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41d0e1d5bbfd0a795673ac.png)
第十六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二.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组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三国灭亡顺序:①263年,魏灭蜀②266年,司马炎(晋武帝)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③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二.八王之乱1.背景: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②后来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他们势力日益强大;③西晋统治腐朽,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人民;④统治者昏庸无能(西晋灭亡的原因)2.经过:八王之乱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3.影响:中原人口大量死亡,逃往南方的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民族及路线: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一部分迁到辽宁。
2.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主要的十五个证券,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皇帝苻坚任用喊人王猛改革,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第十八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1.兴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重用。
3.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但最终未收复中原。
4.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1.含义;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2.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背景: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2.原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社会环境:社会比较安定③北人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④人为因素: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741c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7b.png)
第十六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背景时间交战方战争特点结果胜败原因意义官渡之战“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逐渐壮大200年曹操vs袁绍以少胜多曹操胜曹操善于用人;采取正确的战术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曹操率军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孙刘联合迎战曹军208年曹操vs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孙刘联军胜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军采取正确的战术;曹军不习水性;根本原因是因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统一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二.三国鼎立魏蜀吴220年221年229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称帝成都称帝建业称帝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组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三国灭亡顺序:①263年,魏灭蜀②266年,司马炎(晋武帝)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③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二.八王之乱1.背景: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②后来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他们势力日益强大;③西晋统治腐朽,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人民;④统治者昏庸无能(西晋灭亡的原因)2.经过:八王之乱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3.影响:中原人口大量死亡,逃往南方的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民族及路线: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一部分迁到辽宁。
2.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主要的十五个证券,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皇帝苻坚任用喊人王猛改革,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第十八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1.兴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b33ba2a876eeaeaad0f33044.png)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国家之间的更替灭亡)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二、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战役 (一) 三国时期前后著名战役
(二)魏晋时期著名的战役
十六国简表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改革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者: 北魏孝文帝
(在祖母冯太后的支持和指导下)
拓跋宏以身作则,改名为 元宏 北魏孝文帝简历
姓名:拓跋宏(元宏) 谥号: 孝文帝 在位:471年—499年
民族: 鲜卑族 职业:北魏皇帝 享年:32岁
主要成就: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主要措施(内容):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制度,加强经济和行政管理。
(2)迁移都城。
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文化习俗的政策。
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与汉族通婚。
3、重要意义:
(1)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改革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民族交往与交流增多,民族交融趋势增强。
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社会矛盾激化,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事件年表
五、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宗教
发展
六、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 北方人口大迁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课教学课件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课教学课件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e4372d0b4e767f5acfcee1.png)
措施:①迁都洛阳。 ②推行汉化政策。说汉语、 改汉姓、穿汉服、与汉通婚 习汉礼、用汉制。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鲜卑姓 贺赖 独孤 贺楼
祖冲之 贾思勰 王羲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
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
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 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种 变化的根本原因?
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汉姓 贺 刘 楼
材料三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 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1)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背景下进行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孝文帝改革的什么
内容?材料三与孝文帝改革哪一内容有关? (3)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
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4)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如何?
根据图示,将魏、蜀、吴、西晋、 东晋、南朝、北朝等 对号入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2670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e.png)
5.价值观: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该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进行初步的历史解释,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3.作业三:学生在作业中能够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传播与交流的途径,但对作用分析不够深入。在批改作业时,我指出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科学技术传播与交流的作用,例如对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我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加入更多的实例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3c024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7.png)
典例剖析
栏目索引
例 (2018山东青岛中考)(节选)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
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
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
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栏目索引
初中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索引
本课内容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成就斐然。在科技领域,出现了刘徽、祖冲之、贾思勰等著 名科学家;在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书法家锺繇、胡昭、“书圣”王羲 之和魏碑,画家顾恺之,石窟艺术,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 宝贵财富。
栏目索引
知识点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天文学著作 C.数学著作
B.医学著作 D.农学著作
答案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
的农学著作。
栏目索引
2.(2018北京西城期末)《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 书。其作者是 ( ) A.刘徽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锺繇 答案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 家,著有农业科技著作《齐民要术》,故选B。
知识点二 科学家祖冲之 2.祖冲之的贡献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例2 (2019辽宁铁岭昌图期末)我国在1986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银币。 祖冲之在数学上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 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B.求得圆周率为3.141 6 C.创制出《大明历》 D.制造出指南车、千里船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 了圆周率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 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领先世界近千年。 答案 A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07e83f89eb172dec63b720.png)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200年曹操和袁绍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曹操胜利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二、赤壁之战1.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利火攻;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2.经济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蜀西南三国鼎立形势图【常考点】1.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赤壁之战。
