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钢辩证[医学荟萃]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一、阴阳(总纲)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和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共称八纲。
表、热、实属阳证,里、寒、虚属阴证。
故一切病证,都可归为阴阳两大类。
(一)阴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身寒肢冷,卧喜蜷缩,短气少言,语声低微,喜静,不渴或喜热饮。
腹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舌苔润滑,脉象多沉迟细弱。
病理机制:凡体内阳气虚衰,阴寒亢盛均能引起阴证。
治疗用药:用温法。
温中祛寒,用于中焦虚寒证。
如肢体倦怠,手足不温,食欲不旺,或食进想呕,呕吐泻利,脘痞腹胀,吞酸吐涎,舌苔白,口不渴等证。
代表方:理中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
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
如四肢冰冷,恶寒蜷卧,呕吐下利,脉沉微。
代表方:回阳急救汤。
(二)阳证临床表现:精神亢奋,面色发红,身热肢温,卧喜伸展,气粗多言,语声洪亮,喜动,口渴或喜冷饮,腹痛拒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将绛坚老,舌苔黄燥,脉象多洪数有力。
病理机制:凡体内阴液不足,阳气偏亢均能引起阳证。
治疗用药:用清法。
清气分热(大热烦渴,自汗脉洪,或病后余热未清,心烦意乱等)。
代表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清营凉血,用于邪热入营,神昏谵语,以及热入血分(舌质深绛,脉数,烦乱不欲睡,吐血、发斑、衄血等)。
代表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泻火解毒,多用于瘟疫、温毒及火毒,或疮疡热深毒重的证候(烦躁狂乱,热甚发斑,或头面红肿,或口糜咽痛等)。
代表方: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
清脏腑热,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发生热证、火证。
临床要针对某一脏腑辩证施治。
如心火重就泻心火,用泻心汤、导赤散;肝火重则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泻青丸。
肺热泻肺火,用泻白散。
泻脾火用泻黄三;泻肠胃火用黄芩汤、清胃散、白头翁汤。
注意:用清法多针对实证,热去则停,虚证少用、慎用或不用,若用要补泻兼用,扶正祛邪。
(三)阴虚和阳虚1、阴虚证(阴分不足)临床表现:虚火上炎,颧面潮红,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盗汗,多梦遗精,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绛无苔,脉细而数。
辩证之八纲辨证
辩证之八纲辨证中医主要辩证法: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
即在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的基础上,对疾病类别、病位深浅、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里表、寒热、虚实八类证候的辨证方法。
表里反过来写为了记忆方便,便于区分阴阳。
(一)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根据疾病证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证与阳证两个主要方面。
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可隶属于阳证的范围;里证、寒证、虚证可隶属于阴证的范围,故阴阳两纲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张景岳:“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纲领。
”(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及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侵犯肌表皮毛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里证是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中期、后期或内伤杂病,具有病因复杂,病位广泛,证候繁多的特点。
邪在表者,病位浅,病情轻;邪在里者,病位深,病情重。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邪入里表示病情加重,里邪出表反映邪有去路,病情减轻,因而掌握表里出入的变化,对于推断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由于表里病位和虚实性质的不同,寒证又有表寒、里寒、虚寒、实寒之分,热证又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之分。
(四)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生理机能不足5所产生的证候。
实证是指邪气盛实,体内病理产物停留所表现的证候。
枟素问·通评虚实论枠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证是从正气的角度而言的,实证是从病邪的角度而论的。
在疾病的过程中,虚实可以互相转化,而出现由虚转实、由实转虚、虚实错杂的证候。
八纲辩证
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
(表里)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寒热)疾病的性质,(虚实)病邪与机体抗病能力的盛衰,以便认识疾病,作出诊断,进行治疗。
