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润物春雨细无声-word
【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
![【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d51e23380eb6294dc886c21.png)
【古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诗中将春夜喜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
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
这首《春夜喜雨》,将雨描绘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还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欢喜之情。
从欢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会春色满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5b4ef95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a.png)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1. 引言1.1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轻拂着大地,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春雨细细密密地洒落在万物之上,滋润着每一个生命。
这种微妙而细致的力量,正是春天最美好的馈赠。
春风暖化雨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共同促进了万物的生长和繁盛。
在这个季节里,植物迅速生长,鲜花盛开,生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春风暖化雨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它们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和丰盛。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种珍贵的自然恩赐,让其永远存在下去,为我们带来无穷的喜悦和祝福。
愿春风暖化雨永远陪伴着我们,让生命在它们的滋润下绽放出最美丽的色彩。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欣赏和享受春风暖化雨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春风暖化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希望和活力,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
愿春风暖化雨永远伴随着我们,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生机和梦想。
2. 正文2.1 春风和煦,暖化大地春风和煦,暖化大地,是春天最令人期待的景象之一。
随着冬季的离去,大地开始渐渐回暖,春风拂过,带来了温暖和生机。
春天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春风和煦,不仅让人们感到舒适,还对大地上的万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春风的吹拂带走了冬季的寒冷,让大地渐渐恢复生机。
植物们开始吸收春风中的养分,生长茁壮,花朵争相绽放。
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春天的舞蹈。
春风和煦,也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希望。
漫步在春风中,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温暖,看着大地上万物复苏的景象,心情也会变得愉快起来。
春风的温暖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春风和煦,暖化大地,是春天独特的魅力所在。
它让大地充满了生机,为万物生长提供了温暖的环境。
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希望,让生活充满了美好和幸福。
让我们珍惜春风,感激春天的馈赠。
愿春风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灵,让生命更加美好。
2.2 春雨细腻,润物无声春雨细腻,润物无声,是春天里一种温柔而细腻的表现。
《春雨润物细无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雨润物细无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36482d581b6bd97e19ea04.png)
春雨润物细无声——记教子有方的刘伯承元帅干部子女,尤其是高干子女,如稍不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就容易滋生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即使不掌握本领,也能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由的生活。
对这种现象,刘伯承早有察觉,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当普通一兵,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掌握一种或几种本领,长大以后独立生活,靠自己的本领吃饭,而不是靠父母的功劳过日子。
建国初,刘帅率军进入大西南。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便将他们留在北京。
每次因公回京,总忘不了叮嘱一番。
有一次刘帅回京开会,尽管时间紧迫,她还是在吃午饭的时候把儿子太行和女儿密群叫到自己的住处,要兄妹俩读一篇讲述一位父亲在儿子犯罪被判刑后,悔恨自己没有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文章,题目叫《审判后的谈话》,还让他们谈了自己的体会。
