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醇是类黄酮中最普遍的一类。类黄酮通常和葡萄 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芹菜糖或葡糖醛 酸结合成苷,糖基的结合位置各不相同,最常见的是在7碳 位上取代。 (2)化学性质: 类黄酮的羟基呈酸性,具有酸类化合物的通性,可以与 强碱作用,在碱性溶液中类黄酮易开环生成查耳酮型结构 而呈黄色。类黄酮化合物可以与Al3+、Fe3+、Mg2+、 Pb2+、Zr2+、Sr2+等金属离子形成有色化合物。 类黄酮色素在空气中放置容易氧化产生褐色沉淀。类黄 酮的多酚性质和螯合金属的能力,可作为脂肪和油的抗氧 化剂,类黄酮物质具有抗氧化剂、植物雌激素作用、清除 自由基、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免疫促进作用、防治冠心 病、降低血管渗透性等作用。
8.2.4 甜菜色素 8.2.4.1 存在状态和结构 甜菜色素(betalaines),它们的颜色不受pH的影响。甜菜 红苷的颜色几乎不随pH变化而变化。 8.2.4.2 化学性质 (1)pH。 甜菜色素在pH4.0-5.0范围最稳定,碱性条件下变黄。 (2)热和酸。 (3)氧和光。 氧对甜菜色素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分子氧是 甜菜红苷氧化降解的活性剂,活性氧如单线态氧、过氧化阴 离子等不参与氧化反应。加入金属螯合剂EDTA或柠檬酸可以 提高色素的稳定性。
一。
8.1 概

8.1.1 食品中色素来源 一种食品呈现何种色泽主要是食品中多种呈色成分综合 作用的结果。食品中色素主要有三方面来源。 (1)食品中原有的色素成分 (2)食品加工中添加的色素成分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色素成分
8.1.2 食品中色素分类 (1)根据来源进行分类 ①植物色素 ②动物色素 ③微生物色素 (2)根据色泽进行分类 (3)根据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天然色素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 类。 天然色素种类繁多,色泽自然、安全性高,不少品种还 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有的更具有药物治疗功能。
③光影响。 会发生光敏氧化。
④金属离子影响。叶绿素脱镁衍生物的四吡咯核的氢离 子容易被锌或铜离子置换形成绿色稳定性强的金属配合物。 不同的金属元素形成叶绿素金属螯合物的速率不同,pH值 也影响配合物的形成速率。
(4)果蔬的护绿技术 目前尚无非常有效的方法。常用措施有: ①酸碱中和。 加入碱性物质可提高叶绿素的保留率。如 碱性钙盐或氢氧化镁。 ②高温瞬时处理。由于在储藏过程中pH降低,导致叶绿 素降解,在食品保藏两个月后,效果不再明显。 ③利用金属离子衍生物。含锌或铜盐的热烫液处理蔬菜 加工罐头,结果可得到比传统方法更绿的产品。 ④将叶绿素转化为脱植叶绿素。 ⑤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挑选品质良好的原料,尽快进行 加工,采用高温瞬时灭菌,并辅以碱式盐、脱植醇的方法, 并在低温下储藏 。
②腌肉色素。 亚硝酰血色原(nitrosyl-hemochrome), 这是加热腌肉中的主要色素。还原剂在腌肉过程中是非常 重要的。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还原剂的使用还有助于 防止亚硝胺类致癌物的产生。 ③其他不利色素的产生。 肉类色素除受氧、热、氧化剂、 还原剂、微生物的影响外,光、水分、pH、金属离子等均 可影响其稳定性。
第8章 食品色素与着色剂
8.1 概述
8.2 食品中原有的色素
8.3 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食品的品质特性:色泽、风味、质地、营养。 食品品质评价:营养性、安全性和享受性。 食品享受性包括色、香、味、形。了解食品色素和着色 剂的种类、特性及其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如何保持食品的天
然颜色,防止颜色变化,是食品化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之
(3)化学性质: 对热、光、酸、碱等均不稳定,最普遍的 变化是生成脱镁叶绿素,暗橄榄褐色。 叶绿素在酶的作用下,可发生脱镁、脱植醇反应。
影响叶绿素的稳定性因素如下:
①叶绿素酶影响。唯一能使叶绿素降解的酶。能催化叶 绿素和脱镁叶绿素脱植醇。
②热处理和pH影响。脱镁叶绿素衍生物为橄榄褐色, 叶绿素铜钠就是依据此原理制备而成,它是一种理想的天 然食品着色剂。pH对叶绿素的热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在碱 性介质中(pH9.0),叶绿素对热非常稳定,然而在酸性介 质中(pH3.0)易降解。
