府应加大对产品安全的监管和落实到位的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而不是光说不做,厂家应该按照产品的规范,要求及各项指标安全生产合格的产品,坚决协助政府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要杜绝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产品,要用没有隐患的,安全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要扭转贪图便宜的心理,在思想上要懂得金钱与身体健康,甚至于生命的定位,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换来的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列举五种类型的送礼情境,人们送礼的原因有哪些?求人办事,探病人,走亲戚,红白喜丧事,别人帮你办事成功需要答谢礼送礼现象有其深层的社会结构原因。

一方面,目前送礼办事、送高价礼办大事的现象很普遍,反映了权力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对权力运用的约束不到位;另一方面,华贵礼品消费旺盛,也反映了财富的分配现状。

目前,一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已经满足了各种基本生活需求,正在寻找新鲜、刺激、时尚的消费点。

而商家为了逐利,也想方设法地满足并制造针对这些人的消费需求。

送礼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一些负面的后果。

首先是助长了腐败。

送礼者为了获得增值的回报,向比自己有权势的人送礼,而这些人收礼后则可以利用职权提供回报。

这样,送礼和收礼往往就演变成了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其次是加剧了不平等。

送礼的目标集中于占有优势地位的人群。

这些人本就是较多社会资源的占有者,收礼更增进了其资源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