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33a731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2.png)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f1f8f0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1.png)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篇一】辑录四川地方掌故、风俗、文物等方面资料,四卷,陈祥裔撰。
陈祥裔,字耦渔,原姓乔氏,顺天人。
康熙中,曾官成都府督捕通判,搜罗蜀中故实,撰《蜀都碎事》一书,别有《艺文补遗》二卷,《凝香集》四卷行世。
《蜀都碎事》杂记四川的地方掌故、风俗、文物等方面情况,较为广博,可作为地方志的补充,如记梓潼县境内七曲山附近“郎当驿”的来历:““上亭驿,在梓潼,唐玄宗幸蜀至此,闻铃声,左右云:‘似言三郎琅当。
’又名琅当驿。
今存清光绪碑刻一通,高2.6米,正中阴刻‘唐明皇幸蜀闻铃处’”。
记《巴渝竹枝词》:“梅子初黄落雨天,插秧妇女满山田。
山歌唱出《巴渝曲》,交易工夫不用钱。
花布春衫白布裙,斜阳牛背醉醺醺”。
可供文学、民俗学参考。
同《粤西丛载》一样,《蜀都碎事》亦多采掇旧闻,缺乏当时社会情况的叙述。
而且相比之下,内容更为芜杂、琐碎,体例也不够完善。
《蜀都碎事》有清康熙漱雪軒刻本。
今有:《蜀都碎事》齐鲁书社,1997影印本。
【篇二】记载福建掌故、物产的笔记,四卷,周亮工撰。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
字元亮,又有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别号,学者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
江西省金溪县合市乡人,原籍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出身书香门第,父周文炜,国子监监生,曾任浙江诸暨县主簿。
周亮工年少随父出游,广交朋友。
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
次年进入仕途,为山东潍县令,守城有功,崇祯十七年(1644),迁浙江道监察御史。
李自成破京师,投缳自杀,为家人所救。
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亮工诣军门降。
”以御史职为清军招抚两淮,后改任两淮盐运使。
入清后历仕盐法道、兵备道、布政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一生饱经宦海沉浮,曾两次下狱,被劾论死,后遇赦免。
《闽小记》本矣收入文津阁《四库全书》。
乾隆五十三年覆勘四库全书时,详校官祝坤因周亮工所著《读画录》中有“人皆汉魏上,花亦义熙余”违碍之句,特行签出,后经纪昀裁定,遂将《四库全书》著录的周亮工著述五种、存目三种内容一律扣除,已刻提要中有亮工名者亦一律抽改。
古代文学史要点精简笔记
![古代文学史要点精简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1865e5e852458fb770b5666.png)
先秦一、上古神话(一)、上古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
1、内容本质是反映自然和社会2、幻想3、不自觉4、人民集体口头创作(二)、万物有灵:认识低下,自身和自然界难以分开,自然万物有灵魂(三)、图腾:totem,印第安人方言,“他的亲族”(四)、我国上古神话的文学价值1,、与自然积极抗争有为,文学创作2、天然神奇的艺术创造对浪漫主义的发展(1)境界和形象提供素材(2)夸张,幻想启迪想象力(3)对小说影响在于故事性,形象化和故事的虚构性(五)、神话类型: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发明创造神话6、抗争神话(六)、重要作品1、《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内容,生存状况和战胜自然;艺术,想象、幼稚、宏大2、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内容,人类神代替自然神、工具3、《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内容,经验和智慧4、《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内容,征服自然愿望形象,死去的英雄的振奋、对力量和勇敢的追求艺术,夸张(七)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反抗二、《诗经》(一)解题1、《诗经》:内容,名称和时间周初到春秋中叶、赋比兴的应用、关注现实2、笙诗:六笙诗,有目无辞,六篇3、风雅颂:音乐性质,十五国风,雅正105篇,颂祭神祭祖、周鲁商4、赋比兴: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比,以彼物比此物兴,触物兴词朱熹《诗集传》5、三家诗:秦火焚,汉流传,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官学5、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鲁毛韩齐鲁韩齐今文学家,立官学魏晋后亡佚毛古文家,盛于东汉四家都宣言儒家思想,大同小异6、毛诗:赵人毛苌东汉郑玄7、《诗经》特色内容:(1)、《周颂》赞美诗文学与祭祀活动紧密结合(2)、周族“史诗”性质,再现叙述性内容,民族事件和人物文学特点,传奇、曲折形式,长篇巨制(3)、“变雅、变风”中怨刺诗和讽刺诗政治黑暗,反映现实怨刺诗,统治阶级一员讽刺诗下层(4)、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服役者本人感受经历家妇思念行人(5)、《国风》中婚恋诗青年男女欢乐情歌、恋歌宗法礼教限制8、二雅:音乐上的区分,105篇,大雅31,西周初期,上层贵族小雅74,西周末期上层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有少量民歌9、六义:出自《毛诗序》,承袭《周礼》“六诗”说,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
古代文学史笔记
![古代文学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d7b8b6d27284b73f2425066.png)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
1、上古神话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
(1)、上古神话反映的是原始时代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表现荒诞、离奇,就本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始时代的现实做铺垫,是原始时代人们对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社会现象及自身生活状况的解释和描述。
因此,文学是对人类生活的反映和情感的表现。
(2)、上古神话这种对自然和社会的反映是通过幻想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的。
在表述中,自然和社会被人格化和神格化,是超现实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歪曲了的、变形了的、夸大了的现实,增添了作品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十分类似于后来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3)、原始人民创造富于想象的神话故事是不自觉的,绝非有意识的虚构,而是十分认真地解释和描述。
他们的幻想是人类处于幼年时代天真幼稚的表现,他们不能把自己和万物分开,神话的艺术化是自然而然的,是必然的。
(神话的思维模式)
(4)、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是人民的创作,表现出一种群体意识。
在口头时代,人人都是创造者和传播者,口耳相传,表现广大生民的思想感情,神话中的神是全体的,不是个人的,“万民皆喜”(精神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b89671da300a6c30c229fe7.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导论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10a2f0e79563c1ec5da71b3.png)
