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 王栋生
寻求源头“活水”让作文鲜活灵动
0◆
全 国著名特级教师 王栋生先生在《 出写作教学的 走 困境》 一文 中指 出:作文要关注生活 , “ 关注 自然 , 关注 自
我, 在这 里 , 特别 重 要 的 是 ‘ 注 自我 ’学 生最 重 要 的写 关 。
作资源是什么? 无疑 问, 他的个人生活 , 他个人所 毫 是 是
字 解 释 说 明 ; “ 息发 布 会 ” 找 “ 动 ” , 学 生们 自 开 信 , 震 点 请 由谈 谈 最 近 的新 闻 ,大 家 交 流 自己 搜 集到 的新 素 材 , 并
墙 。 师 完 全 可 以 通 过创 设 一 些 特 定 的 场 景 来 激发 学 生 教 的作文热情 , 动学生的 写作积极性 , 而让作文教学 调 从
.
意 去 观 察 生 活 、 会 生 活 、 悟 生 活 , 日复 一 日 、 复 体 感 对 月
一
月 的 平凡 生 活 熟 视 无 睹 , 至 产 生 了 一种 麻 木 感 。事 甚
误 改纵 横 ・ 能力培养
, 。◆ ◆ ◆ ●
{ 垒 “ 水" j 作爻 ; 舀 .
?
’
江苏兴化市楚 水实验学校小学部( 50) 2 70 2
‘◆ 0◆ -◆ 0◆ -◆ 0◆ -◆ 0◆ 0◆ ・◆ ’◆ 0◆ 0◆ ・◆ 0. ‘◆ . ・- ’ ◆ ・ ● - - -_ ・ ●
实 上 , 小 学 生 来 说 , 天 的太 阳都 是 新 的 , 天 的 学 习 对 每 每
生 活 都是 新 的 ,每 一 个 生 命个 体 的 每 一 天 也 都是 新 的 。
有 滋 有 味 。 比如 , 平 时 的 教 学 中 , 建 立 了 “ 由演 在 我 自 讲 — — 即 兴演 讲— — 辩 论 演 讲 ” 的 课 前 三 分 钟 演 讲 序 列 , 调 讲 真事 、 真 情 , 达 自己 真 实 的观 点 。这 既 扩 强 叙 表
浅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的教学方法
浅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的教学方法最早接触王栋生,是读他的《不跪着教书》得知,《不跪着教书》是一本有积极思想深度的书,可以说,这本书有着为教师“补钙”的意义。
的确,作为教师,需要有独立的思想、人格以及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
看过他的第二本教育类书籍就是这本《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写作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受到的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比如每年的高考作文一直是社会热点。
但是,写作教学的问题还得回到写作教学本身来讨论和研究,虽然高考作文是社会热点,但是学生的写作及写作教学应当回到学校真语文教育的范畴上来,真正的写作不仅仅是“教学意义”上的写作,而是把写作与生活方式、做人联系起来,《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一书就是回到真语文教育的范畴进行的探索与思考。
以下是我阅读此书的十点体会。
一、写作的态度:敬重和爱对待写作的态度,王栋生老师认为首先是语文教师对写作的态度要敬重和爱写作,并且要营造一个敬重写作的环境,引导学生热爱写作,这是前提。
他说,“教师的行为和言论往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有些言行对学生是无意的暗示,有些本身就是示范”[1]。
的确,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仅仅只是把写作看做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而忽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人,势必会误导学生仅仅把写作当做“学业”,而和自身的生活没有关系。
其次,语文教师要把写作当做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写作是语文教师生活中的必需,乃至成为生活的乐趣,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引领学生热爱写作。
二、作文批改:让学生看到进步对待作文批改,王栋生老师针对一些语文教师抱怨改作文真累并且受罪,并且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的现象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要能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特别不能让写作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丧失信心[2]”。
首先,他反对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不要吝惜分数。
因为学生写作,不过是练习写作,并不是要成为作家,并不是要把作文都写成可以发表的文章,重在让学生找到写作的自信,看到一次次的点滴进步。
王栋生: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 写作技巧:叙事、描写、议论、抒情。
3.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三、教学重点:1. 作文的基本结构。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写作技巧的运用。
2.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为什么?二、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开头:导入话题,引起读者兴趣。
2. 中间:叙事、描写、议论、抒情,围绕主题展开。
3.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三、写作技巧的运用(10分钟)1. 叙事:讲述事情的经过,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顺序。
2. 描写: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环境、场面等,使文章生动形象。
3. 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事实、道理等支撑。
4. 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真实、自然。
四、观察生活,积累素材(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物。
2. 提醒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作为写作素材。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按照作文基本结构,写一篇练笔作文。
2. 观察生活,记录一篇素材。
教学反思:课后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作文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为后续写作打下基础。
让作文在生活中拔节
作文教学522016·2让作文在生活中拔节侯静霞“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这是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可见学生对写作文的害怕和厌恶。
看着一脸愁苦的学生,感觉老师就像周扒皮一样,可是当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一脸的愁苦就移接到了老师的脸上,千篇一律的内容让老师感觉就像在嚼蜡。
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到这样的境地,原因何在?找来几个学生“望闻问切”追根溯源,学生回答都是如出一辙———没什么好写,原来学生是“无米下锅”。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生活,要让学生走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下面是笔者几点简单的思考。
一、减负,还学生关注生活的时间桂林的山水真是美呀,乘在游艇上,我首先被桂林的山迷住了。