刘帅曾说“我们是打扫舞台的,把三座大山推倒就是把舞台整理好,创新要靠你们,你们要想唱好戏?就要好好学习,要有真本事”“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学习,”他还结合自己在苏联的学习经历谆谆教导:“当初我在苏联学习时,尽管汉语的水平较高,但俄文连字母都不认识,但我只有一个念头:学,刻苦的学!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学一百遍。
”刘帅的话,每一个字都震撼着孩子们的心,他们决心刻苦学习。
有一次,太行不仅没有完成父亲留下的背诵任务,还把书中的一页撕去了半页。
刘帅发现后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拿出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上读过的书给儿子看,这些书籍的质量很差,用的年头又久,但都平平整整,书中有不少眉批,还有不少粘贴的地方,看起来仍十分清楚。
他就此教育孩子:“叔是一位百问不厌的老师随便你问他多少次,他都不会生气发火,总是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
你要爱惜书”说完,便将太行撕掉的半夜用白纸补上粘好,用毛笔一笔一画地把缺页的内容写上去。
小儿子刘蒙解放初期生于南京。
刘帅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上进,从而留下“士别3日当刮目相待”的佳话,就给儿子取名“阿蒙”。
春夜喜雨古诗意思
![春夜喜雨古诗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fa9cf0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0.png)
春夜喜雨古诗意思春夜喜雨古诗意思《春夜喜雨》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把春雨“润物”的事迹写得惟妙惟肖。
下面是关于春夜喜雨古诗意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古诗《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古诗的意思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春夜喜雨》文本解读开头两句可以说是起得平平,没有什么惊人的语句。
这似乎是一个缺点。
但是联系全诗,却似乎又不这样简单。
因为这首诗,不像杜甫的许多诗那样抒发强烈的激情,而是表现一种默默的、无声的、自我体验的温情的。
题目叫“春夜喜雨”。
春雨,是表现的对象;夜,提供了感觉的特殊条件。
喜才是全部感情的主线。
但是,全诗中没有“喜”字,着力表现的是无声的喜。
因为是无声的,因而更加是内心深处的。
喜,是因春雨而起,但是,这雨又恰恰是又在夜里。
夜里的雨和白天的雨是不一样的,它是看不见的。
所以第二联就写这个看不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随着风,一般应该是有声势的,但是这里却是“潜入”的小雨,偷偷的,无声无息的。
接着是“润物细无声”,不但看不见,而且听不到。
感官无法直接感知,可是诗人还是感觉到了,凭着敏感的想象罢。
关键词是“细”和“润”。
这就让读者感受到了,这春雨的特点是:是细,是小,是微,细微到视觉和听觉都不能感知,但是诗人还是感觉到了。
这表现的是什么感觉?过细的感觉,“润”的感觉,不用看,也不用听,外在感官不可感,却流露出了内心感受的喜悦的特点。
所“润”之物,当然是植物——农作物。
说的是物被滋润,表现的却是心的滋润。
无声的微妙胜过有声。
只有心灵过细的人,才能感觉到这本来是不可感觉的感觉;只有具有精致的内在感受力的诗人,才能有这种独享的喜悦,为生命看潜在的生长而默默暗喜;只有关切国计民生的'人,才能为一场无声的细雨感到由衷的欣慰。
春雨润物细无声作文
![春雨润物细无声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88d5a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8.png)
春雨润物细无声作文
微风一吹,感觉春天真的来了,天空都蓝得让人心旷神怡。
雨
滴就这么悄悄地落下来,好像天空在跟大地说悄悄话一样,把土地
都滋润得软软的。
你闻闻,那土的味道,多清新啊,就像刚睡醒的
孩子一样,充满活力。
池塘那边,柳条儿随风摆动,像是在跟春雨打招呼。
雨滴在叶
子上蹦跶,一闪一闪的,然后“咻”地一下滑进池塘里,水面就荡
起了一圈圈的小涟漪,好像池塘都在开心地笑呢。
田野上,那些麦苗绿油油的,看起来好精神啊。
春雨像细细的
丝一样,轻轻地拂过每一棵麦苗,把它们从冬天的寒冷里解救出来,给它们带来了春天的温暖。
麦苗们高兴得摇头晃脑的,好像在说,“谢谢春雨,你真好!”。
城市里的街头巷尾,人们打着伞匆匆走过。
雨滴打在伞上,
“嘀嗒嘀嗒”的,听起来好清脆。
人们抬头看看天,脸上都露出了
笑容,好像在说,“哎呀,这春雨来得真好,春天终于来了!”。
晚上在书房里看书,外面的春雨还在下。
雨声跟书页翻动的声音混在一起,听起来好舒服啊,就像是一首好听的歌。
春雨润物无声的诗句
![春雨润物无声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6ea0db3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9.png)
春雨润物无声的诗句
哎呀呀,说到春雨润物无声的诗句,那可真是不少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这句诗写得多妙啊!就好像那春雨是个特别懂事儿的小精灵,知道什么时候该来滋润大地。
你想想看,春天来了,万物都等着被唤醒呢,这时候春雨就悄悄地来了,是不是很神奇?
还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哇,这春雨就像是个蹑手蹑脚的小天使,趁着夜色偷偷地来,默默地滋润着万物,一点声音都没有。
就好像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轻轻给你盖上被子一样,那么温柔,那么体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的这句诗把春雨比作了酥油,那得是多细腻多滋润呀!远处看那草好像有了一点绿色,走近了却又好像没有,这种朦胧的感觉,不正是春雨带来的独特魅力吗?
