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内容与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内容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a1eb0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c.png)
道路:应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径流污染控制;对具有防洪行泄通道功能的道路,应保障其排水行泄功能;停车场与广场: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新建项目不应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及所对应计算的径流体积;改扩建项目经技术经济比较,不宜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及所对应计算的径流体积;②径流污染控制:新建项目年径流污染物总量(以悬浮物SS计)削减率不宜小于70%,改扩建项目年径流污染物总量(以悬浮物SS计)削减率不宜小于40%;③径流峰值控制:雨水管渠及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新建项目外排径流峰值流量不宜超过开发建设前原有径流峰值流量;改扩建项目外排径流峰值流量不得超过更新改造前原有径流峰值流量
(3)水体不黑臭:透明度应大于25cm(水深小于25cm时,该指标按水深的40%取值),溶解氧应大于2.0mg/L,氧化还原电位应大于50mV,氨氮应小于8.0mg/L;
(5)不应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河流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旱天下游断面水质不宜劣于上游来水水质
应符合GB51345-2018第5.4节的规定
应符合GB51345-2018第5.5节的规定
6.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
年均地下水(潜水)水位下降趋势应得到遏制
应符合GB51345-2018第5.6节的规定
7.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夏季按6月~9月的城郊日平均温差与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应呈现下降趋势
应符合GB51345-2018第5.7节的规定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内容与要求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方法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
(1)新建区:不得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及所对应计算的径流体积;
2023年度山西省工程系列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考试大纲(给水排水工程)
![2023年度山西省工程系列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考试大纲(给水排水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d348e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d.png)
山西省工程系列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考试大纲(给水排水工程)一、建筑行业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城镇居民二次供水建设技术标准》DBI 04—423—202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125—2010《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219—2014《档案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DA/T45—202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GB25204—2010《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技术标准》GB51427—202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生活热水水质标准》CJ/T521—201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T110—2017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50336—201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201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2018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17《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201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I 04/T396—2019《海绵城市技术标准》DBI 04/T344—201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17《泡沫灭火系统技术标准》GB50151—202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2011年版)《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17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规范》GB51221—2017《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1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17 三、专业知识(包含设计、施工理论、实践)(一)给水工程1.给水系统了解给水系统分类、组成和布置掌握设计供水量计算。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设施维护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设施维护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2ea01b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0.png)
天津市水务局关于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设施维护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20.04.08•【字号】津水河湖〔2020〕4号•【施行日期】2020.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天津市水务局关于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设施维护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津水河湖[ 2020]4号排管中心:《市排管中心关于实施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设施维护项目的请示》(津排管报〔2020〕1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基本情况为贯彻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提升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面貌及景观效果、改善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质、有效防止和控制河道蓝藻生长,实施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设施维护是十分必要的。
二、项目安排同意按照《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设施维护项目实施方案》,开展河道保洁、水生态治理、设施维护及水质应急治理等工作。
(一)维护范围及时间津河、卫津河等中心城区市管二级河道15条,共计126.15公里。
实施周期为全年。
(二)维护目标1. 河道水面、内堤坡保持环境整洁,无垃圾杂物,水闸、桥梁等节点处通畅、无腐败水生动植物;2. 张贵庄河、小王庄河、陈台子河、护仓河4条河道要消除水体黑臭现象,达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不黑不臭的目标;3. 卫津河、津河、复兴河(纪庄子—解放南路段)等10条河道,在非汛期河道水质主要指标保持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4. 长泰河、复兴河(解放路桥—海河)海绵城市试点河道,水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非汛期CODCr、NH3-N两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标准;5. 15条二级河道抑制蓝藻暴发、消除水华现象;在汛期雨、污水排入河道影响水质后,一周内恢复水体感观;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22eed9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c.png)
3.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1工程概述1.1项目区位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距重庆77.5公里,成都263公里。
