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差异如下:1.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2.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3.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4.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5.文化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张一切都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尤其不提倡过分的干预自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质生活.我们的科学也更注重技术.西方人的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张从根本上来认识世界,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并且积极改造世界,使世界来适应我们.在这种思想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而且科学也更注重理论的研究.6.消费观。
人生来就要谋求生活,生活贵在质量。
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三为”和“三不为”:一是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个性自由求质量;二是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敢于贷款超前消费;三是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
7、隐私观。
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
寻问和讲究他人的隐私是最不道德和令人反感的事情。
可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
8、生育观。
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
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9。
竞争观上的差异一是要不要竞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
儒教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以和为贵。
而市场经济则崇尚竞争,强调商战打败对手,赢得自己的发展。
从儒教看,竞争是不道德的。
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从看世界的方式浅谈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看世界的方式浅谈东西方文化差异提要:以往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从各个方面都进行过论述和比较,如,地理环境、价值取向、礼仪文化甚至餐饮文化等等。
我们从另一个细微的侧面——看待世界的方式,来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东西方;思维;文化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两个实验,从这两个实验的结果中我们看能得到什么结论呢?实验一,有欧洲裔和中国留学生各一组,让他们都观看一些有背景的图片,如在湖边的一只老虎,或是在蓝天中飞行的飞机。
心理学家要研究什么呢?他们采用特定的仪器,跟踪参与者观看图片时的眼部运动轨迹,这样就能够知道目光停留在图片上的哪个位置,以及停留时间的长短。
结果发现,两组参与者观看图片的方式是有差异的:实验开始时,参与者都将目光集中在图片的背景上,不过400毫秒以后,北美学生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显著位置上的物体上了,并且会持续注视,但中国学生此时还在对照片的背景进行扫描,并且目光在背景和物体之间来回移动,似乎是在寻找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接下来进一步实验,将刚刚给学生看的图片中的中心物体放到一个新背景中,要求他们回忆这些物体,结果显示,美国学生记忆成绩要好于中国学生。
对此的解释是,中国学生更注重将中心物体和背景联系到一起,不易将二者分离。
第二个实验,给出一幅图片,图片上湖底有一些小岩石、水草,中间是几条鱼在游,还是要求参与者观看这幅图,说出他们看到什么。
可以预测,美国人的目光会直奔图片里的中心物体,也就是那几条鱼,事实正是如此,美国人报告说看到几条鱼在游,而中国学生则说,看到了蓝色的湖水,水里有石头,水草,还有游动的鱼。
可以看出,中国学生记忆的信息量远远多于美国学生。
这都提示我们,中国人所代表的东方人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而西方人更善于集中注意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关于不同文化群体认知差异的研究,对同一地区、种族、语言群体的研究发现,农耕、捕鱼和游牧群体,在整体认知的三个方面(注意、归类、归因)有差异。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
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
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
2、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
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
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
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3、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Word文档 1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
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
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扩展资料:差异互补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
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欲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许多社会基本条件有待酝酿成熟,承认东西方文化差异,使东西方文化互补和融合便是重要一条。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文化基础。
文化格格不入的国家之间很难实现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的例子
东西方交际文化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1. 礼仪习惯:在交际场合中,东方的礼仪通常更为注重谦虚和尊重,比如在餐桌上,主人可能会告诉客人“没什么菜,随便吃”,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
而在西方,人们更加直率,会直接告诉客人准备了哪些食物。
2. 饮食文化:东方人通常喜欢热食或熟食,强调食物的温度,比如提醒对方“趁热吃”。
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冷食,甚至在饮用水上,他们也更喜欢加冰的。
这主要与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关。
3. 交流方式: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比较含蓄,不太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东方文化强调整体和综合,而西方文化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这种差异在处理问题时表现为东方人更注重直觉和整体解决方案,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分析问题并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仪习惯、饮食文化、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1.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个人主义较弱,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解决方式可以是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并找到平衡点。
例如,强调家庭观念的东方人可以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尝试更多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2.通信方式差异:东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让人尴尬,所以往往更加注重非言语形式的沟通,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灵活调整沟通方式,理解并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直接沟通方式,而西方人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非言语信号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人的意图。
3.社交礼仪差异:东方文化中注重尊敬和遵守长辈和权威人士的规则和礼仪,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平等和个人尊重。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相互理解,尊重对方的习俗和礼仪。
例如,东方人可以适当尊重西方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尊重东方人的长辈和权威人士,并遵守一些基本礼仪规则。
