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7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考研(一)翻译部分解析及参考答案

(2024年)考研(一)翻译部分解析及参考答案
2024/3/26
案例二
科技类篇章翻译。科技类篇章涉及专业领域的知 识和技术,考生需具备相关背景知识,并注意专 业术语的翻译和表达。
案例四
经济类篇章翻译。经济类篇章涉及市场经济、国 际贸易、金融投资等内容,考生需注意经济术语 的准确翻译和表达。
22
06
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3/26
23
模拟试题一(附参考答案)
文化背景处理
在翻译过程中,考生需注意处理 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背 景不同而造成的误解或歧义。
2024/3/26
21
典型篇章翻译案例解析
案例一
政治类篇章翻译。政治类篇章通常涉及国家政治 、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考生需注意政治术 语的准确翻译和表达。
案例三
文化类篇章翻译。文化类篇章涉及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内容,考生需注意文 化差异的处理和表达方式的转换。
分析并列连词(and, but, or等)连接的句子成分,分别进行翻译 ,再根据逻辑关系进行组合。
2024/3/26
复合句的处理
识别主句和从句,先翻译主句,再翻译从句。注意从句的引导词 和时态,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13
特殊句式(倒装、强调等)的应对策略
2024/3/26
倒装句的翻译
理解倒装结构,还原句子正常语序进 行翻译。注意保持译文与原文的语气 和语调一致。
10
03
句子结构分析与翻译技巧
2024/3/26
11
简单句的翻译方法
02
01
03
2024/3/26
理解句子主干
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把握句子核心意思。
注意词义选择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义,避免歧义。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5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5

2. My sweet, clever, attractive, economical, sensible little girl, free at last. 译文:我那性子又好、又聪明、又好看、又会当家、又识 大体的女儿,这可自由了。(吕叔湘译) 赏析:吕先生的这句译文是翻译界公认的佳译。译句几乎是 顺着原句逐词直译的,原句分两个句段,前长后短,译句也 分两个句段,前长后短,传达了原文形的美(句子前长后短, 象征了说话人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期待,终于看到女儿自由了, 迫不及待地与外人道的欣喜)。原句中几个词也译得很不落 窠臼:“sweet”译为“性子好”(用在这里似乎没有此这 更恰当的了),“economical”译为“会当家”, “sensible”译为“识大体”,都是精雕细凿的结果。 另译:我那性子好、又聪明、又好看、 又懂事、又会过日 子的小女儿,终于自由了。(吕叔湘译)
8. Not a soul passed that way for a long while, and the faint notes of the band were the only human sounds audible within the rim of blue hills.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那条路上,许久没再过一个人影儿。在青山环绕的 山谷里,那轻渺的铜管乐声,就是惟一能听到的人籁。 (张谷若译) 赏析:在拥挤、嘈杂、吵闹的都市里每天为不绝的噪音折磨 得寝食难安,读到这样的描写,您是否有一点点心动? 另译:路上久久不见人影,青山廓里传来的幽幽管乐声算是 唯一能听到的人为之音。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5
1. He was sixty-five, his hair was grey, his face lined and there were pouches under his eyes, but he bore his years gallantly.(W.S. Maugham: The Razor's Edge) 译文:他六十五,头发花白,皱纹满面,眼下边两个肿眼 泡,但是他不服老。 赏析:将抽象的“he bore his years gallantly”译成 具体的“他不服老”,可谓简洁明了,读来痛快。 改译:他已六十有五,一头白发,满脸皱纹,泪囊鼓起, 还就是不服老。

经典唐诗翻译及赏析

经典唐诗翻译及赏析

经典唐诗翻译及赏析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唐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唐诗翻译及赏析篇1长相思·其一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美人,借以寄寓个人政治理想。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簟,凉席。

帷:窗帘。

青冥:青云。

渌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l)“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深秋怎样的特点?(3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从听觉、视觉、心里感觉的角度写出深秋凄冷的特点。

(角度答出2个即给2分,深秋特点1分)(2)诗人直抒胸臆,以“长相思,在长安”“思欲绝”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政治理想的渴望和追求(1分);但天长水远、关山难度,用比喻来表明要实现个人美好的政治理想是多么的艰难,(1分)所以“空长叹”“魂飞苦”“摧心肝”,因而又感到无奈、悲苦、愤懑(2分)。

