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著作
中国经济史著作
《中国经济史》是采用“大历史”写法的一部著作,全书讨论了中国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演进的轨迹,并将中国自秦汉起区分为三个一元体制与两个多元体制时期,对于各个体制的政经制度、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评估其财经得失。
这本书除了根据具体史实从一般经济理论观点予以评论外,还提出了地盘成本(保障成本)及制度成本的概念,以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对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极有价值。
因此,它不仅是经济学人的读物,亦可作为通史与断代史学者的参考。
2024版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出现了定期集市、草市等商 业场所。
古代中国通过陆路和海路与周边 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等。
04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Chapter
晚清时期经济变革
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 始兴起,出现了一批近代民族工商业。
手工业技术
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如丝织、陶瓷、冶金 等,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商业时代
古代中国使用金属货币,并出现 了纸币等金融工具,促进了商业 流通。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 业发展,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促 进商业发展的措施,如放宽市场 准入、减轻商税等。
古代市场 货币与金融 商路与贸易 商业政策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的比 较,揭示中国经济史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研究意义探讨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揭 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 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 鉴和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经济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和传承, 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 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重要性
01
中国经济史钱穆读后感
中国经济史钱穆读后感《中国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的一部经济学著作,该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读完这部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古代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详细介绍了商代、周代、秦汉、唐宋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特点,让我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轨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而且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以及货币、交通和贸易等方面的情况,让我对古代经济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中提到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古代人们对经济活动的态度和观念。
在古代,中国人重视农业生产和家族经营,注重节约和勤俭,而且注重道德和良知,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古代经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最后,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中提到了古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古代经济的繁荣和衰落的原因。
通过对古代经济的深入研究,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古代经济的繁荣和衰落的原因。
这对我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也对我认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衰落的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中国经济史》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经济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对古代经济的深入研究,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古代经济的繁荣和衰落的原因。
这对我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也对我认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衰落的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经济史参考教学方案
中国经济史参考教学方案中国经济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变迁的学科,它既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又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
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史,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经济背景和经济演变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下面是一份参考的中国经济史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2.了解中国经济史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
3.掌握中国古代、近现代和现代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
4.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经济1.中国古代经济的起源和特点2.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3.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兴起4.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农奴制度的演变5.家族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6.古代能源的利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第二章中国近代经济1.中国近代经济的起源和特点2.清朝的经济和对外贸易3.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半殖民地经济4.中国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5.反帝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经济的影响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三章中国现代经济1.中国现代经济的起源和特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3.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4.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快5.农村经济和农民问题的研究6.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分析经济演变的规律。
2.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中国经济史的知识。
4.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感兴趣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5.来宾讲座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济发展动态。
四、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参与、讨论和研究报告等。
2.课堂测试:针对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考核。
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中国经济史》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中国经济史的读书笔记,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中国经济史》读书笔记【1】对于钱穆先生的著作,自此之前,可以说是从未读过。
但为了让自己对于从古至今中国经济有一些了解,才决定读这本书。
这本《中国经济史》是由其弟子叶龙后续整理出来的。
由于我自身对于经济,历史,文化理解的相当浅薄,不会有什么新颖的创新见解,只是针对这本书的内容,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就我自身阅历而言,要完全看懂这本书,并不易。
