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化倾向
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和民族化特色
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和民族化特色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和民族化特色Culture?文化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和民族化特色口王卫平内容摘要酶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是描写农村婚姻问题的小说.这篇小说以敏锐的目光表现了虽然在解放区但仍然存在封建思想意识的严重毒害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显示了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赵树理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与广大民众休戚与共.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员,置身于泥土气息当中,创作出好多百姓爱看爱听,乐观战斗的性格和对事业及光明前途的确信的人物.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1,m黑结婚》,这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它的取材都是充满泥土气启,的农村日常生活.《小二黑结婚》主题挖掘比较深.作者把人物的活动摆在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不久,干部队伍不纯.某些基层政权为坏人把持,而一些群众仍在浓厚的落后意识的大时代背景下,着力表现了主人公争取婚姻内由和个人幸福的坚强意志,揭露了代表封建势力的金旺兄弟的丑恶丽目,批判_lr 小二黑和小芹的父母愚昧落后的旧思想, 歌颂了抗日根据地里出现的新人新思想和新制度,赋予男女恋爱这一传统的题材以崭新的意义.通过描写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而进行斗争的故事,热情歌颂了新一代农民努力战胜农村中猖獗的恶霸势力和顽同的封建传统思想,揭示了中同农村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b_2黑和小芹在爱情上的胜利是当时农村社会斗争的一部分,其意义早已超出爱情本身,而显示了新政权建立后农村意识开扩的发展与进步,这正是农村的深刻变革之一.赵树理不仅写了农民政治经济翻身的重要.更写出了农民思想j二翻身的重要赵树理的小说是继鲁迅之后,农村题材小说的又一块里程碑.作者擅写农村题材.作品主题是他在农村做群众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故他常称自已的小说为”问题小说”,很有现实意义.他很注意吸收中困传统民间文艺表现手法,尊重农民的审美习惯,熟练地运用农民群众语言,在表现农村生活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创作个性,深受群众喜爱,成为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于他积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的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人们的热烈赞扬.赵树理成为解放区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一些研究文学流派的评论家称为”山药蛋派”的代表.山药蛋派小说揭示问题不只为让上级领导了解下情,同时也为教育农民摆脱愚昧迷信和落后保守;在提问题后还要解决问题并把后者作为主要目标.赵树理,始终不渝的坚守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其现实主义精神不仅表现在热切地关注新的生活,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且还体现为现实主义的方法冲破了作家的历史局限.以它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Jl’--黑结婚》它描写了根据地-X~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了争取婚姻自主,与封建恶霸势力和封建婚姻观念以及封建迷信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民主政权主持下取得了胜利.小说取材于太行山区汀县城一个民兵小队长岳冬至和俊俏的女青年智英祥的恋爱悲剧.他俩是一对恋人,由于当地的村长和青救会秘书垂涎智英祥的美色,遂以岳冬至家里有了九风的童养媳还与人谈恋爱为理由,召开斗争会把他打死,但岳冬至被打死后,男女双方的家长还不以为他们的恋爱是正当的.小说的情节基本上接近生活原型,比较火的改动是小说的结尾,生活中的主人公岳冬至被害致死,而小二黑和小芹则结为夫妇.小说发表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小二黑结婚》的民族化特色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的小说就显示了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首先,赵树理继承了传统小说中描写人物重行动,忌静止刻画的特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去表现自己的性格,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和小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塑造,无一不放在动态的农村社会斗争中来完成,无一不与各自独特的一面又各具社会普遍性的活动紧密相关.小二黑和小芹是解放区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新人物形象,是赵树理要歌颂的新人物的代表.面对封建势力的迫害和封建传统观念对他们自由恋爱的阻挠,他们敢于斗争,深信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他们与老一代的农民不同,他们有民主思想,有争取自由与幸福的愿望:坚信党和民主政府的政策,他们敢于和金旺,兴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坚决拒绝封建包办婚姻,因而才能获得最后胜利.在他1f】身上滋长着新一代农民的乐观,战斗的性格和对革命事业及光明前途的确信.作者在这两个人物身上。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篇一:自己的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摘要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位作家。
作为“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将高雅的文学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生动地描绘出我国农村几十年巨大变化的宏伟画卷,彰显出他文学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真正为农民所受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成功开创出一个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并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写作形式和内容称雄于解放区文坛。
然而他小说的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归根结底在于他小说的“民间性”上。
赵树理相关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民间立场,通过对其作品的故事情节的描写、乡土口语化的语言手法的运用和深入农民生活的写作视角等方面的分析,表现语言、形式创作和作品内容上的统一,解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
同时,使赵树理先生的这种创作方法给当代人重要的创作启示。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民间立场AbstractZhao Shuli is a very special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pioneerof the “Potato School”of literature, Zhao Shuli associated the elegan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the real life of the masses by using his unique literary expressive methods, which vividly described the great changes in rural areas for decades, but also highlighted the nationalized and popular artistic style in his works. His novels, as the representative woks of local literature, are really popular with peasants and initiate the popular creative style, and he was also famous for his unique form and content of literary writing in the liberated area.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style of his novels just lie in “folk” wor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Zhao Shuli`s works and the folk standpoint Zhao Shuli stuck to.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lot, the language style and the writing perspective of his relevant works, the author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 unity of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language, form, content of his works, and then explores the folk style of Zhao Shuli`s novels in more depth. What`s more, the thesis reveals its inspiration to contemporaries in literary creation.Key words: Zhao Shuli’s novels; artistic style; folk position目录前言 ........................................................ (1)一、赵树理及其作品 (1)二、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2)三、赵树理民间化特征 (3)(一)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立场——民间化 (3)(二)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3)1、“懂”与“透”的特色 (3)2、“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 (3)四、赵树理小说民间化风格的启示 (4)结语.......................................................6参考文献 (7)谢辞 ........................................................8前言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执着坚守民间立场的作家,他以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毕生追求大众化文艺风格的创作,在上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中取得了重高成就,同时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巅峰。
