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附录分光光度计项下的仪器校正和检定 方法进行全面校正。 溶剂检查: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测 定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不 得有干扰吸收峰。
最大吸收波长的校对: 以配置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在规
定的吸收峰波长±(1~2)nm处,再测试几 个点的吸收度,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 置是否正确,并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 波长。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返回
第一节 概 述
1.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
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 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 据。
2.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国家药品标准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影响熔点测定的主要原因: ①传温液 ②毛细管内径 ③升温速度 ④ 温度计
3.比旋度:
定义 手性药物的旋光性与它们的生物活性密切相
关,测定比旋度可以区别或检查某些药物的纯 杂程度,也可用于含量测定。
4.晶型
检查晶型的意义:同一中药物,由于其晶胞 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结晶的结构不同,出现 多晶现象。不同晶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度不同。
检查方法:IR法、X-射线衍射法 示例:无味氯霉素中无效晶型的检查
5. 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E1cm1%定义:溶解浓度为1%(g/ml)、光路长度为 1cm的
吸收度。 意义:不仅可用于考察该原料药的质量,也可作为制剂
含量测定中选用E1cm1%值的依据。 仪器校正:选用5台不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 参照中国
企业标准
3.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 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 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4.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安全有效性 先进性 针对性 规范性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
5.起草说明书的原则
原料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内容 概况 生产工艺 标准制定的意见和理由 与国外药典及原标准对比,对本标准的水平进行评价 起草单位和复合单位对本标准的意见 主要的参考文献
返回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外文名(英文名):按INN命名。 中文名: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音对应,意对应, 音意对应。 化学名:根据《化学名名原则》, 参考IUPAC公布的《Na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命名。 药品名称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即为法定 药品名称(通用名)。药品可有专用的商品名,,但 不能作为通用名。
对吸收池及供试品溶液的要求:样品溶液应先 配成吸收度在0.6~0.8之间进行测定;然后 用同批溶液稀释一倍,再测定其吸收度。
测定:样品应同时配置二份,并注明测定时的 温度。同一台仪器测定二份间结果的偏差应 不超过1%。之后对各台仪器测锝的平均值进 行统计,其相对标准差.不得超过1.5%。以平 均值确定为该品种的吸收。
(五)含量测定
1.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1)原料药(西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容量分析法。 (2)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色谱法。 (3)对于酶类药品应首选酶分析法,抗生素药品应首选 HPLC法及微生物法。 (4)放射性药品应首选放射性测定法,生理活性强的药 品应首选生物检定法。 (5)在上述方法均不适合时,可考虑使用计算分光光度 法。对于一类新药的研制,其含量测定应选用原理不同的 两种方法进行对照性测定。
1、溶解度测定法
准确称取(或量取)供试品一定量(准确度 为±2%,固体供试品应先研细),加入一定 量的溶剂在25±2℃,每隔5分钟振摇,30分 钟内观察溶解情况。一般看不到溶质颗粒或液 滴时,即认为已完全溶解。
2. 熔点测定法---毛细管测定法: 熔点判断:中国药典要求初熔和全熔两个读数。供试 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作为初熔, 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熔距一般不超过 2℃。 熔融同时分解点的判断: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 液化或开始产生气泡为初熔,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或分 解物开始膨胀上升时的温度为全熔温度。
二、性状
(一)外观与臭味 1. 外观性状:对药品色泽和外表的感官规定。
仅用文字对正常的外观性状作 一般性的描述。 2. 臭味:药品本身所固有的,不包括因混有不 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带入的异臭。
(二)物理常数
溶解度、熔点、比旋度、晶型、吸光 系数、馏程、折光率、黏度、相对密度、 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等。
测定。
2.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 对一般杂质的检查,针对剂型及生产工艺, 应尽可能多做几项。对特殊杂质或有关物质,应针对工 艺及住藏过程,确定1~2个进行研究。对毒性较大的杂 质如砷、氰化物等应严格控制。 (2)合理性 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阶段,检查的项目应 尽可能的多做,但在制定该药质量标准的内容时应合理 确定。根据生产工艺水平、参考有关文献及各国药典, 综合考虑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
(三)鉴别
1.鉴别方法的特点: 化学鉴别法: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应用广。 仪器鉴别法:UV、IR、TLC应用最广。
2.鉴别法选用的基本原则: ①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敏性,且便于推广。 ②化学法与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品一般选用2~
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相互取长补短。 ③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第十五章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 Leabharlann Baidu本要求 • 概述
•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 要内容
• 练习与思考
返回主目录
基本要求
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
制定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
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
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
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3.示例:琥乙红霉素的鉴别 化学法 TLC法 IR法
(四)检查有效性试验
1.检查项包括:有效性 均一性
纯度要求 安全性 药品的有效性:是以动物试验为基础,最终以临床
疗效来评价。 药品的均一性:主要指制剂含量的均匀性、溶出度
