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史论述题(汇编)
明清文学史试卷(第一套)
明清文学史试卷(第一套)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金圣叹删改的《水浒传》是回。
南宋时讲述取经故事的说经话本是。
2.《水浒传》中扈三娘的配偶是。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塾师名叫。
3.现存《金瓶梅》的最早版本是年间的《金瓶梅词话》。
它称是其作者,但我们还不知道他是何人。
4.明代第一部以昆腔演唱的传奇作品是。
“劝农”是哪部戏剧作品中的情节。
5.匡超人是中的人物形象。
雷海青是中的人物形象。
6.“虽云长篇,形同短制”,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对这部小说结构的概括。
7.《桃花扇》中,描写了李香君痛斥阉党的是这一出。
《聊斋志异》中能嗅出文章好坏的瞎和尚出自。
8.明代以“独抒性灵”为主张的诗文流派是,清代诗歌性灵派的代表人物是。
9.继《聊斋志异》后,较有名的文言小说还有纪昀的。
自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曲作品是。
10.《红楼梦》的成书史上,曾出现的书名还有和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归有光是下列哪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A、唐宋派B、阳羡派C、竟陵派D、公安派2.下列哪位作家属于明代“前七子”诗文流派()。
A、李梦阳B、王世贞C、李攀龙D、翁方纲3.“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A、刘备与曹操B、刘备与袁绍C、曹操与孙权D、刘备与诸葛亮4.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
A、薛素姐B、江城C、潘巧云D、青凤5.《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A、匡超人B、杜慎卿C、杜少卿D、牛布衣6.被鲁迅先生称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的是()。
A、《镜花缘》B、《醒世姻缘传》C、《儒林外史》D、《阅微草堂笔记》7.最早提出并运用故事演进及母题生长来研究古代章回小说的是()。
A、鲁迅B、王国维C、郑振铎D、胡适8.清代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他的诗论大抵出于()的理论主张。
A、袁宏道B、严羽C、袁枚D、刘勰9.诗句“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的作者是()。
A、袁宏道B、郑燮C、袁枚D、王士祯10.下列哪位是广东诗人()。
明代文学史习题2017-10-1
第七编明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台阁体从永乐到天顺大约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
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茶陵派李东阳,茶陵(今属湖南)人。
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
3、前七子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
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4、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
其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
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认为“真诗在民间”。
李梦阳的理论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
他的复古理论虽然有荡涤台阁体的震撼作用,但他本人的创作未能准确传达和体现出他的文学主张,反而过多地留下模拟古人的痕迹,因而受到何景明的指责。
5、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
其中,徐祯卿仅以诗赋见长,其他三人既能诗文,又善书画。
后徐祯卿加入“前七子”,体现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
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
6、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
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明代文学史论述题
●论述题:简述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演变,并举例。
一、概况:复古是明代文学的主流和总体特色,从明朝初年的宋濂到中期的前后七子,再到明末的张溥、陈子龙等人,均是鼓吹复古的。
文学复古经历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第一个复古浪潮,然后是以谢榛、李潘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第二个复古浪潮,以及明末“言志”“崇道”思潮复兴的第三个复古浪潮。
自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此命题后,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即形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明显的主线。
复古文学的兴起既是对明初“台阁体”歌吟升平、文风萎靡的反拨,又是明初王学盛行、思想异动的情势之下,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对宋元以来文学审美理性化而出现的“道学体”的逆转。
同时宋朝严羽的复古思想对明朝诗学家影响很大,不仅明初的高棅、李东阳深受影响,而且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严羽复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复古实质与目的:复古运动实质上就是一场力图恢复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的文学运动,目的是荡涤宋元诗歌之流弊,矫正台阁体之陋态,振兴儒家文化之正统,复兴汉魏高古之人品。
三、复古的动因:1.诗歌式微:从明朝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被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所取代,明代的诗学家们希望探寻诗歌复兴之途。
2.社会氛围:前七子之前的弘治时期,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有复兴的倾向,社会上学古之风日盛,为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氛围。
