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
无人机撒播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综述
2013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植物保护体 系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无人机、直升机 和固定翼飞机防治病虫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 强农业航 空 建 设[1],我 国 农 用 无 人 机 得 到 空 前 的 发 展。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农业 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不止 1次提出要组织实施好《农机装备发 展推进行动方案 》和 农 机 购 置 补 贴 政 策,扩 大 无 人 机 等 农 机 新产品补贴试点,进一步建设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 47卷第 6期
— 24—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 47卷第 6期
高志政,彭孝东,林耿纯,等.无人机撒播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6):24-30.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9.06.006
无人机撒播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综述
高志政1,2,彭孝东1,2,林耿纯2,3,张泉勇2,4,吕石磊1,欧阳帆2,4
目前,我国农用无人机多用于植物保护方面,无人机撒播 作业还处于初步研究及试应用阶段。一些丘陵、山地、沼泽以 及滩涂地带,特别是一些网格化、小型化作业区域,不太适宜 传统的地面中大型撒播机械,即使在平原地区,中大型机械对 地表的压实作用也会对种子的出苗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 [5-6] 农用无人机具有特有的空中优势,不受作业地形的影响,除了
收稿日期:2018-10-27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 学 基 金 (编 号:2016A030310453);广 东 省 科
技计划 (编 号:2016A020210088);广 东 省 重 大 科 技 计 划 (编 号: 2017B010116003)。 作者简介:高志政(1995—),男,广东河源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农业航空工程与技术研究。E-mail:475553820@qq.com。 通信作者:彭孝东,博士,副 教 授,主 要 从 事 农 业 航 空 技 术 应 用 研 究。 E-mail:pxd2005@scau.edu.cn。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考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提高植保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现代植保技术水平现代植保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现代植保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
要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各类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研究,提出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的建设。
二、加大现代植保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民植保意识推广现代植保技术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大现代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提高农民对现代植保技术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只有加大现代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植保意识,才能真正推动现代植保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现代植保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植保服务体系现代植保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和服务保障。
要加强现代植保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植保服务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国各地的植保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病虫草害预警、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
还要加强现代植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植保技术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植保作业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植保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要加强对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政策引导,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和措施,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增加对现代植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76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76号2008年7月1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业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农业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农业部,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许可交给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三)将饲料生产企业设立条件审查和动物源性饲料安全卫生审查交给省级饲料管理部门。
(四)加强农产品产需调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总量平衡、结构合理。
(五)强化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六)加强对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生物质产业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职责(一)拟订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乡镇企业、农垦等农业各产业(以下简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参与涉农的财税、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政策制定,组织起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草案,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二)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
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
中国植保无人机的行业发展概况和发展前景
兰玉彬 博士,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海外名师”, 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广东省“领军人才”,北京市“海聚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
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棉花田间管理机械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航空植保和农机创新专家,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任山东理工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和农业工程学院院长,国家重点专项“地面与航空植保高工效智能装备”主持人和首席科学家,美国农业部兼职高级研究员、德州农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精准农业航空工作委员会创始人和主席, 国际精准农业学会美国国家代表,受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农业航空技术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AOPA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精准农业航空、航空施药技术和航空遥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 引言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
病虫草害是影响着粮食的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应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采用化学农药喷洒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依然是综合防治方法中的重要手段[1]。
我国长期以来受制于落后的农药喷洒设备以及农药使用技术,农药利用率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2],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7年我国的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38.8%。
加之,农药乱用、滥用现象突出,造成了我国农药过量施用现象严重。
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造成农药污染的耕地面积高达1.5亿亩[3],在此条件下采用精准化的农药喷洒设备,提高我国的农药喷洒技术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向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发展。
在新型的经营主体下,原有的传统型植保喷洒作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有大面积、规模化作业需求,同时在我国的耕地面积中,丘陵山地耕地面积比重大,南方部分平原地区也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这导致大型的地面机械很难进入田间进行植保作业,为此研发使用高效率、小型化、精准化的施药设备以解决我国当前施药困难的现状成为现代农业植保中国植保无人机的行业发展概况和发展前景兰玉彬 王国宾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必然。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2.06•【文号】发改农经[2016]2574号•【施行日期】2016.1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6]2574号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农业(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局:农业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
深化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农业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等文件要求,现就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提升农业投资整体效率与效益,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公益导向。
各级政府做好政策制定、发展规划、指导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快从农业领域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向社会资本“合作者”和项目“监管者”转变。
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以增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强化绩效评价和项目监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提升河南植保体系信息化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提升河南植保体系信息化水平的思考与建议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重要一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在农业领域实施信息计划。
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实施的“三金”(“金桥”“金卡”“金关”)等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农业信息化也已经起步,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关于“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指示精神,以“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植保信息化建设,稳步提高病虫监测和防控能力;加强和完善病虫害监控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区域站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
这些理念的提出,为植保信息化指明了方向。
目前,与上级关于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对照发展比较快的是沿海和发达地区,河南省的植保信息化建设在软硬件装备水平、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针对河南省植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稳定和发展基层植保队伍,积极推进河南植保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是:以河南省植保站为龙头,不断强化省市级,巩固完善县乡级,大力发展村级服务组织,本着“上下联合,共同发展”的思路,迅速推进植保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形成一个以省级植保站为龙头、市级植保站为中枢、各重点县(市)植保站为纽带,乡、村农技服务站为基础,集人员、技术、物资三位一体,基本实现有害生物调查数据信息的系统化采集、统计、演示、分析、自动化,实现预警、发布、会商决策精准化的植保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从根本上解决植保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现代农业的强烈需求与植保信息服务能力之间的不平衡,这是亟需突破的关键节点。
