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明代文学09级
明清时期笔记、传奇融合论

单位代码10445学号2016020328分类号I207.419研究生类别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论文题目明清时期笔记、传奇融合论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申请人姓名宋飞指导老师徐文军副教授论文提交时间2019年6月11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I)绪论 (1)第一节选题的由来 (1)第二节研究现状 (3)一、笔记、传奇融合现象的研究现状 (3)二、《醉茶志怪》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6)第三节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10)第一章笔记与传奇的传承与释义 (12)第一节笔记的概念与传承 (12)一、笔记的概念 (12)二、笔记小说的传承 (13)第二节传奇的概念与传承 (17)一、传奇的概念 (17)二、传奇的传承 (19)第三节“笔记”与“传奇”的界定与区分 (22)一、创作动机 (22)二、艺术追求 (26)三、情感寄托 (30)第二章明代文言小说中的“一书兼二体” (32)第一节《剪灯新话》中的“一书兼二体” (32)一、主题的融合 (32)二、结尾的变异 (34)三、传奇注入志怪 (36)第二节《剪灯余话》《觅灯因话》中的“一书兼二体” (39)一、主题的融合 (39)二、结尾的变异 (40)三、传奇注入志怪 (43)四、“有意为之”的劝诫 (45)第三章“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 (47)第一节“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的提出 (47)第二节《聊斋志异》与“才子之笔” (49)一、“拟唐”的艺术追求 (49)二、“孤愤”的情感寄托 (55)第三节《阅微草堂笔记》与“著书者之笔” (62)一、“求实”的创作取向 (62)二、“尚简”的艺术追求 (65)三、严谨的考据学风 (68)四、理性的思维关照 (70)第四节“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的杂糅 (72)一、《聊斋志异》中的“著书者之笔” (72)二、《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才子之笔” (76)第四章《醉茶志怪》之“一书兼二体” (83)第一节“一书兼二体”的提出暨理解 (83)第二节《醉茶志怪》中的“传奇体” (84)第三节《醉茶志怪》中的“笔记体” (86)第三节《醉茶志怪》中的“杂糅体” (87)结语 (91)附录 (93)《醉茶志怪》中的传奇小说 (93)《醉茶志怪》中的笔记小说 (93)《醉茶志怪》中的“杂糅体”作品 (98)参考文献 (100)一、原著类 (100)二、论著类 (100)三、论文类 (101)致谢 (103)摘要明清时期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笔记、传奇二体的融合,笔记中不乏传奇的虚构想象、铺叙渲染、抒情寄慨等创作追求,传奇中亦不乏执笔记叙、说理劝世等笔记的传统,它们将笔记的隐蔽性与传奇的情感表达等优势相结合寻求高压文化政策下的发展,铸就了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最后一个高峰。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明代诗歌名词解释台阁体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
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
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名词解释唐宋派1.“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2.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3.王慎中和唐顺之是地道的宗宋派,茅坤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重“情”,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的儒教,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第三章《三国演义》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从接受者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分体文学史的优势——兼与历时性通史比较

第二 , 文学语 言发 生了划 时代 的变化 , 由古 奥转 向浅 近 。第 三 , 是诗 、 、 这 词 曲三种 重 要 文学 体 裁 的鼎 盛
期, 它们 分别 在 中古期 内 的唐 、 、 三 朝 达 到 了高 宋 元 峰 。第 四 , 文言小说 在魏 晋南北 朝 已初具规 模 , 唐 在 代达 到成熟 。 白话 短篇小 说在 宋元 两代 已经相 当繁
收 稿 日期 : l.31 2 20.O 0
种文学 现象 的研 究 所 获 得 的理 解 和 认 识 。这 不 是 “ 件 的历史 ” 而是 “ 事 , 述说 的历 史 ” 因为一 切 历 史 。
( 括文 学史 ) 包 都是 “ 于 述说 者 本 有需 求” 都 不可避 免 地包含 着记 述者 的虚 ,
荣, 白话长 篇小说 在元末 明初也 已出现 了《 国志演 三 义》 《 浒传》 作 品 。第 五 , 学传 媒 出现 了 印刷 、水 等 文 出版 、 唱 、 台表 演等 各 种新 的形 式 。第 六 , 讲 舞 文学
创作 的主体 和对象 , 包括 了宫廷 、 林 、 士 乡村 、 井等 市 各个方 面 。总之 , 国文 学 所 有 的各 种 因素 都在 这 中 个 时期具备 了而 且 成熟 了。 [ ( 卷 P 其 理 论 支撑 ”] 第一 , ) 1
。
以这种 历史 思 维 模 式所 写 的 中 国文 学史 , 总是
以历 史朝代 为纲 排 列 材 料 , 料 的排 列顺 序 总 能 体 材 现 历史性 的发 展模式 , 欢从 社会 、 史 、 喜 历 思想 、 化 文 背 景 出发 分析 、 评价 作家 作 品及 文学现 象 , 形式 上 表 现 为“ 社会 化 ” 的主 流话语 模式 。在具 体的 中国文 学 史著 作里 , 比较 典型 的是 “ 主流 文学史 ” 这样 的文 学 , 史 的 出发 点受 到某 种 ( 治 ) 识 形 态 的影 响 , 要 政 意 主 关 注作为社 会 主 流文 学 的现 象 , 语 言 、 体 、 学 从 文 文 思 潮到作 家作 品 , 这些 按 时代顺序排 列下来 , 调 把 强 其 与某 时代 意识 形 态 的 对应 关 系 , 如封 建 或 反 封 例 建, 而对设 定为 非 主流 的文 学 现象 则 一笔 带 过 或 干
第七编明代文学1

明代文学绪论◆明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明代文学发展概况及特点一、明代社会特点◆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历16帝计277年。
◆欧洲文艺复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政治上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思想文化上积极提倡程朱理学。
◆3、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4、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王学左派的兴起◆王守仁(阳明)“心学”◆李贽“童心说”二、明代文学分期◆三个时期:◆前期,明初到成化时期(1368—1487)约120年;◆中期,弘治到隆庆时期(1488—1572)约84年;◆后期,万历到崇祯末年(1573—1644)凡71年。
◆前期:◆相当漫长的衰微冷落时期◆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戏曲、小说成就较高◆长篇章回小说问世◆中期:◆从前期的衰落状态中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两个文学集团:◆“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李梦阳、祝允明等提出“复古”口号◆“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俗文学的兴盛和雅、俗传统的混融。