4.教育理念差异:东方文化中,教育注重纪律、刻苦和传统知识的学习,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双方的优点,结合两种教育理念,培养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
东方人可以鼓励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西方人可以尊重和借鉴传统知识和价值观。
5.思维方式差异:东方文化倾向于综合思考、间接推理和含蓄表达,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直接推理和清晰表达。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学习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对方的思考习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逻辑思维,西方人可以学习东方人的综合思考和含蓄表达的方式。
总的来说,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通过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并且在沟通和交流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双方可以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文化学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
文化学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解读文化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思想、价值观、习俗、艺术和其他表达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我们的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并解读背后的原因。
一、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家庭、社会的和谐。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独立思考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带来了不同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和法律制度。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崇尚谦逊、内敛和拥有“和”的思维方式。
他们注重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尽量避免冲突和争斗。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直接、坦率,崇尚明确的沟通和直面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我”的价值观念和自我表达的权利。
二、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对时间的认知和利用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现在和过去,关注过去的传统和历史,注重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将时间用于实际的产出和效率的提升,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个人成就。
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在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出来。
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活动,喜欢团聚、互助和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成就和事业发展,喜欢高效率、高速度的生活方式。
三、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艺术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内涵、隐晦和意味深长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诗词、国画以及禅宗的审美理念都注重“意境”,通过留白和暗示来引发观者的内心共鸣。
相对而言,西方文化更加直接和展示性,追求形式的美感和具象艺术。
四、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信仰和宗教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异。
东方文化主要以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为代表,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而西方文化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导,强调个人的信仰与救赎。
这种差异不仅在宗教信仰上有所体现,也对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和法律制度产生了影响。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尽管那种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但中西文化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在宏观层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在微观层面,表现在教育制度、餐饮文化、服饰追求等方面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中西方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差异性分析
中西方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差异性分析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各国文化间的交流、融汇日益频繁和广泛,以及纷繁的外来文化成果和各种文化思潮的渗透,对于中西方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以及差异性探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并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差异。
关键词:文化意识;思维方式;差异性;比较一、前言纵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是其哲学思想,历经原始的选择和历史的淘洗形成相对稳定、经久不变且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思维方式,这不仅决定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决定了人类一切物质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发展的方向。
因此若要揭示合而不同或殊途同归的事物表象后不被人察觉的事理逻辑,找出最为重要的、影响人类文化出现差异性的核心因素,必然要从文化结构入手,探源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差异性。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结构始终以“三元(源)化生万物说”“一元四素全息论”为基础;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观念;擅长圆道思维;求宇宙万物动态的平衡关系。
而西方文化结构以“四根说”“机械、还原论”为基础,以“主客二分”为基本理念,倾向于线性思维,求宇宙万物静态的存在原理。
本文以此为线索,探源并厘清中西方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差异之所在。
中西方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差异性探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各国文化间的交流、融汇日益频繁和广泛,以及纷繁的外来文化成果和各种文化思潮的渗透,对于中西方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以及差异性探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并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差异。
二、三元(源)化生万物说与四根说《子华子・大道》说“大道有源,其源甚真,名曰空洞,空洞无有,是生三元”,三元决定着天地万物的内在本质,造就宇宙万象的千姿百态。
此三元按特质分为:物元(源)性物质、质元(源)性物质、体元(源)性物质,因其万物各具阴阳显隐特性又可分为显态三源物质与隐态三元物质,前者是后天类物质,后者是先天类物质。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内容摘要: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化及文化体系。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闪光的一面。
中西方文化间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差异的因素很多,如地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形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中国人注重具象思维,西方人注重抽象解析;中国人思维比较保守,西方人思维崇尚开放;中国人曲线思维,西方人直线思维。
这些都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点。
关键字: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化及文化体系。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闪光的一面。
