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41根迹法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第四章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2 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4-3 广义根轨迹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一、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系统中某个参数从零到无穷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根指的是闭环特征根(闭环极点)。

根轨迹法是根据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关系,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直接分析闭环特征根及系统性能的图解法。

K =0 s 1=0 s 2=-40 < K <1s 1 s 2为不等的负实根K =1s 1=-2 s 2=-21 < K < ∞s 1s2 实部均为-2由根轨迹可知:1)当K =0时,s 1=0,s 2=-1,这两点恰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同时也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极点.2)当0<K < 1 时,s 1,2都是负实根,随着k 的增长,s 1从s 平面的原点向左移,s 2从-1点向右移。

3) 当K = 1时, s 1,2= -2,两根重合在一起,此时系统恰好处在临界阻尼状态。

4) 1 <K <∞,s 1,2为共轭复根,它们的实部恒等于-2,虚部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系统此时为欠阻尼状态。

★在s平面上,用箭头标明K增大时,闭环特征根移动的方向,以数值表明某极点处的增益大小。

有了根轨迹图就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1)稳定性:根轨迹均在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对所有K>0都是稳定的。

(2)稳态性能:如图有一个开环极点(也是闭环极点)s=0。

说明属于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

在速度信号V0t作用下,稳态误差为V0/K,在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

(3)动态性能: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K越大,阻尼比ξ越小,超调量σ%越大。

由此可知:1、利用根轨迹可以直观的分析K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可以很快确定出系统闭环特征根的位置;从而确定出可变参数的大小,便于对系统进行设计。

由以上分析知: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高阶方程很难求解,用直接解闭环特征根的办法来绘制根轨迹是很麻烦的。

自动控制原理-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ppt2017

自动控制原理-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ppt2017
(s 0.5)(s 1.5)(s 2)
k k* 6 4 1.5 1.5
i=1
p 根轨迹增益K *不是定i开数环,极点从0“变×化”,也到是常!数!
这种形式的1特+征K方*P程(就s是)=根0轨迹方程
求根轨迹方程
(s) G G G 1 G 1 G 1 G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
s2 s(s 1)(s 2) k
特征方程为:1
s2
0
s(s 1)(s 2) k
封面
4-1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根轨迹概念 2.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3.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4.根轨迹方程(将4-3中的参数根轨迹提 前到本节介绍)
根轨迹法是一种图解方法,是根据系统开环 零、极点在S平面上的分布来研究系统中某个参 数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根的变化规律,从而分 析系统的闭环动态性能。
j
78.8o -1.09+j2.07
66.27o
2.26 2.112.072
-2 -1.5 -1
92.49o
2.61
127.53o
0
0.5
92.49o- 66.27o- 78.8o- 127.53o= –180o
K*= 2.26×2.11×2.61 = 6 2.072
k*(s 1) G(s)H(s)
1、根轨迹概念 特征方程: S2+2s+2k=0
k s(0.5s+1)
特征根:s1,2= -1±√1-2k k=0时, s1=0, s2=-2
K:0 ~ ∞
0<k<0.5 时,两个负实根;若s1=-0.23, s2=?
k=0.5 时,s1=s2=-1
0.5<k<∞时,s1,2=-1±j√2k-1

自动控制原理 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 根轨迹法

n
i
|
注意
• 相角方程是决定系统闭环根轨迹的充分 必要条件 • 用相角方程绘制根轨迹; • 模值方程主要用来确定已知根轨迹上某 一点的K*值 • 例4-1,4-2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 法则1: 根轨迹的分支数:根轨迹在[s]平面上的分支数 等于闭环 特征方程的阶数n,也就是分支数与闭环极点的 数目相同。
q
h
f
l
结论:1 零点、 2 极点、3 根轨迹增益
b0 ( s z1 )(s z 2 ) ( s zm ) G( s) H ( s ) K* a0 ( s p1 )(s p2 ) ( s pn )
• 根轨迹增益:
(s z ) (s p )
• 法则6: 根轨迹的起始角(从极点pk)和终止角(到零点zk) :
起始角:
例2 证2
m n
pk ( 2k 1) ( pk z j ) ( pk pi )
j 1 i 1 i k
终止角:
zk ( 2k 1) ( z k p i ) ( z k z j )
i
nm

