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工案例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2篇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爷爷和张奶奶是一对失独老人,他们唯一的儿子多年前因意外去世。

自从儿子离开后,老两口的生活仿佛失去了色彩,变得十分消沉。

他们很少出门,与邻里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之中。

二、接案。

我作为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在一次社区走访中了解到了张爷爷和张奶奶的情况。

初次见面时,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到来有些抵触,眼神里充满了警惕。

我轻声细语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告诉他们我只是想陪他们聊聊天,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经过一番耐心的沟通,老两口的态度才稍微缓和了一些,就这样,我正式接下了这个个案。

三、预估。

1. 生理方面。

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

张爷爷有高血压,张奶奶则有关节炎,行动不太方便。

他们的饮食也很简单,常常是随便对付一口,营养不均衡。

2. 心理方面。

失独的悲痛对他们的心理打击巨大,他们一直深陷在自责、无助和孤独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他们对外界有着很强的防备心理,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人,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3. 社会支持方面。

虽然生活在社区里,但他们几乎与邻居没有什么往来,社区的活动也从不参加。

亲戚朋友大多都不在身边,平时很少有走动,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计划。

1. 短期目标(1 2个月)建立信任关系,让老两口能够接受我定期的探访。

改善他们的饮食状况,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营养食谱,并协助他们购买食材。

2. 中期目标(3 6个月)鼓励老两口适当增加运动量,比如每天在小区里散步15 20分钟。

引导他们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小型活动,如老年书法班或者健康讲座,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

帮助老两口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逐步走出失独的阴影。

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能够在社区里安享晚年。

五、介入过程。

# (一)建立信任关系。

刚开始的几次探访,我主要是倾听他们讲述儿子的事情。

社会工作法律个案案例(3篇)

社会工作法律个案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接到一起家庭暴力案件,求助者小李(化名)是一位遭受丈夫家庭暴力的年轻女性。

小李在婚姻中长期遭受丈夫的暴力行为,身心俱疲,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小李决定寻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帮助。

二、案例描述1. 家庭暴力情况小李与丈夫结婚三年,育有一子。

自结婚以来,小李就遭受丈夫的打骂。

丈夫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就会对小李进行殴打。

小李曾试图反抗,但丈夫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小李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生活陷入困境。

2. 心理状况小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导致心理创伤。

她害怕丈夫,不敢与人交往,甚至产生了自杀念头。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小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开始寻求帮助。

3. 经济状况小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丈夫在外工作,收入不稳定。

小李独自承担家庭开支,生活压力较大。

由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小李无法正常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三、介入策略1. 家庭暴力干预(1)心理辅导:针对小李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增强自信心。

(2)法律咨询:为小李提供法律咨询,让她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下一步维权做好准备。

(3)危机干预:在必要时,心理咨询师协助小李报警,寻求警方保护。

2. 经济援助(1)申请临时救助:协助小李申请临时救助,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就业指导:为小李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她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3. 社会支持(1)家庭关系修复:鼓励小李与家人沟通,寻求家庭支持。

(2)社区资源链接:协助小李链接社区资源,为她和家人提供帮助。

四、干预过程1. 初步接触社会工作者在接到求助后,立即与小李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暴力情况。

随后,社会工作者与小李进行面谈,初步了解其心理状况和经济状况。

2. 制定干预计划根据小李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者制定了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包括家庭暴力干预、经济援助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3. 实施干预措施(1)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为小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

社工家庭教育个案案例(3篇)

社工家庭教育个案案例(3篇)

第1篇一、个案背景小明,一个8岁的男孩,就读于某小学二年级。

从小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他的父母就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此外,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问题,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面对这些问题,小明的父母感到十分焦虑,他们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深入了解小明的情况后,我们决定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通过家庭教育个案辅导,帮助小明改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并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二、个案评估1. 家庭背景:小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均为工薪阶层。

父亲工作繁忙,经常加班,母亲则全职照顾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家庭氛围较为紧张。

2. 学习成绩:小明在小学二年级的成绩处于班级中等偏下水平,尤其在语文和数学方面表现不佳。

作业完成质量差,经常出现漏题、错题的情况。

3. 人际交往: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他害怕与人交往,缺乏自信。

4. 心理状态:小明表现出一定的焦虑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时。

他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三、个案目标1. 改善学习习惯: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

2. 改善人际交往: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

3. 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小明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情绪,使其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四、个案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 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向父母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他们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帮助父母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习辅导:- 邀请专业教师为小明进行一对一辅导,针对他的学习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

- 定期与小明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他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辅导方案。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爷爷和张奶奶是一对失独老人。

他们唯一的儿子几年前因为意外离世,这一沉重打击让老两口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每天就只是守着儿子的遗物发呆。

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了他们的情况,转介给了我们社工机构,希望能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老两口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二、接案与预估。

# (一)接案。

我第一次上门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屋里那种压抑的气氛。

我敲了好久的门,张爷爷才缓缓地打开,眼神里满是警惕和冷漠。

我表明来意后,他也只是淡淡地让我进了屋。

屋里很昏暗,东西摆放得杂乱无章,我知道这背后是老两口破碎的心。

# (二)预估。

通过和老两口的初步交谈以及对他们家庭环境的观察,我发现他们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1. 心理层面。

巨大的悲痛使他们陷入深度的抑郁情绪中,无法自拔。

他们一直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里,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有很强的无助感和孤独感。

