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立足四个视角
教学视阈中文本解读的四个问题
教学视阈中文本解读的四个问题本篇文章将从教学视角出发,讨论中文文本的解读问题。
首先,我们将解释中文文本的四个主要问题:语言类型、文本内容、文体、以及语义。
其次,我们将从教学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
最后,我们将介绍四种不同的方法来解读中文文本。
中文文本的主要解读问题包括语言类型、文本内容、文体和语义。
语言类型是指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一个文本,包括标准生活国语,方言,以及作家自创的新词汇。
文本内容指文本中讨论的内容,如主题和故事情节。
文体是指文本的样式,可以分为文学文体和日常文体。
文学文体包括诗歌,小说,评论等,而日常文体主要指日常语言用法,如谈论,宣传,回答问题等。
最后,语义是指文本中话语的含义,把文字组合起来表达某种思想。
从教学视角看,解读中文文本有助于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可以通过熟练掌握语言类型、文本内容、文体、以及语义来实现学习和教学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文本类型,使学生有机会解读并理解不同的文本类型。
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本的内容,文体,以及语义,并且提出他们对文本的观点。
有四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读中文文本:研读,讨论,分析,以及比较。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研读文本,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含义。
其次,学生可以结合研读文本的经验,参加各种讨论,比如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三,学生可以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比如文本中暗示的思想或隐喻,以及文本的背景知识等。
最后,学生可以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从而了解不同文本的特点。
综上所述,从教学视角出发,讨论中文文本的解读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以上介绍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读中文文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为未来更大范围的语言学习做好准备。
基于“主线式”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LIBERAL ARTS FANS2022年第12期教育教学2当前的英语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
教师应由以知识为本、技能为本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科育人为本的观念,并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主线式”阅读教学模式则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对新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文本主线为载体,呈现文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以活动主线为载体,让学生获取知识,并理解其内涵,比较其异同,汲取其精华,以此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为此,笔者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究。
一、“主线式”阅读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与 意义大部分英语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散装式”阅读教学,即在课堂中更多地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并且喜欢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结构。
这样一来,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解读教学内容上,对文本的解读较少,忽略了解读策略的传授,轻视情感文化因素和文本理念意义,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留于浅层。
一堂阅读课结束后,学生对所学语篇仍然没有框架感、逻辑感和衔接感,对于语篇的记忆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教师不得不反思,学生从阅读课中真正做到“悦读”了吗?他们的思路是越读越清晰吗?学生从阅读课上学习到了什么本领?因此,优化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主线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立意转变成能力立意,不能一味只顾及应试,还要兼顾素质教育;不能仅关注语法,更要关注语言,注意语言的语用性。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整体感知阅读文本,使文本学习具有连接性和连贯性。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文化意识是价值导向,思维品质是驱动力,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
“主线式”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当下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此教学模式是围绕主题意义的理解与表达,并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中如何高效利用文本解读法
语文教学中如何高效利用文本解读法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就像经营一个重大项目一样,面对学生的学情与学段实际,在教师视角与学生视角共同交汇中,去找寻适合这一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切入点等,就是对教材进行论证的过程。
