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压力理论 成长与发展理论
护理学导论第五章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习题及答案
![护理学导论第五章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e5a72aeefdc8d376ee32e5.png)
一、名词解释1.压力2.压力源3.压力反应4.适应5.一般适应综合征6.心理防御机制7.心理应对机制8.工作压力9.工作疲溃感10.危机二、填空题1.任何机体内外的刺激,只要能引发干扰内稳态的就是压力源,根据其性质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四类。
2.席尔认为,身体的压力反应按照一定的阶段性过程进行,分为警告期、、三期。
3.拉扎勒斯认为,当一个事件被评价为有压力时,可能有三种情况,包括伤害或损失性、和。
4.个人的生活危机是由重大的生活变化或生活事件而引起的,按照危机的起源,可以将危机的原因分为和。
5.压力反应一般分为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大类,其中心理反应包括认知反应、和。
6.适应是机体维持内稳态、保证自己能应对压力源以及健康生存的基础,包含生理、心理、和四个层面的适应。
7.压力既可以有损健康,又可以有利健康,其关键在于压力源的种类、性质、强度、、个体的先天素质、经历、知识、能力及社会环境。
8.高强度的压力是疾病的诱因或原因之一。
如果适应不成功,则会产生各种身心反应,甚至疾病,包括、心理障碍及。
9.护士工作的压力源是由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的。
主要包含不良的工作环境、紧急的工作性质、沉重的工作负荷、及。
10.埃德威克与布罗斯基将人们发生疲贵的过程分为热忱期、停滞期、、四期。
三、判断题1.压力源从本质上讲,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压力越小对人的健康越有利。
2.适当的压力可以促使人们随时应对环境的挑战,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3.从人类文明开始,人们就对压力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开始了有关压力的生理及社会心理学研究。
4.不同的生活事件对人影响的严重程度不一样,但相同生活事件对不同人影响的严重程度是一样的。
5.危机不同于压力,它是一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及瓦解。
6.保持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及对社会环境的兴趣并适当地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以适应社会是积极的社会文化适应的表现。
奥德佛的压力理论
![奥德佛的压力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75fe37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b.png)
奥德佛的压力理论
奥德弗的压力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奥德佛的理论与马斯洛的理论在激励的观点上是一致的,即不论是生存、关系、成长需要那一种满足较少,都会促使人们去追求这一需要的满足,从而激励人们去寻求和实现目标。
但不同的是,以上三种需要,没有明显的界限,阿德佛认为,它们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层次等级的差异。
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理论。
生存的需要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第二种需要是相互关系的需要,即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
虽然“ERG”理论并不是管理激励理论体系中最完美的理论,但其所提出的划分需求、因人而异采取激励措施、非递进式层次需求等观点却对当前监狱企业中的罪犯激励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压力下成长
![在压力下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cb27e0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3.png)
02
压力对成长的影响
压力的积极作用
促进个人成长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个人 的潜能,促使人们不断学 习和进步。
增强适应能力
面对压力时,人们会学会 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应 对挑战的能力。
推动目标实现
压力可以激发人们的动力 ,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追 求目标。
压力的消极作用
影响心理健康
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影响个人的心理健
制定计划,有效管理压力
制定目标
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逐步实现 目标。
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时间紧迫导致压力增大。
学会放松
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 压力。
04
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提升与完善
提升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压力与成长的关系
01
02
03
压力促进成长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个体 的潜能,推动其不断学习 和进步,从而促进成长。
压力阻碍成长
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个体 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工 作,阻碍其成长。
成长缓解压力
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心 理调适,个体可以缓解压 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 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寻求支持
与亲朋好友交流、寻求专业心 理咨询等支持,有助于缓解压 力。
坚持锻炼
适当的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 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
03
成长过程中的压力应对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压力
保持乐观态度
寻找动力
面对压力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 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自己的潜能 ,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纽曼根据Bertalanffy的系统论Selye的压力与适应理论
![纽曼根据Bertalanffy的系统论Selye的压力与适应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898f9193b3567ec112d8a12.png)
一文后,转入人类社会心理学研究。1943年出版了