第一章辽金文学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第二章前期元杂剧名词解释:元杂剧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一.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24baa1fcc22bcd127ff0c34.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3694684b0717fd5360cdcb8.png)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篇一:古代文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陶渊明与谢灵运,作为魏晋时期杰出的两位诗人,都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都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所以经常被拿来作比较。
例如有人想要研究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就不得不牵扯到这二位,一个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一个是中国山水诗奠基人,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前者上承先秦古风,古朴自然,后者开一代诗风先河,声色华丽。
陶渊明与谢灵运最直接的联系就是生活的年代相近。
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陶谢二人年少之时均是身怀满腔豪情出仕做官,期盼着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但是最终均是由于文人意气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落得个退隐田舍纵情山水的结局。
但是偏偏一只竹竿偶尔的涂涂抹抹,最后却留下了千古绝句余音绕梁。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各朝各代都少不了这样的人,不知道这到底是中国文人的幸还是不幸。
陶谢二人除生活年代之外,其他都差距甚大。
首先是出身不同。
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出身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最初时的家庭环境,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这四者相互作用,潜移默化之间就完成了人格的确立,从而影响一生的发展。
尤其是魏晋时期,完全由世家大族掌握政治话语权。
可以这么说,陶谢二人之间所有的差别都是由出身在一开始就决定的。
陶渊明的身世比较复杂。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的官职还要低一些,且很早就去世了。
在魏晋那个格外重视门阀的时代,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提并论,但是又不同于寒门。
况且陶侃本是寒微出身,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的乱臣贼子。
可以想见,陶渊明当时在政治上的出境时十分尴尬的。
陶渊明是在农村度过他的少年时代的,由于家庭的限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几乎是靠自学。
在农村长大,又是自学成才,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诗歌古朴自然的原因之一。
少年时期的农村生活深深地影响了陶渊明,于是在多次出仕辞官,辞官出仕心力交瘁之后,他毅然决然的隐居田舍,躬耕陇亩。
《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
![《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942e0d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76.png)
绪论文学自觉与人的自觉汉代:经、史、子、集渐趋分离,文学逐步摆脱经学束缚的时代。
文人开始总结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
汉末以来抒情传统的建立和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汉末文人诗、抒情小赋)。
①文学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魏晋文学显示主体性色彩,由此而重视抒发一己生命的情思,甚至走向政教的对立面。
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与此时文学的独立是紧密相关的。
③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体现在时人对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的探索上。
文体辨析、文集编撰及文学批评的兴盛汉魏六朝的文学写作:文章体类别增多、作品数量加大;文体界限不清,写作体例往有混乱。
文体辨析至南朝时变得尤为迫切。
文体辨析的兴盛、文学流派的形成,是文学繁荣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写作和批评。
文学独立、自觉的另一个标志是总集、别集的编撰——《隋书·经籍志》《艺文类聚》集部兴盛,主要是因为作品数量增多和文学批评兴盛。
批评: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大批依据文学审美特征而开展批评的论文和专著。
其讨论内容的丰富和批评形式的多样化,都为后世的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
制度——门阀制度自汉末已渐萌芽。
至晋代,遂形成士族与皇室共长大全的特殊局面。
政权——在思想统治上,两种相反倾向并存(礼制松弛,思想解放):④东汉末年礼教对人的控制松弛,儒家独尊局面被打破⑤频繁的改朝换令统治者对异己思想进行残酷,打压该政局下,人的思想虽然解放,但除了发言玄远的清淡玄理,就是纵情山水、沉迷声色,文字上也难免表现为“避世隐居”的内容和倾向。
魏晋南北朝南北政权对峙:文化发展不平衡,南方较成熟文学,北方前期以学习为主,但也有自己风格。
南北虽对峙,但文化却交流频繁,形式多样。
学术思想与文学写作三国时期:诗人们摆脱了礼教的束缚,抒发自我的生命体验,再现了汉末社会真实面貌。
(司马氏掌权以礼教的名义大肆诛杀异己)玄言诗悄然兴起。
(六朝时,山水小品和山水诗都达到极高水平),隐逸终于成为文坛吟咏的一大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版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d952fc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0.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版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版笔记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
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1f827717fd5360cba1adb5f.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p.117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3168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f.png)