2.三国的建立:魏,220年,曹丕建立,都城在洛阳;蜀汉,221年,刘备建立,都城在成都;吴,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都城在建业。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经济基础和力量对比条件尚未成熟。
4.三国经济发展情况: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5.特别提醒: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263年,魏灭蜀。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5acde177232f60ddcca1e1.png)
一、基础自查 【朝代更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⑵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⑶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⑷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北朝
东
三 国
汉鼎 立
十六国
西 晋
东晋
北魏 宋
东魏 西魏
齐梁
北齐 北周
陈
南朝
【北方民族大交融】 1.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氐族;陕西关中。
材料二 (诏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材料二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材料中反映出他采 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孝文帝;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用汉姓。
简要指出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拓展延伸】
北魏孝文帝改革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孝文 帝积极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行汉化改革,对 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什么启示?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民族交 融有利于国家统一。以史为鉴,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 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积极开展民族交流,取长补 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优秀文化成果。
响,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表现 农业方面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改进、推广犁耕施用粪肥; 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手工业方面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 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方面
商业、城市繁荣,建康是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
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改革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综合复习课件(2024秋)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综合复习课件(2024秋)](https://img.taocdn.com/s3/m/456537a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9.png)
四个阶段:
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民族交融
一次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个方向的人口迁徙: 中原人口南迁、北方各族内迁
官渡 之战
200年,曹操与袁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 之战
三国 建立
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曹魏: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蜀汉: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孙吴: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背景 概况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 成汉,被总称为“_十__六__国__”。其中,_氐__人__苻氏建立的_前__秦__ 统一了北方
_3_8_3_年,前秦君主_苻__坚__为统一全国,进攻东晋。结果,东 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影响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_分__裂__和__混__战___局面
灭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__4_2_0_年__,东晋灭亡
概况 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_宋__、__齐__、__梁__、__陈__四个朝代,这些朝 代都在_建__康_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南__朝__”
繁荣 __宋__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轻徭薄赋, 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内容 影响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突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__民__生__为__本__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 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简介
祖 冲 之
成就
_南__朝__宋__齐__之_间___的杰出科学家
数学:①运用刘徽的方法,把_圆__周__率__精确到小数点以 后的_第__七__位_数字;②与其子合著数学名著《_缀__术__》 历法: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_大__明__历___》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课件(47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课件(47张)](https://img.taocdn.com/s3/m/852eeb5bce2f0066f53322b5.png)
草书 行书
楷书 隶书
篆书-----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留人 取生 丹自 心古 照谁 汗无 青死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上欲
穷 一千
层
里 目
楼更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发展成一门独 特的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 们欣赏,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
《洛神赋图》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 在 一些地方辟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 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
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 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 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领域 农学 数学 书法
北朝书法艺术: 魏碑体
《 龙 门 二 十 品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
顾 画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东晋的
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
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 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顾恺之 和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 洛 神 赋 图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2.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 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祖冲之 B.郦道元 C.张衡 D.贾思勰
3.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 东汉末年 B. 三国时期 C. 西晋时期 D. 东晋时期
4.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兰亭序》 B.桃花源记》 C.洛神赋图》 D.《水经注》 5.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成就最高的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祖冲之 D.郦道元 6.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33张PPT 课件.doc
![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33张PPT 课件.doc](https://img.taocdn.com/s3/m/ad8df42cb84ae45c3b358cd8.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33张PPT 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300 多年间,大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然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岀璀璨的科技文化。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那些杰出的成就呢?第 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贾思勰(xi),北魏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郡(治高阳,今属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533~544),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强调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5. 评价:6. 影响: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出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
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祖冲之环形山祖冲之星二、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生活在南朝宋齐间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
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2. 祖冲之成就(1 )、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f9725d5ef7ba0d4b733b19.png)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北朝
北魏
十六国 ( 439年,
三 西晋 (前秦) 统一黄
国 (266年、
河流域)
鼎 司马炎、 立 洛阳)
东晋
280年
(317年, 司马睿,
宋
齐
灭吴,
建康)
统一
东魏 西魏
梁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齐 北周
南朝
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魏
220年 曹丕
都城
洛阳
三政 国治 两
晋 南 北
经 济
朝民
时族
期文
化
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战争不止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南方经济发展
民族交融(迁徙杂居、友好交往、 战争冲突、政治改革)
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
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中原汉族南迁
政权分立
科
技
战争频繁
文 化
北方民族大交融
的 繁
民族迁徙
荣
江南经济发展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数学家、 天文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20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课时,共7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20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课时,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0f12b0a8114431b90dd8ab.png)
