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资料-兔动脉血压的调节(分析)

合集下载

生理学实验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生理学实验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实验二十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Regulation of Arterial B1ood Pressure in Rabbit【实验目的】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实验原理】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从而 使心输出量增加。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脏收缩力减弱, 传导速度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同时由于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心输出量亦增加。

心血管中枢通过反射作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从而调节动 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 肾上腺素。

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肾上腺素对α受体与β受体均有激 活作用,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它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两种 受体中哪一种占优势。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 增加,动脉血压增加,其对心脏的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弱。

静脉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时,血 压升高,启动减压反射,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

本实验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 管活动的变化。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材料】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BL­410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刺激 电极,照明灯,万能支台,双凹夹,烧瓶夹,试管夹,气管插管,动脉夹,三通开关,动脉 导管,注射器(1ml、5ml、20ml),有色丝线,纱布,棉花,1.5%戊巴比妥钠,1000U/ml 肝 素生理盐水,1:10000 肾上腺素溶液,1:10000 去甲肾上腺素溶液,1:10000 乙酰胆碱溶液, 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仪器装置 将压力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大致与心脏在同 一水平。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动脉血压是人体生理功能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和血管阻力的平衡状态。

了解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对于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对家兔进行动脉血压调节实验,探究其调节机制,以期进一步了解动脉血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成年家兔10只,体重在2-3kg之间。

2. 实验仪器:血压测量仪、注射器、动脉插管器、生理盐水等。

3. 实验操作:首先,家兔被麻醉并固定在实验台上,然后在颈动脉插入动脉插管器,通过插管器连接血压测量仪,记录基础血压。

接下来,通过注射器向动脉插管器中注入生理盐水,逐渐增加血容量,并记录相应的血压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家兔的动脉血压在注入生理盐水后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一结果表明,血容量的增加会导致动脉血压的升高。

这是因为增加血容量会使心脏负荷增加,进而促使心脏泵血量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动脉血压。

除了血容量的改变外,我们还发现家兔的动脉血压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注射药物刺激家兔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观察到家兔动脉血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交感神经的刺激会导致动脉血压的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的刺激则会导致动脉血压的降低。

这表明神经系统对于动脉血压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实验过程中,家兔的动脉血压会受到体位的影响。

当家兔处于直立位时,动脉血压较高;而当家兔处于仰卧位时,动脉血压较低。

这是因为直立位时,心脏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才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所以动脉血压相对较高;而仰卧位时,心脏无需克服重力的作用,所以动脉血压相对较低。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于家兔的动脉血压调节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发现血容量的增加、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体位的改变都会对动脉血压产生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家兔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研究

家兔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研究

家兔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引言:家兔作为动物实验模型在动脉血压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了解家兔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家兔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一、家兔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化家兔在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压呈现一定的生理变化。

静息状态下,家兔动脉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较小,维持相对稳定。

运动状态下,特别是剧烈运动时,家兔动脉血压会显著升高,这是机体为了满足运动肌肉的需氧供应而产生的生理反应。

此外,家兔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动脉血压也会有一定的变化,这与机体的体温调节有关。

二、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1.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对于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起着促进作用,而副交感神经则具有降低动脉血压的效应。

两者的相对平衡维持着家兔动脉血压的稳定。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心率,心脏收缩力以及外周血管的阻力来实现对动脉血压的调节。

2. 水盐平衡调节水盐平衡也是影响家兔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机体的血容量和血浆渗透浓度对于血压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机体血容量增加时,血压也会相应增高,而血容量减少则会导致血压下降。

血浆的渗透浓度对于血压的调节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血浆渗透压的增加会触发机体的渴感反应并促使水分摄入,从而维持血浆渗透浓度的稳定。

3.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也参与了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肾脏调节血容量和血管阻力的平衡,进而影响动脉血压。

此外,内分泌系统中的多种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也参与了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结论:家兔动脉血压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变化,包括运动、环境温度以及静息状态等因素对其产生影响。

其调节机制主要涉及到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水盐平衡以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了解家兔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化及其调节机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家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和观察,探究各种生理和药理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深入理解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二、实验原理动脉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生理指标,受到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机制的综合影响。

神经调节方面,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导致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会使血管舒张,降低外周阻力,引起血压下降。

体液调节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会对血压产生调节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健康家兔 1 只,体重 20 25kg。

(二)实验器材1、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等。

2、压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动脉插管、静脉插管、输液装置。

4、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剂)、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抗凝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药品。

(三)实验步骤1、家兔称重后,用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 5ml/kg 的剂量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进行麻醉。

当家兔角膜反射迟钝、肌肉松弛、疼痛反射消失时,表明麻醉效果良好。

2、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和腹股沟部的毛。

3、在颈部正中做一长约 6 8cm 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气管。

在气管两侧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并分别穿线备用。

4、向动脉插管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排尽气泡,然后将动脉插管插入左侧颈总动脉,通过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用于测量动脉血压。