8.3.1.2 胭脂虫色素 胭脂虫(cochineal)是一种寄生在胭脂仙人(Napalea coccinelifera)上的昆虫,昆虫的雌虫体内存在胭脂蒽醌色 素,胭脂(虫)红酸(carminic acid)。胭脂红酸属于蒽 醌类色素,在pH5-6时呈红-紫红色,pH7.0以上时呈紫红紫色,是抗氧化,遇光不分解。可溶于水、乙醇、丙二醇, 在油脂中不溶解。 8.3.1.3 紫胶虫色素 紫胶虫(Coceus lacceae)是豆科黄檀属(Dalbergia)、 梧桐科芒木属(Eriolaena)等属树上的昆虫,其体内分泌 物紫胶可供药用,中药名称为紫草茸。在pH<4,6和8时, 分别呈黄、橙、红和紫色。
8.2 食品中原有的色素
8.2.1 四吡咯衍生物类色素 有叶绿素、血红素和胆红素。 8.2.1.1 叶绿素 (1)纯在状态和结构:叶绿素(chlorophylls)是高等植物 和其他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色色素。 叶绿素a、b、c和d,高等植物中的叶绿素a和b的两者含量 比约为3:1. (2)物理性质: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均可溶于乙醇、乙 醚、苯和丙酮等溶剂,不溶于水。极性溶液如丙酮、甲醇、 乙醇、乙酸和乙酯、吡啶和二甲基甲酰胺能完全提取叶绿素。 叶绿素a纯品是具有金属光泽的黑绿色粉末状物质。叶绿 素a和b都有旋光活性。
(1)热降解反应:发生降解形成芳香族化合物。 (2)自动氧化反应:类胡萝卜素中含有共轭不饱和双键,能形 成游离基发生自动氧化反应。 抗氧化剂抑制自动氧化反应。Fe2+和Cu2+等会加速类胡萝 卜素的自动氧化。 (3)光氧化反应:双键断裂,终产物为紫罗酮。 (4)偶合氧化:在有油脂存在时,类胡萝卜素会发生偶合氧化 (coupled oxidatio n),失去颜色。 (5)异构化反应:天然的类胡萝卜素是以全反式构型存在,热 加工过程或有机溶液提取,以及光照(特别是碘存在时)和 酸性环境等,都能导致异构化反应 。
8.3.1.4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caramel pigment)是糖类化合物,又名焦糖 酱色。分为以下四类:Ⅰ类普通焦糖;Ⅱ类碱性亚硫酸盐 焦糖;Ⅲ类氨法焦糖;Ⅳ类亚硫酸铵法焦糖。 8.3.1.5 叶绿素铜钠盐 叶绿素不稳定,且难溶于水,常将其制成叶绿素铜钠盐。 叶绿素铜钠盐是墨绿色粉末,对光和热较稳定,易溶于水。 8.3.1.6 姜黄色素 姜黄色素(curcumin或turmeric yellow)是从多年草本 植物姜黄(Curcumal Longa)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 光、热、氧能氧化而失去着色功能。姜黄色素一般用于咖 喱粉和蔬菜加工产品等着色和增香。 天然着色剂还有甜菜红、苋菜红、酸枣色素、茶色素等。
姜黄
紫胶
8.3.2 人工合成色素 优点:色彩鲜艳、着色力强、性质较稳定、结合牢固等。 安全问题。 8.3.2.1 苋菜红 苋菜红为紫红色颗粒或粉末状,无臭,可溶于甘油及丙 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脂类。耐光、耐酸、耐热和对 盐类也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变为暗红色。较抗氧化。 8.3.2.2 胭脂红 胭脂红(ponceau 4R)即食用红色1号,又名丽春红4R。 丽春红为红色至暗红色颗粒或粉末状物质、无臭,易于水, 水溶液为红色,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对光和酸较稳 定。
8.2.2.2 性质 纯的类胡萝卜素为无味、无臭的固体或晶体,能溶于油 和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pH对其影响不大,易发生氧 化而退色。 β-胡萝卜素是是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的分子中心 位置发生断裂可生成两个分子维生素A。 许多类胡萝卜素(如番茄红素、虾青素、叶黄素等)良 好的自由基猝灭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有效地阻断 细胞内的链式自由基反应。 8.2.2.3 在加工、储藏中的变化 类胡萝卜素在未损伤的食品原料中是比较稳定的,但提 取分离得到的纯色素不稳定。高温、氧、氧化剂和光等均 能使之分解褪色和异构化,主要发生热降解反应,氧化反 应和异构化反应,导致食品品质降低。
8.2.2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的黄色常常被叶绿体的绿色所覆盖,在秋天 当叶绿体被破坏之后类胡萝卜素的黄色才会显现出来。 动物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均是通过食物链最终来源于植物 和微生物。 类胡萝卜素的强抗氧化活性还可以预防疾病,并使某些 癌症发病率降低。