先秦文学上古传说文学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神话主要特征:1.无论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 还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 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 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 塑造了鲜明的形象, 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 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1.婚恋诗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3.政治讽喻诗4.史诗及其他《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四言诗的典范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和语言特色(质朴畅达, 词汇丰富, 双声叠韵连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先秦散文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 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它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左传》的写人艺术: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 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 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左传》的辞令艺术“《国语》,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1.铺张辩丽, 夸饰恣肆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 循循善诱, 以情理服人3.引譬设喻, 善用寓言《孟子》的雄辩色彩:1、把握对方心里, 循循善诱, 是对方心悦诚服;气势丰沛, 是非鲜明, 步步紧逼, 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1.异彩纷呈的故事2.奇幻谲诡的想象3.空灵飘忽的文风4.谐趣和讽刺横生5.精湛传神的文笔《荀子》1.长于比喻, 但少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f3800466bec0975f565e24b.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
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
《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
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21934a2647d27284a73511b.png)
×陈子昂初唐最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理论和创作推动了唐代的诗文革新1.诗歌理论主张:在《修竹篇序》中阐述了其诗歌理论主张▪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其诗歌理论是复古旗帜下的革新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孟浩然主要内容:山水诗:1、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2、家乡自然风光《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田园诗: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过故人庄》等艺术特点:1、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A、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等B、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2、语淡而味浓。
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因此,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王维主要内容:1.边塞诗和游侠诗:《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2.山水田园诗: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艺术特点:1、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e29a51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4.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是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的。
司马谈在这篇论文中所表现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无疑给司马迁后来为先秦诸子作传以良好的启示,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也必然有影响。
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为了供职的方便,他移家长安。
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即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学习了当时的通行的文字——隶书。
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习了“古文”(如《说文》的“籀文”和“古文”等),并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
司马迁在二十岁那一年开始了漫游生活。
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
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
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
封建统治阶级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典,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参加,又急又气,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司马迁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他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a4def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e.png)
古代文学史笔记及重点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隋代诗歌杨素:其作品“雄深雅健”卢思道、薛道衡:共同点是都偏向齐梁风格,南朝诗风为主导,也有着北方气质,南北文化合流,形式主义,文学向初唐诗歌过渡。
二.从上官仪到沈佺期和宋之问1.宫廷诗在初唐的地位(占主导地位)2.上官仪与上官体(名解):贞观年间,宫廷诗人,“绮错婉媚”,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
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三.文章四友(名解)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都写律诗,都缺乏现实,形式上对唐诗的发展成熟具有促进作用。
明代许学表给杜审言的称号“律诗正宗”胡应麟《诗薮》称杜审言是初唐五律诗第一人四.沈宋(武后中宗两朝)完成了律诗的体制,扩大了律诗的影响五.王绩与四杰王绩:代表作《野望》隋朝遗民“才高位下”四杰(名解):初唐时期,特点是承先启后,深受齐梁诗风的影响,又自觉克服齐梁诗风鲜丽的流弊,在内容和意境上又迈进了一步。
1.王勃:字子安,王通之孙,王绩侄孙《王子安集》16卷“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是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滕王阁序》全诗表现的是种物存人亡,流光易逝的心情,为自己事业无成感慨万千,高昂的格调,雄浑的气势,奠定了唐诗的格调。
2.杨炯:四杰中成就最低《杨盈川集》边塞诗《从军行》3.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忧子集》四杰中生世最卑微,作品充满悲苦之音《曲池荷》苦难生活,凄凉小境的写照。
