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色素与着色剂(总)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教案

《食品化学》教案

《食品化学》教案第22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七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掌握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作用和控制了解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的种类、结构、性质以及应用规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⑴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⑵掌握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和控制难点: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四、主要参考资料《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食品化学》,刘邻渭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食品化学》,谢笔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6;五、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导手段:PPT板书:板书+多媒体主要内容⑴食品中固有色素的种类、结构和性质⑵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和控制⑶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种类,及应用范围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来源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大类。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卟啉类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和胆色素)、异戊二烯衍生物(如类胡萝卜素)、多酚衍生物(花青素、类黄酮、儿茶素和单宁等)、酮类衍生物(如红曲色素、姜黄色素)、和醌类衍生物(虫胶色素和胭脂虫红等);若按色素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第一节食品中固有的色素一、叶绿素1、结构2、植物中的叶绿素叶绿素有多种。

如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和叶绿素d。

以及细菌叶绿素和绿菌属叶绿素等。

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高等植物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3:1)。

在叶绿体内,叶绿素可看成是嵌在蛋白质层和带有一个位于叶绿素植醇链旁边的类胡萝卜素脂类之间。

当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从叶绿体内游离出。

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和热都很敏感。

3、理化性质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均可溶于乙醇、乙醚、苯和丙酮等溶剂,不溶于水,而纯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仅微溶于石油醚。

叶绿素b和脱镁叶绿素b也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纯品几乎不溶于石油醚,也不溶于水。

第七章色素和着色剂

第七章色素和着色剂

49

原花色素
(proanthocyanidins)
原花色素是无色的,结构 与花色素相似,在食品处理 和加工过程中可转变成有颜 色的物质。 主要存在于苹果、梨、 柯拉果、可可豆、葡萄、 莲、高梁、荔枝、沙枣、 蔓越桔、山楂属浆果和其 他果实中。
50
原花色素的基本结构单元是黄烷3-醇或黄烷3, 4-二醇以4→8或4→6键形成的二聚物,但通常也有 三聚物或高聚物。
OH R1
OH
+H+
HO
+ O OGL
OH R2
AH+:花色羊阳离子 (红)
(蓝)
R1 OH HO OGL OH R2
HO
OH O
O OH
R1 OH
R2 OGL OH
C:查尔酮 (无色)
B:甲醇假碱 (无色)
41
•低pH值时,以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羊阳离子 占优势;而在pH4~6主要为无色甲醇假碱结构; 当溶液在pH6时呈现无色。 •蓝色醌式碱(A)质子化生成红色花色羊阳离子 (AH+),然后水解形成无色甲醇碱(B),甲醇 假碱与无色查耳酮(C)处于平衡状态,可概略 表示于下:
岩藻黄质
OH
HO
叶黄素
22
一 结构
类胡萝卜素包括:
①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共轭多烯(烃类胡萝卜素)
②上述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氧 合叶黄素)
23
结构特征:
具有共轭双键,构成其 发色基团,这类化合物由8个 异戊二烯单位组成,异戊二 烯单位的连接方式是在分子 中心的左右两边对称。
呈黄色、橙色或褐色。
类黄酮可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
类黄酮色素在空气中久置,易氧化生成褐色沉淀。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动态调整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食品安全标准 的更新,各国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对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限量规定进行动 态调整。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风险评估
毒理学评估
通过对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进行毒理学评估,了解其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方面的特性,为制 定安全限量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与利益评估
在毒理学评估的基础上,对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风险与利益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在食品中的使用不会对消费者健 康造成不良影响。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发展历程
天然色素时期
早期人类使用的色素均为天然色 素,如植物提取物、动物组织提
取物等。
合成色素时期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合成色素 开始出现,因其色泽鲜艳、稳定 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
业。
现代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的提高,合成色素的使用受到限 制,天然色素重新受到重视,同 时出现了新型的天然类似物合成
食品加工中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中,食品色素和着色剂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外观和色泽,增强食欲。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添加剂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使用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时,应注意它们的稳定性、耐热性、耐光性等特点,以 及它们与其他添加剂的相互作用。同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食品 安全。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课件
目录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简介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性 •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是用于给食品 着色的添加剂,使食品具有诱人 的色泽,增强食欲。
分类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根据来源可分 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根据溶 解性质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色 素。