而选择适合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言语智能发展的“点”,并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进行课堂学习,就是立项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解读,分析abstract: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s like running a major project, face the students’learning for learning the actual feeling and, in the teachers’ point of view and students together in the intersection angle, to find suitable for this class teach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knowledge, is to demonstrate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process. and the choice is suitable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spee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point”, and through the concrete operational teaching program for classroom study, is the process of the project.keywords: chinese teaching, texts, analysis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文本解读要立足要害举重若轻巧推进虽然我们允许有个性地解读教材,提倡解读出教材的新意与时代精神来。
文学评论中的文本解读视角
文学评论中的文本解读视角文学评论作为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的学术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文学评论中,文本解读视角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文本解读视角在文学评论中的应用。
一、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受到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文本解读视角通过深入研究作品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揭示作品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
例如,对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之作,文本解读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中反映的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以及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二、文学形式与艺术手法文学作品通常采用不同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文本解读视角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语言、形象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例如,对于诗歌作品,文本解读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韵律、押韵等修辞手法,进而把握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三、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核心元素之一。
文本解读视角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揭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同时,文本解读视角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分析,深入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对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文本解读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四、符号与象征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是作品的重要元素,常常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文本解读视角通过对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的解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例如,对于《老人与海》这样的作品,文本解读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海洋象征、鱼和老人的象征意义,进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五、文学批评与文本解读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学术活动,而文本解读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本解读视角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致解读,揭示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论。
文本解读视角的运用,可以使文学批评更加客观、深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文学文本分析的四个视角
文学文本分析的四个视角◎李曙光李"#,广东学+文学与传/学+教1。
文学文本(以下简称文本)分析是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一,文本分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的水准。
目前的文学理论虽然林林总总,但关于文本分析的却屈指可数,并且不少舶自国外,和中国文学难以做到完全熨帖,部分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具备实操性,只能高踞云端,顾影自怜。
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在文本分析尤其是微观分析上缺少一之的理论指,基本于和的。
当务之急,是建属于中国文学的文本分析的操作方法、理论体系。
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在实践上的一是,面对文本,不,本文于方A的文学理论,文学是的,于高于,是作性的,作者的和文本具自性,可以不作之外的其在文本不可能完全,与之前的文本总是在少的系。
基于以上,本文来探讨文本分析的文本与关系之文本与作关系之文本内部关系之视文本与文本关系之A文本比作一座精美的楼阁,那么这四个视角便是它的四扇窗户,,可以到的风景。
一、文本与生活关系之视角文学是的,但并是对生活照镜子似的机械刻板的反映,而是在作、审的支配下,进行加工剪裁的,文本和现实总会有所差异。
种差异,或曰矛盾,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因此应该成文本分析的一重切入点A孙绍振提出的“还原就是基于此一构想:分析的象应该是差异或者矛盾,而艺术形象是天衣无缝的、水乳交融的,进入分析,就要把未经作家主体同化(创造)的原生的形象出来,用我的说法,“还原”出来,了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才有了分析的切入口。