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怪,有弯弯曲曲的蝙蝠山,有当年如来佛祖把齐天大圣孙悟空压在山下的五指山,还有石壁上的青苔形成的九马画山,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真是神奇奇特啊。
我不仅欣赏到了桂林的山,我还欣赏到了桂林的水。
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一眼能看到河底了。
站在甲板上,远望桂林的山水,让我想起一个词语来形容桂林的山水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山清水秀。
这是我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桂林游记》中的一段描写。
我看了不禁感叹,现在的很多初中生也写不出这样的语句。
这样一位二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原因何在?思来想去,看见现在暑期旅游景点大部分的小学生,我明白,现在小学生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时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接触大自然,所以能抒发出真情实感。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作文的指导应着力于给学生深刻的感受,以获取丰富的题材。
而不在于做法指导的详尽。
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刘勰语),意思是作文若能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则可呼之欲出,一挥而就。
”李白在荆门山送别朋友时,有感于山水,写下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王维泛舟汉江时写下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杜甫登上岳阳楼看到洞庭湖的山水时写下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些大诗人们也都是投身在山水之中后,自然之美与主体之美融合,完成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美,写下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才成就了千古名句。
王栋生: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王栋生: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文的基本要求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1.2 教学内容作文的意义与重要性作文的基本结构与要素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要求与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来提高能力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优秀作文案例和教学内容笔记本电脑:用于学生的写作和展示白板:用于板书和记录学生的想法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重视介绍作文的意义与重要性3.2 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要求与技巧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锻炼写作能力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写作3.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写作能力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法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估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4.2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改进,提高写作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提供相关的作文教材和参考书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作文素材和案例5.2 教学材料作文纸张:提供给学生进行写作的纸张作文范例:提供优秀的作文范例,供学生参考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提升6.1 教学拓展组织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写作兴趣参观访问: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有意义的地方,积累写作素材6.2 教学提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写作形式: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7.1 教学难点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和热情写作技巧欠佳:学生写作技巧不够成熟,需要指导和培养7.2 解决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写作指导: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指导,提高写作技巧第八章:教学计划与安排8.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实施和完成8.2 教学安排确定每个学期的教学主题和案例,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合理安排学生的写作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九章:教学总结与反思9.1 教学总结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和成果分析学生的写作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9.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第十章:教学评估与反馈10.1 评估方法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提供意见和建议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反馈10.2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改进,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章)2. 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二章)3. 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三章)4. 教学评估与反馈(第四章)5. 教学资源与材料(第五章)6. 教学拓展与提升(第六章)7. 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第七章)8. 教学计划与安排(第八章)9. 教学总结与反思(第九章)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教学目标与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需要细化每个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王栋生(吴非)统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施建议 (1)
王栋生(吴非):统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施建议一、关于作文教学内容的编写体现高中作文基本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紧密联结合任务群学习,创设作文情境,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有选择的空间。
