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 的纲领。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 表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浮脉,苔
薄白。 表证护治原则:辛散解表。 里证临床表现: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
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 热,自汗盗汗等 护治原则:补需扶正 实证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 躁,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 实有利,舌苔后腻等。 护治原则:泻实祛邪
阴阳辨证
阴阳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总纲。 阴虚症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五
心烦闷、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少津等。 护治原则:养阴清热 阳虚症临床表现: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
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 程较长。 里证护治原则:以合里概括。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寒症临床表现: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
暖、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 苔白而润,脉迟或紧。 护治原则:温以祛寒 热症护治原则:清热泻火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正邪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症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
《中医学基础》第14章 辨证.1八纲辨证.
3.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 (阴盛格阳、戴阳证等)) 即指内为真寒而外有假热的证候 其表现特点 ①外显阳热之象:身大热、面色赤、口渴、咽痛、 躁扰不安、脉象浮大或数 ②内见虚寒之象:下肢厥冷、小便清淡、下利清谷 、舌淡苔滑、脉象无力 ③真假有迹可辨:(假热鉴别)
(机制 表里,寒热,虚实各自反映实际病证病理本质的 一个侧面,故本身并不是独立完整的证,且也不能互 相取代
(二)证候错杂
1、概念:指八纲中相互对立的成份,同时出现在一个 病体身上
2、矛盾证候同存的条件和形式是 (1)表里同病----外感邪气较重,同时侵犯体表和内 脏 * 本有内伤里证,复感外邪表证; * 外感表证未罢,复又误伤甚里; * 外邪与内邪相互引动(杂病)
(一)寒证
1、基本概念:阴气偏盛,阳气偏衰所致的证候类别 。 2、一般表现
冷象——怕冷,喜暖,肢凉,冷痛 淡象——面色淡白,舌淡苔白 稀象——痰涕清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润象——口淡不渴,舌润苔滑 静象—神静踡卧,脉象紧迟
(二)热证
1、基本概念:即阳气偏亢,阴气偏衰所致的证候类型 。 2.一般表现 热象——恶热喜冷,身热,灼痛 深象——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小便短赤 稠象——痰涕浓稠,舌苔少津 干象——口渴咽干,大便干结 动象——烦躁不安,脉象动数
外感(表邪传里或外邪直中) 3.一般表现 寒热但见 胸腹不适之诸症、饮食、二便的各种失调 精神、情志的各种异常 脉沉或脉形、脉势之异常、舌体、舌苔的明显变化 起病或缓长或急重
(三)半表半里证
1、基本概念:特指外感病邪,在由表入里的过程中, 邪正分争于少阳经界所致的证候类型 。 2、一般表现
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特征性表现 。
中医八纲辨证
临床体现
常见旳主要有:发烧,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 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 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感邪性质旳差别 致病旳病理原因不同 病邪侵袭、停积部位旳差别
证候体现各不相同 极难以哪个症状 作为实证旳代表
实证
辨证要点: 实证是邪实正未虚,正邪剧争所致 病邪性质各异,症见多端,详细要详细参详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旳一对纲领。也是疾病过 程中阴阳偏盛偏衰旳体现。
寒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造成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体现旳 具有冷、凉特点旳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寒证
临床体现:各类寒证证候体现不尽一致, 但常见旳有: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 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寒证
辩证要点 一、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是主要机理 二、阳气受遏或不足,不能发挥温煦形体旳作
用。故根据主证恶寒、肢冷、蜷卧、喜暖、面 白、舌淡、苔白滑等
热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盛,或脏腑阳气亢盛,或 五志化火 造成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所体现旳具有温、热特点旳证候。
阴阳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也是八纲辨证中旳总 纲
阳证
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
归
体现旳表证、热证、实证
属
症状体现于外旳、向上旳、轻易发觉 为
阳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
证
病情变化较快
阴证
克制、沉静、衰退、晦暗
归
等体现旳里证、寒证、虚证
属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2第六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王执中《伤寒正脉》 张三锡《医学六要》 明代为诸多医家重视接受,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一)何谓表里: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 表里具有相对以八纲为审3肺气上逆—咳嗽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4.表证特点:(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4(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