食品化学思考题—第七章色素

食品化学思考题—第七章色素

第七章色素与着色剂1. 下列色素为合成色素的是( )。

A.苋菜红 B.花青素 C.血红素 D.红曲色素2. 下列色素为合成色素的是( )。

A.胭脂红 B.类胡萝卜素 C.叶绿素 D.叶黄素3.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β-胡萝卜素 B.血红素 C.花青素 D.红曲素4.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α-胡萝卜素 B.叶绿素 C.柠檬黄 D.胭脂红5.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γ-胡萝卜素 B.花青素 C.血红素 D.柠檬黄6. 下列天然色素中属于多酚类衍生物的是( ) A、花青素B、血红素C、红曲色素D、虫胶色素7. 既是水溶性,又是多酚类色素的是()A、花青素、黄酮素B、花青素、血红素C、血红素、黄酮素D、类胡萝卜素、黄酮素8. 下列色素中属于水溶性色素的是( ) A 叶绿素 B 红曲色素 C 花青素D类胡萝卜素9. 下列基团有助色功能的是()A、—NO2 B、—CHO C、—NH2 D、—C=O10. 分子中含有一个生色基的物质,吸收波长为200~400nm是()A有色B无色C紫色D黄绿色11.叶绿a、叶绿b的主要区别是在3位碳上所接的基因不同,即( )。

A、叶绿a 接的是-CHO,叶绿b 接提-CH3B、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 接的是-CHOC、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 接的是-COOHD、叶绿a 接的是-COOH,叶绿b 接的是-CH312.为了提高绿色蔬菜的色泽稳定性,采用下列的()处理可以改善加工蔬菜的色泽品质。

A 加入一些有机酸B 加入一些锌离子C 增加水分活度D 乳酸菌发酵13.在腌制肉的过程中,为了使肉颜色好看,应加入( ) A、NaNO3 B、NaNO2 C、Nacl D、NaHCO314.在有亚硝酸盐存在时,腌肉制品生成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为( )A. 绿色B. 鲜红色C. 黄色D. 褐色15.马铃薯、稻米、小麦面粉、芦笋、荸荠等在碱性条件下烹煮而呈黄色,这是由于其类黄酮生成黄色的()型结构。

色素和着色剂一、名词解释1、发色团2、助色团3、红移4、蓝移5、定绿

色素和着色剂一、名词解释1、发色团2、助色团3、红移4、蓝移5、定绿

色素和着色剂一、名词解释1、发色团2、助色团3、红移4、蓝移5、定绿6、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7、氧化作用8、氧合作用9、多烯色素 10、酶促褐变 11、叶绿素 12、类胡萝卜素13、单宁 14、茶多酚 15、互补色 16、α-电子17、π电子 18、离域π键 19、非键轨道二、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结构或名称及其功能1、叶绿素2、血红素3、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变肌红蛋白)4、亚硝基(酰)肌红蛋白5、花青素(母核)6、无色花青素7、黄酮(母核)8、黄酮醇、黄烷酮、黄烷酮醇、异黄酮、查耳酮、黄烷-3-醇、双黄酮9、山萘素、槲皮素、杨梅素、异鼠李素10、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11、叶黄素、玉米黄素、柑桔黄素、吓黄素、虾红素。

12、β-紫罗酮 13、儿茶酚、咖啡酸、原儿茶酸、绿原酸14、愈疮木酚(阿魏酸) 15、棉酚 16、芦丁三、判断题1、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双键越多,该物质的呈色越深。