论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民间化风格 (3)
论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民间化风格姓名:孙逊学好:1134001264594学校:阜阳电大指导老师:张新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民间性概述 (4)(一)民间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二)赵树理小说的民间立场二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创作风格 (6)(一)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是赵树理小说《三里湾》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二)故事性强是赵树理小说《三里湾》中最大的创作特点三赵树理小说《三里湾》中的民间化语言 (8)四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民间艺术特色 (9)结论 (9)注释 (10)参考文献 (10)论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民间化风格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最鲜明的特色是民间化、大众化。
他笔下的一个个土里土气的农民形象和干净通俗而极富感染力的叙述语言,成了他树立文学创作的方向,树起“农民文化”的大旗。
他的农民文化色彩正是大众化、民间化的表现。
他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民间文艺的深刻把握、驾驭,最终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以下就从赵树理小说的民间性,赵树理小说的民间立场,赵树理小说的创作风格,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等几个方面加以阐释。
关键词:赵树理民间文化民间立场现实主义精神论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民间化风格新文学的引导、现实的需要、博大的爱心、革命的召唤是赵树理立志对农民兄弟进行现代意识启蒙的深刻原因。
自由意识、平等意识、主人意识、民本意识、求实意识、科学意识、发展意识是赵树理对农民兄弟进行现代意识启蒙的主要内容。
在以文学为载体对农民兄弟进行现代意识启蒙这一伟业上,赵树理第一个成功地写下了他无可替代的华丽而厚重的灿烂一笔。
赵树理在写《三里湾》的时候就说“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
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志愿。
”①可见,赵树理从事创作的目的,是为了一步步地去夺取封建小唱本的阵地,意即用现代意识去驱除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兄弟思想上的封建意识。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内容提要]: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典型表现了社会的变动和历史的变迁。
他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作家,他的艺术特征特色最主要的是通俗化,大众化,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等等。
他的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高举民族文学大旗,其作品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
他创造了新的民族化、大众化形式,不仅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工农兵的热爱,也受到了中国著名的老作家郭沫若,茅盾,朱自清等人的高度赞扬,他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代表,被誉之为“人民作家”。
赵树理的小说,在创作上真正实现了“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
赵树理把自己的作品通称为“通俗故事”。
他创作的路线和主张的核心就是为群众而创作,他熟悉群众的生活,立志为大众创作,他的“通俗故事”是真正的艺术品,是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高度统一,是艺术性和人民性的艺术。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艺术特征民族化大众化浅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
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以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高举起民族文学大旗,其作品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
如今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新农村和赵树理时代的农村也完全不同了。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这些都是赵树理生前所企盼的,也是赵树理在文学理想中所追求的。
为了更好地弘扬赵树理文学精神,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赵树理那样写出新的农民,写出新时代的农村、新的农村文化来。
这也是我们研究赵树理小说艺术特征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赵树理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和他的作品都已成为历史。
那么,今天研究作为历史人物的他,还有什么意义呢?赵树理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今天不少人也并不喜欢他;但无论如何他还是重要作家,有鲜明特色的作家。
他的艺术特征特色是什么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通俗化、大众化,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等等。
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点
赵树理是我国著名作家,其原名赵树礼,是我国山药蛋派的创始人。
在赵树理的小说当中,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民间化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浓郁清新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一、《小二黑结婚》中的民间化特点分析《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主要是对农村的恋爱结婚等相关习俗进行了描写,对农村的时代精神和思想面貌进行了反映。
在小说当中,三仙姑在三十年代的时候嫁给了于福时,那个时候她才15岁,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标志的美人。
但是,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其逐渐从一个清新少女演变成争艳卖俏、装神弄鬼的女人。
比如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虽然已经四五十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
从这些描写不难看出,对于该人物的描写突出了当时农村地区的一些民间思想,对封建迷信思想下的买卖婚姻进行了鞭笞。
不仅如此,在该作品当中,还对恶霸势力进行了描写,将其作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对象予以了批判。
同时也描写了从恶霸势力包围中所逐渐觉醒的民众[1]。
总的说来,在《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当中,对民主力量进行了歌颂,尤其是对农村社会的进步发展进行了颂扬,对农村新一代农民的成长予以了肯定。
二、《三里湾》中的民间化特点分析《三里湾》是赵树理的另一部作品,在该作品当中,主要是针对旧时代两个大家庭进行了描写,其中涉及到劳动分工、经济分配、家庭成员内部关系、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对农村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映。
比如在该部小说的第二节中,就对王金生和王金全的居住生活环境进行了介绍,其主要是以后早东西南北的基本顺序,对窑洞房子的特点进行了讲解,同时阐述了基本的一些习俗礼节。
比如,在金生和玉生两兄弟都已经娶妻,分别住在不同的窑洞中。
王宝全两口子则住在同一个窑洞中,玉梅则住在另一个窑洞中,但是和父母的窑洞是联通的,无门有窗。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让玉梅独处一个窑洞,说明女儿长大了,需要和父母分开居住,这一点其王宝全夫妇还是有认知的。
浅论赵树理小说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及开拓性
浅论赵树理小说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及开拓性学号:040101020031【内容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许多杰出的作家,而赵树理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40年代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地道的农民气质,他的说主要以反映农民的生活为主,通过对其创作及其小说的解读,对其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赵树理的小说不仅仅体现了对农民问题的管注,更多的还体现了民本的思想,更体现出了强烈的现实性,开拓性。