对未来感到极度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该何去何从,缺乏重新开始生活的动力。

2. 社交层面。

因为儿子的离去,他们主动切断了与亲朋好友的联系,社交圈子几乎完全封闭。

长时间的自我隔离,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外界重新建立联系,缺乏社交技能和自信。

3. 生活层面。

由于情绪低落,他们对生活的基本事务都缺乏打理的兴趣。

家里的卫生状况差,饮食也不规律,身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三、服务计划。

# (一)服务目标。

1. 短期目标。

与老两口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

改善老两口的家庭环境,确保基本的生活秩序。

引导老两口适当表达内心的悲痛情绪。

2. 中期目标。

帮助老两口恢复一定的社交能力,鼓励他们重新与亲朋好友建立联系。

协助老两口发现自身的兴趣爱好,转移他们对儿子离去的过度关注。

3. 长期目标。

促使老两口重新建立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找到生活的新意义和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 (二)服务策略。

1. 建立关系策略。

定期上门探访,每次带上一些小礼物,比如新鲜的水果或者自制的点心。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在社会工作的领域里,失独老人的个案服务是一项极具意义但也充满挑战的工作。

我接触过这样一位失独老人,李大爷。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消沉。

那间小小的屋子,暗暗的,就像他当时的心情一样。

我当时就想啊,这得多难受啊,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连个说话的孩子都没有了。

从我的经验来看,和这样的老人建立信任关系可不容易呢!我就开始从一些小事情入手。

比如,经常去他家里坐坐,带点小点心啥的。

刚开始,李大爷对我可冷淡了,话都不多说一句。

不过我可没灰心我就继续去,有时候就陪他静静地坐着。

我觉得这种默默的陪伴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呢。

慢慢地,李大爷开始和我搭话了,从几句简单的寒暄,到后来能和我唠唠家常了。

这时候我就知道,信任的种子开始发芽啦!接下来呢,就得了解他的需求了。

我就找了个机会,很自然地问他:“李大爷,您觉得现在生活里有啥不方便或者想要改变的地方不?”李大爷想了想,说他觉得太孤单了,而且有时候身体有点小毛病去医院都不方便。

这时候我就在心里琢磨怎么能让大爷不那么孤单,医疗方面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针对他的孤单问题,我想啊,能不能让他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呢?于是我就到处打听,发现社区每周有个老年书法班。

我就跟李大爷说:“大爷,您看这书法班,您去参加参加呗,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认识些新朋友呢!”李大爷一开始有点犹豫,说自己老了,学不会。

我就鼓励他:“大爷,您可别这么想,这书法慢慢学,就当是个乐趣呗!”最后,李大爷还真去了。

看着他和那些老伙伴们有说有笑的,我心里可高兴了呢!这就说明啊,找到合适的活动对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真的很有帮助!至于医疗的问题,我联系了社区的志愿者组织。

他们可热心了,安排了志愿者定期陪李大爷去医院检查身体。

这真的解决了大爷的一个大难题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比如说,资源的协调就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时候志愿者时间安排不过来,或者社区活动的名额有限。

但是呢,我就不断地去沟通、协调。

社会工作案例

社会工作案例

社会工作案例某市A小区发生了一起家庭暴力案件,受害者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肇事者是他的儿子。

社工被派往现场进行干预和辅导。

社工首先与受害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了解了家庭暴力事件的经过和老人的心理状况。

通过了解,社工发现老人对儿子的行为感到非常压抑和恐惧,但他的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使得他不愿意报警或寻求其他形式的帮助。

在与老人交流时,社工的语气要亲近和关心,让老人感到被尊重和被倾听。

社工告诉老人,他们是专业的人士,乐意帮助他解决问题,同时为他提供安全感和保密性。

社工找到老人的儿子,进行了一次家访。

社工采取温和的方式,向儿子讲解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伤害,并提供相关法律法规的解释。

社工试图了解儿子的压力源和他在家庭中的角色,并对儿子表达出对他的关注和支持。

社工还联系了社会资源,包括律师、医疗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等,为老人和他的儿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社工为老人提供了法律咨询,告诉他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者让肇事者接受心理治疗。

社工还建议老人和儿子共同参加家庭暴力康复课程,通过沟通和学习,帮助他们改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社工会定期跟进老人和他的儿子的情况,确保他们得到有效的援助和支持。

此外,社工还联系了当地的老年福利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社会参与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重建自信和独立性。

通过社工的干预和支持,老人和他的儿子渐渐摆脱了暴力的困扰。

老人学会了保护自己,并逐渐恢复了与儿子的关系。

儿子也接受了心理治疗,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这个案例展示了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社工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受害者提供了身心支持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重建家庭和谐。

同时,社工还与相关机构和社区资源合作,为老人和他的儿子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实现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治疗。

社工社会服务案例

社工社会服务案例

社工社会服务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我们社区里,有一位李大爷,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儿也去世了,就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

李大爷身体不太好,患有高血压和关节炎,平时生活有不少难处。

而且因为长时间一个人,他变得有些沉默寡言,很少跟邻居们交流互动,整个人看起来很消沉。

二、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 生活照料需求。

李大爷由于关节炎,行动不太方便,像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这些日常家务做起来有些吃力。