尽可能让学生自主作文,并在作文过程中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在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能思考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能有语言表达的追求,能从这样的过程中培育并发展趣味。
让学生愿意多写,愿意修改,培养作文的“自觉”。
至少要让学生“不怕写”。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可选择性。
如,上册第四单元,其实有两个作文任务,如果能完成其中一个就很好。
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可以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
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
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我把这个真实情境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
(王宁)二、实施建议1.扭转高中作文教学围着高考转的不良倾向,真正“打好底子”明确目标,把“不怕写”作为当下(高一)的教学追求。
不要再用“高考作文”去诱惑学生、于扰教学。
夸大高考危机,围绕应试兜圈子,造成恶性循环。
逐利的模式导致思维水平下降,丧失创造意识。
过于功利的作文观败坏趣味,作文教学不能制造平庸。
2.摆脱作文教学困境,关键在于提升思维品质听说读写,关键在“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做到“不怕写”。
“思想”没有边界;没有自由的思想不可能培育出创造力。
有个人见解和表达的愿望,作文才会成为自觉的学习行为。
例:老师给大家看一道作文题。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
”第二个回答:“挣钱。
”第三个回答:“建造世界上最有特点的房子。
”--后来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王栋生作文教学实践价值(3篇)
第1篇一、引言王栋生,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教育家,他的作文教学实践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王栋生的作文教学实践价值,从多个方面阐述其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1. 注重基础训练王栋生作文教学强调基础训练,他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扎实的功底。
在教学中,他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句子仿写、段落拼接等基础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2. 强化阅读与思考王栋生认为,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他强调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对文章进行批判性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写作兴趣王栋生作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他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写作比赛、主题征文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写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写作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1. 鼓励个性化表达王栋生作文教学强调个性化表达,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批判性思维王栋生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他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对权威观点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王栋生作文教学强调创新实践能力。
他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1. 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王栋生作文教学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教学中,他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民族自豪感王栋生作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他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弘扬民族精神王栋生作文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
王栋生: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王栋生: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文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诚实、认真地对待作文写作。
1.2 教学内容作文的重要性与基本要求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诚实写作的态度与习惯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2.2 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讲授:配合PPT展示,进行课堂讲解。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就作文写作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作文练习:布置课后作文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写作。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作文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写作的方法与步骤。
诚实、认真地对待作文写作的态度与习惯。
3.2 教学难点作文的创意与表达。
写作过程中的思考与修改。
如何在作文中展现个性和独特观点。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等。
优秀作文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作文纸张与文具:供学生练习写作。
4.2 教学环境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便于展示PPT和进行讨论。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王栋生的作文观点,引起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学生对作文的看法和遇到的困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作文的基本要求与技巧,配合PPT展示相关内容。
通过优秀作文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5.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就作文写作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提供建议和帮助。
5.4 作文练习布置课后作文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写作。
