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的研究
刘红芹-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构建_三种视角的分析
20
情报杂志
第 30卷
门, 各牵头单位和成员 单位处 于相 对完善 的联动 框架 下。实践也证明, 本次 地震应 急管 理中我 国政府 的纵 向协调联动较为成功。
第二, 政府外部 的协 调联动 机制。政 府外部 的协 调联动机制是指应急管理部门与公共危机利益相关者 之间的协作方 式及其 相互 关系, 它主 要包 括与 NGO、 营利组织、公众、国际组织等的协调联动。本文主要就 政府与 NG O 的协调联动进行探讨。
修回日期: 2011- 03- 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问题研究: 面向地方政府的实证分析 ( 编号: 70673030) 。
作者简介: 刘红芹 ( 1982- ) , 女,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 沙勇忠 ( 1968- ) ,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应 急管理、情报
科学; 刘 强 ( 1981- ) , 男,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管理。
第 4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刘红 芹, 等: 应 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构建: 三种视角的分析
19
应急管理协调联动中的作用 [ 3]。
第二, 危机决策视 角的研 究。美国 J. F. A nn ell教 授从联邦、州以及其它 地方政 府的 应急指 挥决策 系统 的角 度 设 计 了 应 急 管 理 的 协 调 联 动 模 型 [ 4] 。 D av id M endonca则建立了以计 算机 为基 础的 系统 模型 来支 持应急管理协调联动中的群体决策 [ 5]。
以 2008年 5. 12 汶川 地 震的 应 急管 理 为例, 5 月 12日 地震 发生后, 国务 院组建 了抗 震救灾 指挥 部, 成 立了抗震救灾工作 组。由图 1可以 看出, 抗震救 灾指 挥部 下设 的 9个 工 作 组 基本 涵 盖 了抗 震 救 灾 所有 部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157号提案的答复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157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04.27•【字号】沪应急函〔2022〕41号•【施行日期】2022.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157号提案的答复农工党上海市委:农工党上海市委提出的《关于加强上海市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
经与市委编办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加强上海市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政策和制度保障的建议,对进一步提升本市基层应急管理水平、提高灾害风险应对能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针对提案重点关注的意见建议,我们已经或即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一)强化街镇应急管理相关职能。
2020年7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整合街道乡镇管理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20〕28号),明确要求强化街镇应急管理职能。
2021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21〕22号),明确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统筹,依法赋予街镇应急处置权,进一步强化了街镇应急管理相关职能,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二)优化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结合街镇机构改革,我们推动各区完善街镇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各区均在街镇相关党政内设机构加挂应急管理办公室牌子,部分区在街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加挂应急管理中心牌子, 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三)充实街镇应急管理工作力量。
积极推进市、区两级编制资源下沉街镇,各区均充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力量配备,明确了街镇承担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处置水平。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一)建立基层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区域协同管控工作方案
区域协同管控工作方案背景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频率不断增加。
这也带来了众多的安全风险,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灾害隐患等。
因此,为了确保城市和区域内的公共安全,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区域协同管控工作,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管控目标本工作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区域协同管控体系,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城市和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水平;2.缩短应急响应时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建立多部门、多层级、多领域的协同工作机制。
工作原则在实施区域协同管控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民群众安全为中心,保障其合法权益;2.以信息化为手段,打造高效决策体系和协同工作平台;3.以分级负责为基础,形成多部门、多层级、多领域的管理机制;4.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将城市和区域内的资源布局调整到最优状态。
工作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工作方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统一数据平台建立城市和区域内的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平台,包括人口、车辆、环境、气象等相关信息。
该平台应支持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支持。
二、构建联动式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有效的联动式应急响应预案,针对传统型和新型安全事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实现多部门、多层级、多领域的协同作战。
通过卫星、无人机等手段,实现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和现场情况展示,提高现场指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防控体系建设针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事件及公共突发事件,开展全面的规划和防范工作,建设完善的防控体系。
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如遥感和视频图像信息采集等,实现区域内风险源数据自动化收集、处理和分析。
四、推广全民参与模式实施全民参与模式,发动公众参与城市和区域安全监控、预警、救援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效率和责任感。
五、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机制,推进部门间、领域间协调合作,强化政府的集约化安全管理职能,形成完善的领导体制和操作机制。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目标与范围建设一个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旨在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整合资源,优化指挥流程。
这个中心不仅要具备实时监控和调度的能力,还要能与各类应急资源和机构无缝对接。
目标是为城市的安全管理提供一个全面、灵活的应急响应平台。
现状分析与需求评估通过对现有应急管理体系的分析,发现当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顺畅,信息传递延迟,影响了应急响应的时效性。
此外,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导致数据不一致、无法共享。
需求方面,关键点在于:- 各类应急资源的有效调度- 清晰的指挥流程和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方案1. 设施布局指挥中心将采用开放式布局,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 监控区:配置高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城市各个区域的动态。
- 指挥调度区:设有大型显示屏,便于指挥人员进行信息共享与决策。
- 会议区:可进行多方视频会议,确保各相关部门能及时沟通。
- 数据处理区: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处理各类应急数据。
2. 技术架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将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技术包括:- 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处理来自各类传感器、社交媒体、政府部门的数据。