一、要在强化队伍、提升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上下功夫立足目前队伍的现实水平和工作需求,引进和培养一批既能够熟练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装备,又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专业人才,是实现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
植物保护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植物保护重要性及保护措施作者:张晓红来源:《吉林蔬菜》2024年第02期摘要: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及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植物保护越发受到更多重视,发展植物保护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关乎到农民的增收、人类的粮食安全等问题。
所以,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我国目前植物保护发展现状以及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最后重点分析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植物保护。
关键词:植物保护;措施1我国植物保护现状1.1环境复杂多变: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产生活时刻都在影响周围环境,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也让环境变得复杂多变,加大植物保护的难度。
同时,由于我国土地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环境差异很大,不同气候、土壤条件、环境条件也给植物保护大发展带来很大阻碍。
1.2植物保护体系不完善:虽然现在我国的植物保护范围已经扩大,植物保护技术也发展较快,但却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各相关部门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形成完成的植物保护工作体系,致使植物保护工作开展不顺利,不能高效解决问题。
2植物保护重要性2.1改善生态环境: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社会在不断进步,但同时人类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各种由环境被破坏带来的恶劣影响已不容忽视。
植物不仅能作为粮食,更重要的是能作为天然的空气净化器,植物美化环境,清新空气,以此来减少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
2.2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粮食生产安全离不开植保技术的有力支撑,粮食质量安全也离不开植保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运用,“科学植保”既是在粮食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源泉。
粮食安全一直是关注焦点,农作物遭遇病虫害且还进行出售,居民健康将受极大威胁遭遇病虫害时,过度喷洒农药,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余严重超标,威胁人们身体健康。
如果能运用先进的植物保护技术控制、防治病虫害,不仅减少农药使用,也提升作物安全性,让人们更加信赖本国的粮食安全。
3保护措施3.1应用生物技术3.1.1基因工程技术:21世纪,生物学发展极为迅速,这就为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08•【文号】农科教发[2011]3号•【施行日期】2011.03.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一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基础上,我部组织开展了“十二五”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十二五”体系岗位设置规范和综合试验站布局规划,按照遴选条件、遴选程序,经公示,确定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3个功能研究室和1144个综合试验站,聘请了50名首席科学家、1051名岗位科学家和1144名站长。
现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予以印发。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程式华1、育种与繁育研究室研究室主任:胡培松岗位及聘用人员:种质资源评价:何予卿(华中农业大学)分子育种:胡培松(中国水稻研究所)野生稻利用:颜龙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三系杂交稻育种: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江中游籼型杂交稻育种:赵炳然(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江中游红莲籼型杂交稻育种:朱英国(武汉大学)长江中游优质常规稻育种:黎用朝(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上游杂交稻育种: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下游粳稻育种: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稻区两系杂交稻育种:王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三系杂交稻育种:谢华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常规稻育种: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南部粳稻育种: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北部粳稻育种:潘国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中部粳稻育种:张三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彭友良稻纵卷叶螟防控:翟保平(南京农业大学)稻飞虱防控: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瘟病防控: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病毒病防控:周雪平(浙江大学)杂草防控:陆永良(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防治:娄永根(浙江大学)东北区域综合防控:刘志恒(沈阳农业大学)长江流域综合防控:彭云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域综合防控:朱小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螟虫防控:方继朝(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研究室主任:朱德峰长江中下游区栽培与土肥:廖西元(中国水稻研究所)东北区栽培与土肥:赵国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区栽培与土肥:熊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栽培与土肥:邹应斌(湖南农业大学)稻田培肥:周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朱德峰(中国水稻研究所)4、机械化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室主任:李革育秧与插秧机械:李革(浙江理工大学)生产全程机械化:马旭(华南农业大学)5、加工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卢淑雯稻米加工:卢淑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6、产业经济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大学研究室主任:杨万江产业经济:杨万江(浙江大学)(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隋国民2、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卢铁钢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孝甲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基洪5、五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闫平6、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柴永山7、黑龙江垦区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霍立君8、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凤鸣9、徐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超10、扬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戴正元11、连云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徐大勇12、南京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才林13、杭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金庆生14、嘉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姚坚15、金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钱秋平16、桐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站长:汪向东17、宣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曹新国18、合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泽福19、三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许旭明20、南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江文清21、赣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红林22、萍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季能23、南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大洲24、抚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强25、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站长:杨连群26、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宋世枝27、恩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吴双清28、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游艾青29、荆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周忠清30、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曾良贵31、常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站长:王建龙32、岳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平33、祁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站长:秦道珠34、江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朝东35、肇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志中36、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覃凯旋37、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陈仁天38、海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孟卫东39、三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站长:黄文章40、宜宾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林纲41、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志42、内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勇43、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谢树果44、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鹿占黔45、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文强46、永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奎丽梅47、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董保柱48、汉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冯志峰49、银川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殷延勃二、玉米(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张世煌1、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郭庆法国内和温带外来种质评价与改良创新:李明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与改良创新:李新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北部区域育种:曹靖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及内蒙古区域育种:王绍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育种:王振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北部区域育种:郭庆法(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山地育种:潘光堂(四川农业大学)种子扩繁与生产:王建华(中国农业大学)抗逆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虫害防控: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防控:王晓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南部和华北区域防控:董金皋(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区域防控:晋齐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区域防控:石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南区域防控:李晓(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陈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室主任:赵明东北北部区域栽培:王立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区域栽培: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栽培:李潮海(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北部区域栽培:董树亭(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山地栽培:刘永