0 ( 1) ( 2) 1 30
a
(2k 1)π π π , , π nm 3 3
d1 0.42, d 2 1.58(舍去)
s j
1 1 1 0 d d 1 d 2
1 G(s)H(s) 0即(s 3 3s 2 2s K * ) j 3 3 2 2 j K * 0
s2

0
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P138) 终止于开环零点或。 1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或, 根轨迹对称实轴 2 根轨迹的条数为特征根的个数, 3 ∣n-m∣条渐近线对称于实轴,均起于实轴上的σa 点,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s z j ) pi )
m
lim
sm s
n
s
lim
1
s s nm
0
即其余的 n-m 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即终止于系 统的n-m个无穷大零点。
回章首 回节首
18
4-2-5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根轨迹的判别方法。 在实轴上选取实验点si, 如果实验点 si 的右方实轴上的开环 零点数和极点数的总和为奇数,则 实验点 si 所在的实验段是根轨迹, 否则该实验段不是根轨迹。 图中, [-1,0]段和[-∞,-5]段是根轨迹。 而(-5,-1)段和(0,+∞)段不是根轨迹。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法则 §4-3 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
§4-4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退出
.R.Evans)提出了一种在复平面上由系 统的开环极、零点来确定闭环系统极、零点的图 解方法,称为根轨迹法。 意义:可以分析系统的性能,确定系统应有的结 构和参数,也可用于校正装置的综合。
回章首 回节首
22
分离点或会合点位置的计算
(1) 重根法 数条根轨迹在复平面上某点相遇又分开,该点 必为特征方程的重根。 如两条根轨迹相遇又分开,该点为二重根。 三条根轨迹相遇又分开,该点为三重根等等。 重根的确定可以借助于代数重根法则。
回章首
回节首
23
代数重根法则
已知n次代数方程为
f ( x) x n an1x n1 ... a1x a0 0

根轨迹法是一种简便的图解方法,在控制工 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章首
2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_)第四章根轨迹法ppt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_)第四章根轨迹法ppt

m
G(s)H(s)
Kg
M(s) N(s)
Kg (s zi )
i 1 n
(s pj)
成零极点 表达式
j 1
式中Kg为系统的根迹增益, zi 为系统的开环零点,pj为系统的开
环极点。上述方程又可写为:
m
(s zi )
i 1
1
n
(s pj )
Kg
j1
“-”号,对应负反馈, “+”号对应正反馈。 由于满足上式的任何s都是系统的闭环极点,所以当系统的结构 参数,如Kg在某一范围内连续变化时,由上式制约的s在s平面上描
上式说明Kg= 0时,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就是开环极点。
将特征方程改写为:
1 n
m
Kg
(s pj ) (s zi ) 0
j 1
i 1
当 Kg 时,有
s = zi
( i =1, 2, … , m)
所以根轨迹必终止于开环零点。
在实际系统中,开环传函中 m n ,有m 条根轨迹终 点为开环零点处,另有nm条根轨迹的终点将在无穷远处, 可以认为有nm 个无穷远处的开环零点。
点,称为根轨迹的分离点(会合点)。
Kg=0 p1
j
j1
Kg A
Kg z1
0
p2 Kg=0
分离点的性质:
1)分离点是系统闭环重根; 2)由于根轨迹是对称的,所以分离点或位于实轴上, 或以共轭形式成对出现在复平面上; 3)实轴上相邻两个开环零(极)点之间(其中之一可 为无穷零(极)点)若为根轨迹,则必有一个分离点;
Gs Kg
s(s 2)
s1,2 1 1 K g
闭环特征根s1,s2是Kg函数, 随着Kg的改变而变化。