- GIS(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应急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 云计算架构:提供灵活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3. 人员配置指挥中心的人员配置将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建议包括:- 应急管理专家:负责应急决策和方案制定。
- 数据分析师:负责实时数据监控与分析。
- 通信协调员:负责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 应急响应流程为了确保应急响应的高效性,需建立一套标准化流程:- 事件发生后,监控系统会自动报警,相关人员立即介入。
- 数据分析师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 指挥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快速调度应急资源,展开行动。
5. 培训与演练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确保各类人员熟悉应急响应流程和系统操作。
培训内容应包括:- 系统操作培训:确保所有人员能熟练使用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篇一】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将应急管理工作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密切联系起来,科学谋划,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现将XX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一、突发公卫事件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建设现状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全面树立“大健康”理念,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构建了区、镇、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目前,我镇辖区下设28个社区和176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0.83万。
有二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
(一)统一指挥、联防联控。
坚决服从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的指挥体系,构建起统一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卫生应急核心能力逐步增强,实现对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急救的统一协调指挥。
(二)坚决落实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工作机制。
做到一把手负总责,组织统筹推进突发事件的处理,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片、下沉一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组建专班,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报告、一事一处理”,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制定联防联控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和措施到岗到人。
同时,建立健全情况报送机制,及时准确掌握情况,上报信息。
另外,组建专家组,在突发公卫事件发生时,能迅速进行商讨,为准确决策提供支撑。
(三)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完善。
修订完善《XX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到人,以此指导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保障决策指挥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转。
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设立了卫生应急办,统一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确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明确职责。
做到分管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主要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相关领导和股室全力配合,形成应急工作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中国应急管理》基层特色经验做法
第三部分:基层榜样上海市奉贤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区域“大联动”管理模式随着上海市奉贤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社会稳定和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是人口导入剧增。
据2012年《奉贤统计年鉴》统计,全区实有常住人口112.99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就有60.46万人。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搞好社会管理新的压力;二是城市建设重大工程拆迁、农村征地、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大幅上升,市民对市容环境改善的诉求日趋强烈,传统的应急性、被动性的社会管理方式亟待改变;三是奉贤区有720.44平方公里,而城市网格化管理只仅在城市化地区实行,而且社会管理的机构设置、力量配置等还沿用原有模式,条与条之间存在壁垒,条与块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四是信息资源各自为政,无法统一共享,缺少有效统一的指挥管理系统,阻碍了城市管理快速、有效地反应与处置。
为解决城市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奉贤区委、区政府践行了城市综合管理的改革,运用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与应急管理相融合的应急联动(简称“大联动”)管理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不改变原有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和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通过强化队伍整合、管理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环节,实现信息准确采集、指挥统一高效、处置快速有力的应急管理效能。
2012年4月1日,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以下简称“大联动”)中心正式成立。
一、“大联动”的基本做法(一)健全组织体系。
在区级层面建立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相关委办局和各镇、开发区、社区主要负责人组成。
在各镇、开发区、社区,各相关委办局层面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
并将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与应急管理署合署办公,成立“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中心”,增挂“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牌子,列为区政府正处级直属事业单位,下设5个科室,编制38名。
同时组建并形成区、镇、村(居)委三级“大联动”工作网络。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及现状 (2)2. 项目的目标与需求分析 (3)3.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5)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6)1. 技术概述及现有技术基础 (8)2.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技术架构 (9)3. 关键技术分析与实现 (11)4. 系统集成与兼容性研究 (13)三、经济可行性分析 (14)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16)2. 成本效益分析 (17)3. 经济效益预测与评估 (18)四、组织与管理可行性分析 (19)1. 项目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 (21)2. 人员配置及培训方案 (22)3. 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23)五、建设方案设计 (24)1. 总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25)2.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布局规划 (26)3. 系统配置及硬件选型 (28)4. 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30)六、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 (31)1. 项目实施流程 (32)2. 进度安排与时间表 (33)3. 资源保障措施 (34)七、社会效益分析 (35)1. 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效果分析预测 (36)2. 对城市管理的促进作用分析预测等 (37)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加强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承担着统一指挥、协调各方、信息共享等重要职责。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明确、设施落后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应急管理工作需求。