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肖俊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土壤耕作与改良:赵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营养与施肥:陈新平(中国农业大学)西北旱作栽培与综合管理: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抗逆栽培:王璞(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张东兴夏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张东兴(中国农业大学)春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孙士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刘丽萍深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的利用:刘丽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徐志刚产业经济:徐志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唐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佟文悦2、石家庄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站长:张文英3、衡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站长:谢俊良4、邯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孙海昆5、长治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洪6、忻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翟广谦7、蒙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站长:高聚林8、赤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站长:霍剑锋9、通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张建华10、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延波11、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栾化泉12、丹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站长:景希强1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铁成1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董本春15、洮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边少锋16、辽源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世英17、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俊河18、绥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南元涛19、克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刘兴焱20、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树权21、黑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巩双印22、佳木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站长:张亚田23、江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袁建华24、东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站长:王桂跃25、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现平26、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郭新平27、聊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站长:侯廷荣28、莱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柳京国29、潍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白星焕30、德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张秀田31、浚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常建智32、新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学舜33、洛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沈东风34、漯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柳家友35、鄂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王黎明36、高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站长:陈志辉37、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胡建广38、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站长:程伟东39、重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杨华40、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郑祖平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秀全42、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任洪43、遵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毕世敏44、曲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黄吉美45、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黄必华46、关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站长:薛吉全47、榆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马向峰48、兰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樊廷录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王永宏50、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梁晓玲三、小麦(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肖世和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程顺和种质资源评价:张学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分子育种:夏先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杂种优势利用:赵昌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长江中下游育种:程顺和(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方湿润区育种:马传喜(安徽农业大学)春麦区育种:肖志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北方干旱区育种:郭进考(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黄淮北部育种:刘建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育种:许为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种子扩繁与生产:肖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室主任:康振生地上虫害防控:程登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地下虫害防控:武予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锈病防控: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毒病害防控:陈剑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穗部病害防控:马忠华(浙江大学)叶部病害防控:喻大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根茎部病害防控:陈怀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综合防控:陈万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3、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于振文长江中下游栽培:姜东(南京农业大学)黄淮北部栽培:王法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栽培:郭天财(河南农业大学)综合技术集成:于振文(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区栽培:汤永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冬春混播区栽培:高志强(山西农业大学)北方干旱区栽培:王志敏(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高产创建:赵广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4、土壤施肥和水分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沈阿林土壤改良:张佳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肥技术:刘兆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综合管理:沈阿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段爱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营养与有害物监控:王朝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魏益民加工技术:卞科(河南工业大学)综合利用:魏益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贮藏技术与设施:尹成华(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建设依托单位: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研究室主任:韩一军产业经济:韩一军(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栾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站长:李俊明2、衡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秀敏3、保定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站长:李雁鸣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马永安5、沧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站长:赵松山6、邢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景东林7、山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定一8、内蒙古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站长:李元清9、东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邵立刚10、徐淮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荣振11、沿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高德荣12、沿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马鸿翔13、苏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王伟中14、沿淮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平治15、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XXX民16、六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姜文武17、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兰云18、德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试验站;站长:林治安19、临沂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刘飞20、菏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思同21、滨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耿爱民22、泰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吴科23、烟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姜鸿明24、聊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怀恩25、潍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其鲁26、漯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廖平安27、南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金榜28、开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站长:牛本永29、安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杨春玲30、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金平31、濮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赵继文32、商丘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站长:胡新33、驻马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朱统泉34、周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新平35、新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宗武36、洛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高海涛37、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高春保38、襄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志顺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站长:余国东40、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生荣41、成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杨武云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黄辉跃43、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何庆才44、云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于亚雄45、楚雄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站长:邹萍46、咸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安静47、杨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站长:高翔48、甘肃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鲁清林49、河西走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站长:柴守玺。