5、右侧颈外静脉插入静脉插管,用于注射药物。

6、待血压稳定后,观察并记录正常血压值。

7、依次进行以下操作,并观察血压的变化: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15 20s,观察血压变化。

松开夹闭后,观察血压的恢复情况。

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观察血压变化。

刺激停止后,观察血压的恢复情况。

由静脉注射 01%肾上腺素溶液 02 03ml,观察血压变化。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及实验分析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及实验分析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及实验分析引言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家兔作为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哺乳动物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侧重于介绍家兔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实验分析方法。

一、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的基础知识动脉血压调节是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血管阻力、心输出量和容量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其中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个方面。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主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来完成。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于增加收缩压有重要作用,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对动脉血压产生下调效应。

此外,血液流速和血管内壁的压力感受器也能通过神经反射机制来调节动脉血压。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改变体液容量和血浆渗透压来影响动脉血压。

肾脏是主要的调节器官,通过调节水钠平衡和排除废物来调节体液容量。

此外,荷尔蒙的分泌也参与了体液调节的过程。

二、家兔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家兔作为哺乳动物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其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1. 神经调节研究通过家兔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发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活化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的活化则会降低血压。

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动脉血压提供了重要线索。

2. 体液调节研究家兔肾脏的研究揭示了肾脏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家兔体液容量和血浆渗透压,发现这些因素对动脉血压有明显影响。

肾脏在调节体液平衡以及荷尔蒙的分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家兔动脉血压的实验分析方法为了研究家兔动脉血压调节机制,科研人员需要使用特定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进行分析。

1. 血压测量采用测血压的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家兔的动脉血压。

常用的测压方法有直接插管法和非侵入性测压法。

其中,非侵入性测压法如尾动脉压法和尾部脉搏压法广泛应用于家兔实验研究中。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主要因素分析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主要因素分析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主要因素分析家兔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动脉血压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家兔的动脉血压调节机制及相关因素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涉及多个系统和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和肾脏调节机制。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

交感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得血管收缩,心率增加,从而升高血压。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通过乙酰胆碱释放,使得血管扩张,心率减慢,从而降低血压。

内分泌系统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受到神经调节,对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肾脏调节机制肾脏调节机制通过调节体液容积、尿液产生和排泄等方式来维持血压稳定。

肾脏能够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来改变血压,同时也通过调节血液中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来影响血压。

肾小球滤过率的调节以及钠、水的重吸收与排泄过程中的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于血压的稳定。

家兔动脉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因素:家兔个体自身的遗传特征会影响其动脉血压水平,例如血压的敏感性、易患高血压病的遗传倾向等。

2. 年龄因素:动脉血压在年龄上会发生变化,年龄增长会伴随着血压的慢慢升高。

3. 饮食因素:家兔的饮食营养状况对血压有直接影响,过量的食盐和高脂饮食会增加动脉压力,提高血压水平。

4. 脂质代谢异常:家兔的胆固醇水平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病变,进而影响血压调节。

5. 运动因素: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减轻血管内压力,有利于动脉血压的调节。

总结起来,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涉及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和肾脏调节机制等多个方面。

此外,个体的遗传因素、年龄、饮食、脂质代谢异常和运动等因素也会对动脉血压产生影响。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家兔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因其生理特征与人类较为相近,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

动脉血压是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心血管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1.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家兔动脉血压主要受到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使心率增加、血管收缩,从而升高动脉血压。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动脉血压。

2. 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还会受到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物质,如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调节血管收缩和扩张,影响动脉血压。

3. 肾脏调节:家兔的肾脏通过调节体液容量和排除废物,影响动脉血压。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的改变,会导致体液容量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动脉血压的调节。

二、影响家兔动脉血压的因素1. 年龄:家兔的年龄对动脉血压具有影响。

年轻的家兔可能有更高的动脉血压,而老年家兔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的趋势。

这与血管弹性、神经系统功能以及肾脏调节功能等相关。

2. 性别:雄性和雌性家兔在动脉血压上有一定的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雄性家兔可能具有更高的动脉血压水平,这可能与雄性激素对血管张力的影响有关。

3. 饮食:饮食对家兔的动脉血压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而低盐饮食则会导致血压下降。

此外,脂肪的摄入也会对血脂水平和血压产生影响。

4. 应激:应激对家兔的动脉血压产生影响。

长期的应激状态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使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5. 药物:某些药物对家兔的动脉血压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例如,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够升高血压,而钙通道阻滞剂则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

综上所述,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以及肾脏的调节。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结果与分析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结果与分析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正常血压曲线:调节扫描速度与增益,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心室射血与主动脉回缩形成的压力变化与收缩压、舒张压的读数。