东北接重庆市铜梁区,东南邻重庆市永川区,西南界重庆市荣昌区,西北连四川省安岳县,北毗重庆市潼南区。
项目区域位度图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
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条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615.938m。
一条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4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311.365m。
13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和照明工程,设计内容如下:道路工程: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路基处理等;交通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设计。
管网工程:主要包括排水、电力、海绵城市设计:照明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为六册,分别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照明工程》:第三《交通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海绵城市设计程》;第六册《电力工程讥本册为第五册《海绵城市工程》.本次道路2、道路1仅布置人行道透水稀。
3、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3.2 设计规范、标准第五册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3.2.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2.3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Γ51345-20183.2.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I4-2021)3.2.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3.2.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2.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2.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2.9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3.2.10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3.2.11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3.2.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3.2.13 《砂基透水破》(JG"376∙2012)3.2.14 《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3.2.1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l35-2009)3.2.16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445-2012)3.2.17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集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3.2.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3.2.19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3.2.20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3.2.2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rΓ∙365∙2020)3.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大足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Hll-OlZOk Hl1-03/01地块控规修改图。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标准》条文说明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标准》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ae82bd60b1c59eef9c7b47e.png)
47条文说明目录1 总则 (47)2 术语 (47)3 方案设计 (47)3.1 一般规定 (48)3.2 设计说明书 (48)3.3 设计图纸 (49)4 初步设计 (49)4.1 一般规定 (49)4.2 设计说明书 (49)4.3 设计图纸 (50)5 施工图设计 (51)5.2 设计说明 (51)5.3 设计图纸 (51)附录A 图纸编排及常用比例 (51)附录B 图纸基本内容及深度 (52)深度标准编制文件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1 总则1.0.1说明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1.0.2 明确规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对广西城镇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与小区类、道路类、广场和公园绿地类、城市水系类等园林景观工程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内容都适用。
1.0.3 本条对本规范编制参用的规定、标准进行了说明。
1.0.4 对本标准涉及的设计阶段进行了规定。
园林景观工程类设计阶段包括方案、初设及施工图阶段。
部分项目不包括有初步设计阶段,可根据项目需要,确定是否需要编制该部分内容。
1.0.5对设计文件中应该重点表达和控制的内容进行了规定。
海绵城市项目中的园林景观工程,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景观效果控制、海绵指标控制、海绵设施的选择和计算、LID设施的植物种植设计方面。
2 术语本章术语参照《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J/T45-013-2016)进行编制。
3 方案设计483.1 一般规定3.1.1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为配套工程时,设计文件随主体工程编制,并按本章要求完成设计说明书、投资估算和设计图纸。
3.1.1设计文件内容根据项目类型和规模,设计文件的内容可适当增减或合并,投标项目的设计文件内容可按标书的要求适当增减或合并。
3.2 设计说明书3.2.1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如果该项目不涉及到的内容可舍去。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a00d4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d.png)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摘要: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生态破坏、水体污染、城市内涝及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由此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逐渐兴起。
海绵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弹性”,其本质是改变过去“战胜大自然”的城市建设理念,实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国内开始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然而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指标不完善、不能结合实际情况等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层次分析法;一、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取值区间优化海绵城市建设包括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多重目标,通过研究确定实现各目标的最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取值区间的最小值,以优化取值区间。
建议以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当地的天然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水生态目标实现的控制标准。
天然径流控制率通过对实测的径流率进行还原计算而得。
像武汉这样的多水地区,应按照陆地区域的天然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
水环境水质目标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关联的建立相对较复杂。