植保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植保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
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保体系建设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植保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次植保体系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植保体系,提高植物保护工作的水平,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工作内容。
1. 制定植保技术标准。
制定植保技术标准是植保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我们将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病虫害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植保技术标准,包括病虫害防治的时间、方法、药剂选择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植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建立植保监测体系。
建立植保监测体系是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建立农田病虫害监测点,定期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监测,掌握农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暴发,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3.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是当前植保工作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的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建立植保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植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高植保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建立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田病虫害、气象、土壤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5. 加强植保技术培训。
加强植保技术培训是提高植保工作水平的关键。
我们将组织农民和农技人员进行植保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植保技术水平和科学防治意识,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植保体系建设工作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
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的技术及措施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行,在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生态技术的应用,植物保护一直都是农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技术。
主要介绍三诱技术、防虫网阻隔技术等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态化发展中的应用。
提出坚持综合防治、加大植物保护宣传力度、构建病虫预防体系等推动和谐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技术;措施引言: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重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开始努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创造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指导方向。
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环境和生态平衡不受干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最大限度地利用植物保护技术,并研究如何减少害虫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
积极捍卫中国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模式的转变,利用农业新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目标。
1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概述生态农业的理念捍卫了绿色循环经济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实现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具体而言,有必要通过生态学原理、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战略实施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农业是通过将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村工业结合在一起来全面发展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坚持生态农业理念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合理的生态农业体系,也是我国农业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必须要引进更加先进的植物保护技术,以此来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2生态农业发展中与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2.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目前,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疾病已成为人们承受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农药污染、环境污染和食品病害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传统的农业活动中,为了避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农民通常会使用各种杀虫剂来治疗病虫害。
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
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植保工作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保障农民的利益,我们制定了以下的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植保措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农民健康风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1. 推进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将加强对绿色植保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包括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养分利用率。
2. 加强农田环境管理农田环境的良好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植保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将加强对农田水质和土壤质量的监测与管理,开展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和改造,提高农田排水和灌溉效果,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扩散的机会。
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对于植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加强对主要病虫害的监测和研究,提高病虫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做到及时防控,减少损失。
4. 优化农药使用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是保障农作物安全和环境健康的重要举措。
我们将加强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农药的质量和使用剂量,推广农药零增长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5. 加强植保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我们将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植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农业植保工作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我们将加强与国际植保组织和农业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植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植保工作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方案2024年农业植保工作的实施方案如下:1. 成立农业植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
植物保护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308个)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选题(1308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日本的植物保护体系及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拯救濒危植物保护生态平衡摘除法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植物保护专业在应用型大学构建中理实一体化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唐山市园林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市场经济条件下植物保护人才培养研究论森林植物保护的精细化管理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利国利民半世倾心金佛山一生矢志于植物保护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植物保护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研究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关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保护的新看法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探讨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湖南省植物保护工作问题及对策探讨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当代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试述新时期植物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浅谈对城镇植物保护的几点建议基于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的研究探讨园林植物保护方法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和措施浅谈植物保护的几点通用法则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植物保护专业微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桦甸市参加吉林省外来生物刺萼龙葵防控与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技术培训班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探讨新型绿色环保产品——康洁液体植物保护膜高职高专非植保专业《植物保护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设计城市植物保护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探析试论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析园林植物保护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植物保护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析《齐民要术》中的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小组授课法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中的新尝试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康洁液体植物保护膜集成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植物保护课程教学的探究及实践关于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关于野生植物保护国际化发展走向的研究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城市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及措施探讨浅析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基于工作过程的园艺植物保护学习领域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新时期植物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植物保护在农业中的重要性浅析园林植物保护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分析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园艺类《