2. 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先后顺序的。
《人类动机的理论》,1954年出版《动机与人格》, 1962年出版了《存在心理学导言》一书。
3/23/2020
(三)压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明确压力与疾病的关系。 帮助护士识别病人的压力,进而缓解&解除压力。 帮助护士认识自身压力,并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3/23/2020
病人常见的压力源
陌生的环境 疾病的威胁 与外界的隔离 信息的缺乏 自尊的丧失
3/23/2020
帮助患者适应压力的护理原则
(一)人类需要的一般规律
❖ 普遍存在五种需要。 ❖ 一般情况下,生理需要最重要。 ❖ 立即、持续、暂缓满足。最终要满足。 ❖ 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更高层次的
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 ❖ 各层次间相互影响。 ❖ 随着需要层次上移,各种需要的意义因人而异 ❖ 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
3/23/2020
估计
输入
(病人健康状况 护理人员状况
医疗设施条件等)
反馈
诊断 计划 实施
护理系统
输出
(经护理后病人健康状况)
病人已达健康目标 停止护理程序
评价
病人未达健康目标 修订计划
继续护理程序
反馈
3/23/2020
二、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马斯洛:人本hi主era义rch心y o理f n学ee的ds 主the要or代y 表。早期曾
第一节
3/23/2020
一、一般系统论 二、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三、压力理论 四、成长与发展理论
教资第五章身心发展理论
![教资第五章身心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865b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6.png)
教资第五章身心发展理论身心发展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人的身体和心理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和影响。
在教资考试中,第五章关于身心发展理论的考查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介绍教资第五章身心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身体发展身体发展是指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育学中,身体发展被看作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
根据教资考试的要求,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与身体发展相关的理论。
1. 高尔德纳的多重智能理论多重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触智能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2. 幼儿身体发展的发展阶段儿童身体发展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1-3岁的阶段,幼儿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可以站立、行走和跑步;在3-6岁的阶段,幼儿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可以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来感知周围环境。
3.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教育形式。
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二、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人的思维、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理论是教资考试中重要的考点,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与心理发展相关的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在儿童的运算阶段,他们往往通过操作对象来理解数学问题,在形象阶段,他们往往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获取知识。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在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在教育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3.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社会能力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挑战。
《心理压力理论》课件
![《心理压力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79ef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6.png)
冥想和正念练习
通过冥想和正念练习提高专注力和自我觉察 能力。
社交支持
建立支持系统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感受和压力。
寻求专业帮助
在需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获得专业支持和指导 。
参加社交活动
参加兴趣小组或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交 支持。
CHAPTER 05
心理压力的预防与干预
早期识别与预防
THANKS
[ 感谢观看 ]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 2
探索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研究压力管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包括抑郁 、焦虑和心理幸福感等。
压力管理与心理干预的整合
将压力管理融入心理干预中,以提高心理干预的 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
3
预防性压力管理
针对高风险人群,开展预防性的压力管理干预, 以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
CHAPTER 04
心理压力管理技巧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
合理规划时间,设置优先级,避免拖延和压力 积累。
目标设定
明确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和步骤 。
避免完美主义
接受不完美,学会妥协和调整计划。
放松训练
深呼吸
通过深呼吸放松身体和心灵,缓解紧张情绪 。
渐进性肌肉放松
按照顺序放松全身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
放松训练
02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技巧,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
03