和释放度的均一性。 安全性:热原检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
性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 纯度要求:主要指对各类杂质的检查及主药的含量
最大吸收波长的校对: 以配置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在规
定的吸收峰波长±(1~2)nm处,再测试几 个点的吸收度,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 置是否正确,并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 波长。
五、了解药品稳定性试验。
返回
第一节 概 述
1.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
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 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 据。
2.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国家药品标准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影响熔点测定的主要原因: ①传温液 ②毛细管内径 ③升温速度 ④ 温度计
3.比旋度:
定义 手性药物的旋光性与它们的生物活性密切相
关,测定比旋度可以区别或检查某些药物的纯 杂程度,也可用于含量测定。
4.晶型
检查晶型的意义:同一中药物,由于其晶胞 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结晶的结构不同,出现 多晶现象。不同晶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度不同。
检查方法:IR法、X-射线衍射法 示例:无味氯霉素中无效晶型的检查
5. 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E1cm1%定义:溶解浓度为1%(g/ml)、光路长度为 1cm的
吸收度。 意义:不仅可用于考察该原料药的质量,也可作为制剂
含量测定中选用E1cm1%值的依据。 仪器校正:选用5台不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 参照中国
企业标准
3.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 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 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4.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安全有效性 先进性 针对性 规范性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
5.起草说明书的原则
原料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内容 概况 生产工艺 标准制定的意见和理由 与国外药典及原标准对比,对本标准的水平进行评价 起草单位和复合单位对本标准的意见 主要的参考文献
返回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外文名(英文名):按INN命名。 中文名: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音对应,意对应, 音意对应。 化学名:根据《化学名名原则》, 参考IUPAC公布的《Na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命名。 药品名称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即为法定 药品名称(通用名)。药品可有专用的商品名,,但 不能作为通用名。
对吸收池及供试品溶液的要求:样品溶液应先 配成吸收度在0.6~0.8之间进行测定;然后 用同批溶液稀释一倍,再测定其吸收度。
测定:样品应同时配置二份,并注明测定时的 温度。同一台仪器测定二份间结果的偏差应 不超过1%。之后对各台仪器测锝的平均值进 行统计,其相对标准差.不得超过1.5%。以平 均值确定为该品种的吸收。
(五)含量测定
1.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1)原料药(西药)的含量测定应首选容量分析法。 (2)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色谱法。 (3)对于酶类药品应首选酶分析法,抗生素药品应首选 HPLC法及微生物法。 (4)放射性药品应首选放射性测定法,生理活性强的药 品应首选生物检定法。 (5)在上述方法均不适合时,可考虑使用计算分光光度 法。对于一类新药的研制,其含量测定应选用原理不同的 两种方法进行对照性测定。
1、溶解度测定法
准确称取(或量取)供试品一定量(准确度 为±2%,固体供试品应先研细),加入一定 量的溶剂在25±2℃,每隔5分钟振摇,30分 钟内观察溶解情况。一般看不到溶质颗粒或液 滴时,即认为已完全溶解。
2. 熔点测定法---毛细管测定法: 熔点判断:中国药典要求初熔和全熔两个读数。供试 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作为初熔, 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熔距一般不超过 2℃。 熔融同时分解点的判断: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 液化或开始产生气泡为初熔,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或分 解物开始膨胀上升时的温度为全熔温度。
二、性状
(一)外观与臭味 1. 外观性状:对药品色泽和外表的感官规定。
仅用文字对正常的外观性状作 一般性的描述。 2. 臭味:药品本身所固有的,不包括因混有不 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带入的异臭。
(二)物理常数
溶解度、熔点、比旋度、晶型、吸光 系数、馏程、折光率、黏度、相对密度、 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等。
测定。
2.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 对一般杂质的检查,针对剂型及生产工艺, 应尽可能多做几项。对特殊杂质或有关物质,应针对工 艺及住藏过程,确定1~2个进行研究。对毒性较大的杂 质如砷、氰化物等应严格控制。 (2)合理性 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阶段,检查的项目应 尽可能的多做,但在制定该药质量标准的内容时应合理 确定。根据生产工艺水平、参考有关文献及各国药典, 综合考虑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
(三)鉴别
1.鉴别方法的特点: 化学鉴别法: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应用广。 仪器鉴别法:UV、IR、TLC应用最广。
2.鉴别法选用的基本原则: ①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敏性,且便于推广。 ②化学法与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品一般选用2~
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相互取长补短。 ③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第十五章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 Leabharlann Baidu本要求 • 概述
•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 要内容
• 练习与思考
返回主目录
基本要求
一、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分类与
制定原则。
二、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三、熟悉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
基本原则、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
原则。
四、熟悉溶解度测定法、熔点测定法、
吸收系数的测定法。
3.示例:琥乙红霉素的鉴别 化学法 TLC法 IR法
(四)检查有效性试验
1.检查项包括:有效性 均一性
纯度要求 安全性 药品的有效性:是以动物试验为基础,最终以临床
疗效来评价。 药品的均一性:主要指制剂含量的均匀性、溶出度
和释放度的均一性。 安全性:热原检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
性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 纯度要求:主要指对各类杂质的检查及主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