开展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对于提升我国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区域应急管理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模式探讨
区域应急管理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模式探讨摘要:在实际的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应急资源的有效配置、整合与及时供给将直接影响应急管理的效果。
因此对应急资源的配置与整合研究也应是应急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章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视角,分析应急管理资源的内涵、配置与整合的原则,介绍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含义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区域应急管理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模式。
关键词:区域;应急资源;配置整合我国目前正处于国家发展的矛盾突发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
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的应对和防范各种突发公共危机,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内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公共危机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在国外危机管理理论的介绍;不同类型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成因;把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引入到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价值危机的治理中等。
而应急资源的配置与整合研究是应急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还较少。
因此,本文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视角,主要关注在实际的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实现应急资源的布局整合、有效配置与及时供给这三者间的有效协同,分析应急管理资源的内涵、配置与整合的原则,介绍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含义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区域应急管理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模式。
一、应急管理资源概述应急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是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把恰当数量和种类的应急资源放置在选定的最佳区域,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资源配置与整合在应急管理中是一个实施过程,就是把资源组织起来,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在限定的时间集结到特定的地点。
(一)应急管理资源的内涵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资源指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征调或积极响应的全部各类资源的总称,分为自发资源和公共资源两种类型,有人、财、物、信息等存在形式。
其中人是应急管理中的核心资源和最宝贵资源。
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决定财、物、信等资源的效用与效能的关键。
充足的财政与物质资源储备则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必须重视物质资源的储备,重视财政资源与物质资源在结构和总量上的协调。
扬州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与体系建设的探讨
.
害进行风险分析。 制定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 城
市经济 社会 协调 发展 的安全规 划 ,实 施风险 减 缓对 策措 施 建 立城 市事故 应急 救援 系统及 公
,
,
一
共安 全信 息管理 系统 ,从 而实现 建设 和建立 城 市 公共 安全系统 的 目的
。
献
,
,
3 1 1风险分析 .. 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风
1 。实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的必要性 和紧迫 I 】
世 界 发达 国家 的发 展 历程 表 明 ,工 业化 、 电 化和经济 的高度发 展 ,都 必将伴 随着一 个 市 # 故高发期,我 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不可 回避的 邑 有大量 的农业人 口转移到 非农业 的劳动 密 将
安全应急机制与体系的建设应该考虑以下几个 险辨识是在资料收集及现场查看的基础上找出 方面的问题: 风险之所在和引 起风险的主要因素, 并对其后
机制与体系建设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2 1 城市 公共安 全应急机制与体系建设的 思路… 城 市公共安 全 应急机制 与体 系的建设 方面 应该在 国家相关法 律法规 和应急救援 预案 总体 要求 为指导 原 另一方 面又要结 合扬州 q 城 市 建设 自身 的特 点 总 体 来 说 。城 市 公共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20•【字号】沪府办发〔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办发〔2021〕1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7月20日上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本市重大安全风险,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上海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有关应急管理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把防范化解城市重大安全风险和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放在突出位置。
安全生产治理能力、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应急抢险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总体保持下降态势,城市安全运行总体平稳、基本受控、趋势向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得到优化。
通过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完善,初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监测、综合会商研判、预报预警等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搭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提升应急指挥能力,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应急管理合作机制。
2.灾害事故防范能效得到提升。
推进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坚持实施政府挂牌督办隐患治理,坚持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坚持推进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城市管理“大联动”常态化的多元运作策略
城市管理“大联动”常态化的多元运作策略作者:陈海松、史晓平、乐沁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2年第6期文 \ 陈海松 \ Chen Haisong \ 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党校教研部副教授史晓平 \ Shi Xiaoping \ 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党校教研部教授乐沁 \ Le Qin \ 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党校教研部导读:传统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成为制约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因素。
上海市闵行区首创的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破解了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它是一次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探索,值得总结和推广,并应通过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优化,使之运作常态化。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6.0142009年下半年,上海闵行区立足本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机制(简称“大联动”机制),取得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2年5月,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推进大会”上指出:要总结推广“大联动、大联勤管理,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创新常态化工作方式”。
