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史习题2017-1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编明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大约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茶陵派

李东阳,茶陵(今属湖南)人。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

3、前七子

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4、李梦阳

字献吉,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认为“真诗在民间”。李梦阳的理论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他的复古理论虽然有荡涤台阁体的震撼作用,但他本人的创作未能准确传达和体现出他的文学主张,反而过多地留下模拟古人的痕迹,因而受到何景明的指责。

5、吴中四才子

即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其中,徐祯卿仅以诗赋见长,其他三人既能诗文,又善书画。后徐祯卿加入“前七子”,体现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

6、后七子

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7、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着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他提出了文学进化论观点。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从诗文领域的公安派,到小说、戏曲领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都受他的思想的影响。

8、公安三袁

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兄弟三人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公安派始终直接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表现在创作上指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他们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观点,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同时主张创新。

9、竟陵派

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今湖北天门)而得名。竟陵派继承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因此显得佶屈聱牙、刁钻古怪。

10、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他之所以被列在“唐宋派”中,是因为他对当时声势显赫的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和模拟文风表示不满,主张为文根于六经,提倡道德。实际上他与王慎中、唐顺之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儒教。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因此他的散文名篇均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

11、徐渭和《四声猿》

明中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天池山人。《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其中最杰出的剧本是《渔阳弄》,作者以祢衡自况,把曹操塑造成造成自己一生坎坷不幸遭遇的社会力量的集中代表。在剧本形式方面也有不少创新:作者将传奇体制运用于杂剧中;成为第一个大量写短剧的作家;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南杂剧从此大兴。

12、沈璟与吴江派

沈璟,江苏吴江人。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13、临川派作家

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

三、简答题

1明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

从弘治到明末,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相继大批问世。其中包括受《三国演义》影响,以《列国志传》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受《水浒传》影响,以《杨家府演义》等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和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2唐宋派内部散文风格和文学追求是否一致?

①“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

②他们之间仍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王慎中和唐顺之特别推崇宋代理学家的诗文,他们衡量文学的准绳是理学。茅坤的道学气味仍然很重,而且往往以八股文的眼光看待唐宋散文。

③唐宋派中真正能够正确地继承唐宋散文的真谛,并在一定程度上跳出理学羁绊的是归有光。实际上他与王慎中、唐顺之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儒教。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3、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有何体现?

①公安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在晚明小品散文中得到了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晚明小品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散文领域主情、主文一方的最终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