()2、助色团中都含有孤对电子,即n电子,非键合电子。

()3、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分子中电子跃迁的结果。

()4、叶绿素是水溶性的,有A、B两种结构,其结构中存在一个大的共扼体系。

()5、叶绿素能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石油醚,是脂溶性的。

()6、叶绿素在加酸,或加碱的反应中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是加快的。

()7、含叶绿素的食品应用不透明容器包装,否则易发生光氧化而变色。

()8、在肌红蛋白结构中,CO,CN-配位能力强于O2,O2强于H2O。

9、肌肉中红色完全由肌肉细胞中的肌红蛋白(Mb)提供。

()10、腌肉工艺中,MNO2作为发色剂,L-抗坏血酸,烟酰胺作为发色助剂。

()11、鲜桃红色的NOMb比、O2-Mb对O2和热更稳定。

()12、花青素是一种脂溶性色素,很不稳定。

()13、自然界中游离的花青素较少,而是与糖形成了苷。

()14、花青素与糖成苷位置在C3、C5位上。

()15、因花青素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故随环境的pH而变化。

《食品着色剂》PPT课件

《食品着色剂》PPT课件
• 其基本结构为2-苯并吡喃酮。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pH对花青素的颜色(yánsè)变化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2 黄酮类色素(sèsù)
• 也称花黄素(huánɡ sù),基本结构为α-苯基并吡喃 酮(黄酮)
• 最重要的类黄酮化合物是黄酮和黄酮醇的衍 生物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性质(xìngzhì)
• ②缺点:安全性低。 • 2.天然色素:
• ①优点:安全性高。
• ②缺点:a.价格高b.着色力差c.不能配色d.不稳定, 易产生沉淀e.可能存在异味。
第十二页,共37页。
配色 : (pèisè)
三.色素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准确(zhǔnquè)称量。
2.现用现配。
3.溶剂远离离子水,脱氯水或蒸馏水。
• (1).动植物体生长环境污染,被喷洒农药 或摄入了有害物质。
• (2).动植物体作为色素原料时因其本身腐 败、变质产生了有害的毒素
第十一页,共37页。
• 二.合成色素及天然(tiānrán)色素的特点 • 1.合成色素
• ①优点:相比来讲合成色素a.价格低廉b.稳定性c.水溶性好 d.着色力强e.可以配色,通过三种不同色泽的色素的混用拼 制出各种不同色谱,以满足加工食品的各种着色需求。
它们的结构是偶氮和非偶氮类化合物16色素名称01溶液色调氧化还原一般很差很好胭脂红色很好黄色很好很差很好一般一般17色素名称01溶液色调氧化还原橙色很好很差很好一般一般蓝色很好很好一般很好很好一般靛蓝紫蓝很差一般18质的色淀我国在1988年也批准可以使用色淀于食品中
第七章食品 着色剂 (shípǐn)
第三页,共37页。
食用天然色素:它主要是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也包括 来自于动物微生物的色素,和少量无机色素。 :(1).植物

食品添加剂总结 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总结  着色剂

第七章食品着色剂着色剂定义和目的●以食品着色为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为食用色素,也称着色剂。

●使用食用色素的目的:很多天然食品都有很好的色泽,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热、氧化等各种原因,食品容易发生退色甚至变色,严重影响食品的感官质量。

着色剂发色机理●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如果某物质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以外,这种物质看起来是无色的;●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400-800nm),那么该物质就会呈现一定的颜色。

●其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所反映出来的,即被吸收光波颜色的互补色。

●例如某种物质选择吸收波长为510nm的光,这是绿色光谱,而人们看见它呈现的颜色是紫色,紫色是绿色的互补色。

食品色素分类按溶解性分油溶性着色剂:全是天然的水溶性着色剂按来源分合成天然●合成着色剂: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退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但安全性低。

●天然着色剂:安全性较高、着色色调自然且一些品种具有生物活性;但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容易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调,有的还有5 色调的选择与拼色色调的选择应该与食品原有的色泽相似或与食品名称一致●红黄等量配色为橙,加一点黑色或蓝色颜色不会太亮●香蕉色黄:红=3:1●复配:巧克力色、果绿、黑色素,压制鲜亮颜色焦糖色素焦糖色素带正电荷适用于加在发酵食品和含氮的食品中,带负电荷适用于一般食品中。