◆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开始刊刻广泛流传◆启蒙思想家李贽◆彻底的反权威精神◆“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重视物质生产◆充分肯定人欲◆平等对待妇女◆后期:◆理论上的自觉性◆李贽“童心说”:“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袁宏道“性灵说”:“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尊“情”反“理”◆“公安派”(袁宏道)◆晚明“小品”◆特点有三:◆一是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重大成就◆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汤显祖《牡丹亭》思考题◆简述明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明后期进步的文学思潮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李贽的学说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晚明的文学理论中,李贽的“童心说”具有怎样的先导意义?参考书目1、《明代文学史》,钱基博著,商务出版社,193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邓绍基、史铁良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第一章《三国志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这篇文章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也表达了张溥很有才华的精神。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利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本文又名:《温额外·温录斋》。
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完朗读一遍,马上烧掉,再抄写,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满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敏捷,各方人士向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
【阅读训练】1、解释:(1)已:(2)焚:(3)是:(4)钞:(5)草:(6)毫:2、翻译:(1)日沃汤数次:(2)俄顷立就:3、文中两处“名”字的词性和意思有何不同?① ②参考答案1、解释:(1)停止,完成;(2)焚烧;(3)这样;(4)通“抄”,抄写;(5)草稿;(6)毛笔2、翻译:(1)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几次。
(2)一会儿马上完成。
3、动词,命名、提名名词,名声注释(01)嗜(shì ):爱好(02)钞:通“抄”,抄写(03)已:停止,完(04)一过:一遍(05)即:就(06)焚:烧(07)如是:像这样。
是:这样(08)始:才(09)管:笔管(10) 皲(jūn):冻裂(11) 沃:泡浸(12)汤:热水(13)名:命名(14)斋:指书房(15)征索:索取(16)草:草稿(17)毫:毛笔(18)俄顷:一会儿(19)就:完成(靠近)(20) 以故:因为这个原因(21)名:名气(22)录:抄写道理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明代文学(下)

汤 显 祖 的 戏 曲 创 作
第 二 节
《紫箫记》和《紫钗记》
汤显祖的五部传奇中,《紫箫记》是他早 期的一部不成熟的作品,万历五至七年 (1577—1579)写于临川,取材于唐蒋防传 奇小说《霍小玉传》,但情节变动较大,共写 了三十四出,未写完,仅为作者计划内容之半。 剧本的主要情节,不过是相会、观灯、成婚、 高中、出征、班师之类,缺乏社会性的矛盾冲 突,情节发展缓慢而又平板,没有摆脱才子佳 人情调。但词藻华美,宾白骈偶。作者的好友 帅机评曰:“此案头之书,非场上之曲也。”
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张居正死后,他 才考中进士。又因他不愿巴结权贵张四维和申 时行等,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五年后改任 南京礼部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因灾异下 诏求谏,他写了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弹 劾内阁大学士申时行,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他在遂昌五年, 颇多善政,曾在除夕遣囚度岁,在元宵纵囚观 灯。但终因不附权贵而遭罢斥,于万历二十六 年(1598)弃官回家,并于这年秋天由城郊迁 居临川城内玉茗堂。此后他绝意仕进,隐居家 中,从事写作。
明代传奇
“传奇”: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
小说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 指杂剧, 明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指杂剧以 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明代传奇:发源于宋元南戏。初期体制不完善,
内容陈旧、保守。中叶以后迅速崛起,其势头远 超当时杂剧,成为明代戏剧主流。明传奇与元杂 剧前后辉映各领风骚,汇成中国戏曲文化的洋洋 大观。
这种情包括“真情”与“恶情”,他说: “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复甘义麓》) 所谓“真情”,就是人们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 义控制,对理想爱情、幸福生活和清平政治的 追求。而所谓“恶情”,就是人们对不正当的 情欲,诸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贪恋。汤显 祖的四部传奇,前“二梦”写男女青年的 爱情故事,主要是歌颂真 情;后“二梦”写士人仕 途生涯、宦海沉浮,主要 是批判恶情。
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之玉堂春

第21卷 第22卷 第23卷 第24卷 第25卷 第26卷 第27卷 第28卷 第29卷 第30卷 第31卷 第32卷 第33卷 第34卷 第35卷 第36卷 第37卷 第38卷 第39卷 第40卷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乐小舍弃生觅偶 玉堂春落难逢夫 桂员外途穷忏悔 唐解元一笑姻缘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乔彦杰一妾破家 王娇鸾百年长恨 况太守断死孩儿 皂角林大王假形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福禄寿三星度世 旌阳宫铁树镇妖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 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 代表。 “三言”是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 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 120篇。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专指明代由文人整理或 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说书人说话的底本
