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 课件 (共27张PPT)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作为) (为: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类判断) 2、省略句
(五)精华集萃 出自本文的成语:
1.世外桃源
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 没有“王税”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 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福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 在也用以比喻一种想的脱离现实的境地。
余人各复延( 渔人 )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 )
又邀请
yù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告诉 不值得 对,向
也。”为村什中么人—“—皆此 叹中惋人”语,云猜:猜“他不们在足叹为惋外什人么道?也。”?
答:是外因界为战他乱们纷害繁怕,世人人民知过道着桃痛花苦源的这生个活地。方,会扰乱、 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 6词.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7.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作者及社会背景
晋——(东晋政治黑暗,
连年战乱)
时代背景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非常 黑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加上连 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作 者本人因憎恶官场,毅然选择了躬耕自 资的生活。在长期的躬耕生涯中,他逐 渐体验了普通农民的欢欣和痛苦,了解 了他们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理想。 “桃花源”便是他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 和农村生活感受而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 课件
自主感知四
【成果交流】
•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访}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 及辞去的经过。 •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 {再寻}。 • 板书: 发现——进访——离开——再寻 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率妻子邑(yì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具: 要: 还: 设: 咸: 讯: 自: 云: 先世: 率: 妻子:
详细,详尽 通“邀”,邀请 回 陈列,设置 全,都 消息 自己 说 祖先 带领 妻子和儿女 (古今异义)
• 1、环境特点: • 1)环境诗意,风景优美 • A 外: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长长的绿水,夹岸的桃林,纷飞的落花,芬芳的嫩草,仿 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景色绝 美) • B 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平和、宁静、淡远) • 2)神秘: • A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千百株桃树夹岸, 其中竟无一棵杂树,这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 • B 入口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洞口仅容一人通过, 且深不可测,入口神秘。) • C 林中人神秘:“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桃源中人。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 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 里?)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 )太 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
福 生 活
黄发垂髫并怡然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阅读导引之四
古人写文章,为了使文章精炼,常常省去某些根据语境 不言自明的词语,语法书上称作“省略”。阅读文章时要清 楚它省略了什么,翻译时有的还需要补译出来。试看下面几 句话中括弧处省略了什么词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
答文:(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 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点击空白处出答案
课堂练习──翻译解词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黑体的词语。
点
1.渔人甚异之──
击
2.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空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问所从来── 5.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白 处 出 答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案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文:1.捕鱼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异:对……感到诧异。 2. 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扶:沿着,顺着. 3.有肥沃 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问(渔人)从哪里来。 所:处所。 5.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 的人了。果:结果,实现。津:渡口。 6.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
时代背景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非常黑暗,封建剥削压 迫十分残酷,加上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作 者本人因憎恶趋膻逐臭的官场,毅然选择了躬耕田亩的生活 道路。在长期的躬耕生涯中,他逐渐体验了普通农民的欢欣 和痛苦, 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理想。 “桃花源”便是他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农村生活感受而虚 构的一个理想社会。
八年级上语文 21课桃花源记课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 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妻子和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都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 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不必说,更不必说 断绝了来往 于是
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 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对……感到诧异 鲜艳而美丽 落花繁多的样子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这里的)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 渔人(对桃花林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前行,想 要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穷其林。
7.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有关桃花的诗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大理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东园探桃李 杨万里 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 最是桃花饶态度,醉花娇绿恼人看。
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 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 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 然。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 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 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秋语文八上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 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 怎样回答的。
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 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 “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 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 详细叙述这一对话的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 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 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花林,
靠……谋生 沿着,顺着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对......感到诧异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
夹着溪流的两岸 别的 鲜艳美丽 花 繁多的样子
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
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
自乐。
全
喜悦、心满意足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
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思考
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里的环境 和人们的生活景象的?(用原文回答)
(用原文回答)
答:渔人是在“缘溪行,忘路 之远近”的情况下发现桃花林
桃花源记
桃花源(理想社会)
发现
鲜美 缤纷 忘→逢→异→ 穷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 。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 怎样回答的。
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 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 “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 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 详细叙述这一对话的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 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 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花林,
靠……谋生 沿着,顺着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对......感到诧异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
夹着溪流的两岸 别的 鲜艳美丽 花 繁多的样子
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
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
自乐。
全
喜悦、心满意足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
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思考
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里的环境 和人们的生活景象的?(用原文回答)
(用原文回答)
答:渔人是在“缘溪行,忘路 之远近”的情况下发现桃花林
桃花源记
桃花源(理想社会)
发现
鲜美 缤纷 忘→逢→异→ 穷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 。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八年级语文上册 6.21《桃花源记》课件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 “……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 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古汉语句式:
a.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b.省略句:(省主语和谓语)
桃花源的人对他说: “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 的人说起。”
(渔人)出了洞,找到他的船,就沿 着原路返回,沿途到处做上标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
到了武陵郡,拜见大守,说了 他 在桃花源的奇遇。大守当即派人 跟他前去,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先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 不再找得到先前去桃花源的那条路 了。
n ) 2.缘溪行 (yuá n) 1. 晋太元中( jì 3. 便舍船 ( shě ) 4.豁然开朗( huò ) o) 5. 屋舍俨然(shè yǎn)6.黄发垂髫(tiá 7. 阡陌交通(qiān mò ) yāo huá n 8. 便要还家( ) n) 9. 遂与外人间隔 (suì jià 10.此中人语云 ( yù ) i ) 11.不足为外人道 ( wè 12.及郡下,诣太守( jùn yì ) 13.刘子骥 ( jì )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第一部分(1)段:渔人忽逢桃花林
第二部分(2~3)段:渔人发现桃花源 渔人作客桃花源 第三部分(4~5)段:渔人离开桃花源 世人再寻桃花源 (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 花源未果的情形)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发现桃 花源: 《桃花源记 》 进入桃 以渔人行 花源: 发现的时间、经过、景 色 所见 环境良好 所闻 所历 所感 与世隔绝 民风淳朴 和平安宁 安居乐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桃花源记》课件
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后来找不到呢? 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
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人人平等、自由的快乐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 般美丽奇特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没 有压迫、没有剥削、安居乐业、和平 宁静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 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男女、老幼、渔人
三、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 口吻说说看。
(1)男人虽种植劳,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 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 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我更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能志存高 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解释文中的加粗词
(1)既出
(2)得其船
(3)便扶向路 (4)诣太守
2.翻译画线句子。
3.为什么渔人“处处志之”后,再去找却
找不到了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 找出课文中描写桃林景象的句 子,请用一段文字描绘出渔人所看到 的那片桃林。200字左右。注意要写 出环境静与动的结合,不同层次的景 物的色彩。 2、背诵课文
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 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 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 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 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 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当中国人民真正站了 起来,试问: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如今 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 知,不知将欣喜为何如?
