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中国在16世纪前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开始逐渐落后。
据部分资料统计,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比重从公元前6世纪的占54%下降至19世纪时占世界的0.4%。
然而,同时期的欧洲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伽利略的学说成为了近代科学史的开端,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人则拉开了天文学的序幕,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加速了大工业革命的进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把世界带入了电气时代,达尔文进化论彻底否定了神权的统治……而中国科技却远远的落后了,并间接导致了中国遭受近代的一系列屈辱。
这样一个难题,不仅仅是从一个角度可以解释的,是与一个社会的发展由着紧密联系的,而社会的发展不受单方面的因素决定,是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历史背景,宗教制度,政治等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经济原因:经济基础的差异由于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人们并不需要交换大量商品,过量的生产并不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加上没有太多的商品流通,过量的产物或产品大多只能积压囤积。
中国古代的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家庭的能力有限,除忙于日常生产外,根本无力顾及其它;一项新技术即使能够使产量成倍增加,对农户来讲,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这样,人们自然不会再去费力搞发明或者科学研究。
(二)社会原因:科举制度和思想文化差异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
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为这个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中国自南宋以来的专制集权制度,特别是封建专制者对中国人愈来愈加强的儒家思想教育是造成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有至今仍使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
中华民族早在西方科学昌盛之前就有极其卓越的科学成就,15世纪之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
李约瑟在数十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对此,李约瑟有一些很自己的观点,但李约瑟这些观点还不足以说明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原因在近现代都被解除了以后,中国人仍然没能在中国土地上某方面获得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度的科学成就。
比如说在中国科举制度废除已近百年、西方发现发明自然科学文化知识早已大规模普及并为众人所接受、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可说与西方人已别无二致,但即使如此也没发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应有的速度发展,那怕是某一方面由此而有突出表现的状况也没有做到。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
一具体内容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个问题实质包含两个内容:
1.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 而没有在中国、印度兴起?
2.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比欧洲文化更有效地了解自然, 且更能把有关自然的知识用来造福人类?
二相关解释及局限
这些假说中的大多数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都存在着一些先天性的缺陷, 需要我们进行取舍和借鉴。
三本人看法
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偶然:
1.蒙古、满族等游牧民族强大的军事实力扼杀了宋、明两代的资
本主义萌芽。
必然:
1.封建官僚体系的严重腐败、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底层人
民为生存挣扎无力从事科学创新,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缺乏工作动力)。
2.长期科举制的僵化和儒家文化的垄断对知识分子产生了误导,影
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3.外族统治者带来的民族隔阂和矛盾。
文化、科技、工业被视为影
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而遭到严重地限制。
4.闭关锁国导致统治者对西方工业革命的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
够的重视。
5.封建统治时间过长,封建阶级观念深入人心,在这一过程中社会
结构不断固化,统治者的高度集权,为了自我稳定重农抑商,先进的生产力缺乏制度的土壤生存。
第三讲 李约瑟之谜
[5] 西方人在十三世纪以前还不知道硝石为 何物,而中国早在850年的《真元妙道要略》 就记载以硝石、硫黄和木炭制成火药混合物, 1044年的《武经总要》更给出最早的军用火 药配方。
[6] 1380年前,欧洲人还无法制造出一小块 铸铁,而中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已在工业规 模上生产铸铁了,到公元一世纪中国人已是 铸铁大师,欧洲人相比之下落后了1500年。 他还根据考古资料,将中国古代的冶炼炉与 后来西方的冶炼炉作了对比,得出结论,中 国古代和中世纪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长期处 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约瑟亲自发起并 分别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英中了解协会 会长,先后八次来华考察旅行,大规模地搜 集中国科技史资料,实地了解新中国的政治、 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1954年,李 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 动西方汉学界。
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 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 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 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 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 累远胜于西方”。
林毅夫把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原因归结 为中国科举制度。他认为,科举制度使中国 古代的知识分子无心于投资现代科学研究所 必须的人力资本,因而,从技术性科学跃升 到现代科学的概率大大降低。这是从科技供 给不足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周兴维和高晋康认为,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 迟缓是由于水稻文化下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萎 缩。这种水稻文化注重的是节约土地而不是 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形成一种闭锁的路径依 赖和“听天由命”的传统,形成对科技需求 的压迫;政府强本抑末几乎把工商业的供给 抹杀殆尽。因此,没有一个企业社会,自然 也就创造不出科技的需求来。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李约瑟在1900年出生于伦敦。