有时可以观察到血压曲线随呼吸变化,心搏为一级波,呼吸波为二级波。

然后将扫描速度调慢,观察正常血压曲线。

分析:如图所示,呼吸波为大波,心波为大波上的小波。

兔子的正常心跳为每分钟180~250 下,正常呼吸次数为每分钟30~60 次,因此心波频率较高,而呼吸波频率较低。

该曲线表明,血压的变化受到心率与呼吸的共同影响,在心率与呼吸的共同作用下,血压呈稳定的变化,处于动态平衡中。

2. 夹闭对侧颈总动脉(10-15s):轻轻提起对侧完好颈总动脉上的备用线,用动脉夹夹闭(于夹闭前记录动脉通畅时的血压曲线),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

出现变化后即取下动脉夹,记录血压的恢复过程。

分析:如图所示,当夹闭对侧颈总动脉时,血压迅速下降,松开动脉夹后,血压上升而恢复正常。

夹闭对侧颈总动脉,血液无法流通,同时心搏出的血液使血压上升,刺激血管壁的压力感受器,神经冲动经传递到达效应器,使心室射血量下降,从而降低血压。

松开动脉夹,对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的刺激消失,神经冲动停止传递,血压恢复正常。

3. 刺激另一侧减压神经(主动脉神经):使刺激输出端连接保护电极,轻轻提起主动脉神经上的备用线,小心地将神经置于保护电极之上。

记录对照血压曲线后,再用中等强度的连续电脉冲信号(可设为10V,40Hz)通过保护电极刺激神经10~20s。

血压出现明显下降后,即可停止刺激,并待血压恢复。

如果血压并不下降,可调整刺激强度或刺激频率再进行刺激。

任何刺激都无效时,则表示此神经并非主动脉神经。

需要重新辨认神经 2 后再行实验。

分析:如图所示,刺激减压神经后,血压下降。

减压神经能使血压下降,刺激减压神经后,其将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使心射血量下降,从而使血压下降。

由于该刺激是人为的且是一次性的,因此刺激消失后血压即恢复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V舒张 →回心血量↓ 小A舒张 →外周阻力↓
BP↓
2. 阻断一侧颈总A血流: BP↑
2. 阻断一侧颈总A血流: BP↑
阻断颈总→颈A窦→颈A窦压力感→窦N传入→
A血流
BP↓ 受器冲动 冲动↓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
→心迷走N传出冲动↓ →心率↑,心缩力↑ →心输出量↑ →心交感N传出冲动↑
β2 受体(较弱):
(-)
(+)
临床上常被用作升压药。
减压反射
E对外周血管的调节作用是使全身各器官的血液重分 配,故总外周阻力增加很小,或基本不变,甚至下降。
由于E有明显的强心作用,故临床作为强心急救药。
6. 静脉注射0.01%NE: BP↑ ↑ ,心率↓
6. 静脉注射0.01%NE: BP↑ ↑ ,心率↓
α受体 :使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广泛收缩→BP↑↑
NE结合 β1 受体:传导速度↑,心率↑,心缩力↑→BP↑↑
5. 静脉注射0.01%E: BP常先↑后↓ ,再逐渐恢复
5. 静脉注射0.01%E: BP常先↑后↓ ,再逐渐恢复
E可与α 、β 受体结合: 在心脏,与β1 受体结合→传导速度↑,心率↑心缩力↑ → 心
输出量↑
在血管,作用取决于平滑肌上受体分布情况, α受体占优(皮肤、肾脏、胃肠等内脏血管):收缩
小V收缩→回心血量↑ →交感缩血管N传出冲动↑ → 小A收缩→外周阻力↑
BP ↑
阻断颈总A血流 → 外周阻力↑
3. 刺激减压N: BP↓
3. 刺激减压N: BP↓
减压N传入冲动↑→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心迷走N传出冲动↑ →心率↓,心缩力↓ →心输出量↓
心交感N传出冲动↓
β2 受体占优(骨骼肌、肝脏、心脏冠脉等血管):舒张
小剂量(兴奋β2受体为主):舒张
E
大剂量:收缩
V注射E后,开始E浓度较高,对心脏和α受体占 优的血管发生作用,故BP ↑;随着血中E浓度逐渐降 低(剂量逐渐↓ ), β2受体占优的血管扩张,引起 BP ↓。因而出现动脉BP先↑后↓,再逐渐恢复正常 的变化过程。
实验结果及分析侧颈A窦: BP↓
压迫→ 颈A窦压力 → 窦N传入 心迷走中枢(+) →心迷走N 感受器冲动↑ 冲动↑ → 心交感中枢(-) →心交感N 缩血管中枢(-)
传出冲动↑ 传出冲动↓ →心率↓,心缩力 ↓ →心输出量↓
交感缩血管N 传出冲动↓
小V舒张 →回心血量↓ →交感缩血管N传出冲动↓ → 小A舒张 →外周阻力↓
BP↓
4. 刺激右侧迷走N外周端: BP↓
4. 刺激右侧迷走N外周端: BP↓
迷走N(+),→ 心肌细胞 → 细胞膜对K+通透性↑
释放Ach
M-R结合 窦房结自律性↓ →心率↓
BP ↓
Ca2+内流↓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