中医八纲辨证口诀
1.肝木生风:肝属木,主生风。
因此,风病多见于肝郁或肝气不舒的
人群,表现为头痛、颈项强痛、肢体麻木等症状。
2.心火生热:心属火,主生热。
因此,热病多见于心火旺盛的人群,
表现为发热、口渴、皮肤热等症状。
3.脾土生湿:脾属土,主生湿。
因此,湿病多见于脾虚或脾湿的人群,表现为胃纳不良、口干舌燥、腹胀腹泻等症状。
4.肺金制水:肺属金,主制水。
因此,水病多见于肺虚或肺气失常的
人群,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5.肾水生木:肾属水,主生木。
因此,木病多见于肾虚或肾阴不足的
人群,表现为头晕、耳鸣、腰痛等症状。
6.肝胆相搏:肝胆属木,具有相互搏斗的关系。
因此,胆石症、胆囊
炎等疾病常见于肝胆不和的人群,表现为胸胁胀满、情绪不稳、头晕目眩
等症状。
7.肾主骨生髓:肾主骨,肾精充足才能生骨髓。
因此,骨折、关节炎
等疾病常见于肾虚的人群,表现为腰痛、腿软无力、骨质疏松等症状。
8.脾主肌四肢:脾主气血,气血充足才能供给肌肉四肢。
因此,痉挛、肌无力等疾病常见于脾虚的人群,表现为四肢困乏、肢体麻木、关节酸痛
等症状。
以上就是中医八纲辨证口诀的详细介绍。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口诀,
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状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诊断的
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当然,中医治疗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治疗,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的效果。
八纲辨证(从一到十学中医)
治法:清热、解毒、泻火、通便、逐水、祛痰、化痰利水、理气、行气破血、
活血化瘀、消食导滞和驱除虫积 祛表邪(肌肤腠理)药浴推拿刮痧 祛中邪(筋膜经脉)熏蒸拔罐行针 祛内邪(脏腑骨髓)汤药艾灸
总
结
【八纲辨证定方向,中医八法来调理】
中医的调理方式有称为八法的“汗、和、下、消、温、清、燥、补”(有删补) 无外乎推拿,刮痧,拔罐,膏贴,行针,艾灸,药浴,汗蒸,熏蒸,方剂等的综 合应用,留待下次课程一一对应讲解。
有缘再见
主讲:三生
目
开场诗
录
出处 释义 实用
表里
寒热
虚实
八纲在心需辨清 用药用法才对症 阴阳为宗辨表里 虚实可知寒热盛 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写
在
前
面
学中医,做养生。不懂阴阳怎么行?阴阳是最基本的中医辨证法
养生的最终目的—————————————————平衡阴 阳
【出处】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在辨证方面已赅括了有关八纲的内容。 《本草纲目》:“八要,一曰虚,二曰实、三曰冷、四曰热、五曰邪,六曰正,
阳盛者的热证(实热)发病急,病程短。高热,怕热,大汗出。神昏谵语,
甚则发狂。烦渴引饮。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厚。脉洪数。热邪炽盛。治以清热泻火。
【寒热】之转化
寒证化热:寒邪在人体滞留过久,会逐渐被人体阳气逐渐混合,转化,交融 正邪相搏成寒热交杂的证候,比如上燥下寒,里寒外燥等,辩证时注意与实热的区分。 热证转寒:热邪侵袭人体,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而此人正气虚弱,正不胜邪; 也见于误治、失治,损伤阳气的患者。这种转化可缓可急。
【虚实】之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证虽是正气不足,而邪气也不盛。 虚证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虚证 (如肺气虚、肺阴虚、心阳虚、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肝阴虚、肝血虚、
中医八纲
“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
《景岳全书 • 传忠录》
“论气血,气有盛衰,盛则为实,衰则为虚, 血有 亏瘀,亏则为虚,瘀则为实。”
《通俗伤寒论》
(一)虚证
【概念】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 候的概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津亏。) 【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气 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 失禁,舌上无苔,脉虚无力等。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正气。 【证型】表虚证;里虚证;气虚证;阴虚证等。 【治法】补虚 【特点】不足、松弛、衰退。
(一)寒证
【概念】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机能 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症状】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肢冷 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 溏,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成因】阴寒内盛,阳失温煦,津液未伤 【证型】表寒证;里寒证; 实寒证;虚寒证等。 【治法】散寒;补阳 【特点】冷、稀、淡、润、静。
寒热真假的鉴别
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①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方 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 表现,是如实的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 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 断的依据。
寒热真假的鉴别
②假象毕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 面色 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 而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 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 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 身蜷卧,欲得衣被。
虚实真假
1、假实:“至虚有盛候”
2、假虚:“大实有羸状”
此乃脾虚不运,积滞内生之假 实证,万不可攻伐,否则脾胃 更伤,症愈甚;只能健脾消积 助运化,积滞方可渐渐消散。
什么是中医八纲辨证?该如何去进行辨证?