其中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阴阳在八纲中是总纲。
【阴证】症状表现:精神萎靡,语声低微。
面色晦暗,身寒肢凉,怕冷喜暖。
口不渴,尿清长,大便稀。
脉象:沉细或沉迟而无力。
舌诊:舌淡,苔白滑。
治则宜温补。
【阳证】症状表现:精神兴奋,语声粗壮,面色红亮,身热喜凉,发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
脉象:浮数或弦数,或洪实。
舌诊:舌质红,苔黄燥。
治则宜清下。
【阴虚】症状表现:常发低热,颧红,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
口燥咽干。
尿少而黄,大便秘结,兼失眠,多梦。
脉象:细数。
舌诊:舌质红,而苔少。
治则宜滋阴。
【阳虚】-症状表现:畏寒肢冷,常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男子易早泄或阳痿,女子易性冷淡。
脉象:细弱。
舌诊:舌质淡,苔白。
治则宜补阳。
【亡阴】症状表现:汗多而黏。
手足温,口渴喜冷饮,烦躁等。
脉象:洪而无力,或细数无力。
舌诊:舌红而干,治则宜救阴生津。
【亡阳】症状表现:汗多而稀,厥冷畏寒,精神萎靡,口不渴,喜热饮。
脉象:虚细,或微。
舌诊:舌质淡,润。
治则宜回阳救逆。
虚实。
虚实是辨别人体抵抗力的强弱和病邪盛衰的重要方法。
一般的讲,虚是指人机体的正气虚弱,而实则是病邪的气实。
虚与实的辨别:1、病的新久;2、体质的表现;3、脉的有力无力;4、从局部症状来辨别,5、虚为不足,实为有余。
【虚证】症状表现:久病体虚,少气懒言,食少自汗,乏力消瘦,精神萎靡。
动则心悸,听力减退,视物模糊等。
脉象:细弱无力,舌质胖嫩,色淡。
治则宜补虚。
【实证】症状表现:声高气粗,胸腹胀满拒按,大便干结,小便不利,或高烧,烦躁谵言,苔厚或恶寒,身痛而无汗。
脉象:实而有力,舌象:舌质红或绛,苔厚。
治则泻实。
【虚寒】症状表现:面色晄白,怕冷,手足发凉,腹痛喜按,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中医八纲辨证-
里证得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得种种病证 。
久 虚 靡 低 按 不痛 烦热 寒 少苔 力
证病弱
息 微
胀满 午后 时减 微热
或 无苔
实 短 多 兴 声 拒 按之 蒸蒸 恶 质老 有
证
新 病
壮 实
奋
高 气
按 疼痛
胀满
状热
寒
苔厚 腻
力
粗
不减
虚实之间得关系
虚实夹杂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阴阳辨证
阴阳辩证施概括证候类别得一对纲领,由于阴、阳 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得两个方面,故疾病得性质、 临床得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得范畴。
一、鉴别: 寒热
脉象
表证 里证
恶寒发热同 时并见
浮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或 沉 无寒热
舌象
一般舌苔薄, 舌质无明显 变化
舌苔厚腻或 无苔,舌质变 化明显
表证与里证得关系
二、相互关系 有两种情况 转化 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证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临床表现
各种虚证得表现极不一致 各脏腑虚证得表现各不相同 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 常见得有:心悸、脉结代;咳嗽痰少、颧赤盗汗;食
少、腹胀、便溏;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月经 量少;腰痛、阳痿、肢冷。
虚证
辩证要点可归纳为两大类: 阳气不足——面色恍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形寒
八 纲 辨 证
三阴交:健脾益气,补肝肾,利水湿。
隐白:益气统血,宁ຫໍສະໝຸດ 定志。 冲阳:健脾益气,理气和胃,消食化滞。
太白: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 泄热。
地机:健脾理血,理气和胃,祛湿利水。
(2)补阴阳穴 肾俞:补肾气,强腰脊,滋补肾阴,温肾壮阳。为治疗肾虚
要穴。 气海:大补元气,补血填精。为人体强壮要穴。 关元:滋阴填精,温肾壮阳,清热利湿。为全身强壮要穴。 中极:补肾培元,清热利湿,益精血,壮元阳。 曲骨:补肾培元,调冲任,通经止带,清热利湿。 复溜:补肾气,滋肾阴,健脾止泻,利水消肿。
3、止咳化痰平喘穴:凡以宣降肺气、肃肺化痰、止咳平 喘为主要功能的腧穴称止咳化痰平喘穴。化痰、止咳、平 喘穴多位于胸背部,归于肺、肾经。
肺俞:宣肺平喘,滋阴润肺。
天突:宣肺止咳,降逆化痰,清利咽喉。
太渊:宣肺止咳,通脉理气。
丰隆:和胃化痰,止咳平喘。
4、理气穴:凡具有行气或降逆作用,以疏通气机、调整 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腧穴称为理气穴。理气穴 多位于胸、腹、胁、背部及膝关节以下,归脾、胃、肝、 胆、膀胱、肾经及任脉,有调节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的 作用。
八纲辨证
主讲:董敏园
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辩证的主要依据(疾病的
外在表现)。
证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出现的各种症
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是辩证所得出的结 论(是疾病本质的反应)。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它们根