呻具体而言,这一方法包含两个步骤:其一,还原的原形其二,将艺术形象和原形态进行比较。
孙氏曾以贺章《咏柳》例进行说明:“柳树本不是碧玉,却说是玉;柳叶不是丝织品,偏偏说是。
……说明,诗之,并不完全是由于了真实,也由于主体的象了真,是真中有假,中A,,[1]P4(5用还原实可以解决文本分析中的许多问题,像中国的浪漫主义诗和神魔小说,以及西方现代派的许作品,惯用想象、夸张、诞、变形,为还原提了。
浅谈文本解读的四个维度
语文2013·8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
作为语文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编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从文本视角、作者视角、编者视角、儿童视角四个维度解读教材,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一、与文本对话,找寻文章的语言和结构特色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它的语言表达或结构形式上必然有一定的特色。
作为教师要首先与文本对话,研究和发掘它的这些特色,这是语文教师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合理分析并准确把握文章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形式后,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游刃有余、轻松驾驭。
如,人教版四年级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课题中的“游”字用得非常巧妙。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游”字,引导孩子质疑:“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呀?”“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呢?”学生带着疑问默读课文,找到两个关键的句子:“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
我们可以通过换字的方法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中的“游”字就是印、刻、烙、留……的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就是鱼的静态、动态已经深深地印在了青年的心里,就是胸有成“鱼”的境界。
这个“游”字,赞扬的是青年从春到冬的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看鱼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刻画出青年看鱼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形象。
而“鱼游到了纸上”中的“游”就是“画”的意思。
作者为什么不用“画”而用“游”呢?一个“游”字,就令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金鱼万千的形态和生动的姿态;一个“游”字,金鱼和青年的形象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了。
二、与作者对话,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每一篇文章的产生,作者都付出了一定的心血,都带有时代的烙印,都是在特定的时期或环境中凸显出来的。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和作者对话,细心查找相关资料,准确找到文章的作者介绍和反映文章背景的材料,然后进行阅读和筛选,准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文本解读的视角
文本解读的视角作者:张斗和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9年第12期文本解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是一些简单的文本,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蕴,更何况,选入教材的那些名篇佳什。
歌德说过,“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
”因此,选择适当的解读视角,可以更简洁更便当地进入文本,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惊涛骇浪。
进入文本的角度不是单一的,更不是固定不变的。
不同的读者,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阅读习惯的不同,解读文本的视角肯定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读者,由于着眼点、兴趣点、目的等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视角。
而且,文本意蕴越丰富,解读的视角就越多。
下面谈谈文本解读的几个常见的视角。
一、语义学视角语义学解读理论认为,作品一旦脱离了原作者,进入社会阅读领域,作品自身就有了独立的生命和意义。
从语义学视角进行解读,就是以文本为中心,通过语义分析把握作品意义,它要求解读文本时,应紧扣文本,以文本为出发点或原点,抓住文本中重点词句,从语音、词汇、语境等方面切入,从而对文本进行全面的解读。
笔者在解读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是从文本第9自然段一个特殊的词语“Ade”着手: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突然冒出“Ade”这么一句德语,而不用中文“别了”或者“再见”或者是自己熟知的日语或者俄语,来表现了童年的“我”告别百草园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呢?着重分析其语境意义:一是德语“Ade”本身词义。
“Ade”为德语中告别时的简单口语呼号,多用于儿语中,表示一种亲昵、随意的语气,简单音节里倾注了儿童惜别的感情色彩。
鲁迅在文中借用德语儿语“Ade”,维妙维肖地刻画了童年的“我”对百草园中的“朋友们”所表现的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二是文本的叙述风格。
该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写的,极富语言的趣味性。
具体到“Ade”一词,“其趣味性就在于它给读者带来的新鲜感,这与百草园的新奇、神秘色彩,以及全文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读者中心与多视角解读
读者中心与多视角解读长期以来,语文教研者着重强调的是文本中心和多层次解读。
比如,赖瑞云曾大声疾呼:“同到文本中心吧!中心并非一切,中心更非排他,所有其他因素,作家、读者、背景都是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但作品是中心。
”段双全也曾紧扣文本中心,提出了文学文本解读的“言、象、情、志”四个层次。
其实,解读是读者在阅读文本,强调文本中心是对的,强调读者中心也是必需的。