优点:粘稠状,安全稳定,价格低,3元/公斤天然焦糖色素占总销量90%,酱油加20%左右以单倍焦糖色素为例●0.05%左右为黄色(淡啤酒)●0.01%左右为红色(红葡萄酒)●0.2%左右为咖啡色调色实验方法:●把色素配成1%的溶液,加20%的酒精。

●取200ml水,用移液管加入色素,记下加入量。

●调整●稀释(倍数)●计算生产中多用焦糖色素橘汁:胭脂红、柠檬黄各0.001%,颜色鲜艳加少量黑色素0.0001%。

或加焦糖色素0.05%再加适量的合成色素调节香蕉汽水:柠檬黄0.003%、胭脂红0.001%~0002%猕猴桃汁:柠檬黄0.002%、胭脂红0.002%、靛蓝0.001%重要合成色素主要性质:。

第7章色素和着色剂

第7章色素和着色剂
• 异构化反应: 热加工、有机溶剂提取、光照(特别是碘 存在时)和酸性环境等,能导致异构化反应。
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类胡萝卜素 降解和异构化的可能机制
2.食品中原有的色素
2.3 多酚类色素
• 该类色素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带有多 个羟基,故而得名;
• 绝大多数多酚为黄酮类化合物,即以C-6—C-3—C-6结 构为母核,C-3部分可以是酯链,也可以是与C-6部分形 成的五元或六元氧杂环;
• (2)食品加工中添加的色素成分(食品着色剂):天 然食品着色剂,安全性高,赋予食品色泽的同时,有的 还有营养性和某些功能性,如核黄素、胡萝卜素;人工 合成的食品着色剂,广泛适用。
•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色素成分:焦糖化反应、美拉 德反应、酶促氧化、水解及异构化等作用产生色素,如 茶鲜叶加工,采用不同工艺的可获得绿茶、红茶。
2.食品中原有的色素
2.2 类胡萝卜素(多烯色素)
③ 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 热降解反应:高温下发生降解反应形成芳香族化合物; • 氧化反应:共轭不饱和双键形成游离基而发生自动氧化 反应;在光和氧存在下,发生光氧化反应,双键过氧化后 发生断裂,终产物是紫罗酮;在油脂存在时,发生耦合氧 化,失去颜色;
1.基本概述
1.2 食品中色素的分类
• (1)根据来源进行分类:植物色素(天然色素中来源最 为丰富、应用最多),如叶绿素、红花色素、葡萄皮色素、 辣椒红色素等;动物色素,如血红素、虫胶色素、胭脂虫 色素等;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核黄素等。
• (2)根据色泽进行分类:红紫色素,如甜菜红色素、红 曲色素等;黄橙色素,如胡萝卜素、姜黄素等;蓝绿色素, 如叶绿素、藻蓝素等。
• 金属离子影响:叶绿素脱镁后,四吡咯核的氢离子容易被 锌或铜离子置换形成绿色、稳定性强的金属配合物。叶绿素 铜盐色泽最鲜亮,对光、热较稳定,是理想的食品着色剂。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讲解课件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讲解课件

02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应用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蔬菜 、水果、花卉等。它们具有天然的颜色和香味,对人体无害 ,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常见的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包 括叶绿素、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
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饮 料、糖果、糕点、罐头等产品的着色。由于其安全性和营养 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使用天然食品色素和着色 剂。
地选择食品。
注意食品标签上的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标注
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 了解食品是否添加了色素和着色
剂。
对于添加了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 剂的食品,尽量选择低含量或无
添加的产品。
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 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或保存
不当的食品。
避免过量摄入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控制食用含有合成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 食品的频率和量,特别是对于儿童、孕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估
选择建议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在使用前应经过严 格的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其不会对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
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应选择符合国 家标准的正规产品,避免购买使用过 量或不安全色素和着色剂的食品。
使用限量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会制定食品色素 和着色剂的使用限量,以确保食品安 全。
分类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有多种分类方 式,如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水 溶性色素和油溶性色素等。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作用
01
02
03
提升食品色泽
通过添加色素和着色剂, 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使 其更具吸引力。
增强食品感官品质
色泽是食品品质的重要指 标之一,良好的色泽可以 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第七章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第七章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第七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一.填空题1 食品级着色剂需获得某些官方机构的批准方可使用,称之为。