他需要有人定期陪他去医院检查身体,拿药之类的。

2. 心理慰藉需求。

长期独居使他内心很孤独,渴望有人陪伴聊天,分享生活点滴。

他对子女的思念也比较强烈,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服务计划。

1. 组建关爱小组。

我这个社工就发动社区里的志愿者,组成了一个专门关爱李大爷的小组。

这里面有会做饭的王大妈,有懂医疗知识的张医生,还有几个热心肠的年轻小伙子。

2. 制定服务时间表。

我们安排好每天的任务。

周一、周三由王大妈去李大爷家帮忙做饭、打扫卫生;周二、周四由年轻小伙子陪李大爷去小区花园里散散步,晒晒太阳;周五则是张医生去给李大爷检查身体指标,看看血压啥的,顺便提醒他吃药的注意事项。

3. 开展心理陪伴活动。

我们每个周末都会组织一个小型的聊天聚会,就在李大爷家的小院儿里。

大家带上些小点心、水果,围坐在一起,听李大爷讲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我们也会分享一些社区里的新鲜事儿。

四、服务实施过程。

1. 生活照料方面。

王大妈可真是个热心肠,每次去李大爷家都像到自己家一样。

她知道李大爷爱吃软和的饭菜,就经常做些红烧肉炖得烂烂的,还有蒸蛋羹。

打扫卫生的时候,连墙角的蜘蛛网都不放过。

年轻小伙子们陪李大爷散步的时候可有意思了。

他们一开始不太会跟大爷聊天,就总是问大爷“您今天感觉咋样啊?”后来熟了,就开始聊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像什么手机游戏啊,李大爷虽然不懂,但是听着也觉得新鲜,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张医生每次去都特别仔细。

他给李大爷专门做了个小本子,记录每次的血压、心率这些数据。

哀伤辅导 案例

哀伤辅导 案例

哀伤辅导案例一、案例背景。

我的朋友小丽,她是一个超级爱猫的姑娘。

她养的那只猫叫“团子”,已经陪伴她整整八年了。

团子就像是她的家人一样,每天下班回家,团子总是第一个在门口迎接她,晚上睡觉也会窝在她的脚边。

可是,不幸的是,团子因为年纪大了,加上突然生病,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丽当时整个人都崩溃了。

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屋子里到处都是团子的东西,她就坐在沙发上,抱着团子以前最喜欢的小毯子,眼神呆滞,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团子怎么就走了呢,它早上还蹭我来着。

”二、辅导过程。

1. 陪伴与倾听。

我知道这个时候,她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在身边。

我坐在她旁边,没有立刻说什么安慰的话,只是静静地陪着她。

等她稍微平静一点的时候,她就开始跟我倾诉。

她从和团子的第一次见面说起,说当时在宠物店里,团子是最小的一只猫,但是眼睛特别有神,她一眼就看中了。

然后又说起这些年和团子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那些开心的、有趣的事儿。

我就一直认真地听着,偶尔点点头,表示我在听她讲。

2. 肯定情绪。

当她说完后,我对她说:“小丽啊,你现在这么伤心是很正常的。

团子陪了你这么多年,它对你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要是我,估计哭得比你还厉害呢。

你看,你对团子的爱这么深,这是很美好的事情,虽然现在很痛苦,但这也说明你们之间的感情是真的很珍贵。

”她听了我的话,稍微点了点头,好像感觉自己这么伤心是被理解的。

3. 回忆美好与重新定义。

我接着说:“你看,团子在的时候,给你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

它的小爪子在你身上踩奶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幸福?它那些调皮捣蛋的事儿,现在想起来是不是也很有趣?其实啊,团子虽然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它给你的那些美好回忆永远都在。

而且,你可以把它当成是去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地方,它在那里没有病痛,还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呢。

”小丽听了我的话,眼睛里有了一点光亮,她开始跟我说起一些以前觉得特别好玩的回忆,脸上也有了一点笑容。

4. 鼓励新的开始。

社工如何做好“哀伤辅导”?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如何做好“哀伤辅导”?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如何做好“哀伤辅导”?社工案例计划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李谦仟单位 |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一、背景资料(一)服务对象姓名小若(化名)(二)接案原因1.案主送别了平日里最关爱她的父亲,想借助社工提供的“爱的礼物”纪念册为父亲送上一份独特的回忆;2.自从父亲的离世、对家人的隐瞒,导致案主持续停留在哀伤阶段,未能得到正确的情感宣泄;3.长期处于哀伤以及照顾因风湿入院的母亲,案主的精神压力逐渐加强,影响了其正常生活。

(三)家庭状况案主生活在一家四口的家庭中,常年与父母居住。

父亲2021年4月因病离世,母亲常年患有风湿病等老年常见疾病,妹妹自初中开始便一直居住在美国生活。

案主是家中领养的孩子,一直缺少家庭安全感,因妹妹从小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与宠爱而与妹妹关系紧张。

(四)心理状况经历父亲的离世,案主一直处于哀伤期,精神萎靡;长时间不吃不睡,认为父亲仍未离去;时常谴责自己没有尽一个女儿和姐姐的责任;生活变得一团糟,但是案主清晰知道自己不能够长期如此,要保持理性,却无法控制。

(五)经济情况案主经营一家装修门店,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案主因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欺骗了家人自己欠下巨款,还曾通过高利贷还款,隐瞒自己名下已购买3套房子。

