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3-溶液及溶解度

合集下载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1、向盛有20°C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NaCl与KN0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g20°C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g20°C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4)溶解度曲线℃时A的溶解度为 80g例:(1)t3(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 t℃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3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1(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三、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和溶解度规律来描述和预测。

1.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一些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会减小。

2. 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列出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的表格。

通过溶解度表可以了解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 溶解度规律:常见的溶解度规律有以下几种: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物质,称为热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称为冷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称为中性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无规律的物质,称为理想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降低都有明显变化的物质,称为非理想溶质。

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

溶解度还受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5.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
液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处于不稳定状态,稍微的扰动就会使溶质析出。

6. 溶解度的单位:溶解度通常用摩尔溶解度(mol/L)或质量溶解度(g/L)来表示。

总结起来,化学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性质。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液浓度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溶解度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解过程。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篇1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

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答:不同。

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

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初中化学 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 第三节 溶解度习题

初中化学 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 第三节 溶解度习题

第三节溶解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b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并充分搅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得到M的不饱和溶液B.t1℃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C.温度升高到t2℃时,M、N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D.温度升高到t2℃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2.实验室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钾溶液,李晓取出一部分溶液,向其中加入6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李晓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3g B.9g C.15g D.18g3.将一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水20克,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3克;若向原溶液投入该晶体7克后,发现溶液中有2克晶体不能溶解,求该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A.15克B.30克C.45克D.40克4.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

向第一份加入9gA 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g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g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

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A.40g B.20g C.8g D.无法计算5.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若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11.515.119.424.437.6 A.30℃-40℃ B.20℃-30℃ C.10℃-20℃ D.0℃-10℃6.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B.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C.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D.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7.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的溶解度______B的溶解度(填”>”或”<”或﹦”)(2)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______(3)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____法提纯B;(4)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8.t℃5%的硝酸钾溶液200克,若蒸发掉150克水,恢复到t℃恰好变成饱和溶液,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克,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 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溶液与溶解度的区别

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溶液与溶解度的区别

这篇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溶液与溶解度的区别的⽂章,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溶液:⼀种或⼏种物质分散到另⼀种物质⾥,形成均⼀、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溶液⾥的反应,⼀般是溶质参加反应)3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例:20℃时,50克⾷盐放⼊100⽔中,没有溶解的24克⾷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部分3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

34.饱和溶液:在⼀定的温度下,⼀定量的溶剂⾥,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定是饱和溶液)35.不饱和溶液:在⼀定温度下,⼀定量的溶剂⾥,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定是稀溶液同种溶质在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浓度⼤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37.固体的溶解度:在⼀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

(关键词:⼀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38.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增⼤,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熟⽯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减⼩。

⽓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增⼤。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常见难溶于⽔的物质有:⼤部分⾦属、⾦属氧化物、BaSO4、AgCl、CaCO3等碳酸盐40.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组分的纯净物。

常⽤的物理⽅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分开41.结晶:从溶液⾥得到有⼀定⼏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知识梳理】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的物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

溶剂:的物质,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以做溶剂。

一般来说,如果溶液组成中有水存在,则把水当作溶剂,如果是固体和液体形成溶液,则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果两种液体形成溶液,则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3)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都相同。

如:稳定性:外界条件(,,气体压强)不变时,溶液不会2、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由于小液滴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无论在质量还是体积上都比单个分子大的多.所以无法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因而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乳浊液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牛奶、油漆、橡胶的乳胶等都是乳浊液.但是这些乳浊液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难以清洗,一旦沾到衣物上,很难被水清洗掉,怎么办泥?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加点儿乳化剂就可以,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涤剂等,乳化剂能使小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比单个分子略大,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NaCl、NH4NO3、NaOH三种物质:溶解后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的是;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的是;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下,向一定量的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下,向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溶液中没有固体时,加入,若说明溶液是饱和的;②、溶液中有固体时,看固体质量是否减少,若说明溶液是饱和的;4)③、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溶液。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6)浓溶液与稀溶液a)浓溶液是在一定的溶液中含溶质的溶液。

