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2明代前期的诗文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公衡》
真与美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的因果 性,而是具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清晰、畅达、省净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 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 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 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 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 宋濂《王冕传》
杨荣(1371—1440),原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 人。 永乐八年(1410),随朱棣北征鞑靼。永乐十二年(1414),带 皇太孙朱瞻基北征蒙古。 永乐十六年(1418)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任首辅大臣。朱棣 迁都北京,杨荣是重要的支持者。永乐十九年(1421),明王朝正式 迁都北京。 荣历事四朝(建文、永乐、洪熙、宣德),谋而能断。 论事激发,不能容人过。然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 意,辄得解。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免戍边,皆赖其 力。尝语人曰:事君有体,进谏有方,以悻直取祸,吾不为也。 ——《明史》
第一章 明代前期的诗文、 戏剧和文言小说
一、明代前期的诗文 1、高启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
洲(今江苏苏州)人。
其诗快若迅鹘乘飙,良骥蹑景,丽若太 阳朝霞,秋水芙蓉。
——王世贞《明诗评》
青丘诗,众长咸备,学无常师。才气豪 健而不剑拔弩张,辞采秀逸而不字雕句绘。 俊亮之节,醇雅之音,施于山林、江湖、 台阁、边塞,无所不宜。有明一代学古而 化,不泥其迹者,惟此一人。
7.明代诗文
第七章明代诗文一、概述㈠明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学思潮:公元 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在政治上极力巩固皇权统治,废除在历史上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设立内阁大学士,使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他在文化思想上实行严酷专制,一面积极地提倡程朱理学和八股文,以此为标准,从知识分子中招揽人才(科举制);一面又大兴文字狱,对有进步思想或越轨行为的文人予以迫害残杀,采取笼络加高压的政策。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文学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风逐渐形成,这也决定了明前期文学发展进入低谷,成就不当。
明朝中期,(即孝宗、武宗年间),土地大量兼并产生许多流民,这些自由劳动力涌入城市,促进了城镇手工业发展,形成资本主义萌芽,昌盛了新的思想意识。
著名哲学思想家王守仁提倡“心学”,要求发展个性,对程朱理学中束缚人性的东西给予批判。
王艮将王守仁的哲学进一步发挥。
李贽:被封建统治者称为异端,其哲学思潮主要在《焚书》、《续焚书》中,他在思想政治上反对儒学,尤其痛恨伪道学,对程朱理学进行尖锐的批判,在他看来,道就是日常生活、穿衣吃饭,道并不是束缚人们的欲望,而是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从而与程朱理学尖锐对立。
在文学上,他提倡“童心”说,他认为“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说:“天下之圣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文章既然是表现“童心”的,那么一切模拟剽窃的东西,便都是“假”言。
所以,他反对复古派的拟古主义。
李贽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虽然是建立在唯心注意哲学思想之上,但他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和要求,带有叛逆性和战斗性。
㈡明代诗文发展概况明代诗文总成就不能与唐宋诗文相比。
但他们继承了前代作家的成同,仍然创作出了许多名篇佳作。
明代诗文流派众多,情况复杂,这是本章一难点。
1、前期:明前期文坛,除明初宋濂、刘基、高启等几个由元入明的作家,写了一些较有现实内容的诗文外,整个文坛被形式主义文风多垄断。
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充斥文坛百年之久,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中国古代文学史IV》-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IV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9050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IV英文名称: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古代文学作品选》IV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IV》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明清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揭示明清文学的发展变化及其新的特色、成就。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明清文学发展的脉络,掌握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样式(如诗歌、散文、传奇、拟话本、章回小说等)的特点及发展概况;牢固掌握本时期著名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文学的多方面的发展过程,加深对封建时代末期中国社会的风俗民情、思想潮流以及社会的变迁等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