(可以从充分抒发感情的角度阐发,意思对即可。

考生把“美人”视为李白所追求的理想人物,再做类似分析,更好。

)3、“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答:从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两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而“簟色寒”则暗示出其人因寒意而不眠。

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表现孤栖者的落寞之感。

4、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中“孤”字的艺术效果。

《经典翻译赏析》word版

《经典翻译赏析》word版

经典翻译赏析3I.单句经典翻译1.He was a fool for danger.2.Friendship and play shorten the day.3.I repair to the enchanted house, where there are lights, chattering,music, flowers, officers(I am sorry to see) and the eldest Miss Larkins,a blaze of beauty.4.She has beauty still, and, if it be not in its heyday, it is not yetin its autumn.5.“So much for honesty towards ’ee!”(Thomas Hardy: Tess of thed’Urbervilles)6.Who dares do all that may become a man, and dares no more, he is a manindeed. (William Shakespeare)Either a flat ‘yes' or a flat‘no’- Go back where you came from. (Isaac Bashevis Singer: Gimpel the Fool)7.Its waters, in creeping down these miles of meadow-land, frequentlydivided, serpentining in purposeless curves, looping themselves around little islands that had no name, returning, and re-embodying themselves as a broad main stream further on.(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8.I had not thought that brush and heart had so failed each other.9.Colonel Korn acted decisively to arrest what seemed to him to be thebeginning of an unwholesome trend in Major's squadron.10.There was an interval off our years and more between Tess and the nextof the family, the two who had filled the gap having died in their infancy, and this lent her a deputy-maternal attitude when she wasalong with her juniors.(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1.Don't make it hard for us again.12.She liked doing it, after the confinement of the sick chamber, whereshe was not now required by reason of her mother's improvement.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II.I.段落经典翻译1. I chanced to rise very early one particular moming this summer, and took a walk into the country to divert myself among the fields and meadows, while the green was new, and the flowers in their bloom. As at this season of the year every lane is a beautiful walk, and every hedge full of nosegays, Ilost myself, with a great deal ofpleasure, among several thickets and bushes that were filled with a great variety of birds, and an agreeable confusion of notes, which formed the pleasantest scene in the world to one who had passed a whole winter in noise and smoke. (Joseph Addison:“Tulips")译文:今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我偶然起了个大早,信步走向乡间,期望在田间和草丛之间寻求一份惬意。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4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4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4
1. There was an interval off four years and more between Tess and the next of the family, the two who had filled the gap having died in their infancy, and this lent her a deputymaternal attitude when she was along with her juniors.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苔丝和她现在挨肩儿的妹妹中间,本来还有两个娃娃, 却都在襁褓中就死了,因此她和这个挨肩儿的妹妹,相差四 岁还多;这种情况,使她独自和弟妹们在一块儿的时候,俨 然以“老姐比母”自居。(张谷若译) 赏析:“a deputy-maternal attitude”实在不好译,而张谷若 先生的“俨然以‘老姐比母’自居”却译得那么轻松自然, 准确得当,让人不由得不叹服。吕叔湘先生也有一译,与此 译有异曲同工之妙:Now and then he turned his eyes from the girl's face to that of the partner, which, in exhilaration of the dance,had taken on a look of impudent ownership.他 时而转移他的目光从女子的脸上到她的舞伴的脸上,那张脸 在跳舞的狂热之中俨然有“佳人属我”的神情。
10. “They’re like the Aurera Borealis,” said the King, who always answered questions that were addressed to other people. 译文:“它们就像北极光,”国王说,他老爱插嘴替别人 译文:“它们就像北极光,”国王说,他素来喜欢插嘴替 回答问话。(巴金) 别人回答问话。(巴金) 赏析:原句中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在译文中化成了一个独立 的小句。“他喜欢插嘴替别人回答问话”,译得巧妙,若将 “who always answered questions that were addressed to other people”直译成“他总是回答问别人的问题”,读来就 非常别扭。译文语言很平易、朴素,像大白话,但不失地优美。 王佐良先生关于运用语言曾有这样的一段话,“目前对于什么 是好文章(当然包括译文——编者注),有不同看法。有的人 追求字面的因此或读古书,从中发掘辞藻和成语;或看外国新 刊,从中寻找新{:和时髦名词。如果确有必要,两着都可用; 仅作装饰,哪样也坏事。往是白文最顶事也最美”(王佐良 “新时期的翻译观”,《中国翻译》1987年第5期,第2-4页)。 白话文最美,笔者举双手赞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⑶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⑷霜条:经霜的树枝条。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击鼓先秦佚名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