3.发展趋势:明初文坛在“台阁体”的笼罩下,创作大多以程朱理学为基础,道学气浓厚,追求雅正平和的风格,内容贫乏,文风萎靡,而代之而起的“茶陵派”并未彻底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四、复古运动的发展过程:◆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盛唐。
其代表人物有宋濂、高启、高棅、李东阳等人。
模拟,借拟古而振起元末纤秾柔丽之风。
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明代文学)
明清文学史习题及答案目录第七编明代文学………………………………………………………………()基本知识…………………………………………………………………………()简单解释题………………………………………………………………………()思考题……………………………………………………………………………()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第七编明代文学一、基本知识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刘基和高启。
刘基诗风近于杜甫,高启则近于李白。
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杨士奇、杨荣、杨溥。
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他著有《怀麓堂集》。
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和何景明,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5、“吴中四才子”是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
6、“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
初期则以谢榛为代表。
7、晚明李贽著有《焚书》等,他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童心说”。
8、公安派以袁宏道为代表,“公安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
9、公安派的理论主张主要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0、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钟惺与谭元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
11、明末爱国诗人有陈子龙、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等。
12、陈子龙的《小车行》、《卖儿行》等诗歌,表现了他对人民深重苦难的同情。
13、陈子龙抗清失败后的诗歌代表作是《秋日杂感》十首。
14、朱笠亭《明诗钞》把陈子龙列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15、夏完淳被俘后在押解途中作有《别云间》诗。
16、在市民通俗文学样式中,除了小说和戏曲外,散曲和民歌也是非常重要的样式。
17、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的是北散曲。
18、梁辰鱼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被称为“白苧派”。
19、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的作家有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等。
明清文学史习题集
明清文学史习题第七编明代文学简单解释题1、台阁体从永乐到天顺大约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
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茶陵派李东阳,茶陵(今属湖南)人。
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
3、前七子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
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4、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
其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
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认为“真诗在民间”。
李梦阳的理论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
他的复古理论虽然有荡涤台阁体的震撼作用,但他本人的创作未能准确传达和体现出他的文学主张,反而过多地留下模拟古人的痕迹,因而受到何景明的指责。
5、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
其中,徐祯卿仅以诗赋见长,其它三人既能诗文,又善书画。
后徐祯卿加入“前七子”,体现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
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
6、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
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2.doc
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12.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庵梦忆》作者是( )。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徐文长传》的作者:( )。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提出的口号是:________。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公安派的理论主张主要是:________。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7.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xx古代文学D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三绝”,分别是“奸绝”_____,“义绝”_____,“____”诸葛亮。
2、“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诗句中的“青丘子”是指明代诗人_____。
3、徐渭的“四声猿”是指《狂鼓史》、《雌木兰》、《》、《》四本短戏。
4、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_____的《浣纱记》,以及署名王世贞等人的《》。
5、明初,瞿佑的文言小说《》轰动了文坛。
6、晚明诗坛,以袁宏道为首的____派提出了“____说”,以______和_____为首的竟陵派倡导诗歌创作要达到“灵”而“___”的境界。
7、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词人是_____。