As a basic specialized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evolution of literary trend in Ming & Qing dynasties and reveals its development, change, new features and accomplishments. On the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1) gain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literature development of Ming & Qing dynasties; 2)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literary genres [like poetry, prose, legends, vernacular novels, chapter novels, etc.]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3) grasp the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iterary works of famous authors in this period so as to hav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multifacet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Chinese social customs, thought trends and social vicisssitudes;4)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 they can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各章节有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系统地了解明清文学发展的脉络,掌握明清文学中一些重要文本的基本内容,明了明清文学与时代思潮的发展演变,揭示明清文学的发展变化及其新的特色、成就。
(完整版)02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明前中期诗文
▪ 尚忆秦松帝跸留,至今风雨未全收。天门倒泻银河水,日 观翻悬碧海流。欲转千盘迷积气,谁从九点辨齐州。人间处 处襄城辙,矫首苍茫迥自愁。
二、嘉靖、隆庆年间的散文
▪ 散文领域,前七子将秦汉散文作为典范加以推崇,在改变弘 治、正德间文坛风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模拟风气的 盛行,所谓“独观其一,则古色苍然;总而读之,则千篇一 律”。
二、王鏊、钱福与八股文的成熟
▪ 成化、弘治是明代八股文演变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八股文 的体制与格式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 八股文醇深典雅,被视为八股文“正体”。
▪ 成化、弘治间的八股文作家以钱福、王鏊为代表,其中王鏊 被誉为“一代之俊英,斯文之宗主”(俞长城《百二十名家 制义序》),所作八股文开创了一代文风。
二、刘基的诗
▪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 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 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 (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 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 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 成公。
▪ 刘基不以诗名,但其诗在后世得到了很高评价。其诗为论者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明 初 诗 文 ▪ 第二节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诗文 ▪ 第三节 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 ▪ 第四节 八股文的定型与繁荣
第一节 明 初 诗 文
一、“明诗冠冕”高启与“吴中四杰”
▪ “吴中四杰”之中,高启 (1336—1374)声名最著, 甚至被认为是“明诗冠冕” (朱庭珍《筱园诗话》)。 高启元末主要生活在张士诚 占领的吴中地区,出入淮南 行省参政饶介府第,后隐居 吴淞江青丘。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1、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使市民阶层扩大。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人员复杂,包括商人、作坊主、手工业工人、自由手工业者、艺人、妓女、隶役、各类城市贫民和一般的文人士子等。
2、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然的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在明代的诗、文、小说、戏曲中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
3、作品内容市民化的同时,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
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4、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膨胀,不可避免使文学创作商品化。
5、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6、王学左派(泰州学派):思想家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冲击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在客观上了突出了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
此后,心学亦称王学,流布天下,形成多种派别。
其中,泰州学派又称王学左派,从王艮、徐樾、颜钧、罗汝芳,到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
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