本文从读者中心出发,强调文学文本的多视角解读,并阐述相关的理论和原则。
一、两种读者中心论两种读者中心论:一种是一般意义的读者中心论,即只要是读者,就必须从自己的心理图式出发去主动解读文本的读者中心论;一种是后现代的读者中心论,即解构主义的读者批评,具有反传统、反现代的特点。
概言之,所谓读者中心沦,就是文本解读的主动权在读者,读者在阅读视角和意义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1.一般意义的读者中心论实际上,不仅后现代文本解读强调读者中心,传统文论和现代文论也强调读者中心。
因为不论何时,文本意义最终都是由读者确认的。
因此,存在一个一般意义的读者中心论。
一般意义的读者中心论,强调从不同学科视角来解读文学文本,并且从整体意义上来把握文本。
不同学科视角,理论上指“百科视角”,包括科学视角;整体上把握文本,是说解读文本的视角不是局部的,而是需要贯穿文本始终的。
比如,关于《祝福》的多元解读,起码有三个贯穿始终的整体视角,一是社会历史视角,探究祥林嫂之死的社会历史意义;二是文化视角,探究祝福的文化意义;三是女性视角,探究祥林嫂悲惨际遇的女权意义。
文学文本多视角解读主要依据的就是一般意义的读者中心论。
2.后现代读者中心论后现代读者中心沦,即解构主义的读者批评理论。
解构主义的创立者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其思想核心是对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具有反传统、反现代、解构一切的特点。
解构主义读者批评理论,是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也具有反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解构文学传统和常规的特点。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语文阅读文本的解读
(四)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一个由文学语言在各种艺术技巧和规则 的作用下组合而成的完整、独立的特殊的语言文本,是 由语音、语义、意象等构成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意义系统。
(五)语文文本
1、定义。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 种静态的文本。包括阅读教材、写作教材、辅助 教材、练习教材等。一般主要侧重在阅读教材。
2、分类。 王荣生博士独具慧眼地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
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他认为,这四种选文作为学 生在语文课里的“学件”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
定篇——是为了传承文化,学生学习的是经典的丰厚蕴涵,掌 握选文本身。定篇的经典性,使它本身便成为了课程目标之一。在进 入教材时,“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搬进,并且成为该部分的教材其 他内容的环绕中心。”
“意万重”解读
二、文本解读的基本视角 (四)语文意义:凸显学科本体特征
语文教师不是一般的读者。——王晓春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品味语言,本质上是他不知道 哪是好的语言,哪是不好的语言,一句话,是功底不够的 表现。——程少堂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 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 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 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 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 与自由境界。——程少堂
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看试手,补天裂! (还能忍受祖国的分裂吗?为了祖国统一,男儿应当积极效力,一 试身手!) 表达的价值:心醉田园,心系祖国!
二、文本解读的基本视角 (三)读者意义:读出自己个性理解
文学文本分析的四个视角
文学文本分析的四个视角作者:李曙光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1年第01期文学文本(以下简称文本)分析是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一,文本分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的水准。
目前的文学理论虽然林林总总,但关于文本分析的却屈指可数,并且不少舶自国外,和中国文学难以做到完全熨帖,部分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具备实操性,只能高踞云端,顾影自怜。
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在文本分析尤其是微观分析上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基本處于“无法”和“无序”的状态。
当务之急,是构建属于中国文学的文本分析的操作方法、理论体系。
许多一线的语文教育者在实践上的一大困境是,面对文本,不知从何入手,本文即拟于此方面略陈鄙见。
通行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生活的产物,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文本具有独立自足性,可以不依靠作品之外的其他因素存在;任何文本都不可能完全创新,与之前的某些文本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从四个维度来探讨文本分析的视角:文本与生活关系之视角;文本与作者关系之视角;文本内部要素关系之视角;文本与文本关系之视角。
如果将文本比作一座精美的楼阁,那么这四个视角便是它的四扇窗户,希望读者推窗四望,可以见到优美的风景。
一、文本与生活关系之视角文学是生活的反映,但并非是对生活照镜子似的机械刻板的反映,而是在作者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支配下,对生活进行加工剪裁的结果,因此文本和现实生活总会有所差异。
这种差异,或曰矛盾,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因此应该成为文本分析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孙绍振提出的“还原法”就是基于此一构想:分析的对象应该是差异或者矛盾,而艺术形象是天衣无缝的、水乳交融的,要进入分析,就要把未经作家主体同化(创造)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或者用我的说法,“还原”出来,有了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才有了分析的切入口。
[1]P4具体而言,这一方法包含两个步骤:其一,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其二,将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进行比较。