这是对上海城市管理者提出的殷切希望,是对上海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作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四个率先”的必要举措。
本文对闵行区“大联动”机制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法制化、规范化的视角,探讨其常态化和长效化运作的具体措施。
一、闵行区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主要特点闵行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是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理组织体制,也不改变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情况下,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支撑,以“管理力量大整合、信息采集大共享、行政执法大联动”为重点,优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层次多、行政力量各自为政、社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与利用等问题,形成服务、管理、执法一体化的社会管理联动局面。
有关城市应急联动的探讨
有关城市应急联动的探讨摘要:描述城市应急联动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目前城市应急联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城市应急联动所需要的技术和实现。
关键词:城市应急联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空间信息;gis中图分类号: u64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突发公共事件每天都在地球上发生着,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城市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直接造成经济和政泊损失,而且对其进行应急处置也常常不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同时应急的效率也直接决定了事件的影响和损失程度。
所以,如何实现一个城市快速反应的高效率的应急联动,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1研究背景1.1国外发展现状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应急联动指挥已成为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美国于1967年规划建设了全美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将报警号码统一为911。
目前在美国各大城市都建立了统一、高效的“9ll”指挥系统,将匪警、火警、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从管理上聚合起来,保证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各部门人员能够同时出动,密切协作。
欧盟于6年前做出规定,将各成员国报警电话号码统一为“112”,原有的治安、消防、医疗等应急指挥系统照常运行,并作为“111’处警系统。
香港地区已实行了统一的“999”警号码。
南宁市建设了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将公安、消防、医疗急救等纳入了该系统,实行统一接处警。
1.2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应急处理工作处于只有应急,没有联动的状态,普遍存在下列问题:(1)存在多个公众特服号码,如:公安-110。
火警-119,交管-112,医疗急救-120,其他煤、水、电、气等公共事业的服务号码更加繁多,市民难以记住这么多号码,这样大大延误了求助求救的时间。
(2)各行业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应急指挥中心,重复投资,且造成分散到各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资金不足,同时各应急单位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区域应急预案联运方案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间相互依赖和联系日益紧密,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威胁也随之增加。
为提高区域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区域间应急联动与协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特制定本区域应急预案联运方案。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构建区域间应急联动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作战,提高区域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三、组织架构1. 区域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区域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指挥调度。
2. 区域应急联动小组:由各成员单位组成,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区域应急专家咨询组: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为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四、联运方案1. 信息共享(1)建立区域应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应急信息互联互通。
(2)定期召开区域应急联席会议,交流应急工作经验,共享应急资源。
2. 应急物资与设备共享(1)建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库,实现应急物资的集中管理、调配使用。
(2)鼓励各成员单位共享应急设备,提高应急装备的利用率。
3. 应急队伍联动(1)组建区域应急联动队伍,包括消防、医疗、救援等专业队伍。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
4. 应急预案衔接(1)制定区域应急预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2)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修订机制,确保预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5. 应急响应与救援(1)建立区域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和流程。
(2)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开展救援工作。
6. 后期处置与恢复(1)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组织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联运方案顺利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应急物资储备、设备更新和演练开展。
3.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关于三区联动处置措施方案
关于三区联动处置措施方案摘要三区联动是指城市、郊区和农村三个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制定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
本文对于三区联动处置措施方案进行详细探讨,旨在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概述城市、郊区和农村三个区域之间人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在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需要协同合作。
这就要求需要制定三区联动处置措施方案,共同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提高各个区域的灾害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城市城市是人口密度最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地震等危险性较高。
针对城市的特点,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处置: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响应应急处理的需要。
2.安排好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好应急管理团队,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
3.做好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采取安全措施,从而降低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
4.充分利用城市交通设施,对于突发事件进行快速、高效地响应和处置。
5.对于城市内的高层建筑、桥梁和隧道等建筑物,采取特殊措施,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郊区郊区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缓冲区域,其灾害形式多样,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针对郊区的特点,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处置:1.制定针对当地特点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灾害应急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2.完善应急预警系统和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灾情,保证相关部门如医疗救护和消防部门能够及时到达现场。