2 食品天然色素主要可分为和,后者包括、、。

3 血红素中含有环系结构和离子。

4 肌红蛋白(Mb)是。

5 分子态氧与肌红蛋白键合的形式称为。

6 过氧化氢与血红素中的Fe2+和Fe3+反应生成的。

7 腌肉颜色的变化是由于。

8 、、、、会影响肉类色素的稳定性。

9 叶绿素这个名称原系指。

10 是唯一能使叶绿素降解的酶。

11 叶绿素在加热时的变化按下列动力学顺序进行:→。

12 类胡萝卜素在植物组织中既有又有。

13 光保护作用指。

14 类胡萝卜素的结构可分为两类:及。

15 类胡萝卜素与结合后更稳定,同时也改变了颜色。

16 大多数天然类胡萝卜素可看作是的衍生物。

17 所有的类胡萝卜素都是溶性的色素。

18 类胡萝卜素的活性使它具有抗衰老、抗白内障、抗动脉粥状硬化与抑制癌的作用。

19 可促进类胡萝卜素的氧化降解。

20 花色苷是的一种。

21 影响花色素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和,其他次要因素有、、、和。

22 类黄酮主要可分为和。

23 单宁是特殊的。

它们可以与和大分子络合。

它可分为两类:即,又称为;和,又称为。

24 甜菜色素分为和。

25 会加速甜菜红素的氧化反应。

或可增加甜菜红素的稳定性。

26 焦糖色素是。

27 苋菜红用于糖果、饮料、配制酒时,最大使用量为。

28 胭脂红用于糖果、饮料、配制酒时,最大使用量为。

29 我国规定柠檬黄最大使用量为。

30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以及和等。

31 FAO和WHO将添加剂分为三大类,即A、B和C。

A大类分为A-1和A-2两小类,列入A-1小类中的添加剂是;列入A-2小类中的添加剂是B大类的添加剂是;C大类分为C-1和C-2两小类,列入C-1小类中的添加剂是;列入C-2小类中的添加剂是。

32 根据溶解性不同,天然色素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3 天然色素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四吡咯衍生物类、异戊二烯衍生物类、多酚类等。

色素与着色剂共73页

色素与着色剂共73页
C CH
C
C C
C
O
CH3
CH 2
CH3
叶绿酸
CH3
卟啉结构
R = - CH
3 叶绿素a;
R =- CHO 叶绿素b。
叶绿醇
叶绿素与血红素的不同点:
(1)侧基不同。 (2)卟啉结构中的金属元素是镁。
(二)叶绿素的性质
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中的镁离子可被两 个氢离子代替,生成暗绿色至绿褐色的脱镁叶 绿素。
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类水溶性色素
最常见的三种类型
花青素 花黄素
母核是苯环和γ-吡喃环稠合而成
鞣质
苯并吡喃衍生物
一、花青素类
是一大类水溶性植物色素 许多水果、蔬菜和花卉之所以呈现鲜艳的颜
色,就是由于细胞汁液中存在这类化合物
(一)花青素的化学结构
基本结构母核是2-苯基苯并吡喃,也称花色 基元
食品中类胡萝卜素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光敏氧化作用 双键过氧化后发生裂解,使颜色褪去; 高温加热 诱导类胡萝卜素顺反异构化反应,产生一定量 的顺式异构体,不会影响色素的颜色,仅发生 轻微的光谱位移,却降低了VitA原的活性。
第三节 酚类色素
酚类色素:苯环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OH
一些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等在动物体内可转 化为ViA,称为VitA元
类胡萝卜素分类
按其组成可分为两大类:
胡萝卜素类:结构特征为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共轭多烯烃,呈红色或红黄色,又称为叶红素类。
叶黄素类:结构特征为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呈浅黄、黄或橙黄色。
第八章 色素与着色剂
第一节 概述
可见光:波长在400-780nm范围 紫外光:波长在200-400nm范围 红外光:波长在780-2000nm范围

