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定义共识综合了国内外专家的观点,认为梅毒血清固定的定义为:梅毒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一期梅毒随访1 年,二期梅毒随访2 年,晚期梅毒随访3 年),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维持在一定滴度(一般在1 : 8 或以下,但超过1 : 8 也不鲜见)超过3 个月,排除再感染、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生物学假阳性等,即为梅毒血清固定。

流行病学共识指出,梅毒血清固定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一期梅毒3.80% ~ 15.20%,二期梅毒11.64% ~ 35.80%,三期梅毒45.02% ~ 45.90%,潜伏梅毒27.41% ~ 40.50%。

由此可见,梅毒血清固定已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

发病机制共识归纳的目前认为出现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机制,包括:梅毒螺旋体膜多肽抗原、脂蛋白及基因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机体免疫清除,机体免疫异常,包括免疫失衡及免疫抑制,T 细胞亚群、NK 细胞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等。

预后共识认为,梅毒血清学反应持续阳性对患者主要是心理及精神的影响。

但是,对于其是否会造成生理损害,目前尚没有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来评估梅毒血清固定的危害性,也尚不确定梅毒血清固定是否增加复发或有迁延至晚期梅毒的风险,对于追加青霉素治疗是否有益也没有定论。

处理路径共识形成了关于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规范,包括:在梅毒初治时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性接触史(感染时间、性伴的梅毒感染状态、近期危险性行为等)、既往治疗史(开始治疗的时间,所用药物种类、疗程、用量,随访情况等),以便对患者的疗后血清反应进行预估。

随访中,对于确定为梅毒血清固定者建议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必要时需多次反复检查。

同时应进行HIV 检查以排除HIV 感染。

心血管梅毒及其他内脏梅毒也需通过相应检查予以排除。

梅毒血清学假阳性也应该除外。

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需要做好病情解析和心理辅导。

已经接受过规范足量抗梅毒治疗和充分随访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如无临床症状复发,并经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系统性损害,且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长时间内维持在1 : 8 以下低滴度,可不必治疗,但需定期(一般每6 个月)随访。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例分析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例分析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106例梅毒中12例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病期、就诊原因、血清学检查及治疗阴转情况的特征因素。

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例占治疗梅毒的11.32%;其中一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例占8.3%,二期梅毒血清固定3例占25%,潜伏梅毒血清固定8例占66.7%。

结论:梅毒的分期和类型不同则血清固定发生率不同,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发生率高,研究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是提高梅毒防治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分析为了探讨梅毒的发病特点、治疗效果和“血清固定”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我们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性病门诊106例资料完整的梅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血清反应素试验随访观察,共发现12例“血清固定”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106例梅毒患者资料,诊断和治疗依据性病诊断标准(卫生部颁布),所有患者均进行HIV抗体初筛。

治疗后定期复查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制剂),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2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

潜伏梅毒患者均否认曾有梅毒病史、无任何梅毒症状和体征。

对合并其他性病症状的患者,分别给予实验室或临床确诊并给于对症治疗。

1.2 方法对106例梅毒患者的诊断分型、性别、年龄、发病趋势、就诊原因、血清学检查、合并其他性病情况、治疗及与血清阴转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106例梅毒患者中,显性梅毒86例、其中一期梅毒 58例、二期梅毒 28 例,潜伏梅毒20例;性别为男性65例、女性41例,男女之比为1.58:1;年龄最小为16,最大为70岁;主动就诊82例,体检发现24例。

中药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干预研究

中药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5 . 7 9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5 1 ( 0 8 0 0 1 8 7 2 0 )4—0 3 —0 63 2
梅毒 系 由梅毒 螺旋 体 ( eoe apl u 引 起 的一 种慢 t pnm ai m) r l d 性性传播 疾病 , 可侵犯全 身各组织 器 官 , 成多 器 官的损 害 , 造 可 通过胎盘传 播引起 流产 、 产 、 产 、 传梅 毒。 为我 国 目前 主 早 死 胎 要性传播 疾病之一 , 近年来 , 梅毒 发病 率呈 逐年上 升 , 尤其 梅毒 患者血 清固定 (eo eia c) sr -rs tne 发生率显著增 高… , s 临床治疗 相 当困难 , 快速血浆 反 应 素环 卡 片试 验 ( P 滴 度持 续 阳性 , R R) 血 清及 临床症状 反 复 , 在心 理方 面 对患 者也 造 成 较大 的影 响 , 梅 毒 出现血清固定 的确 切原因 目前 尚不 清楚 , 有学 者 J 为与机 2认 体细胞 免疫 功能 受 抑制 或神 经 系统 受 累有 关。本 研究 采 用 中
验。 2 结 果 2 1 各组 治疗前后 IN一丫水平 比较 . F
中药 组 、 西药组 治疗 后
IN一 水平均有 明显 提高 ( <00 或 0 0 )与对照 组 比较 F 7 P .1 .5 , 差异有显著性 ( <00 或 00 )见表 l P .l .5 , 。 表 l 各组 治疗 前后 IN一 F 7水平 比较 ( 单位 : , ±S 培 )
药组 、 药组 的治疗 总有效 率差异无 显著 性, 与对照组 比较 差异有 显著 性( 均<00 ) 西 但 P .5 。结论 中药复方 能提 高梅 毒血清 固定 患者 的免 疫功能 , 对血清 R R的干预作用有待进 一步研究。 P 关键 词 :梅 毒 / 治疗 ; 清固定 ; 医免疫学 ; 血 中 干扰素 丫 重组 ,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and management of syphilis)1诊断标准梅毒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1.1 接触史应注意感染史、婚姻史、妊娠史、生育史等。