强调诚实、认真地对待作文写作的态度与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练习作文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教学评估通过课后作文作业的提交,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源头活水,渠清如许——王栋生作文课教学片段欣赏
源头活水,渠清如许——王栋生作文课教学片段欣赏王栋生,某高中英语老师,他在语文课堂上教学饱含着责任感、乐观积极,他深知传播文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形成了一种独特且深入流露出其内涵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涉及到人文艺术等诸多方面,这更需要老师有深入的了解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因此,王栋生在课堂上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出发点,做到了将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更有活力,更有深度。
比如,王栋生在教学中以自然景物描绘解说语言文化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分析比较古今中外之间的差异,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古典文学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理解力。
此外,王栋生还以自然形象和人文素养的整合,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的写作,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语言文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写技能的训练中更有收获。
有时也会把文学讲座和文学欣赏课与学生一起完成,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无数,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和写作来体悟大自然有多么伟大,通过自然形象来表达出文学欣赏,是一种多彩多姿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思想滋养,发展自己的一种思想能力。
最后,王栋生还会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书写中国传统文化,更有效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最终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王栋生在英语课堂上运用艺术思维,将文化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学的魅力,更有效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语文的内涵,这是王栋生的一种优秀的教学风格。
写真情,抒性灵
写真情,抒性灵——走出作文教学“死胡同”湖南省新田县瑞华实验学校谢仁芳新课程改革的缕缕春风已经吹到语文教学领域的各个角落,围绕“自主、合作、探究”这条主线,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语文课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应如何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而走出阴影呢?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心头的大事。
语文教学的翻身关键在于作文教学的翻身,如何使学生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走出“死胡同”,应引导学生写真情,抒性灵。
一、丰富生活阅历,积累写作素材,顺手拈来,为我所用。
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一种顽疾。
一期下来,学生作文写了无数篇,但真正称心如意的却微乎其微。
究其原因,那就是生活阅历不丰富,生活素材太单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如何改变现状呢?笔者认为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积累。
第一,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写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将枯竭。
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
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草地、校园等万物复舒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仔细观察狂风暴雨,观察烈日,观察高温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寒风凛冽的冬日,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的安闲、游戈;在马路旁观察车辆行人的繁忙景象;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这些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鲜活素材。
莫泊桑是 19 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巨匠。
从 1880 年到 1890 年的 10 年中,他发表了 300 多篇中短篇小说、 6 部长篇小说、 3 本游记和许多文艺论文。
但莫泊桑骄人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著名作家福楼拜的悉心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让思想自由地飞翔——特级教师王栋生(著名杂文作家吴非)谈语文、作文、反作文
让思想自由地飞翔——特级教师王栋生(著名杂文作家吴非)谈语文、作文、反作文档案: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教师,著名杂文作家,笔名吴非。
1950年出生,1968年下乡插队,1982年春毕业于南京师大中文系,进入南师附中任教至今。
主编《高中文言读本》、《初中文言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古诗文诵读》、《现代诗文诵读》(江苏教育出版社)等20多种教学用书,为《新语文读本》编委,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篇;1988年起在教学之余从事杂文写作,发表杂文、评论、随笔1500多篇,出版杂文体专著《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的用人术》,杂文集《污浊也爱唱纯洁》等。
对话“反作文”反些什么记者:王老师,最近您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提出了“反作文”这样一个概念,请问“反作文”到底说的是怎么一回事?王栋生:从2000年上半年起,我们有意识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进行一些“离经叛道”的尝试,抛弃让人厌倦的、例行公事式的作文模式,给学生以自由的天地,尽可能地让他们自由写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培养他们的才思与写作激情。
痛恨让人越写越兴味索然、越写越文思枯竭的传统作文模式,我们就用“反作文”这个概念来概括我们的实践,也表达我们在作文教学上的基本理念。
记者:这么说来,您对人们习以为常的那种作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王栋生:是的。
我在南师附中教书20年,发现学生的作文能力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而作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也很难有大的突破。
为什么初一学生的作文还很有些灵气,到了高三反而才思枯竭了呢?为什么6年的作文训练,会一点一点地扼杀学生的作文兴趣呢?这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从总体上说是有问题的。
