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在这个数字化日趋彰显的年代,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学科,它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学生的喜好和积极性却未凸显出来,相反,有部分学生甚至厌倦数学。我从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及与一些教学效果好的数学教师的交流来看,这个现状是可以解决的,途径就是让数学教学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标是最大的动力,而意义又是直接激发兴趣最恒久的因素。因此,数学教师在学期伊始和每个单元开始时,就要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向学生讲明此学习内容在生活中的作用、意义,能解决什么问题,引起一种学习需要,学生一听,这个内容有用,可要好好学,回到家里或到社会上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从而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由被动灌输变成主动求知。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 从生活情境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尽量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
中顺其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 24 小时计时法”
时,就可以根据身边的生活情境,感知24 小时计时法。
2. 从生活经验开始一切数学知识与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强化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3 回归到生活中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并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应尽量带领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的最朴实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这样设计每个环节,不仅弥补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懂得数学的作用。
三、角色生活化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练这种枯燥乏味而又缺乏生活情趣的角色。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适时挖掘教材,变换角色,把课堂变成生活场景,你的课堂一定会
生动活泼,学生一定兴趣高涨。像学习“元、角、分”时,可以生活化为商店的售货员与顾客;学习“面积”时,可以生活化为售楼处;学习“时间”“效率”……均可以将师生角色生活化,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作业生活化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更应该服务于实践,服务
于生活。
故数学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应深思熟虑,尽量避免重复机械的计算计算再计算,或是把应用题进行简单的变化“换汤不换药”,把火车改成汽车,把3 倍变成5 倍。甚至抄定律抄公式,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意义,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犹如纸上谈兵,造成克与千克、平方米与平方分米混为一谈,张冠李戴。其实学生作业最适合也最应该生活化,到生活中去。因为作业就是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程度。数学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成尽量让学生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