“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 编辑与修订,也有作者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 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 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 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 来。
三官偶遇金哥 金哥牵线搭桥 关王庙相会定计
开端 发展 高潮
王三官卷土重来
玉姐三官齐盟誓
玉姐赠金送三官
巧对鸨儿趁机脱身
痛斥鸨儿引其入套
逼迫鸨儿智得文书
玉姐 (苏三)
救助落难的景隆
人物形象 分析
善良,纯洁
春院内有情人 多情,专一,坚贞 山盟海誓 巧与鸨儿 智周旋 机智,泼辣
又名《女起解》、《洪洞县》。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及张君秋等演出均有特色。
苏三起解
明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明代文学史简明年表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明王朝建立。
元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结束。
长篇章回小说发展成熟,后成为明清及近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为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作品。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为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定科举制度,仿宋朝经义,规定“制义”(八股)格式。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高启卒(生于1336年)。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作有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刘基卒(生于1311年)。
刘基于元末明初作有神话长诗《二鬼》、散文《卖柑者言》、寓言散文集《郁离子》等。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宋濂卒(生于1310年)。
宋濂作有散文《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寓言散文集《燕书》等。
公元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方孝孺卒(生于1357年)。
方孝孺作有散文《蚊对》、《指喻》等。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约产生于公元15世纪或更早(一说公元13世纪,一说公元11世纪),约100多部,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约于公元15世纪基本定型(一说产生于公元13至17世纪)。
公元1408年(明成祖永乐六年)《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1403)开始编纂,至本年完成,共22937卷(包括凡例、目录60卷),前后参加编纂者达2000多人,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今残佚)。
公元1411年(明永乐九年)诏令禁毁“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杂剧等。
永乐时期,杂剧、传奇出现大量歌功颂德、伦理说教之作。
公元1414年(明永乐十二年)诏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永乐十五年(1417)颁行,定为国子监及府、州、县学生员必读书。
永乐时期,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盛行。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瞿佑卒(生于1341年)。
七修类稿-明-郎锳-卷31

卷三十一詩文類和靖墓宋處士林和靖。
隱居吾杭西湖之孤山。
以梅為妻。
以鶴為子。
朝廷錫以粟帛。
古今高其梅詩。
清高莫比者也。
近時宦遊於杭者。
或妾或女。
死者即葬其地。
取其山名。
近且秀焉。
故纍纍於林墓之先後。
有士人題壁云。
太乙宮前處士家。
【此宋之西太乙宮地。
】于今換作宮人斜。
想因孤嶼人清絕。
故使桃花犯命耶。
語意相類《輟耕錄》有詩云。
天遣魔軍殺不平。
不平人殺不平人。
不平人殺不平者。
殺盡不平方太平。
又嘗聞詩有云。
中原不可生強盜。
強盜纔生不可除。
一盜既除羣盜起。
功臣皆是盜根株。
二詩語意相類。
後義尤佳。
但前首第三句即第二句意。
予欲易為不平原是難平者。
後首第二句背理。
予欲易強盜纔生大盜俱。
庶幾尤覺精采。
黃鶴樓詩昔人已乘白雲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崔顥咏黃鶴樓之詩也。
舊有云【明本作『舊云』】。
李太白讀此不敢再題。
故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之說。
遂過鳳凰臺而成詩云。
凰鳳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邱。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人謂格律氣勢。
未易甲乙。
誠哉斯言。
予又以李《題鸚鵡洲》之詩。
其格律摹擬。
殆尤過之。
惜第二聯氣少弱耳。
詩云。
鸚鵡東過吳江水。
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
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
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
長洲孤月向誰明。
予又嘗論諸詩。
古人不以餖飣為工。
如鸚鵡洲對漢陽樹。
白鷺洲對青天外。
超然不為律縛。
此氣昌而有餘意也。
詩太露情白樂天《寄李郎中》一絕云。
往年江外拋桃葉。
近歲樓中別柳枝。
寂寞春來一盃酒。
此情惟有李君知。
註云。
桃葉。
陳結之。
柳枝。
樊素。
二愛妓也。
夫以李郎中與二妓同道。
且言知己。
李何如人耶。
吳東昇吳東昇。
杭百夫長也。
頗善辭翰。
年八十。
臨終作詩曰。
囑付兒孫送我終。
衣衾棺槨莫豐隆。
停喪止可經旬外。
出殯須行徑路中。
念我行藏無大過。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下册)》第四编第十七单元

第十七单元 明清小说
文学概说
三、明清小说重要作品
(一)“三言”“二拍”
“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 篇小说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清初的小说从总体 上看是迈入了独创期。拟话本小说结束了改编旧故事的路子,取材于近世传闻和当代新 事,贴近了实际生活,却渗入了文人意识;讽世的气味加重了,却缺乏艺术的酿造,并 且愈来愈趋向伦理道德的说教。
长篇小说此时迈入个人独创期,作品纷繁多样。如《醒世姻缘传》《梼杌闲评》 《水浒后传》。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 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 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它的问 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近200篇。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明初,知识分子在追求仕进和自 我平衡的心态中,欣赏一种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美。小说、戏曲创作受到了轻视和限 制。到明代中期,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且明代中后期文人与商人等市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这批世俗化的平民文人同时又与商人、手工业者、艺人等市民相结合,形成了一批新的 读者群。
第六章明清文学大学语文教学-2022年学习资料