记者: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王栋生:例行的作文教学总是想方设法给学生“上规矩”,总是训练学生上套路、说套话。
几年下来,他们学会了小题大做,学会了讲意义、摆姿态,学会了教育别人。
每当看到高中学生的作文腔调像官僚,我就特别痛心。
王栋生: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王栋生:作文,要老老实实地去写》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勇于表达自我思想的情感。
3. 通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2. 如何培养写作兴趣和习惯3. 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分享写作经验。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 实践法: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作文技巧和写作方法。
2. 教学素材:提供一些写作素材,供学生参考。
3. 作文纸张:准备足够的作文纸张,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精彩的作文开头,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框架和要点。
3. 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讨论如何培养写作兴趣和习惯。
4. 实践: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多写作,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6. 作业:布置课后作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练习的完成情况2. 学生对作文技巧和写作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情况七、教学拓展1. 组织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2. 邀请作家或资深编辑来校讲座,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3. 组织写作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提高写作水平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勇于表达自我3.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九、教学参考资料1. 王栋生的作文教学文章和著作2. 作文教学法相关书籍和论文3. 优秀作文范文和点评十、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一篇作文练习2. 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3. 定期阅读王栋生的作文教学文章,学习写作技巧十一、教学反馈与调整1. 收集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和反馈。
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出写作教学的困境(精校完美打印版)
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刘志福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这样说:有多少未被关注的问题,也就会有更多的尚未尝试的办法。
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在这方面,许多一线教师作过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在不同层面上取得过成功,只是没有受到业内的充分关注。
本文试图从寻找对策的实践层面,略谈一些体会,和同行交流。
让写作真正成为生命的活动写作是自我生命的活动。
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教学中贯彻就更难了。
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总是得想,这次写作的意图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体现什么样的能力要求,期待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文章,等等。
而学生未必要这样去想,对他来说,每一次作文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验,他要利用这次机会,反映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展现自己的想象与创造,他要借这个题目,显示自己的追求和寄托。
看起来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活动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活动。
作文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
在这中间,特别重要的是“关注自我”。
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他的个人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
在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当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开掘自己的写作资源。
作文是精神的活动。
学生不是机器,机械地按标准复制产品;学生也不是政治家,总是要倾诉经世济民的宏论。
没有必要让学生反复地在上下五千年中寻找民族自豪感,没有必要让他们把08奥运说成生命中的头等大事,没有必要让他们热衷于发疗世济民的高论。
事实上,真正会写的学生,尝一脔而知味,他们能从柴米油盐一类的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从里巷俚语中观察世像人情。
写是享受生活百味的智者,不懂生活之美,一味地论证人生目标,远离自己的世界,必然笔下无物,面目可憎。
为什么不把他们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呢?一个善于思考、发现的人,在写作上能“一触即发”,他的笔下,永远会有新奇的体现人的智慧的事物。
在起始年级的写作课中,就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庐阳高中语文组章光信)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庐阳高中语文组章光信)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庐阳高中语文组章光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各种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说到作文,不少同行会与我一样,脸上无奈,心中委屈,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仿佛有一身的力气无处使,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慨。
但另一方面,作文教学又很重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不可偏废。
而且,随着新一轮高考制度的改革,作文的权重会更大,地位会进一步凸显。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呢?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做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作文的相关要求1、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3、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4、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5、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6、……二不容忽视的现实状况1、作文整体水平略有下降。