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以概括 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 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 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中医基础知识: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知识: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就是把各种疾病分为八大类型,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疾病的八种类型是医生通过对病人的四诊后掌握的一些资料,再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疾病的盛衰及性质、病位的深浅,把这些资料综合分析之后得出来的。
在这八纲之中,阴和阳是疾病的类别的反映,表和里是病位的深浅的反映,寒和热是疾病的性质的反映,虚和实反映的是邪正的盛衰。
具体来说,八纲辨证的内容如下:(1)表里辨证表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反映的是病势的深浅和病位的内外。
表证主要指的是疾病比较浅而轻,而里证则指的是疾病深且重。
表证指的是六淫邪气经过口鼻和皮毛侵入时产生的一些证候,经常是发生在外感病的初级阶段,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
它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脉浮、头身痛、鼻塞、咳嗽、流涕、咽喉痛等。
里证指的是疾病深入到脏腑、骨髓、气血的一些证候,是外证不解而传入里,多发生在一些外感疾病的中后期或者一些内伤病,里证的病程一般比较长。
临床表现是便秘、腹泻、烦燥、头晕、脉沉等。
表证和里证的辨别。
表证和里证的辨别一般是通过观察疾病的寒热、脉象、舌象的变化得出,具体来说:脉浮多为表证,脉沉多为里证;发热恶寒多为表证,发热不恶寒多为里证;舌苔变化少为表证,舌苔变化多为里证。
(2)虚实辨证虚实是反映邪气盛衰的一对概念。
实证指的是邪气盛宜攻;虚证指的是正气不足,宜补。
虚证指的是人体体内正气不足所产生的一些证候,包括脏腑、阴阳、精血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小便频繁或小便不禁、精神萎靡、盗汗等。
实证指的是体内邪气过盛所导致的一些证候,是邪气侵入身体或内脏功能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为呼吸气粗、胸闷烦躁、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腹部胀痛、舌苔厚腻等。
虚证和实证的辨别。
虚证和实证的辨别一般有以下规律:体壮、舌老、外感病初、中期、声髙气粗、脉实有力、痛处拒按等症状多为实证;体弱、舌嫩、外感病后期、声低气怯、脉虚无力、痛处喜按等症状为虚证。
八纲辨证(建议收藏)
八纲辨证(建议收藏)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1.阴证】萎糜不振少精神,形寒肢冷躇卧身,面色苍白白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迟细,气弱声低证属阴。
【2.阳证】精神兴奋面色红,怕热-----凉烦躁生,气粗声高渴饮冷,溺短赤黄便难通,脉大洪数而有力,舌红苔黄热病容。
【1.表寒】恶寒重兮发热轻,无汗身疼肢如冰,舌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败毒散最灵。
【2.表热】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加减是主方,治用辛凉解表药。
【3.表虚】发热自汗或恶风,脉象浮缓苔不红,桂枝汤善调营卫,表虚服下症必松。
【4.表实】身体疼痛而恶寒,无汗表实证当详,脉象浮紧苔薄白,辛温解表麻黄汤。
【1.里寒】形寒肢冷尿清长,面色苍白大便溏,脉多沉迟舌淡白,附子理中总扶阳。
【2.里热】身热烦躁言语谵,口渴饮冷尿黄鲜,苔黄便干脉洪数,清热白虎汤最贤。
【3.里虚】少气懒言心悸慌,头晕目眩肢冷常,脉象细弱舌质淡,补虚要用八珍汤。
【4.里实】烦躁谵语气粗长,腹满便秘舌苔黄,手足汗出沉实脉,救阴泻热承气汤。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但发热或但畏寒--------里证
舌脉:
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
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
二、寒证和热证
(一)寒证 [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时的证候。 [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
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 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特点]冷、淡、稀、润、静
证
冷饮
淡白
蜷卧
冷
安静 少动
仰卧
红赤
热
烦躁 多动
清稀 小便清 色白 长、大 量多 便稀溏
黄稠 小便短 赤、大 便干结
舌淡 苔白 而润 滑
舌红 苔黄 而干
迟或 紧
数或 滑
三、虚证与实证
(一)虚证
[概念]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
外感病中、后期及内伤病。
[成因] 一、表邪不解入里。
二、六淫邪气直接侵犯脏腑形成里证。
三、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
[特点] 病位深在;临床表现复杂;非表即里 。
附:半表半里证
二、表里证鉴别要点
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
中医之八纲辩证概述
中医之八纲辩证概述疾病证候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证候的类别,不属于阴症,便属于阳证;病位的深浅,不属于表证,便属于里症;疾病的性质,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症;邪正的盛衰,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属虚证。
所以,八纲辩证可以作为一切辩证的纲领,而阴阳两纲又为八纲的总纲,即表、热、实证属阳;里、寒、虚证属阴。