提供倾听、支持和建议,帮助个体释放情感,调整心态,积极
面对压力。
社会支持与政策干预
要点一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家庭、朋友、社区等,提供 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减轻个体的心理压力。
第五章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五章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7cb61b0b4e767f5acfce3a.png)
拉扎勒斯的三级认知评价
初级评价 有无利害关系的评 价 次级评价 对个人应对方式、 应对能力及应对资 源的评价 重新评价 对自己的情绪和行 为反应的有效性和 适宜性的评价
有关的
伤害性 威胁性 挑战性
不能成功 调适压力
情绪和行 为反应
行为无效
无关的
有益的
无 压 力
成功调适 压力
无压力
行为有效
无压力
2.应对coping
第 五
章
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吕琴
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病人的具 体情况帮助病人缓解及减轻压力,并能想 方设法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席尔的压力与适应 学说;压力的适应;压力的应对;病人的压力与 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应对。 熟悉:压力的意义;压力、健康及疾病的关系; 压力反应的概念 了解: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霍姆斯及拉 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危机学说。
三、压力的意义
(一)压力的积极作用
1.适当的刺激是维持正常人体活动的必要 条件,如渴、饿 2.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如娇生惯养—适应能力差---易受伤害 3.适当的刺激能使机体处于应对刺激的紧 张状态,提高警觉水平---身心健康。
三、压力的意义
(二)压力的消极作用
⑶重新评价reappraisal
重新评价reappraisal: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是一种反 馈性行为。 重新评价不一定会减轻压力,也可能会加 重压力。 “有效化解压力的关键在于对压力的积极 评价”。
压力与自我成长:将压力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动力
![压力与自我成长:将压力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f81aa46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7.png)
力
• 压力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
能力
• 压力促使个体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素
质
压力与个人成长的平衡
• 寻找适合自己的压力阈值,保持平衡
• 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减轻压力
• 保持积极的心态,关注目标和结果
实用建议:如何将压力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动力
调整心态,保
持积极乐观
提高自己的能
力,增强应对
压力的信心
• 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分析压力
• 积极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的原因
提高压力承受能力
时间,避免拖延
• 评估压力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
• 逃避应对:暂时回避问题,寻求
• 情绪调节:学会表达和释放情绪,
需要采取措施应对
心理安慰
保持心情愉悦
• 消极应对:抱怨、抑郁、放纵等
激发创造力和积极性
来的信心
• 积极心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
• 学会感恩,关注生活中的美
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好事物
时间管理与优先级设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的技巧
• 时间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
• 制定计划和目标,明确自己的工作重
压力
点
• 时间管理有助于平衡工作与生活,提
够保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水平
• 不同个体的压力阈值不同,受到个体差
异、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寻找适合自己的压力阈值
•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承受能力
• 分析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评估压力
来源
• 尝试不同的压力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
平衡点
平衡压力与个人成长的方法
成长与发展理论
![成长与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2497040b4c2e3f57276368.png)
此期的原欲焦点由口腔转移至肛门。
(3) 性蕾期(3~6岁)原欲的焦点转 移到性器官。儿童开始对男女生殖器的 不同感到好奇,并藉探索和玩弄的行为 中得到快感。
2.人格的发展阶段
(4)潜伏期(7~12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智 力及身体活动上。 (5)生殖期(12岁以上) 这个阶段 开始于青春期,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 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春期少年开始 对异性产生真正的兴趣,原欲又重新 回到生殖器,注意力开始转向自己所 喜爱的性伴侣身上。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形式运思期(12岁以上):此 期,青少年的思维迅速发展,并能 运用概念的、抽象的、纯属形式逻 辑的方式去推理。
不信任、退缩 或疏远别人
幼儿期 18个月 自主对 学会自控而不失 时常出现过度 (肛-肌期) 至3岁 羞 愧 自尊能与人共处 自我约束 学龄前期 3~5岁 自动对 敢于有目的地去 缺乏自信、态 (生殖运动期) 内 疚 影响改变环境, 度消极、怕出 能评价自己的行为 错,限制活动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三大理论要点:
1、意识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3、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肛门期、性蕾 期、 潜伏期、生殖期。
意识层次理论:
意识---直接感知 前意识---意识与 潜意识两者之间 潜意识---没有意 识到的深层的心理 活动 心理矛盾与冲突 造成焦虑、心理 障碍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阶段 年龄 冲突 正性解决指标 负性解决指标