二、服务计划WilliamWorden(1991)悲伤任务学说中提及丧亲者在悲伤的历程中需要有所行动,而不是被动的经历悲伤历程,通过哀悼4任务学说度过悲伤阶段,第一步接受丧失、第二步经历悲痛、第三步重新适应、第四步投注新关系。

同时结合Rando(1993)提出的6R程序模式:承认丧亲(recognize)、接纳悲伤(react)、回顾与回忆(recollect)、学会放弃与不执着(relinquish)、重新适应(readjust)、新建生活(reinvest)。

亲人的离世,给案主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创伤,认为自己的父亲并未离开,短期内无法接受事实。

通过叙事治疗引导案主回忆与逝者过往,让案主正确面对父亲的离世,正面看待生命。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困境家庭.pptx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困境家庭.pptx
二、服务目标:
1、邀请心理咨询师上门对案主进行心理慰藉,提高案主生活自信心,缓解焦虑和悲观情绪。
2、协助案主为其儿子申请残疾证。
3、链接社会资源,协助案主获得物资支持。
三、服务过程:
01.温暖相伴纾解情绪。
案主因照顾患病的儿子使得自己身心疲惫,产生了负面情绪,社工邀请了社工总站的心理咨询师一起和案主进 行了沟通与交流,引导案主释放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耐心、认真地听着案主的叙述,安慰和开导案主放平心态, 调适好自己的情绪。
五、社工微思。
困难家庭不仅需要生活上的保障,对他们的感情关怀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渴望被接纳、被理解、被关爱,社工 应当对他们有信心、有耐心,认真地倾听他们的问题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更要真诚地 走进
案主内心,看到案主的心理困境并通过充满耐心的沟通,加上自身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帮助案主缓解心理压力 和负面情绪,提升案主生活自信心。
案主说:“有了残疾证,儿子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福利政策了。”
03.结对帮扶建立希望。
社工在了解到案主儿子有轮椅需求的时候,积极调动案主家庭的自身资源,联系了案主儿媳妇的同学,组成了 爱心团队,由他们出资为案主送去了新的轮椅。社工了解到案主患有高血压,还送去了血压仪,让案主不定期可以 监测血压情况,守护自己的健康。爱心团队自发为案主家庭筹集了善款1万多元,缓解社工站在社工总站的协助下,联系了乙地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了解到案主家的情况 是符合上门办理残疾证的条件。社工将办理残疾证所需的材料列成清单交给案主。材料齐全后,社工陪同案主一起 到她儿子户口所在地办理“残疾证上门评估”的申请。两个月后,案主顺利拿到了儿子的残疾证。
案主说:“我会好好保重身体,现在有了轮椅后,平时就可以推着儿子经常出来晒晒太阳了,希望儿子能够多陪 伴自己一段时间,儿子就是我的动力和明天J

社会工作的案例

社会工作的案例

社会工作的案例一、案例背景。

王奶奶是我们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

她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时间回来看她。

王奶奶的身体还算硬朗,但是自从老伴儿去世后,她就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整天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社区工作人员发现这个情况后,就联系了我们社工机构,希望我们能帮助王奶奶改善这种状况。

二、预估。

1. 生理方面。

王奶奶虽然身体没什么大病,但是由于年纪大了,行动有些迟缓,这可能限制了她外出活动的意愿。

2. 心理方面。

老伴儿的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悲伤之中。

她觉得自己被家人忽视,对未来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期待。

3. 社会方面。

缺乏社交网络,除了偶尔和邻居打个招呼,几乎没有什么深入的社交互动。

她的孩子不在身边,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倾诉内心的想法。

三、计划。

1. 短期目标(1 2个月)每周至少去看望王奶奶三次,陪她聊天,让她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帮助王奶奶建立一个简单的日常活动时间表,比如早上散步,下午听收音机等,让她的生活有规律。

2. 中期目标(3 6个月)鼓励王奶奶参加社区的老年活动小组,如书法班或者老年合唱团,扩大她的社交圈子。

协助王奶奶和她的孩子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比如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让王奶奶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对生活充满积极的态度,提高她的生活质量。

四、介入过程。

# (一)建立关系。

刚开始去王奶奶家的时候,她对我们还有些警惕。

我就先从一些简单的话题入手,比如夸她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

我还带了一些小点心给她,慢慢的,她的态度就缓和了很多。

第二次去的时候,她就开始主动跟我说话了,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

我就坐在那里,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问一些问题,就像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

# (二)激发兴趣。

1. 我发现王奶奶家里有一些旧的相册,就提议我们一起整理相册。

在整理的过程中,她一边翻着照片,一边给我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她的眼神里开始有了光彩,那些美好的回忆似乎让她暂时忘记了孤独。

社工案例 家庭关怀

社工案例 家庭关怀

社工案例家庭关怀一、案例背景。

在咱们社区里呀,有这么一户人家。

老张一家,老张呢,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每天在工厂里忙忙碌碌的。

他的老婆李姐呢,在超市当收银员,工作也不轻松。

他们有个上初中的儿子,叫小辉。

本来呀,一家三口虽然过得不算大富大贵,但也和和美美。

可是呢,最近这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太对劲。

小辉上了初中后,学习压力特别大,功课越来越难,成绩也有点下滑。

老张和李姐呢,心里着急啊,就总是唠叨小辉,让他好好学习。

这小辉本来就心烦,被爸妈这么一唠叨,就开始顶嘴,家里整天是鸡飞狗跳的。

二、问题呈现。

1. 亲子关系紧张。

小辉觉得爸妈不理解他,只知道看成绩,根本不知道他在学校有多辛苦。

他放学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老张和李姐呢,觉得儿子越来越叛逆,不听话,对小辉的态度也越来越严厉,家里经常能听到他们的争吵声。