表里辩证外邪侵犯人体肌表,病位及病势均轻浅者属表证,往往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病在脏腑,病位病势均较深重者属里证,多数起病缓慢,病情较长。
一、表证:六淫外邪从皮表,口鼻侵犯人体肌表、经络而产生的病症,称为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状。
证候分析:六淫外邪,侵犯肌表正邪相争则发热。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咽喉为肺气的通道,皮毛受邪,肺气失宣,出现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
二、里证:因外感或内伤的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症候,称为里证。
临床表现:里证包括的范围很广,大多具有内脏病变的表现,如心悸,咳喘,腹痛,呕吐,气短,乏力,便秘,尿赤等等。
证侯分析: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2、外邪直接侵入脏腑而发病;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影响脏腑,而使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各种里证。
寒热辩证它是反映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即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症,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一、寒证:是由于感受寒邪,或机体阳虚阴盛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脉多见迟。
证候分析:外感寒邪,或内伤久病,阳气虚弱,机体衰减,导致阴寒内盛,阳虚则卫阳不能温煦全身,故见恶寒喜暖,面色苍白。
二、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或机体阳盛阴虚的证侯。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饮冷,手足灼热,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证侯分析:阳热偏盛,则身热喜凉,火热伤阴,液被耗,故渴喜冷饮,小便短赤,火性炎上,故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
八纲辩证总结
八纲辩证总结
八纲辩证是中医辩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阴阳辩证、表里辩证、寒热辩证、虚实辩证等八个纲领。
以下是八纲辩证的总结:
1. 阴阳辩证:阴阳是八纲辩证的总纲,用于区分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阳证表示病邪在表、在腑、在气分,实证居多;阴证表示病邪在里、在脏、在血分,虚证居多。
2. 表里辩证:表里用于区分疾病的病位深浅。
表证表示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轻浅;里证则表示病变部位在体内,病情较深入。
3. 寒热辩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表示正气不虚但阴邪盛,表现为机能抑制、脏腑组织失常等症状;热证则表示正气旺盛但阳邪盛,表现为机能亢进、脏腑组织功能亢进等症状。
4. 虚实辩证:虚实用于区分疾病中邪正力量的对比。
实证表示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表现为机体抗病能力亢进等症状;虚证则表示正气虚弱,机体抗病能力低下,邪气留滞,表现为机能减退、脏腑组织衰退等症状。
八纲辩证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的辨别,可以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和病机变化,为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八纲辩证汇总
八纲辨证一、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治则:辛温解表。
2.表热证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
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
病机: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
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
热伤津而口渴。
热邪在表,故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
3.表虚证主证: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病机: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
治则: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4.表实证主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
病机: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
治则: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
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
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
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