青年期 18~25岁 亲密对 与异性建立亲密 缺乏人际交往 (成年早期) 孤 独 关系,对工作与 逃避工作或 家庭尽职尽责 家庭中的责任 成年期 25~65岁 繁殖对 富有创造性、生活 纵容自己、自 (中年期) 停 滞 充实,关心他人 私自、缺乏 责任心与兴趣 老年期 65岁以上 完善对 感到一生值得, 失望感, 失 望 能乐观对待死亡 鄙视他人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15360b41cf84b9d528ea7a3c.png)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护理学基础》是本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对转换学生专业角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学科理论建设的历史发展、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3部分。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幻灯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全书共23章,其中第1-7章为原护理学导论的内容,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相关概念、护理理论和工作方法等;第8-23章为原护理学基础的内容,主要介绍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常见护理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讲授、讨论、示范、录象、练习、角色扮演、实验、见习等不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交流技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本大纲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在保证大概哪个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58学时,其中理论110学时、实验108学时、见习40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殷磊,3版,2005年。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护理学的任务、工作范畴和工作方式,对护理学的发展有整体了解。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护理学发展史(二)掌握护理学的任务、工作范畴和工作方式(三)熟悉护士的基本素质(四)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三教学内容(一)国内外护理发展历史及发展状况(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三)护士的基本素质(四)学习护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护理学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掌握护理专业的四个基本概念及其内涵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护理专业的四个基本概念(人、环境、健康、护理)及内涵(二)熟悉护理概念及其演变(三)了解学习护理概念的意义三教学内容(一)人1 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 人的基本需要3 人的成长与发展4 人的自我概念(二)健康1 健康的概念2 疾病的概念3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三)环境1 人的内外环境2 人、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四)护理1 护理概念2 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3 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4 专业和护理专业5 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一教学目的掌握基本需要层次论和护理理论的概念及主要内容,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第五章 护理学基本理论
![第五章 护理学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7b18e8c77da26924c5b016.png)
解释护理现象,解释现象中的规律,从而指
导护理实践,本章我们要学习几个对护理学
影响甚大的一些相关学科理论,和护理学自
身的一些理论模式。
系统论
自护模式
需要理论
适应模式
压力理论
健康系统模式
成长与发展理论
照顾科学模式
本章节学习任务
明确几个护理学相关理论和护 理理论模式的概念和理念,并将 这些理论应用到护理工作中,指 导日常的护理工作。
1)初级评价 2)二级评价 3)重新评价 4)应对
3.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变化与基本关系学说
个体的生活变化是一种压力,适应生活变化 需要消耗能量,个体在短时间内经受较多剧 烈变化可能会因能量消耗过度而生病。
社会再适应评分表
个人生活变化积分越高,随后发生疾病的可 能性越大。
(三)对压力的适应
1.适应的概念 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 存能力及过程 适应是所有生物体的特征,是应对的最终目的 2.适应的层次 (1)生理适应 (2)心理适应 (3)社会文化适应 (4)技术适应
(四)压力理论在护理上的应用
1.病人的压力 (1)医院中常见的压力源 1)环境的陌生 2)疾病的威胁 3)信息的缺乏 4)与家人的分离 5)经济问题
(2)护理人员如何协助病人减轻压力
1)为病人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 2)针对病人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3)及时为病人提供相关信息 4)指导病人运用恰当应对方法 5)调动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生理性 需要
二维 分类
需要的分类
生理性 需要
精神性
需要
多维
分类
社会性 需要
社会性 需要
知识性 需要
情绪性 需要
3.需要的特征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二)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二)](https://img.taocdn.com/s3/m/c2dda66c783e0912a2162af9.png)
下 课 了
学习目标
1、掌握:自护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在护理实践中的应 用;罗伊适应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 2、熟悉:奥瑞姆自理和自理缺陷的概念;罗伊对人 是一个整体性适应系统的认识 3、了解:罗伊适应模式对健康、环境和护理的解释
第二节 护理学理论
Orem ——自护模式 Roy ——适应模式
Neuman ——健康系统模式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 组成整体的意思
(一)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system)是由若 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 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 功能的有机整体。
双重意义
1、系统由(要素)子系统组成,组成 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2、每个要素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结构, 系统的功能则具有各要素不具备的整 体功能。