3.做好防汛、防风、防火等工作,加强对于自然灾害预判、预警和处置。
4.对于任何突发事件,要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工作,加强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这对于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亡非常重要。
农村农村是人口分散、经济水平较低的区域,存在一些特殊的灾害形式,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
针对农村的特点,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处置:1.加强对于农村地区的巡视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灾情并报告有关部门。
2.加强通讯设施的建设,保障救援部门能够及时到达现场。
3.针对农村地区特殊情况,积极推行灾害保险制度,减轻财产损失。
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以上海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为例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董幼鸿(),男,安徽泾县人,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应急管理及公共政策研究。
2008年12月第30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 i a l Sc iences )Dec.2008Vol 130 Spec ial sec .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以上海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为例董幼鸿(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上海 200233)摘 要: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
建立和完善应急联动体系是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强化快速反应能力,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路径选择。
结合上海市政府应急联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针对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中的不足,提出完善上海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思路与对策。
通过上海应急管理个案的研究,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急管理机制;应急联动体系; 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中图分类号:X 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041-04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其中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
建立和完善应急联动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增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强化政府快速反应能力,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路径选择。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其在国内、国际地位和影响的特殊性,对城市政府的应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17•【字号】桂政办发[2007]18号•【施行日期】2007.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07]1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全面掌握全区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状况,加强风险隐患监管整治和应急资源整合建设力度,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切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 (以下简称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包括风险隐患排查、监管、整治和应急资源调查、整合、建设等相关工作。
做好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
为此,国发[2006]24号文件明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抓好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区部分地方和部门已经相继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总的来看,全区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进展不平衡,还存在调查不全面、管理不到位、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我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的薄弱环节。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区直中直负责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开展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调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地区、本行业各类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落实综合防范和整改措施,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0.26•【字号】青政办字〔2020〕98号•【施行日期】2020.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0月26日青岛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为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加强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20〕15号),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按照“专常结合、协同应对,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的原则,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专家四类力量资源。
2020年11月底前,实现市、区(市)应急部门、消防救援队伍同各类应急救援力量互联互通,依托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指挥中心建成上下互联、左右衔接的统一应急救援作战指挥平台。
通过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日常联勤、应急联动机制和联动保障措施,力争2020年年底前构建完成市、区(市)“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部门统筹协调,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调主战,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密切协同”的应急救援联调联战指挥体系。
二、应急救援力量组成全市应急救援力量主要由政府、企业、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和应急救援专家组成。
(一)政府应急救援力量。
包含应急、消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管理、农业农村、海洋发展、园林和林业、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民航、海事、气象、通信等部门(单位)所属应急救援力量,包括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成立的应急救援中心。
关于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和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和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部署,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目标导向,聚焦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十项行动”。
未来五年,摆在我市应急管理部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安全与发展,服务保障“十项行动”。
为此,应急管理部门要聚焦体系建设和重点领域,聚焦公共安全“向事前预防转型”的能力生成,聚焦制约职能作用发挥、影响应急事业长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点问题,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把散落在多元主体内的应急能力串成线、连成片、形成面,加快构建符合现代化大都市治理需要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从信息化视角看现阶段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1.“难统筹”。