因为文中大多是用文言文,要精细,透彻的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每读一章都简单的做了简单的笔记,可是对于加深其文章的理解似乎没什么太大作用,当读完之后,准备写些感想时,总觉得自己还是欠缺太多,很多细节理解的不够到位。
因此,在着手写感想之前又从网上寻了一篇更为精细透彻的笔记,然后从头开始整理了一遍。
更是加深了多本书的理解程度。
《中国经济史》这本书探讨的就是历朝历代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货币制度,税收政策,也包括政府还有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历朝历代的兴衰背后的原因也不断有新的理解。
本书中将中国上下五千年各个王朝的兴衰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体现了出来。
从上古时代的井田制度的实行到崩溃。
继而又引出从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称霸四方,周天子的名存实亡,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实行的一系列制度的从兴盛到灭亡;楚汉争霸,刘邦建立两汉,从汉高祖的“文景之治”到最终走向衰亡;然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繁盛到衰落,最终走向灭亡;隋朝的盛衰也犹如昙花一现,就步入了下一个王朝——“唐代”,唐太宗君臣齐心创下贞观盛世,但最终也没逃脱衰落的命运。
一个王朝的衰亡,必然有一个王朝兴起。
宋元的崛起兴亡,明清的崛起兴亡等。
这将近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当中,无不与其经济挂钩,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便是它的命脉,国家经济的繁盛,衰退,便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兴盛,衰亡。
《中国经济史》教学PPT11(2024)
2024/1/26
02
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
展。
03
辛亥革命后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一
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
短暂的春天。
15
近代工业与交通通讯事业兴起
近代工业兴起
《中国经济史》教学PPT11
2024/1/26
1
目录
• 引言 • 古代中国经济概述 • 近代中国经济变革 • 现代中国经济腾飞 • 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讨 • 总结与展望
2024/1/26
2
2024/1/26
01
引言
3
课程目的与意义
01
02
03
04
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史的发展历 程和演变规律。
掌握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和 主要理论。
2024/1/26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市场 活力。
19
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参与
对外开放政策
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
参与全球化进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积极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2024/1/26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03
2024/1/26
0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 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8
27
06
总结:回顾中国经济史,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2024/3/28
28
中国经济史发展脉络梳理
古代中国经济
以农业为主导,商业和 手工业逐渐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经济体系。
2024/3/28
近代中国经济
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内部 动荡影响,经历了从封 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 代的转型过程。
现代中国经济
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 出现,为商业活动提供了 便利的金融服务。
政府对金融的监管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金融 进行监管,维护了金融秩 序的稳定。
17
04
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历程
2024/3/28
18
丝绸之路开辟与海上贸易兴起
丝绸之路的开辟
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促进了 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
贸易和文化交流。
2024/3/28
7
02
历代王朝经济政策与变革
2024/3/28
8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演变
2024/3/28
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与背景
01
强调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演变过程
02
从最初的严格限制到逐渐放宽,商业和手工业在唐宋时期得到
较大发展。
影响
03
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但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技艺精湛
。
2024/3/28
民营手工业的兴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营手工业 逐渐兴起,成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
手工业技艺的传承
师徒制、家族传承等技艺传承方式 ,保证了手工业技艺的延续和发展 。
钱穆
钱穆《中国经济史》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一书,是由他的学生叶龙先生根据钱穆在1954—1955年在新亚书院讲授的《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课之笔记整理而成的。
所以这本著作与我们通常的“经济史”不同,它非常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
经济学家林毅夫为本书作了短小的序言,其中写道:“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看完本书归纳主要有三点简要体会:第一,中国经济史涉及了许多基本的经济问题。
比如,土地制度、地租、徭役、高利贷、人口等,这在西方经济史中也会遇到。
同时,也有许多只有中国经济史中独有的问题,比如,土地兼并、屯垦、漕运等。
第二,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演变脉络。
中国历史上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专著,也没有一位专业“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不像西方那样具有明显的分门别类的特点,中国的思想家往往都是在关注相关的政治、道德等问题时才涉及经济问题论述的。
我们看到了早期的初级经济思想,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也看到了自秦汉起至明清止,正统的经济思想。
从单个问题看,以土地制度为例,发展线条也清楚:孟子的井田模式——董仲舒的限田模式——北魏的均田制;后期土地问题又转变为技术问题,较少的涉及了土地所有权和分配权,而侧重了财政税赋政策了。
第三,今日中国的许多经济政策甚至概念、争论的话题,都可以从中国经济史里找到影子或来源。
比如司马迁主张极端放任的自由个人主义的经济思想,钱穆转述司马迁的说法:“中国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自虞舜夏禹起,直到西汉司马迁的时代,2000年来,人人的欲望便是想看尽天下间美丽之色彩,想听尽天下间悦耳的声音,想尝尽天下问美味的食物。
人人想过身心安逸的快乐日子,有自我得意的荣耀人生。
这种长期以来的习俗已无法改变了。
中国经济史课件
海外贸易的拓展
古代中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东南亚、 南亚、中东等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财政与金融制度的演变
财政制度的变革
古代中国财政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如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唐宋时 期的两税法等,这些变革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制度的萌芽
古代中国金融制度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出现了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 和信用工具,如钱庄、票号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全球 化进程。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如“863计划”、“973计 划”等。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水利设施的兴建
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建设,修建了许多 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种类繁多,如纺织、 陶瓷、冶金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的结合