7、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到明代定型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现存的宋元话本已经分卷分目,王国维认为这是“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除分回立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的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8、从明代戏曲、小说及民歌等通俗文学的发展,简要论述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第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明代文学家对于情感的论述特别丰富,往往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
这是宋元以来对于理学专制的反弹,是肯定自我、张扬个性的一种表现。
第七编明代文学2
第一节明代前期的诗文◆明代前期的诗文创作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明初,诗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人为代表,散文以宋濂、刘基较有影响◆2: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3:成化至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一、“吴中四杰”的诗歌创作◆《明史·文苑传》:“明初文学之土,高、杨、张、徐、刘基、袁凯以诗著”◆“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高启(1336~1374)是吴中具有代表性、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是最具悲剧性的诗人。
◆反映当时战乱生活,如《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登览怀古诗歌较有特点,如《岳王墓》:◆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股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描绘农村现实生活和民间的风俗,有朴素真实的风土气息◆《养蚕词》:◆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二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檐前缲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词家射雕手”◆咏物词◆《泌园春•雁》:◆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
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
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
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
相呼共宿寒烟。
想只在、芦花浅水边。
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
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
须高举、教弋人空羡,云海茫然。
古代文学史(二)第七编
古代⽂学史(⼆)第七编第⼀章、明代诗歌A⼀、单选识记1、明初诗⼈的代表是刘基和⾼启。
(1)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诗⽂集《覆瓿集》、《犁眉公集》、《写情集》,后⼈编《诚意伯⽂集》。
(2)⾼启:字季迪,晚号槎轩,⾃号青丘⼦,诗集《⽸鸣集》、⽂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后⼈编《⾼太史⼤全集》。
2、吴诗派:“吴中四杰”⾼启、杨基、张⽻、徐贲。
3、闽诗派:林鸿、⾼棅4、江右诗派:刘崧5、粤诗派:孙贲6、袁凯:咏⽩燕诗著名⽽被称“袁⽩燕”7、对明初⽂风从纤丽向质朴转变起了重要作⽤,并成为后来前后七⼦复古主义⽂学主张的先声的作家是刘基;诗风是杜甫之后具有“沉郁”风格的诗⼈。
8、明初在艺术上兼师汉魏以来各家诗⼈之长的诗⼈是⾼启;诗风与李⽩相近,具有“豪放”风格。
9、“台阁体”:杨⼠奇、杨溥、杨荣10、明初在台阁体垄断诗坛时能独树⼀帜的诗⼈是于谦(字廷益,著《于叫肃集》)。
11、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著《怀麓堂集》)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茶陵诗派;⾸先冲破台阁体的束缚,成为明初从台阁体到前七⼦之间过渡⼈物。
12、以上属于明代早期诗歌的代表⼈物。
13、“前七⼦”: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著《空同集》)、何景明(字仲默,号⼤复⼭⼈,著《⼤复集》)、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提出的⽂学⼝号是“⽂必秦汉,诗必盛唐”。
14、吴中四才⼦:祝允明(字希哲,号枝⼭,著《怀星堂集》)、唐寅(字伯虎,⼀字⼦畏,号六如居⼠、桃花庵主,著《六如居⼠集》)、⽂徵明、徐祯卿。
15、“后七⼦”: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著《沧溟集》)、王世贞、谢榛(字茂秦,号四溟⼭⼈,著《四溟集》、《四溟诗话》)、宗⾂、梁有誉、徐中⾏、吴国伦。
16、李攀龙死后,独主⽂坛⼆⼗年的⽂豪是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号弇州⼭⼈,著《弇州⼭⼈四部稿》、《弇州⼭⼈续稿》)。
17、以上属明代中期诗歌的代表⼈物。
18、晚明思想与⽂学⾰新的旗⼿是李贽(号卓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著《焚书》、《续焚书》、《藏书》,提出“童⼼说”)。
明代文学郭兴良周建忠版
▽明代还出现了“中篇传奇小说”,如李昌祺《剪灯余话》中 的《贾华云还魂记》、玉峰主人的《钟情丽集》等。
明代文言小说是从唐传奇到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之间的桥梁。
二、明代小说艺术质量提高,突出表现在创作主体、 人物塑造和艺术结构的变化上。
(1368—1644)
第一章 概 述
从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年)开国,到 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十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644年)李自成入 京、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的统治共277年。
明代文学:1368年 → 1644年
以1522年(嘉靖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明前期:1368—1521年(正德末) 明后期:1522—1644年
▲ 思想文化方面:专制统治削弱,新思潮应运而生,王学左派 影响广泛而巨大。
王学——王守仁(王阳明)的心学 → 王学左派