第七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要点

第七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要点

第七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食品的质量除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性外,还包括颜色、风味和质地。

颜色是食品感官质量最重要的属性。

食品的颜色不仅能引起人产生食欲,而且是鉴别食品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感官指标,同时还影响人们对风味和甜味的感觉。

因此,了解食品色素和着色剂的种类、特性及其在加上和贮藏过程中如何保持食品的天然颜色,防止颜色变化,是食品化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天然色素一般对光、热、酸、碱和某些酶是敏感的,所以在食品加上中广泛使用合成色素以达到食品着色的目的。

近来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己引起人们的关注,合成色素颜色鲜艳稳定,但一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甚至有的还有致癌作用,因此,天然资源中无毒色素的开发利用己成为食品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来源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大类。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卟啉类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和胆色素)、异戊二烯衍生物(如类胡萝卜素)、多酚类衍生物(花青素、类黄酮、儿茶素和单宁等)、酮类衍生物(红曲色素、姜黄色素)和酮类衍生物(虫胶色素和胭脂虫红等):若按色素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第一节食品固有的色素一、叶绿素1.结构叶绿素是高等植物和其他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色色素。

在讨论叶绿素之前先对其结构和有关的名词加以介绍。

(1)毗咯(pyrrole),即氮杂茂,是卟啉环的四个环状组分之一。

(2)卟吩(porphine),即通过四个亚甲桥连接的四个毗咯环组成完全共扼的四个毗咯环骨架。

(3) 卟啉(porphyrin),在叶绿素化学中,卟啉包括闭合、完全共扼的四毗咯类化合物,卟吩是这类化合物的母体,可被各种基团例如甲基、乙基或乙烯基所取代。

卟吩的所有其他亚类是指这种化合物的氧化状态。

因此,仅在毗咯环周围发生还原反应时形成双四(ditetra)或六氢卟吩,若在亚甲基碳上发生还原作用,则生成一类叫做卟啉原(还原卟琳)的化合物。

(4)二氢卟酚(chlorin),即二氢卟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
水溶性色素
如苋菜红、胭脂红、 日落黄、柠檬黄
可 改 变
7.1.2 食品中色素的分类
(3)根据化学结构

卟啉类衍生物或四吡咯衍生物色素 叶绿素、血红素、胆色素等 异戊二烯类衍生物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类 多酚类色素 花青素类、类黄酮、 儿茶素和单宁等 酮类衍生物色素 姜黄素、红曲色素 醌类衍生物色素 虫胶色素、胭脂虫红、紫草色素等

其他类胡萝卜素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数量较少 番茄中的番茄红素(lycopene) 红辣椒中的辣椒红(capsanthin)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
最有效的维生 素 A 原
(3) 类胡萝卜素的存在形式 以游离态存在于植物组织或脂类介质溶液中; 与脂肪酸结合,以酯类的形式存在;
辣椒红素以月桂酸酯存在
(2)化学性质

β-胡萝卜素分子中心位臵发生断裂,可生成2分子维生 素 A; α-胡萝卜素只能生成1分子维生素 A; 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 A 活性; 氧化作用是类胡萝卜素在食品中降解的主要原因;

以β-胡萝卜素为例
图7-10 全反式β-胡萝卜素降解
氧化 结果
环被环氧化后,失去维生素A原的活性;
(5) 肉色变绿
血红素在强烈氧化后会变成绿色,反应发生在
-亚甲基上,绿色的形成有三种情况:
细菌繁殖产生的H2S等硫化物,在氧存在下,Mb会
生成绿色的硫肌红蛋白(SMb);
氧化剂H2O2存在时,与血红素中的Fe2+和 Fe3+反
应生成绿色的胆绿色素(HOMb,羟基卟啉肌绿蛋白) ;
由于MNO2过量引起
•完全排除氧,降低肌红蛋白氧化
为MMb的速度。
图7-8 氧分压对三种肌红蛋白的影响
(3) 腌肉色素的形成
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发色原理如下: 细菌还原作用 NO3NO2肉内固有还原剂 HNO2 pH 5.4~6, H+
(Vc或巯基化合物)
歧化
NO + 2H2O
HNO3 + NO + H2O
NO Mb (紫红色)
花色素苷按其所结合的糖分子数可分成许多种类:
单糖苷只含一个糖基,几乎都连接在3-碳位上。
二糖苷含二个糖分子,两个可以都在3-碳位,或 3-和5-碳位各有一个。 三糖苷的三个糖分子通常两个在3-碳位和一个在 52)影响花色素苷稳定性的因素
7.2.2
(1) 结构
血红素
2 1
A
3
B
4
血红素是亚铁卟 啉化合物
8
D C 5
7
6
图7-5 血红素基团的结构
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