古代中国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形成 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
商业与贸易的兴起
货币与金融的发展
古代中国货币制度不断完善,出现了铜钱、 银两等货币形式,金融活动也逐渐活跃起
来。
商业城市的出现
古代中国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如 长安、洛阳、开封等,这些城市商 业繁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
者聚集。
A
B
C
D
商帮与商会的形成
古代中国商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扩大商 业网络,形成了各种商帮和商会组织。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在经济史中积累的治理经验,如稳定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对全球经济治 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 国经济史读后感
施工员之设备安装施工基础知识综合提升训练试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
A.1/2B.1/3C.1/4D.1【答案】 A2. 水准测量原理是()。
A.两点成一线原理B.水平视线原理C.水平面原理D.镜面原理【答案】 B3. 三角测量的网(锁),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设不近视等边三角形(锁),其三角的内角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
A.25°B.30°C.35°D.40°【答案】 A4. 原边电压与副边电压的比值称为()。
A.变比B.比率C.比容D.容量【答案】 A5. ()应正式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提交申请验收报告并送交有关技术资料A.监理单位B.建设单位C.设计单位D.公安消防部门【答案】 B6. 金属导管()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A.可以B.严禁C.宜D.应【答案】 B7.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的()进行完毕,即可开通系统投入运行A.回路试验B.系统试验C.回路试验和系统试验D.交联试验【答案】 C8. 以下不是按编制对象分类的施工组织设计的是()。
A.施工组织总设计B.年度施工组织设计C.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施工方案【答案】 B9.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球罐组装方法是()。
A.散装法B.分带法C.半球法D.全球法【答案】 A10.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表达为:()。
A.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B.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的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C.电路中任一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的各段电流代数和等于零D.电路中任一回路沿回路绕行方向的各段电压代数和等于零【答案】 A11. 焊接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A.50mmB.100mmC.150mmD.200mm【答案】 D12. 室外楼梯应并人所依附建筑物自然层,并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计算建筑面积。
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经济史的学习之旅。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希望这个电子课件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激发大家对经济学的兴趣。
一、中国经济史概述中国经济史是指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它包括了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工业经济等多个阶段。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经历了繁荣与衰落、变革与发展的曲折道路。
二、古代中国经济1. 农业经济时期古代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稳定。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
2.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古代中国,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商人们通过贸易活动,将各地的商品运往各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同时,政府也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制定了各种经济政策,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近现代中国经济1.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19世纪末,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开始进行经济变革,尝试发展近代工业和商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
2.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计划来指导经济发展。
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四、中国经济史的意义1. 了解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经济问题。
2. 中国经济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国经济史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2024)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史上的经验教训 ,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借 鉴。
30
对现实问题的启示与指导
应对当前经济挑战
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 战,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
制定科学经济政策
通过对历史经济政策的梳理和评价,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 策提供历史依据和参考。
国家的目标。
28
06
CATALOGUE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024/1/28
29
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2024/1/28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经 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理解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历史 参照。
传承优秀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和智慧,如儒家经济 伦理、商帮经营之道等,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发展仍具 有借鉴意义。
2024/1/28
17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
2024/1/28
农业生产的变革
01
租佃制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手工业的发展
02
民营手工业的崛起,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03
商业活动的繁荣,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海外贸易的
兴盛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8
04
CATALOGUE
近代金融业的兴起与发 展
洋务运动的经济影响与 意义
21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中的经济改革
维新派的经济主张与改革措施
清末新政中的经济改革措施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困境
近代财政与税收制度的变革
关于《中国经济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经济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国经济史》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它对于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和经济文
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
进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们需要重视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中国经济史》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传授,缺乏互动和思辨性的学习方式。
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学习等
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
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融入。
《中国经济史》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传统的教学主