我记得有一次,我走在春雨里,那雨滴轻轻地落在我的脸上,痒痒的,感觉特别舒服。
我就站在那里,静静地感受着春雨的滋润,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宁静,那么美好。
春雨啊,它不像夏天的雨那么猛烈,也不像秋天的雨那么萧瑟,更不像冬天的雨那么冰冷。
它就是那么温柔,那么无声地滋润着大地,让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不就是春雨的魅力所在吗?它悄无声息地来,却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美好和惊喜。
它让大地复苏,让花草树木茁壮成长,让我们感
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所以啊,我们真应该好好地珍惜每一场春雨,好好地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滋润和温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6f4b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7.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摘要:一、诗句背景介绍1.诗人简介2.《春夜喜雨》诗篇背景二、诗句意境解读1.随风潜入夜2.润物细无声三、诗句艺术特点1.对仗工整2.音韵优美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四、诗句所传达的思想感情1.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寓言式表达:滋润万物的默默奉献精神五、诗句启示与价值1.无私奉献,关爱他人2.注重细节,润物无声正文:《春夜喜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绘春雨的诗歌。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春雨的柔和、滋润与默默无闻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这句诗的意境及其艺术特点。
首先,从诗句背景来看,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关注国家民生为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而《春夜喜雨》正是他寓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春雨滋润万物的欣喜之情。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绘了春雨随着夜色悄悄降临,滋润大地万物的过程。
其中,“随风潜入夜”表现了春雨降临的悄然无声,与风同行,不张扬地滋润大地;“润物细无声”则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无微不至,使万物在悄然无声中得到滋润。
这两句诗通过对仗工整的形式,以及音韵上的优美,展现了春雨的韵味。
在艺术特点方面,这两句诗通过对仗工整的形式,展现了诗句的音韵美。
同时,诗人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到对春雨的描绘之中,实现了情景交融。
此外,诗句中的“随风”与“润物”还具有寓言式表达的意义,象征着一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以及注重细节、润物无声的精神品质。
总的来说,杜甫的这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特点,传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无私奉献、润物无声的价值观。
《春夜喜雨》全诗赏析
![《春夜喜雨》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e7033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c.png)
《春夜喜雨》全诗赏析《春夜喜雨》全诗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夜喜雨》全诗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1.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
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评解】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
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fe1bd6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a.png)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温暖而美好的季节。
春风吹拂着大地,带来了温暖与生机。
暖化的春风无声无息地润泽着万物,让生命复苏,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喜悦。
春天的雨水也是春天的一大特色。
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大地,给花草树木带来了生命之源。
春雨洗涤着尘埃,洗净了心灵的杂念,让人感受到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春风暖化雨,真如一位慈母般,默默地呵护着万物,给予它们温暖和滋润。
春风吹拂过的大地,草木都会迅速地生长起来。
树叶展开了嫩绿的枝叶,花朵开放了娇艳的花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春风的呵护下,田野里的禾苗也会茁壮成长,农田里的庄稼会丰收。
春风暖化雨给万物带来了无穷的生机与希望。
春天的阳光明媚,给人们带来了温暖与活力。
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大地上,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阳光下嬉戏玩耍,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漫步在林荫道上,老人们晒着太阳悠闲地聊天。
春天的阳光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激情与乐趣。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行人们走在路上,会看到路边的杨柳枝儿摇曳生姿,鲜花盛开,鸟儿在枝头唱歌。
远处的田野,春播的庄稼,一片翠绿。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也是人们活力四溢的季节。
春天的来临,给大自然带来了勃勃生机的也带给了人们心情上的愉悦。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温暖了人们的心灵,尘埃沉淀了,人们的压力放松了,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
很多人喜欢在春天里出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或者和亲友一起郊游,或者去花坛赏花,或者跟着潮流一起踏青,春天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天给了我们一片美丽的天空,一段温馨的故事。
春天的大地上,万物复苏,繁花绽放。
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
春天是一个希望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憧憬。
春天的美好让人心驰神往,期待春天的尽情降临。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a5c333c0a1c7aa00b52acbc9.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译文] 随着暖风悄悄地在夜色中降临,滋润着世间的万物丝毫也不吵闹。
[出典] 杜甫《春夜喜雨》注: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注释:1.好雨:指春雨。
2.乃:就,马上。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乡间小路。
7.俱:全,都。
8.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9.独:独自,只有。
10.晓:早晨。