8、xx《湖上杂诗》xx:“桃花吹落沓难寻,人为来迟惜不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原名“恶因缘”,是按照佛教的______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因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明传奇2、神怪小说3、xx体4、xx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前xx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2、简述“沈汤之争”的背景、论争的焦点及文学史意义。
3、《聊斋志异》的诗化倾向表现在哪些方面?4、谈谈xx的神韵说和其神韵诗。
四、论述题(共20分)以《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小说为例,从题材、结构、人物塑造三个方面论述明清白话小说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D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2009-2010年第2学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xx、xx、xx。
2、xx。
3、女状元、xx。
4、xx记、xx、鸣凤记5、剪灯新话。
6、公安、性灵说、钟惺、xx、厚。
7、纳兰性xx。
8、我到此来迟更好来,想花心比见花深。
9、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发源于宋元南戏、带有浓厚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华的艺术样式,明清两代成为全国性大型戏曲。
古代文学习题集(明代部分)
古代文学习题集·明代部分一、填空:1、明代“四大奇书”是、、和。
2、《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3、《三国志演义》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4、《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或叫《》。
5、《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有回,编者是。
6、明初诗坛上被称为“袁白燕”的诗人是。
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语出自的《》一文。
8、“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和。
9、明代戏曲主要有和两大类组成。
10、朱权除了创作杂剧外,还作有兼戏曲史和曲谱为一体的著作《》。
11、徐渭的《四声猿》包括《》、《》、《》和《》四个杂剧剧本。
12、《西游记》中最成功的篇章是,最成功的形象是。
13、《西游记》是一部经过民间长期流传,最后由编定的一部长篇小说。
14、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代渐趋定型。
15、作为文学作品,猪八戒首次出现实在元末明初人所作的杂剧《》中。
16、在神怪小说中,除《西游记》外,影响最大的是《》。
17、《》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小说。
署名为“”。
18、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
19、“三言”即、和的合称,编撰者是。
20、公安派最著名的文学主张是“,”。
21、冯梦龙除了编撰“三言”外,还编辑了两部明代民歌专集《》和《》。
二、单项选择:1、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A、《三国志演义》B、《列国志传》C、《唐书志传通俗演义》D、《隋唐演义》2、《三国志演义》名播四海,最早传入的国家市()。
A、英国B、朝鲜C、日本D、法国3、《三国志演义》的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A、蜀汉的兴衰B、吴蜀的矛盾斗争C、蜀魏的矛盾斗争D、吴蜀魏的矛盾斗争4、《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是()。
A、宣扬封建正统观念B、宣扬仁政,反对暴君C、歌颂统一,反对分裂。
5、按照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来分类,《水浒传》属于()一类。
A、历史演义小说B、英雄传奇小说C、神魔小说D、侠义公案小说6、杂剧《杜甫游春》的作者是()。
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1.doc
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7,分数:14.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名叫( )。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攀龙是明代( )的代表人物。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词曲填空:白云海色曙,( )。
——明.王世贞《登太白楼》。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吴中四才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与谭元春,他们主张________,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
古代文学明清 简答论述汇总
1.明代文学的论争有何特点?(1)他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从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2)他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
(3)但晚明的时代风貌,使得多数文人缺乏学养和胸怀,在一些文学问题的论争上舍本逐末,拘泥于细枝末节;同时,为标新而故意立异,矫枉过正,陷入极端片面化的境地;在作风上党同伐异。
这使明代本来应该具有的一种学术自由争论的空气,被自以为是、相互攻击、抹煞一切的风气所污染。
2.“前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主张?(1)复古论:因不满文坛萎弱卑冗的格局,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借助复古的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
(2)主情说: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认为“真诗乃在民间”。
这些都在强调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观念与创作体持怀疑,具有某种挑战性。
(3)过多的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强调“高古者格,宛亮者调”的诗歌审美标准。
3.李东阳的茶陵派有何文学主张?(1)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宗法杜甫,“轶宋窥唐”。
(2)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李东阳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声律的掌握。