2. 家庭氛围压抑。

以前一家人还能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饭、聊天,现在一到饭桌上就冷场。

老张和李姐也没心情说笑了,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氛围里。

三、介入过程。

# (一)了解情况。

我作为社区的社工,就上门去了解情况啦。

一进门,就感觉这气氛有点尴尬。

我先找小辉聊,我说:“小辉呀,叔知道你现在学习压力大,你跟叔说说,心里都有啥委屈呀?”小辉一开始还不太愿意说,后来在我的耐心开导下,就一股脑儿地把心里的苦水都倒出来了。

他说:“叔,我每天学习到很晚,我也想考好成绩,可爸妈就知道骂我,根本不关心我累不累。

”然后我又和老张、李姐聊。

老张叹了口气说:“我们也是着急啊,就这么一个儿子,我们就盼着他能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出路,可他现在这样,我们能不生气吗?”李姐也在旁边抹眼泪。

# (二)沟通协调。

我就开始给他们当“和事佬”啦。

我对老张和李姐说:“哥、姐,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你们是为小辉好。

可是孩子现在压力大,你们老这么唠叨,他肯定受不了啊。

你们得换个方式,多鼓励鼓励他,听听他的想法。

”然后我又对小辉说:“小辉啊,你爸妈虽然方式不对,但是他们的心是好的呀。

家庭教育社工_个案案例(2篇)

家庭教育社工_个案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家庭结构完整,父母均为国有企业职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然而,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且存在明显的逆反心理。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家庭教育和学习状况,社区社工决定对小明进行个案辅导。

二、问题分析1. 学习问题:小明学习成绩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 性格问题: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缺乏自信,存在明显的逆反心理。

3. 家庭教育问题: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沟通。

4. 社交问题:小明在社交场合表现出紧张、拘束,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干预目标1. 提高小明学习成绩,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小明良好的性格,增强他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3.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

4. 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融入集体。

四、干预措施1. 学习辅导:社工定期与小明进行学习辅导,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兴趣小组,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2. 心理辅导:社工对小明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游戏、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小明改善性格,增强自信心。

3. 家庭教育指导:社工定期与小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他们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 社交技能培训:社工组织小明参加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五、干预过程1. 初步接触:社工通过与小明的父母沟通,了解到小明在学习、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干预方案。

2. 深入了解:社工与小明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和期望,调整干预方案。

3. 执行干预:社工按照干预方案,对小明的学习、心理、家庭教育、社交等方面进行干预。

4. 跟踪评估:社工定期对小明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干预方案。

家庭教育社工案例(3篇)

家庭教育社工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教育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

本案例以一位家庭教育的社工介入为例,探讨家庭教育社工在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案例中,小丽(化名)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母均为上班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然而,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性格内向,与同学关系紧张。

在了解到小丽的情况后,社区家庭教育社工决定介入,帮助小丽及其家庭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问题诊断社区家庭教育社工通过与小丽的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了解到以下问题:(1)家庭教育观念错误。

小丽的父母过于注重物质生活,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导致小丽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严厉,缺乏耐心和关爱,导致小丽产生逆反心理。

(3)亲子关系紧张。

由于工作繁忙,小丽的父母很少陪伴孩子,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小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2. 家庭教育干预措施针对小丽家庭的教育问题,社区家庭教育社工制定了以下干预措施:(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为小丽的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2)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根据小丽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为其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

(3)开展亲子活动。

定期组织小丽及其家庭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缓解亲子关系紧张。

(4)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了解小丽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3. 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干预,小丽家庭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1)家庭教育观念转变。

小丽的父母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小丽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在社工的指导下,小丽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逐渐提升。

(3)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张大爷(化名),68岁,是一位失独老人。

他唯一的儿子在几年前因意外离世,这对张大爷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从那以后,张大爷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开朗乐观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外界接触。

他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患有高血压和轻微的关节炎。

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了张大爷的情况,于是联系了我们社工机构,希望我们能够为张大爷提供一些帮助。

二、问题预估。

1. 心理创伤与孤独感。

儿子的突然离世让张大爷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每天看着儿子的照片发呆,晚上也常常失眠,脑海里都是儿子的影子。

由于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张大爷在家庭关系上变得非常孤独。

他没有了子女的陪伴和照顾,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2. 社交隔离。

张大爷自从儿子去世后,就不再参加社区的活动,也很少和邻居们打交道。

以前经常一起下棋聊天的老伙伴们来家里找他,他也总是闭门不见。

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害怕别人提到孩子的话题,所以选择逃避社交。

3. 健康问题。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缺乏运动,导致张大爷的高血压病情有些不稳定。

他也不太注意自己的饮食,因为一个人吃饭没有什么胃口,常常随便对付一口,这对他的身体恢复很不利。

轻微的关节炎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也会让他疼痛难忍,但他又不愿意去医院定期检查和治疗。