什么是中医⼋纲辨证?该如何去进⾏辨证?⼋纲辨证的概念⼋纲是指表、⾥、寒、热、虚、实、阴、阳⼋个辨证的纲领。
表⾥——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纲辨证源流1.《内经》:“善诊者,察⾊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纲”名称。
表⾥证的概念及意义1.表证(1)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经⽪⽑、⼝⿐侵⼊时所产⽣的证候。
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疼痛,⾆苔薄⽩,脉浮,或⿐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可分为表寒证,伤风表证和表热证。
2.⾥证(1)概念:⾥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2)⾥证的成因:①表邪失治,内传⼊⾥;②外邪直中,侵犯脏腑;③七情、饮⾷、劳倦等。
(3)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渴烦躁,腹胀腹痛,呕恶,⼤便⼲结,⼩便短⾚,或神昏谵语,⾆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
(4)特点:①病位深;②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3.半表半⾥(1)概念:半表半⾥是指病邪在由表⼊⾥过程中的⼀个阶段⼜称为“少阳病”(2)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烦欲呕,不欲⾷,⼝苦咽⼲,⽬眩,脉弦。
表⾥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其寒热、⾆象、脉象等变化1.发热恶寒属表,但热不寒属⾥。
2.表证⼩便清利,饮⾷如故。
3.⾥证有内脏系统的机能障碍。
4.有⼀分恶寒,就有⼀分表证。
表证与⾥证的关系1.表⾥同病:表证和⾥证同⼀时期出现。
2.表⾥出⼊:表邪⼊⾥,⾥邪出表。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素问· 阴阳应象⼤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调经论》——“阳虚⽣外寒,阴虚⽣内热”。
寒证1.概念: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2.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便清长,⼤便稀溏,⾯⾊⽩⾆淡苔⽩⽽润,脉紧或迟等。
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中医八纲辨证
1.概述
1.1 中医八纲的基本概念
1.2 八纲辨证的作用和意义
2.辨证方法
2.1 望诊
2.2 闻诊
2.3 问诊
2.4 切诊
3.外感病辨证
3.1 风寒感冒的辨证
3.2 风热感冒的辨证
3.3 外感湿邪的辨证
3.4 外感暑热的辨证
4.内伤病辨证
4.1 阳虚内寒的辨证
4.2 阴虚内热的辨证
4.3 气虚血瘀的辨证
4.4 血虚气滞的辨证
5.八纲辨证和其他辨证法的结合 5.1 脉证结合
5.2 刺络结合
5.3 舌诊结合
5.4 小便结合
6.八纲辨证的实践
6.1 疑难杂病的辨证
6.2 儿科疾病的辨证
6.3 妇科疾病的辨证
6.4 内科常见病的辨证
7.法律名词及注释
7.1 中医法
7.2 医德医风管理办法
7.3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7.4 医学伦理规范
7.5 传染病防治法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论文
附件:诊断相关表格和图表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中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的用于规范中医行业的法律法规,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医德医风管理办法:指医疗行业相关机构或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3.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针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制定的法律规范,用于处理涉及医疗争议的纠纷和索赔。
4.医学伦理规范:指医学界界定的医学伦理原则,如尊重患者自主权、医生保密义务等,用于指导医师的职业行为。
5.传染病防治法:指中国制定并颁布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责任和惩处方式。
中医八纲辨证
要领而执简驭繁、受病百端,不过表里、寒热、虚实、 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的辨别将 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八种最基本的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 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 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
临床运用 八纲辨证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一对和 其它两对相连,辩表里须与寒热、虚实相关联。 在一定条件下,症候之间还会相互转化,疾病发 展到严重阶段还会出现假象。
八纲辨证的源流
八纲辨证出处和历代医家的论述 奠基于《黄帝内经》 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说:“凡诊病施治,必
里证
基本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 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 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 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 谓“非表即里”。
里证的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 舌质苍老,脉象有力——实。
是医生根据四诊所搜集的各种病情资料,将疾病的病位、性质、邪证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就叫做八纲辨证。
寒证、热证的临床表识现如,何?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
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用以概括和辨别疾病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 对纲领。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但发热或但畏寒--------里证
舌脉:
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舌边尖红、脉浮-----表证
舌质舌苔常有变化,脉不浮或沉------里证
二、寒证和热证
(一)寒证 [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时的证候。 [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
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 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特点]冷、淡、稀、润、静
证
冷饮
淡白
蜷卧
冷
安静 少动
仰卧
红赤
热
烦躁 多动
清稀 小便清 色白 长、大 量多 便稀溏
黄稠 小便短 赤、大 便干结
舌淡 苔白 而润 滑
舌红 苔黄 而干
迟或 紧
数或 滑
三、虚证与实证
(一)虚证