《桃花源记》ppt课件(58张)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 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 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 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 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同时,本文也 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 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 进 离 现 入 开 桃花源 和平安宁 怡然自得 安居乐业
2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曾 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请你说说它“奇”在 哪里?
景奇 (桃林奇;山洞奇) 人奇(村人) 踪奇(志之,不复得路……)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 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 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 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循,沿着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从前的,旧的
至
像这样 终于
动词,做标志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 问路、寻访。津:渡口 不久 计划前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 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 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成语“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 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 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 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 世界。
人从 因 才 但 称此 “ 智 由 其过 不 却 于 为起 为 难 当 “了 五 以 时 靖田 斗 施 社 节园 米 展 会 先式 折 。 动 生的 腰 他 荡 ”隐 ” 曾 不 。居 , 做 安 生弃过, 活官小他 。回官空 后乡,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ppt优质课件
• 桃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 尽地作了回答。人们就渔人把邀请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殷勤款待)。村子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 乡人来到这与出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就同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ppt精品课件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 上处处标上记号。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 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 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划着船)沿 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 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行,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ppt精品课件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准确断句
ppt精品课件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至, 遂迷,不复得路.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 ③阡陌:田间小路
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 ④交通:交错相通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
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 ⑤相闻: 可以互相听到
通八达,(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
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 ⑥悉: 全、都
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全都 跟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都
重点词语
①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 的不真切的样子。
②舍:舍弃、放弃
③才:刚刚,仅
④复:又,再
⑤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 幽暗突然变得宽 阔明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重点词语
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①俨然:整齐的样子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属: 类
④闻:听说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有人便把他 ⑤咸:都
邀请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 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为 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
⑦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世隔绝的地 ⑧间隔:隔断,隔绝
方,不再出去,便和外面的人断绝
了来往。
今义: 不管(连词)
课文是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进行的 写作。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一、发现桃花源 二、访问桃花源 三、离开桃花源
1.想象桃源之“美”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 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 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_____ _____美,你看_________”的句 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桃花源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 晋伟大田园诗人。 生于东晋末 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 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 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 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 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 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 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 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 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 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武陵郡, 拜见了太守,说了这些情况。太 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 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 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 了。
重点词语
①既:已经
②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 去。扶,沿、顺 着。向,从前的、 旧的。
③志:动词,做标志
③寻: 随即,不久
④遂: 就
⑤问津:问路。这里是访 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味道)新鲜
古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
今义: 邮电运输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异
今义: 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义
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④及:到了
⑤诣:拜见
⑥志:名词,标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 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 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个 消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没 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 源的人了。
重点词语
①规往:计划前往。规, 计划。
②未果:没有实现
⑦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重点词语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①乃:于是,就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②具:详尽地 ③要:通“邀”,邀请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 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⑥穷: 尽,穷尽。这里 作动词,走完, 即走到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 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 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 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 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 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 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 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 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 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2.理解桃源之“乐”
请你试着分析桃源中男、女、老、幼、渔人快乐的原 因。
(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 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 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 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 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 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缤纷:繁多的样子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 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 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 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
⑤异: 意动用法 (以……为异) 感到惊奇、奇怪
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 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繁多。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 林子的尽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重点词语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①乃:竟然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②无论:不要说,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更)不必说
[译文]他们又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③具言:详细地说出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
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 ④皆:都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 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 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 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重点词语
①为: 作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②缘: 沿着
林 草,鲜夹美岸 ,数落百英步缤,纷中,无渔杂人树甚,异芳之。③鲜美:鲜嫩美丽
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
感叹起来。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请渔 ⑤叹惋:感叹、惋惜
人到他们家中做客,都拿出酒饭来
招待他。渔人停诉他道:“(我们
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⑦足:值得
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 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