1.“真寒假热”: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见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宁,口渴,苔黑,脉浮大等,表面上看似有热象,但是,身热反欲盖衣被,四肢厥冷,口渴喜热饮,且饮不多,下利清谷等寒象,此为证一;证二:病人精神萎颓淡漠,蜷缩而卧,舌质淡白,苔黑而润,脉虽浮大但无力。
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其本质仍是寒证,故称“真寒假热”治疗上要用温里回阳,引火归元。
2.“真热假寒”: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如热性病中毒较重时可见表情淡漠、困倦懒言、手足发凉、脉沉细等,粗看好似寒证,但是,恶寒而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此为证一;证二:口鼻气热,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八纲辨证名词解释中医
八纲辨证名词解释中医
中医的八纲辨证是中医学中一种基本的辨证方法,由阴阳、表里、升降、虚实、气血等八个方面组成。
八纲辨证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属性和各方面的状态与外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而对疾病进行分类和推断。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核心。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一方面表现为阳,
另一方面表现为阴。
阳包括太阳、阳明、太阳、阳明、太阳等阳性经络,阴包括月亮、阳明、太阳、阳明、太阳等阴性经络。
表里是八纲辨证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表证和里证是指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也就是内外的阴阳失衡。
表证表现为的外在症状是口干、口臭、发热、出汗等,里证则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腹泻、便秘等。
升降是八纲辨证中的另一个方面。
升发和萎缩是宇宙中阴阳规律的变化。
人体内部的升降与外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包括饮食、作息等因素。
当饮食不当或生活习惯不良导致升降失衡时,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虚实是八纲辨证中的另一个方面。
实症和虚症是指人体内部的虚实失衡,也就是虚实相互斗争的状态。
实症表现为口干、口臭、发热、出汗等,虚症则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失眠等。
气血是八纲辨证中的其他方面。
气证和血证是指人体内部的气和血的平衡失衡。
气证表现为腹胀、便秘等,血证则表现为月经不调、贫血等。
八纲辨证是一种基本的中医理论,通过阴阳、表里、升降、虚实、
气血等各个方面对疾病进行分类,从而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八纲辨证方法集萃
八纲辨证方法集萃八纲辨证大全一、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二、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 直中” 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中医八纲辨证总结
中医八纲辨证总结
中医八纲辨证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也是临床最常用的辨证方法之一。
八纲是指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四个对立的概念。
通过对于病人的病情进行八纲的辨别,能够更好地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具体的八纲辨证如下:
1. 寒热辨证:寒证病人体温偏低,皮肤苍白,恶风寒;热证病人体温偏高,发热,手脚发热。
2. 虚实辨证:虚证指人体气血和精神状态异常,常表现为乏力、精神不振、萎靡等;实证指人体气血畅通,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口渴、多汗等。
3. 阴阳辨证:阴证指人体阴精不足,常见症状为头晕、口干、精神疲乏等;阳证指人体阳气亢盛,常见症状为口渴多饮、尿黄等。
4. 表里辨证:表证指病变表层,常表现为外感病、感冒等;里证指病变深层,常表现为内脏疾病,如心脏病、肝病等。
总的来说,八纲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够辨明病因病机,为治疗提供指导,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
中医八纲辨证汇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八纲辨证汇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汇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什么意思?◆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辨证中最主要部分,通过临床,为运用四珍,掌握病情,按照疾病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把已发现的证候分为八类(八纲),各类全有它的代表性,用以确定疾病的属类,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再予处方、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在内伤杂病里以脏腑辨证属纲领;在外感病中,伤寒部分用六经辨证方法;温病部分就要用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了。
疾病的发展一般直接影响机体的变化,所以症状、舌苔与脉象等都可以用八纲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病变的性质,病位的浅深,邪正的盛衰,以推断预后和转归。