【关键词】赵树理以民为本开拓性40年代早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版了一部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本小说,虽短但影响很大,在乡间不胫而走,被农夫村妇所交相传阅,不识字的农民也争先恐后的观赏以戏剧等形式搬上银幕舞台的《小二黑结婚》,小二黑成了妇孺皆知的形象。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他的作品在民间受到如此的欢迎呢?又是什么使得他的作品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我认为这和赵树理小说中的反映的一些思想和现代的主题,以及作者的经历和立场是分不开的。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here are many outstanding writers, and Zhao Shuli is one very special one, he is 40 and the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 born writer liberated areas, farmers Road temperament, he said mainly to reflect the lives of peasants mainly through its creation and reading novels,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we may see Zhao Shuli's novels not only reflects on the issue of peasants in the Note, also reflects the more People thinking, reflect the reality of a strong, pioneering.[Key words] Zhao Shuli oriented pioneering一作者创作定位与小说之中的民本思想谈到赵树理的创作中的民本思想,首先应先了解一下作者的出身与成长环境,赵树理祖上曾有两代中过科名,祖父学过手艺开过私塾,家里有十几亩田地,生活属于中上水平,父亲是“农村里最常见而有最难得的“智多星”,懂一些医卜星象,能给人号脉开方,”赵树理深受民艺与传统的影响,又在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过新文化的教育,这些背景为赵树理成为作家奠定了基础。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化倾向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化倾向陕西彬县香庙中学王建鹏摘要:赵树理用通俗易懂的农民语言开创了“山药蛋”文学流派,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把高雅的文学艺术同群众生活相结合起来,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的巨大变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弘扬了我国优秀民族文艺传统、促进革命文艺的大众化发展,而这些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民俗化农民情结农民文化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是现代文学“山药蛋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从《小二黑结婚》到《三里湾》,以生动质朴的群众语言表现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反映着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赵树理在创作中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他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他就不会因为讲求剪裁而把故事割断了。
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能叫大多数人读,这是赵树理进行创作时刻意追求的。
一、赵树理作品的农民情结一是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文学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都不仅一般地反映某一民族的生活,而且总是具体地表现了某一地区的风貌,因而形成这些作家独特的风格——乡土特色。
如刘绍棠的老北京色彩,沈从文的湘西情结等等。
赵树理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思想和感情上都打上农村生活的烙印.参加革命后,仍与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1942年文艺整风运动之后,他以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来指导他自己的创作,常常深入农村,了解民情、体验生活,和广大农民群众一起生产,一起生活,了解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到农民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而写出了《小二黑结婚》、《登记》等富有山西农村风味的小说.对于文学创作必须表现地方色彩,赵树理十分重视,坚持始终.他认为“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语言,熟悉的地方风趣是有助于使感情深刻化的.”结果,凭借这一点,他成为人民群众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
中国传统古典小说从唐带代的传奇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小说甚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性特强,语言通俗,口语化比较明显。
浅谈赵树理作品的乡土风
2020-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品析浅谈赵树理作品的乡土风郁昀(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00)摘要:全文围绕赵树理的多部作品来浅谈作品中渗透的乡土气息。
首先简要对赵树理人物进行简析,了解了他的成长背景。
其次重点来谈他的作品中蕴含的乡土风,主要通过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运用、地方方言的运用以及喻体就地取材等三方面来重点剖析。
在民间艺术形式运用上,通过两部作品中民间艺术形式的表现来体现他作品接地气的特征;在方言运用上也通过作品中的语言来表现出一种通俗易懂的风格;在喻体就地取材上选用了三部作品,通过作品中对人物的语句描写分析,利用乡村常见的事物来呈现人物的形象。
最后对其进行总结。
关键词:赵树理;乡土气息;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08-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05一、赵树理人物简介赵树理生于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由于有将近20年的务农经历,因此他对农村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在他的创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农村为题材,并且结合自身经历,将晋东南的民俗民风完美诠释的作品。
他在将农村生活生动描绘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具有典型的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特征。
二、作品中的乡土风(一)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民间艺术形式的出现。
自小的家庭生长环境使他对民间快板、歌谣、歇后语等典型的民间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与深厚的兴趣。
他将这些民间艺术活灵活现地放置在了自己的作品中。
如经典的作品《李有才板话》,该作品的创作取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例。
故事发生在山西阳城岩石村,那时盛传一段快板:“阳城县,出西门……不抵恒元一根梁。
”他了解了快板中的主人公,把他们的原型经过艺术创造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李有才板话》这部小说的创作由来。
浅谈赵树理小说中的民俗性
浅谈赵树理小说中的民俗性作者:张晓彬来源:《活力》2010年第18期[关键词]赵树理;小说;民俗性民俗是指一个国家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袭的生活文化现象。
在民俗中潜隐着一个民族代代相承的文化心理结构,民俗的生成变化,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深层、最深刻的变化。
本文主要从民俗学的角度对赵树理作品中作家自身丰厚的民俗积淀、小说情节的叙述、人物形象的描写、婚俗描写,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作家自身丰厚的民俗积淀赵树理的家乡在山西东南沁水县尉迟村,民俗观念一直到赵树理降生还在延续着。
家庭启蒙与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获得了以乡土词汇妙语连珠的能力,家乡所在又是至今仍视为全国方言最集中、最复杂、种类繁多之地;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能力他几乎无所不通。
所有这些,都是晋东南大地对他的厚赐。
同时,他从小喜爱民间曲艺、戏曲和民间乐器,深受民间文艺熏陶。
这些熟悉与爱好民间艺术的热情、丰富的农村生活知识,以及对农民深受阶级压迫的义慨对他后来的文艺创作有了很大影响,可以说这是他后来小说创作的形成基础。
正因为赵树理爱好民间艺术,具有民间艺人的素质。
所以,他能了解农民的文化知识,深知农民群众的艺术爱好和艺术要求。
抗战期间直至解放后,他始终生活在民众中,追求文艺的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成了他传播新思想,倡导新文艺的基本准则和自觉追求。
他“在描写人物,叙述事件的时候,都是以农民直觉的感受、印象和判断为基础。
他没有写超出农民生活或想象之外的事物,没有写他们所不感兴趣的问题。
”作为一个活生生、浑身具有晋东南泥土气息的赵树理,他的语言标志,就是他那土里土气的幽默风趣。
民俗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因素溶化到他的个性和艺术思维中,在他的小说创作从内到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作家赵树理作品的民俗性之所由来。
二、赵树理小说叙述中的民俗色彩由于作家深深扎根于农村,饱尝大地的乳汁,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一言一行,一思一念,无不表现出乡村民俗对他的影响,所以在他文学创作中也时时闪现出民俗的光彩。
《小二黑结婚》中的民俗性元素探析