肌红蛋白由一条含大约 153 个氨基酸和一个血红素 基团的多肽链组成;

血红蛋白可粗略地看成是由四个肌红蛋白分子连接 在一起构成的 4 聚体;
(2)化学反应与颜色变化
碱性介质中(pH9.0),对热非常稳定
pH稳定性
酸性介质中(pH3.0)易降解
Q:炒绿叶蔬菜 组织破坏,有机酸释放;
酸的来源
盖锅盖吗?? 形成新的有机酸,如苹果酸、草酸、柠檬酸;
脂类水解产生脂肪酸;
蛋白质分解产生H2S和脱羧产生的CO2。
④金属离子
脱镁叶绿素衍 生物 (螯合剂) 锌或铜离子 四吡咯环螯合锌 或铜离子 (绿色配合物)

色泽与溶点
物质(纯品) 叶绿素 a 叶绿素 b 固体色泽 具有金属光泽的 黑蓝色粉末 深绿色粉末 在乙醇溶液中的 色泽 蓝绿色,并有深 红色荧光 绿色或黄绿色, 有红色荧光 溶点 117~120℃ 120~130℃
叶绿素的稳定性
叶绿素 (绿色,脂溶性) -Mg2+ 酸/热 -植醇 叶绿素酶 -植醇 叶绿素酶 脱植基叶绿素
加热 NOMb (氧化氮肌红蛋白)
氧化氮肌色原 (鲜桃红)
(鲜桃红)
NO 还原剂
MMb (褐色)
NOMMb(氧化氮高铁肌红蛋白) (深红)
NOMb、NOMMb、氧化氮肌色原统称为腌肉色素, 颜色更加鲜艳,性质更加稳定(对热、氧)。
(4)肉及肉制品的护色 (1)采用低透气性材料、抽真空和加除氧剂。 (2)高氧压护色 (3)采用100%CO2条件,若配合使用除氧剂,效果 更好。 腌肉制品的护色一般采用避光、除氧。
1. 花色素苷 Anthocyanin——水溶性色素 (1)结构
花色素苷被认为是类黄酮的一种,只有C6-C3-C6碳骨架结构。 所有花色素苷都是花色羊(flavylium)阳离子基本结构的衍 生物。 花色羊阳离子由苯并吡喃和 苯环组成的2-苯基-苯并吡喃 阳离子,A环、B环上都有羟基 存在,花色苷颜色与A环和B环 的结构有关。
Stability of processing
在一般加工和贮藏条件下是相对稳定
冷冻几乎不改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热烫增加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 加热或热灭菌会诱导顺/反异构化反应 油脂在精炼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发生异构化, 且产生热降解。 精炼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往往降低。
7.4 酚类色素 Polyphenol Pigments
(绿色,水溶性)
-Mg2+ 酸/热
脱镁叶绿素 (橄榄褐色, 脂溶性)
脱镁叶绿酸 (橄榄褐色,水溶性)
-CO2CH3 热
焦脱镁叶绿酸 (橄榄褐色,水溶性)
(3)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①光、氧

氧化:加氧叶绿素,呈现蓝绿色
光降解:
叶绿素 光、氧 单重态氧和羟基自由基 四吡咯环
过氧化物、更多的自由基 卟啉降解、颜色完全消失
中发生的重要变化及其条件;食品贮藏和加工中的
酶促褐变及其抑制。
难点:
天然色素的护色。
7.1 概述 Introduction
7.1.1 食品中色素来源