笔者多年参加高考阅卷工作,从八十年代到二000年以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由纯手工操作到网上轻松点击,手段在更新,但质量未见同步提高,突出标志就是满分作文越来越少,推荐难度越来越大。
固然原因很多,如安徽自2006年自主命题以来,作文难度系数一直居高不下有关,但学生写作水平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
现在学生静下心来看课外书已是奢侈,外出修学游更成了新闻。
学生远离生活,无暇观察,缺乏感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乏善可陈。
3、家长对该子作文的关注偏少。
眼下各类辅导班满天飞,而且高烧不退,但作文辅导班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多在低年级。
换言之,年级越高,辅导者越少,没有市场,何来辅导班?4、高考作文分值有升高的趋势。
上海市早就是70分了,福建省紧随其后,也为70分.安徽的高考改革政策尚未最终出台,但我想增加作文分值应在情理之中吧。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源头活水,渠清如许——王栋生作文课教学片段欣赏
源头活水,渠清如许——王栋生作文课教学片段欣赏王栋生老师,在各位老师的鼎力支持下,以“源头活水,渠清如许”为核心主题,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学习氛围的教室里,用他生动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很有趣又富有成效的课。
在整堂课的开头,王栋生老师就先给学生们分享了一首抒情的诗歌,巧妙的把诗的主题紧紧联系到课堂的主题,让学生们在诗的意境中渗透教学内容,从而开始课程的学习。
接着他将作文的议题摆在了课堂之前,提出要求学生们把自己最近体验到的活力和蒸蒸日上的学习氛围,用文字记录下来。
老师说:“学习不仅要记住知识,更要让知识活起来,特别要把它们记录下来。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王老师先从一篇作文的构思、结构入手,给出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构思模板,模板的框架让学生们不费脑筋就可以给文章填充详细的内容,同时老师还给出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们在文章中尽自己的发挥。
老师在作文的结构上发挥成熟的教学技巧,他把作文的形式分解开来,将每一部分必要化,从而为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让学生们根据固定的构思模板,分析每一段文字中的心词汇,并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们写出一篇清晰逻辑,并且可以很好展示学生个性特点的作文。
在作文的表达上,王老师从语言入手,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写作习惯,他着重强调要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复杂的内容,这样不仅使文章看起来更加简洁,也能让文字更多的一展长。
他还强调要结合自身的认知,将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融会贯通,让文章表达出当下所有的心情,让文字中洋溢着自己的思想。
课堂讨论的气氛令人振奋,老师也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把一个个的小细节串联起来,有的学生将其他学生的重点部分结合到自己的文章中,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有的学生通过演绎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给自己的文章拼接独特的灵魂。
可以说,在王老师的精彩指导下,这一堂课洋溢着学习的活力,直至下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文章,踏上了一段丰富而又美妙的文学之旅。
正如老师所说:“在文学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到什么,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新的景象,一段美丽的文学就是一段旅程,拥有源头活水,渠清如许,美妙的语句,唯美的文字。
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2013)
(5) 评价方式的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4,教师要转变的教学思路 (1) 转变观念,让写作真正成为生命的活动 作文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 写作应该是个人感情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写作 教学不宜设置禁区。 引导学生开掘写作的源头活水 (2) 转变思路,研究学生的写作状态 作文教学中,主要是学生一方的“学”。 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
(3) 重视对话,引导学生开拓写作的新天地 适当地开展“作文对话”。 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 (4) 重视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 让学生在自由作文中体验写作的成功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趣味
3、要特别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的能力首先是思维的能力; 任何强势的宣传语言,都有可能给人的 思维形成压力,久之形成桎梏,紧紧跟随 人的一生,很难抹去。对于缺乏独立思考 意识,缺乏批判思维的人来说,“灌输” 只会是灾难。
教师要有原创的作文题
经常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 引导他们逐渐地学会发现问题 新的思路——“有些题目是用来想的” 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在过程中发展思维。 一个好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总 会出现一两个亮点,积久可以形成深入思考的习 惯。 用于思考的问题最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培 养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就学校生活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
启发式的“谈作文”是有必要的,特别 是经过一阶段写作之后,学生需要整合写 作资源,需要提高构思表达的技巧。
如果能有一种活跃灵动的对话,启示他在 在构思立意和表达上不断地“再朝前跨一 步”,他便有可能获得新的“路数”。
在自由作文中体验写作的成功
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更能从中发现 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自由作文”与“序列化”教学的关系。
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
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
王栋生
【期刊名称】《人民教育》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 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这样说:有多少未被关注的问题,也就会有更多的尚未尝试的办法.在这方面,许多一线教师做过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在不同层面上取得了成功,只是没有受到业内的充分关注.本文试图从寻找对策的实践层面,略谈一些体会,和同行交流.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王栋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巧用课文文本资源,走出议论文写作教学困境