4-1 根轨迹法基本概念

4-1 根轨迹法基本概念

4.4.2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1.稳定性 稳定性 当开环增益K从 变化 当开环增益 从0变化 到无穷时,根轨迹均在s 到无穷时,根轨迹均在 左半平面变化, 左半平面变化,不会进入 s右半平面,因此,对任 右半平面, 右半平面 因此, 均稳定。 意K值,系统均稳定。 值 2.稳态性能 稳态性能 因为开 因为开环系统只有一个 极点位于原点, 极点位于原点,所以系统 型系统, 为I型系统,其静态速度 型系统 误差系数为K。 误差系数为 。

i =1 1 j =1
比较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可得: 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可得 比较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可得: (1)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前向通 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道根轨迹增益 道根轨迹增益。 对单位反馈系统,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 对单位反馈系统 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 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2)闭环零点由开环传递函数中前向通道传递函 闭环零点由开环传递函数中前向通道传递函 闭环零点由开环 数的零点和反馈通道传递函数的极点组成。 数的零点和反馈通道传递函数的极点组成。 对单位反馈系统,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 对单位反馈系统,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 (3)闭环极点与开环零、极点及开环系统根轨迹 闭环极点与开环零、极点及开环系统根轨迹 闭环极点与开环零 增益K*有关 有关。 增益 有关。
第4章 线性系统根轨迹法 章
平顶山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根轨迹法是一种图解方法, 根轨迹法是一种图解方法,它是经典控制 理论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方法之 一。由于根轨迹图直观地描述了系统特征方 程的根(即系统的闭环极点) 平面上的分 程的根(即系统的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的分 因此, 布,因此,用根轨迹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十 分方便, 分方便,特别是对于高阶系统和多回路系 应用根轨迹法比用其他方法更为方便, 统,应用根轨迹法比用其他方法更为方便,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章主 要介绍根轨迹的概念, 要介绍根轨迹的概念,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 则和用根轨迹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 能的方法。 则和用根轨迹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一节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 系统的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K)由0到∞变化时, 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运动的轨迹。
例: GK(S)= K/[S(0.5S+1)] = 2K/[S(S+2)] GB(S)= 2K/(S2+2S+2K) 特征方程:S2+2S+2K = 0
-P1)(S-P2)…(S-Pn)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当n>m时,只有m条根轨迹趋向于开环零点,还有(n-m)条? m,S→∞,有: (S-Z1)(S-Z2)…(S-Zm) -1 -1 ———————-— = —— = —— P1)(S-P2)…(S-Pn) K* AK 可写成:左边 = 1/Sn-m = 0 当K=∞时,右边 = 0 K=∞(终点)对应于S→∞(趋向无穷远). 即: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
分解为:
03
例:GK(S)= K/[S(0.05S+1)(0.05S2+0.2S+1)] 试绘制根轨迹。 解: 化成标准形式: GK(S)= 400K/[S(S+20)(S2+4S+20)] = K*/[S(S+20)(S+2+j4)(S+2-j4)] K*=400K——根迹增益 P1=0,P2=-20,P3=-2+j4,P4=-2-j4 n=4,m=0
一点σa。
σa= Zi= Pi
ΣPi-ΣZi = (n-m)σa
σa= (ΣPi-ΣZi)/(n-m)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K*(S-Z1)(S-Z2)…(S-Zm)
—————————— = -1 (S-P1)(S-P2)…(S-Pn)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总结
【根轨迹法概述】
-根轨迹法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通过在复平面上绘制闭环极点随系统参数变化的轨迹来实现。

【根轨迹法的基本原理】
1. 定义与目的:
-根轨迹是系统开环增益变化时,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的轨迹。

-主要用于分析系统稳定性和设计控制器参数。

2. 绘制原则:
-根据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确定轨迹的起点和终点,分支点,穿越虚轴的点等。

-利用角度判据和幅值判据确定根轨迹。

【根轨迹法的应用】
1. 系统稳定性分析:
-根据闭环极点的位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极点在左半平面表示系统稳定,右半平面表示不稳定。

2. 控制器设计:
-调整控制器参数(如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常数、微分时间常数等),使根轨迹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确定合适的开环增益,使闭环系统具有期望的动态性能和稳定裕度。

【根轨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直观、便于分析系统特性,特别是在控制器设计中。

-局限性:仅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对于非线性或时变系统不适用。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绘制根轨迹时,应仔细考虑系统所有极点和零点的影响。

-必须结合其他方法(如奈奎斯特法、波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语】
-根轨迹法是自动控制领域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对于理解和设计复杂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根轨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轨迹法(自动控制原理)