②痛斥负心薄幸行为。-如《王娇鸾百年长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篇,-赞扬了女子坚贞执着的爱-情,谴 了喜新厌旧、富贵易妻,始乱终-制-弃的卑劣行为,揭露了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3对贪官酷吏的批判和清官的市民化。-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等,或通过统治阶级内部的忠 -斗争,或通过恶霸横行最后遭到惩治的故-事,歌颂了正义,善良,鞭挞了邪恶、强-暴。
·2艺术特点-①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梦作为剧情发展的关键,构思奇特:-梦中幽会,由梦生情,由情生病, 病而-死,由情复生。
②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即有泪;叹者真叹,叹即 气。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业,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 髓,以叹其七情生动之微也。’-一王思任《评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剂-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
春唱-丛-罢-认-秋-整-似月轮-夕夕都-吉-双-栖-愁-帘-燕子依然-说-无那尘缘容易绝-不辞冰雪为卿夕如环-辛苦最怜天上月-蝶恋花-块-歇-热-洁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白自凉-萧萧黄十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第二节-清代文学第六章明清文学大学语文教学课件
清代的诗文词-1.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顾炎-武、王夫 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著有《南雷文定》,《明-夷得访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 晟极秘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执教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一、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赠序。
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困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此来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勤奋学习。
学习这篇文章,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珍惜当下学习机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有了一定的积累。
然而,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字词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且文中所描述的求学经历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较大差距,学生可能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创设情境、分析细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求学之艰和劝学之意。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如“致”“走”“汤”“被”等。
2.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旨的写作方法。
3.品味文中简洁质朴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品质。
2.领悟文中蕴含的劝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体会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1.理解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主旨。
2.领悟文中所传达的学习之道和劝学之情,将其与现代学习生活相结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PPT课件教学说课

智取生辰纲
一个主角 杨志:机警善变
谨慎从事 忠于职守 官欲甚强
刚愎自用
两条线索 智送 衬托 智取
智1:起止时辰变更
智2:逼赶催行 招1:乔装 智3:斥虞侯 智4:顶都管 招2:诱饵 智5:三问枣客 招3:巧卖酒 智6:警惕卖酒者
黄泥冈
小结:
文章描写了两种错综复杂 的矛盾和两组性格鲜明的人 物,且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 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显 示了本文精巧的构思。
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浏览课文,感知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7段):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第8~14段):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精读感知
1.同学们,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纲”是宋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杨志以前曾为皇帝运送过奇花异石,那叫“花石纲”。“生 辰纲”就是运送寿礼,梁中书为了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置办了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准备派武 艺高强的杨志押送去东京。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深层探究
1.学生讨论、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
2.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 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1)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 (2)突出了吴用的“计”高一筹; (3)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 物命运
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09历史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word版,含答案全解全析】