首先根据城市水体水质管理目标和水质现状,计算城市水体最大环境容量,扣除点源、面源的排入量、内源污染物释放量,推算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物最大可排入量,再根据径流污染物浓度与径流量的关系推算相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水安全内涝目标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关系难以直接计算,需在充分考虑城市管渠系统排放、内涝调蓄设施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模型模拟分析。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通过控制中、小降雨排放来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设施规模一般根据当地的水资源供需量确定,并不局限于中、小降雨,因此,两者取值关联不密切。
一般情况下,水生态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最高,在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对以上方法进行简化,直接以天然径流控制率作为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取值区间的最小值。
二、指标值的确定1.水生态指标的确定。
探讨海绵城市监测和效果评估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探讨海绵城市监测和效果评估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e779de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f.png)
探讨海绵城市监测和效果评估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科学监测是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的重要支撑,如果可以立足“海绵城市实际建设成效”作为评估的重要切入点,及时发现在监测、评估过程中的各类痛点问题,并且反作用于监测评估方法、准确性保障等诸多方面,在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后,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往往就能持续不断地优化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体系和效果评估工作。
本文将围绕“海绵城市监测和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这一话题展开具体的论述和介绍。
关键词:海绵城市;监测和效果评估;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海绵城市监测和效果评估可谓“点多面广”,尤其是监测,其复杂性、难度都比较高,在实践中尚存在诸多问题。
如今,海绵城市建设已进入“系统化全域推进”阶段,效果评估已成常态。
对现阶段监测和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索行之有效对的解决办法十分迫切且必要。
一、海绵城市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监测目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海绵城市监测主要是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积累基础数据,为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各阶段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同时为客观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在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提供依据。
现阶段海绵城市监测过程中存在着监测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导致监测体系构建不尽合理,监测结果难以直接用于效果评估。
具体来说,监测的主要作用包括:为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提供基础数据、了解各类项目实际建设成效、为优化海绵设施设计参数提供支撑、评估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情况和运行管理质量。
在监测方案设计阶段应明确监测主要是服务于效果评估,基于此,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根据需求锁定一个或者多个明确性的目的,以目标为导向,针对性地制定监测体系构建方案,指导监测工作。
2.监测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典型设施监测典型设施监测主要针对各类设施水量、水质进行监测,主要监测设施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雨水湿地/湿塘、下沉式绿地等[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41983052ea551810a6879b.png)
I视界I HORIZON 新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编号为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编号为GB/T51301-2018,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为国家标准。
以上两项标准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住加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装配式粮体P.T.间应川技术标准》《预制混凝I:外挂墙板应川技术标准》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应用技术标准》(编号为JGM467-2018,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编号为JGJ/T458-2018,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为行业标准。
以上两项标准已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新政策I:海要求新建民川.I:业建筑痕采川装兀式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
自2019年4月1日起,施工图未正式送审的项目应依据《通知相关要求实施。
《通知》强调,新建建筑是指在相关信息平台上,建设性质选为"新建”的项目以及建设性质选为“改建”或"扩建”,且包含“新建独立单体"或"拆除重建单体"的项目。
《通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实施的范围,—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复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类、居住建筑类、工业建筑类项目,所有单体可不实施装配式建筑。
新型城镇化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新国标
![新型城镇化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97db8ec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e.png)
新型城镇化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及评价结果运用。
本文件适用于对县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县城 county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政府驻地镇或街道及其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委会所辖区域。
城镇化 urbanization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
4 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综合系统的客观性评价原则。
坚持正向指标与逆向指标相关联的科学性评价原则。
坚持发展引领、分类评价的合理性评价原则。
5 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可用于进行不同县城横向或同一县城不同年度纵向比较城镇化发展水平。
本评价指标体系可结合专家意见,增加或减少相关指标。
应用本指标体系进行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时,应将同类型县城1进行比较。
注1:县城分为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和人口流失县城五类。
本指标体系包含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34个。
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6 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个地区GDP 与该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地区每个居民对该地区的经济贡献或创造价值的指标,单位为万元/人。
按公式(1)计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 区域内常住人口 (1)式中:区域内常住人口是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单位为万元/人。