对胎传梅毒应了解生母梅毒病史。

1.2 体格应作全面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皮肤、粘膜、骨骼、口腔、外阴、肛门及表浅淋巴结等部位,必要时进行心脏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检查及妇科检查等。

1.3 实验室检查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

1.3.2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试验,如VDRL、RPR、USR试验等,为筛查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试验,如TPHA、FTA-ABS试验等,为证实试验。

1.3.3 组织病理检查。

2梅毒分期诊断标准2.1 一期梅毒2.1.1 病史:有感染史,潜伏期一般为2~3周。

2.1.2 临床表现a.典型硬下疳:一般单发,1~2cm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出皮面,呈肉红色的糜烂面或潜在性溃疡。

创面清洁,分泌物少,周边及基底浸润明显具软骨样硬度,无痛。

多发生于外生殖器,也可见于肛门、宫颈、口唇、乳房等部位。

b.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可肿大,常为数个,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2.1.3 实验室检查a.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粘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见梅毒螺旋体。

b.梅毒血清学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如感染不足2~3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可为阴性。

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疑似病例:具备2.1.1及2.1.2为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如加2.1.3任何一项为确诊病例。

2.2 二期梅毒2.2.1 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内。

2.2.2 临床表现a.皮疹为多形态,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疹及脓疱等,常泛发对称;掌、跖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疹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等,不痛但瘙痒。

性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及应用

性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及应用

梅毒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流程
梅毒产妇所生新生儿
不能开展暗视野、IgM
能开展暗视野、IgM
阴 性
连续2次阴性
采静脉血、RPR定量
每3个月RPR
定量,观察 症状
预治疗




滴度﹤母亲 4倍,无症

滴度﹤母亲 4倍,有症

治疗、随 访
6月后RPR未阴, 滴度低水平
RPR滴度不下降
或上升,结合症 状
硬下疳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 验阳性源自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同上
同上
暗视野检查阳性; 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 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 原血清试验阳性;
分期/ 病例分类 类
二期梅 疑似病例 毒
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三期梅 疑似病例 毒
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病史
性接触史, 或性伴感染 史 同上
EIA+:confirm with TPPA or TPHA。 • 2个试验不一致:免疫印迹。 • VDRL/RPR滴度1:16、IgM阳性为梅毒活动的标志之一。 • 治疗当天滴度为判断疗效的最佳依据。 • 梅毒早期VDRL/RPR 滴度可能较低。
二、淋病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淋病诊断要点: 淋病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淋病诊断标准》(WS268-2007)。淋
1:8习 惯?
第2 次收 费?
原血清
试验 (TPPA)
阳 性
阴 性 报告:RPR
阴性 阴 性
?前带、早 期
报告:RPR阴性 滴度
TPPA阳性
报告:RPR阳性 TPPA阴性
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

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

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刘焕颜; 梁晓冬; 邓婕; 叶瑞贤; 熊绮颖; 张锡宝【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9(035)010【总页数】4页(P637-640)【关键词】梅毒; 血清固定; 血清反应素滴度【作者】刘焕颜; 梁晓冬; 邓婕; 叶瑞贤; 熊绮颖; 张锡宝【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23;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州 510095【正文语种】中文梅毒血清固定(serofast)是指梅毒患者经规范驱梅治疗后,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反应素滴度降低,并长期维持在一定滴度,没有完全阴转的现象。

目前国内外有关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不少,但就其具体概念或定义,尤其是梅毒患者初次治疗后经过多长时间的随访可判定为血清固定尚无统一定论。

在众多的观点中,笔者认为早期梅毒随访1年、晚期梅毒随访2年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不转阴,持续在某个水平不再降低超过3个月确定为血清固定比较合适。

若随访时间太长,病程已进入晚期,则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若观察时间较短,则尚难以确定药物疗效,同时,还应关注血清学反应随时间而发生的动态变化。

秦家碧等[1]认为对血清固定的定义应该把握几个关键信息:①梅毒需要经过正规驱梅治疗;②排除重复感染;③排除可能引起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反应素试验假阳性的可能因素及神经梅毒;④非梅毒螺旋体抗原素试验长期维持在低滴度不阴转。

血清反应素试验转阴是评价梅毒治疗效果极其重要的指标。

血清固定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有关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相关风险因素也较为复杂,严重阻碍了梅毒血清固定的防治。

因此,现就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1.1 发生率 Sena等[2]报道465例早期梅毒患者经过正规驱梅治疗6个月后,20.6%出现血清固定,其中一期梅毒13%,二期梅毒14.2%,早期潜伏梅毒37.9%。