(3)这些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当时无可厚非的。
4.什么叫“八股文”?它的体裁特征是什么?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如何?(1)八股文是明代官方规定的科举应试文体,“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2)八股文的体材特征是对偶性。
(3)影响: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是无可厚非的。
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一、填空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郁离子》。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7.“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10.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茶陵派。
11.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前七子。
12.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后七子。
13.“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茅坤。
15.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集》。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袁宏道。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袁宏道。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张溥,其散文的代表作是《七录斋集》。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张岱。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
32.《水浒传》初刻全名《忠义水浒传》。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明代文学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明代文学部分)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章回小说是在宋元的基础上产生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后世长篇小说提供了和两种范式。
2.90 年代在韩国新发现的一部拟话本集名为_,作者是。
3.明中叶文坛“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和_。
4.明末_是一位少年爱国英雄,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散文_和.是其不朽的爱国主义杰作。
5.明中叶三大传奇是指梁辰鱼的、李开先的和王世贞的_。
6.明中叶前后流行的戏曲唱腔主要有_、_、_和,合称“四大声腔”。
7.明初诗坛“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有_、和_。
二、选择题l.《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主人公是_。
①玉堂春和王景隆②东舍和顺娘③秦重和莘瑶芹④秦重和罗惜惜2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
①《报刘一丈书》②《卖柑者言》③《狱中上母书》④《西湖七月半》3.被汤显祖称为“词坛飞将”的明杂剧是。
①《歌代啸》②《杜甫游春》③《四声猿》》④《中山狼》4.“一纳道人”是明代作家的号。
①徐渭②李贽③屠隆④李开先5.《曲品》是的戏曲理论专著。
①李渔②吕天成③徐渭④王骥德6.《诚意伯文集》是明代_的诗文集。
①宋濂②刘基③高启④杨基7.“真诗在民间”出自。
①李梦阳②李贽③袁宏道④归有光8.《郁离子》的作者是。
①宋濂②刘基③高启④李贽9.《山歌》、《挂枝儿》是明代_集。
①诗歌②散曲③词④民歌10.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是。
①《三国演义》②《水浒传》③《西游记》④《金瓶梅》三、名词解释1.“汤沈之争”2.公安派四、简答题1.《水浒传》中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有何典型意义?2.何谓“童心说”?李贽对明末文坛有何影响?五、论述题1.试析诸葛亮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2.举例分析《水浒传》塑造人物的艺术特点。
明清文学史试卷2
明清文学史试卷(第二套)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用西晋的《三国志》以及南北朝时的注作为历史材料,最终写成这部巨作。
2.《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步步骄]一曲为“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迤逗的彩云偏。
3.元至治年间的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宋末元初的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
4.继《西游记》之后,明末还出现了许仲琳的、董说的等神魔小说。
5.徐渭的杂剧集代表了明代杂剧最高成就,它由渔阳弄、、女状元、翠乡梦四个短剧组成。
6.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结构的概括是“虽云长篇,”,讽刺艺术的概括是“无一贬词,”。
7.明代传奇发展史的“汤沈之争”,沈是指。
《桃花扇》的作者在“小引”中称自己的作品“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
”8.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和白朴的等。
9.清代诗歌创作中,“肌理说”的代表人物是,“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
10.八股文的别名还有和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情节中,东吴实施“苦肉计”的是()。
A、孙权、鲁肃B、周瑜、黄盖C、周瑜、陆逊D、周瑜、鲁肃2.金圣叹删改的《水浒传》是()。
A、七十回B、七十一回C、八十回D、一百回3.《水浒传》中扈三娘的配偶是()。
A、史进B、张青C、王英D、燕青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是()。
A、《紫箫记》B、《南柯记》C、《紫钗记》D、《邯郸记》5.明代第一部以昆腔演唱的传奇作品是()。
A、《鸣凤记》B、《宝剑记》C、《浣沙记》D、《牡丹亭》6.下面哪一组是《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
A、婴宁、匡超人、张鸿渐B、商三官、瑞云、江城C、聂小倩、青凤、牛浦郎D、娇娜、紫鹃、红玉7.《桃花扇》中,()一出描写了主人公李香君痛斥阉党的情景。