中西方文化间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差异的因素很多,如地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形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中国人注重具象思维,西方人注重抽象解析。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
如中国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崇尚整体印象,和谐之美;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抽象意识。
这样看来,中国人思维方式属于整体、具象思维,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东方文化。
中国人善于归纳,所以流传下来了四库全书,四大名著等等,这些都是文化的总结和归纳。
而西方人重演绎,他们多是对某个领域某个阶段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在某一个点上做文章。
再如中国人强调群体,提倡整体的进步,整体的团结,而西方人强调个体,追求个性的发挥。
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这些都是由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
简单来说,西方人大多关注具体问题和细节;中国人则主要从整体结构思考问题。
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才成就了中西方不同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在传统建筑上的体现
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在传统建筑上的体现一、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中西方之间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其文化之间的差异,东方最具代表性的是辩证思维模式,尤其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辩证观点再加上易学观点,看问题较为折中,俗语说“看破不说破”,中国先人的文化思维总结来说分为:变化、矛盾和中庸。
这些观点基于世界万物都是由对立矛盾面组成,处于不断变换过程之中,中庸是不偏不倚游走其中的道理。
中国更注重中庸之道,讲究低调的处事风格,这种思想传承了千年,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而西方人们的思维多以线性为主,尤以欧美为代表。
不同于我国的思维方式,西方国家更加认可事物的根本,认为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世界上任何的关系都没有矛盾,矛盾即具有两面性,他们将事物判断得十分明确,在对错之间的界限十分鲜明,一定要将事物进行明确的分类,不允许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
而中国人喜欢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认为事物存在两面性,任何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都追求能够和谐地发展。
由于东西方国家人们思维的不同,导致了判断问题的方式不同,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对个体的强调,而东方国家的人们讲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将个人的作用弱化,而重视群体的力量。
二、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形成东西方国家人们思维上的不同,追溯其根源,有心理学著名专家尼斯比特指出,这种差异是由于两个地域的国家在形成中所经历的轨迹不同,西方国家的发展中主要推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他们国家的文化是以古希腊为主,而我国在发展中人们大多遵从儒家思想和文化主张,并且在道教的影响下,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整体性作用。
辩证的东方思维方式我国从古代以来,就形成了群体生活的模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集体利益共享的方式进行劳作的。
这种生活方式使人们形成了集体思维模式,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大多从集体的角度出发。
自己的生活方式要依赖社会的总体环境,因此我国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多夹杂着外部因素,对自身的影响考虑得不多。
从历史环境考量,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人们的生活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等级制度和相互配合的劳动十分明显,因此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体以五方面进行总结:1.变动性: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固定的,不同的角度及不同的方式来看都是存在变化的。
浅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摘要: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主要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
西方的线性思维模式长于分析推理,推崇清晰精确,有利于理论建构;中国的环形思维强于综合顿悟,讲求模糊含蓄,有助于体察真谛。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由于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球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不同的区域,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古代以希腊、罗马为代表,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
这也就形成了两大类型的思维方式。
由于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制度、风俗宗教信仰、语言,以及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东方和西方就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东方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西方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等(连淑能,2002)。
一、思维模式的概述从广义上说,思维方式是指社会精神生产的生产方式。
从狭义上说,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荣开明,1989)。
人类的思维主要是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思维模式这样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陈新夏等,1988)。
思维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各种文化心理素质的体现,它在一定的历史、社会、地理环境中形成。
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侯玉波,2007)。
一个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他/她在一定场合做出的判断和行为。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是什么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
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
”“客随主便。
”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
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
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
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
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
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东方文化通常倾向于集体主义,强调家族、团队和社区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这种价值观使得东方社会更加注重社会角色和亲密关系,人们往往更愿意为了群体的利益而做出个人牺牲。
例如,中国文化中强调的“和”即是指追求和谐,尊重他人,并在社会中协调相处。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通常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性。
这使得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鼓励个人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例如,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追求幸福权"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
二、逻辑与直觉在思维方式上,东方文化倾向于强调直觉和感性思维。
东方人可能更加倾向于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并运用类比和隐喻来解决问题。
这种直觉思维在中国传统的典故和寓言中广泛体现。
例如,《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比喻,用来表达取舍和权衡之道。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注重逻辑和分析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重视事实和证据。