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城市植物保护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试论广西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点激励机制成效解析常见城市公园植物保护管理的难点和对策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用生物防治措施的现状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植物保护专业本科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保护问题(二)探究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保护问题园林植物保护探究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理念与措施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关于举加2014年首届中国植物保护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论坛的通知探索公园的植物保护防治措施《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植物保护专业标本室建设与管理之设想园林植物保护趋势的相关思考园林景观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浅谈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园林设计管理中的植物保护问题及对策怀远县植物保护机械化现状及对策基于项目化教学《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教材建设探索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分析关于举办2014年首届中国植物保护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论坛的通知分析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动物园园林植物保护和防治措施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探究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保护》2014年第40卷第2期要目预告以下各位专家承担了《植物保护》2013年度稿件审理工作,特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保护学教学建设与改革植物保护剂防治害虫效果分析植物保护机械之喷雾机械与农药有效利用植物保护技能对保护南方植物的重要性浅谈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探讨植物保护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植物保护的问题及对策对林业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植物保护在中国粮食生产安全中的作用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探讨园林植物保护方法论我国野生植物保护之缺陷与对策城市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保护及设计分析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法研讨浅谈农村职业中学植物保护技术教学高职高专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昆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论述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初探浅谈园林城市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植物保护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探讨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析濒危植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试论植物保护中生物农药应用现状与建议对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课程教学的思考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召开十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探讨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植物保护专业生产实习管理方法实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植物保护的论述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配置、管理与有效利用浅析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对策浅析园林植物保护的相关问题北方园林建设中的绿色植物保护临夏县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思考与对策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浅析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园艺植物保护学》虫害部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园林绿化工程植物保护的目的、材料及操作方法分析园林设计对植物保护的作用夯实植物保护基础强化植物检疫执法从源头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吉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加快我省野生植物保护立法迫在眉睫高职《植物保护》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公园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农业部出台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意见高职《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试析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用生物防治措施的现状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林业植物保护方法探究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召开学科发展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园林植物保护探究小议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现在及对策福建省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学科发展报告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浅谈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文件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实训教学路径探讨植物保护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安西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对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召开十届九次在京常务理事扩大会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临夏县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思考与对策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论述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召开十届四次理事会茶园植物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浅论园林植物保护当前形势下植物保护策略分析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开展可持续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召开十届四次理事会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当前种苗植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农村经济发展对植物保护技术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对植物保护技术的需求浅析生态园建设林植物保护构建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园林种植设计与植物保护的关系大通县村级专业化植物保护服务队发展措施及成效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之我见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于城市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的探讨小议园林植物保护从美国修订后的《雷斯法案》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完善公园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探讨浅议三校生《植物保护技术》高考辅导论植物保护对农业的影响浅谈林业植物保护方法关于项目化课程《植物保护技术》考核评价实施的调查与分析关于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植物保护技术探讨氨释放物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分析我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的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植物保护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导向教育探索学分制下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园林植物保护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2012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浅谈中职学校《植物保护》教学植物保护实验室优化管理探讨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应急预案建立的必要性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山东省植物保护现状及其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展望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园地的构建与应用浅谈植物保护在园林工程设计及管理中的意义浅谈我国植物保护的发展与展望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性分析九台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植物保护机械的使用保养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探索优化粮食生产中的植物保护措施植物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小议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保护专业系列课程设置的优化探讨浅议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保护新时期植物保护策略研究基于Web的植物保护专家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龙口市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培养学生技能的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实践园林设计中的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浅谈植物保护机械及其保养技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习贯彻中国科协“八大”会议精神浅谈农业中职学校种植专业的《植物保护》教学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邀请国际雷达昆虫学专家作学术报告高职植物保护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特点及落实对策论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析与统计分析植物保护潮湿地区土遗址适应性分析研究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获2011年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特等奖植物保护专业学生作物生产实习的实践与探讨浅议我国草原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关于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整合的探讨探索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在“植物保护”教学中的应用浅析沼液与沼气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加强唐山市植物保护工作的措施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研究园林植物保护趋势的相关思考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高职高专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温岭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植物保护措施高职涉农专业《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我国植物保护发展战略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试论模块式教学法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中的应用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金华市植物保护技术水平的演变与分布甘肃:移动信息化助力濒危动植物保护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谈植物保护中微生物实践教学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浅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与植物保护专家系统在植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绿色田野显风流植物保护谱新篇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农药》课程教学探讨《园林植物保护》课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2008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工作开始启动2008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工作开始启动福建省植物保护学科发展报告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泰安市农业植物保护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