打 动 了千 百 万 读 者 . 继 而 被 以各 种 文 艺 方 式 搬 演 、 传播 , 展 现 了 强大 的生 命 力 与 辐 射 力 。 《 小 二黑结婚》 是 赵 树 理 的 代 表 性 作品, 在 情 节 的叙 述 、 人 物形象 的塑造 、 语 言 艺 术 的 特 色 等 方 面. 都 充 分 体 现 了 具 有 鲜 明 地 方 特 色 的 民俗 性 元 素 。
民俗 性 的 载 体 : 富 有 民 俗 色 彩 的 叙 述 和 情 节 作 家深 深 扎 根 于 农 村 , 饱 尝大地的乳汁 . 流 淌 着 农 民 的血 液, 一 言 一 行 无 不 表 现 出乡 村 民俗 对 他 的 影 响 。 赵 树 理 写 三 仙 姑时. 他说 : “ 刘 家 蛟 有 两 个 神仙 , 一 个 是 后 庄 上 的 三 仙 姑 。 三 仙 姑是 后 庄 于 福 的 老 婆 。 每月初一 、 十 五 都 要 顶 着 红 布 摇 摇 摆 摆 装扮 天 神 。 如今 . 三仙 姑 却 和 大 家不 同 . 虽 然 已经 四十 五 岁 , 却 偏爱 当个 老来 俏 , 小鞋上仍要绣花 , 裤 腿 上 仍要 镶边 。 ” 小 说 叙 述 中提 到 的 求 仙 、 扮神 、 鞋子绣 花 、 裤 子 镶 边 这 些 迷 信 色 彩 和她衣饰的特征 , 实 际 上 就 是 普 通 老 百 姓 当 中 的 习俗 。 在 布 局 谋 篇 和 组 织 情 节 方 面 .民 俗性 描 写 几 乎 成 了小 说 情 节 的 骨 干 。在 ( I 1 , -黑 结婚 》 中, 小 说 开 头 即推 出二 诸 葛 、 三仙 姑 这 两 个落 后 于新 时 代 的迷 信 、 落 后 的小 人物 个 体 。 更 是 蕴 含几 千 年 的保 守 、 愚 昧因 素 的古 老 民俗 的情节 内容 。故事 的 发展 更是 围绕 旧的 民俗 展 开 。小 说 中新 旧思想 交 锋 , 作 家辛 辣 的讽 刺 , 诙 谐 的笑 骂 , 幽 默 的 文 采 都 借 相 关 民 俗得 以 发 生 发 展 。 二、 民俗 性 的 表 现 : 小 说 中 带 有 民 俗 印 记 的 人 物 形 象 具 有 整 体 统 一 特 征 的 民俗 性 .同样 充 分 体 现 在 赵 树 理 小 说中的人物形象上。 在《 小二黑结婚》 中, 赵 树 理 借用 封建 迷信 和 民 俗 心 理 塑 造 了 两 个 惟 妙 惟 肖 的经 典 人 物 形 象 :二 诸 葛 和 三仙姑。赵树理是这样描写二诸葛 的 : “ 二 诸 葛 抬 脚 动 手 都 要 论 一论 阴 阳 八 卦 . 看一看 黄道黑道。” 一 句 话 就 把 一 个 前 怕 狼 后 怕 虎 的 老 实 农 民 形 象 刻 画 出来 。作 者 还 给 他 添 加 了与 当地 民 俗 风 情恰 好 能 融 为 一 体 的 特 色 。 春 一 下 了雨 , 人们 都抢 着下 种, 他却 掐指算 出“ 不 宜 下种 ” . 结果 不 仅 误 了最 佳 的 播 种 时机 , 还 凭 空 给 自己添 加 了一 个让 人 哭 笑不 得 的外 号 。 三仙 姑 之 所 以 称 为三 仙姑 , 是 因为 她每 月初 一 、 十五都 要 设 香 案 并顶 着 红 布摇 摇 摆 摆装 扮 天神 。 从 表 面上 看好 像 只是 一项 迷 信 活动 , 如果 分析 仙 姑 的 由来 , 就 会 看 出三 仙 姑 的跳 大 神其 实并 不 只 是 搞 迷信 。 而 是 一 种在 困 厄 的环境 下 , 不得 已舒展 个体 生 命 的手段 。在 刚嫁 给 于福 时 , 她 是 前 后庄 第 一个 俊 俏 媳妇 。由 于生 性 活泼 , 常 常 引发 群 小 伙 子 来 家 里 红 火 。这 样 快 乐 的 日子 受 到 了丈 夫 和公 公 的限制 , 于是 , 这 个 女 子 不 得 已 变 换 了一 种 方 式 , 以 另 一 种 被 普 遍接 受 的 民 俗 方 式 — — 跳 大 神 达 到 自己 的 目的 。三 仙 姑 跳 大 神 的 活 动 不仅 展 示 了 民俗 的权 威 性 ,而 且 展 示 了迷 信 与娱 乐 活动 的 微 妙 转 换 关 系 ,而 一 种 民俗 的 保 留 传 承 与 其 自身 的 娱乐色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民俗 性 的 外 显 : 幽 默 诙 谐 的 民 间 语 言 特 色 《 小 二黑 结婚 》 彰显 了赵树 理朴 实简 洁 、 机智 风趣 、 诙 谐
赵树理小说中的山西婚俗研究
赵树理小说中的山西婚俗研究婚俗,作为民俗中一个重要门类,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赵树理的小说作品,他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文学的集大成者,以通俗朴实、幽默风趣的语言征服了广大的读者,为读者创作出一部部传颂至今的文学作品,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本文选择赵树理小说中关于婚俗描写的典型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站在民俗学角度,深入分析建国前后时期山西婚俗的形态、变迁以及婚俗描写的社会文化价值。
全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立足于建国前后这个时间点,对山西传统婚俗和解放后的新婚俗进行详细的叙述描写,从中探索婚俗变迁的原因和意义。
然后回归赵树理小说文本,分析婚俗变迁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以赵树理的五篇典型小说为例,具体分析其中关于婚俗的部分,得出新旧婚俗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小说本身又对新婚俗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新婚俗的建立。
第三章,分别从婚俗叙事的特点和社会文化价值来加以阐释。
第一节,婚俗叙事的特点,从人物塑造的民俗化、情节模式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节,婚俗描写的社会文化价值,从展现地域文化和促进民族心理成长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结语部分论述建国时期赵树理小说中的婚俗叙事所具有的文学性和政治性意义,以及对以后小说创作的深远影响。
赵树理的小说是被大家熟知的,之前有很多学者从多方面对他的小说进行了研究,但是主要从民俗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
立足于民俗学视角讨论赵树理的小说,一方面为我们熟悉和研究建国时期农村农民的风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另一方面还突出表现了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于旧婚俗的重建以及对婚姻自由思想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这篇论文通过对民俗中重要分支婚俗的讨论研究,希望能使读者更多的了解地方民俗特色,以及为未来的乡村题材小说的创作开辟一片新的空间。
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和民族化特色
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和民族化特色Culture?文化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和民族化特色口王卫平内容摘要酶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是描写农村婚姻问题的小说.这篇小说以敏锐的目光表现了虽然在解放区但仍然存在封建思想意识的严重毒害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显示了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小二黑结婚》的思想意义赵树理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与广大民众休戚与共.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员,置身于泥土气息当中,创作出好多百姓爱看爱听,乐观战斗的性格和对事业及光明前途的确信的人物.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1,m黑结婚》,这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它的取材都是充满泥土气启,的农村日常生活.《小二黑结婚》主题挖掘比较深.作者把人物的活动摆在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不久,干部队伍不纯.某些基层政权为坏人把持,而一些群众仍在浓厚的落后意识的大时代背景下,着力表现了主人公争取婚姻内由和个人幸福的坚强意志,揭露了代表封建势力的金旺兄弟的丑恶丽目,批判_lr 小二黑和小芹的父母愚昧落后的旧思想, 歌颂了抗日根据地里出现的新人新思想和新制度,赋予男女恋爱这一传统的题材以崭新的意义.通过描写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而进行斗争的故事,热情歌颂了新一代农民努力战胜农村中猖獗的恶霸势力和顽同的封建传统思想,揭示了中同农村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b_2黑和小芹在爱情上的胜利是当时农村社会斗争的一部分,其意义早已超出爱情本身,而显示了新政权建立后农村意识开扩的发展与进步,这正是农村的深刻变革之一.赵树理不仅写了农民政治经济翻身的重要.更写出了农民思想j二翻身的重要赵树理的小说是继鲁迅之后,农村题材小说的又一块里程碑.作者擅写农村题材.作品主题是他在农村做群众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故他常称自已的小说为”问题小说”,很有现实意义.他很注意吸收中困传统民间文艺表现手法,尊重农民的审美习惯,熟练地运用农民群众语言,在表现农村生活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创作个性,深受群众喜爱,成为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于他积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的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人们的热烈赞扬.赵树理成为解放区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一些研究文学流派的评论家称为”山药蛋派”的代表.山药蛋派小说揭示问题不只为让上级领导了解下情,同时也为教育农民摆脱愚昧迷信和落后保守;在提问题后还要解决问题并把后者作为主要目标.赵树理,始终不渝的坚守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其现实主义精神不仅表现在热切地关注新的生活,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且还体现为现实主义的方法冲破了作家的历史局限.以它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Jl’--黑结婚》它描写了根据地-X~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了争取婚姻自主,与封建恶霸势力和封建婚姻观念以及封建迷信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民主政权主持下取得了胜利.小说取材于太行山区汀县城一个民兵小队长岳冬至和俊俏的女青年智英祥的恋爱悲剧.他俩是一对恋人,由于当地的村长和青救会秘书垂涎智英祥的美色,遂以岳冬至家里有了九风的童养媳还与人谈恋爱为理由,召开斗争会把他打死,但岳冬至被打死后,男女双方的家长还不以为他们的恋爱是正当的.小说的情节基本上接近生活原型,比较火的改动是小说的结尾,生活中的主人公岳冬至被害致死,而小二黑和小芹则结为夫妇.