这种思维方式在西方科学、法律和哲学的发展中得到体现。
三、时间观念东方和西方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东方文化往往采用循环性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持续性和周期性。
例如,中国传统的农历和节气系统就是基于天文周期的时间划分。
而西方文化通常采用线性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不可逆转性。
西方人更注重时间的管理和高效利用,重视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交融与理解尽管存在这些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交融对于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性。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东西方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通过理解彼此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合作和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例如,在商业领域,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交流误解和冲突。
然而,通过跨文化培训和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思维方式,并找到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
最后,促进东西方的思维交融是推动全球文明进步的关键。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建议: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加强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建立多边文化交流机制,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品贸易和投资
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文化包容和理解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地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03
社交礼仪差异:东西方文化在社交礼仪方面也存在差异,例如东方更注重谦虚和尊重他人,而西方则更注重直接和坦率。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地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道德观念:东西方文化都强调道德和伦理,认为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趋势
未来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趋势与展望
文化融合的案例与影响
东西方文化共性的重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05
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减少误解和冲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追求科技进步和文明进步
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
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东西方文化中的相似元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尊重长辈:东西方文化都尊重长辈,认为长辈的经验和智慧是宝贵的财富
家庭观念:东西方文化都重视家庭,强调家庭亲情和家庭责任
礼仪文化:东西方文化都有各自的礼仪规范,都强调礼貌和尊重他人
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东西方文化都重视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都强调诚信、正义等道德观念。
东西方在思维上的差异
中西思维差异论文记得上小学时,我看到过一篇有趣的英语小短文:老师问孩子们which is near to us,the moon or England,孩子们说是the moon,老师问为什么,孩子们的理由是we can see the moon,but we cannot see England。
这其实是一段小幽默,但其中不难看出中西方思维上的差异。
首先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直觉经验性思维,另一个是逻辑实证性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因而借助于直觉体会,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即“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沟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达到协同效应”。
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只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而不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深层思考与对现象背后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辨。
传统的中医理论,如春秋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就属于典型感性直观和经验判断的例子。
直觉经验性思维着重用“模式”和“类比”的推理,一般是从一种基本模式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组合和直觉判断的矛盾运动,逐步拓展和深化,直到认识完成,逐渐逼近其中的本质意义,达到“目击道存”。
这种思维机制与生活保持着直接联系,不向分析判断的抽象思辨发展。
大自然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只是一个感性的现象世界,不可分析,只可感觉。
可见中国哲学讲求实用,“中了悟而不重实证”,用直觉顿悟的内心体验的思维方式去悟出自然法则,而不用概念和语言去描述也不用逻辑推理去论证。
而西方思维则具有浓厚的实证、理性和思辨的色彩。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们在自然界的各种观察和实验中渗透着理性思维与哲学思辨的成分,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利用理性思辨的力量对世界进行了解说。
近代西方哲学家们从对主体世界确定性质的探索,到主体思维确定性质的考察,借助自然科学的成果,依赖理性的力量,以实证或思辨为武器力求回答我们如何认识、我们能够认识什么的问题。
中外思维差异例子
中外思维差异例子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
而东方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比如,在西方,独立自主被视为成熟的标志;而在东方,孝顺父母、维系家庭和谐更为重要。
2. 直线思维与循环思维:
西方思维偏向于直线式的因果关系思考,追求线性发展。
而东方思维则更加循环往复,注重事物的动态平衡。
比如,西方人倾向于制定详细的长期计划;而东方人则更加重视随机应变,顺其自然。
3. 理性主义与人情味:
西方文化崇尚理性主义,重视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
而东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人情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
比如,在西方,法律法规被严格执行;而在东方,人情往往可以影响法律的实施。
4. 时间观念差异:
西方人对时间观念较为严格,重视效率和准时。
而东方人对时间相对宽松,更加注重过程和人际关系。
比如,西方人会严格遵守约定时间;而东方人则更加随性,容易推迟或拖延。
5. 冲突处理方式:
在处理冲突时,西方人倾向于直接对抗,通过辩论和谈判解决分歧。
而东方人则更加注重和谐,往往采取迂回或回避的方式来化解矛盾。
比如,西方人在会议上会直言不讳地表达分歧;而东方人则可能会选择私下沟通。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外思维差异例子,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增进理解,消除隔阂。
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差异甚至是非常巨大的。
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本文从东西方思维差异产生的原因、表现来进行对比,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中诸多差异的影响,使大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东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其根源是什么呢?美国着名文化心理学家尼斯比特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
尼斯比特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入手,系统地阐述了东西方思维的产生渊源和特性。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这种不同的强调重点决定了相应的哲学信念,并导致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
这些问题包括:连续与非连续性;场与客体;关系和相似性到分类与规则;辩证与逻辑等。
其次,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