A、却奁B、选优C、骂筵D、闲话8.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较大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明清小说论述题重点
一、《三国》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如何决定全书的结构模式与人物刻画?拥刘反曹(补)。
第一,从作品篇幅来看,全书共120回,1—50回主要写赤壁之前,各路诸侯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过程,实际上是交代了“三国鼎立”的来龙去脉和斗争背景。
51—11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兴衰成败的曲折过程。
第16~120回写三国先后被消灭,统一于晋,可以看出,刘备集团兴起的最晚而又衰败的最早,且在三国之洪力量最弱,这是历史事实,是小说作家所无法改变的。
虽然如此,作者在构思时却表现了他的偏爱,将全书的主要篇幅留给了刘备集团。
第二,从三国关系的处置上看:刘备集团是三国当中最弱小的,然而作者却把它作为中心,将最强大的曹魏作为蜀汉的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刘备集团在对付主要敌人曹魏的过程中,对东吴是又联合,又斗争。
全书的这种整体构思和布局就是由小说拥刘反曹的主题思想决定的。
第三,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
(补)二、刘备、宋江、唐僧、贾宝玉的共同点以“醇儒”为理想人格的儒生们“不知职掌何事”,“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如同泥塑”。
这样就使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内省”,而很少想到“外扩”,似乎人生来,不是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仅仅在于道德的自我完善,而程朱理学提倡“醇儒”人格、对道德的崇尚本身正包含着对才智的贬抑和排斥。
久而久之,道德修养的超前与实际才能的滞后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社会的战斗能力,由刚健自信走向了孱弱自卑,怯于反抗,怯于冒险。
这无疑造成了民族个性的孱弱。
刘备、宋江和唐僧正是在这种思想氛围中创造出来的。
当时理想的君主形象、最高层次的英雄,正是像刘备、宋江,当然也包括像唐僧这样“有德而平庸”的人物。
因此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三部书的作者为了把刘备、宋江和唐僧写成忠孝两全、仁义兼备的“醇儒”式道德完人,他们在历史原型的基础上,竭尽全力用儒家的伦理纲常对刘备、宋江和唐僧进行“醇儒”化,也就是主观上一厢情愿地拔高和净化,想方设法把他们塑造成能充分体现儒家伦理的道德领袖。
古代文学专题(2)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明清小说部分)—论述题(共3部分)
古代文学专题(2)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明清小说部分)—论述题(共3部分)三、论述题:1、试析曹操形象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比较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种种特征,其中作为反面人物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
(1)在他的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己主义。
如第四回里,在他出场不久就写他杀吕伯奢,一开篇就使他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可憎和可怕的印象。
他所说的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的这句话,道出了他的人生信条,也是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本质的生动概括。
第十七回,写他围寿春攻打袁术,因军中粮尽,竟借粮官王*(“后”下面“土”)的头来稳定军心。
既写出他的奸诈,又写出他的残忍。
他对自己手下的谋士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荀彧是他手下的重要谋士,替他出过很多好主意,为他建立了很大的功劳,他也一直对他很欣赏信任。
但当荀彧劝他不要封魏公、加九赐时,因触动了他篡权的野心,便怀恨在心,翻脸不认人,遣人送了一个食盒给荀,盒上有他亲笔的封记。
荀开盒一看,盒内并无一物,他即会意,便服毒自杀了。
其他如许田射猎、杖杀伏皇后、杀杨修、杀祢衡、梦中杀人等情节,都突出地刻画了他的阻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突出地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反面人物的基本特征。
(2)曹操身处汉末乱世,他终于成了一个“奸雄”。
作者在描写他奸诈残忍的同时,又生动地展现了他思想性格的另一面,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一面。
他虽是一个反面人物,却不失英雄本色。
首先,写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如第四回,写董卓欺君弄权,曹操对那些面对董卓专权只会哭鼻子的公卿大臣的轻蔑和嘲笑,并主动提出愿担任谋刺董卓的重任,在讨董过程中,他是一个具有讨董卓、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而高出于群雄之上的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人物;第五回《温酒斩华雄》一节,从他对关羽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能识才爱才,且能打破贵贱出身的偏见;官渡之战更是表现了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此外,他在战争中能注意发扬军事民主在采取重大的行动之前,总是要如今众将商议,听取各种意见。
古代文学史(明代)
古代文学史(明代)明代诗歌童心说: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
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
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明代散文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
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
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
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三国演义》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明代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明代文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6. 填空题名词解释1.神魔小说正确答案:是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将神佛与妖魔作为是非正邪对立的双方.表现其斗争的小说。