根轨迹法(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41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基本概念4242绘制典型根轨迹绘制典型根轨迹4343特殊根轨迹图特殊根轨迹图4444用用matlabmatlab绘制根轨迹图绘制根轨迹图4545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根轨迹法是一种图解法它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用作图的方法简便地确定闭环系统的特征根与系统参数的关系进而对系统的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闭环系统 特征方程的根(闭环极点),所以控制系统的动 态设计,关键就是合理地配置闭环极点。调整开 环增益是改变闭环极点的常用办法。
❖ 1948年伊凡思(W.R.Evans)提出了根轨迹法,它 不直接求解特征方程,而用图解法来确定系统的闭 环特征根。
所谓根轨迹,就是系统的某个参数连续变化时, 闭环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画出的轨迹。如果这个参 数是开环增益,在根轨迹上就可以根据已知的开 环增益找到相应的闭环特征根;也可以根据期望 的闭环特征根确定开环增益。
闭环特征方程为:
1G (s)H (s)0
➢ 因为根轨迹上的每一点s都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根,所以根轨 迹上的每一点都应满足:
G(s)H(s)1
这就是根轨迹的基本条件。
❖ 满足根轨迹上点的基本条件,又可分别表示为,
幅值条件:
G(s)H(s) 1
相角条件: G ( s ) H ( s ) ( 2 k 1 ) 18 k 0 , 0 1 ,2 ,
显然,位于实轴上的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一定有分离 点,因为任何一条根轨迹不可能开始于一个开环极点终止 于另一个开环极点。同理,位于实轴上的两个相邻的开环 零点之间也一定有分离点。
规则6:根轨迹的分离点
❖ 当从K零变到无穷大时,根轨迹可能出现先会合后分离, 这样的点称分离点。分离点对应重闭环极点。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法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根轨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

它通过在复平面上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结合数学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特性,并设计出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所需的性能要求。

本文将对根轨迹法的原理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根轨迹法的基本原理根轨迹法是通过分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来确定系统的极点和零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情况。

根轨迹是由系统的特征方程的解所决定的,即特征方程的根随参数的变化而移动,形成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为根轨迹。

根轨迹的形状和分布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及频率特性。

根轨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给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H(s),其中G(s)为系统的传递函数,H(s)为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2. 将开环传递函数表示为极点-零点的形式:G(s)H(s) = K·(s-z1)(s-z2)...(s-zn) / (s-p1)(s-p2)...(s-pm),其中K为传递函数的增益,zi和pi为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3. 根据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1+G(s)H(s)=0,得到特征方程:1+K·(s-z1)(s-z2)...(s-zn) / (s-p1)(s-p2)...(s-pm) = 0。

4. 以复平面为基准,根据特征方程的根(极点和零点),画出根轨迹。

5. 根据根轨迹的形状和分布,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设计合适的控制器参数。

二、根轨迹法的关键知识点1. 极点和零点:极点和零点是传递函数的根,它们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有着重要影响。

极点是使得特征方程为零的点,零点是使得传递函数的分子为零的点。

2. 稳定性判据:系统的稳定性和根轨迹的位置有直接关系。

当系统的极点全部位于左半平面时,系统是稳定的;若存在极点位于右半平面,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3. 根轨迹与动态响应:根轨迹的形状和分布反映了系统的动态响应。

根轨迹与阻尼比、自然频率等参数有关,可以通过观察根轨迹的形状来判断系统的超调量、振荡频率等动态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4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4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K*
K* 8.16
1.1
pi 71.6
例子4-5 P150
解:1) m=1,n=3,
z1=-20,p1=0,p2=p3=-12, 2)实轴上0--12 ,-12--20 必为根轨迹。 3)渐近线。n-m=2 故有2条渐近线.
G(s) K * (s 20) s(s2 24s 144)
m
n
pi ( pl zi ) ( pl pi )
izl zi )
j 1
jl
p2 1800 56.50 190 590 (108.50 900 370 )
790
z2 1800 1530 1990 1210 63.50 1170 900
(2)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以及根轨迹增益均有关。 (需专门研究)
j1
(3)
m
K*
(s z j )
m
(zj)
K limsνG(s) H(s) limsν
(4)根轨迹法 s0
s0

j1 nν
(s
pi )
K*
j1 nν
( pi )
根轨迹图
闭环极点
闭环传递函数
性i 1能指标
i 1
3.根轨迹方程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法则1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法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 法则3 根轨迹的渐近线 法则4 实轴上的根轨迹 法则5 根轨迹的分离点和分离角 法则6 根轨迹的起始角与终止角 法则7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法则8 根之和
法则一、根轨迹的对称性、分支数和分布性
1.根轨迹连续且对称于实轴。 2. 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与有 限个极点数n中的最大者相等。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绘制的基本法则