《长安古意》借古讽今4.骆宾王:写诗最多的一个,托物寄兴得手法,咏物诗中表现较好,有种创新精神。
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重点)“孤篇盖全唐”(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第一层——月夜美景第二层——月下沉吟第三层——月托相思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得写法前四句总写,中间八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后八句写游子对思妇的思念,全诗情景理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称赞,中心点以月为主体,既是景又是情。
韵律美,感情旋律“哀而不伤”,全诗36句,平仄,九次转换。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6a6d1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5.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最新版】目录一、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1.上古文学2.先秦两汉文学3.魏晋南北朝文学4.隋唐文学5.宋元文学6.明清文学二、上古文学1.上古歌谣2.《周易》三、先秦两汉文学1.神话:《山海经》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左传、史记、汉书4.汉赋: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5.汉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四、魏晋南北朝文学1.建安风骨:三曹、建安七子2.正始文学:竹林七贤3.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4.东晋文学:王羲之、谢安、陶渊明5.北朝诗歌:木兰诗五、隋唐文学1.隋唐诗歌:李白、杜甫、王之涣、王之涣2.散文:韩愈、柳宗元3.唐传奇:薛用弱、李复言六、宋元文学1.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2.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3.宋元散文: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七、明清文学1.明清小说: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2.戏曲:昆曲、京剧3.诗歌:徐霞客、纳兰性德、陈与义正文一、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上古歌谣。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学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样式和内容。
二、上古文学上古文学是古代文学的最初阶段,主要以歌谣为主,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这些歌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同时,《周易》也是上古时期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包括神话、诗歌、散文和汉赋等多种文学样式。
神话主要保存在《左传》、《山海经》、《诗经》和《楚辞》等古籍中,是古代文学的源头。
诗歌方面,诗经和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作品。
散文方面,左传、史记和汉书等作品代表了先秦两汉散文的风格和成就。
汉赋则是汉代特有的文学样式,以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和张衡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
![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036d785b9d528ea81c7797b.png)
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易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
归妹。
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卜辞通纂》375、《周易·屯·六二》、《后羿射日》、《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1、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440b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7.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侯鲭录》宋代名物考据辩证类笔记,8卷。
南宋赵令畤撰。
赵令畤(1051—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
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
哲宗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
苏轼知颍州,与他共治颍州西湖,并荐之于朝;因此与苏轼、陈师道等来往甚密,日相唱和。
后被人告发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
不久依附内侍以求晋升,颇被清议所非。
高宗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
亦赵令畤能文,但文集已佚。
他所作的咏张生崔莺莺故事的12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是研究宋元说唱文学与戏剧文学的重要资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块里程碑。
但所记故实,多为习见者,而且以讹传讹。
有些条目,即采自唐宋人笔记,如《封氏闻见录》、《唐国史补》、《刊误》、《江邻几杂志》等。
其考辨之语,亦无新异,唯谈诗文者,颇有可取。
由于作者在元祐年间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如卷七记王安石对当时填词的另一种见解:“荆公云: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此外,像卷四记苏轼在韩子华家即席赋诗,因韩子华的舞姬鲁生为游蜂所蛰,故有“窗摇细浪鱼吹目,舞罢花枝蜂绕衣”,上句用典故点破“鲁姓,下句言蜂蛰事。
虽是叙席间谈笑,则可为苏诗作注。
卷中记黄庭坚父黄庶的《怪石》诗句:“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碧苔”就很怪诞恣肆,可见江西派的家学渊源。
又如记苏轼长子苏迈少年时所作诗句:“叶随流水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苏轼笑为“村长官诗”,这类零章断句当代辑录,亦有助于研究宋诗,考证宋人轶事。
《侯鲭录》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
今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侯鲭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2001年版,;《侯鲭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
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基本内容、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及文学理论作品等方面对文学史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类,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
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
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