南宋 程朱提倡“理学”——“读书明理”,儒家经典中求理 南宋 陆九渊提倡“心学”——“心即理也”,内心反省求理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并发展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 王守仁(王阳明)的“心学”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外无物,无理,无事,无义,无善”。 “理”即“吾心之良知。” “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
明代社会历史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 → 明惠帝朱允炆
↓
↓
1368开国 定都南京 朱元璋之孙
年号洪武(共31年) 年号建文(仅4年)
1398年病逝
1402年自焚于宫中
→ 明成祖朱棣
↓
朱元璋之四子燕王 守北京
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 德州一带拉锯战
1.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 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 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 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 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 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 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 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 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 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 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 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 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 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 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 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 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 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艺术特点
1.形式活泼。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并非一本正 经地进行说教,却通过生活中卖柑和买柑这样一件小事引起, 通过卖买双方一问一答,由表及里,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 既使文章具有可读性,又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形象鲜明。先二十余字画出一幅外表烨然、内若败 絮的柑子的写生图。其次通过对话,塑造了聪敏机智且颇具 正义感的小商贩和不善言词的书生形象。又通过卖柑者之言, 揭露满朝文武官员昏玻无能的丑相。 3.修辞丰富。运用对比手法,柑的外形与内质的美与 丑对比,文官武将外表显赫和本质昏慵的对比等,使形象更 鲜明且深化了主题。使用反诘,即使语言活泼紧凑也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运用排比句,文中长、短排比交杂使用,使 文章虽短而气势壮阔。
明代文学概述
第一章明前期诗文(一)宋濂(1310-1381)《宋学士文集》(二)刘基(1311-1375)《诚意伯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P16(三)高启(1336-1374)《高青丘集》《登金陵雨花台观大江》P1(四)方孝孺(1357-1402)《逊志斋集》二、台阁体和茶陵诗派(一)三杨与“台阁体”(永乐、成化)概说明代戏曲的总体特征第一章明杂剧一、前期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1、朱权《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太和正音谱》(现存最早北杂剧曲谱理论著作)2、朱有燉《诚斋传奇》31种杂剧二、中后期北曲向南曲转变1、揭露世态炎凉:中山狼题材王九思《中山狼》——开明代单折短剧先河康海、陈与郊《中山狼》汪廷讷《中山救狼》2、讽刺徐复祚《一文钱》(卢至),王衡《郁轮袍》(王维)、《真傀儡》、吕天成《齐东绝倒》3、爱国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4、爱情冯惟敏《僧尼共犯》(明禅、惠禅)、孟称舜《人面桃花》、汪道昆《大雅堂乐府》(《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三、徐渭1、生平(1521-1591)“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2、剧作:讽世杂剧“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凤得凰)3、理论著作:《南词叙录》(三)高濂《玉簪记》陈妙常、潘必正周朝俊《红梅记》孙钟龄《东郭记》、《醉乡记》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汤“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二)故事梗概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