初三化学第三章溶液2B

初三化学第三章溶液2B

教师辅导讲义A.16.7g B.27.7g C.7.26g D.18.26g6.有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自小到大的顺序为( )A.X、Y、Z B.Z、X、Yc.Y、Z、X D.Z、Y、X7.在不同温度时,KNO3溶解度如表:温度℃0 10 20 30 40 5013.3 20.9 31.6 45.9 63.9 85.5溶解度(克/100克水)将20克KNO3晶体放入50克沸水中,冷却到开始有晶体析出,其温度范围是( ) A.0~10℃B.30~40℃C.10~20℃D.20~3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都能形成结晶水合物B.胆矾是一种结晶水合物,所以属于混合物C.石碱的化学式为Na2CO3·5H2OD.明矾[KAI(SO4)2·12H2O]由5种元素组成9.粗盐提纯实验中,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什么现象即可停止加热( )A.水分全部蒸发B.滤液开始沸腾C.出现少量晶体D.出现大量晶体10.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将制氧气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充分加热后所得的剩余物用水溶解、过滤,再蒸发滤液,可初步将混合物分离B.氯化钾和硝酸钠的混合物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碳酸钠和水的混合物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分离D.碳酸钙中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得到碳酸钙1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2℃时,各用100毫升蒸馏水分别配制成A、B两种饱和溶液。

将两种溶液都冷却到t1℃,析出固体的量是( )A.A多B少B.A少B多C.有A无B D.有B无A12.有20℃的硝酸钾溶液500 g,第一次恒温蒸发20 g水,析出KNO31g,第二次再恒温蒸发20 g水,析出KNO36.4 g,第三次若再恒温蒸发10 g水,可以析出KNO3的质量为( )A.可能等于lg B.可能小于3.2gC.一定等于3.2g D.可能大于3.2g13.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20℃,几种物质中____________的溶解度最大。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 :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
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
【规律】 溶液的判别
(1) 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 8】结晶
1. 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
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 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 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 的 混合
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 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 】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溶解度一、溶解度的概念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2. 溶解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质溶液的摩尔浓度表示。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 大多数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还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 溶剂的种类-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性质相仿的话,通常溶解度较大,反之溶解度较小。

3. 溶质的种类- 溶质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结晶度也会影响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4. 溶解度的动力学因素- 搅拌速度、溶解过程中的晶体碰撞等均会影响溶解度。

三、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的特点-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剂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以结晶或沉淀的形式存在。

- 在饱和溶液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质的浓度是不变的,称之为饱和溶质的溶解度。

2. 饱和溶液的准则- 饱和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是确定的,可根据实验来确定。

- 饱和溶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溶质,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中总质量不变。

四、饱和溶液中的平衡1. 反溶质的沉淀平衡- 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溶度是稳定的,但溶质颗粒始终在与溶质溶解的过程相互平衡着。

2. 溶解和析出的平衡-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颗粒在自发地溶解和析出过程之间达到动态平衡。

五、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溶解度曲线一般用温度为横坐标,单位量溶剂中的溶质质量为纵坐标。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均为上升曲线。

- 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可用于实验方法中溶质溶解度的研究与测定。

- 溶解度曲线可用于反应热力学研究与计算。

- 溶解度曲线还可用于在溶液中进行不同溶质组成的晶体提纯等工业生产中。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计算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计算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计算知识精讲溶解度及溶解度计算一. 固体溶解度(S)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①一定温度②饱和状态③100克溶剂(溶剂通常指水)④溶解的质量(单位是克)例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的含义是什么?(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固体物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温度、溶剂的性质当水为溶剂时,固体的溶解度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常见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固体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

以数学的观点看,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其中温度为自变量,溶解度为因变量。

①溶解度曲线的意义:a. 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增大或减小)及程度(显著或不显著)。

b. 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其横坐标表示一定温度,纵坐标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c. 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对应的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 查某一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b.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c. 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物质的结晶和混合物分离等实际问题。

(4)根据物质在20℃水里的溶解度,习惯上把物质的溶解性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二. 气体溶解度(用体积数来表示)即压强为1.01×105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同时与温度、压强紧密相关。

一般温度升高,S气↓,压强增大,S气↑三. 溶解度的计算 (1)定义公式:S m m =⨯质剂克100(2)依据同温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m m m 质剂液:::定值=(江西省)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KNO 3饱和溶液中(如图A ),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随时间(t )发生了如图B 所示的变化。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存在形态和转化1. 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存在的形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

在这三种形态中,固态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最强,分子排列紧密;液态的分子排列紧密但自由度较高;气态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小,距离较远。