父亲是英国名医。
李约瑟192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基氏学院(Caius College)。
1924年被选为基氏学院的院士,直到1977年退休以前一直担任该院的院长。
他在剑桥得到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利用生化来研究胚胎。
在1931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三部胚胎生物学著作以后,然后就名声大振,得到英国皇家学院院士的称号。
因此有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到剑桥来与李约瑟做胚胎生物学的研究。
这期间有来自中国的王宁和吕桂珍两位年轻科学家。
中国的科学家们引起李约瑟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感。
1942年,李约瑟到中国去考察和学习中国文化。
从此李约瑟就献身于研究中国文化,并发现世界有一半的最基础性的发明是产生在中国。
他一生以来和众多的专家们合作特别是中国的吕桂珍。
因而在剑桥大学出版社产生了二十几部中国古代科技史。
李约瑟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外籍科学院院士。
李约瑟于1995年三月二十四日在英国剑桥离开人间。
李约瑟本人终身是中国在海外最好的朋友。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到英国攻读神学,第一次见到李约瑟博士,并在伦敦听过他介绍中国古代发明的演讲。
后来,1974年到皮尔逊学院教书的时候,李约瑟亲自来我校访问,我们再次见面。
于1981年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当访问学者的时候又多次与李约瑟教授见面交谈。
1984年,我从国际学院退休之迹,先创办加拿大中华学院,位置在加拿大西岸的维多利亚城市。
然后邀请李约瑟博士承担为我们加拿大中华学院第一任名誉校长,他很高兴地答应了。
1990年,加拿大中华学院创办李约瑟博士博物馆,专门展览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
李约瑟博士很感激我们用他的名字来纪念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历史的贡献。
李约瑟博士看到我们该馆的一些展览品后,赞叹我们所拥有的展览品超出剑桥大学的展览规模,并称我们的展览馆是此类展览中世界第一。
这些信我们已经在网页上登出来了。
现在我们要提出的是,李约瑟终身研究中国传统的科技发明,全世界基础性发明有一半以上都产于中国。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
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向西传播。
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有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包括工业革命。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到了19世纪,科学技术在世界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十分少了。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
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这种世界的理论基础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或亚洲其他任何地方发展起来呢?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却依然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我认为,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之所以没有发生在中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比较讲究实用,所进行的科学创造都停留在经验阶段并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层面,留下的可以供后人参考的著作少之又少。
而欧洲地区的发展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根据前人总结的理论进行进一步发展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这种制度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新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
而且,中国战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人民没有一个长久的稳定环境。
绝大多数的人民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所以,就不能很好的保证科学的连续发展。
而欧洲在中世纪之后没有遇到过大范围的严重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
这些种种因素都导致了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李约瑟之谜之解
李约瑟之谜之解李约瑟之谜是一个历史学界非常著名的谜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这个谜团源于20世纪初,中国出土了大量的古文物和文献,其中包括了一些与现有文化史料不相符的“异质文献”。
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部名为《太玄经》的书,这部书的作者被记录为李约瑟。
李约瑟是谁?他是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他写的《太玄经》是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这部书会写成独立的体系,与其他经典没有任何关联?这些问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因此形成了李约瑟之谜。
一直以来,李约瑟之谜都是历史学家和学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
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一些关键因素逐渐浮出水面,使得这个谜团渐渐得到了解决。
首先是关于李约瑟的真实身份。
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对李约瑟进行过详细的记载,但是在后来的考古和文献发掘中,一些细节逐渐浮现。
李约瑟很可能是一个晚唐时期的道士,他离奇的出现和神秘的身份影响了他后来的思想和产生的著作。
其次是关于《太玄经》的真正含义。
虽然在李约瑟之前,就有类似的道家资料,但是《太玄经》的创作并不像道教文献一样,是对前人道家思想的浓缩,而是一部对道家思想进行了全新的组合和发展的著作,是一部既反映了男丁道,又反映了律仪道的作品。
而且,《太玄经》并不是一本完整的著作,而是由许多碎片组成的。
这些碎片包括其它文献的佚文、李约瑟的笔记、注解等。
这些碎片通过后来的整理和组合才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形态。
最后便是《太玄经》的影响。
尽管《太玄经》曾经被认为是无关系的著作,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却发现,该著作不仅影响了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化发展,而且对后代的道教和哲学思想也有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宋明清时期,这部书对于道教和中国哲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的来说,李约瑟之谜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或一部书的问题,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研究,包括文化、历史、哲学、信仰等等。