2.写作教学中的情境化与任务化——信息类文本写作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3.克服障碍,走出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
4.携手“语文主题学习”,巧入写作之门——例谈如何走出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困境
5.走出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栋生:统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建议一、关于作文教学内容的编写体现高中作文基本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紧密联系结合任务群学习,创设作文情境,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
有选择的空间。
尽可能让学生自主作文,并在作文过程中发展自我评价能力,让作文成为学生发展思维品质的学习活动,在作文过程中丰富识见,孕育理想,学会负责地表达个人见解,真诚地表达情感。
在作文过程中培育创造意识,发展个性,获得学习自信。
反对功利的作文观,努力扭转高中作文教学围着高考转的不良倾向。
在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能思考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能有语言表达的追求,能从这样的过程中培育并发展趣味。
让学生愿意多写,愿意修改,培养作文的“自觉",至少要让学生“不怕写”。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可选择性。
如,上册第四单元,其实有两个作文任务,如果能完成其中一个就很好。
二、实施建议1.扭转高中作文教学围着高考转的不良倾向,真正“打好底子”。
明确目标,把“不怕写”作为当下(高一)的教学追求。
不要再用“高考作文”去诱惑学生、干扰教学。
夸大高考危机,围绕应试兜圈子,造成恶性循环。
逐利的模式导致思维水平下降,丧失创造意识。
过于功利的作文观败坏趣味,作文教学不能制造平庸。
2.摆脱作文教学困境,关键在于提升思维品质。
听说读写,关键在“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做到“不怕写”。
“思想”没有边界;没有自由的思想不可能培育出创造力。
有个人见解和表达的愿望,作文才会成为自觉的学习行为。
3.高中作文的练习量要合理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作文的练习量严重不足。
练习量要有保证,“经常化的练习”。
高中作文的练习量应合理增加。
“每学期不少于6次”是最低标准。
每学期作文的练习量要有保证,教师应有教学记录。
4. 反思传统做法,寻找新路有些作文题目的作用,是用来“想”的。
多看,多想,不一定全要写。
会想,才有可能“不怕”。
很多“不需要写”的题目更有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王栋生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这样说:有多少未被关注的问题,也就会有更多的尚未尝试的办法。
在这方面,许多一线教师作过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在不同层面上取得过成功,只是没有受到业内的充分关注。
本文试图从寻找对策的实践层面,略谈一些体会,和同行交流。
让写作成为心灵的歌唱写作是自我生命的活动。
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教学中贯彻就更难了。
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总是得想,这次写作要达到什么目的,体现什么样的能力要求,期待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文章,等等。
而学生未必会这样去想,对他来说,每一次作文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验,他要利用这次机会,反映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展现自己的想象与创造,他要借这个题目,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寄托。
看起来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活动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活动。
作文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在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关注自我”。
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他的个人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
作文是精神的活动。
学生不是机器,机械地按标准复制产品;学生也不是政治家,总是要倾诉经世济民的宏论。
没有必要让学生反复地在上下五千年中寻找民族自豪感,没有必要让他们把08奥运说成生命中的头等大事。
事实上,真正会写的学生,尝一脔而知味,他们能从柴米油盐一类的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从里巷俚语中观察世像人情。
写作者是享受生活百味的智者,不懂生活之美,一味地论证人生目标,远离自己的世界,必然笔下无物,面目可憎。
为什么不把他们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呢?一个善于思考、发现的人,在写作上能“一触即发”,他的笔下,永远会有新奇的体现人的智慧的事物。
在起始年级的写作课中,就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
这种关注首先在于发现并丰富自己的生活。
应试教学造成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确是事实,但某种程度上,一些同学缺乏想象力,不善于观察和联想,也会使学生感受不到生活中蕴藏着的乐趣。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事物。
多年前我曾在作文课上要学生写出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的价格,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来。
有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没多大意思,回答不出来也没关系。
我只说了一句“回答不出来也没什么,只是这关系到你们的父母每天劳动的价值”,学生很受震动。
1986年我教高二,有一次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白纸,要他们“把爸爸妈妈的生日写出来”。
全班近一半学生写不出来。
那一次我的作文题是两题选一:“我是怎样记住父母生日的”,“我为什么忘记了父母的生日”。
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那次作文写得特别好。
看似单调乏味的生活其实有许多有待我们去开掘的富矿。
囚徒的生活更是真正的单调乏味,可是十九世纪以来,许多作家在监狱中都能写出不朽的作品。
这从另一面证明:只要你能想,就不愁找不到值得思想的事物。
我常对学生说“你的生活很重要”,但我们不是为了写好作文才去关注生活的,实在是因为生活在显示我们的生命价值,生活太值得我们热爱。
我在十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课中,让学生写过“没有意义的一天”。
之所以那样命题,是想到学生学写作以来,总是有教师和他大谈人生的意义,总是要他写“有意义的事”;而他的平凡的生活令他自卑,于是他不得不说假话;他认为社会的一切都重要,而自己不重要,他的生活没有价值,他的生命也没有什么价值。
好吧,既然他已经说“我的生活没什么意义”,那就写一写这种“没有意义的一天”如何?然而结果很有意思,——有些学生把每天那种“没有意义”的日常琐事描绘一番堆砌成文,发现这就是通常说的“日子”和“岁月”;不会写的学生说,连“没有意义的一天”都写不好,那的确是我的写作能力差了。
有学生后来看到陈村的《一天》,感慨地说,过去太重视“意义”了,而生命中有许多事物是不能用简单的“意义”去认识的。