小说发表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小二黑结婚》的民族化特色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的小说就显示了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首先,赵树理继承了传统小说中描写人物重行动,忌静止刻画的特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去表现自己的性格,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和小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塑造,无一不放在动态的农村社会斗争中来完成,无一不与各自独特的一面又各具社会普遍性的活动紧密相关.小二黑和小芹是解放区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新人物形象,是赵树理要歌颂的新人物的代表.面对封建势力的迫害和封建传统观念对他们自由恋爱的阻挠,他们敢于斗争,深信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他们与老一代的农民不同,他们有民主思想,有争取自由与幸福的愿望:坚信党和民主政府的政策,他们敢于和金旺,兴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坚决拒绝封建包办婚姻,因而才能获得最后胜利.在他1f】身上滋长着新一代农民的乐观,战斗的性格和对革命事业及光明前途的确信.作者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倾注着他的全部热情和赞扬的心情,热烈歌颂他们斗争的胜利.但塑造得最出色的还是二诸葛和三仙姑,他们是农村封建守旧思想的代表,是农村落后人物的代表.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了他们阻挠儿女恋爱的不同动机和心态.二诸葛反对小二黑和小芹谈恋爱,纯粹是迷信”命相”,担心儿子被小芹克死了. 而且三仙姑的名声不太好,不愿意对亲,因此自作主张,给d,2_l黑收养-r一个童养媳. 虽然生活在民主政权的根据地,但由于他在旧社会生活时问长,深受旧思想的影响和侵蚀,精神状态却摆脱不i日思想的因袭,显得愚钝,迂腐,懦弱,相信命由天定,对横暴势力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对新社会生活缺乏适应能力,但总的来说他质朴善良,仍不失农民的本性.三仙姑的情况就不同了,她生长在旧社会,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她对自己的婚姻状况不满,又无力改变命运,只能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她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自己完全知道装神弄鬼是骗人的一套把戏,也是招蜂引蝶的手段.她是封建势力,落后分子的化身.她每天游手好闲,贪图享乐,沾染着许多腐朽肮脏的恶习.在女JLd,芹恋爱的问题上,她竭力阻挠女儿的婚事,原因不为别的,而是因为自己也喜欢小二黑,女儿若嫁给他,自己”以后想跟小二黑说句笑话都不能丫”.为了破坏婚事,竟然不顾女儿的幸福,把她许给一个退役的反动军官做填房.当小芹被金旺兄弟绑走时,做母亲的她不仅不着急,反而觉得”让小芹吃一吃亏很高兴”,对女儿没有丝毫爱心.从这里可以看出,作品的着眼点在于批判,作者是欲通过这一形象透视封建农村阴暗的一面企业家天地2011年第4期中旬刊63Culture?文化谈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口谢华平内容摘要辅陈维崧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周稚圭也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这些真知灼见道出了纳兰性德词的渊源,本章就来探求后者对前者词风的继承与发展和隐藏于其后的深刻原因. 纳兰性德的词风上承南唐后主李煜,旁则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纳兰性德论词极为推崇李煜,认为:”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之,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录》)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李后主的词风,缠绵凄婉,愁肠百结,字字血泪,是”从心灵深处弹奏出的一支支人生悲歌”.纳兰性德则是哀感顽艳,婉转凄清直追后主.他们的词都”温婉中流露出哀伤,掩卷后总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李煜用自描手法与清丽的语言来述怀言志,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香艳唯美,崇尚雕琢的词风.词风悲壮凄凉,意境深远,为词的健康发展闯出了新路.纳兰性德于词崇尚南唐后主李煜.纳兰性德的词善于用白描手法抒情,自然流转,无雕琢之痕.如《长相思山一程》:”…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同无此声.”此词全用口语,朴实明净.王国维盛赞此词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然而李煜在抒情时对自己的人生痛苦,没有反抗,怨恨,忏悔,有的只是呻吟与无限的伤春悲秋.在这~点上,我认为纳兰性德较李煜有了新的发展.作为满人后裔, 纳兰性德并不是仅会感伤,吟风弄月的书生.他还有”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的勇土豪迈激情.虽然他终想回避尘寰闹市,在宁静,淡泊中觅诗寻梦,尽管他诗词中有卿卿之情, 也不乏细腻精致,但他的词却柔中不软,悲中不颓.因此,陈维崧认为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风格虽然近似,但纳兰性德词中富有青春气息,故要长于后主.另外,纳兰性德词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边塞词,爱情词, 悼亡词都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当然,也依然保持着不变的伤痛.另一方面,纳兰性德在艺术手法上较之后主,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再次纳兰性德的词风较之后主,在婉约的同时更加有一种侠骨柔情,刚柔并兼. 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有所继承和发展归因渎两人的词作,我们不难发现纳兰性德与李煜这两位在词史上有突出地位又非常相似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其形成原三仙姑尽管是当时农村落后妇女的典型,她的变态的性格和作风遭人唾弃和批判,但她仍有让人同情的地方.她嫁给于福后才开始下神的,平日里虽然极度的装腔作势,欺骗别人之能势,但可以看出这与她对婚姻的不满有直接的关系.于福是个”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的男人,与她的性格极不相符,两人无任何感情,于是她便欺侮于福的无能,整天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她每天睡懒觉,不做家务,于福烧罢早饭不敢先吃,摆着饭菜等待她梳妆打扮完毕才能开饭.她出门,于福立即备驴;她一发脾气就开始装神,于福赶快跪下挨训.她简直把丈夫当作奴仆.对女儿,她也失去了母女情分,为了钱财狠心卖女,女儿陷入困境她却幸灾乐祸.她与周围的人完全是一种畸形的关系.可以说,她是在用极端而无奈的作风与自已的婚姻作着消极的抗争,自然,她认识不到这种抗争的结果不仅没有一点作用,反而作践了自己,白自耗费一生.赵树理在作品里并没有对三仙姑进行细致的心理刻画,但人们从三仙姑的语言和行动里不难看出她灵魂深处难言的隐痛.三仙姑可以称得上人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又一典型.至于金旺兴旺史弟,作者着墨不多,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村社会盘根错节的宗法关系,如果同胞兄弟,不具有代表性,不64企业家天地2011年第4期中旬刊过是生活中偶然出现的一对坏蛋,付子人物本家兄弟,恰恰写出人物背后含慨的封建势力,对抗战时期乡村人物真实面貌,作出相应的揭示,所以人们认为其属于封建势力的代表.抗战初期,二人给一支溃兵作了内线工作,引路绑票,讲价赎人,又做巫婆,又做鬼;八路军来后,二人趁机钻空成了”干部”胡找理由斗争小二黑和小芹,大家对他们恨之入骨,直到区上派人押起二人,众人揭示他们的罪恶,最后被判15年刑.这就是封建势力的下场.以上可以看出,上而分属三种不同类型,代表i种不同力量,构成作品的基本矛盾,推动着整个情节的发展,展示根据地现实社会的变革.在最后一节”怎样到底”里, 小说书中人物的命运一一作了安排,使作品中的人物活动得到合乎逻辑的结果,塑造的形象更加生动.其次,赵树理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体小说的结构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曲折性,首尾呼应,既适应群众欣赏习惯,又不像旧章回体小说那样刻板僵硬,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构多数是使用传统手法,却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足大团圆的结局.《小二黑结婚》是一个大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宜栽种”,”米烂了”等小故事,使情节曲折,跌宕.每章结尾和下章都扣得很紧,如第二章叙述”三仙姑的来历”的故事,结尾”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她女儿小芹身上. “非常自然地转入第三章”小芹”的故事.结局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果,恶霸金旺兴旺被判刑法办,二诸葛,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也有了好的变化,作品中的人物在结局都一一有所交待. 这些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大众化,通俗化的,行文用笔尽量避免学生腔和书卷气, 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使用农民口语.小说中的语言具有通俗晓畅, 简洁生动,质朴明快,幽默风趣的特点.总之,赵树理的作品都是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后农民的生活命运,思想观点;t/1艺术性和大众性于一炉,他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民族新形式,并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简介王卫平(1980.11一),女,山西长治人,现就职于山西省临汾体育运动学校,助理讲师.参考文献{1】赵树理,赵树理文集. f2】孙犁,谈赵树理.f3】中国当代文学史。
赵树理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文学主张。 “ 民俗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 众在读了这样的小说后受到了深刻教育, 这也是赵
勇 (1989—) , 男, 山西临汾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三仙姑一样存在封建迷信思想的农民, “ 魔魔道道 的女人谁也怕人叫她 ‘三仙姑’ , 讲命相, 论八字的