植物保护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日本的植物保护体系及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拯救濒危植物保护生态平衡摘除法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植物保护专业在应用型大学构建中理实一体化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唐山市园林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市场经济条件下植物保护人才培养研究论森林植物保护的精细化管理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利国利民半世倾心金佛山一生矢志于植物保护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植物保护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研究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关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保护的新看法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探讨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湖南省植物保护工作问题及对策探讨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当代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试述新时期植物保护的问题与对策浅谈对城镇植物保护的几点建议基于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的研究探讨园林植物保护方法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核心技术和措施浅谈植物保护的几点通用法则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植物保护专业微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桦甸市参加吉林省外来生物刺萼龙葵防控与农业野生植物保护技术培训班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探讨新型绿色环保产品——康洁液体植物保护膜高职高专非植保专业《植物保护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保护技术》课程设计城市植物保护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植物保护学科建设的“SWOT”战略分析《园林植物保护》课堂实践教学初探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注意事项园林植物保护从设计开始适应入世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植物保护体系2003打造一张纯植物保护膜学好植物保护科学,当好植物医生。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2.10•【文号】农办科[2011]2号•【施行日期】2011.0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的通知(农办科[2011]2号)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经研究,决定成立“十二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执行专家组。
现将各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
执行专家组由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和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代表共同组成,是各体系建设与运行的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本体系研发与试验示范任务,围绕我部中心工作开展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活动;对本体系任务变动、机构和人员调整、经费预算等重大事项提出决策意见等。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日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组长:程式华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成员:胡培松育种与繁育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彭友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朱德峰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李革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浙江理工大学)卢淑雯加工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万江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陈志强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陈温福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邹应斌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王才林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建龙常德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谢树果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二、玉米组长:张世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郭庆法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振营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赵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东兴机械化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刘丽萍加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徐志刚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立春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董树亭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陈新平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景希强丹东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张学舜新乡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郑祖平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三、小麦组长:肖世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程顺和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康振生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振文栽培与机械研究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沈阿林土壤施肥和水分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魏益民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韩一军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郭进考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许为钢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汤永禄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李俊明栾城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荣振徐淮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高春保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四、大豆组长:韩天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刘丽君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王源超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南京农业大学)胡国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陈海涛机械研究室主任(东北农业大学)胡耀辉加工研究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何秀荣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孟臣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周新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年海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郭泰佳木斯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付连舜铁岭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李素真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五、大麦青稞组长:张京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杨建明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高希武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国平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朱睦元综合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曾亚文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李作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学研究所)强小林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何庆祥武威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六、高粱组长:邹剑秋首席科学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成员:张福耀育种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徐秀德栽培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叶凯综合研究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丁国祥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马尚耀赤峰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杜瑞恒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七、谷子糜子组长:刁现民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程汝宏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冯佰利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二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王慧军综合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程炳文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喜文综合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刘金荣安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赵敏赤峰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八、燕麦荞麦组长:任长忠首席科学家(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成员:崔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赵桂琴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甘肃农业大学)杨才栽培土肥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胡新中功能特性与加工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斌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景辉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内蒙古农业大学)赵钢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成都大学)常克勤固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再清迪庆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刘彦明定西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九、食用豆组长:程须珍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田静育种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朱振东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述民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康玉凡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亚芝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包世英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陈新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张耀文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王斌榆林综合试验站站长(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郭中校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郭延平临夏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学军南通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十、马铃薯组长:金黎平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员:盛万民育种与种薯繁育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张若芳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大学