2. 物质的转化与性质改变物质的转化是指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主要有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分子结构和组成的情况下,仅改变物质的形态,例如固态变为液态、液态变为气态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二、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组成比例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等表示。

2. 溶解过程和溶解度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质被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3. 浓度和稀释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可以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稀释是指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以减少溶质浓度的过程。

三、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1. 电离的概念电离是指在水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从中解离出来的过程。

当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中的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形成溶液中的溶质离子。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例如强酸、强碱、盐等;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的物质,例如弱酸、弱碱等。

3. 电导性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电导性是指溶液导电的能力,其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直接关系。

当溶液中存在较多离子时,电导性较强;当离子浓度较低时,电导性较弱。

四、溶液的中和反应1.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的H+离子与碱的OH-离子结合生成水。

2. 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酸具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变红蓝色石蕊试纸等性质;碱具有苦味、有碱洁的滑润感、变蓝红色石蕊试纸等性质。

初三化学下册溶解度

初三化学下册溶解度

初三化学下册溶解度一、概念及基本原理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体积溶剂能够溶解的溶质最大的量。

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溶剂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散布变得更加充分。

•压强:对固体和液体溶质来说,压强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

但对气体溶质来说,压强增大会使气体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溶质的性质:不同的溶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特点,有些溶质易溶于溶剂,有些则不易溶解。

二、溶解度与溶解过程1. 溶解的定义和溶解过程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的过程。

溶解过程可以分为离子化和散布过程。

•离子化:离子化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断裂成离子的过程。

例如,NaCl溶解在水中时,NaCl的晶体结构会断裂,形成Na+和Cl-离子。

•散布:散布过程是指离子或分子在溶剂中的散布过程。

经过离子化后的溶质离子会在溶剂中做无序运动,与溶剂分子混合。

2. 溶解度与溶质的属性溶质的性质对溶解度有较大的影响。

根据溶质对溶解度的影响,可以将溶质分为易溶性溶质和难溶性溶质两类。

•易溶性溶质:易溶性溶质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能够充分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

例如,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属于易溶性溶质。

•难溶性溶质:难溶性溶质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只能部分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

例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属于难溶性溶质。

三、溶解度的应用1. 浓度的计算溶解度和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摩尔浓度。

通过溶解度可以计算溶质的浓度。

•以溶解度为s的溶质来说,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为100s。

•以溶解度为c的溶质来说,溶质在1000cm³溶剂中的摩尔浓度为c。

2. 共存溶解度共存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两种或多种物质同时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最大量。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4讲 溶解度]讲义(学生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4讲 溶解度]讲义(学生版)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第 1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 注意事项: (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第 9页
A.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 20g B.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C.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的丙 D.t2℃时,将 70 克甲放入 100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溶液为饱和溶液,且
溶液的总质量为 150 克
第 10页
第 11页
练习 2.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 中可行
的是( )
①加入 CaO A.②③
②加入 Ca(OH)2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知识点二:溶解度 1.溶解度(符号为 S) (1)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涉及到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一定要转化到 100g 溶剂(通常是水)。 (3)气体物质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指该气体在压强为 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 1 体积
第 3页
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 2.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物质本身的性质 (2)溶剂的种类 (3)温度
B.不饱和溶液 D.无法确定
第 2页
练习 1.向某一饱和的 CuSO4 溶液中加入无水 CuSO4 粉末 ag,若温度保持不变,其结 果( ) A.无水 CuSO4 不再溶解,固体质量仍为 ag B.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 ag C.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 ag D.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其质量仍为 ag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1、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的伸展方向),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3、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4、四点理解溶解度概念:①一定温度。

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②100g溶剂。

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③饱和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单位:g[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g(溶剂)]。

5、二角度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

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可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加以比较。

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初中化学知识重点一、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 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第七章1-3节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第七章1-3节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七章(一)溶液1.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能分辨溶质和溶剂。

2.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区分浓溶液和稀溶液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三)溶解度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 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计算二. 重点、难点:1. 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有关概念的计算【教学过程】一. 溶液1. 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

2. 在溶液里,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3. 注意事项⑴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

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

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影响。

⑵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例如,将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锌逐渐溶解,但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而不是锌。