涉及知识点:明代文学2.吴江派正确答案:是晚明时期以沈?为中心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沈?是吴江(今属江苏)人而得名。
该派成员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等,大都是沈?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他们的剧作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
涉及知识点:明代文学简答题3.《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正确答案:《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尊刘贬曹”,其次是强调“义”的道德价值。
(1)《三国演义》继承宋代以来以蜀汉为正统的看法,表现出强烈的“尊刘贬曹”的倾向。
小说通过描写曹操的残暴奸诈、刘备的宽厚仁爱,不但表现出皇权神圣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对“仁政”和“明君贤相”的社会图景的向往。
(2)《三国演义》始终以“义”作为描写和衡量人物的重要标准。
刘、关、张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关羽更是“义气”的化身。
这种“义”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以德报德、互相帮助,与民间流行的道德观念息息相通。
涉及知识点:明代文学4.《西游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正确答案:(1)小说笔触所至,多处影射明代中后期的礼会现实。
(2)小说所写的神佛与妖魔的微妙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统治者与社会黑暗势力之间微妙关系的缩影。
(3)小说所写的各色神佛,都“极似世上人情”,展现了尘世间人的种种情态。
涉及知识点:明代文学5.《金瓶梅》的主要版本。
正确答案:《金瓶梅》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万历丁巳(1617)年刊行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也称作《金瓶梅词话》),此本称词话本、万历本或十卷本;之后的重要刊本,有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称崇祯本、说散本,可能是词话本的评改本。
还有清康熙年间的《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它以崇祯本为底本,文字上有所改动,并加上了评点,称第一奇书本、张评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1.《西游记》的问世标志着神魔小说作为一种小说类型已经成熟。
2.“二拍”指凌濛初创造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P704.“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种传奇。
P105.6.《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历史资料、民间故事、文人改编。
P517.《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
8.锦囊妙计和“耳畔分付”是《三国志演义》制造悬念的方式。
P839.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给正统文学思想带来了极大挑战。
P13910.公安派诗学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P140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1. 三言:指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这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基础上经文人加工整理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2. 茶陵派:茶陵派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而得名,成员有铎、张泰等人。
他们论诗主张宗法杜甫,针对台阁体平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虽未尽除台阁遗风,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他们的诗歌成就不高,但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3. 台阁体:明初流行的文体,因其代表作家杨士奇、杨荣等位太阁大臣而得名。
这些作家大都身居高位,远离下层社会,作品大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缺乏丰富社会生活内容和真实情感。
格平正典丽,但有肤浅,空泛的弊端,流行几十年,造成不好影响,文学史上评论较低。
4.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他们均为湖北竟陵人,因而称为竟陵派。
竟陵派看重向古人学习,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
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试题
1、《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三国演义》主题纷争):1、“正统”说;2、“忠义”说;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4、“反映三国兴亡”说;5、“歌颂理想英雄”说;6、“赞美智慧”说;7、“天下归一”说;8、“讴歌封建贤才”说;9、“悲剧”说;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12、“宣扬用兵之道”说;13、“人才学教科书”说;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15、“总结历史经验”说;16、“无固定主题”说等。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一)明君贤臣理想1、政治上行“仁政”刘备——“仁君”典范:“仁”为赢得民心手段: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
“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
《三国演义》第60回刘备说: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
2、人格上重“忠义”诸葛亮——“忠”的楷模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臣职守。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二)“拥刘反曹”倾向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简述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演变,并举例。