三、服务目标。

1. 短期目标(1 3个月)建立与张大爷的信任关系,让他愿意接受社工的服务。

缓解张大爷的孤独感,鼓励他与外界有一定的接触,比如和邻居简单打个招呼。

改善张大爷的饮食习惯,确保他能规律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

2. 中期目标(3 6个月)帮助张大爷处理部分心理创伤,能够面对儿子去世的事实,减少过度的悲伤情绪。

促进张大爷恢复一定的社交活动,例如参加社区组织的小型老年人健康讲座。

监督张大爷对高血压和关节炎的治疗,提高他的健康管理意识。

3. 长期目标(6 12个月)帮助张大爷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乐趣,让他能够积极乐观地生活。

社会工作_家庭教育案例(2篇)

社会工作_家庭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父亲忙于生计,对小明的关心和照顾较少。

小明在学校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不稳定,与同学关系紧张,缺乏自信。

在小明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明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缺乏关爱和指导。

2. 家庭关系紧张:小明与父亲关系紧张,沟通不畅,父亲经常因为工作压力对小明发火。

3. 缺乏亲子互动:小明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互动较少,缺乏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

4. 学校教育问题: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稳定,与同学关系紧张,存在自卑心理。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关爱和指导,导致他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 家庭关系紧张:小明与父亲关系紧张,可能是因为缺乏沟通和理解,导致双方都感到压力。

3. 缺乏亲子互动:亲子互动的缺失使得小明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加剧了家庭教育的困境。

4. 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教育对小明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关注他的心理需求,帮助他建立自信。

三、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方式,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帮助父母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 家庭关系调适:开展家庭关系咨询,帮助父亲学会与孩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3. 亲子互动活动:组织亲子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丰富家庭生活。

4. 学校教育支持:关注小明在学校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与老师、同学沟通,帮助他建立自信。

5. 心理辅导: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克服自卑心理。

四、预期效果1. 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 改善亲子关系,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 提升小明的自信心,改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4. 帮助小明调整心态,克服自卑心理,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五、总结本案例通过对小明家庭教育的分析和干预,旨在帮助小明走出困境,改善他的家庭教育和学校生活。

社工工作案例

社工工作案例

社工工作案例
案例背景
本案例发生在某大型社区内,涉及一名老年人因家庭问题产生
心理困扰的情况。

问题描述
该老年人名为李先生,现年75岁,居住在社区的独立居民住
宅中。

他的妻子不久前因病去世,这对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在妻
子逝世后,李先生开始感到孤独和无助,他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渠道,也无法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社工介入
社工人员了解到李先生的情况后,决定进行介入并提供帮助。

以下是社工人员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1. 建立信任关系:社工人员首先与李先生建立了信任关系,通
过与他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他的内心困扰和需求。

2. 心理支持:李先生由于失去配偶而产生了情绪问题,社工人
员运用心理支持的技巧,帮助他缓解压力和焦虑感。

3. 提供社交机会:社工人员组织了一些社交活动,邀请李先生参加,让他有机会和其他社区居民进行交流和互动。

4. 联系资源:社工人员帮助李先生与社区内的其他支持服务联系,包括提供义工机会、娱乐活动和心理健康资源等。

成果与效果
通过社工人员的介入和支持,李先生逐渐恢复了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他开始参与社区活动并与其他居民建立了友谊。

他获得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并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来减轻心理负担。

李先生的情绪稳定了许多,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对未来充满希望。

结论
在这个案例中,社工人员的介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帮助李先生克服了困扰和孤独感。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机会,社工人员帮助李先生重新融入社区生活,并提高了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就是本案例的描述,展示了社工工作者在解决老年人心理困扰方面的工作作用和效果。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

社会工作失独老人个案服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李大爷(化名),68岁,是一位失独老人。

他唯一的儿子在几年前因意外去世,这一沉重打击让李大爷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原本开朗乐观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外界接触。

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关心,但李大爷总是敷衍几句,不愿敞开心扉。

二、接案过程。

我作为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到李大爷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拜访。

第一次去的时候,李大爷连门都不太想给我开,在我耐心地解释自己的来意并表示只是想和他聊聊天后,他才勉强让我进了屋。

屋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东西摆放得有些杂乱。

我看到李大爷坐在昏暗的角落里,眼神空洞。

我笑着跟他打招呼:“李大爷,我今天来就想跟您唠唠家常,您可别嫌我烦啊。

”李大爷哼了一声,没说话。

我就自顾自地说起了社区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像谁家的小狗走丢了又找回来啦,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特别实惠的小超市之类的。

慢慢地,李大爷的表情有了一些松动,偶尔也会搭一两句话。

三、问题评估。

# (一)心理层面。

1. 李大爷遭受了巨大的丧子之痛,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绝望之中,长期的情绪压抑导致他出现抑郁倾向,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希望。

2. 由于儿子的离世,他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否定感,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了,常常陷入回忆无法自拔。

# (二)社会层面。

1. 李大爷与外界社会几乎隔绝,缺乏社交支持网络。

他不再参加社区活动,以前的朋友也渐渐疏远,这种孤独感加剧了他的心理问题。

2. 他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时,不知道向谁求助,比如家里电器坏了,他只能干着急,这种无助感让他更加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