解读《套中人》的四个维度
④ 曹文轩. 《 小说门》 . 北京: 作家 出版社, 2 0 0 2 年
版。
钱. 比如 “ 我” 明 白青年 公 务 员之所 以看 中 “ 我” 二 姐 并且 “ 不再 迟疑 而 下 决心 求婚 ” . 完全 是 因为 有 一天 晚上 他看 了 于勒 的来信 : 再如 在 “ 特快号” 轮 船 上碰
见 于 勒之 后 . “ 我” 细致 入微 地 观 察到 了 “ 我” 父母 说 话方式( 如: 吞 吞 吐吐 、 哑着 嗓 子 、 结结巴巴) 和对 于
⑥方越. 《 论 晓苏短篇小说 中的“ 巧合” 》 . 《 新文
学评论 》 , 2 0 1 6年 第 1期 。 『 作 者通 联 : 重 庆 市鲁 能 巴蜀 中学校1
在 小说 教 学板 块 , 很 多 教 师往 往把 重 点放 在 叙
述对象上面 , 如本文的菲利普夫妇 、 于勒 。 却忽视了
小 说 中的 叙述 者 和 叙 事 视 角 。 叙述者 . 就 是 在 小 说
丰富 了 , 除 了揭 示 、 讽刺 、 批判 、 赞 美 和歌 颂 , 还 有 呼 吁. 呼 吁人 们在 任何 时 候都 应 该 主动关 心 和帮 助 身 边 那 些正 在 历经 苦难 的人 . 小 说 因此 有了 更 为广泛
出版社 . 2 0 1 6年 版 。
பைடு நூலகம்
义 中异 化 的 人际 关 系 . 那 么 用 第三 人 称 ( 菲 利 普 夫
妇或于勒 ) 的叙述视 角来叙事就够了 , 所 以, 我们要
需要 明确 “ 我” 在 小说 中的 作用 其实 “ 我” 不 仅仅 是
小说 的线 索 人物 . 还 是 整 个故 事 的观 察 者 . 更 是 参
小学语文课堂文本解读的三个视角
小学语文课堂文本解读的三个视角作者:王莹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第08期特级教师王崧舟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称文本是语文教师漂亮的倒影。
在小学语文课堂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里,要使这个倒影丰满、温润、富有灵性,很多语文教学专家都呼吁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高效的生态课堂。
笔者认为,文本解读要关注三个视角。
一、真实视角指向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同时还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语文课堂是开放而富有创造力的,但“真实”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师在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要立足文本,纵观整体,字斟句酌,准确把握作者的真实情感,了解作品的真实内涵。
若教师对文本解读浅尝辄止,或者以偏概全,抑或是过度诠释,都会将文本解读推向另一个极端。
准确、真实的文本解读是教师执教应当遵循的底线。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是全文的文眼。
有教师在执教本课时,让学生讨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应该向骆驼学习些什么。
尽管这些内容文本中都有提及,对学生来说也有探讨的价值,但毕竟不是文章主旨,怀想童年趣事,感受童心、童真,体会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才是重点。
我们的视角应是从孩子的眼里看老北京、看骆驼队、看那时的“我”、看那个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时代,正是这一幅幅画面才构成了伤感和温暖的童年情感基调,亦如作者在文中所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文本是开放的,尽管课程标准强调文本解读应有探究意识、独到体验和个人发现,但开放应该有个度,当超出度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归,回归到文本本身!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绝不会是其他的任何人!二、多维视角寻找留白点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显一种布局,彰一份智慧,善于留白的艺术大师们总能在方寸之间给予欣赏者遐想的空间,灵动的意境,成就天地的宽阔。
文本解读,不妨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
文本解读,不妨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作者:王薇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1期当下语文教学,在传统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扭转了语文教学漫无目的、毫无抓手的尴尬局面。
但究竟何为语文核心素养,各学派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总体归结起来,无外乎这四个维度: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作为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工程,文本解读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尺。
要想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本解读时不妨从上述的四个维度入手。
一、提炼表达主线,提升理解素养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每一篇文本的创作绝对不是作者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结果,都有着作者设计的思路,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这条创作的主线不仅是读者进行阅读时的线索,同时也是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核心脉络。
因此,阅读文本时,只有善于提炼并依循这条主线,方能按图索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借助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揭示了“面对诱惑要以道德标准抉择”这一道理。
整篇文章以“我”为中心,以“我”心境的变化为主要线索架构全文,从故事的发展轨迹来看,作者的心境经历了从得意到急切,再到乞求,最后到依依不舍的变化过程,将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蕴藏在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
但仅仅知道这些远远不够,这些只是一篇文章基本的结构脉络,深入的文本解读必须要针对具体的文本内容,全面把握文本中其他的元素。
对这篇《钓鱼的启示》的解读,我们就不能忽略文本中父亲存在的价值,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紧扣课文中父亲的言行细节,从而将学生的关注力向文本的深处拓展:(1)父亲关注了时间,离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2)父亲义正词严,态度坚决,要求“我”放回鲈鱼,并为“我”做出了表率;(3)父亲威严的语气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让人充满了敬畏之感;(4)父亲平静鼓励还能钓到别的鱼,在严厉之余又彰显了慈爱的一面。