Lin等[3]报道国内1208例患者在接受梅毒推荐治疗后1年内有34.02%(411例)表现为血清固定,其中一期梅毒13.83%,二期梅毒45.02%,潜伏梅毒39.31%。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45例临床及脑脊液结果分析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45例临床及脑脊液结果分析

伴发尖锐湿疣者 2 例。一期梅毒 1 , 例 二期梅毒 6 例 ) 例脑 脊液 异 常患者 的血 清 固定 滴度 分 别为 1 例, 。7 : 潜伏梅毒( 包括早期潜伏梅毒 、 晚期潜伏梅毒及病期 4 2 )182 )1 1( 例 )13 ( 例 ) 5 患 ( 例 、 :( 例 、 :6 1 、:22 。4 例 不 明者 )8 。 3例 者 均 无 明显神 经 系统症 状 , 颅 MR 均未 见异 常 , 头 I 见 12 方 法 均 规 范青 霉 素 治 疗 1 5 疗 程 , 霉 表 1 . ~个 青
表 1 4 例梅毒 患者血 清固定形成 时间和滴度 5 例
( 血清 同定 形 成 时 间 指 初 诊 到 血 精 滴 度 【I 不再 降 低 的 时 间 ) 五定
3 讨

发 生 (11%)且 多 为 潜伏 梅 毒 患 者 。梅 毒 血 清 同 1.1 ,
对 于判 定 出现 梅 毒 血清 固定 的具体 时 间 , 目前 定 的形成 主要 与 梅毒 分期 有关 , 与患者 的性 别 、 而 年 尚无定论 。杨文林 等 … 为 , 间只是 判定血 清 固定 龄 、 P 认 时 R R试 验初 步滴度 无 显著相 关 。
11 临床 资料 .
诊 的 梅 毒血 清 固定 患 者 ( 规 治 疗后 按 规 定 时 间 随 正
4 例血清固定患者 中R R 5 P 滴度固定于原倍者 4
访 血 清反 应 不 阴转 且 滴度 无 下 降趋 势 或超 过 2 血 例 , :者 1 例 , : 者 l 例 , : 者 l 例 , :6 2 年 12 5 14 2 18 0 11者 清 反应 素 滴度 抗 体 不再 降 低 为判 定 依 据 )共 4 例 , 例 , : 2者 2例 ; 定 于 I 8及 以 下 占 4 , 5 13 固 : 1例

梅毒诊断梅毒诊断的几个注意点

梅毒诊断梅毒诊断的几个注意点

馨燃髓鬻梅毒诊断的几个注意点施辛1,乐嘉豫2(1.苏州大学附属第-N院,江苏苏州215004;2.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200032)作者简介:施辛,198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核心期干fJ论文28篇,获省、市二等奖3篇。

参编学术专著9部,其中副主编S部。

承担课题3项,获奖2项。

在国内首先报道了梅毒性脑树胶肿和慢性镍变应性接触f生自癜风,用核医学SPECT方法首次定性和定量分析证实了早期梅毒患者即已存在脑血流异常。

3X35年起被列为国防科工委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乐嘉豫合作,对梅毒、尤其是不典型梅毒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梅毒;诊断技术和方法;体征和症状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429(2006)10-0001-03梅毒是人体感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P)后发生的不仅仅局限于皮肤或生殖系统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尽管梅毒螺旋体的全基因图已经绘制…,但仍然无法常规培养获得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药敏试验也无从谈起¨1。

目前临床梅毒螺旋体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越来越便捷、实用,但是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特别是梅毒合并AIDS/HIV(+)时…;尽管临床医师对梅毒感染的皮肤表现比较熟悉,但由于梅毒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诸多非医学因索不同程度的干扰,梅毒的诊断治疗现状比较混乱,因此,有必要复习梅毒诊断的有关问题。

1梅毒感染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梅毒螺旋体具有嗜黏多糖性,易侵犯富含多糖的组织,如皮肤和神经系统。

梅毒螺旋体以其黏多糖酶为受体,与血管内壁细胞膜上的透明质酸酶相黏附,分解后者的黏多糖,以供给自身合成螺旋体荚膜。

梅毒规范诊疗方案

梅毒规范诊疗方案

梅毒规范诊疗方案一、治疗原则(一)及时治疗及早发现、及时正规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应给予治疗。

(二)剂量足够,疗程规则不规范治疗可增加复发机会,促使晚期损害提前发生。

按照国家推荐的治疗方案进行足量、足疗程的规范治疗,不得随意增大或减少药物剂量和疗程。

(三)追踪观察梅毒治疗后通常要经过2~3 年的追踪观察。

(四)性伴检查任何与梅毒患者发生性行为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因此,应对患者过去3个月内的所有性伴,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二、治疗方案(一)早期梅毒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病程在 2 年以内的隐性梅毒。

苄星青霉素240 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 1 次,共1~2 次;替代方案头孢曲松0.5g~1g,每日 1 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 日。

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 2 次,连服15 日。

(二)晚期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晚期隐性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隐性梅毒。