二〇二〇年齐齐哈尔市初中学业考试历史试卷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1,2分,★★★)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2.(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2,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3.(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3,2分,★★★)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顾恺之B.王羲之C.贾思勰D.祖冲之4.(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4,2分,★★★)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一个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是隋炀帝时修建的()A.长城B.都江堰C.大运河D.故宫5.(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5,2分,★★★)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目,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女词人是()A.李清照B.苏轼C.辛弃疾D.白居易6.(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6,2分,★★★)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的是()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西北地区遭受侵略D.东北地区遭到入侵7.(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7,2分,★★★)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之一。
它是()A.元曲B.徽剧C.昆曲D.京剧8.(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8,2分,★★★)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如果某同学想要实地考察林则徐查禁、销毁鸦片的具体史实,他最适合去的地方是()A.南京B.虎门C.天津D.北京9.(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9,2分,★★★)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明清文学史习题及答案

明清文学史习题及答案目录第七编明代文学………………………………………………………………基本知识…………………………………………………………………………简单解释题………………………………………………………………………思考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八编清代文学………………………………………………………………基本知识…………………………………………………………………………简单解释题………………………………………………………………………思考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九编近代文学………………………………………………………………基本知识…………………………………………………………………………简单解释题………………………………………………………………………思考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七编明代文学一、基本知识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刘基和高启;刘基诗风近于杜甫,高启则近于李白;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杨士奇、杨荣、杨溥;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他著有怀麓堂集;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和何景明,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5、“吴中四才子”是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6、“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初期则以谢榛为代表;7、晚明李贽著有焚书等,他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童心说”;8、公安派以袁宏道为代表,“公安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9、公安派的理论主张主要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10、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钟惺与谭元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11、明末爱国诗人有陈子龙、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等;12、陈子龙的小车行、卖儿行等诗歌,表现了他对人民深重苦难的同情;13、陈子龙抗清失败后的诗歌代表作是秋日杂感十首;14、朱笠亭明诗钞把陈子龙列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15、夏完淳被俘后在押解途中作有别云间诗;16、在市民通俗文学样式中,除了小说和戏曲外,散曲和民歌也是非常重要的样式;17、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的是北散曲;18、梁辰鱼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被称为“白苧派”;19、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的作家有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等;20、从白苧体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21、王磐的散曲集西楼乐府全为北曲,王骥德曲律将其列为北曲之冠,他的代表作是朝天子·咏喇叭;22、陈铎倾心词曲,时人称为“乐王”,其散曲以滑稽余韵较有特色,共136首,用北曲小令写成,每首写一个行业;23、冯惟敏散曲集名海浮山堂词稿,均为北曲;24、薛论道作有不少关于边塞军旅生活的散曲;25、明代卓人月认为民歌是“我明一绝”;26、现存明代民歌集有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挂枝儿、山歌等;27、明代民歌在形式上包括民间流行的俗曲和民间谣谚两种,内容以情歌为主;28、宋濂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而散文中又以传记文最为出色,代表作有秦士录、王冕传等;另有送东阳马生序等,也写得较为优秀;29、刘基的寓言体散文集名郁离子;30、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31、归有光代表了唐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散文名篇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32、“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33、公安派的理论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4、袁宏道的70多篇游记是柳宗元之后游记文学的新高峰;35、张岱的小品文名篇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36、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惟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37、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范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其范本是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章回小说;38、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编著者为罗贯中;39、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为明代嘉靖壬午155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40、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的人是毛纶、毛宗岗父子;41、章学诚认