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生活在现在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最后,从生态背景上讲,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中外思维差异例子
中外思维差异例子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人自由和独立性。
而东方文化则更重视集体主义,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例如,在职场上,西方员工更倾向于追求个人成就和发展,而东方员工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
2. 时间观念:
西方人通常将时间视为线性的,重视准时和效率。
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将时间视为循环的,对时间安排相对更加宽松。
比如,在商业约会上,西方人很看重准时,而东方人则更容易接受一些迟到。
3. 直接与含蓄:
西方文化倾向于直接、明确的表达方式,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含蓄、委婉。
在沟通中,西方人更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使用隐喻和暗示。
4. 规则与人情:
西方文化强调遵守规则和法律,认为这是公平和有序的基础。
而东方文化则更重视人情关系,有时会在特殊情况下做出弹性处理。
比如,在商业交易中,西方人更看重合同条款,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考虑人际关系。
5. 逻辑思维与整体思维:
西方思维模式较为分析性和逻辑性,注重细节和线性推理。
而东方思维则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倾向于从宏观角度把握事物。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西方人更倾向于分步骤地分析,而东方人则更注重洞察全局。
这些差异源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不同,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宠物医院工作总结5篇宠物医院工作总结1一个多月的实习工作已经划上了句号,但留在心中的回忆与感受却是久久难以忘怀。
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们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醒悟过,自信过。
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们进步了,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以前从未学过的东西。
我于20__年9月1日至10月15日在亲亲宝贝宠物医院实习,该医院位于长沙市杨家山家润多超市附近,是一家以私营为主的宠物医院,医院占地面积不大,不超过一百平米,有两个楼层。
宠物医院里基础设施还算是比较齐全的,各个必需的手术室、美容室、传染病隔离室等都有设置。
但由于规模小,医院尚在发展阶段,所以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不多。
在职员工也不多,总共四个人。
该宠物医院主要是给宠物美容、看病、手术、住院,销售宠物食品、宠物玩具、宠物相关用品。
每天的顾客流量比较大,我们每天在那里的主要工作就是打扫一下卫生,接待前来就诊的小宠物,帮小宠物做一些简单的美容,给宠物打针,经常性的对医院进行消毒工作等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
前来该宠物医院就诊的宠物主要是犬类,其中以博美、金毛、牧羊犬、吉娃娃、前来就诊的比较多,这些犬大部分是从外省或是国外通过空运被主人所接收的,由于从异地托运,所以或多或少的会带一些疾病。
实习过程中,我所接触到的病例主要是:传染病(像犬瘟热、细小病毒病、结核病)、寄生虫病、外科病(像创伤、脓肿)、内科病(口炎、肺炎)、中毒性疾病(有机磷化合物中毒)等一些疾病。
经营这家医院的老板是我们农大的一位师兄,他在工作中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上对我们非常关心,从他及其他宠物医生那里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做人、做事、创业的方面的东西,并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宠物医生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宠物医院工作总结27月17日,这是我们宠物服务队赴汤姆贝化时尚宠物店实习的第四天,我们以“发挥专业,服务你我”为主旨,走入社会。
在实践中长知识求发展。
一连几天,我们通过与店里人员的沟通交流,对汤姆贝化宠物店的发展历程及其管理制度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何评价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差异?
如何评价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和东方文化有很多显著的差异,而它们的差异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化差异,更是源于不同的历史进程和社会背景,涉及到宗教、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差异不仅是有益的,同时也是非常有趣的。
1.价值观的不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体现和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倡导个人主义。
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人际关系、社会和谐和家庭责任,强调集体主义和共同体意识。
在这种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追求自我实现,东方文化则更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睦。
2.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文化更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
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直觉、感性和整体性思维,强调集体经验和传统智慧的积累。
在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体需求和个人利益,东方文化则更注重群体保障和公共利益。
3.对待时间的不同西方文化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特别是针对时间的效率和节约,注重充分利用时间去完成各种任务。
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时间的灵活性和弹性,强调由人而非时间来管理事物。
在这种不同的时间观念的指导下,西方文化更注重效率和成果,东方文化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经验。
4.对待权威的不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张扬,更倾向于平等和民主的社会关系,对权威和规则有一定的怀疑。
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整体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尊重。
在这种不同的对待权威的指导下,西方文化可能更容易产生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东方文化则更倾向于尊重传统和权威的秩序。
5.表达方式的不同西方文化通常更为直接和开放,习惯于直言不讳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更善于表达个人意见和独立主张。
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婉转和含蓄,强调面子和尊重,更善于表达群体意见和社会规范。
在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指导下,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自我表达和表现,东方文化则更注重社会和群体方面的表达和传承。
总之,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既存在与价值观、思维方式、时间观念、权威观念以及表达方式等层面,也需要我们看待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
的差异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差异甚至是非常巨大的。
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本文从东西方思维差异产生的原因、表现来进行对比,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中诸多差异的影响,使大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东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其根源是什么呢美国着名文化心理学家尼斯比特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
尼斯比特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入手,系统地阐述了东西方思维的产生渊源和特性。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这种不同的强调重点决定了相应的哲学信念,并导致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
这些问题包括:连续与非连续性;场与客体;关系和相似性到分类与规则;辩证与逻辑等。
其次,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
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生活在现在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最后,从生态背景上讲,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由此可见,亚洲人的思维特性和西方人的思维特性截然不同。