2.适应的层次
生理层次 如初次跑步,平原→高原,
感觉适应等
心理层次
心理防卫机制、松弛疗法
如入乡随俗
社会文化层次
技术层次
如空调、隔音玻璃等
(五)压力理论在护理上的应用
1.病人的压力 压力源
应对方法
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 针对实际解决问题 提供信息 指导病人运用恰当应 对方法 调动支持系统
(二)健康系统模式与护理的四个主要概念
1、人:是一个多维的、整体的开放系统,包 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六 个层面。 2、环境:任何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体和受个体 影响的所有内外因素。
3、健康
制定目标
干预 评价
护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课后作业
思考题:
护理学导论-第五章-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护理学导论-第五章-护理学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1bdc741eb91a37f1115c77.png)
需要学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二) 应用需要理论满足病人的基本要求 自学P36
课堂练习
1、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系 统是( ) A、自然环境 B、人造环境 C、开放环境 D、动态环境 E、静态环境 答案( )
课堂练习
2、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主要内容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 ) 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3)复合系统: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的综 合,称复合系统,如教育系统、卫生系统。
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1)开放系统(open system):指与周围 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 统,如人体系统、医院系统。
开放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包容:此系统的界限必须稳固,而且通透具 有选择性,以维持其独立性,并预防环境 中不受欢迎与不相关的事物能量或讯息, 进入此系统。 获取:此系统必须具有确保其成长、发展与 维持生命所必需之物质、能量或讯息的方 法。
3.按组成系统的要素
(1)物质系统:指以物体实体构成的系统 如:生物、仪器。
(2)概念系统:指由非物质实体构成的系 统如:科学理论系统。
4.按系统运动的状态
(1)动态系统:即系统的状态会随时间的 变化而变化。
(2)静态系统: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它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系统。
组织 人 分子 亚原子 微粒
6、满足病人自尊的需要,下列方法中最恰当 的是( ) A、入院介绍及健康教育 B、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C、关心、重视病人的特征及个人习惯 D、过硬的护理技术 答案( )
汉斯·塞利
汉斯·塞利(Hans Selye) 是加拿大生理 心理学家,被称为压 力理论之父。人体长 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引 起心身疾病,适当的 压力有利于促进个人 的成长。
心理压力理论
![心理压力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53f9e71336c1eb91a375d7a.png)
和应激反应也同样明显影响一个人在应激过程中的认知活动。
认知评价
生活事件
应激反应
又例如: 关于应对活动。如果我们置应对是在应激反应之后还是在应激反应之 前的分歧不提(见前述),而是将应对看成是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重要中 介因素(这是有理论依据的),那么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应 激反应等因素也同样地明显影响一个人在应激过程中的应对活动。
生活事件
应对活动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应激反应
因此,我们提出: 心理应激实际上是一个多因素的 “系统”(模型之一)
应激原
生 活 事 件
应激中间(介)变量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认知评价 个性特征 其它因素
应激反应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心理应激系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平面示意图
因此,我们提出: 心理应激实际上是一个多因素的 “系统”(模型之二)
应激源控制
干
预
认知改变
措
施
应对指导
:
教
育
社会支持
、
指 导
个性矫正
、
治
缓和心身反应
疗
生物自然
心
?
理 健
康
问
题
四、心理压力系统理论与心理干预策略(模型之二)
(一)心理教育 心理指导
(二)心理治疗
(三)对症处理
)
(
心身反应 社 会 支
躯持
体 反 应
生活事件
心 理
反
认应
)
人格 知
评
价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
第五章 压力理论ppt
![第五章 压力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22696f0b1c59eef8c7b419.png)
(一)压力的概念
从反应的角度(塞利):
压力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
于他的需求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 压力是来自环境或内部的压力源的 需求超过个人、社会等适应资源时 产生的结果。
压力的动态过程包含三个反应环节: 刺激:自变量,研究引起压力反应 的刺激物的特点,以控制压力
认知评价:插入变量,研究刺激与
2、适应的层次
(1)生理适应:是指机体通过调整体内生 理功能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心理适应:是指人在遭遇心理压力时 通过调整自己的认识、态度与情绪等来应 对压力,以减轻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恢 复心理平衡。
(3)社会文化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调整自己的个人行为,以适 应社会群体的习俗、道德、法律等规范要 求。 文化适应指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某 一特定文化的思想、传统、习俗和礼仪规 范等要求,人乡随俗就是一种文化适应。
机体动用足够的能量来应对压力
身体主要是内分泌系统的反应 心理主要是心智活动增加
压力反应过程神经内分泌反应示意图
压力源
下丘脑
垂体 ACTH 交感N系统
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髓质
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身体相应系统
身体相应系统
感觉系统:各种感觉功能增强; 内分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及
压力是一种跨越时间、空间、人格与文化
的全人类经历(验)。
(一)压力的概念
从刺激的角度(霍姆斯和拉赫):