天然色素
叶绿素、叶黄素、虾青素等

食品着色剂
天然着色剂、人工合成着色剂

食品加工中产生的色素成分 举例:绿茶、红茶 糖
对 比
研究重点
天然着色剂
色泽自然 安全性高 着色力弱、稳定性 差、易变质,有的 有异味和异臭、难 以调色、成本高
8 7
A
6 5
O +
4
1 2 3
1'
2'
3' 4' 5'
B
6'
花色羊阳离子
甲 氧 基 增 多 , 红 色 加 强 羟基取代基增多,蓝紫色加强 食品中常见的花青素物质光学吸收性质
花色素苷由配基(花色素)与 一个或几个糖分子结合而成。 目前仅发现5种糖构成花色素 苷分子的糖基部分,按其相对 丰度大小依次为葡萄糖、鼠李 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
脱镁叶绿素生成量降 低百分数(%)
47 70 77
(4) 护绿方法
①加碱护绿 碱性钙盐或氢氧化镁,只能短期保绿 ②高温瞬时灭菌 比普通加工方法受到的化学破坏小 ③加入铜盐和锌盐 蔬菜比传统方法更绿
④将叶绿素转化为脱植叶绿素 叶绿素酶
⑤多种技术联合应用
保持叶绿素稳定性最好的方法 •挑选品质良好的原料,尽快加工; •采用高温瞬时灭菌,辅以碱式盐、脱植醇的方法 •在低温下储藏。
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不同pH时的结构变化
R1 O O R2 OGL OH OH R1 OH
+H+
HO
+ O OGL
OH R2
A:醌型碱(蓝)
R1 OH HO OGL OH R2 OH O
AH+:花色羊阳离子 (红)
R1 OH O HO OGL OH OH R2
pH4-6
C:查尔酮 (无色)
B:甲醇假碱 (无色)
与蛋白质结合,既可保持色素稳定,又可改变颜色;
虾青素
与还原糖通过糖苷键结合。
藏花素(2分子龙胆二糖+藏花酸)
2. 类胡萝卜素的性质 Character of Carotenoids
(1)物理性质 均系脂溶性化合物; 具有适度的热稳定性; 常与蛋白质结合,比游离态稳定; 颜色在黄色至红色范围,其检测波长一般在 430nm~480nm。
加热有利于生成查尔酮型,颜色褪去。 花色素苷的热降解机制与花色素苷的种类和 降解温度有关。 光通常会加速花色素的降解。
(4)金属离子
形成复合物,改变色泽 (5)氧和还原剂(so2、亚硫酸盐、Vc) • 均破坏结构
(6)水分活度(Aw) 0.63-0.79,稳定性相对最高。 (7)糖及其降解产物
在自然 界中数 量最多


重点


7.2 卟啉类色素 Porphyrin
由四个吡咯联成的环称为卟吩。
当卟吩环带有取代基时,称为卟啉类化合物。
N H 吡咯
图7-1 卟吩
7.2.1 叶绿素
(1)结构
Chlorophylls
植醇
图7-2 叶绿素a、b
(2)物理化学性质
溶解性

(脱镁)叶绿素 a和b 溶于乙醇、乙醚、苯和丙酮等溶剂, 不溶于水 纯品微溶(a)或几乎不溶(b)于石油醚,不溶于水。
鲜肉颜色变化过程
活的动物体 内的肌肉 空气 氧合肌红蛋白 (鲜红色) 肉表面 内部 动物被屠 宰放血
肌红蛋白 (紫红色)
氧合肌红蛋白(鲜红色) 肌红蛋白 (紫红色)
高铁肌红蛋白(棕褐色)
低氧压时(1~20mmHg)
主要为氧化作用; 高氧压时 主要为氧合作用。
保证氧合肌红蛋白形成的方法: •采用饱和氧分压;
(NMb,硝基卟啉肌绿蛋白) 。
7.3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使动植物
食品显现黄色和红色的脂溶性色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