苄星青霉素240 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 1 次,共 3 次。

对青霉素过敏者服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 2 次,连服30 日。

(三)心血管梅毒如有心力衰竭,首先治疗心力衰竭,待心功能可代偿时,可注射青霉素,但从小剂量开始以避免发生吉海反应,造成病情加剧或死亡。

青霉素第 1 天10 万U,1 次肌内注射;第2 天10 万U,共 2 次肌内注射;第 3 天20 万U,共 2 次肌内注射;自第 4 天起按下列方案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80 万U/日,肌内注射,连续20 日为一疗程,共 2 个疗程(或更多),疗程间停药 2 周;或苄星青霉素240 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 次,共 3 次。

注意:1.所有心血管梅毒均需排除神经梅毒,合并神经梅毒的心血管梅毒必须按神经梅毒治疗。

2. 对青霉素过敏者服用多西环素100mg,每日 2 次,连服30 日。

梅毒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探究

梅毒血清固定及其应对策略探究

3 讨 论
肠梗阻作为临床急腹症 , 可分 为三类 , 即肠腔外梗 阻、 肠腔 内 梗 阻以及肠道壁梗阻。临床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 治疗 。 其 中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为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即肠外 营养支持 、 胃肠减压 、 维持体 内水电解 质平衡 等内容。急性 肠梗阻引起的系 列症状 , 会使肠腔压力 逐渐升高 , 从 而使肠壁 的正 常血运产 生障 碍, 发生感染性休克 、 肠壁坏死等后果 。进行 胃肠减压治疗 , 可 以 逐渐缓 解肠腔 内压力 , 降低肠壁 的水肿程 度 , 从 而使肠道 功能逐 渐恢复 , 并可有效预防手术带来 的风 险。 普通 胃肠 减压长度 有效 , 无法充 分吸干净 胃腔 内的容物 ,且 无法有效缓解 肠管 的水肿情 况, 因此肠 内减压效果不够理想 。 肠梗阻导管的应用 , 可对 胃肠道 进行 全程减压 , 有效 清除肠壁 的血运 障碍 , 缓解肠 粘膜 的水肿程 度 。本文研究 结果表 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8 %, 对 照组治疗 总有 效率 为8 6 %,说 明观察组 明显优于 对照组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O . 0 5 ) ; 观察组患者 临床体征 的变化也优 于对照组 , 差异有 统 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提示经鼻型肠梗 阻导管具有较 好 的临床疗效 。 综上所述 , 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 梗阻 , 临床效果 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 的l 陆床症状 , 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 献: 『 1 ] 康 春博 , 刘金 洪 , 李旭斌 , 等. 经鼻型肠梗 阻导管在 急性麻痹 性 肠 梗 阻治 疗 中的应 用价 值 Ⅱ 】 .世 界 华 人 消 化 杂 志 . 2 0 1 3 ( 2 4 ) :
力, 减轻肠管 的血肿现象 , 并 能够有效缓解肠梗 阻。 为探讨 经鼻 型 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 阻治疗 中的临床疗效 ,本 文选 择2 0 1 1 年5 月- 2 0 1 4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 0 0 例 ,对 照组 采用普通鼻 胃管治疗 , 观察组则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 。比 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 隋况报道如下 。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

梅毒血清固定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
(二)持续低水平Tp感染导致的NTT持续阳性:有学者认为,Tp复制速度慢(0 ~ 30 h),并可能利用毛囊和神经系统作为Tp受保护的微环境,Tp在宿主体内清除 的过程中,适应了环境,并以极简的外膜实现复杂的寄生方式来应对外源和内源 压力,并可能对抗生素治疗产生抵抗,从而维持持续低水平Tp感染,导致组织慢 性损伤,受损组织释放的心磷脂可使NTT持续阳性。
NTT持续阳性的相关因素
(五)梅毒患者经过正规驱梅治疗后NTT持续阳性 ▪ 早期潜伏梅毒、早期梅毒和部分不明病期潜伏梅毒患者经规范驱
梅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外周血NTT滴度可充分下降(治疗后3 ~ 6 个月滴度下降4倍及以上),并在规定的随访时间内转阴,但部分 患者在排除了神经梅毒等其他系统感染和再感染后,在规定的随 访期结束后或终身不转阴,导致了真正的梅毒血清固定,大部分 发生在三期梅毒、晚期潜伏或不明病期潜伏梅毒患者。
NTT持续阳性的相关因素
(三)宿主对感染反应的变异性导致NTT持续阳性状态:研究显示,机体 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清除Tp的过程,机体免疫的过度激活及持续存 在也可能导致组织长期免疫损伤,自体组织损伤可以释放心磷脂而使NTT 持续阳性。
(四)特殊生理状态或病理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导致NTT假阳性反应:既 往研究显示,机体在特殊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其外周血中存在抗心磷脂 抗体,前者如高龄者和妊娠者;后者如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 疾病及肿瘤患者。梅毒患者可以同时合并上述生理或病理状态,这种情况 下,NTT持续阳性可能不是梅毒本身所致。
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管理
(2)合并HIV感染:合并HIV感染的群体更容易加重其他感染和使感染 持续。因此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HIV感染时,可以建议患者加强随访。
(3)合并妊娠: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经过正规驱梅治疗的孕妇所生新生儿 可能罹患胎传梅毒,但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建议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妊 娠时,按妊娠合并梅毒的要求正规治疗1个疗程,并在孕期增加随访的频 率。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策略的进展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策略的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2〇21年3月第27卷第3期Chin J AIDS STD Vol.27 No.3 Mar 2021323DOI: 10.13419/ki.aids.2021.03.30•综述•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及策略的进展刘经纬,徐文绮,尹跃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南京210042)摘要:梅毒螺旋体作为梅毒的病原体,可侵犯人体形成一种慢性的性传播疾病。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可侵犯人体全身器官,既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又可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针对不同人群以及疾病的不同进展,应合理选用一种或多种检测方法,提高梅毒实验室检测的准确率。