自动控制原理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绘制的基本法则

-1.5
相角条件:92.49o- 66.27o- 78.8o- 127.53o= –180o 模值条件 K*= 2.26×2.11×2.61 = 6 2.072
k* 6 k 4 1.5 1.5
k * (s 1) G (s )H (s ) (s 0.5)( s 1.5)( s 2)
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没有零点的相角条件和模值条件你会推吗? 相角条件: (P140) n m
∑ ∠ (s-z ) - ∑ ∠ (s-p ) = (2k+1) π j i j=1 i=1
m 绘制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k=0, ±1, ±2, …
模值条件:
1+K Kn =
i=1
) ∏︱ ( s - zn ︱ j p s ︱ ︱ ∏ j=1 i * *
规则6:根轨迹的起始角(出射角)和终止角 (入射角)
起始角(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复平面上开环极点处的
切线与实轴的夹角
pi

m n o pi 1 8 0 zj p p p i j i 1 j 1 j j i
终止角(入射角):根轨迹进入复平面上开环零点处的
j
-2
-1
0
综上所述: (1)k*从0 ~ ∞ 时,系统的根轨迹是连续变化。可见:
系统的参量变化对系统闭环极点分布的影响。
(2)由根轨迹图,可得系统动、静态性能的信息: 1)稳定性 无论k*值如何变化( k*>0),闭环极点不出现
在s的右半平面,所以系统是稳定的。
2)稳态误差
I型系统,K为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2019/2/17
特征方程:
S2+2s+2k=0

自动控制原理之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之根轨迹法
计算开环复极点 p1 的出射角 c1 :
j 1
i 1
根轨迹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特征方
程的根在 s 复平面上变化的轨迹。因此,根轨迹的分支数必然
与闭环特征方程根的数目相等。
根据上特征方程,闭环特征方程根的数目等于 m 和 n 中的
大者。
结论:根轨迹分支数等于开环有限零点和开环极点数目中的大者。
对于实际的控制系统,一般有 n ≥ m ,此时,根轨迹分支数
设闭环特征方程为
F(s) Kg N(s) D(s)0
B
A

z1 p2 p1 0
作因式分解,并设 Kg Kgd 时,有
个重根 d( ≥ 2),其余根互异。得 根轨迹的分离(会合)点
F(s)(s1)(s2)(sn )(sd) 0
求一阶导数得: F(s)(sd)[(s1)(s2)(sn )]
开环有限零点决定了m个闭环极点的位置,还有(n m)个闭环极点
随着 Kg ,都将趋于无限远(称为开环无限零点)。
结论:根轨迹的终点就是开环零点。 3.实轴上的根轨迹
z2

p2
j
设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
符号符““号”“表示”表开示环开零环点极的点位的置,位符置号,
z1
N(s) D(s)
N (s) D(s)
m
(s zi)
n
(s pj)
m
(s zi)
n
(s pj)
i 1
j 1
i 1
j 1
m
n
i j 180(12)
i 1
j 1
( 0,1,2,)
式中,i 为开环有限零点 zi 到闭环特征根 s 所引矢量的辐角;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方法(2011-3) (2)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方法(2011-3) (2)
要求等价为:
பைடு நூலகம்β = 45
−ξπ 1−ξ 2
β = 60
[ s]
j
⎧45° < β < 60° ⎨ ⎩ 2 < ωn < 5
−5
−2
0
13
ξ ξ ξ ξ ξ ξ ξ
= 0.0 σ % = 100% = 0.4 σ % = 25% = 0.5 σ % = 15% = 0.6 σ % = 10% = 0.7 σ % = 5% = 0.8 σ % = 2% = 1.0 σ % = 0%
A
ξ = 0.5
Im
λ3 = −2.34 X
−2
λ1 = −0.33 + j0.58
−1
X
−0.5
60
0
X
Re
λ2 = −0.33 − j0.58
21
三、高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估算
1、高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1) 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包括常数项和响应模态。 (2) 除常数项以外,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系统模态的组 合,组合系数即部分分式系数。 (3) 模态由闭环极点确定,而部分分式系数与闭环零点、极点 分布有关,闭环零点、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均有影响。
ξ ≥ 1− r
( α)
2
ωd ≤ r
α − r ≤ ωn ≤ α + r
α − r ≤ ξωn ≤ α + r
如果设定区域
ξωn ≥ q
则选择 r ≤ min
(α − q , α
ξ ≥ ξ min
1− ξ
2 min
)
8
[例]:如图系统,求系统具有最小阻尼时K值及相应的 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Kg Kg* 0