尽管目前其所有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遗迹进行细致的研究,来接近真相,解开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什么是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之谜即是:“中国古代产生了灿烂光辉的科技,然而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产生在欧洲?”这个问题最早由英国的李约瑟提出,而至今任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因此被称为李约瑟之谜,也叫李约瑟难题。
什么是近代科学?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近代科学?有人把科学归结为两类:一是以近现代科学,尤其是以物理学为典范,从科学的内在结构出发,强调科学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的组成的关于自然界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其二是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出发,认为科学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思想和行为”,是“理性思维在经验目的上的应用”,并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中,人们实现这种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科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中有不同的形式。
关于这两种认识中,显然第二种更符合我们现在对于科学的理解。
但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讨论的应当是第一种,即所谓的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主要特征是用数学抽象地描绘自然规律,同时面对自然能够创造出相适应的抽象数学。
那么对于我们的描绘是否准确,我们采取的是实验的方法。
所以自然科学大部分都属于实验科学。
李约瑟之谜的原因分析关于李约瑟之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我的理解,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而在欧洲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制度原因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一直持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才最终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历史悠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中国很难在制度上根本地摆脱封建制度,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中国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的原因。
中国有的仅仅也是朝代间的更替,并未从深层次上改变,而封建制度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欧洲则不同。
欧洲并不是单一的帝制,而是帝制和教会共同统治,欧洲和中国国土面积相当,但有更多的国家,国家间的竞争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垄断会抑制竞争和技术的进步,而竞争会促进技术进步,中国的历史更多的是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替,类似战国和五代十国的乱世是少数,欧洲的近代科学有的产生于教会或教会办的学校,比如天体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学者,有的技术源于战争的需要或殖民扩张,也有的来源于工业技术的竞争。
【“李约瑟之谜”之解】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之解】李约瑟之谜一、几个重要解答李约瑟本人的结论是: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官僚制度,所谓“封建”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所谓“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而不是像古代欧洲的一些地区那样通过贵族阶层来管理。
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
正面效应是,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国家井然有序。
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即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导致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
文贯中先生重点分析了中国何以不具备第三个条件即缺乏较高的工商型城市化水平。
他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南宋时期工商型城市化水平较高。
北方金人、辽人以及后来蒙古人的压力,迫使中原人口迁移、聚集到南方相对狭小的地域,土地所受压力增大,迫使人们生产劳动密集产品即从事制造业。
人口的集聚效应使得宋代出现了繁华的城市和广泛的市场交易。
但是元朝灭宋以后,疆域扩大导致人口分散化,于是出现了由工商经济向农本经济倒退的趋势,中国逐步丧失了工业革命的机会。
林毅夫认为,在前现代时期,人口规模的大小是科学技术的决定因素,而中国的人口数量在14世纪以前一直高于欧洲。
中国在现代时期落后于西方世界,是因为中国的技术发明仍然靠经验,而欧洲在17世纪科学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把技术发明转移到主要依靠科学和实验上来了。
而中国没有成功地爆发科学革命的原因,大概在于中国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和其激励结构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事业,尤其是做可控实验或对有关的自然假说进行数学化分析这类事情,因而从原始科学跃升为现代科学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姚洋认为艾温的解释很有道理,并称如果(在艾温的解释中)加上农业投资回报率高导致工业投资不足这一论据,“高水平陷阱”就更有说服力了。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艾温的“高水平陷阱“和姚洋的补充论据,究竟有多大的解释力。
1.“高水平陷阱”的逻辑缺陷:“工资下降”不能推导出“雇用人力更为合算”“高水平陷阱”认为,人口增加造成劳动力便宜而资源、资本昂贵,结果企业主就没有必要为节省人力而增加设备和投资,于是社会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需求降低,导致工业投资不足,技术创新也陷于停滞。
“李约瑟之谜”和“韦伯之问”
从公元1500年到1800年,是西方国家工 业化起步阶段,而中国则由于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失去了与西方国 家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这期间, 西欧许多国家开始实施追赶中国战略, 并最终超过了中国。
在公元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还不 到中国的一半,但自公元1500年开始西 欧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起,到18世纪初, 西欧的经济规模就赶上了中国。