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42、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以全知全能为主;结构为独特的扇形网状结构;43、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水浒传百回繁本,附有李贽的评语;七十回本是金圣叹删改而成;44、将以玄奘为中心的历史事件衍化为文学形态故事的是唐代以来流行于寺院和社会上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45、现存元末明初杨讷所作的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一折,其第一本全部敷演唐僧出世的故事,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重要内容,猪八戒的形象也第一次在剧中出现;46、吴承恩除西游记外,还著有射阳先生存稿等;47、西游记的原型有二: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48、大约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社会上已经有金瓶梅的传抄本出现;现存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瓶梅词话本;49、金瓶梅的书名系由书中三个主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合成;全书的中心人物是西门庆;50、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他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这四种小说实际上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小说、讲史、说经、说铁骑儿四家的延续和发展;51、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转变的小说是金瓶梅;52、金瓶梅继承了三国演义的网状结构形式;53、列国故事最早来源于宋元讲史话本七国春秋平话等,明代中叶以后,余邵鱼编定为列国志传,冯梦龙又将其改编为新列国志,清代蔡元放再改编为东周列国志;54、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主要集中在说唐、说岳和说杨三大系列上;说唐系列包括大唐秦王词话等,说岳系列有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代以杨家将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有两种,一种是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又称杨家将传,一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55、神魔小说的题材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和六朝志怪小说,而它的文体渊源则主要来自宋代说话艺术;56、明代初年,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开神魔小说的先河;57、封神演义的作者传为许仲琳,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58、宋代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标志着古代小说批评的正式起步;59、金圣叹的的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两代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60、金圣叹将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61、现存洪「木便」清平山堂话本又名六十家小说是最早的话本专集;62、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63、代表拟话本小说最早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64、三言是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65、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66、明代戏剧的剧种主要有杂剧和传奇两种形式;67、明代嘉靖年间形成的四大声腔是: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和昆山腔;弋阳腔被称为“俗唱”;68、明初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是朱权和朱有燉;69、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是现存最早的北杂剧曲谱;70、明代中期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作有杂剧四声猿,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其中以渔阳弄最有成就;71、徐渭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短剧的作家,四声猿中只有女状元为五折,其余均为一、二折;女状元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72、明代后期杂剧,孟称舜以写北杂剧为主,作有桃花人面等,编选元明杂剧古今名剧选;叶宪祖兼写南北曲杂剧,作品有骂座记、四艳记等;73、吕天成的曲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王骥德的曲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等戏曲方面的理论著作;74、丘「三点水+睿」著有伍伦全备忠孝记传奇;75、邵灿著有五伦香囊记传奇;76、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77、明末传奇形成了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78、沈璟的传奇合称属玉堂传奇,其中义侠记是他的代表作;属于吴江派的成员有沈自晋、袁于令和卜世臣;79、临川派作家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吴炳著有粲花斋五种曲,阮大铖著有石巢四种,孟称舜著有娇红记;80、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江西临川人;81、汤显祖的传奇作品有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五种,其中后四种均与梦有关,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82、汤显祖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问世后“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83、牡丹亭全剧55出,是汤显祖剧作中最长的作品;女主人公名杜丽娘,是剧中第一主角,男主人公名柳梦梅;84、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作于万历十五年1587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历时15年;85、紫钗记故事取材于唐人小说霍小玉传,南柯梦记取材于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于唐代传奇枕中记;二、简单解释题台阁体——从永乐到天顺大约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茶陵派——李东阳,茶陵今属湖南人;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前七子——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认为“真诗在民间”;李梦阳的理论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他的复古理论虽然有荡涤台