Kg
开环系统在坐标原点有一个极点,系统属于1 型系 统,因而根迹上的K 值就是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如果 给定系统ess 的要求,则由根迹图可以确定闭环极点位 置的容许范围。
8
3. 动态性能 由图可见,当0 < K< 0.5时,闭环极点均位于负实轴 上,系统为过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期过程。 当 K = 0.5时,闭环两个实极点重合,系统为临界阻 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期过程。 当K > 0.5时,闭环极点 为一对共轭复数极点,系统 为欠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 应为阻尼振荡过程。 K p% ,但 是 ts不变
D(s) = 1 + G(s)H(s) = 0

G(s)H(s) = 1
10
上式称之为系统的根轨迹方程。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H(s)写成如下形式
M ( s) G( s) H ( s) K g N ( s) K g ( s zi )
i 1 m
(s p )
j 1 j
23
法则4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右 2 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 和为奇数,则该区域必是根 =0 1 轨迹。 z1 s1 证明:设零、极点分 布如图示 在实轴上取一测试点s1 。
j p2
1
p1 0

3
p3
由图可见,复数共轭极点到实轴s1 点的向量相角 和为2,复数共轭零点如此。因此在确定实轴上的根 轨迹时,可以不考虑复数零、极点的影响。
[证毕]
25
例4-1 设某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g G( s ) H ( s ) s( s 1)(s 5) 试确定系统根轨迹条数、起点和终点、渐近线及根轨 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解:开环极点 p1= 0、p2= 1、p3= 5。 系统的根轨迹有三条分支,分别起始于系统的三个 有限的开环极点,当Kg 时,沿着三条渐近线趋向无 穷远处;三条渐近线在实轴上的交点
K
j
K= 0
K=0.5
K= 0 0
2
1

K
9
4.1.3 根轨迹方程 研究下图所示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
R(s) C(s)
+

G(s) H ( s)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C ( s) G( s ) ( s) R( s ) 1 G( s ) H ( s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n m

1
m n n m ... s ( z ) ( p ) i j i 1 j 1
令上式中s nm1项的系数相等,即 (nm) a = pj zi
a
p z
j 1 j i 1
n
m
i
nm
[证毕]
24
s1 点左边开环实数零、极点到s1 点的向量相角为零。 而s1 点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到s1 点的向量相角为。
如果s1 是根轨迹,则应满足相角条件:
j i = (2k + 1)
m1 n1 () = (2k +1)
m + n = 2k + 1
即s1 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
a
p z
j 1 j i 1
n
m
i
nm
01 5 2 30
26
G( s ) H ( s )
Kg s( s 1)(s 5)
j
2k 1 a 3 5 , , 3 3

k 0, 1, 2
60
0

实轴上的根轨迹分布在(0,1)和
j 1 s m
(s p )
j
n
(s z )
i 1 i
lims
s
n m

如果把有限数值的零点称为有限零点,而把无穷远 处的零点称为无限零点,那么根轨迹必终于开环零点。 [证毕] 法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和对称性:系统根轨迹的分 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 m 和有限极点数 n 中的大者相 等,根轨迹是连续的并且对称于实轴。
(5, )的实轴段上。
27
法则5 根轨迹分离点(会合点):两条或两条以上 的根轨迹在s平面上相遇后立即分开的点,称为根轨迹的 分离点(会合点)。 分离点的坐标 d 是下列方程的解
n 1 1 i 1 d z i j 1 d p j m
式中,z i 、p j 是系统的有限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 特性:1)分离点是系统闭环重根。 2)由于根轨迹是对称的,所以分离点或位于实
证明:
n
1 + G(s)H(s) = 0
(s p ) K (s z ) 0
j 1 j g i 1 i
m
17
特征方程式的阶数 = max{n,m }
特征根的个数 = 方程的阶数
= 根轨迹的分支数 = max{n,m } 由于闭环特征方程中的某些系数是根迹增益的函 数,所以当Kg 从0 连续变化时,特征方程的某些系 数也随之而连续变化,因而特征方程根的变化也必然
K
4
1
2
K= 0
K=0.5
K= 0
0
2
1