四、服务目标。

# (一)短期目标。

1. 与李大爷建立信任关系,让他能够愿意和我交流,至少每周能有一次深入的谈话。

2. 帮助李大爷改善居住环境,让他的生活空间变得整洁、舒适,增强他对生活的控制感。

# (二)中期目标。

1. 缓解李大爷的抑郁情绪,引导他正视丧子之痛,通过一些心理疏导技巧,让他能够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陷丧亲哀伤情绪低谷的智障“男孩”辅导个案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

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一、案主背景资料阿聪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是主要照顾者,哥嫂是家庭的支柱。

阿聪今年四十岁,是地道的广州人,小时候因病导致脑部受损,评为四级智力障碍。

在外人看来,阿聪从来都是个无忧无虑的“大男孩”,欢声笑语是他的代名词。

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

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二、事件发生&社工介入父亲半夜病重,抢救无效死亡往日欢声笑语,今日不复存在这天,阿聪来到家综找社工,往日的欢声笑语已不在,眼眶湿润低头不语。

阿聪告诉社工昨晚父亲因病去世,断断续续讲述当时的情况,眼泪不断往下流,但未哭出声。

社工陪伴和鼓励案主表达悲伤的情绪,案主开始哭泣,并间断说出内心的难过和疼痛。

“心感到很痛,很难过,后悔父亲死前没有照顾好他……”阿聪手抚心胸哭泣着说。

认识死亡概念,接受死亡事实重忆生前往事,追悼已逝父亲除正常的哀伤表现(哭泣、心痛等)外,社工逐步排查确定阿聪未出现如呼吸急促、眩晕、四肢疼痛等异常哀伤表现。

阿聪静静地哭泣着,社工陪伴在旁,不时递上纸巾,待其情绪逐渐稳定后,社工对其进行生死教育。

协助阿聪认识“死亡”的概念、死亡的状态,尽量用简单的易懂的词语让他理解和认识死亡。

到最后,阿聪对死亡的理解是:“走了,人没了,以后都见不到了”,开始认识到死亡代表着不复存在。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社工与阿聪的家人取得联系,反馈和跟进阿聪的近况;同时,陪伴和协助阿聪一起回忆父亲生前的往事,特别是阿聪照顾卧床父亲的经历和感受。

社工注意引导阿聪看到自己对父亲的孝心、照顾父亲付出的努力以及父亲生前得到的良好照顾,以减轻阿聪对父亲的内疚感和哀伤情绪。

同时,在社工的鼓励下,阿聪亦勇敢地到医院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并和家人一起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送父亲最后一程。

转移注意目标,关注眼前生活走出哀伤低谷,重拾欢声笑语阿聪慢慢走出丧亲哀伤情绪的包围,开始适应没有父亲的生活——不再承担协助照顾父亲的工作,习惯回家见不到父亲的日子,父亲逐渐淡出日常记忆。

除外,因为父亲生前一直是被照顾的角色,父亲的去世对于阿聪而言,不会对物资生活带来影响。

然而,阿聪表达了另一个担忧——“老母也死了以后,剩下我一个人很孤单无助,到时候中心和社工还在不在,会不会陪自己,还会不会让自己参加活动……”社工帮阿聪分析其目前和将来的生活状态,包括经济来源、社会交往、遇到困难的求助途径等,以消除他的顾虑和不安,阿聪听完后咯咯笑“知道了”。

如今,阿聪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工作日准时出席工疗站,每天不忘来中心坐坐,继续将他无尽的欢声笑语传递给身边的人……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儿童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个案基本资料此社会工作个案由居委转介。

转介时此社会工作个案家庭的女儿已去世一个多月,家庭的父母仍旧陷入悲痛中,居委对此向社会工作者机构作了转介。

此家庭社会工作个案包括两位案主,具体的情况如下:A,男,61(退休一年有余),籍贯中山,身体状况良好,年轻时当过兵,退休前一直在佛山做司机,户口在佛山。

后来办理户口迁移回广州的工作,据了解,目前已经顺利实现户口迁入广州。

B,女,55,广州户籍,年轻时遇上文化大革命,读书较少,文化水平不高,目前无工作,无退休,无经济来源。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身体情况较差。

因生活在广州,平时交往的朋友较多,之间经常都有电话联系,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还会出去与朋友聚会。

经济状况:目前全家的收入只有A的退休金,女儿在世的时候购买了一些证券,银行里也存有一些钱。

A的兄弟姐妹也不时会给A的家庭一定的经济支持。

社会人际情况:A平时不住广州,在广州的亲戚朋友较少,有一些战友住在广州,偶尔也会有联系出来一起喝茶。

A与兄弟姐妹的感情都不错,过年过节都会与兄弟姐妹相聚,侄子对其感情较好。

B的朋友基本在广州,平时经常有往来。

二、案主的需求对悲伤情感的表达,意识到可以自己处理好目前的生活,并且将其优势扩展,建立新的生活模式。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理念此社会工作个案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优势视角』的理念进行社会工作个案工作。

『优势视角』是以一种优势去看待所有的人,相信人都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自己的事情,社会工作者即是需要在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过程中发掘案主的优势,并且将其优势扩展,在协助的同时使其意识到可以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优势视角』的助人方式与传统实践方式不同,传统实践方式聚焦于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而非追求个人特别经历所产生的知识。