按公式(2)计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家庭人口 (2)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单位为%。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6db9fa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5.png)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计算、典型径流源头减控设施效果评估、场地与小区尺度海绵效果评估、片区尺度海绵效果评估、城市尺度海绵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内,在各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验收合格后,对典型径流减控设施、场地与小区、排水分区、市辖区等不同尺度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1222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SL237-042 原位渗透试验JJG(水利)004 明渠堰槽流量计计量检定规程HJ/T 36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声波管道流量计DB11/T281屋顶绿化规范DB11/T307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T 335园林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1DB11/T 349 草坪节水灌溉技术规定DB11/T68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T686 透水砖路面施工与验收规程DB11/T969 城镇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DB11/T 1436 集雨型绿地工程设计规范3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将雨量占年均降雨总量的百分比。
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报告要点【模板】
![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报告要点【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ce6ad150c22590103029db9.png)
***件 1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报告要点在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已开展工作基础上,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进行建设效果评估,并按照以下要点编制自评估报告。
一、已开展工作(一)基本情况。
城市主要特点,在城市水系统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确定的目标。
(二)工作进展。
1.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情况和实施进展;2.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地方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3.划分的排水分区边界、范围、面积等情况;4.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安排、建设进展和投资完成情况;5.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效果评估情况(一)达到标准的排水分区情况。
已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排水分区范围、面积,实施的建设项目。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 51345—2018)中的评价方法,对照附件2 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
(二)正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分区情况。
正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分区范围、面积,实施的建设项目,预计完成时间、可达到的指标等。
三、附件提供支撑海绵城市建设和评估工作的有关材料(电子版)。
2019 年试评估工作中已经提供过的资料不需要重复提交。
(一)图纸资料。
1.城市建成区范围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的排水分区范围图,须标明边界和面积;2.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排水分区图及其项目分布图,文件格式须为ArcGIS shape file,空间坐标系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3.正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分区及其项目分布图,文件格式须为ArcGIS shape file,空间坐标系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标明项目建设内容、服务区域范围和面积、设计标准、监测数据等;4.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易涝点位置图;5.城市黑臭水体位置图及最近1 年的水质监测数据。
(二)监测数据。
1.开展监测的排水分区范围图、监测点位图,须标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网关键节点、受纳水体安装监测设备的位置,或监测分析的采样点位及监测指标;2.各监测点位的水质水量等原始监测数据(支撑各排水分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要求的监测数据应单独列出或标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说明材料等;3.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18-1-海绵城市施工单位自评报告-XXX地块
![18-1-海绵城市施工单位自评报告-XXX地块](https://img.taocdn.com/s3/m/99f8b34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a.png)
XXX地块海绵城市工程质量验收自评报告施工单位:XXX建设有限公司2023年1月XXX地块海绵城市工程自评报告本工程于2022年07月开工,根据施工合同、施工图要求,已完成XXX地块地块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按照相关规范及要求,现将本工程验收及自评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建设单位:XXX实业有限公司2)监理单位:XXX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XXX设计总院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XXX建设有限公司本项目为XXX地块。
本项目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一路XXX,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XXXm2,防护绿地用地面积为XXXm2,红线面积为38091.19m2。
二、海绵设计指标要求项目建设内容为在其传统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布置海绵设施,使项目达到规划要求的指标要求,经加权平均计算本地块能达到76.45%的径流控制能力,经加权平均得到峰值径流系数为0.508,满足峰值径流系数低于0.56 的要求,面源污染削减率满足不低于50%的要求,可渗透硬化地面占比满足不低于40%的目标要求,雨水管网设计暴雨重现期(3年)的要求。
三、项目建设情况本项目采取了“渗”、“滞”、“蓄”、“净”、“用”、“排”为主的海绵化改造措施,大片的绿地以入渗为主,依赖于设施进行调蓄和利用,采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回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用水、景观水体。
四、施工质量管理及项目班子组成工程开工前,根据合同签订的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和业主的要求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建立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并签订相应的质量岗位责任状,实行责任与经济挂钩。
同时建立一套规范的项目质量管理程序,从工程的开工、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用户回访与维修有一套统一、完整、系统的实施程序。
施工前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工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中严格按照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制定完善的计划体系,如生产进度计划、材料、劳动力供应计划、交叉作业协调计划以及现场文明施工等,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减少管理的随意性。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审查及管控要点探讨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审查及管控要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e29394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f.png)