也就是说,形成的溶液是硫酸锌的水溶液,而不是锌的硫酸溶液,。

又如,碳酸钙溶于稀盐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

还有将蓝矾(胆矾)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

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春季班(教师版)溶液模块一:溶液、浊液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知识精讲1.物质的溶解过程由于水具有极高的溶解和分散其他物质的能力,我们通常把物质放入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或浊液。

有的物质(如:________等)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量。

2.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作______,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______。

3.浊液在溶液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成为浊液。

其中难溶固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系)叫作________,难溶液体小颗粒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叫作________。

4.溶液的pH表示稀溶液的酸碱性强弱范围:0~14室温下,pH=7的溶液呈____性;pH<7的溶液呈____性,pH越小,酸性越____,pH>7的溶液呈____性,pH越大,碱性越____。

5.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酸性中性碱性石蕊酚酞6.酸碱盐溶液酸碱性的检测1.使用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指示剂,观察试液的颜色变化;2.使用石蕊试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________待测液沾在石蕊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3.使用pH试纸: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________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案】烧碱均一稳定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中酸强碱强酸碱指示剂酸性中性碱性石蕊红色紫色蓝色酚酞无色无色红色蘸取蘸取例题解析题型1:溶液的形成【例1】(2013年上海中考)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难度】★【答案】A【例2】(2014年上海中考)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沙B.蔗糖C.植物油D.大理石【难度】★【答案】B题型2:溶液的酸碱性【例3】(2013年上海中考)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C.pH=7的蒸馏水D.pH=7.3的矿泉水【难度】★【答案】A【例4】下列溶液中,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又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①碳酸钠溶液;②白醋;③汽水;④石灰水;⑤食盐水;⑥氨水A.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⑥D.①④⑥【难度】★【答案】D【例5】用pH试纸测定食用白醋的酸碱度,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把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得的pH与白醋实际pH比较,则()A.前者偏高B.前者偏低C.两者相等D.无法确定【难度】★★【答案】A模块二:溶液组成的定性描述知识精讲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里,______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里,______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辨析(1)浓溶液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饱和溶液,稀溶液______是不饱和溶液;(2)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和溶剂,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_____。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特例: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案】一定温度;溶剂;不能;一定温度;溶剂;能;不一定,不一定,高;二、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_______下,某物质在______溶剂中达到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符号:______。

2.气体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________下,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______状态时的气体______。

3.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还要考虑______的影响】4.固体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1个大气压,20℃时)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g/100g水)5.溶解度曲线:(1)在坐标系上用线把物质在各个温度下溶解度的点连接起来,得到该物质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能够直观地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趋势(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受___________的趋势;②某温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曲线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__________,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并有___________,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___________。

6.物质从溶液中析出:(1)结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作晶体,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2)物质结晶的方法:①_________(或____________):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_____的固体物质。

例如:________等;②________: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____的固体物质。

例如:________等。

7.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晶体,如:石碱、胆矾(CuSO4·5H2O)、明矾。

【答案】一定温度,100g,饱和,克数,S;压强,饱和,体积;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g/100g水)S>1010>S>11>S>0.01S<0.01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温度变化,该物质的溶解度,两物质或多种物质在某温度下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析出,不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大,硝酸钾;蒸发结晶,小,氯化钠例题解析【例1】(2013年上海中考)室温时,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难度】★【答案】A【例2】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难度】★【答案】C【例3】现有10 ℃含100 g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 ℃(水的蒸发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变浑浊B.溶液变为不饱和C.溶液仍饱和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难度】★【答案】B【例4】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难度】★【答案】D【例5】(2012年上海中考)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难度】★★【答案】D【例6】(2012年上海中考)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②40℃时,乙和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③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

请填写下表。

(2)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

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___。

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填编号)。

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难度】★★【答案】(1)<;能;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固体逐渐增加;(2)小;降温(或加压);a(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2)3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4)对(3)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不饱和溶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难度】★【答案】(1)NaCl;(2)45.8;(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I【例8】(2013年上海中考)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各放入20.0 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 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温度不变),结果如下图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缓缓降温至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 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______t2(填“>”、“<”或“=”)。

(4)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难度】★★【答案】(1)饱和;(2)温度、溶剂种类;(3)40.0;>;(4)50【例9】(2014年上海中考)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实验室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已知B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的溶液是_________(填编号);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__________(填编号).(2)氯化钠、硝酸钾、硒酸镉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据图回答: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