11.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12.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13.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3、译文1: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滋润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使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译文2:好雨就像知道时令和节气的需要,正当春天需雨之时它就来到了。
随着暖风悄悄地在夜色中降临,滋润着世间的万物丝毫也不吵闹。
田间的道路被乌云笼罩得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灯火在明亮地燃烧。
待到天亮时再看那被浸湿了的百花,锦官城中的鲜花啊是那样沉重而又妖娆。
4、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
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
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
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61f4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9.p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
摘要:
1.诗词背景介绍
2.诗句含义解析
3.诗词赏析
4.结论
正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这首诗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寓示着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下面,我们来详细赏析这首诗。
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绘的是春天的夜晚,春风悄悄地吹过,滋润着大地万物。
这里的“随风潜入夜”意味着春风在人们不知不觉间来到,而“润物细无声”则表达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腻和温柔。
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意境优美、和谐,令人陶醉。
从诗句的含义来看,杜甫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风和春雨的滋润使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诗人借用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同时,诗句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的品行的赞美,即做事细腻、不张扬,默默地奉献。
在诗词赏析方面,这首诗以意境优美、寓意深刻而著称。
诗中的春风和春雨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对和谐社会的期许。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寓于诗中,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
受到诗人的情感。
综上所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首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的唐诗。
诗人杜甫通过对春风和春雨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春雨润物细无声
![春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f1dfe60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9.png)
春雨润物细无声春雨润物细无声,这是一句经典的成语,意思是春雨的滋润是细微而无声的。
春雨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不仅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人们心灵带来了宁静和安详。
春雨润物,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体味那细微无声的力量。
春雨润物细无声,正如春天时节的细雨,淅淅沥沥的小雨悄悄地落在大地上,点点滴滴地滋润着万物。
春雨润物的确是非常细致而且悄无声息的。
在雨水的滋润之下,大地万物开始变得生机盎然,太阳也逐渐露出了笑脸,因为大地处处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春雨润物细无声,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春天来了,大自然开始万物复苏,一切都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
然而这些变化却是那么微妙,那么细致,以至于我们常常都没有留意到。
正如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一样,春雨在细细的滋润着万物,改变着大地。
春雨润物细无声,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一种修行的境界。
修行者可能需要静心,去感知那些非常微妙的改变,从而去提高自己的境界,以便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态度,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只有在安静中,才能领悟到世界上细小而重要的事物。
春雨细如丝,但它的力量是强大的。
它可以滋润大地,滋养万物,改变世界,改变人心。
春雨润物细无声,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美德,一个品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很多时候都需要用一种微妙的力量去解决。
有时候,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喧嚣,只需要细心的呵护和细小的改变,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我们细细体味,细心打磨的,而不是大张旗鼓和急功近利的。
细心的观察生活,细心的对待他人,细心地呵护大自然,每一个微小的行为都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人们需要用一颗细腻的心去面对生活,去观察生活,才能真正领会“春雨润物细无声”这句话的内涵。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体味那细微无声的力量。
春雨润物细无声这句话,传达的是一种微妙的力量,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一种温暖而细腻的情感。
2018-2019-高考满分作文善行如雨,润物无声-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8-2019-高考满分作文善行如雨,润物无声-优秀word范文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21bd7449a45177232f60a2b3.png)
2018-2019-高考满分作文善行如雨,润物无声-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高考满分作文善行如雨,润物无声如果善行像春雨,自然润物而无声,但若善行像暴雨,它带来的只有破坏。
——题记富翁善行,可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君不见,他“为人慷慨”?殊不知,他“热心于慈善事业”?而且看到他人家境贫寒,就“同情”起来,要捐助那些人,但是,我们也透过材料可以看出,善行若如雨,润物方无声。
善行,会带给人心灵的滋润,但如果方式不当,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会伤害别人,我们行善,不应该只是要获得心灵的满足,而是要让援助者真正得到帮助。
行善,不仅是一种爱心,更是一种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么它会润物新无声。
讲究方法的行善,会更能打动受捐者。
从这点来说,我不由得想起浙江大学的“资助”形式,在浙江大学里一直都保留着资助贫困生的传统,学校“行善”时,把贫困生聚集在一个房间,统一派发助学金。