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教材第四册目录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1章上古神话第2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第3章《诗经》第4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第5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第6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1章秦与西汉散文第2章西汉辞赋第3章司马迀与《史记》第4章东汉辞赋第5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第6章汉代乐府诗第7章汉代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1章三国文学第2章两晋文学第3章陶渊明第4章南朝文学第5章北朝文学第6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1章隋及初唐文学第2章盛唐诗歌第3章李白第4章杜甫第5章中唐诗坛第6章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第7章古文思潮与唐文的成就第8章传奇与敦煌文学第9章晩唐五代诗坛第10章词的兴起与晩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初期文学第2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3章北宋前期词坛第4章苏轼及其文学家族第5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6章北宋后期诗词第7章南宋前期文学第8章陆游与中兴诗坛第9章辛弃疾第10章南宋后期的文学第11章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绪论第1章辽、西夏诗文与金代诗词第2章元代诗词散文第3章说唱艺术与诸宫调第4章元代前期杂剧第5章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第6章王实甫与《西厢记》第7章元代后期杂剧第8章元代散曲第9章南戏的兴起、文体与《琵琶记》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第1章明前中期诗文第2章明代文言小说第3章《三国志演义》第4章《水浒传》第5章明代戏曲第6章汤显祖第7章《西游记》第8章《金瓶梅》第9章晩明诗文第10章明代话本小说第11章明代词曲与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第1章清初诗文的繁荣第2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3章清初白话小说第4章《聊斋志异》与文言小说再兴第5章《儒林外史》第6章《红楼梦》第7章清中叶文学的多元格局第九编晚清文学绪论第1章龚自珍的诗文第2章魏源、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的诗第3章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第4章古典小说的畸变第5章光、宣、民初的诗文第6章“小说界革命”与晩清戏曲第7章藏、蒙古、柯尔克孜族的三大史诗。
八、明代文学[1]
3、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人中,号轶符,又 号大樽,松江人。参加复社,又结几社。代表作主要 有《秋日杂感》、《小车行》等。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然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我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风吹黄篙, 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3、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人。 著有《海浮山堂词稿》,代表作《玉芙蓉· 喜雨》: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 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 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4、薛论道(1531-1600),字谈德,别号莲溪居士,河北人。 著有《林石逸兴》,代表作《水仙子· 愤世》:
2、作者: 作品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 编次”。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一说山西太 原(或东原、钱塘)人,浙江人更为可信。著有小 说《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以及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等。参与《水浒传》的创作。 3、版本:(1)嘉靖本:明代嘉靖壬午(1522)刻《三 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则,首有庸愚子(金华 蒋大器)《序》和修髯子(关中张尚德)《引》。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一百二十回 本,实系明末无锡人叶昼假托李贽所批。 (3)“毛本”:康熙十八年(1679),毛宗岗 假托金圣叹评改本“贯华堂第一才子书”,删改较 多,回目对偶,一百二十回,卷首有金圣叹《序》。
五、明代后期诗文
1、“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公安派反对诗文复古,提倡“抒写性灵”,袁氏 兄弟三人,袁宏道成就最高。袁宏道(1568-1610), 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诗文兼擅。 2、“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竟陵派别立“幽深孤峭”之说,以矫正公安派俚 俗之失,甚有影响。钟惺(1574-1625),字伯敬,号 退谷、退庵,江西永丰人。临终受戒,法名断残。诗 文主张既反对七子之失,又纠正公安之弊。散文代表 作有《浣花溪记》等。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 号鹄湾,又号寒河,湖北竟陵人。与钟惺为友,共选 《诗归》。其小品文颇有佳篇。现举二人诗作如下:
古代文学第七章1234节
8.英宗
朱祁镇 天顺 1457---1464 7年 宠信宦官曹吉祥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学术。
4、文学上: 宋濂、刘基、 吴中四杰:高启、徐贲、张羽、杨基等 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水浒》《三国演义》
明代中期文学发展概况
成化至嘉靖年间。
9.宪宗 朱见深 成化 1464---1687 23年
