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走陕西——黄帝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辞旧迎新走陕西——黄帝陵

早上8点半从西安出发,中午11点多到达黄陵县城。临近春节,县城里有些店铺已经关门了。因为可供选择的饭店不多,我们中午的团餐马马虎虎。黄帝陵位于县城北的桥山上,距离我们吃饭的“香满楼·小厨房”饭店只有两公里多一点。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包括轩辕庙和陵墓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一般认为,黄帝逝世于公元前2599年前后,也就是4600多年前。关于黄帝的归葬之地,司马迁在《史记·五帝纪》中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在远古时称蟜(jiǎo)山,因沮河自西而东呈“U”形贴山而过,使山若桥,蟜山之名逐渐演变为桥山,黄帝陵也因此称桥陵。1942年,为使桥陵与唐睿宗的桥陵相区别,始称黄帝陵。

黄帝陵俯瞰的这一段沮河古称“洗印池”,相传为黄帝清洗玉玺大印的地方,现在称龙池。沮河原名祖河,因黄帝驾崩时文武百官和百姓的眼泪汇入河水,故又有泪河之名。后来兼顾到“祖”和“泪”两个字,开始叫沮河。横跨龙池的九跨礅梁桥名轩辕桥,全部由花岗岩砌筑。以梁桥而不是拱桥来建轩辕桥,应该是考虑到梁桥的历史要比拱桥的历史更长。桥南半圆形广场地面上铺有5000块产自秦岭的大块

鹅卵石,用以象征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文明历史。桥北堍立有四根花岗岩望柱,庄重古朴。过望柱,即是庙前的龙尾道。龙尾道源自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因其“前高后庳,后塌于地,若龙之垂尾然,故谓之龙尾道。”轩辕庙前的龙尾道由5段组成,共有95个台阶,寓意黄帝乃“九五之尊”。龙尾道两侧台基立面上,有横书对联一副“万代溯源寻根齐聚桥山地;千秋追梦祭祖弘彰龙族魂”。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是2016年“中国根、民族魂——黄帝文化主题诗词赋楹联征集”活动的一副获奖作品,作者是河南南阳的张克刚。

据史书记载,轩辕庙始建于汉初,其位置在桥山西麓。宋开宝二年(969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山体,桥山西麓时有崖壁崩塌的情况发生,轩辕庙的安全受到威胁。宋太祖赵匡胤根据地方官的奏表,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至桥山东麓,也就是今天的位置。

现存的轩辕庙正门为石制仿汉式,单檐卷棚顶,面阔五间。正门檐下所悬“轩辕庙”匾额由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在1938年清明节题写。作为蒋介石“五虎上将”中的一员,蒋鼎文的题字之所以能够保留到现在,主要是其在“西安事变”中力促和平解决的态度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认可。

正门内西侧,即是著名的轩辕柏。轩辕柏高约20米,胸径达10米,相传为黄帝手植,树龄超过5000年,是世界

上树龄最大的柏树,有“世界柏树之冠”之誉。站在树下仰观轩辕柏,内心里猛然间有一种小小的激动,因为我可能就站在5000年前黄帝曾经站过的地方。据统计,在黄帝陵范围内共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树龄超过千年的超过3万株。

由轩辕柏向北,是诚心亭。诚心亭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明间南北设有台阶,形成过道。诚心亭又称过亭,是祭拜黄帝的各色人等整理衣冠、准备祭品、平静心情的地方。亭联“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文辞一般,过于平淡。

继续北行,是形制与诚心亭相类似的碑亭。碑亭比诚心亭略大,面阔也为五间,单檐卷棚顶,东西两端砌有砖墙,紧贴墙面是两块龙图浮雕。1987年以前,碑亭里有石碑40多通,现在只保留4通,余者皆移至东侧碑廊里。东侧前边一通是孙中山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填的《黄帝赞》词;后边一通是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1942年因桥陵改称黄帝陵而题写的“黄帝陵”碑。后者原立于黄帝墓冢前,新中国成立后被毁,现存碑为重刻碑。与蒋鼎文先生相比,蒋中正先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能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原谅,他在中国大陆留下的各种纪念碑石大多惨遭厄运。西侧前边一通为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时毛泽东亲笔撰写的《祭黄帝陵文》。这篇祭文精辟概括了黄帝为中华民族所建立的千秋伟业,追溯了1895年甲午战

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不断扩大的侵略,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誓言驱逐日寇出中国的坚定决心,堪称现代版的《出师表》。毛泽东在这篇祭文里特意把琉球和台湾并提,意在告诫国人:日寇侵我东北、上海、华北是新仇,夺我琉球和台湾那是旧恨!西侧后面一通是邓小平在1988年为黄帝陵的题词“炎黄子孙”。亭联为“悠长历史五千年;广袤幅员三万里”。看一些稍早的照片,这里原来的亭联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这前后两副对联意思差不多,原来的那个尽管比较短,但似乎更有气势。

诚心亭和碑亭的东西两侧建有两座碑廊,东碑廊内自南向北依次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代书法家为黄帝陵的题字、题词、题咏碑及为黄帝陵的整修做出贡献人员的功德碑共47通;西碑廊自北向南依时间顺序展示了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至1963 年共55 通致祭碑和保护维修记事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宋仁宗下令在黄帝陵种植柏树的圣旨碑、元泰定帝颁发的保护黄帝陵庙禁令碑、明太祖朱元璋亲笔书写的御制祝文碑、清康熙帝亲书祭文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