)熊兴耀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吕金庆机械研究室主任(东北农业大学)刘刚贮藏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罗其友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谢从华育种与种薯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王蒂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甘肃农业大学)何卫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张雅奎大兴安岭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展康曲靖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郭志乾固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一、甘薯组长:马代夫首席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成员:刘庆昌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振臣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立明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赵海产后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房伯平遗传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谢逸萍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李洪民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永春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木泰华产后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林祖军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杨立明龙岩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新笋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十二、木薯组长:李开绵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员:张鹏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军栽培与植保研究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古碧综合研究室主任(广西大学)黄贵修栽培与植保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田益农梧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刘光华保山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十三、油菜组长:王汉中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成员:周永明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刘胜毅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官春云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吴崇友设施与设备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黄凤洪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冯中朝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李加纳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南大学)戚存扣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杜德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李根泽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吕孝林巢湖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巢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明海宜昌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十四、花生组长:禹山林首席科学家(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成员:王传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廖伯寿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万勇善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胡志超机械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冯健雄加工与综合研究室主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梁炫强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蒋相国襄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刘立峰保定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崔富华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陈永水泉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洪波阜新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十五、芝麻组长:张海洋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成员:郑永战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刘红彦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汪学德综合研究室主任(河南工业大学)赵应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汪强综合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徐桂真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吴涛阜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魏林根南昌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十六、向日葵组长:安玉麟首席科学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员:张义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赵君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妥德宝综合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黄绪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寅初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农垦科学院)谭丽萍赤峰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孙为民齐齐哈尔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甘南县向日葵研究所)山军建银川试验站站长(宁夏农林科学院)十七、胡麻组长:党占海首席科学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成员:张建平育种及种子研究室主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辉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严兴初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米君育种及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安维太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建春大同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俊山鄂尔多斯综合试验站站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宗胜平凉综合试验站站长(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八、棉花组长:喻树迅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成员:李付广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吴孔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毛树春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周亚立机械研究室主任(新疆农垦科学院)祝水金加工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杜珉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天真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李雪源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董合忠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朱朝阳阿拉尔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田绍仁鄱阳湖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俊山豫东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十九、麻类组长:熊和平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成员:李德芳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张德咏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彭定祥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王朝云设施设备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刘正初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陈收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湖南大学)周文钊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杨明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关凤芝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魏刚达州苎麻试验站站长(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黄建平伊犁亚麻试验站站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潘兹亮信阳红麻试验站站长(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二十、甘蔗组长:陈如凯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成员:许莉萍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黄诚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李奇伟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刘庆庭机械化与加工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郑传芳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张树珍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张跃彬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莫建霖机械化与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研究院)李廷化金光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郑学文湛江综合试验站站长(广东省湛江农垦局)贾应明保山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贺贵柏百色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二十一、甜菜组长:白晨首席科学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员:王华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韩成贵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苏文斌栽培土肥研究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杨骥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王燕飞栽培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孙佰臣九三综合试验站站长(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刘焕霞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甜菜研究所)王清发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二十二、蚕桑组长:鲁成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成员:向仲怀育种与蚕种研究室主任(西南大学)沈中元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张国政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胡祚忠设施与机械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廖森泰加工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顾国达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计东风育种与蚕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朱方容育种与蚕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沈卫德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苏州大学)廖先谋河池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蚕业指导站)黄平红河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许明芬苏北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蚕种管理所)二十三、茶叶组长:杨亚军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员:梁月荣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陈宗懋病虫害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