目标导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中国北朝北魏农学家,出身儒学家族,官 至高阳太守。贾思勰精通农业科学,在复兴由于 战乱而荒废的华北农业时,将旱地农业技术体系 化,于北魏末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该著作 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 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 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大明历》 (3)擅长机械制造,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
千里船等。
以民为本;注重实践;善于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与文化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书法、绘画及雕塑。
2.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 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 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3.重点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19ea4c5a8102d276a22ffb.png)
姓名: 朝代: 代表作: 地位: 主要内容 影响:
作者:贾思勰
朝代:北朝(北魏)
代表作:《齐民要术》
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主要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 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观点:强调农业 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 制宜,不误农时等。
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兰 亭 序 》 部 分
()
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
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汉字七体)
甲骨文 金文 行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隶书
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二行书 天下第三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宋)苏轼《寒食帖》(《黄州寒 食帖》)
魏碑
魏碑是指北朝的碑刻书 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 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 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 魏楷”。
代表作《兰亭序》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水经注》(小字)
板书设计 数学家
祖冲之
圆周率
科 农学家 技
贾思勰 《齐民要术》
魏
地理学家
郦道元
《水经注》
晋
南
北
书法
王羲之 《兰亭序》
朝
的
科
技
文 绘画
文
化
化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 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 ”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 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 ,领右将军。代表作《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 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何 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答案:
(1)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2) 魏主是孝文帝 具体改革措施: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实力 (3) 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地理学 农 学
项目
人物
时代
成就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数学家、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南朝 天文学 祖冲之 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家 (宋齐) 2创制《大明历》3.制造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地理学 郦道元 农 学
北朝
(北魏)
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 的地理专著。
贾思勰 北朝
(北魏东魏)
《齐民要术》,我国 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 农书,也是世界农学 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7.(2010· 贵港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 ) A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 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 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 B 响是 (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C.使北方趋于平静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项目 人 物 王 羲 之 顾 恺 之 朝 代 东 东 代表作品
书法 绘画
晋 《兰 亭 集序》 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雕塑
北 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三 政 战争不止 国 治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两 民族汇聚 晋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南 北 朝 经 南方经济发展 济 时 期 文 数学.农学.地理学. 化 书法.绘画.雕塑
_______。
改革作用:_______________。
读书学史
若北 有俗 ( 违之 孝 者语 文 ,言 帝 ) 免于诏 所朝不 居廷得 官,以 。 孝文帝的这段话 体现了改革的哪一 方面的内容?
————
《 魏 书 》
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有那些 内容?有什么意义?
项目
数学家、 天文学 家
人物
时代
成就
魏 蜀
吴
220年
曹丕
(pī)
221年
229年
刘备
孙权
建业(南京) 造船业
1、三国灭亡的顺序: 2、东晋和西晋建立的时间、人物、 都城;西晋统一的时间、标志 3、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影 响? 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5、南朝包括哪些朝代?都城在哪里?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西晋
东晋
朝代
建立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北朝
北魏 ( 439年, 统一黄 河流域)
东魏
北齐
三 国 鼎 立
西晋 (266年、 司马炎、 洛阳) 280年 灭吴, 统一
十六国
西魏
北周
东晋 (317年, 司马睿, 建康)
宋
齐 梁
陈
南朝
魏晋南北朝更替表
十六国
北朝
北魏 西魏 北周
魏 蜀
吴
西 晋
北方
南方
史海泛舟
有人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东汉是 统一的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总体上是处于 分裂状态,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倒退!”这种说法 对吗?结合今天的学习谈一谈你的理由。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三国时社会 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二、战乱不断,但民族间的交融加剧; 三、黄河流域的几次统一、南方的相对稳定为统一奠 定了政治基础;
东魏 宋 齐 梁
北齐 陈
东晋
南朝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曹操(155——220)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东汉
名称 作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名称 作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 曹操/ 袁 曹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之战 绍 胜利
赤壁 曹操/孙 之战 刘联军
孙刘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 联军 础 胜利
一、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充足的劳动力; 三、先进的生产技术;
四、各民族的共同努力;……
你是否有理想和抱负投身于西部大开发?
如有意我们应如何准备?
想一想: 魏晋南北朝时统一黄河 流域的政权有哪几个?
魏、西晋、前秦、北魏
1、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背景:①386年,_______族建立北魏;439 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___,结束了北方的分裂 局面。2)______ 已成为趋势。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加强______ 改革措施: ①迁都:494年将都城从____迁到_____。 ②汉化措施:说________;穿_______;改_______;结
时间
都城
西晋
司马炎
266年
洛阳
东晋
司马睿
317年
建康
淝
时间
交战双方
水
之
383年
战
前秦和东晋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 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2、 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战争特点
(从双方人数看)
结果 影响
1.北方人的南迁 2.自然条件 原因 3.社会环境 江 4.共同努力
1、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A、 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B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3、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 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 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 容() A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 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4、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C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 成祖迁都 5.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 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 、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 A 记述。这本书是() •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东方见闻录》 D
四、江南经济的发展也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 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 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 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有 何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历 史 使 人 智 慧
什么经验教训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 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骄兵必 败
想想看:
一 这一时期有几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我们学习过的知识中还有没有以少胜多的 战役?
巨鹿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生产) 洛阳、 水利 成都、 蜀锦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词中的“三国” 是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 (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南 地 区 的 开 发
1.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2.开垦了大片荒地。 表现 3.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育秧移栽。4.小麦种植推广到江 南,麦稻兼作。5.手工业显著发展。6商业繁荣,建康成 为大都市。 作用 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古为今用
江南经济的开发对于今天我国西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何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