文本解读五视角
odern chinese备教导航文本的解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
审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从语文学科本位、编者意图、文本教学价值、拓展教学资源、主题多元化五个视角来准确解读文本的五种方法,即“聚焦文字”“把握意图”“凸显核心价值”“拓展资源”“主题多元”解读法,以期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师生通过观照文本、体验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的过程。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切活动的前端,又是阅读教学的终端。
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解读方法,是能否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关键,它关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实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实施,阅读教学效果的高与低。
可以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听了较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归纳了以下五种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聚焦文字”解读法文本解读应回归语文学科本位,忌重人文而轻语言。
语文课应是基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教学内容的建构要依据语文的本体,语文的本体应是“语文味儿”,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在一边。
”有老师上《我与地坛》,整堂课围绕三个问题开展讨论:“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应该怎样好好活?”“回忆自己有没有做过对不起妈妈的事情,以‘妈妈,请原谅我!’为题写一片段。
”“怎样理解作家刘墉的‘中学时期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时期,等你功成名就再来孝顺父母时,已经来不及了?’”很显然,这堂课没有引导学生花时间去细读文本,而是对文本走马观花,忽视了对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浸入与体验,忽略了文本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表现作者从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以及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中领悟到生命真谛的内容,而是花了几乎全部的时间诠释母爱这一主题。
应在传授语文知识、锻炼学生以语言为载体的理解力、判断力、欣赏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不能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抛弃品味语言这个重要环节。
谈谈文本解读的分析方法与视角(下)
2 0 1 4年 第 2期
黛玉来了 ,便往东让。黛玉心 中料定这是贾政之 非常重要 的方法。解读文本时 , 借助 比较分析法可 更 深 刻 的认 识 , 会 有 新 的视 野 、 新 位 。因见挨炕 一 溜三 张椅子 上 , 也 搭着 半 旧 的弹墨 以获 得 更 开 阔 、
生发 出“ 柳 暗花 明又 一村 ” 的 景象 , 比较 的 椅袱 , 黛玉便向椅上坐 了。” 这一段文字连用 了三 的发 现 , 个“ 半 旧” , 应 当说不 是作 者无 意 的重 复 。而这贾 府 内容 广 泛 , 视需 要 而 定 , 可 以是 思 想 内容 方 面 , 也
无私才能无畏。用 因果分析法进行教学设计 , 可以 房里却是 : “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 ,桌上磊着书 达 到 以少 胜 多 、 以简驭 繁 的 目的 。可 见 , 因果 分 析 籍茶具 , 靠东壁面西设着半 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 法既是教师参透文本 的一把钥匙 ,也是教学设计 人却坐在西边下首, 亦是半 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见
的板 书 :
析, 从 而 对 文章 的思 想 内容 和语 言形 式 是否 统 一 、 官员 百姓
骗 子—— 骗— — 皇 帝 弄 厶 和谐 做 出评 价 。透过 语言 形式 发掘 思想 内容 , 透 过 语 言 的表 层 含 义发 掘 它 的深层 含 义 ,这就 是 文 本 解 读 的 由表 及里 分 析法 。
个 字来 概 括 文 章所 表 达 的 内容 以及 这 些 人之 间 的 过 , 以为只是一般 的环境描写。作者既然不惜笔墨 关系。学生列出来 “ 假” “ 骗” 等六七个字 , 教师再让 地 描写 环境 , 就绝 不 仅仅 是 简单 的环境 交代 。通 过 学 生筛 选 , 最后 统 一 到 “ 骗” 字 上 。学 生 明确 了 , 他 联 系课 文 中的有 关 章 节 和 片断 ,不难 看 出其 中蕴 们都 在 骗别 人 , 也在 骗 自己。这 四种人 围绕 “ 骗” 相 藏着 许 多 值 得 品味 的 东 西 :它 预 示着 一 场 大 雷雨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六种视角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六种视角作者:吴亮奎来源:《江苏教育》2021年第03期【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解读视角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不同,文本解读的视角也不同。
信息筛选、情感陶冶、道德教化、语言训练、策略学习和意义体验是文本解读的六种不同视角。
这六种不同的解读视角分别有着不同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视角【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9-0017-04【作者简介】吴亮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是文本解读。
不同的解读视角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教学意义,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下《那个星期天》一文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划分为信息筛选、情感陶冶、道德教化、语言训练、策略学习及意义体验等六种视角。
本文从以上六种不同的文本解读视角展开讨论。