一、概况:复古是明代文学的主流和总体特色,从明朝初年的宋濂到中期的前后七子,再到明末的张溥、陈子龙等人,均是鼓吹复古的。
文学复古经历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第一个复古浪潮,然后是以谢榛、李潘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第二个复古浪潮,以及明末“言志”“崇道”思潮复兴的第三个复古浪潮。
自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此命题后,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即形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明显的主线。
复古文学的兴起既是对明初“台阁体”歌吟升平、文风萎靡的反拨,又是明初王学盛行、思想异动的情势之下,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对宋元以来文学审美理性化而出现的“道学体”的逆转。
同时宋朝严羽的复古思想对明朝诗学家影响很大,不仅明初的高棅、李东阳深受影响,而且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严羽复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复古实质与目的:复古运动实质上就是一场力图恢复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的文学运动,目的是荡涤宋元诗歌之流弊,矫正台阁体之陋态,振兴儒家文化之正统,复兴汉魏高古之人品。
三、复古的动因:1.诗歌式微:从明朝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被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所取代,明代的诗学家们希望探寻诗歌复兴之途。
2.社会氛围:前七子之前的弘治时期,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有复兴的倾向,社会上学古之风日盛,为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氛围。
3.发展趋势:明初文坛在“台阁体”的笼罩下,创作大多以程朱理学为基础,道学气浓厚,追求雅正平和的风格,内容贫乏,文风萎靡,而代之而起的“茶陵派”并未彻底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四、复古运动的发展过程:◆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盛唐。
其代表人模拟,借拟古而振起元末纤秾柔丽之风。
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
以盛唐为法。
高棅专门编撰《唐诗品汇》,提出“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中唐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当时的台阁重臣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三杨是指杨士奇、诗文以欧、曾为师。
他们所写的诗文内容大都比较平乏,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大多为应制、颂圣或应酬、南朝宫体诗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
)李诗学汉唐的。
他的这些复古论点成为前、后七子拟古派的先1465—1572),文坛上流派众多,互相间有融合,也有冲突,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掀起了第一和第二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
这期间的主要流派有前后七子和唐宋派。
1.郎署文学:在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是邵宝、储巏。
二人被视为复古运动“开启门户”的人物。
在诗文复古方面,储巏重视“法律”、“典则”,他还非常反感当时靡弱的文风,竭力倡导刚健向上的诗风。
他的许多文学主张与活动,为后来的李梦阳发动诗文复古运动奠定了基础。
邵宝是茶陵诗派李东阳的门生,他有着较为明确的崇古观念,认为汉时古作在千年后仍被人们摹拟,并不是人们盲目的贵古贱今,而是因为它承载了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为古今所共有的审美心理和精神。
诗文复古不单是对古作在“体”即外在形式等方面的模仿和沿袭,而更是应该是一种主体积极审美取向的内在诉求。
2.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
杨慎不仅拜于李东阳门下,还结识了同门下的前七子代表李梦阳和何景明,他经常和何景明切磋试论,并为李梦阳编了《空同诗选》。
面对前七子偏狭的复古文学思潮,杨慎“于李、何诸子之外,拔戟自成一队”。
杨慎的诗歌主张显得更加通达和客观。
他认为唐诗继承了《诗经》的主情传统,所以他非常推崇唐诗,认为唐绝句达到了“后人力追莫嗣”的高度,但杨慎不专主盛唐,不偏废中晚唐,还提出了“人人有诗,代代有诗”的诗歌主张,不可云“宋无诗”。
3.金陵四大家:“金陵四大家”是顾璘、陈祈、王韦、朱应登四人的合称,是因地域因素结合而成、在理论和创作倾向上体现出某种群体特征,而组织松散的文人集团。
顾璘和陈祈二人在南京倡导复古思想,与京师前七子的主张遥相呼应,顾璘批点《唐音》,大力推崇盛唐格调;陈祈编选《古律手抄》,力图以盛唐之音规范当时学诗之风。
4.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生,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在权力地位上,不满于李东阳等馆阁文臣的压制;二在文风上,不满于三杨以来流行的台阁风格;三在思想上,不满于越来越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及其对文学的侵蚀。
同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七子复古与王守仁心学的同时出现。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
前七子主要是在弘治、正德年间,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还包括何景明、王久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提倡学习古人的格调、法式。
核心人物李梦阳的复古主张尤为明显。
他提出“宋儒兴而古文废”,“诗至唐,古凋亡矣”,还提出重视真情表现真情的主情论调,“以我之情,尺寸古法”,并且认为“真诗在民间”,对传统的文学观念提出质疑,李梦阳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诗歌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客观现实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
也反映了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变俗的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