(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

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

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镗:鼓声。

其镗,即“镗镗”。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在国都服役。

漕:地名。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

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

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

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

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注释⑴镗:鼓声。

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挖土。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
译文:他面相凶蛮。这种人还处于人类进化旳原始森林阶段。
赏析:英语中用抽象名词作主语旳情形比较多,如这里旳 “savagery”,汉语却 喜欢用动作或状态旳主体尤其是人作 主语,这里旳译句就是根据汉语旳习惯做了主语上旳调整。原 句中“was still in that primeval forest”是个比 喻,译文中也 还了它一种比喻“还处于……原始森林阶段”,喻体不变。陈 生保在《英汉翻译津指》中指出,“比喻一般不能照词面意思 直译,而要译出其喻义。有些时候,比喻旳含义非常明显,直 接用原来旳比喻文字更生动活泼,可不加改动,直接引用” (第130页),可作为翻译比喻旳指导思想。
3. (Algernon: How are you, my dear Ernest? What brings you up to town?) .
Jack: Oh, pleasure, pleasure! What else should bring one anywhere?
译 另文译:杰克:哦嗨,寻 找欢乐作子乐呗呀,!找一乐种子人呗出!门一,种还人为出了门别,旳还为 吗 了?别旳(吗余?光中译)
另译:笛声响起,幽幽传来,甚是动听,诉说着芳草、 绿树和天涯。幕启。
6. “What-and leave you to that tyrant? I can see in his face what a churl he is.”(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0. What had once seemed shallow and tedious now loomed in memory like paradise. (P. Benchley: Jaws)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8讲课稿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8讲课稿
译文:清教徒移民到美洲来,不是让每个人各行其是,他们 要人人行“上帝之所是”。(夏济安译)
赏析:“一类词有一类词的句法功能,每个词都归入一定的类……但是在 汉语的使用中,却常有本类他用的情形,称之为活用……词性的活用有两 种情形:一种情形是一般性的活用,没有什么特别的修辞作用;一种情形 是特殊性的活用,有一定的修辞作用”(《言语风格学》,第50—51页)。 特殊性的活用在汉语里相当普遍,如“一个也不个”、“管他局长不局长 的”,译文里的“上帝之所是”就属于“是”的修辞性活用,这样一活用, 同前一小句的对比明显了,译文也更显地道了。
赏析:原句出自王尔德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一剧中劳小姐 (Miss Prism)之口。劳小姐爱咬文嚼字,把misogynist(憎恨女人者)误 成了“womanthrope”,但妙在和前面的“misanthrope”同一格式,虽然 不通,却很难缠(参见《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第6页),余 光中先生勇敢地接受挑战,不将其敷衍地译成“一个厌世者我可以了解— —个厌女者,决不”,而是作了一番变通,译成上面的句子,避免了生造 词语,读来自然、顺畅。这个译例可以启发我们在翻译处理原文形式上一 些特别之处时,该从何处切入,该采用何种处理策略。
另译: 我哪里是他的对手!
8. I am pleased that my achievement in this field has already been recognized.
译文:自己在这方面略有所成,承蒙大家认可,十分荣幸。
(金圣华译谈》,译句想必也是出自金女士之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8
4. Any person not putting litter in this basket will be liable to a fine of£5.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古诗词翻译及赏析篇1《落日》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译文落日好像悬挂在卷帘所用的挂钩上,凭窗而望,只见溪边的农人正忙碌着春耕。

沿溪岸的园圃上满是鲜花绿草,农人们有的在打柴做饭,有的正将小船停靠在溪滩上。

叽叽喳喳的雀鸟在树枝上跳跃、争闹,有的掉了下来;飞虫也满院游走。

是谁酿造出了这浊酒啊?让我能一酌消解无数烦忧。

注释帘钩:卷帘所用的'钩子。

樵爨:打柴做饭。

啅(zhào):噪聒。

浊醪(láo):浊酒。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篇2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代·谭嗣同《潼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打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明;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原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古诗词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古诗词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古诗词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古诗词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词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原文:喜迁莺·暑风凉月宋代:辛弃疾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译文: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暑风吹拂,凉月洒辉。

那无数荷叶亭亭玉立,似绿衣使者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

荷花如少女含羞,掩映在绿叶之间,参差错落,似怀妒意而争美赛艳。

羞与潘妃为伍,远胜六郎高洁。

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晚晴时刻,似公子佳人并肩而立。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不要说去采陆上长的香草,缘木去摘水中开的芙蓉会有收获。