关键词:梅毒;实验室检测;检测策略中图分类号:K 75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662(2021)03-0323-04Progress of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laboratory syphilis detection LIU Jingwei, XU Wenqi, YIN Yueping.(Institute o f Dermatology, Chinese Academy o 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National Center for STD Control, China CDC, Nanjing 210042,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INYueping,Email:*****************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2018ZX10101001-004-003); the Initiative for Innovative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016-I2M-3-021); Nanjing Incubation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2019060001)Abstract: Treponema pallidum, as the pathogen of syphilis, can invade the human body and form a chronic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complex and can invade almost all organs of a body. It can not only produce various symptoms and signs, but also be latent without symptoms for many years. The laboratory detection methods mainly include pathogenic methods and serological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ups or different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one or more methods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select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yphilis detection.Keywords: syphilis; laboratory detection; strategy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7V e/K>n e m« p a//i W u m,T p)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途径感染。

梅毒实验检测-检验科教学内容

梅毒实验检测-检验科教学内容

梅毒的免疫性(一)
人类对梅毒无先天免疫性,尚无疫苗接种进行人工 免疫,仅能在受感染后产生感染性免疫。已完全治 愈的早期梅毒患者仍可以再感染
感染梅毒后,首先产生IgM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感染2周后即可测出,早期梅毒抗梅治疗3~9个月后 或晚期梅毒治疗2年后,大部分病人IgM可转阴性, 再感染时又出现阳性,故IgM型抗体的存在是活动 性梅毒的表现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优点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的患者往往是梅毒现症感染
者,临床上即可开展治疗 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表现为滴度随成功的治疗而逐渐
下降,故可以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 3、此类方法价格低廉
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三)
测定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滴度进行疗效观察
1、治疗成功:早期梅毒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症状消失且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滴度有至少4倍的下降。晚 期梅毒或隐性梅毒患者在治疗后12~24个月内非梅毒螺 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滴度有至少4倍的下降
2、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试剂无需现配现用, 但仍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现已很少使用
3、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在特制的纸片 上进行,加入一定量特制的炭粉,可使抗原抗体出现 凝集,用肉眼可观察结果
4、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在试剂中以红色的 甲苯胺红颗粒代替黑色的炭粉颗粒,使结果更易于观 察
镀银染色法:与暗视野检查法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利用梅 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成棕黑色,再通过普通 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是目前国外采用较多的方法,其特 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暗视野检查法。将特异性的抗梅毒螺旋 体单克隆抗体用荧光素标记,如标本中存在梅毒螺旋体,则 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发苹果绿 色的梅毒螺旋体。此法可区分梅毒螺旋体和其他非致病性或 条件致病性螺旋体

梅毒诊治新进展

梅毒诊治新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写在课前的话梅毒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急性的皮肤表现包括生殖器溃疡,慢性可严重破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严重影响生殖和新生儿的健康。

在怀孕期间,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先天性畸形和严重的新生儿疾病。

因此了解梅毒诊治最新进展,对于临床非常重要。

什么是梅毒?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一、概述梅毒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急性的皮肤表现包括生殖器溃疡,慢性可严重破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严重影响生殖和新生儿的健康。

在怀孕期间,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先天性畸形和严重的新生儿疾病。

二、梅毒的流行病学中国大陆梅毒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1505 年。

20 世纪 50 年代的监测研究显示,妓女的梅毒感染率高达 84 %,部分地区的城市人口中 5 %患有梅毒,农村地区为 2-3 %。

1952 年,中国开展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消灭性病的运动。

政府实行集体检查,给感染者提供免费治疗,封闭妓院。

本方案似乎高度有效,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从我国和国际的研究中可证实我国基本消灭了性病。

自 20 世纪上半叶大规模的梅毒疫情流行之后,中国消除了梅毒达 20 年之久,即 1960 年至 1980 年我国几乎没有在出现梅毒。

1993年,中国报告的梅毒发病率为 0.2/10 万;但 2005 年,一期、二期梅毒发病率就占 5.7/10 万。

先天性梅毒平均每年上升 71.9 %; 1991 年新生儿梅毒为 0.01/10 万,至 2005 年已上升至 19.68/ 10 万。

上表为一项针对同性恋人群进行的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的调查。

4389 个被调查者中,HIV 感染率是 7.88% ,梅毒感染率是 19.89% ,同时感染梅毒和艾滋病的为 3.74% ;梅毒患者HIV 感染率为 18.8% , HIV 感染者中梅毒的感染率高达 52.71% 。