当然八纲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为因果,互有联系,依据正邪交争的情况总结出来的。
下面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个辨证来说说:一、阴阳辨证阴阳是一切事物本卑存在的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八纲中表、热、实为阳证;里、寒、虚是阴证。
因此,阴阳实际上就是八纲中的总纲领。
凡阳证病人多热多实;阴证病人多虚多寒了。
1.阴证从望诊可以看出,病人面色暗淡,精神萎靡不振,疲倦无力,举动迟钝,喜锩卧,愿意安静,很少讲话,声音低微,怕冷,喜暖,四肢清冷,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软或稀,小便清长,舌苔白腻,质淡体胖且嫩,脉象沉迟无力等都属阴证。
2.阳证病人面色赤红,目光炯炯,高热口渴,举动轻捷,神烦着急,口唇焦干发裂,言语响亮有力,呼吸气粗,大便干燥味臭,小便赤热,舌质红绛,苔黄且厚,脉象浮洪滑数按之有力等,这都属于阳证。
二、表里辨证表里是病变的部位浅深的概念,凡是六淫外邪侵犯人体,发病初期,外邪还在皮毛的为表证;外邪内传入里及病邪自内产生,都要算是里证。
1.表证六淫伤人皮表,患者头痛怕冷,鼻塞涕多,体痛无汗(或有汗),大便尚正常,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浮数等皆属表证。
2.里证病变入里或病由内发的疾病全叫里证外感内传入里,如伤寒阳明腑证,身热汗出,心烦,腹胀满拒按,大便干燥,谵语,脉实有力;或温病邪热内陷心包,神昏谵语,烦渴欲饮,脉洪大者;若由气血不足,五脏虚损及七情内伤的疾病全属里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一、辨表里1.表证:表证是指外感病邪侵入体表,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舌苔薄白,脉浮等。
2.里证:里证是指病邪入侵体内,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肿痛等,舌苔黄厚,脉弦等。
二、辨寒热1.寒证:寒证是指内外寒邪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畏寒、肢冷等,舌苔白,脉弱。
2.热证:热证是指内外热邪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等,舌苔黄,脉数。
三、辨虚实1.虚证:虚证是指脏腑功能不足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舌苔薄白,脉弱。
2.实证:实证是指有实质性病变所致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出血等,舌苔黄厚,脉实。
四、辨湿燥1.湿证:湿证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身重、困倦、湿痰等,舌苔厚腻,脉滑。
2.燥证:燥证是指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干燥、口渴、便秘等,舌苔干燥,脉细数。
五、辨阴阳1.阴证:阴证是指阴气不足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烦热、口渴、消瘦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2.阳证:阳证是指阳气亢盛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面红、目赤、口苦等,舌红苔黄,脉数。
六、辨内外1.内证:内证是指疾病在体内产生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尿血等。
2.外证:外证是指疾病在体表产生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
七、辨寒热虚实1.寒实证:寒邪入侵引起的实质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喜温、舌苔白厚等。
2.热实证:热邪侵袭引起的实质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
3.寒虚证:寒邪引起的脏腑功能不足。
常见症状包括畏寒、乏力、舌苔白薄等。
4.热虚证:热邪引起的虚实兼夹。
常见症状包括虚热、口渴、舌红少苔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辨证论治的案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外感病邪:指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从外界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2.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粘液状物质,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类特制
5
(一) 表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 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1 、表寒证;2、伤风表证;3、表热证。
表证的两个特点: 1、外感时邪; 2、邪浅病轻。
一类特制
6
(二)里证
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 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一类特制
20
虚实真假的辨别
虚实真假的辨别
杨乘六指出:“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 诸舌。果系实证,则脉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有力; 果系实火,则舌必干燥焦黄而敛束且坚牢也。岂 有重按全无脉者,而尚得谓之实证;满舌俱胖嫩 者,而尚得谓之实火哉?”