一、信息筛选视角信息筛选是文本解读的最基本层面,通过阅读抓住文本中包含的相关信息,或根据某个线索在文中搜寻重要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的信息筛选形式分为开放式筛选和封闭式筛选。
开放式筛选指教师不提出信息筛选的标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本中发现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结果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
封闭式筛选指教师在学生閱读之前提出某种信息筛选的标准,学生根据筛选标准从文本中寻找信息,教师根据预先提出的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
从信息筛选的视角解读《那个星期天》一文,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1)读完文章后,用自己的话说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2)文章写了一天中的哪几个时间段,请找出表示每个时间段的词语。
(3)找出能够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句子,说一说“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三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文本包含的信息,可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直接从文本中筛选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解读要立足四个视角
种飞(乌什县第二小学)
摘要: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对文本要潜心涵咏,品味语言的艺术,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语文教师在解读文
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
关键词:文本解读立足视角
听了浙江外国语学院小语界资深教授汪潮主讲的语文文本解读专题,深受启发。
审视以往教学,我们备课时只不过草草地读两遍课文,然后就对照教学参考书进行课文解读。
讲公开课备课时只注重形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制作精美的课件上,不研究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管学生的实际状况,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
想方设法挖掘教材外的资源,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出,使得课堂的容量过多,而忽略了品词析句,更有甚之,只读教参,根本没有独立解读文本的习惯,从而形成了思维的惰性,。
我们要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对文本要潜心涵咏,品味语言的艺术,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抓住关键词句,找准教学切入点。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尤其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
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
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
一、读者视角。
首先我们要将自己视为一个读者,要沉下心来细读文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读进去、读出形象、想进去、走出来、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让文章荡涤我们的心灵。
就一篇作品而言,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然后再回过头来,看文本为了说明观点或表达情感,用了怎样的结构,用了怎样的语言,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这样的语言,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模仿。
由此我们不难悟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价值。
我们要让学生喜欢文本,首先要先问自己喜不喜欢,我们一定要用语文教师的敏感捕捉课文中的语言魅力。
二、作者视角。
智慧阅读,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
这种意蕴可以是一种情绪、情感、情操,也可以是一种理解、理念、理论;可以是一种直白,也可以是一种婉曲;可以是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是一己有限的心得,也可以是济世博大的胸怀……“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发出的究问。
答案在哪里?一定在文本的本身。
教参,只能是“参阅”。
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来解读教材文本来自作者的规定性。
三、教师者视角
教师在进入教学之前,必须充分、细致地阅读教材文本,每个教师的个性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种别样体悟。
教师对教材文本其实在进
行着再创造。
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教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但教师的解读规定,一定只能由文本所包含的意蕴生成,而不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
持之有据,这个“据”,就是文本意蕴的本来、本源、本质。
;
四、学生视角。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考虑把教材文本教给儿童,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亲近教材文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教材文本中属于儿童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例如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有的老师备课时,煞费苦心琢磨出来的方法新颖别致,可却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延续始终。
没有遵循规律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
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好决定怎么教,怎么学;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生成。
一句话:只有文本解读得好,课堂教学才会落实得好。
种飞
201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