压力指环境刺激引起的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非特异性反应是指无选择地影响全身的各个系统
或大部分系统。
从认知评价的角度(拉扎勒斯):
压力与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压力特点与应对
![压力与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压力特点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d2480b7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a.png)
02
职业生涯初期的压力特点与应对
职业生涯初期的压力来源
工作任务:不 熟悉工作内容、 缺乏工作经验
01
人际关系:建 立新的职场人 际关系、应对
职场竞争
02
自我期望:职 业目标不明确、 自我评价不高
03
职业生涯初期的压力特点
压力类型:不确定性和焦虑
•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职业发展方向、 工作环境等 • 对现实的焦虑感:工作能力、人际关 系等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压力程度:较高
• 初入职场,对新环境不适应 • 工作经验和技能不足,难以应对工作 挑战
职业生涯初期的压力应对策略
01 提高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价值观 02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冲突 03 寻求职业支持:利用导师、同事和职业辅导等资源
03
职业生涯中期的压力特点与应对
职业生涯中期的压力来源
• 激发个体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创 新能力 • 增强应对能力: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增 强应对压力的技巧 • 促进生涯成长:促使个体不断学习、成 长和适应
压力对生涯发展的消极影响
• 导致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心理疾病 等 • 影响身体健康:失眠、疲劳、免疫力下 降等 • 降低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表现、职业 生涯满意度和忠诚度
提供培训和支 持:帮助员工 提高工作技能 和应对压力的
能力
01
建立健康的工 作环境:营造 轻松、愉快的 工作氛围,降 低工作压力
02
关注员工福利: 提供良好的福 利待遇,关心 员工的生活和
健康
03
社会层面的压力支持资源
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为压力过大的 个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经历五个可重叠的阶 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关键期。每个阶段 的原欲出现在不同的部位,若需求得不到 满足,则会出现停滞。
a.口欲期: 时间:0~1岁; 部位:口部; 特点:婴儿专注于与口有关的活动,通过吸
吮、吞咽、咀嚼等与口有关的活动来
获得快乐和安全。
护理应用:喂养可为婴儿带来快乐、舒适和
e.生殖期
时间:12岁以后;
部位:生殖器;
特点:注意力逐步转向年龄相近的异性伴侣,逐渐
培养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性心理发展成熟。
护理应用: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和自己做决定,正
确引导青少年与异性交往
3、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瑞克森(Erik Erison,1902-1994年)是美国
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分析学家,他在弗洛伊德的性
举例:压力源的分析
患者陈某,男,38岁,右下腹痛半天来院急诊, 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立即住院手术治疗。 陈某是一公司总经理,工作很忙,故担心很多, 希望尽快康复出院工作。
问题: 你能找出患者陈某有哪些主要的压力源吗?
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u紧急的工作性质 u沉重的工作负荷 u不固定的工作时间
u复杂的人际关系 u高风险的工作性质 u不良的工作环境
第一线防卫 (生理和心理) 生理:皮肤、遗传、体质、免疫、营养 心理:经验、智力、教育程度、生活方式、 支持系统、潜意识下的防卫机制 第二线防卫(自力救助) 1.正确处理问题 2.正确处理感觉 3.利用可得到支持 4.减少压力的生理诱因 第三线防卫(专业辅助) 寻求医护展学说基础上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心
理社会发展理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分期 (1)婴儿期 (2)幼儿期 (3)学龄前期 (4)学龄期 (5)青春期 (6)青年期 (7)中年期 (8)老年期 年龄 0~18个月 18个月至3岁 3~5岁 6~12岁 12~18岁 18~35岁 35~65岁 65岁以上 主要危机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愧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完善对失望
一定强度 stimulate
特 异 性 反 应
组织坏死
化脓 酸中毒
Stress
焦 虑 恐 惧
血 液 重 分 布 心 率 增 加
二、压力源是什么?
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 反应的内外环境刺激。
l l l l 躯体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小明大学毕业初次到美国留学 , 由于语言、风俗习惯、 信仰、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而对小明产生的心理剌 激属于以下哪种压力源 : A. 躯体性 B. 心理性 c. 社会性 D. 文化性 E. 技术性
舍休息。但是,面前还堆着一大摞
书需要看,你不能走。 于是,你感到心烦、不满、压
力重重……
4.压力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
监考老师监的太严、 作弊不成的负性 攻击行为转移
情绪困绕着你
冲击你对于自尊 的需要和自我评 价 ,引起挫折感
当愤怒的情绪占 主导时,就会引 挫折是强烈愿望 发对障碍物的攻击 受到阻碍后产生 的内心体验
又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
实际上:是潜意识东西被带到意识中的过程。
• 意识结构示意图 • 意识 • 前意识 • 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 人格描述 支配原则 本我 自我 超我 最原始 理智而 符合现实 最具理性 快乐原则 现实原则 完美原则 影响因素 性本能 社会所允许的行动 社会规范、伦理道 德及习俗 目的 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 小的痛苦 使行为适应社会和环 境 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和要求,做到尽善尽美
特点:对性别感兴趣,察觉性别差异,出现恋父或
恋母情结。 护理应用:孩子对异性父母的认识有助于日后建立 起正确的道德观与良好的两性关系,因 此应鼓励他对性别的认同
d.潜伏期 时间:6~12岁; 部位:潜意识中; 特点:愉快感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喜欢与同性
别的伙伴一起游戏。
护理应用:鼓励孩子追求知识,认真学习与锻炼身体
1.压力给生活带来乐趣
如果人为减少外界 刺激,会发生什么 结果呢?