王袆干预公事,闻于太祖。差人提取屠性等五人到京, 命王袆、许元、王天锡发充书写,惟屠性、孙履诛之。 (刘辰《国初事迹》)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曰温树。 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 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不朕欺。” (《明史· 宋濂传》)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将行,辞其友翰林学士宋濂。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 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 “天子官汝五品秩,乞骸骨归,恩甚大,汝知保之之道 乎?德基谢曰:“愿卒教之。”濂曰:“慎毋出户,绝 世吏,勿与交,吾之教子,无以加此矣。”德基至家如 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宋濂:《吴德基传》)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叛乱。武宗遂南下 亲征。然而当武宗到达河北涿县时,王守仁擒获宁 王的捷报已到。但这个消息丝毫没有降低武宗的兴 致,他又一手导演了一幕闹剧,他将朱宸濠重新释 放,由自己亲自在将他抓获,然后大摆庆功宴,庆 祝自己平叛的胜利。但途中经过在山东临清时,武 宗竟然失踪了一个月,臣僚皆不知皇帝哪里去了。 原来,武宗在太原时得到一个艺妓刘良女,宠爱一 时。他西游宣府回来后 ,将刘良女安置在西苑太液 池腾沼殿中,号称夫人,俗呼为刘娘娘。武宗对刘 良女非常好,凡是豹房中有谁偶尔犯了小错,只要 刘良女在武宗面前替他求情,武宗就不会追究。此 次南巡,武宗原本要带她同行的,但刘娘娘当时恰 巧得病,武 宗与之约定以玉簪为信物,待病好后派 人来接。武宗过卢沟桥时不慎将玉簪掉落河中。及 至临清,武宗遣信使接刘,但刘氏因无信物不肯来, 武宗只好亲自回京,前后将近一个月。由是观之, 则武宗亦有痴情的一面。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七编 明代文学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明代诗歌名词解释台阁体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
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
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
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
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
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明代文学第七章明代诗文
• 杨仪《骊珠杂录》曰:"时大本赋 《白燕》诗,呈杨铁厓,铁厓极称' 珠帘'、'玉剪'之句。袁景文在坐曰: '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 为然。景文归作诗,翌日呈之,铁
厓击节叹赏,连书数纸,尽散坐客, 一时呼为'袁白燕'。以此得名。李献 吉曰:'《白燕》诗最下最传。'非通 论也。&2、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总体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
“其持论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 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其为 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
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 篇。”(《明史·李攀龙传》)
“后七子以李攀龙为冠,……今观其集, 故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 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杂文更有意诘 屈其词,涂饰其字,诚不免如诸家所讥。 然攀笼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 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 (《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
在彼非不精工,习而宗之者愈似愈乖,不可有二,何则?徇
所美而乏通才,局于格而寡新法,守而弗化,极而弗变,其 神者不全耳。"承甫之论历下,与余所评驳若合符节。元美虽 为于鳞护法,亦不能坚守金汤矣。前辈又拈历下《送楚使》 诗"江汉日高天子气,楼台秋敞大王风"云:"此贺陈友谅登极 诗也。"与承甫引淮海生之语相类,附及以资一笑。
狙公
• 楚有养狙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 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 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 畏苦之,弗敢违也。
•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 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 则吾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 相携而入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7第七讲明代诗文(一)
《列朝诗集》甲集卷四上 启字季迪,长洲人。至正丁酉,张氏开藩平江,承制 以淮南行省参政饶介为咨议参军事。季迪年二十余, 介览其诗,惊异以为上客。季迪谢去,隐吴淞江之青 丘,自号青丘子。洪武初,召入纂修《元史》,寻入 内府教功臣子弟,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三年七月廿 八日,与史官谢徽俱对上御阙楼,时已薄暮,擢户部 侍郎,徽吏部郎中。自陈年少,不习国计,且孤远不 敢骤膺重任。徽亦固辞,并赐内帑白金放还,退居青 丘。先是,季迪以史事为祭酒魏观属官,雅相知契。 观奉命守苏,为季迪徙居城中夏侯里,接见甚密。观 改修府治,季迪作《上梁文》,连坐腰斩,洪武七年 也,年三十有九。季迪身长七尺,有文武才,无书不 读,而尤邃于群史。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 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统元年(1333) 进士,历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副提举,后 辞官归隐。至正二十年(1360)受邀为朱元璋 谋士。明初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封 诚意伯,又称刘诚意。著作集《诚意伯文集》 二十卷、寓言笔记《郁离子》。