要以课堂理论为主,而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加贴近实践,了解当代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也应该关注跨学科的融合。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涉及到
的领域非常广泛,如历史、政治、文化等。
我们可以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推动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们在进行《中国经济史》教学改革时,应注重引入多元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融入、跨学科的融合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些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经济史
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推荐
目录
02 导论
03
上篇古代中国的经济 发展
05
下篇当代中国的经济 发展
04
中篇近代中国的经济 发展
06 节选
《中国经济史》是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玉茹。
推荐
《中国经济史》是一部面向经济学科本科生的经济史教材,力求做到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与经济 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进程的统一;把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历程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 历史进程之中,使其不仅具有经济学的全部特征,而且还兼有历史学和政治、社会、文化学科的部分特征。其目 的是为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部立体的、内容较为丰富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
但就个性而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农经济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同一国家、同一 地区、同一历史时期的小农经济因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的差别,也会形成不同的阶层和类型。
谢谢观看
节选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
第三节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它萌芽于夏商周,在春 秋战国时期确立下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并不断 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中篇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六章世界市场的扩张与中国经济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初始条件 第二节世界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路径选择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七章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政府的农业政策 第三节农业近代化的迟滞及其原因 思考题
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中国经济史概述
01 02
古代中国经济
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秦汉时期的经济繁 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恢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宋 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
计划经济的实施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采取了计划经 济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的成就与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初步转变,但也存 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提出“发展是硬道 理”、“三个有利于”等著名 论断,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 革和对外开放进程。
06
中国经济史的影响和启示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这些阶段的 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1 2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 史性决策,旨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 济机制。
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包括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经济统计数据、政府文件、企业档 案等。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
中国经济史钱穆读后感
中国经济史钱穆读后感《中国经济史》是著名经济学家钱穆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经济发展历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经济的特点和规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经济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揭示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独特之处。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当发达,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出现了繁荣的市场经济。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代经济在世界经济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轨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书中对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在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经济也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这些变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现代经济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传统经济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书中对中国传统经济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揭示了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传统经济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这些思想和观念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传统经济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经济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济史著作,更是一部中国文化史著作,它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揭示了中国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史和中国传统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经济史教材
中国经济史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史的教材推荐:
1. 《中国经济史》(第4版)作者:芦苇、黄仲良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史的主要内容和理论问题,包括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农业经济、工商业发展、金融与贸易、科技与教育等。
2. 《中国经济史》作者:方宗义
这本教材是综合性的中国经济史教材,涵盖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史,并通过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3. 《中国古代经济史》作者:王宝中
这本教材从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出发,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金融等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同时还探讨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近代中国经济史纲要》作者:张时宏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经济史,
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经济制度的演变、各个经济领域的发展与变革、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并引入了一些经济史理论和研究方法。