160.0
109.6
…
…
…
80
24.0 150 99
16.4 150 99
…
…
…
合计
3 158.50
99
普通
绿地
548864.38
0
总汇水面积
22 192.75
69.8
3 模 型 法 审 查 核 算
《标准》规定可通过模型模拟法对年径流 总量 控
201
Keywords: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SWMM; Planning review; Main management;Disconnection rates
2015年10月,国务院 办 公 厅 发 布 了《关 于 推 进
标高 为 4.50~5.15 m。 小 区 下 方 布 置 有 较 大 范 围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 指 导 意 见 》(国 办 发 〔2015〕75 号)[1],明确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刚性 控 制 指
地下车库,面积为 16 147.13 m2,约占小区 73%,地 下车 库 结 构 顶 板 标 高 约 为 3.60~5.25 m。 小 区 下
标 ,应 作 为 城 市 规 划 许 可 和 项 目 建 设 的 前 置 条 件 ,须
表1 LID 设施参数设置
Tab.1 LID facility parameter setting
LID 场所
LID 参数
①表 面 层 surface:蓄 水 深 度 40 mm,粗 糙 系 数
0.03,坡度 0.1%;② 铺 装 层 pavement:厚 度 200
透水 铺装
停车位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d1653d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5.png)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公布日期】2021.12.03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2.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
范项目名单的通知
各市、区住建局(委),苏州工业园区规建委,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优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评选工作的通知》(苏建函城〔2021〕338号)等文件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申报评选工作。
经各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推荐,全市共申报项目55个。
根据专家资料评审和现场检查结果,评定梁丰路(东环路-园林路段)海绵化改造工程等26个项目为2021年度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
这些项目均符合国家、省、市倡导的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相关要求,生态、景观、服务等功能效益显著,充分体现了苏州海绵城市建设的特点特色。
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现予以正式公布。
附件:2021年度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名单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1年12月3日附件。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要指标释义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要指标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56becec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a.png)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要指标释义程小文;姜立晖【摘要】介绍2019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外排径流峰值流量等主要指标,并从指标含义、指标意义、考核要求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释义.【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9(026)008【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外排径流峰值流量;标准【作者】程小文;姜立晖【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2018年12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首次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对于统一和规范海绵城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外排径流峰值流量等3项指标是海绵城市建设评价的核心指标。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1 指标含义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
1.2 指标意义传统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因不透水下垫面的过度增长和依赖管网进行排水的单一做法,破坏了水的自然循环路径。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强化雨水径流管控,重点增强对中小降雨事件的控制水平,维系生态本底的水文特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反映了海绵城市建设对自然水文特征的修复效果。
1.3 考核要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考核要求与以往出台的技术规范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参照“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与以往不同的是,对于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在执行严格程度上区别对待,总体上对新建项目的要求严于改扩建项目。
正常情况下要求新建项目不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条件许可的改扩建项目不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
某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设计与应用
![某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6378e2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c.png)
某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设计与应用摘要:近年来,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发生了内涝灾害,为了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及财产安全,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且全国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前几年,海绵城市主要用于公园、市政道路等公共设施里,住宅小区比较少见,目前随着国家的大力提倡及政策规定,所有新建住宅小区也基本上同步设计了海绵城市,本文以江苏某住宅小区为例来浅谈海绵城市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建筑下凹绿地雨水回用前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不同的环境变化和解决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存储的水净化处理并可加以利用。
建造具有自然存储、自然渗透以及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江苏省靖江市,总用地面积77137㎡,总建筑面积171312㎡,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34900㎡。
本工程包含17栋高层住宅楼、1栋物业社区配套用房(4#楼)和2栋配电间。
建筑密度22%,绿化率40%。
根据《靖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规定,本项目属新建小区,需设计海绵城市设施。
2.设计目标及主要指标:本项目主要设计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1.通过海绵城市设施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控制径流,降低汇流,通过各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达到降低地表径流量、控制城市内涝;2.降低径流污染,通过下凹绿地、生态滤池等措施过滤和降解汇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城市水环境;3.缓解水资源短缺,通过各类净化设施的处理和各级管网的输送,将处理达标的雨水回用于市政浇洒、景观水补充等用途,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污水的排放。
本地块总海绵指标设计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污染物削减率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