当年屈原恨与君王离别。

双方心有阻隔,媒人徒劳无功,即便勉强结合,也因情浅而易决裂。

《离骚》千古流芳,至今未歇。

一切休问,但举杯畅饮,如露荷翻叶。

注释:谢赵晋臣敷(fū)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喜迁莺:词牌名。

有小令与长调两体。

此词为长调,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赵晋臣:《上饶县志》:“赵不迂,字晋臣。

”敷文:《铅山县志》:“赵不迂,士礽四子,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

”芙蓉:荷花的别名。

见寿:为我祝寿。

见,范围副词,释为“我”。

暑风凉月。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8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8

5. They had not come here that every man might do that which seemed good in his own eyes, but in the sight of God. ( James Russell Lowell:“New England Two Centuries Ago” 译文:清教徒移民到美洲来,不是让每个人各行其是,他们 要人人行“上帝之所是”。(夏济安译)
翻译家林文美女士在处理这个词语上就很独到,她没有按 照原词组字面的意思去译,而是采用了释义的手法,换译 成“侧面看去线条分明”,既传达了原词组的含义,又避 免了不好的联想。事实上,上面整个译句都很美,很传神, 应该不会有更好的译法了。 译文:大小姐芳名乔琪安娜,卷发黢黑,双眸明亮,两肩柔 削,颈赛天鹅美,鼻俏露高贵,姿态生辉,光彩耀人,活脱 脱一个东方妙佳人。
另译:国家命运系我一人之身,我自当不辱使命。 3. Happy the people whose annals are tiresome. 译文:国史沉闷,国民幸运。(钱钟书译)
赏析:译句之美,美在工整、对仗,况“闷”和“运”韵母相似,读起来 也很上口。钱钟书先生还有一译,与此译有异曲同工之妙:Happy the people whose annals are vacant.国史无录,国民有福。
赏析:初读译句觉得有点怪怪的,仔细体会,原来这种怪怪的感觉出在两 个“她”字后面“的”字,一般人大概只会说“没有了她活泼的笑容,没 有了她温暖的声音”,也很自然、通顺。事实上,这样译简直太自然,太 通顺了,让人难以深刻体会作者因“她”的离去而心伤欲碎,不能自已。 在“她”后面加上“的”字,延长了阅读时间,烘托了感情,读起来韵味 也不一样了。其次,从语音学角度来看,“的”字在句中应该弱读,“她” 后面跟上这样一个弱读的字,无形中“她”的音突出起来了,而“她”正 是作者心伤的根源。译句的结构也已完美,先是两个“没有„„”后面跟 上一个“只有„„”形成强烈对比,将作者无尽的悲痛淋漓尽致地传达了 出来。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10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10

8. He lived just outside town and came to the harbor often,looking for a bargain among the small craft.
译文:他住在近郊,常来码头,想捡便宜买条小船。 赏析:“just outside town”译成“在近郊”,是采用了翻 译技巧中的“替代法”。“所谓替代法,就是用同义词、 近义词或以另一角度的措辞来代替以推演法译出的词义, 以适应行文或表意的需要”(《文体与翻译》,第144 页)。“looking for a bargain among the small craft”直 译成汉语就是“在那些小船中找一笔好买卖”,意义含混, 根据上下文,是“He”自己想买船,译成“想捡便宜买条 小船”,既简洁,又地道。
7. From the cemetery no one is brought back. 译文:坟墓里走不出活人来。 赏析:原文是个倒装句,为了强调,将状语“From the cemetery”提前到句首了。“英语的倒装可分为两大类, 即(语法)结构性倒装与修辞性倒装。英汉翻译中处理倒 装的手段是复位或保留倒装”(《文体与翻译》,第54 页)。此处译文保留了原文的倒装形式,在意思、语气上 与原文分毫不差。
3. Well, we'll soon show you there are some smarter boys around. 译文:好吧,马上让你见识见识,强中还有强中手。 赏析:译文的精练、生动,归根结底,要通过各种语言手 段来实现。汉语中的成语、俗语,大多承载信息丰富,语 义密集,用在写作或翻译中常能产生精练、传神的效果, 这里的“强中还有强中手”,就是运用俗语达到精练、传 神的例子。“让你见识见识”,也译得极合人物的口气。 另译:好吧,马上就会让你明白,比你精明的人有的是。 好吧,马上就会让你明白,智中更有智中人。 好吧,马上就会让你明白,智者之外有智者。