一类特制
21
附病案1:
1、张某,男,54岁,1995年8月12日就诊。 患者于8月9日晚间起,感周身疼痛,发烧,咳嗽, 10日早晨体温高达39.9℃,经某医院诊为上呼吸 道感染,治疗后体温很快降至正常,但11晚再次 发烧,次日即来就诊。
一类特制
16
(二)实证
概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
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
成因:外邪入侵人体;
内脏功能失调,病理产物堆积。
临床表现:
(痰饮、水湿、瘀血等)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
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一类特制
17
三、虚证和实证鉴别表
一类特制
3
二、八纲辨证源流
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 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伤寒正脉》
一类特制
4
一 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成因: 1、表邪失治,内传入里;
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 3、七情、饮食、劳倦等。
一类特制
7
里证
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取其一,以与表 证相鉴别)
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 腹胀腹痛,呕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 神昏谵语,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力。
特点:1、病位深在; 2、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小儿疳积证 寒热如疟,腹部膨大,青筋显露,形 瘦骨立,午后烦躁,贪食,舌苔厚浊,脉 细弦。
一类特制
19
虚实真假
2、真实假虚:实邪裾内,耗损气血,外显虚象。
“大实有羸状”
《顾至默默不欲语,肢不欲动,
或眩晕昏花,或泄泻不实,是大实有羸状”
干血痨证 妇人形容憔悴,身体消瘦,肌肤甲错,五心 烦热,饮食少思,一片虚象显然;但舌质紫暗, 边缘有瘀点,月经停久不来,脉象涩而有力。此 乃虚中挟实,瘀血耗损气血所致,当活血祛瘀, 方可新生,若以补法,则效不可见。
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 白,口淡不渴,肢冷 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一类特制
12
二、热证
概念: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 里热:外邪入里化热。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实热 阴虚生内热--虚热
临床表现: 恶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 不宁,痰黄涕浊,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初诊(8月12日):发热,头痛,咳嗽,吐白粘痰, 咽痛而干,流涕,胸闷,纳差,四肢酸痛无力。 舌淡红,苔薄黄不燥,脉象浮数。
八 纲 辨 证
一类特制
1
目的要求: 1、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要领及临床
表现; 2、掌握八类证候的鉴别要点; 3、熟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 CAI教学 课堂讲授 课 时: 6 学时
一类特制
2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概念: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10
二、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调经论》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一类特制
11
(一)寒证
概念: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 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 内寒:寒邪直中脏腑--实寒 自身阳虚----虚寒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虚证
实证
长(久病)
短(新病)
虚弱
壮实
萎靡
兴奋
声低息微
声高息粗
喜按
拒按
时时自减
不减
五心烦热
壮热
得衣近火则解 添衣加被不减
质嫩,苔少或无 质老,苔厚腻 苔
无力
有力
一类特制
18
病案举例
1、真虚假实:脏腑虚弱,运化无力,积滞内生。
“至虚有盛候”
《顾氏医镜》“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 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 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
一类特制
8
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病因 病位
外感六淫 浅表 表证入里 脏腑
病程
短 较长
病情
轻 较重
临床特点
发热恶寒同见 发热恶寒分见
一类特制
9
附:半表半里证
概念: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
段,又称为“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 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一类特制
一类特制
13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 热 口 渴 面 色 四肢 二 便
寒 证
恶寒喜热
不渴
大便稀溏 白 冷 小便清长
热 证
恶热喜冷
渴喜 冷饮
红赤
大便干结 热 小便短赤
舌象 脉象
舌淡 苔白
迟或 紧
舌红 苔黄 数
一类特制
14
三、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 • 通评虚实论》
“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
则当补”
《景岳全书 • 传忠录》
“论气血,气有盛衰,盛则为实,衰则为
虚, 血有亏瘀,亏则为虚,瘀则为实。”
《通俗伤寒论》
一类特制
15
(一)虚证
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 的病理概括。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正气。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 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 滑脱,小便失禁,舌上无苔,脉虚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