二、吴中四杰: 明初诗人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均为吴 中人,诗多怀旧、题咏之作,称“吴中四 杰”,高启成就最高。四人明初均遭逢不 幸,死于非命。 杨基,字孟载,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 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张羽,字来仪,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 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 徐贲,字幼文,洪武十三年,以“犒师不周” 处死。
三、宋濂、刘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 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义乌) 人。宋濂元末受学浙东金华学派吴莱、黄溍等, 为文强调经世致用,顺帝时召为翰林院编修,辞 不赴。后从朱元璋,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 中病死于夔州。代表作品有散文《送东阳马生序 》、《阅江楼记》,人物传记《秦士录》、《王 冕传》等,文论《文原》、《答章秀才论诗书》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是广为传颂的
名篇。
《王冕传》
▪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 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 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 人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 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 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 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 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失之差。人识之,冕曰: “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 何景明(1483—1521)所长为七律,许学夷甚至推为“国朝七 言律第一。李梦阳学杜崇尚雄浑的格调,何景明则偏于俊逸、闲 雅的风格。 ▪ 汉水东驰入楚来,长沙秋望洞庭开。江清楼阁中流见,日落帆 樯万里回。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湘南两度曾游地, 惆怅烟花暮转哀。
▪ 其时诗坛另一重要群体是吴中诗派,代表人物有唐寅、文徵明等。
制义序》),所作八股文开创了一代文风。
三、八股文在正、嘉间臻于鼎盛
▪ 与成化、弘治时期注重八股文的文体规范相比,这一阶段更 偏重八股文的气格和篇章技法。技法方面,古文章法尤其是 唐宋八大家的文法被广泛运用于八股文写作, ▪ 嘉靖时期八股文的显著特点是“以古文为时文”。这一风气 由唐顺之等人开启,至归有光达到顶峰。
▪ 李东阳被视为台阁体代表作家之一,既缘于他长期身处馆阁 的人生境遇,又与他论文与杨士奇等人立场相近有关。
▪ 真正在理论、创作两方面洗尽台阁习气的,是继李东阳而起 的李梦阳、康海等前七子。针对台阁体熟烂、肤廓的流弊, 他们提倡“文必秦汉”,目的是从审美层面对古文的特征予 以强调,倡导文辞质朴。
▪ 从康海的殿试策为“天下传诵则效,文体为之一变”的情况 来看,他在散文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刘基的诗
▪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 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 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 (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 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
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
成公。
▪ 刘基不以诗名,但其诗在后世得到了很高评价。其诗为论者 所重的多创作于元末。 ▪ 天冥冥,云濛濛,当天白日中贯虹。壮士拔剑出门去,手 提仇头掷草中。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精诚感 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壮士呼, 天马驰,横行白昼,吏不敢窥。戴天之耻,自古有必报,天 地亦与相扶持。夫差徒能不忘而报越,栖于会稽又纵之。始 知壮士独无愧,鲁庄嵇绍何以为人为?
▪ 嘉靖前期诗坛另一股影响较大的风气是学中唐诗。皇甫汸 (1498—1582)、皇甫涍、华察、王立道、施峻、蔡汝楠等 人有感于学六朝、初唐诗风所导致的“弱靡不振”,转而效 法中唐钱起、刘长卿等人以救其弊。 ▪ 不识别家久,但看明月晖。关山一以鉴,驿路远相违。影 落吴云尽,凉生楚树微。天边有乌鹊,思与共南飞。
▪ 高启作于元末的诗,现实性较强。如《塞下曲》: ▪ 日落五原塞,萧条亭堠空。汉家讨狂虏,籍役满山东。去 年出飞狐,今年出云中。得地不足耕,杀人以为功。登高望 衰草,感叹意何穷!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 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 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 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陵派并行的性气诗派。他们推崇的诗人不是李、杜,而是宋代理
学家邵雍。其中一部分作品,能做到哲理与诗心涵融无间,被称 为山林诗,有助于矫正台阁体的肤廓之弊。
▪ 第一次复古运动的中坚是前七子,主要活动于弘治、正德年 间,故又称“弘正七子”,核心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 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 前七子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提出以汉魏古诗和盛 唐律诗为取法对象,矛头主要指向茶陵派和性气诗派,希望
第一章 文
明前中期诗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明 初 诗 文 ▪ 第二节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诗文
▪ 第三节 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
▪ 第四节 八股文的定型与繁荣
第一节
明 初 诗 文
一、“明诗冠冕”高启与“吴中四杰”
▪ “吴中四杰”之中,高启 (1336—1374)声名最著, 甚至被认为是“明诗冠冕” (朱庭珍《筱园诗话》)。 高启元末主要生活在张士诚 占领的吴中地区,出入淮南 行省参政饶介府第,后隐居 吴淞江青丘。
借复古达到反映现实及强调诗歌审美特征的目的。