古诗翻译及注释加赏析(精选5篇)

古诗翻译及注释加赏析(精选5篇)

古诗翻译及注释加赏析(精选5篇)古诗翻译及注释加赏析篇1寒食——韩翃(l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背景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

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词释义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古诗今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

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

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英汉名篇名译单句篇

英汉名篇名译单句篇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故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上焉。

…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天演论。

译立言》单句篇(一)1.原文: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译文:世事皆利弊并存。

赏析:原句结构比较特殊("It is … that …"),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对谁都没有好处的风才是坏风”,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风对人都是有好处、有坏处,在引申一步就是成了上面的译句。

林佩耵在《中英对译技巧》一书中(第68页)还给了几个相同结构的英文句子。

翻译的前提是理解。

有人指出。

市面上见到的翻译作品,有好多都带有因理解不正确而产生的低级错误,“信”都谈不上还妄谈什么“达”和“雅”!初学翻译的朋友,在理解原文上当不遗余力。

2.原文:Their language was almost unrestrained by any motive of prudence.译文:他们几乎爱讲什么就讲什么,全然不考虑什么谨慎不谨慎。

赏析:如果硬译,译文势必成了“他们的言论几乎不受任何深思熟虑的动机的约束”。

译者本其译,化其滞,将原句一拆为二,充分运用相关翻译技巧,译文忠实、通顺。

3.原文:Get a livelihood,and then practise virtue.译文:先谋生而后修身。

(钱钟书译)赏析:原句是祈使句,译句也传达出了训导的意味。

用“谋生”来译“Get a livelihood",用“修身”来译“practise virtue",可谓精当。

巧的是,原句七个词,译句也是七个汉字。

4.原文:I enjoy the clean voluptuousness of the warm breeze on my skin and the cool support of water.译文:我喜爱那洁净的暖风吹拂在我的皮肤上使我陶然欲醉,也喜爱那清亮的流水把我的身体托浮在水面。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8篇)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8篇)

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8篇)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 1《将进酒》题目的意思为“劝酒歌”,是汉乐府短箫饶歌旧题,多数写的是饮酒高歌之事,李白在此借古题“填之以申己意”。

这首诗旧说是李白遭到诽谤离开长安后写的,时间大概是天宝十一年(752年)。

后经今人考证,应该是开元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所作。

当时李白正和友人岑勋在嵩山颍阳隐居的好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经常登山宴饮。

借助酒兴和诗意,李白以奔放的激情表现了自己蔑视世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昂气概和对“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本诗以颇有气势的排比句开始。

上句写大河的来势不可__,去势不可回转。

一来一回,有强烈的反复咏叹的味道。

下句悲叹人生短促,但诗人在写法上别出心裁,用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勾勒出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从而感叹时光易逝。

另外,诗人将从年少到年老的人生过程比喻成“朝”“暮”之间的事,以此感叹人生的短暂。

上句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夸张,而下句则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夸张。

纵观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又有反衬。

具体而言,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匆匆易逝,此为比意;以黄河的永恒奔腾衬托人生命的脆弱,此为反衬。

从写作笔法上看,这个开篇虽悲壮,却具有震慑心魄的艺术力量。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描写了酒逢知己之时,诗人要对友人高歌的情形。