5. 《中国现代经济史》作者:陈志武
这本教材主要研究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经济史,
涵盖了中国自由经济与早期工业化,以及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经济变革和转型,包括清末民初、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这些教材都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经典教材,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历史演变、发展问题和相关理论。
中国经济史 教材
中国经济史教材
以下列举了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史的教材:
1. 《中国经济史》 -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曾经洪
2. 《中国经济通史》 -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林
3. 《古代中国经济史》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裴文中
4. 《近代中国经济史》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牛世民、梁振英
5. 《中国经济通史教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刘世
锦
以上是部分在大学教育中常用的教材,涵盖了中国经济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学习。
同时,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或在线图书平台查找更多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口政策与户籍制度
(一)人口政策 • 调节人口自然增殖的政策。 • 控制家庭的规模。 • 安置流民,整理户籍。 • 禁止杀婴。 • 优待老人。 • 民族间通婚的政策。
一、自然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
(一)气候的变迁
我国的气候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到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温暖期。 (2)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气温有 所下降。 (3)西周时期的寒冷期过后,气候回暖。
自然环境(续1)
小农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续1)
(一)中国小农经济的起源
•《淮南子•览冥训》说黄帝治理天下,做到了“田者不侵 畔,渔者不争隈”。 •《说文》中记载:“畔,田界也。”这里所说的田界不 是指公社间的地界,而是指个体农民所占有和使用的耕地 的标界。“畔”的出现及其受到保护表明,当时的农民已 在从事“小土地劳动”,有自己的独立经济。 •《史记•周本纪》载虞芮之人如周,“人界,耕者皆让畔 ”。夏商时代的“众”和“小人”等,基本上属于小农的 范畴。
一、人口观念、人口行为与人口结构
(一)人口观念 • 古代一般把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当作发展社会经济 的先决条件。 • 男性人口对于家庭而言就是劳动力,对于国家就是 劳役、兵役及税收的主要来源。男性人口就像是土 地一样,是财富的象征。 • 传宗接代和对男性的强烈偏好,就形成了古代社会 对人口以人多,尤其以男人多为荣的观念。
人口观念、人口行为与人口结构(续1)
(二)人口行为 • 人口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动,人口 变动是人口行为所引起的,最基本的人口行为有生 育行为、死亡行为、迁徙行为和社会行为。 • 中央集权制形成以后,主张人口增长的思想仍很盛 行。因为人口多意味劳力多,而劳力多则财富生产 才能增多。
人口观念、人口行为与人口结构(续2)
• 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组 成部分,体现着土地与劳动者之间传统的生产关 系。
人口政策与户籍制度(续)
(二)户籍政策
• 户籍是登记居民户口的册籍。古代亦称“户版”“丁册 ”“黄籍”“籍账”等。 • 人口流动现象自古就有,为了管理人口制定户籍政策,不 仅防止了人口隐匿、擅自迁徙,而且还是分授土地、正科赋 税、调派劳役的依据。
第三节 生产方式
•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活的 物质基础。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 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
中国经济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的人口、资源、 环境与生产方式
1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资源与环境
• 经济史范畴的资源与环境,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 存的土地、矿藏、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与气候 、土壤、地形、地貌、植被、水文、自然灾害等 环境条件。
• 自然界是人类生产与生活资料的来源,人类的所 有活动都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自然环境 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阶段。
(4)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战国至西汉 初年,气候有转寒迹象。 (5)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即公元前2世纪中叶至公元2世 纪末,我国又进入了温暖期。 (6)公元3世纪初至8世纪初的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又进 入一个寒冷期。 (7)宋元时期,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是我国历史上典型 的气候温暖期。 (8)14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元后期至清末,气候转向寒冷。
(三)人口结构
• 人口结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口群体中各种不 同成分所占的比例,又称为人口构成。 • 职业结构的分布直接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 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决定了职业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二、人口增长、波动与迁徙
• 我国古代社会人口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 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上都有独特的发展特点。
• 人是一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主体,人类 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资源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在古代,自然环境的 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迁徙。反 之,人口条件又积极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 是以农为本的中国,人与土地是固定地联系在一起 的。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是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直 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人口既是古代 社会发展的条件,又是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 杆。
• 小农经济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确 立下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并不 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一、小农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 马克思把小农经济视为历史上小生产的一 种方式,即农业领域中的小生产。马克思 明确指出:“这种小生产者包括手工业者 ,但主要是农民,因为总的说来,在资本 主义以前的状态中,只要这种状态允许独 立的单个小生产者存在,农民阶级必然是 这种小生产者的大多数。”
小农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续2)
(二)小农经济的发展 • 发展大规模引渠水灌溉工程 •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央集权制社会的统治 思想 • 经济政策发生转变
二、影响小农生产方式发展的因素
•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 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 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自然环境(续2)
(二)生态环境的变迁
NASA公布近100年地球变化对比图
二、资源禀赋
(一)土地资源 • 国土地域广大,但农业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小。 • 土壤种类繁多,但具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 较少。 • 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气候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 发。
资源禀赋(续)
(二)矿产资源
第二节 人口的分布、增长与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