阮建云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仲华深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姜爱芹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黎星辉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肖宏儒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李尚庆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安徽农业大学)尤志明宁德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王友平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李中林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二十四、食用菌组长:张金霞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成员:李玉育种与菌种繁育研究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边银丙病虫害防控研究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谭琦栽培与设施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王贺祥加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俊飚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谢宝贵育种与菌种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申进文栽培与设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宫志远加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柳林延吉综合试验站站长(吉林省延边特产研究所)魏银初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王世恒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秀荣泰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十五、大宗蔬菜组长:杜永臣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员:方智远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谢丙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喻景权栽培与营养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李天来设施工程研究室主任(沈阳农业大学)高丽朴采后与加工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崇光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邹学校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侯喜林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张振贤栽培与营养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吕中华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王玉海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肖日新海南综合试验站站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二十六、西甜瓜组长:许勇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员:伊鸿平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赵廷昌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刘君璞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吴敬学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吴明珠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孙小武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别之龙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张显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小利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焦自高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毓洪宁波综合试验站站长(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坚持和发展现代植保理念
坚持和发展现代植保理念为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刘嫔珺副厅长在2014年全省植保检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21日)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增强能力,省局与省委党校专门组织了这次全省现代植保建设专题研讨班,研讨班办得很成功,针对性很强,达到了预期效果。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培训内容丰富。
省局和省委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对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和服务保障作了精心设置、周密安排。
培训内容涵盖广、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学习氛围浓厚。
各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把参加这次研讨班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业务能力的难得机遇,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很多同志还在参加研讨之前精心准备了研讨交流文章,提高了研讨培训的效果。
三是培训成效显著。
通过研讨培训,大家加深了对当前农业发展形势任务的认识,加深了加快推进现代植保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梳理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为今年完成植保检疫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在研讨的基础上,专门召开全省植保检疫工作会议。
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我省植保检疫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推进现代植保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今年植保检疫重点工作。
刚才,杭州、绍兴、衢州、温州、泰顺等地还就统防统治整建制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和检疫执法监管等方面作了典型交流,都讲得很好,很有启发。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植保检疫工作有效推进,为现代农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2013年,在农作物病虫和植物疫情多发、重发的严峻形势下,全省植保检疫系统以推进现代植保建设为主题,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中心任务,主动服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供给、保安全、保民生,按照8810行动的总体部署,坚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创新机制,完善体系,提升能力,强化管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植保建设得到有效推进。
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保护植物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植物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加强植物保护工作,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对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旨在提高人们对植物保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食物链的起点,还能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护水源等多种生态服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植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因此,保护植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我国首部专门规定农业法律法规的法律,其中包括了对植物保护的相关规定。
该法对植物的优良品种保护、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该条例旨在推动我国新品种的培育和发展,为创新提供保护。
它规定了新品种的申请、审查、注册、保护期限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并对侵犯新品种权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法》是为了防止入侵性植物物种的传播、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而制定的。
它规定了对进出口贸易植物、种子、农产品和其他植物制品的检疫措施,并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理办法。
(四)《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该法旨在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平衡。
它规定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求,对非法捕捞、猎捕、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行为进行了处罚。
(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涉及的法规与政策较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旨在保护我国的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三、植物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植物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例如,建立了完善的植物保护法律体系,加强了植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农发[2013]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3.05.13
【实施日期】2013.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
(农农发[201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我国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以下简称病虫害)多发、重发、频发国家。
防控好病虫害是植物保护工作的主要职责,植物保护是公益性、公共性、社会性防灾减灾事业,建设现代植保体系事关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增收。
为提升我国植保防灾减灾水平,增强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处置能力,服务现代农业,现就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植保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也是植保防灾减灾的第一要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革,我国病虫害灾变规律发生新变化,一些跨国境、跨区域的迁飞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暴发频率增加,一些地域性和偶发性病虫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严重制约我国粮食持续丰收。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需要加强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增强病虫害防控能力,挖掘减损增收潜力。
(二)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施用农药仍然是重要的植物保护措施。
实现农药的科学、合理和安全使用,不仅关系到农产品数量安全,也与农产品质量密切相关。
建设现代植保体系,尽快改善病虫害监测防控手段,转变传统的防控方式,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从生产过程控制农药和有害生物毒素残留,是大力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三)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病虫害防控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用工最多、强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之一。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谁来防病治虫”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大难题。
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病虫害分散防治方式,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有利于集成应用病虫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四)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过分依赖农药的使用,导致病虫抗药性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害虫种群猖獗发生,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破坏。
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提升现代植保的物质装备技术水平,走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发展道路,促进生态文明和绿色田
园建设,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五)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构建运转高效、职责明晰、管理规范、执行有力的植保公共服务和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防控处置和执法监管能力。
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发展绿色植保技术,加强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