[概念]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
外感病中、后期及内伤病。
[成因] 一、表邪不解入里。
二、六淫邪气直接侵犯脏腑形成里证。
三、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
[特点] 病位深在;临床表现复杂;非表即里 。
附:半表半里证
二、表里证鉴别要点
病程:新病、病程短-------表证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它们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以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辨证:辨即辨别;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上,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可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上可分为实证和虚证。
尽管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之关键,掌握要领,从而确定调理原则。
我们悬灸保健养生虽不属于医疗行为,但我们面对的顾客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游移状态,也就是亚健康。
养生保健重在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平衡就健康,失衡则百病丛生。
因此作为悬灸保健师必须掌握八纲辨证,才能使用正确的悬灸保健技术为顾客服务。
一、阴阳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大致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之可以用于对所出现症状的分析。
因此,尽管病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又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1、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气滞的证候,属寒、属虚。
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
2、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属热、属实。
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3、阴证和阳证的鉴别阴证和阳证的鉴别,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出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表3—1)二、表里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人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脏在内,属里。
1、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入侵机体口鼻,皮毛等表浅部位之证侯,多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多在疾病初期。
2、里证:是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侯,五脏六腑在内,属里,脏腑受病,多为病邪入里,病程较长。
3、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表3-2)表3-2 表证、里证鉴别表三、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一、辨表里1.表证:表证是指外感病邪侵入体表,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舌苔薄白,脉浮等。
2.里证:里证是指病邪入侵体内,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肿痛等,舌苔黄厚,脉弦等。
二、辨寒热1.寒证:寒证是指内外寒邪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畏寒、肢冷等,舌苔白,脉弱。
2.热证:热证是指内外热邪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等,舌苔黄,脉数。
三、辨虚实1.虚证:虚证是指脏腑功能不足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舌苔薄白,脉弱。
2.实证:实证是指有实质性病变所致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出血等,舌苔黄厚,脉实。
四、辨湿燥1.湿证:湿证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身重、困倦、湿痰等,舌苔厚腻,脉滑。
2.燥证:燥证是指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干燥、口渴、便秘等,舌苔干燥,脉细数。
五、辨阴阳1.阴证:阴证是指阴气不足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烦热、口渴、消瘦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2.阳证:阳证是指阳气亢盛引起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面红、目赤、口苦等,舌红苔黄,脉数。
六、辨内外1.内证:内证是指疾病在体内产生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尿血等。
2.外证:外证是指疾病在体表产生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
七、辨寒热虚实1.寒实证:寒邪入侵引起的实质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寒战、喜温、舌苔白厚等。
2.热实证:热邪侵袭引起的实质性病变。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
3.寒虚证:寒邪引起的脏腑功能不足。
常见症状包括畏寒、乏力、舌苔白薄等。
4.热虚证:热邪引起的虚实兼夹。
常见症状包括虚热、口渴、舌红少苔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辨证论治的案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外感病邪:指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从外界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2.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粘液状物质,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h
里证
辩证要点 一、病位已不在表,也非半表半里,邪已深入于
内。 二、以病邪入侵不同的脏腑而症状而各异,通常
以辩实热、实寒证为例。
15
h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一、鉴别: 寒热
脉象
表证 里证
16
恶寒发热同 时并见
浮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或 沉 无寒热
h
舌象
一般舌苔薄, 舌质无明显 变化 舌苔厚腻或 无苔,舌质 变化明显
9
h
表证的共同特征
感受六淫、疫戾 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 脉浮,舌苔没有明显变化 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10
h
辩证要点
一、有感受外邪的病因可找 二、有以寒热并见为必有症状
11
h
里证