上表为针对同性恋队列 HIV 新发感染率的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显示艾滋病患者在 1840.25 人年的随访下,有 90 例血清发生 HIV 阳转,即新发感染率每 100 人年是4.9% 。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临床分析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临床分析

【 关键词 】 梅毒 ; 清固定 ; 血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79 1 R 4 . 19 R 5 . : 4 6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d i1 .9 9ji n 10 — 30 2 1.2 02 o:0 36 /.s . 02 1 1.0 2 0 .2 s
梅毒 是 由梅毒 螺旋 体感 染 所 致 的一 种性 传 播 疾 病, 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 还可通过胎盘传播引 起 流产 、 产 或 先 天 梅 毒 , 重 危 害 患 者 的生 命 健 死 严 康 。近年 来 我 国梅 毒 的 发 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临 床 上 发现 大 多数 梅毒 患 者经 过 正规 的青 霉 素驱 梅治 疗后 , 毒血 清反 应 素抗 体 可 在 ( 梅 1~2 年 内转 为 阴 ) 性 ,但仍 有 少 数患 者 的血清 反 应素 抗 体滴 度 下 降至
表 1 各 组梅 毒 患 者 的 血 清 固 定情 况
卫 生部 推荐 的梅毒 治 疗方 案进 行 规范 驱梅 治疗 即苄 星 青霉 素 20万 u , 两侧 臀 部 肌 肉 注射 ,每周 1 4 分
次 , 续 3周 。治 疗 后 定 期 随访 复查 血 清 快 速 血 浆 连
反 应素试 验 ( P 滴 度 。 R R)
1 6・ 0 性病 、 滋病 防治 ・ 艾 皮肤病 与性病
2 1 4月第 3 0 2年 4卷第 2期
JD ml o  ̄ adV nro  ̄, p 0 2 V 13 . O 2 e al t o n eeel A t 1 ,o.4 N . o 2
梅 毒 患 者 血清 固定 临床 分 析
应作霖 . 王 丰
1 2 方法 . 血 清 固定 以梅 毒 患 者 经 正 规 驱 梅 治 疗

联合治疗30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者的临床观察

联合治疗30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者的临床观察
中国热带 医学 2 0 1 4 年第 l 4 卷第 O 5 期
C h i n a T r o p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 M a y 2 0 1 4 , V o 1 . 1 4 , N o . 0 5
・6 0 1 ・

短篇论著 ・
联合治疗 3 O 例女性 梅毒血清 固定 者 的临床观察
s y p h i l i s c a s e s t I I s e r o r e s i s t a n c e r e c e i v e d h e a l h t e d u c a t i o n o f s y p h i l i s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ss a e s s e d it w h S y mp t o m C h e c k l i s t 9 0 a n d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s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c o mb i n e d t h e r a p y o f p i d o t i mo d , Wu l i n g c a p s u l e a n d b e n z a t h i n e p e n i c i l l i n a n d t h o s e i n
G u a n g mi n g Ne w Di s t r i c t Pe o p l e " s Ho  ̄i t d, S h e n z h e n 5 1 8 1 o 6 , G u a n g d o n g , P . R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e c t o f c o mb i n e d t h e r a p y o n s y p h i i l s c a s e s w i t h s e r o r e s i s t a n c e . Me t h o d s S i x t y

梅毒血清固定的评价与处理

梅毒血清固定的评价与处理

The e a ua i n a na e e fs p ltc S r r ssan e L O —i, v l to nd ma g m nto y hiii e o- e it c U nx HN h ocu (nt a Z a — n I s. h i
tt o r tl ya dV n rooyo i u nP oic l e l’ ue fDemaoo n e eel g g fSc a r v i o e Ho i l h n d 10 2 C ia h na P p s t ,C eg u6 0 7 , hn ) pa
定 的发 病率 也 明显上 升 。
l 血 清 固定 定 义
模 型试验 中证 实 ,P各 亚 群 T r 基 因存 在 高 度 变 异 T pK
性, 而这种高度变异性可能使 T P逃避机体对它的免疫
性, 致使 T P持 续慢 性感 染 。 目 前对于血清固定 的定义尚存在争议 , 大多数学者 22 梅毒 的病 程 、 别及 血 清滴 度 血 清 固定 的形 成 . 型 认 为 , 毒患 者经 规范 驱梅 治疗 后血 清反 应素抗 体 滴度 梅 与梅 毒病 程 长 短 、 期 及 类 型 有 一定 的 关 系 。 杨 文 林 病 下 降至某 个水 平后 不再 降低 , 持低滴 度 水平 持续 3个 保 等 对 43例 正 规治 疗 后 的梅 毒 患 者 进 行 了 2年 的追 2 月 者为血 清 固定 ; 有 学 者认 为 , 毒 患者 经 规 范 驱 梅 也 梅 踪 观 察 ,4例 发 生血 清 固定 , 生 率 为 1. % , 中潜 7 发 75 其 治 疗后早 期 梅毒 6个 月 、 期 梅 毒 l 月血 清 反 应 素 晚 2个 伏 梅 毒发 生率 最高 (05 ) 二 期梅 毒 次 之 (7 5 ) 4.% , 1. % , 试 验不 阴转 者 即为血 清 固定 。 期 梅毒 发生 血清 固定 的最 少 (. % ) 38 。因此 , 于梅 对 2 血清 固定 的影 响 因素 毒 患 者应做 到早 期诊 断治 疗 , 免 病 期 拖 延 至 晚期 , 避 导