2.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
2.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便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
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为主的思维途径,使用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2.2西方人重解析,东方人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由于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
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
这样看来,东方人思维方式属
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西方人思维方式属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是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子舀的。
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在注重整体性的优势上,多训练解析性或分析性思维方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将会占有双重优势。
2.3东方人喜中庸,西方人喜偏激
中庸来自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儒家思想,处理事情要不偏不倚,后来引申为平庸、妥协、保守。
中庸内容十分广泛,它是人们观察问题、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
中庸思想体现了事物的自身内在规律,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对现代人的身心发展、协调人际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东方人处事总是不温不火,不急不慢。
西方人好偏激性思维,对于一种观点总是先全盘否定前人的,然后提出自己全新的、一鸣惊人的观点,在争论中再逐渐纠正自己的偏激之处,最后被人们接受,成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
比如存在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
他们在创立理论的初期,往往好走极端且有意言过其实,尤其喜好只击一点不及其余。
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凡事都要弄个是非曲直,绝不含糊。
在国际关系中,经常使用偏激语言或偏激行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可视为典型事例。
如何解决中庸与偏激的关系打个比方:一棵大树,根虽偏,却从大地吸取营养与水分。
树梢虽偏,却能不断生长。
中庸之干,可抗风雨。
中与偏紧密配合,保证大树屹立天地而不倒。
我们不仅要做到为人处世的中庸,也要保持激进的思想,中庸与偏激运用得宜,这样的思想,是不是光比中庸要进步呢而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思维方式。
2.4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西方人重利轻义
中国人十分重视人伦亲情,中国实际上是个人情的社会。
中国人一向把情义摆在利益之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成为了中国妇孺皆知、代代相传的道德信条。
古时的关羽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
在中国,每逢节庆,亲友之间总要走动走动,相互致意问候,如果遇到天灾人祸,亲友之间也常常相互支持和周济。
同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必然的了。
相对而言,西方人办事、交际都讲究功利和实际效益。
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身的利益,决不认为是不道德的,而对别人侵害自己利益的行为也绝不姑息。
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3. 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意义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两种文化对人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思维方式研究可以回答一些我们以前难以回答的问题。
英国科学史学家约瑟夫尼德汉姆就注意到,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了“场”、“远程作用力”等概念,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
但为什么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却由西方学者提出很显然,如果考虑到东西方人的思维特性,这种矛盾并不难理解:西方人强调个体性的作用,在处理客体时,他们会把一个客体从它所处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而忽略它所处的环境的作用。
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的建立都需要对作用力的分解。
西方人善于分解和分析,所以他们做到了这一点。
东西方思维差异的理论也为文化多元性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任何一种文化都来自于某种传统,文化可以互相影响,时代在进步,文化也在发展,但一种文化永远不可能代替另一种文化。
从文化对比中可以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优点与缺点,为继承和创造良好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服务。
相信随着心理学和其它诸多学科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必将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实践上讲,研究思维方式对东西文化的交流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思维方式能指导作用于人的行为活动,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常常成为不小的障碍。
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对方用与自己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
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常使跨文化交流难以顺利进行。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样问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不同。
因此,对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各自的文化价值观,跨越由此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双方的有效沟通都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认识到这种思维差异,并且以此去指导行为,才能够使双方的交往更有效。
4. 结语
文化是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
思维方式是文化内涵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甚至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人们之间都可能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
除了上述思维差异以外,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还表现在东方人更注重总体把握,而西方人则注重条分缕析;东方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东方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东方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东方人则主要从整体结构思考问题,西方人大多关注具体问题和细节;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
任何一个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从总体的相对的角度而言。
了解彼此差异,有助于取长补短,相互接近。
这种彼此影响,互相渗透,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增强。
虽然东方和西方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双方由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引发的文化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依然存在。
因此我们必须拥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理智地对待由此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在说话、行文、遣词造句时尽量避免歧义或误解。
这样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能最大限度突破本土文化的界限,深入地了解异文化,从而拓展内在的文化心理空间,把自己放在更深远的文化背景中,进行人类彼此间的交际与交流。
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的的特性,克服不足,也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实际的操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