写作应该是个人感情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
可在什么情境下,学生写作的激情会“一触即发”?一些教师的体会是:一定要让他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想写的欲望,那才是最好的教学。
我虽未必愿意接受“情商”一说,但坦率地说,由于各种原因,作为写作者生命中不能没有的“感动”,在青少年身上日渐淡漠。
我在不同的教学班试过,每次板书巴尔蒙特的诗句“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写完回头,总能看到两三位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你可以相信,能被这样一句诗感动的学生,他的作文绝对不会差到哪里。
写作应当成为心灵的歌唱,教师为什么不注意创设激发学生想象、触动他心灵的情境呢?洞悉学生的写作状态何谓写作状态?对一个写作的学习者来说,它包括:是否有写作的准备;在写作过程中,他的思想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他有什么样的表达习惯,他的表达技巧还需要作哪些提高;他对哪一种文体更加感兴趣,他的写作积累有什么特点;他是否愿意写,他喜欢写些什么题材,他写作的主要困难在哪里,等等。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写作状态没有足够的了解,其作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是难以想象的。
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写作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随笔和其他交往途径,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
有经验的教师接手一个新班,只要写过两次作文,他对全班的写作就会有数;一个学期下来,看了每个学生的十多篇文章,对每个人写作的长短,也就基本了解了。
谁长于议论,谁长于记叙,谁说话简明扼要,谁常能有诗一般的语言……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能帮助教师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
例如,面对一道作文题,学生可能想起什么?他思考的范围有多大?他会如何选择?他会不会扬长避短?他有没有进一步调动写作资源的意识?如果选择某类题材,会出现什么障碍?行文中,他有可能在什么地方被“卡”住?……如此,教师才有可能把握作文教学的规律,才可能不断地有“新点子”和新思路。
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助于正确判断他们的写作状态,帮助他寻找发展的机会。
我曾注意到有几位学生几乎永远不会描写。
这些学生性格沉静,内向,他们似乎不关注形象与细节;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发议论时颇有精神高度,善于分析事理。
反过来,也有些学生,什么记叙文题目也难不倒他,有着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安排结构的能力,但是如果让他说明一件事,往往颠三倒四,语焉不详。
不了解这些,往往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教。
这些,都应当是写作教学要关注的问题。
学生不愿意写,未必是没有可写的东西,也未必是不会写。
他或许是在等待,或许是“不在状态”,或许仅仅是不喜欢这个题目。
但教师无论如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不要把学生想得太幼稚,同时不能自以为是,高估自己。
有一年江苏省作文竞赛,题目是“猜一猜,我有多爱你”,有评委担心学生去写早恋。
这是很典型的一种教学自扰。
结果选写本题的37名学生,没有一个去写男女恋情,而且立意新颖,境界高。
学生未必那么俗,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最怕的是遇上一位自寻烦扰的教师,如果不幸让他遇上了,则有可能自我压抑,长期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愉快,让他能自觉自愿地写,高兴地写;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好的作文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教师经常地命出让学生“眼睛一亮”的新题,必定能有效地调动大部分学生积极思维。
请看下面这道题: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的一个,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不可能没有反应。
他在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接触到许多这方面的知识,可是他自己竟没有想到过可以为自己取一个字(或号),姓氏依宗族沿袭,名为父母所赐,现在,他有了一次选择的权利与自由,他当然会有自己的思考。
这次作文,很多学生绞尽脑汁,因为他知道,字号有可能流传,他必须郑重其事。
我的班做完这篇作文后,在讲评中介绍了一些学生的字号,此后有些学生便以字相称。
这道题来自一线教师的创造,现在已经编进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模块。
了解了学生,“点拨”才是有效的。
20多年前,有个高一的学生在随笔本上写了篇短文《信》,叙述的是在传达室接到一封信的经过。
作者性格温和,写文章一向平实,表达习惯于平铺直叙。
我问这位学生能不能改得有些吸引力,她没有信心。
我建议她把这五六段文字调整一下位置,用独立的短语插入过渡,结尾不要有结果,留点空间让读者去想,可能会很有趣。
这位同学用了一小时改了一遍,自己看了也吃了一惊,说:“怎么像小说了?”后来《语文学习》等多家刊物转载了这篇作文,于漪老师还专门写了评论。
这位学生从此对“一波三折”、“尺水掀波”、“水似看山不喜平”有了深切的感受,不用我再教她了。
经常有同行谈到,高中生的记叙能力往往不如初中生。
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比较复杂,应当注意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高中生追求理性思考,忽略了形象思维,他们的作文缺乏想象力,特别是无法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展开联想。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展开这样的思维练习。
以下是几年前的一个课例。
师:现在我们来看窗外,那儿有一棵松树。
你第一次注意到它是什么时候?快,快说!生8:到这间教室以后,上课分神,看过它。
生9:记得是我站在树下等同学时,那是一年多前的事,站在它下面有20分钟。
师:想过什么没有?生8:想过,觉得为什么只有这一棵树,孤零零的。
师:还有谁想说?生9:我前些天想到这棵树,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人侵犯了自然要遭报应,我觉得应当说“教学楼离这棵树太近了”,而不是像有人说的“这棵树离教学楼太近了”。
当时我想这句话应当这样改一改。
师:很好,善于推敲,这是语文学得好啊。
还有吗?生10:我忽然有些害怕,——我刚刚注意到这棵树。
师:是吗?那你想了些什么?生10:我在想,树就在我身边,我竟然麻木到这种地步,一年半了,还没发现它,我因此在想:我有没有这样对待过别人?师:比如班上的同学,都说过话了吗?全问过好吗?和每个人交流过吗?生10:想想是有点问题,我自己的问题。
生11:我看到这棵树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它有没有一百岁;如果有,那它就比我太爷活得还长。
师:看,南面那一棵,一百多年了,鸦片战争之前就站在那里了。
生11:我想,如果它有思维和情感,那我们今天从课本中学的历史,都在它眼中。
师:想一想,在这棵树下,发生过什么事?生11:可以有很多。
也可以编出很多。
师:“编出很多”?你所谓的“编”,也有许多事是可能发生的,这就是所谓“文学的真实”。
生11:很多小说和电影作品都是这样。
师:比如,又到了桂花飘香的时候了,喜欢吗?生:(众)喜欢。
师:很多年了,我从来没听说有哪位同学不喜欢桂花香的。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那几棵树是谁种下的?栽树人是位什么样的人?他种下了这些桂花后到哪里去了?他种下这些树的时候凝望过它,并有过遐想吗?生12:也许是学校的一位老工人,头发花白,很和蔼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