之后的八句就是诗人的歌中内容。

在诗人看来,“钟鼓馔玉何足贵”,他还想“但愿长醉不复醒”。

到此,诗人开始酒后吐真言,情绪也从豪放转到激愤。

下面两句好像诗人在进行自我安慰,其实是通过说古人“寂寞”来说自身的“寂寞”。

所以,他宁愿长醉不醒。

接下来,诗人将“陈王”曹植作为“留其名”的“饮者”__。

虽然曹植的例子看似和__无关,但其实包含着诗人内心因__上受挫而产生的沉重忧愤。

刚刚袒露完心情,诗人又开始说酒,并且越来越狂妄,不仅要慷慨地散尽“千金”,甚至还要用“五花马”、“千金裘”来换美酒,且“呼儿”的语气十分之大。

译文及赏析

译文及赏析

译文及赏析译文及赏析译文及赏析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向前看。

⑶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指:燕昭王⑷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怆(chuàng )然:悲伤的样子。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流眼泪翻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评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念这首诗,读者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那孩子脑子快,在别处受过好教育,过了不久就发 现爷爷足个蠢东西,因此看不起他,把他呼来喝去。(杨 必译) 赏析:一个已臻“化境”的译例。结构上的精妙调整,显示 了译者翻译技巧运用之纯熟,原句带有淡淡的幽默,译句选 词也致力于传达这种淡淡的幽默,所选“呼来喝去”、“蠢 东西”词语准确、形象,富有调侃意味,与整句乃至句子所 在的整个篇章的风格相吻合。
9.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
译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赏析:每种语言都有它的惯用语或成语,有些英语惯用语或 成语在汉语里可找到相当贴切的、对应的表达,翻译这样的 惯用语或成语,只需套用汉语里对应的惯用语或成语就行了, 上面的译句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不过,这种套用一定要 谨慎,最好不要用汉文化色彩太浓的惯用语或成语来译英语 中的惯用语或成语,如将“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come”译成“说曹操,曹操到”,两句惯用语意思虽完全 一样,但文化色彩不同,套用是不行的,如果原句出自一个 英国人之口,译成如此的汉语,读者(听众)还以为英国人 也熟悉曹操呢。 另译:不入深水,焉得宝珠。 或:欲寻宝珠,须探深水。
7. Who has not admired the artifices and delicate approaches with which women ‘prepare’ their friends for bad news? (William Thackeray: Vanity Fair) 译文:女人们把坏消息告诉朋友的时候,惯会用些花巧,先缓 缓的露个口风,那种手段,没有人看了不佩服。(杨必译) 赏析:比较原句与译句的结构,会发现很大的差异,译句几 乎是顺原句倒着译过来的,先译“women ‘prepare' their friends for bad news”时如何费尽思量,小心翼翼( with the artifices and delicate approaches),放句前,作外 位成分,然后用“那种手段”指代前面文字中陈述的内容, 引出后面的“没有人看了不佩服”,句子自然、流畅。有人 说,“外汉翻译处理原文某些语法现象组织汉语外位语句式, 是使汉译文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翻 译词典》,第680页),此话值得牢记。译句选词也极地道, 这里不多分析,读者朋友宜多体会其中深意。
12. I hate people who talk about themselves, as you do, when one wants to talk about oneself, as I do.
译文:我就恨你们这类人;像我这样,人家明明想讲讲自己, 你却喋喋不休地拼命讲你的事。(巴金译) 赏析:“我”和“恨”之间加了一个“就”字,表示强调;用 “讲讲自己”,而不是“讲自己”,重复“讲”字,更具口语 色彩;“喋喋不休”和“拼命”虽是原文字面上没有,却是原 文意义中所有的,此所谓“加词不加意”。整个译句用词平实、 风格质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
赏析:苔丝父亲是个乡下小贩子( haggler),为了挣钱养家,他必须在礼 拜六赶集以前,将一些蜂蜜送到凯特桥的零卖商人手里。可他头一天晚上 喝了太多的酒,要在夜里两点钟起身,简直不可能,于是苔丝的娘不得不 喊苔丝起床,带弟弟亚伯拉罕( Abraham)去赶集。这一句描写的就是苔丝 刚被叫醒时的神态。原句倒也简单,主语加谓语加状语,可是译好却不容 易,主要问题是,原文用词太抽象、空泛了,什么是“a vague inter space between a dream and this information”呢?译成汉语,必须依据文 意将其具体化。张谷若先生便进行了这样的处理,“一半噱咙,一半清醒, 在那儿直发愣”,准确、具体且生动。有时,为了正确理解原文,不妨发 挥一下自己的想像力,想像自己若处于文中主人公那种情况下,会是如何, 很多时候这样一想像,文中的内容好理解了,译文也就脱口而出了。
译文:富贵使人愚昧恣肆,而贫贱使人清明在躬,嗜欲有节。 (钱钟书译) 赏析:原句出自一古希腊辩士之口,钟书先生用典雅、庄重 之词来译,语体上可谓合宜。对仗结构的使用,使译文读来 铿锵有力。 另译:财、权兼得而生愚昧,愚昧生而必恣肆;贫贱加身则 令人嗜欲有节,举止有度。
