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摘要】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思考现存作文教学中的种种误区,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新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还作文教学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生活;作文教学;写作源泉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出台,那场源于1997年语文教育界的工具与人文之争,已渐渐归于平静。这一新的课标要求我们进一步认清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更好地改进教学。语文学习与生活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语文既要顺应生活的需要,又要对生活起促进作用;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生活――语言积累的源头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语言学习,只能是在社会实践、与人交际中进行。脱离了社会生活,便不会有语言产生,犹如印度“狼孩”那样。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放眼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品味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能力,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

(1)做生活的有心人。

当代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到处可增广见闻、开阔视野:五花八门的广告词,读来朗朗上口、意韵深

远,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生命;礼貌亲切的标语、告示,以其独到的表达方式,给人以鼓励、启迪,浸透着语言无尽的人文美;含蓄、隽永的歌词,在引导我们热爱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品味到了语言的精练、优美。其实,生活中的语言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去分析、去学习。

(2)表达自由思想,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能自觉投入、主动参与各种交际实践活动。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问题意识。今天的中学生是未来文化的创造者,从个性完善的角度立场培养他们思想自由意识和善问精神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是我们每个教师至高无上的使命。学生只有拥有了学习欲望、表达欲望,才能运用语言的工具性,表达自己对鲜活生活的鲜活认识,才能培养组织语言的能力。

2.生活――阅读理解的源流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过程。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汲取知识,学习语言,开阔视野,使思想更具体、更充实,为认识和理解新问题提供依据,同时阅读中吸收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为写作作了必要的心理准备。从这一阅读本质出发,培养阅读悟性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

阅读悟性呢?

(1)在作品中体验生活。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以典范的书面语言折射出不同的主体在各种人生际遇中的感受与态度,展现了生活规律与主体的奋斗关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本能,按自己的审美标准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意境进行审美再现,把作品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内心深处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入情入境。这样的阅读,既是学生感悟美,享受美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生活,增强自己生活能力的过程。

(2)在生活中解读作品。

学生理解作品,尤其是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常凭自己的直觉,不能把人物放在典型的社会时代环境中去,并很好地触摸人物的心灵,揣摩人物的言行,因而很难与人物产生共鸣,这就使学生在阅读中有读不懂或读不进去的现象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把人物还原到其生活的时代。当然,这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为作品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一个不懂得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从作品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谛的。

3.生活――写作的源泉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一篇文章的诞生,除了经历了客体内化和主体外化的反复运作过程外,还有赖于作者生活经验的丰富和知识财富的积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来说尤为重要。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再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写作材料是否贫乏,关键是看作者是否会感悟生活,观察生活,是否善于在生活中有所发现。许多中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大多都是展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吗?你再看看身边的朋友、亲人,他们对你都有一颗挚爱的心,朋友之情、亲人之爱是文学中亘古不变的动人篇章。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自古以来,优秀的文章无不以情动人。这是因为,人们在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态度,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可以这样说,没有情感的参与,对事物就不可能有真切的感受。作文是有感而发,情动而辞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春芳”,化景为情,使景语为情语,让写作成为自己生活的需要。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皆成文。”只要我们的作文能面向生活,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积累,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