▪ 李梦阳所作七古,被沈德潜评为“雄浑悲壮,纵横变化”。音调雄壮, 气象阔大,粗具盛唐诗气象。 ▪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石家官 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牵爷 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儿女牀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将 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思考题:
▪ 1.高启、刘基等人作于元末与明初的诗在风格上存在较大不同, 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 2.明代前期台阁文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3.前后七子同倡复古,二者在理论主张上有什么区别? ▪ 4.明代前中期八股文体制的定型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节
成化至正德年间的 诗文
一、成化至正德年间的诗
▪ 李东阳论诗重音韵、格调,“贵情思而轻事实”,主张向汉唐诗 歌学习,以突破台阁体在诗歌内容和体制方面的限制。 ▪ 雨深门巷半苍苔,十日幽怀郁未开。刚道官闲忙又错,偶教身 健病还来。酒杯尚藉驱除力,诗债惭非应答才。犹有旧堂堪系马, 水边鸥鹭莫惊猜。 ▪ 成化、弘治年间,陈献章、庄昶等人论诗主理,在诗坛形成与茶
▪ 唐宋派之所以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并非对秦汉古文表 示不满,而是在重塑科举文风背景下的策略性选择。唐宋派 从指导文章写作的角度立论,注重具有可操作性的“法”,
因而更看重唐宋古文。唐宋八大家中,尤其推崇欧阳修和曾
巩。 ▪ 唐宋派立足“法”“理”两个层面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其 结果或因为过于强调“理”而由文入道,或因为拘泥于具体 的“法”而流于模拟。
第三节
嘉靖、隆庆年间的 诗文
一、嘉靖、隆庆年间的诗
▪ 嘉靖前期六朝、初唐诗风的兴起,是在反对前七子复古运动 的背景下展开的。而这股思潮的引领者,则是出自李东阳门 下的杨慎。 ▪ 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 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 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 刘基入明以后较有代表性的诗作是《旅兴》五十首。其四十 一首云: ▪ 寒灯耿幽幕,虫鸣清夜阑。起行望清天,明月在云端。美 人隔千里,山河杳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凋芳兰。愿以绿 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三、宋濂、刘基等人的散文与仁、宣时期的台阁文 风
▪ 宋濂(1310—1381)被推为明 朝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他是 “当今文章第一”。宋濂论文重 视明道,在主持编撰《元史》时, 将儒林与文苑合而为一,称为 “儒学”。宋濂为后世称赏的散 文,主要是传记文和记叙文。
成,每比分二股,共八股。提比后又有出题,中比、后比间
有过接,束比后有大结。
▪ 八股文体式的形成,缘于明代科举对头场经义文的重视。洪 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恢复取消十一年之久的科举考试, 废弃元代科举所设的“经疑”,第一场《四书》义和经义由 元代的各一道增加至总共七道。 ▪ 永乐十五年,明成祖颁行《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
▪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 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 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 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
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
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 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 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 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 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 “嘉靖三大家”
唐寅诗间或有元、白诗的浅俗率易,文徵明诗则受宋诗影响较大。
二、成化至正德年间的散文
▪ 散文领域,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前,文坛以台阁体为主。 ▪ 黄佐将明初以至弘治、正德间的文章流变概括为“三变”:
▪ 国初之文,以刘基、宋濂、方孝孺为代表;
▪ 台阁之文,以杨士奇、李东阳、程敏政、王鏊为代表; ▪ 复古之文,以康海为代表
▪ 嘉靖后期,李攀龙、王世贞等人起而重新倡导复古,促成了 第二次复古运动的兴起。 ▪ 李攀龙、王世贞等人以秦汉古文为学习典范,在行文上也追 求类似的风格
第四节
八股文的定型与繁 荣
一、八股文体制的逐步确立
▪ 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八股文兼具策、论和诗、 赋等文体的某些属性。其体制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代圣贤 立言,体用排偶。 ▪ 篇章结构包括题头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和股对部分。 股对部分为文章主体,正格由提比、中比、后比、束比等构
大全》等书于两京国子监及天下府州县学,进一步确立了程
朱理学作为答题依据的主导地位。
二、王鏊、钱福与八股文的成熟
▪ 成化、弘治是明代八股文演变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八股文 的体制与格式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 八股文醇深典雅,被视为八股文“正体”。 ▪ 成化、弘治间的八股文作家以钱福、王鏊为代表,其中王鏊 被誉为“一代之俊英,斯文之宗主”(俞长城《百二十名家
▪ 刘基散文为论者所称的是寓言集《郁离子》和《卖柑者言》 等名篇。
▪ 王袆(1322—1373)和方孝孺(1357—1402)是《明 史·文苑传》列举的明初“以文雄”的另两位文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