评价:他既反对台阁体的虚饰,又不满于李东阳的萎弱。
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学复古,正是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一个旗帜鲜明的文学运动。
这一运动,对于台阁体反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诗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对于宣扬道学的“理气”诗风也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5.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
虽说在主体上主要是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但各人趣味有所不同。
一方面,他们提倡唐宋古文的载道传统,有比较浓厚的宗经明道色彩,但陷入重理轻辞的局限。
另一方面,他们也主张直抒胸臆,借古人之法来表现个人之真精神与真面目,反对七子复古之举中“琢句为工”的模拟风气。
唐宋派作家变效仿秦汉为学习欧曾,变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对七子的复古之风起了一定的遏制和纠偏作用,给后来的公安派以启迪,对清代桐城派亦有很大影响。
王慎中起初提倡取法秦、汉古文,后来复古志趣发生变化,把宋人欧阳修、曾巩作文之法当作重点学习对象。
唐顺之与王慎中尊宋的态度相似,原不信服,后来对曾巩推崇备至,提倡“本色说”。
茅坤曾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将上述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
归有光是唐宋派文人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散文也被誉为“明文第一”。
在散文方面,既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又尊尚唐宋诸家,对学古对象的择取更为宽泛。
他对后七子对“琢句为工”的模拟风气难以容忍。
6.后七子:至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为众人所瞩目。
其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1)作为后七子复古理论集大成者的王世贞,他的《艺苑卮言》中提出复古的同时反对剽窃和模拟,主张学古和师心的结合。
他主张诗与文的创作都要重视“法”的准则。
特别是到了晚年,他在反省格调说的流变时,明确地将主格调者分成两种,一种是“先有它人而后有我”的“用于格者”,另一种是在“先有己”的基础上学习古人的“用格者”,从而提出了“有真我而后有真诗”的主张。
2)李攀龙在《古今删诗》选先秦汉魏、唐及明诗,表现“宋无诗”的主张,明朝诗歌以情为主,与宋朝诗歌以理为主大相径庭,因此反对宋朝诗歌。
3)谢榛认为汉、魏诗歌可以并提,但是“魏不逮汉也”。
也认同诗歌高古应该师承汉魏、盛唐。
评价:从总体上看,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强调取法须高,入门须正,强调格调说,虽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主张灵活多变,神化无迹。
同时,后七子曾对当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影响的唐宋派文人的某些观点提出了批评,击中了唐宋派一些作品理气过重的弱点。
后七子创作的弊病在于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以至于难脱蹈袭的窠臼。
◆随后复古思潮出现短暂的中断,这一时期反复古思潮出现,由激进的李贽,接受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抨击伪道学与重视个性精神的离经叛道的启蒙色彩;到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提出“性灵说”的文学主张,并力矫前后七子文学复古所难以和服的拟古蹈袭的走向俚俗肤浅的弊端;继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崛起文坛,力图将文学引入“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
这时期晚明小品文趋于兴盛,体制短小,风格隽永,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文学趣尚的某种变化。
◆明末文坛,时局动荡不安,明朝政府面临覆灭的危机。
特殊的时代环境给文坛带来新的影响。
文社的兴起是明代末年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文社的兴起带来了明代第三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
复社:崇祯元年,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复社,与此同时,陈子龙、徐孚远、周立勋等创建几社,与复社遥相呼应。
这两个文人团体以“复古学”为宗旨,提倡“兴复古学,务为有用”的复古实用思潮。
陈子龙是复社和几社文人中的重要代表,在文学主张上,他注重复古,完成的《几社文选》提倡“文当规模两汉,诗必宗趣开元”的文学思想,同时他并不泥古不化,提倡在古法中贯穿作家真情即“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由此出发,他可定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但也指出“模拟之功多而天然之资少”,实即要求学古与求真相统一。
多感时伤事之作,具有浓烈的感情与爱国色彩。
评价:明末文社虽然倡导继承“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思想,但并未陷入无病呻吟的模拟误区。
在复古内容上强调“兴复古学”重视文章的“经世”功能,为朝廷的革新政治服务。
明末社团所倡导的这种复古思想得到社团广大成员的广泛宣传和支持,掀起了明代末年第三次文学复古思潮。
五、看法:1)优点:①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不仅是一次文学运动,而且是一次思想运动。
与唐代古文运动一样,具有恢复古代文学传统和复兴儒学的双重目的,都给当时的文学界和思想界带来了冲击和活力。
②复古运动也为历史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建立了以格调说为核心的古典诗学理论,并在品评古代诗文体貌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就。
③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在有反理学、反人性压抑的倾向,对晚明重情文学思潮有先导之功。
他们的诗文创作中,注重修辞、声律等文学作品外在的表现形式,崇尚捍卫古诗的自然真率,崇尚秦汉顾问的情质宛恰,一定程度上是反抗理学对文学的渗透。
④求真、求情,重自然、重民间文学,逐渐把“真”、“情”引入到他们的诗文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中,用来和内容枯燥、形式僵化的台阁体、八股文相对抗。
如前七子核心人物李梦阳就提出“真诗乃在民间”。
2)缺点:①重形式,轻内容,复古重体格声调、以再现汉魏盛唐文学风貌为目标,因此也被人称为“形式上的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