『优势视角』取向注重个人目前可以做的和正在做的,但并不是将目前所存在的困难或者问题抛弃,而只是将它们视为个人的其中一部分而非最重要的部分,“问题在『案主-社会工作者关系』中变成了背景而非前景”。

四、社会工作者介入过程到交稿为止,社会工作者共接触过此案A与B共12次,其中面谈7次,电话接触4次,社会工作个案活动(参与社区活动)1次。

依据『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的6个程序进行描述:第一阶段:介入并建立有效的关系。

所谓有效的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是为了提升他们的生活条件或是品质,正如『优势视角』提出的那样“关系的建立是基于有效的协助”。

在第一次谈话的过程中,A与B依然处于丧女C的悲伤之中,与我们讲及有关C的情况,A回忆当时车祸的场景,一提及C死的场面声音哽咽,忍不住流泪。

社会工作者在初步介入的时候都是由A或B自己陈述,由案主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及他/她目前的状况。

正如『优势视角』所谈及的介入的技巧中,社会工作者应该是没有预想的计划,同时制造很多积极的反馈和营造确认的氛围,强调案主个人的优势。

之后,B提及C的物品:『优势视角』关注的不只只是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更关注的是案主对于事件的关注度、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社会工作者试图透过『捐赠物品』,将A内在的感受表达出来,希望可以达成一致的理解和期望。

社会工作者亦表示愿意与他们一起度过这段艰难期时,B说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亲自办理,而且也有朋友帮忙的。

后来谈到有些办事地点不太清楚,亲自去找的话相对比较麻烦,社会工作者即时提议可协助先从网上查找清楚地址和交通指引,可减轻反复寻找的辛苦。

B 认可此做法,愿意由社会工作者协助网上搜索。

第二阶段:列出优势清单。

优势清单是利用案主依赖或已经依赖的优势去解决现在的困难和满足需求。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状态、心理/情绪的健康、财务/保险、社会支持、精神/宗教信仰、休闲/娱乐兴趣。

然而,这个优势清单让我们的焦点集中于案主的兴趣及优势上,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可以支持到案主的一些资源。

现时,与B是可以运用退休金和女儿遗留下来的一些证券和钱,A或是A的亲人对他的支持等资源来养老。

我们还会发现,案主具备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之前提过B想要将女儿的物品进行归类整理,将一部分物品进行捐赠,后来我们再次到案主家时,发现B已经将整理好的物品整齐地捆包好,并放在一旁。

很多时候案主需要的并不是我们去帮他/她做,而是相信并支持他/她能够做到,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可以做到甚至做得很好。

在过程中,与案主有两次的社会工作个案活动--下象棋。

当中社会工作者发现A是反应较快和行事比较直接和干脆的人,在总是赢社会工作者后主动让棋,更会在社会工作者下错棋的时侯作提醒,同样也是关心和照顾他人的人。

期间气氛较轻松,A笑得也较开怀。

下象棋的过程,亦巩固了A的能力感,提升了A的自尊感。

第三阶段:个人目标的制定。

『优势视角』下的目标结合了案主的需求,长期目标来自于当事人在优势详细目录中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正如此社会工作个案中女儿的逝世所带给在世父母的影响中最优先需要考虑到的长者的养老情况。

目标的订立有以下五个原则:1.保持积极正面2.较高的成功可能性3.可测量及可观察4.具体、细致并具有时限5.当事人容易理解和有意义第四阶段:资源获得。

案主的女儿去世后,整个家庭的支持系统明显受到很大的影响。

建立新的关系网络成为A与B最急迫的需求。

新的关系网络包括A与B的相处模式、家庭与居委、家庭与朋友、家庭与社区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无疑是社区资源提供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在B主动提及需要去了解女儿生前服务的义工队的情况时,社会工作者联系了相关的部门,并尝试协助B与义工服务队之间建立起联系。

社区的综合社区服务中心会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些服务也会链接到A和B,同时需要结合考虑案主的参与意愿。

第五阶段:继续合作。

在国庆后B主动上门寻找社会工作者,谈及下周一会知道女儿车祸案件的肇事者的判决结果,此阶段中B主动与社会工作者联络,同时提供A的相关情况,并向社会工作者表示出她的担心,表明B与社区的资源建立联系,同时亦知道如何当自己未能够处理时可寻求的帮助对象。

第六阶段:脱离。

此社会工作个案目前还在跟进中,还需要确认案主是否需要继续给予支持,目前案主的朋友及亲戚的关系回归,给予案主更多的支持,到最后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正式服务会转向自然出现的帮助者。

五、社会工作者介入方法社会工作者依据『优势视角』,不断地发掘案主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如A在悲伤的同时都能够考虑到B及家庭的情况、A在下棋方面的特长可以协助其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念及自尊感,B将家务交给A做,并可以独立去处理女儿的物品。

社会工作者相信A及B都有能力去处理好家庭内的事情,相信其有能力学习并改变,有足够的空间使A与B 参与到整理C的物品中,发现自己的需要,B向社会工作者提出要参与C的义工历程时,社会工作者与C曾经服务的义工组织建立起联系,协助其联系并且回顾C的义工历程。

C的离世必然存在很多关系及物品的处理,社会工作者联系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与A和B一起处理,如向B提供捐赠单位的地址电话等等,这种有效的实质性的帮助推动了我们与案主关系的建立及巩固,以至于B在后来时主动找到我们倾诉并且清楚地提及自己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