阁体的震撼作用,但他本人的创作未能准确传达和体现出他的文学主张,反而过多地留下模拟古人的痕迹,因而受到何景明的指责;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其中,徐祯卿仅以诗赋见长,其它三人既能诗文,又善书画;后徐祯卿加入“前七子”,体现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李贽的“童心说”——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他提出了文学进化论观点;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从“童心”出发,他还强调文学的自然表现,反对刻意求工;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从诗文领域的公安派,到小说、戏曲领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都受他的思想的影响;公安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兄弟三人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公安派始终直接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表现在创作上指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他们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观点,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同时主张创新;竟陵派——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今湖北天门而得名;竟陵派继承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因此显得佶屈聱牙、刁钻古怪;白苧派——从曲调上看,明代初期的散曲重要还是沿用元代文人常用的北曲形式;然而到嘉靖年间,昆曲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戏曲的发展,而且也对散曲的曲调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辰鱼的散曲集东江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从白苧体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明代散曲三期创作特点——明代前期散曲仍采用北曲,实际上是元末散曲的余绪;多以散曲点缀升平,风格不出闲适、疏狂;从明代中期开始,南散曲开始出现,但北散曲仍然有很大优势;从白苧体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主流;此时散曲内容贫乏,形式浮艳,终于使散曲趋向衰微;归有光——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他之所以被列在“唐宋派”中,是因为他对当时声势显赫的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和模拟文风表示不满,主张为文根于六经,提倡道德;实际上他与王慎中、唐顺之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儒教;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因此他的散文名篇均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小品——“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三国演义的成书——三国演义的成书是作家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它成书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二是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从纵向上看,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从横上看,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当时三国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此外,三国演义在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智能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启示录;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集团却是相反,经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让读者从深深的惋惜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冲击;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从社会方面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对明清以来的农民起义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文学方面,三国演义的出现为历史小说的出现提供了典范;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这种在民间“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独特的成书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珠串式线性结构形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水浒传的叙事技巧——最能体现作者叙事才华的是水浒传中作为限知叙事方式表现的流动视角;其基本表现就是让读者随同作者的笔端,化为书中某个正在被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当事人,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水浒传的语言风格——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特色;它以北方口语主要是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加工成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其主要特色是:简洁明快、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写,往往以几个字便意态毕肖;水浒传的社会影响——明清两代的农民起义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金圣叹等往往以水浒传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统治者对它视为洪水猛兽,屡次禁绝;水浒传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水浒传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并且对历史演义小说和公案侠义小说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水浒传中有关市井生活的生动描写,对人情小说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西游记的成书过程——1、史实及记载;唐玄奘门徒辨机据其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辨机弟子又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2、文学艺术作品;唐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将神话故事与取经事件融为一体;其后取经故事在戏曲、平话小说上都有创造;3、文物的佐证;西游记在形象塑造上的特点——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