8.2.2.1 结构 类胡萝卜素是四萜类化合物,由8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 其中的共轭双键,是类胡萝卜素的发色基团。 虾青素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时,不呈红色,一旦加热 使它们分离后,则呈现出红色,这就是虾热处理前后色变 的主要原因。 类胡萝卜素与蛋白质结合不仅可以保持色素稳定,而 且可以改变颜色。
①结构变化和pH:糖化基有利于色素的稳定。 酸性条件下,花色苷 保持正常的红色。 ②氧化剂与还原剂 花色苷与抗坏血酸相互作用导致降解。黄酮类化 合物能抑制抗坏血酸降解反应,有利于花色苷稳定,不易褪色。 在储藏和加工时添加亚硫酸盐或二氧化硫可导致花色苷迅速褪色。 如果煮沸或酸化可使亚硫酸除去,又可重新形成花色苷。 ③温度:温度越高,其降解速度越快;pH值对花色苷的热稳定性有 很大影响,在低pH时,稳定性较好。 ④光:光通常会加速花色苷的降解。紫外光的降解作用比室内光的降 解作用更明显。 ⑤金属离子:分子中因为具有邻位羟基,能和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 色泽一般为蓝色。 ⑥有机化合物:在抗坏血酸、氨基酸、酚类、糖衍生物等存在时,由 于这些化合物与花色苷发生缩合反应可使褪色加快。
8.2.3 多酚类色素 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带 有多个羟基,因而得名。绝大多数多酚为黄酮类化合物。 多酚类色素常见的主要类型有花色苷、类黄酮、原花色素、 单宁。 8.2.3.1 花色苷 花色苷(anthocyanins)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 的水溶性色素。 (1)存在状态和结构:花色苷是花青素与糖结合成的苷类 化合物。 (2)花色苷的颜色和稳定性:花色苷色素主要呈红色,非 常活泼,通常不稳定,引起各种反应,常使色素褪色。
8.3 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食品着色剂按其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的食品着色剂和天然 的食品着色剂。食品着色剂的安全性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 8.3.1 天然色素 8.3.1.1 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商品名又称红曲红(monascas red)。红曲霉 (monascas pupurreus)接种到米饭上后。可得到红曲米(又 称红丹、丹曲、赤曲等),红曲米为原料,经萃取、浓缩、精 制可得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易氧化的特性也赋予它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蛋 白质的染色性好。LD50:20g/kg(小鼠,经口),7g/kg(小鼠,腹 腔注射),是安全性较高的天然色素。 由于红曲色素对蛋白质的染色性特好,所以在肉制品、豆 制品加工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8.2.1.2 血红素 (1)存在状态和结构。血红素(Hemes)是高等动物血液、 肌肉中的红色色素。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血红素与球 状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结合蛋白。结合蛋白的蛋白质为珠蛋 白,非肽部分称为血红素。血红素由两个部分即一个铁原 子和一个平面卟啉环所组成。
血红蛋白
百度文库
肌红蛋白
卟啉环
(2)化学反应与颜色变化。血红素卟啉环内的中心铁可以 Fe2+或Fe3+状态存在。 ①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和高铁结合蛋白的相互转化。 氧合作用,氧化反应。在肉中只要有还原性物质存在,肌 红蛋白就会使肉保持红色;当还原剂物质耗尽时,高铁肌 红蛋白的褐色就会成为主要色泽。
8.2.3.2 原花色素 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s)是无色的,结构与花色 苷相似,在食品处理和加工过程中可转变成有颜色的物质。 在酸催化作用下,加热可转化为花色苷呈现颜色。 原花色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已作为抗氧化剂应用到 食品中,同时还具有抗心肌缺血、调节血脂和保护皮肤等 多种功能。 8.2.3.3 类黄酮 (1)存在状态和结构:类黄酮(flavonoids),是一大类水 溶性天然色素,呈浅黄色或无色,黄酮类化合物中除去花 青素和黄烷-3,4-二醇的统称为类黄酮,主要呈现黄色,也 被称为黄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