[3]78 都怕自己和 ‘二诸葛’ 挂了钩” 。 另外, 对二诸葛占
民俗、 伦理民俗、 语言民俗等民俗文化的描写, 记录了北方黄土地民俗文化的特色, 展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 魅力, 启迪了广大劳动群众, 实现了其大众化、 通俗化的文学主张。 关键词: 赵树理; 小说; 晋东南; 农村; 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014 (2014) 03- 0045- 04
客人吃饭, 所以也有其他待客吃饭的习俗。 《李家庄 的变迁》 中, 修福老汉的孙子白狗与杨三奎的女儿 巧巧在腊月 三十结婚 乡亲们知 道老汉没钱 办酒 席, 就凑份子买了些龙凤喜联送礼, 根据当地的风 俗, 对这些送喜联的客人都是有酒无饭, 一酒待百 客。 老汉把婚礼选在腊月三十这一天也是因为当地
收稿日期: 2013 —11 —29 作者简介: 杨
[2]187 [1]28
拜为兄弟, 从此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这样的信仰民俗是教人向善的, 是一种纯朴的 信仰民俗, 赵树理对其是持赞成态度的。 但在赵树理的小说中, 更多的是渗透着封建迷 信思想的信仰民俗, 赵树理以幽默的语言、 生动的 描写对这些愚昧的信仰民俗做了批评, 广大农民群 树理小说对农村反封建迷信思想方面做出的贡献。 最能体现这种批判的是 《小二黑结婚》 , 小说中有两 个迷信人物, 一个是热衷占卜的二诸葛, 一个是卖 弄巫术的三仙姑。 二诸葛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 八卦, 看一看黄道黑道。 在小二黑被兴旺兄弟捆了 后, 他最先想到的不是想办法搭救自己的儿子, 而 是 “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 占出之后吓得他面如 土色” 。 到了区上见到区长后, 仍然以小二黑和小芹 命相不对为理由, 请求区长 “恩典恩典” , 不让二人 结婚。 三仙姑本是个俊俏媳妇, 却迷上了跳神的巫 术, 每月初一、 十五都要设香案下神, 让别人给她烧 香来求财问病。 封建迷信思想在二诸葛和三仙姑的 头脑中可谓根深蒂固, 直至在区上出了丑后, 二人 才再也不好意思卖弄他们的阴阳论和巫术。 虽然这 些封建迷信信仰是愚昧落后的, 但却真实再现了解 放前晋东南革命根据地农村的民俗文化, 并通过这 些民俗文化把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的形 象刻画地栩栩如生, 同时也教育了众多像二诸葛和
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通俗元素
解析赵树理作品中的通俗元素一赵树理自身的民俗文化积淀从《赵树理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的沁水县,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在这山野地方,历来是“敬神信巫,有不平必质于神”的,理所当然的赵树理生活在一个封建迷信风气浓重的家庭。
他祖父给他的启蒙教育不是四书五经,而是不伦不类的“三圣教道会经”。
他的父亲给他讲卦术知识,让他阅读《玉匣记》《麻衣神相》等算命先生的经典著作。
他的祖父能够将三圣教教文倒背如流,能算会写。
他的父亲更是擅长音律,懂得卜卦、算命。
他的祖母敬惜字纸,对灶神、喜神、财神等民间诸神恭敬备至。
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中可以汲取的养料,比如《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原型便是他的父亲。
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环境,使他获得了实用乡土词汇妙语连珠的能力。
作为写反映农村生活、农民心声作品的赵树理来讲,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是他创作的最根本。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赵树理各种农活基本上拿得起,放得下。
而且在其父亲的熏陶下,赵树理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上党梆子”迷。
他从小就喜爱民间曲艺、戏曲和民间乐器,这些熟悉与爱好民间艺术的热情还有他父亲给他传授的手艺成为了接近群众的“好帮手”。
正是因为他爱好民间艺术,具有民间艺人所具备的各种特质。
所以,他才能了解农民的文化知识,深知群众的艺术爱好和艺术要求。
在《三里湾》是赵树理的长篇代表作,全书以生动、质朴的笔触,描写了土地革命之后我国农民响应党的号召,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故事。
全文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全文具体描写了四个不同家庭,合作化带头人、村支书王金生家,热衷于个人致富的村长、党员范登高家,富裕中农“糊涂涂”家,党员袁天成家。
他对农民的感情(他自己就是农民)是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没有半点装腔和虚伪,不含同情的成分。
农民想说的、骂的、爱的、恨的也正是赵树理要说的、骂的、爱的、恨的,和农民是一脉相承。
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农村农民中一些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写出来,为农民兄弟提供适合自己口味的精神文化粮食,还要和那些当时统治着农村文化的旧东西争夺阵地。
赵树理作品
试论赵树理作品的民间文学特征赵树理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他创作了大量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这些作品无论是选题、情节结构、叙述表达,还是人物形象、语言对话,都富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征,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所喜闻乐见。
如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
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结合当时农村斗争的需要加工提炼而成的。
小说发表后,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学作品的魅力往往源于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小二黑结婚》的成功同样也是如此。
在这里,我就主要以这篇小说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谈一谈自己理解。
我认为,作品《小二黑结婚》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具有民间文学传承性特征一般来说,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这显然是口头文学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所决定的。
这些标志了民间文学传统的诸特点,总括起来我们可以称其为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
一些常见的体裁、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格式,在人们口头世代相传沿袭长久。
赵树理小说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并大量借鉴使用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赵树理说过:“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意愿。
”而赵树理借鉴“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故事为中心结构小说描写手法赵树理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特征。
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民族化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九年第十二卷第四期︵总第六十六期︶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民族化张扬(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摘要:赵树理小说的语言充满了地方色彩和风土人情,将民间文艺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小说创作,反映了本民族风格,体现了民族精神,是民族化的表现。
通过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小说中蕴含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以及农民群众的口语表达。
作品语句通俗生动,简单凝练,贴近生活且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板话、顺口溜、快板、曲艺等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优秀的民族品质跃然纸上,在渴求解放的时代,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涟漪。
关键词:赵树理;语言;民族化;民间艺术形式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78(2019)04-0009-04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9.04.003收稿日期:2019-04-11作者简介:张扬(1995-),女,新疆奎屯人,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赵树理小说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作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了高度赞誉。
作品保留了“底层人民”淳朴、诚实的特色,还原了晋东南农民生活的本来面貌。
作者坚持着自己的文学理念,将自身对于社会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对民间美好品质的维护寄托在作品之中,在极具变革的年代带给读者美好的向往。
农村细节化的描写以及传统民间语言形式的运用,令其小说充满了民族化、通俗化的色彩,语言运用经得起推敲,灵活把握了传统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回味无穷。
“‘民族化’是指借鉴、吸收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成果并使之转化成本民族性的东西。
”[1]语言的民族化就是令文学作品充满民族风格,体现民族气息,反映作者本土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经历、习惯爱好等。
鲁迅曾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仅本人的文学创作充满了民族精神,而且高度肯定了从本民族角度出发的创作。
作为山西农民小说家代表,赵树理小说充满了地方色彩,体现出文艺作品民族化的重要价值。
论赵树理“文摊”小说的民俗美
famers
disappeared.