组建应急管理部门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统筹各类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救援和事后恢复工作,但在实际中,应急管理部门无论手段、效力都缺少“一竿子插到底”的权威力度和全链条盯办以及高频次督办的量化能力。
从横向看,应急管理部门肩负“三委三部”办公室统筹责任,由于各行业领域均有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很难深入行业具体业务中进行安全监管和应急准备。
从纵向看,由于应急管理部门不是垂管部门,市区两级应急管理业务还需进一步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2.“不系统”。
应急管理业务多数仍基于改革前原责任部门的流程链条,新的闭环机制尚不完善。
行业主管部门接受应急管理部门牵头部署的任务后,在本领域层层分解,最后结果再层层汇总到应急管理部门,业务流程串联多、并联少、决策链长,并且大多数需人工联动,部门横向之间缺少统一工作平台。
3.“缺智慧”。
智慧应用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精准滴灌效果尚未完全建立。
“拉网式”检查、“地毯式”排查、全员上岗“热备”等人海战术仍是主要手段,导致基层人员疲劳不堪,管理对象疲于应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往往质量不高,现场处置层层核报信息。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建设背景 (5)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7)1.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0)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2 项目建设的迫切性 (11)第三章项目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 (13)3.1 项目功能定位 (13)3.2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4)第四章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15)4.1 项目建设地点 (15)4.2 工程建设场地条件 (15)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18)5.1 总平面布局 (18)5.2 建筑规模及确定依据 (19)5.3 建筑方案设计 (21)5.2 给排水系统 (24)5.3 消防系统 (24)5.4 供热、空调与通风 (25)5.5 电气系统 (26)第六章节能与环保 (29)6.1 节能 (29)6.2 环保 (29)第七章项目管理与组织机构 (31)7.1 项目建设管理 (31)7.2 项目管理机构 (31)第八章项目实施与进度计划 (32)8.1 建设工程 (32)8.2 进度计划 (32)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4)9.1 项目总投资 (34)9.2 投资估算依据 (34)9.3 投资估算说明 (34)9.4 项目资金来源 (37)第十章结论 (39)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某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1.1.2 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市某某区政府1.1.3 建设性质:新建1.1.4 建设地点、规模及建设内容1.1.4.1 建设地点: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胡同三号区机关大院西侧1.1.4.2 建设规模:7851平方米1.1.4.3 建设内容:a.某某市某某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办公、会议用房、处理城市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指挥调度、电子信息化集成控制及为以上几套系统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的辅助设施;b.某某区城管委指挥中心办公、管理指挥;c.某某区城管监督中心办公、监控;d.某某区信息中心办公、信息收集、处理等;e.某某区信访办办公。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内容简述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介绍当前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当前社会对高效应急响应体系的需求以及该项目的必要性。
将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技术可行性研究:重点探讨项目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角度评估现有技术资源能否满足项目需求,包括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
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成本估算、资金来源分析、预期收益预测等。
通过对比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论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项目实施方案与规划:详细阐述项目实施的步骤和策略,包括组织架构设置、管理流程设计、人员配置等。
对项目的进度安排和风险管理进行规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包括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
评估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政策与法规支持分析: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对项目的影响,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法规要求。
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推动项目的实施。
1. 项目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效、精准的应急响应机制的需求愈发迫切。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枢纽,其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以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区域应急管理的协调性和时效性,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这也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有助于推动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构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的
研究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越显频繁,涉及面更加宽泛,不是一县、一市甚至一省能够有效解决的,需要动用更广泛区域的力量。
另外,中国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迫切需要建立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统筹防灾和抗灾,降低灾害损失。
建立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要针对不同公共突发事件的区域性、集合性特征,实行区域联动机制分类应急管理。
要做好区域联动机制组织架构,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应急管理中心,负责区域内重大公共事件处置;中心下设分中心及应急联动单位。
三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包括信息传递流程、决策流程、执行流程和监控流程。
四要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包括预警监测系统、应急联动系统、信息传递系统、应急决策系统等。
以在西南地区建立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为例,进行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的初步建议的实证分析。
重庆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处在中西部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近年来在应急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很多新成绩。
重庆还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有四通八达的水路、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是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交通、物流枢纽。
重庆医药科研水平领先西部,医疗救助水平全国领先。
重庆建立应急管理区域联动机制的初步建议。
加强区域联动机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更加注重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保证应急物资调度及时有序。
加强区域联动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性,鼓励公民积极加入应急志愿者队伍。
加快应急物资产业园和通用航空应急基地建设,增加对中心区域的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能源及粮油、医疗设备等重点战备物质供应和储备。
加快构建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由预防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前期评估能力,事件实施能力、事后恢复能力和意见反馈能力等指标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