三者的和谐统一,便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西游记孙悟空的个性自由精神的来源——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社会思潮主流的王学左派的张扬个性的“童心说”的深入人心是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桀骜不驯、目无尊长的作风,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佛教内部禅宗中那些“呵佛骂祖”的狂禅现象及其内在佛理的作用;西游记的语言特色——作者大量使用谐词戏语,不仅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笔调,而且也渗透着异常浓烈的调侃和戏谑韵味;小说在人物的语言个性化、口语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此外,书中语言散韵相间,还吸收了方言口语中生动传神的词语,显得活泼清新;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从弘治到明末,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相继大批问世;其中包括受三国演义影响,以列国志传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受水浒传影响,以杨家府演义等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和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明代神魔小说的题材分类——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第二类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即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上神怪的想象,敷衍成神怪化的历史;第三类是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封神演义——此书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队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三言和二拍在体制上的区别——从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发展来看,三言是从话本向拟话本过渡的产物;因为三言中尽管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但大部分是他对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改编;而二拍则绝大部分都是凌濛初个人的独创,因此整个二拍不仅在思想和艺术上显得都比较统一,而且它出现的本身就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拟话本与话本体制上的区别——区别不大,主要包括:题目,一般是主人公的名字,或者是有关的地名、物名等;篇首,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入话,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然后引到正文;头回,在话本的诗词、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正话正文、正传,这是话本小说的故事主体;篇尾,话本一般都有一个煞尾,位置在情节结局以后,总结全篇大旨,或对听众加以劝戒;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1数量众多;2题材多样;出现了元杂剧中极为少见的讽刺喜剧和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时事剧;3审美风格的雅化;明代剧作家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客观上提高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不可避免地融注到戏剧艺术中,主要表现为戏剧的诗文化,甚至部分作品变成只供阅读的案头剧;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明初是杂剧艺术的高潮,一方面是因元代杂剧的余波所及,同时也与明初统治者的提倡和参与有关;明中期杂剧处于转变时期,元杂剧的余波影响至此已经荡然无存;与传奇相比,杂剧在这个时期明显处于颓势;明后期是杂剧创作的巩固时期;虽然在规模上不能与传奇相比,但就自身而言,中期作家所开创的杂剧体制风格的转变至此已经完成,得到巩固和发展;明代戏剧的分期及特点——1明前期戏剧;以永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的戏剧处于新旧形式的嬗变时期,永乐年间开始到嘉靖之前,戏剧创作基本上处于停滞和沉寂萧条局面;2明中期戏剧;这个时期是明代戏剧的复苏时期,传奇取代杂剧的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戏剧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大增强;3明后期戏剧;这是明代戏剧的繁荣时期,无论杂剧、传奇都取得辉煌的成就;此期出现了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作品;传奇的主导地位愈加巩固;戏曲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徐渭和四声猿——明中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天池山人;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其中最杰出的剧本是渔阳弄,作者以祢衡自况,把曹操塑造成造成自己一生坎坷不幸遭遇的社会力量的集中代表;在剧本形式方面也有不少创新:作者将传奇体制运用于杂剧中;成为第一个大量写短剧的作家;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南杂剧从此大兴;沈璟与吴江派——沈璟,江苏吴江人;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临川派作家——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三、思考题明代诗文主导地位让位于小说、戏曲的原因是什么①从社会方面看,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朱元璋屡兴文字狱,明初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放松了警觉,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得以面世;②在思想方面,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理学自身的变化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的相应迭替;表现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复古思想成为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而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③从文学形式本身来看,传统的旧体文学形式经过唐宋等作家的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明代诗文作家感到望尘莫及;同时,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形式却获得无限的生机,使传统文学形式相形见拙;为什么明代正统文人喜好民歌①在明代滚滚而来的市民文学洪流中,民歌是其中鲜艳夺目的一支;它感情纯真、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明代文学极具特色的品种;②明代民歌的内容以情歌为主,歌中所表现的男女恋情既表现了民间爱情的大胆和袒露,又体现了明代中期以后注重个人情欲的新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