a
3,in eVery particular noVel,the folklore compose First,f01klore make connicts
are
a
noVel from three aspects,
space that
can
desalinate the times back乒ound.Second,the pk¨
王玉屏《走不出男权传统的樊篱——解读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5、宏观研
究,主要是流派的研究,如席扬的《二十世纪“山药蛋派”研究的几个问题》、李晓 宁的《关于“山药蛋派”的小说话题》等;6、研究之研究,一方面提出问题如“赵 树理研究在市场社会、全球化语境中该如何立足”,另一方面对以往的研究进{,全面 的总结,如《赵树理研究文集》等。可以说进入90年代的研究就比较单纯了,把赵 树理的作品放到一个客观的环境中来进行评价,再从中找出他的价值。而且这段时 期的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也更加多样化,这都为以后的研究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进入到21世纪之后,对赵树理的研究已经到了成熟期。 但是越是发展成熟就越难找到新的切入点。贾平凹在写完《秦腔》之后有过为 故乡的传统“立碑”的说法,可以看出,乡村题材小睨的创作已经遇到了很难突破 的瓶颈,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丧对农民话语权利的忽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作者庄 创作中没有合弹的、正确的与[t间结合的方法,也就是说作者不知道应该怎幺样抓 住那些原汁原味的民俗和民风。这就对评论界提出了问题。因此此时再用一种新的 研究方法和思路来研究赵树理的作品就变得迫在眉睫。 民间文艺传统和民间形式一直是大家研究赵树理的一个焦点,所谓“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赵树理的沉浮多与这个有关。评论界在赞扬他的时候夸奖他的民间形式 是为农民喜闻乐见的;评论界在批评他的时候也是说他的民间形式显然的缺乏现代 性的。当然这是不同时期对他的评价,但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前后不~致甚至有 些矛盾的状况,完全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够正确地分析理解赵树理的“民间形式” 以及他继承的民间文艺传统,没有从本质上去挖掘他的小说作品的精髓。夸奖他的 民间形式的阶段先不提,单说对他的小说的现代性的怀疑这一点。“现代性”这个问 题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一直讨论到现在,情况是很复杂的,这里只简单地提 一些观点。对赵树理小说现代性的质疑并不是起源于被李泽厚广泛影响的80年代, 而是从他的作品诞生之曰起就存在了,这就关系到赵树理的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等 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之所以质疑他的作品的现代性就是因为他所采取的形式,可以
自己的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资料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摘要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位作家。
作为“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将高雅的文学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生动地描绘出我国农村几十年巨大变化的宏伟画卷,彰显出他文学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真正为农民所受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成功开创出一个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并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写作形式和内容称雄于解放区文坛。
然而他小说的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归根结底在于他小说的“民间性”上。
赵树理相关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民间立场,通过对其作品的故事情节的描写、乡土口语化的语言手法的运用和深入农民生活的写作视角等方面的分析,表现语言、形式创作和作品内容上的统一,解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
同时,使赵树理先生的这种创作方法给当代人重要的创作启示。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民间立场AbstractZhao Shuli is a very special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pioneer of the "Potato School" of literature, Zhao Shuli associated the elegan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the real life of the masses by using his unique literary expressive methods, which vividly described the great changes in rural areas for decades, but also highlighted the nationalized and popular artistic style in his works. His novels, as the representative woks of local literature, are really popular with peasants and initiate the popular creative style, and he was also famous for his unique form and content of literary writing in the liberated area.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style of his novels just lie in “folk” wor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Zhao Shuli`s works and the folk standpoint Zhao Shuli stuck to.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lot, the language style and the writing perspective of his relevant works, the author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 unity of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language, form, content of his works, and then explores the folk style of Zhao Shuli`s novels in more depth. What`s more, the thesis reveals its inspiration to contemporaries in literary creation.Key words: Zhao Shuli's novels; artistic style; folk position目录前言 (1)一、赵树理及其作品 (1)二、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2)三、赵树理民间化特征 (3)(一)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立场——民间化 (3)(二)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3)1、“懂”与“透”的特色 (3)2、“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 (3)四、赵树理小说民间化风格的启示 (4)结语 (6)参考文献 (7)谢辞 (8)前言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执着坚守民间立场的作家,他以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毕生追求大众化文艺风格的创作,在上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中取得了重高成就,同时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巅峰。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民间性[权威资料]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民间性【摘要】赵树理小说十分重视向民间语言学习,这直接导致他的小说语言具有强烈的民间性。
这种民间性主要体现在口语化和可听性、生动化和形象性、简练化和条理性、幽默化和风趣性这四个方面。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既具有类似于民间文学语言的特点,又同时照顾了知识分子和底层群众的阅读偏好,实现了书面语和口语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语言;民间性I24 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15)11-0232-02赵树理十分重视向民间文学学习,这尤其体现在语言方面。
因此,他的小说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具有很强的民间性。
总的来看,赵树理小说语言的民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口语化和可听性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汉语还正处在创建过程中,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一方面由于生硬模仿西式语言而表现出“欧化”特点,另一方面则由于与民众的生活实践结合不够,表现出“学院化”和“学生腔”的特点。
这导致许多作家的作品难以真正走向民间。
赵树理的小说语言,则可谓将现代小说在语言上的上述毛病一扫而空,真正实现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
人民群众喜爱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语言特点是分不开的。
叶春生先生认为:“民间文学最初就是口头艺术,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了它出色的语言。
”①赵树理从民间文学中受到启发,深刻地认识到小说“要照着原话写,写出来把不必要的字、词、句尽量删去,不连贯的地方补起来。
以说话为基础,把它修理得比说话更准确、鲜明、生动。
”②由于采取这样的写法,赵树理的小说语言饱含着人民大众的口语,尤其是农民口语的原汁原味。
在他的小说中,不仅人物对话具有浓重的农民口语的味道,就连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也都是口语化的。
如:“李有才住的一孔土窑,说也好笑,三面看来有三变”,这其中,不仅用词是完全口语化的,如“好笑”,而且用词相当简洁,符合口语特点,如不说“说起来很有意思”,而说“说也好笑”,不说“看起来”,而说“看来”,另外,句中尽量不用连接词,不说“如果从三面看,就会有三变”,而说“三面看来有三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化倾向陕西彬县香庙中学王建鹏摘要:赵树理用通俗易懂的农民语言开创了“山药蛋”文学流派,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把高雅的文学艺术同群众生活相结合起来,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的巨大变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弘扬了我国优秀民族文艺传统、促进革命文艺的大众化发展,而这些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民俗化农民情结农民文化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是现代文学“山药蛋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从《小二黑结婚》到《三里湾》,以生动质朴的群众语言表现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反映着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赵树理在创作中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他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他就不会因为讲求剪裁而把故事割断了。
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能叫大多数人读,这是赵树理进行创作时刻意追求的。