基本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 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 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 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 “非表即里”。
12
h
里证的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 。
13
h
临床表现
症候繁多,临床表现要与寒热、虚实和脏腑辨证 结合。这里仅与表证相对而言列举如下。
壮热、汗出、口渴、便结、腹痛、烦躁谵妄、腹 泻呕吐、舌红苔黄或白腻、脉沉。
26
h
热证
辩证要点: 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理机制 以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脉数为主症 有热伤津液表现,如:渴饮、便结、尿赤、苔黄
干 有火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的表现,如:吐血、
衂血
27
h
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 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 是疾病性质的主要体现 故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
辩表里能判断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理变化趋势 进退,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为解表与治里提供 依据。
7
h
表证
基本概念: 指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特点: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具有发病急、病 程短等。
8
h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 头身痛、喷嚏,鼻塞,流涕, 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
19
h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也是疾病过程 中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
20
h
寒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 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21
h
寒证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 但常见的有:
须先审阴阳,明此者,万病皆指掌矣” 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说“医道至繁何以得其
要领而执简驭繁、受病百端,不过表里、寒热、虚实、 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
4
h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的辨别将其 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八种最基本的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 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 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 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22
h
寒证
辩证要点 一、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是主要机理 二、阳气受遏或不足,不能发挥温煦形体的作用。
故根据主证恶寒、肢冷、蜷卧、喜暖、面白、舌 淡、苔白滑等
23
h
热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盛,或脏腑阳气亢盛,或 五志化火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28
h
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 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 四肢的温凉,二便、 舌象、脉象等
29
h
寒证与热证鉴别表
证 寒口面四神 痰 二 舌脉 型 热渴色肢态 涕 便 象象
寒 恶 不 淡 冷 踡 清 大便 舌淡 迟
寒渴白 喜
证热
卧 少 动
稀 色
稀溏
小便 清长
苔白 而润
滑
或 紧
24
h
热证原因
外感火热之邪 寒邪化热入里 七情过激郁而化火 饮食不节,积滞化热 房室劳伤,劫阴夺精,阴虚阳亢
25
h
热证
临床表现: 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 面红目赤,烦燥不宁, 痰、涕黄稠,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二、相互关系 有两种情况 转化 表里同病
17
h
半表半里证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半表半里证。
18
h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机理: 病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
白
热 恶 渴红
热 喜赤
证喜冷
冷饮
热 仰 黄 大便 舌红
卧 躁
稠
干结 苔黄 小便 而干 短赤
数
动
30
h
中医八纲辨证
1
h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什么叫八纲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
什么叫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总纲。是医生根据四 诊所搜集的各种病情资料,将疾病的病位、性质、 邪证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归纳为表里、寒热、 虚实、阴阳八个纲领就叫做八纲辨证。
2
h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临床运用 八纲辨证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一对和 其它两对相连,辩表里须与寒热、虚实相关联。 在一定条件下,症候之间还会相互转化,疾病发 展到严重阶段还会出现假象。
3
h
八纲辨证的源流
八纲辨证出处和历代医家的论述 奠基于《黄帝内经》 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说:“凡诊病施治,必
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5
h
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用以概括和辨别疾病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 对纲领。
表与里是一对相对相对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从部位论 2.从病势趋向论
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对于外 感(热)病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
6
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 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