5
二阶系统有两个特征根,它的轨迹有两条分支。因此: (1)n阶系统有n条分支 ; (2)每条分支的起点(K= 0)位于开环极点处;
(3)各分支的终点(K)或为开环零点处或为无限
点; (4)(1,j0)点有重根,称为分离点。
6
4.1.2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举例说明: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分析0 < K < , 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移动路径及其特征。
R(s)
+

K s(0.5s+1)
C(s)
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g K 2K G s s(0.5s 1) s( s 2) s( s 2)
式中,K为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 Kg = 2K 称为系统的 开环根轨迹增益。 2K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s ) 2 s 2s 2 K
= 1 1 2 3 = (2k+1) ??
如果s1点满足相角条件,则是根轨迹上的一点。寻找
13
在s 平面内满足相角条件的所有s1 点,将这些点连成
光滑曲线,即是闭环系统根轨迹。 在1948年,伊凡思提出了用图解法绘制根迹的一 些基本法则,可以迅速绘制闭环系统的概略根迹,在 概略根迹的基础上,必要时可用相角条件使其精确化,
从而使整个根迹的绘制过程大为简化。
14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2.1 绘制180º 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法则1 根轨迹的起点(Kg= 0)和终点(Kg) :根轨
迹起始于开环极点, 终止于开环零点。
证明:
M ( s) G( s) H ( s) K g N ( s) K g ( s zi )
j 1 0

20
法则3 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传函中m < n 时,
有n m 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为a ,交点为a
的一组渐近线趋于无穷远处,且有:
a
( 2k 1) nm
(k = 0,1, … , n m 1)
m
a
p z
j 1 j i 1
n
i
nm
j 1
n
( 2k 1) a nm
(k = 0,1, … , n m 1)
考虑到s平面上所有开环有限零点zi 和极点pj 到无穷 远处特征根sk 的矢量长度都相等。于是,对于sk 而言, 所有开环零点、极点都汇集在一起,其位置为实轴上一 点a ,得到 zi = p j = a
n
式中Kg为系统的根迹增益, zi 为系统的开环零点,pj为 系统的开环极点。此时称为常规(180 )根轨迹,根
轨迹方程又可写为:
(s z ) (s p )
j 1 j i 1 n i
m
1 Kg
11
根轨迹的幅值方程:
sz
i 1 n j 1
m
i
s p
根轨迹的相角方程:
m i 1 i n
j
1 Kg
( s z ) ( s p ) (2k 1)
j 1 j
式中,k=0,±1,±2,…(全部整数)。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完全确定s平面上根轨迹及根 轨迹上对应的Kg值。相角条件是确定s平面上根轨迹的 充要条件,这就是说,绘制根轨迹时,只需要使用相 角条件;而当需要确定根轨迹上各点的Kg值时,才使 用幅值条件。
是连续的,故根轨迹具有连续性。
因为闭环传函为有理分式,所以闭环特征方程的
根只有实根和复根两种,实根本身位于实轴上,复根
必成对共轭出现,而根轨迹是根的集合,所以必然对 称于实轴。 [证毕]
18
K
j
j
K= 0
K= 0
0

0 j Kg

K
Kg
0

19
Kg
j
j
0

2
1
sz
j 1 i 1 nFra bibliotekmi

s m ( z i ) s m 1 ( z i )
i 1 i 1 n
m
m
s pj
s n ( p j ) s n 1 ( p j )
j 1 j 1
n
1 Kg
22

1 (s a )
证明:假设在有特征根sk,则s平面上有开环有限 零点zi 和极点pj 到sk 的矢量幅角相等,即 (sk zi) = (sk pj) = a 21 代入相角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