3. His children, too, were as ragged and wild as if they belonged to nobody. ( Washington Irving: “Rip Van Winkle’’) 译文:他的那些孩子,也是穿得破破烂烂的,野得不得了, 就像没有父母似的。(万紫、雨宁译) 赏析:与上面译例中典雅的译句相比,此处译句可谓质朴,质 朴得不带一丝书卷气。纯口语句式,自然、顺畅——这一点当 得益于译者在结构方面的大胆拆分;纯口语用词(“穿得破破 烂烂”、“野得不得了”),像大白话似的。看起来译得轻松, 可背后浸透了译者的多少心血? 另译:他的那些孩子呀,都好像没有爹妈似的,穿得破破烂 烂,粗野放任。
Cleopatra)
译文:嗔骂,嬉笑,啼泣,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媚。(钱 钟书译) 赏析:原句二十三个词,译成汉语才十六个字,何等简洁。这 种简洁,是来自于对原文准确的理解与表达时的不拘一格。不 知读者朋友阅读时感觉如何,笔者读了译句的前半部,不禁想 起了那句着名的“淡妆浓抹总相宜”。“百媚”当得自于“回 头一笑百媚生”吧? 另译:嗔骂,嬉笑与悲泣,各态俱显;百媚纷呈令人羡,七 情尽露 。
6. May it please your honor.
译文:愿此文博大人一笑。 赏析:“博大人一笑”,取这样结构,读来庄重、正式、 温文尔雅,同原句的“味”相合;用“愿”而非“希望”, 用“此文”而非“这篇文章”,简洁浑成,在文体上同 “博大人一笑”保持一致。每一句都有其语体特征,翻译 时必须如实传达。 译文:愿能博大人一笑。
5. I didn't like the way he carried himself, loose and dreamlike all the time.
译文:他老是一副松松垮垮、恍恍惑惑的派头,叫我讨厌。 赏析:又是一个使用叠词增强表现力的译例,“松松垮垮”、 “恍恍惑惑”用来形容人极具形象感,与“loose”和 “dreamlike”的意思也十分吻合。译句结构也不同于原句, 原句中“I didn't like”在前,译句中“叫我讨厌”在后, 这样处理是不希望译句太长(“我讨厌他老是一副松松垮垮、 恍恍惑惑的派头”),读起来费力,也符合汉语先摆事实,后 发议论的行文顺序。 “the way”译成略含贬义的“派头”, 比中性的“样子”更贴切。 译文:他老是一副松松垮垮、恍恍惚惚的样子,真是 让人讨厌。
14. Tess sat up in bed, lost in a vague inter space between a dream and this information.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苔丝从床上坐了起来,一听这个话,一半朦胧,一半清醒, 在那儿直发愣。(张谷若译)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7
1. Whom every thing becomes, to chide, to laugh, To weep; who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s To make itself, in thee, fair and admired. ( William Shakespeare: Antony and
4. When we had tea, I could not take my eyes from her small delicate hands, the graceful way she moved, and her bright, black eyes expressionless in her clear face. 译文:我们喝茶时,我不住地打量她,看她那纤纤小手、 亮晶晶的黑眼珠、典雅的举止、清秀而没有表情的脸。 赏析:“纤纤小手”、“亮晶晶的黑眼珠”,叠词的使用增 加了译句的美感。“could not take my eyes from...”译 为“不住地打量”,自然、顺畅。“clear”译为“清秀”, 很是精当。译句的优美,主要得益于词语的优美、熨帖。 另译:一面喝茶,我一面打量着她:只见玉手纤纤,举止典 雅,明眸晶亮,脸蛋白皙,没有一丝情感的流露。
11. A quick brain and a better education elsewhere showed the boy very soon that his grandsire was a dullard; and he began accordingly to command him and to look down upon him.(William Thackeray: Vanity Fair)
13. A quick brain and a better education elsewhere showed the boy very soon that his grandsire was a dullard; and he began accordingly to command him and to look down upon him.(William Thackeray: Vanity Fair) 译文:那孩子脑子快,在别处受过好教育,过了不久就发 现爷爷足个蠢东西,因此看不起他,把他呼来喝去。(杨 必译) 赏析:一个已臻“化境”的译例。结构上的精妙调整,显示 了译者翻译技巧运用之纯熟,原句带有淡淡的幽默,译句选 词也致力于传达这种淡淡的幽默,所选“呼来喝去”、“蠢 东西”词语准确、形象,富有调侃意味,与整句乃至句子所 在的整个篇章的风格相吻合。
2. Riches and power are attended and followed by folly, and folly in return by licence; whereas poverty and lowliness are attended by sobriety and moder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