一、赵树理作品的农民情结一是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文学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都不仅一般地反映某一民族的生活,而且总是具体地表现了某一地区的风貌,因而形成这些作家独特的风格——乡土特色。
如刘绍棠的老北京色彩,沈从文的湘西情结等等。
赵树理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思想和感情上都打上农村生活的烙印.参加革命后,仍与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1942年文艺整风运动之后,他以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来指导他自己的创作,常常深入农村,了解民情、体验生活,和广大农民群众一起生产,一起生活,了解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到农民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而写出了《小二黑结婚》、《登记》等富有山西农村风味的小说.对于文学创作必须表现地方色彩,赵树理十分重视,坚持始终.他认为“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语言,熟悉的地方风趣是有助于使感情深刻化的.”结果,凭借这一点,他成为人民群众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
中国传统古典小说从唐带代的传奇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小说甚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性特强,语言通俗,口语化比较明显。
赵树理的小说充分尊重中国农民的这种审美习惯,创作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环环相扣,引入入胜……故事有头有尾,人物来龙去脉一一交代清楚。
如使赵树理一鸣惊人的《小二黑结婚》,整个作品的情节由一个首尾一气相联的大故事组成,而这个大故事又由12个小故事联结而成,各小故事之间是环环相扣,一贯到底,先是交代刘家峤两位神仙的忌讳,由此引出了三仙姑,再由三仙姑引出小芹,由小芹引出金旺兄弟,由金旺兄弟引出小二黑,到此,交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而后通过斗争会、许亲、拿双等一系列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由于区长的介入导向矛盾的解决:恶霸势力受惩处,落后家长受教育,二黑、小芹有情人终成眷属,整个故事戛然而止。
二是把小说当通俗的民间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凸显新一代农民形象,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
如《小二黑结婚》中写小芹之美: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
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仅是八十余言,运用通俗文学的表现手法,就把小芹之美叙述得活灵活现,充分体现了赵树理叙事的语言简洁明快的风格。
三是口语化的语言折射着农民群众的复杂性格。
表现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
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
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
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的,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
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的艺术风格。
如写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了谁,赶忙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一方面是责骂、恐吓老婆,制止她再吐露实情;另一方面暗示老杨,意思是她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胡乱说出来的,她再不记得什么了。
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了老秦胆小怕事的性格。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熔大众化和艺术化于一炉,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提炼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具有口语化的鲜明特点,在赵树理的小说文本中,农民读者听到了自己钟爱的纯正的“乡音”,亲切之情,油然而生。
从赵树理的生活来讲,他生活在晋东南这片土壤上,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这里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带着浑厚的土腥味儿。
从作品人物塑造的语言来看,他没有对这些人物作静止的描绘、分析、议论。
他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特征。
从“不宜栽种”到“恩典恩典”的一串故事中,把二诸葛的迷信、迂腐、懦弱但又老实、厚道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
从“米烂了”到精心梳装打扮,赶到区上去闹,则表现三仙姑假装迷信、泼而且赖的特征。
同样两个落后人物,放在同样环境中,却能将其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凸现出来。
由于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因而寥寥数笔就能把人写活,很有以笔传神的功夫。
《催粮差》中旧衙役的走狗特性,《刘二和与王继圣》中地主少爷的凶顽而又娇弱的性格,《小经理》中老管账的油滑世故,都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一些次要人物,也能一两笔写活。
于福牵驴送三仙姑上区,张得贵抱着笔砚算盘随阎恒元丈地,只用一个动作就把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点了出来,颇可耐人寻味。
就是老槐树下的那些“小字辈”,或热烈,或冷静,面目也不雷同。
赵树理的小说较少大起大落的情节,激烈动荡的场面,因而人物往往不是在起伏很大的动作中完成性格,而多在日常生活细节中,通过朴实、简炼但却细腻的描写去展现。
象孟祥英、李成娘等都是在日常家庭生活细节中表现她们的。
细节的真实,颇能表现赵树理的精确描绘生活图画的长处,并使他的小说具有严格的现实主义的特色。
《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的装扮,《邪不压正》中下聘礼的具体入微的描写,《李家庄的变迁》中树木和侧所所有权的诉讼、吃烙饼的陋规……。
这许许多多细节,不但与人物塑造有密切关系,而且使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出生于山西,所以他的文章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也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所以作品与农村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农民色彩。
二、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赵树理以农村生活为原型,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写作,充分挖掘民间传统艺术,做农民的代言人。
(一)主题: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全面展示。
赵树理小说总是选取那些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主题,但选材上却并不追求轰轰烈烈,而是从普通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以小见大。
如《小二黑结婚》以解放区仍然存在包办婚姻的行为做突破口,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提示出反封建思想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树理以他的“农民身份”,准确地发现并且表达了农民的内心世界,情感生活,审美心态,以及思维方式,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大众小说语言。
另一方面,他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小说体式。
他的“将新文学大众化”的努力非常自觉,也非常完美,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正如周扬后来指出的那样,赵树理是作为“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特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他的创作以农村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为题材,塑造了一系列新型的农民形象。
(二)人物:农民形象的逼真再现。
赵树理的小说的贡献就是成功的塑造了各类不同思想性格的众多农民形象。
他一面热情讴歌了小二黑和小芹这样的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赞美他们的新思想、新品质,同时又着力刻画了像二诸葛、三仙姑这样一些暂时还愚昧落后但已经开始走向转变的农民代表。
深入挖掘农民内在的美好品德是赵赵树理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于是往往寓批评于诙谐幽默之中,善意的讽刺和热情的歌颂结合在一起。
他没有对这些人物作静止的描绘、分析、议论。
他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适应群众的欣习惯,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特征。
从“不宜栽种”到“恩典、典恩”的一串故事中,把二诸葛的迷信、迂腐、懦弱但又老实、厚道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
从“米烂了”到精心梳妆打扮,赶到区里去闹,则表现了三仙姑假装迷信、泼而赖的特征。
同样两个落后人物,放到同样环境中,欲能将其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凸现出来。
由于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因而寥寥数笔就能把人写活,很有以笔传神的功夫。
一些次要人物,也能一两笔写活。
于福牵驴送三仙姑上区,张得贵抱着笔砚算盘随阎恒元丈地,只用一个动作就把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点了出来,颇可耐人寻味。
就是老槐树下的那些“小学辈”,或热烈,或冷静,而且也不雷同。
赵树理的小说较少大开大阖的情节,激烈动荡的场面,因人们往往不是在起伏很大的动作中完成性格,而多在日常生活细节中,通过朴实、简练但却细腻的描写去展现。
像孟祥英、李成娘等,都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表现她们的。
细节的真实,颇能表现趑树理的精确描绘生活水平图画的长处,并使他的小说具有严格的现实主义的特色。
《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神课,三仙姑的装扮,《李有才板话》中“小字辈”的称呼和他们过“添仓”节吃黏米糕的细节……这许许多多细节,不但与人物塑造有密切关系,而且使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们都是地道的中国的,说得更确切些,都是十足的中国北方农村的;即使从民俗学的角度去读,也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三)构思:采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方法构建作品,刻画人物。
“五四”以来,“西化”和“民族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问题一直是作家,批评家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
赵树理的方向很明确,从《小二黑结婚》中,他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叙述,刻画人物。
而且采用故事体小说的叙述方式,既少采用“横截面”式的段篇结构,也不太用跳跃式的或组合式的长篇结构,而是继承了中国评话式小说的特点,努力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完整性。
也非常注意按照故事发展的时序叙述故事。
而且为了让读者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极少采用跳跃,省略的方式来叙述,即便是交代故事的人物家庭,也是不惜对牺牲对人物的刻画,来照顾读者,在文中先交代三仙姑,二诸葛的人物,家庭就可以很好体现这点。
另外,小二黑与小芹爱情产生了问题最后也有了解决的方法,也体现了他小说的完整性,线索明确,脉络清晰,因果关系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