梅毒诊疗指南

梅毒诊疗指南

• 软下疳是由一种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而引起的 性传播病。软下疳与硬下疳是有区别的。

1)软下疳的溃疡基底较软,而硬下疳的溃疡底部触
之较硬。

2)软下疳的发病急,从性接触染上杜克雷嗜血杆菌
到外阴部出现小红斑疹最短只需要1天,一般也仅2~5天
,而梅毒硬下疳的发生需要经过2~潜伏期,也就是说
6.胎传梅毒:
• (4)诊断分类:疑似病例:所有未经有效治疗的患梅毒母 亲所生的婴儿,或所发生的死胎、死产、流产病例,证据尚 不足以确诊为胎传梅毒者。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实 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镀银染色在 早期先天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及组织标本中查到梅毒螺旋体, 或梅毒螺旋体核酸检测阳性;②婴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抗 体检测阳性;③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 母亲滴度的4倍,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④婴儿出 生时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阴性或滴度虽未达到母亲滴度 的4倍,但在其后随访中发现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有临床 症状,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⑤患梅毒母亲所生婴 儿随访至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
3.三期梅毒:
• (3)实验室检查:①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极 少数晚期梅毒可呈阴性;②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
• (4)诊断分类:①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中①项,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②确诊病例应同时 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
4.神经梅毒:
• (1)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 史,或有输血史。
• 疳”是指皮肤或黏膜表面的溃疡,伴有流脓流血。“下疳 ”,则是发生于人体下身(即阴部)的一种溃疡。硬下疳 是一期梅毒的主要表现,是指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圆形规则 的糜烂或浅溃疡。它发生在梅毒螺旋体最先进入机体的部 位。一次不洁性交后,大约经过2~4周的潜伏期后出现。 由于它是后天梅毒的最初表现,因此也称为梅毒初疮。它 刚出现时为一个暗红色斑疹,很快溃破成为无痛性的浅溃 疡,它的基底较硬,用手触之为软骨样硬度(如触摸鼻尖 时的硬度)。疮面稍高出于皮肤表面呈鲜红色,有分泌物 较稀薄,并不呈脓性,因此疮面显得较为“干净”。实际 上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在这个阶段与他(她) 人发生性关系,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2014梅毒实验室检测探讨