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2)《苟子》的艺术特色是:体系完整,长篇大论,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齐。
《韩非子》议论透辟,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①叙事说理铺张渲染,纵横您肆。
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③刻划人物,鲜明生动。
《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
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
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3)《吕氏春秋》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负条理,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富有形象性。
《史记》的艺术特色有: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
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
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
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有:①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
②风格苍凉悲壮。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有: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②记事与记言相结合。
③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4)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
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
③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有:①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②语言清新自然。
③广泛运用双关语。
《搜神记》的艺术特色有:①行文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的行文特征。
②一些名篇结构完整,情节较丰富,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王维诗歌的特色有:①融诗情画意于一体。
②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浓郁顿挫。
岑参诗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真实、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②常用对比手法。
③注重人物描写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5)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有:①诗歌风格雄浑悲壮。
②词作兼有豪放和婉约之长。
柳永词作的特点有:①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的生活。
②尤善于表达羁行役之苦。
③大量制作慢词。
④以铺叙见长。
辛弃疾词作的特色有: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三国演义》艺术特色:①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②语言传神、生动、准确。
三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2)《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
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
《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3)《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
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淫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世”的目的。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四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
《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
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2)《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三言”“二拍”是明代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五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1)孔子文论:以诗教为核心,倡“兴观群怨”说。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老子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庄子文论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提“虚静”、“物化”和“得意忘言”。
屈原倡“发愤抒情”说。
司马迁提“发愤著书”说。
王充文论倡“真善美”相统一。
钟嵘文论以“直寻”为核心。
李白诗歌理论祟尚自然清新。
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2)王昌龄倡“诗境”论。
司空图论诗歌要有“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韩愈文论:文道合一,务去陈言,气盛言宜,文从字顺。
欧阳修文论: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严羽论诗倡“别才、别趣”、“妙悟”、“以盛唐为法”。
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3)李蛰主张“童心说”。
公安派:倡导“性灵说”,各尽其变,力求创新。
王土帧主张“神韵说”。
沈德潜主张“格调说”翁方纲主张“肌理说”。
袁枚主张“性灵说”。
六古代文学各章精华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
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和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他在政治方面主张施行美政,修明法度,举贤授能,使国家富强;在军事外交方面主张联齐抗秦。
然而被上层集团疏远、流放,最终自杀古人或曾感慨曰:“楚之治乱存亡,系于屈子一人。
” 屈原的诗歌基本上是他品味着自己的人生悲剧以及楚国的政治悲剧创作的,主要包括《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它们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又一座难以企及的巅峰,对后世的影响异常深远。
屈原在中国诗歌史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祖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愤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美人香草意象:美人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香草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骚体: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