1978年,中国果断地实行改革开放,把 工作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 上来,抓住了一次历史发展机遇。经过 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当人类社会跨入 21世纪的时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进 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基本
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进入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1979—2000年, 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5%, 是全世界最快的。
二战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黄金时 期,日本正是利用这一历史时期由穷国 转变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而中国没 有完全把握这一次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的 战略机遇期,又一次失去了发展机遇, 总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
在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于1968年在经济 总量上首次超过中国,中国人均GDP由 1950年相当于日本的23%下降到1973年 的7%,相当于西欧的水平也由1950年的 10%下降为1973年的7%。
这个土地贵族阶级虽然并不稳固,也不 具有封建的或市民的特征,但时时伺机 进行纯粹政治性的官职剥削。这种“掠 夺性的资本主义经济”(韦伯语)随科 举取士的流转而异常活跃,因为严密和 完善的科举考试使得科举出身的“土地 贵族阶级”不可能世代科举为官,
因此“政治性的财产集聚”可能会造成 社会商品经济的异常活跃,甚至会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的繁荣假象。土地在 科举出仕官员的家族中流转过快,资本 不易积累,这就妨碍了中国理性资本主 义经济的诞生。
什么是李约瑟之谜?
什么是李约瑟之谜?
什么是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又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是英国著名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的,他说: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第二段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
论李约瑟难题
论李约瑟难题前言1.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含义有社会科学领域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 Problem),又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Thesis)。
通常情况下,“为什么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就被看做“李约瑟难题”。
学术界认为这一难题的规范表述源自李约瑟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也是英国唯一一位既是英国皇家会员、又是英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
李约瑟博士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转而从事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有人把他的工作誉为是20世纪的一座学术丰碑。
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曾取得过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
李约瑟之谜
在西方,发展了以还原论,公式化研究方法的科技。 此种科技的兴起与商业阶级的兴起相联系,鼓励较强的 技术开发竞争。在中国,反对此种科技的发展的阻力太
大。 西方式的科技发展却能冲破这些阻力,取得现在的
李约瑟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人,剑桥 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 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 科技史研究。撰著《中 国科学技术史》。 为 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 技史学家。 1994年被 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 士。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 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的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成就。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 基础上发明并改良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 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 时期的中国。
另外他补充到: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互相影响了 政府的态度。中国独有的水利问题(尤其是黄河)令中 国人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得去修建水利网。而且必须从整
接管理官员,地方行政只对朝廷负责。官僚思想深刻地
渗透到整个中国人的复杂思想中。甚至在民间传说中, 也充满了这种思想。科举制度也鼓吹这种“封建官僚制 度”。
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加上科举制度 的选拔,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地集中了大批聪明的、受 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并使
了中国。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 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
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
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李约瑟之谜”在中国受到关注的背景:
-————“李约瑟之谜”是在林毅夫先生的一篇论文在被《北京大学学报》刊载后激起了国内很多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篇论文当中,林毅夫先生所得出的解释是:我们所看到的
传统社会的技术发明,他们在技术含量层面上大都很简单,主要是通过人们的经验积累逐渐完成的,中国的人口和工匠的数量众多,那么中国的人口优势就体现了来,所以发明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的多。
到了近现代,真正的现代技术是不能完全靠经验的积累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通过科学实验来完成,那么这个时候,人口多就未必是一种优势,那么,对照到那个时候的中国,由于“科举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使得有文化的那些人根本就无心学习数学和实验,最终导致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1、思想层面:根植于传统农耕文明之中,人们那样一种重实用而轻分析的分析的思维方式导致中国虽然可以产生很多的发明,但是很难在那样的一种背景之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技术。