2014梅毒实验室检测探讨

实验原理
心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反应素=絮状凝集
心磷脂:形成抗原抗体反应
卵磷脂:可加强心磷脂的抗原性
胆固醇:可增强抗原的敏感性。
VDRL、 USR、 RPR和TRUST所采用的抗原成分相同,
敏感性和特异性基本相似。
注意事项
实验环境温度应为23 C--29℃,抗原4℃保存冰箱,防止冻结。
本地区梅毒感染情况总结
1.
2. 3.
பைடு நூலகம்
梅毒感染呈现逐年增多趋势
女性多于男性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
4. 梅毒患者多来自门诊,但不自觉的现症感染者 逐渐增加。
注:非严谨统计数据!
三、梅毒的实验室检测
梅毒实验室检测
直接检测(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直接检查方法(病原学检测)
兔感染试验 (RIT)
2009 2010 2011 2012
分布比例
年龄段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来源分布
70% 60% 50%
分布比例
40% 30% 20% 10% 0% 2009 2010 时间(年) 2011 2012
outpatient inpatient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来源分布
120% 100%
分布比例
将梅毒螺旋体超声裂解,纯化抗原 疑问:抗原的成分,如何标准化?
阳性率
male female
时间(年)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年龄分布图
30% 25% 20% 15% 10% 5% 0% 0-14 15-30 31-40 41-50 51-60 >60
2009 2010 2011 2012
分布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T . P膜 多 肽抗 原 、 蛋 白及 基 因 的改 变 脂
T P外
近 年来 梅 毒 发 病 率 逐 年 上 升 , 世 界 每 年 新 增 约 全 120 0 万新 病例 , 而在 我 国其 发 病 率 在 性 传播 疾 病 中
仅 次于生 殖 道 沙 眼 衣 原 体 感 染 , 第 二 位 。梅 毒 患 居 者 治疗后 出现 的 一 种 血 清 学 现 象 日益 受 到 关 注 , 即 梅 毒经 正 规 驱梅 治 疗 后 , 有少 数 患 者血 清 R R下 降 P 到某个滴 度 时不 再 降 低 ( P R R持续 阳性 ) 这 种 现象 ,
贴 切合理 2 发病 情况
道部 分患 者 口服 红 霉 素治 疗 , P R R滴 度 下 降 到 1: 2
国内学 者杨 文林等 回顾 1 间 4 3例梅 毒患者 0年 2
资 料发 现患 者 中 2年 内有 7 4例 ( 1 . % ) 占 75 出现 血
后 , 续观察 2年 , P 连 R R仍 未 转 阴 : 分 患 者 未 予 以 部
s t c ) 是 我们 在治疗 梅毒 患 者过 程 中所 面 临 的重 ia e , sn
大 难题 。
1 基本 概 念
血 清 固定 的 定 义 目前 仍 未 统 一 。一 般 认 为 , 梅 毒 患者 经正 规驱 梅 治疗 后 , 床症 状 消失 , 非 梅 使 T 致 P持续 慢性 感染 。
梅毒 ( 感染 后 2年 以内 ) 按 规定 时 问 ( 6个 月 ) , > 随访
如 R R仍不 转 阴 , P 晚期 梅 毒 ( 染 后 2年 以上 ) 按 感 ,
梅药 物 的使 用 对 治 疗 梅 毒 至 关 重 要 , 梅 药 物 剂量 驱 要 充 足 , 程 要 规 范 。胡 蔚 毅 等 对 6种 抗 生 素 治 疗 疗
早期 梅 毒 1年 后 血 清 的 阴转 率 进 行 了 比较 : 鲁 卡 普
规定 时 间 ( 1 月 ) > 2个 随访 如 R R仍 不转 阴者称 为血 P
清 固定 。国 内在早 期梅 毒 出现 血 清 固定 的具 体 时 问
上亦 无统 一 标 准 , 的 以 2年 为 限 , 的 定 为 1年 。 有 有
16 9
・ 家论 坛 ・ 专
皮肤病与性病
21 0 2年 8月第 3 4卷第 4期
JD n1o g n eee1g . u 0 2 V 1 4. O 4 e ltoyadV n r ovA g2 1 . o 3 N . al o .
梅毒“ 血清 固定 " 其应 对 策 略 及
段逸群 , 张伟 明
行驱 梅治疗 后 R R长期 不转 阴 的病 例 。还有学 者 报 P
国内有学 者认 为若 时 间 定 在 2年 , 程 已肯 定 进 人 病 晚期 , 利 于 早期 诊 断 和治 疗 , 不 如此 时才 开 始 复 治 . 不符 合梅 毒 治 疗 的 早 期 足 量 规 范 的原 则 , 定 在 早 而 期梅 毒 6个月 、 晚期 梅 毒 l 月 则 与实 际 工作 较 为 2个
3 2 早期 治疗 不规 范 、 同药 物 的类 型 、 . 不 剂型 、 量 剂
和 给药 途径 也 对血 清 固定 产生 一定 的影 响 正 规驱
螺旋体 抗体 滴度 下 降至一 定 程度 ( 一般 ≤1: ) 8 即不 再下 降 , 长期 维持 在低滴 度 ( 至终 生 ) 或 是早 期 而 甚 ,
重视 , 为“ 视 脏病 ” 而未 在正 规 医 院接 受治 疗 , 自服某
称 为血 清 固 定 ( eo f a o ) 血 清 抵 抗 (eo r. sr — xt n 或 i i sr — e
膜上含 有少 量脂 蛋 白 , 膜 蛋 白具 有 免疫 原 性 , 兔 外 在 免 疫模 型 中能 激 发 强 烈 的体 液 免 疫 和 细 胞 免 疫 , 并 能抵抗 感染 后期 的 T P再 感 染 。T P通 过 降低 外 膜 蛋 白数 量及其 免 疫 原 性 来 逃 避 宿 主 的 免疫 应 答 , 使 致 感染 T P后 不能 完全清 除 体 内 T , 生 不全 免 疫 ,P P产 T 进而 潜伏 于体 内 , 成 长期 感 染 , 发 血清 同定 .此 形 引 外 ,P本 身抗 原结 构改变 、 因型别 的不 同及 机体 的 T 基 遗传 背景 差 异 与 血 清 固 定 的 发 生 也 有 一 定 的 关 系 . L F n E等 在兔 模 型 试 验 中证 实 ,P各 亚 群 T r a odR T pK 基 因存在 高度 变异 性 , 这 种 高 度变 异 性 可 能使 T 而 P
( 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 北 武 湖 武汉 402 ) 30 2
中图 分 类 号 : 79 1R 4 .2 R 5 . ;4 6 6
文 献 标 识 码 : B
d i1.9 9 ji n 10 ~ 3 0 2 1 .4 05 o:0 3 6/.s .0 2 1 1.0 20 .0 s
梅 毒是 一 种 严重 危 害人 类 健 康 的传 染性 疾 病 .
因青霉 素 9 .5 , 星 青 霉 素 8 .% , 孢 曲松 钠 3 3% 苄 83 头
9 .3 , 诺环 素 8 . 8 , 两环 素 8 . 8 , 奇 0 1% 米 73% 多 78% 阿 霉 素 6 .4 , 鲁 卡 因青霉 素 阴转 率 最 高 。 阿 奇 8 5% 普 而 霉 素 阴转率 最低 。 目前 已有 不 少 冈治 疗 不规 范 而 失 败 的报 告 。国外学 者 L k hr 报 告 阿 奇霉 素 治 疗 梅 u e at 毒失 败 。G o eB等 报道 了 1 多 西 环 素治 疗 早 期 om y 例 梅 毒失 败 的病 例 。 国 内杨 立 刚 等报 告 用 阿奇 霉 素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