为维持正常的状态,人们需要一个最低 水平的刺激输入。
2.环境压力促进人类发展 人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不断适应环境压力的过程
进化论的观点: 有限的资源导致竞争, 而竞争就必然有压力, 发展最快的地区, 压力也最大
2.环境压力与人类发展
个体的一生发展,在每个 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 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
婴幼儿
成人
结论:压力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 。 青春期 学生
六、压力适应
即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适 应 的 层 次
※生理适应 ※心理适应 ※社会文化适应 ※技术适应
春兰空调,让生活永远充满春天。属于( )
七、压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n 明确压力与疾病的关系。压力可成为众多疾病 的原因或诱因,疾病又可成为机体新的压力源
汉斯·塞利(Hans Selye) 是加拿大生理心理学家, 被称为压力理论之父。人 体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引 起心身疾病。适当的压力 有利于促进个人的成长。
汉斯·塞利
1.关于压力的生理反应:
全身适应症候群(GAS): 机体因面临长期不断的 压力源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症状和体征。 如全身不适、疲乏、体重↓、疼痛、失眠、胃 肠功能紊乱等。 局部适应症候群(LAS):是机体应对局部压力源 而产生的局部反应。 如局部的炎症、溃疡等。
1.压力是环境要求你作出选择或改变时的个人感受
面临选择
面临改变
2.压力是对未知事件悲观解释的结果
课外活动到我办 公室来,谈谈你 这段时间的表现。
事态不确定
忐忑不安
成绩优良,表现出色, 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习成绩下滑, 扰乱课堂纪律
3.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心理衰竭 (burnout)
临考试之际,你已经连续不断 地复习8个小时,真想立刻就回宿
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
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性心理学说包括: (1)意识层次理论 (2)人格结构理论
(3)人格发展理论
(1)意识层次理论
意识: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与现实相联系的部分。
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主要是指不被 外部现实和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 或是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潜意识虽然不被意识所 知觉,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原动力。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部分。主要包括目前尚未 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被别人提醒
护士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
• 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技能
• 运用社会支持技能系统
• 应用放松技巧
四、成长与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成长与发展的概念
(1)成长: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 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的改变,是量 的变化,可用量化指标来测量。 (2)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 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 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是质的变化。
(三)社会性:指各种社会现象及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刺激
911事件
(四)文化性: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
三、压力反应是什么? 压力反应是机体对压力源的反应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情绪、情感改变 认知改变 轻度应激:使人注意力更加集中 压力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思维力下降 行为改变
四、塞利的压力与适应理论
安全感。因此喂养应及时,方法 应得当
b.肛欲期
时间:1~3岁;
部位:肛门区;
特点:儿童关关心与直肠及肛门有关的活动,愉快
感主要来自于排泄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 制。 护理应用:对幼儿进行大小便训练,并适当表扬鼓 励,给孩子愉快的经历,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c.性蕾期
时间:3~6岁;
部位:生殖器;
谢谢大家
(一) 躯体性 :是指
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
剌激作用的各种刺激
物。
包括: 1. 物理性:温度、光线 、噪音等
2.化学性:药物、
水源污染、空气
污染等
3.生物性: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生理性因素:如月经期
、妊娠期、更年期的改
变等。
5.病理性刺激物:手术、外伤等
(二)心理性: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 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 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 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 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 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 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996~1980)是瑞士一位
杰出的心理学家。 他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详细观察发展了认知发展学 说。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由教师或父母传
授,而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经同化和顺应
两个基本认知过程而形成
认知发展理论
(1)感觉运动期 0~2岁 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感觉来认识周 围的世界 (2)前运思期 2~7岁 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但思维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3)具体运思期 7~11岁 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能同时考虑 问题的两个方面或更多方面 (4)形式运思期 12岁以后 能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第五章 --护理学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三、压力理论 四、成长与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