2、产业发展:现代技术大多产生于现代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工业发展快的国家,他的现代技术大多都会比较发达,就像英国。
但是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甚至是商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受到限制,那么这样就打压了现代技术产生所需要的市场需求。
李约瑟之谜
另一方面 , 与官僚结盟对某个具体的商 业家族而言有利于其财产的稳定和增值 , 但也正是因为财富的安全和扩张取决于自 身与官僚阶层结合的亲密程度 , 所以使得 相互激烈争夺官僚政治资源的商业大家族 彼此芥蒂 , 形成所谓的“勇于私斗 , 不胜 不止”的局面。总而言之 , 中国的初始制 度 — — — 尤其是官僚体制不能对外部冲 击特别是货币冲击形成迅速而有效的回 应 — — — 是形成李约瑟之谜的重要原因。
扼杀了社会的商业动机
•
第三类是资源 — 经济约束说。水平陷 阱假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人口众多、资 源匮乏造成中国经济陷入了一个“死循 环” , 人口众多的压力促使中国全力发展 农业技术 , 但是农业技术改进所带来的收 益完全为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 , 如此 反复 , 中国在较高的农业水平上维持了巨 大的人口 , 但中国工业的发展却受到了有 限资源的制约 。
• 李约瑟难题的一般表述: 为什么在公元 前2 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 在将人类 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 中国 较之西方更为有效? • 或者, 为什么近代科学, 关于自然界假说 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 只是辉煌 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三、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
• 李约瑟本人的解答 (一)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 观; (二)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 了经验阶段; (三)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 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 名利上 。
• 我认为一种新的解释最能够理解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的本质是一个投资阻塞问题。所以李约 瑟之谜的谜底必然隐藏在投资阻塞问题的解决方案 之中。中国的根本问题出在了民间发生了投资阻塞 问题 ,而发生投资阻塞的根本原因又在于中央集权 的官僚体制导致的政府拥有形式权威 而民间不拥有 形式权威。形式权威的不良配置所导致的一阶投资 阻塞问题引发了后续层次上的投资阻塞问题。投资 阻塞导致了中国的李约瑟之谜 ,在进行通用投资的 时代 , 中国可以遥遥领先 , 因为形式权威的不良配 置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但在进行专用投资的时代 , 中国却远远落后了 , 因为形式权威的不良配置产生 了严重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约瑟之谜”又称“李约瑟难题”,是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问题其实就是:为什么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在我看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诸多复杂因素共同造成的。
比如说当时中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本身需求等等。
13世纪之前,中国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但是自13世纪以后,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完善,特别是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愈来愈受到集权制度下扭曲为奴化的儒家思想的毒害,这一奴化意识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约束,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导致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
另外,中国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几乎所有读书人的追求都是“学而优则仕”,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而同时期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启蒙了民众民主自由思潮的形成,特别是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制度建立大幅度地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得西欧成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造成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在民主程度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次,因为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中国当时的这种小农经济相比西方国家的小农经济较为发达,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致使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迟迟未能发展起来。
同时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缺乏与外部周边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之中国交通的极不发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再次,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维,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
而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中国是不具备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
古代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中国的普通民众普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迷信思想,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的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
此外,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李约瑟这一问题。
比如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注重技术的研究,注重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
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最后,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从而导致科技的传播和发展越来越封闭化。
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
总之,造成李约瑟之谜的原因有方方面面,同时这一问题是发展的,即同一时期,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