这样做虽然资助了贫困生。
但也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而后来,学校发现这种做法虽好,却不能让受捐者接受,于是从201X年开始,他们改变了资助方式,直接把钱打到学生的卡里。
浙江大学这样做,不仅帮助了贫困生,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能更自信地完成学业。
这种帮助,显示出了学校的人文情怀,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怀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
浙江大学改变捐助方式,令人欣喜。
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人们至今仍然对雷锋称赞不已?很简单,就是因为雷锋能默默地为社会付出,不求回报。
这样的善,更容易打动人心,更会持久。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解释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dfda66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f.png)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解释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润物细无声全诗解释如下:
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母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高中作文
![母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高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bd31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5.png)
母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高中作文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许多事情如同繁星点点,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然而,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母亲那如春雨般无声的爱。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床上,我揉着惺忪的睡眼,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
厨房里传来母亲忙碌的声音,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熟悉的交响曲。
我走进厨房,看到母亲正站在炉灶前,系着那条已经洗得有些褪色的围裙。
她的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几缕发丝不听话地垂在脸颊旁。
母亲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专注和温柔。
“快去洗漱,早餐马上就好。
”母亲头也不回地说道,手中的铲子不停地翻动着锅里的鸡蛋。
我洗漱完毕回到餐桌前,一份丰盛的早餐已经摆在了我的面前。
金黄的煎鸡蛋、热气腾腾的牛奶、还有刚刚烤好的面包,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多吃点,上午才有精力学习。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牛奶往我面前推了推。
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早餐,母亲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吃完早餐,我背起书包准备去上学。
母亲拿着一件外套追了出来,“今天可能会变天,把外套穿上。
”我嫌麻烦,嘟囔着:“不用了,妈,我不冷。
”母亲却不由分说地把外套塞到我手里,“穿上,听话!”我无奈地穿上外套,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一整天,天空都阴沉沉的,到了下午,果然下起了雨。
同学们都在抱怨天气的变化,而我却暗自庆幸自己听了母亲的话带上了外套。
放学的时候,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我走出校门,远远地就看到了母亲的身影。
她站在雨中,手里拿着一把雨伞,身上的衣服已经被雨水打湿了一部分。
“妈,你怎么来了?”我惊讶地问道。
“怕你淋雨感冒,来给你送伞。
”母亲说着,把雨伞递给我,然后接过我肩上的书包。
回家的路上,母亲一直把雨伞往我这边倾斜,自己的半边身子却暴露在雨中。
我几次想要把雨伞移过去,母亲都阻止了我,“你别淋着,妈没事。
”回到家,母亲顾不上换衣服,就钻进厨房准备晚餐。
春夜原文、翻译、赏析
![春夜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d097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8.png)
春夜原文、翻译、赏析春夜原文、翻译、赏析春夜原文、翻译、赏析1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春夜原文、翻译、赏析2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翻译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
喧闹声惊起林间宿鸟,掠过林子穿飞而去,而花香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
注释裴回:即徘徊。
赏析虞世南虽然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是他的作品具有一种不可否认的艺术魅力。
他能够将各种陈旧的要素组织起来,产生新的效果,这种能力是其他宫廷诗人所缺乏的。
在宫廷诗的受限制的美学范围,这可能是最值得赞赏的形式了。
这首诗表现了这位宫廷诗人对于外界的偶然事件及刹那间的美的注意。
在最重要的对句技巧上,虞世南超过了大多数同时代人。
他描写一对鹤:映海疑浮云,披涧泻飞泉。
在第二句诗里,这对鹤变成从溪涧飞泻下来的白沫四溅的瀑布,表现了一种近于马罗尼式的新巧。
有时,将陈旧要素进行新奇处理的愿望,使得诗人对自然界进行敏锐的观察,从而产生出精彩的对句。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1294ef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6.png)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摘要】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天的温暖和雨水的滋润,让大地逐渐苏醒,生机勃勃。
春风和雨水共同促进了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和茁壮发育。
虽然春风暖化雨无声无息,却是自然界最为重要的生命力量之一。
我们应该珍惜春风暖化雨所带来的恩惠,保护好地球环境。
春风暖化雨让大地生机盎然,让万物茁壮成长。
它是大自然最为精妙的调和之音,其力量是无穷的。
让我们共同感受春风暖化雨的魅力,珍惜这份宝贵的恩赐,努力保护和爱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春风暖化雨,是大自然最为精妙的调和之音,让我们心怀感激,共同呵护这美好的自然恩赐。
【关键词】关键词:春风、暖化、雨水、润物、温暖、滋润、生长、自然、生命力量、地球环境、保护、调和。
1. 引言1.1 春风的温暖春风的温暖是春天最令人感到舒适的一种存在,它像是大自然的拥抱,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随着冬季的结束,春风开始吹拂大地,带来了温暖和生机。
春风的温暖逐渐融化了冰雪,唤醒了冬眠的动植物,让整个世界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风的温暖还带来了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在春风的吹拂下,树木抽出嫩绿的新叶,花朵竞相绽放,百鸟高歌。
春风的温暖让人们感到愉悦和幸福,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暖而美好。
春风的温暖还让人们心情愉悦,精神振奋。
在春天到来的那一刻,人们都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仿佛一切都变得可能。
春风的温暖让人们感到充满活力和动力,去追逐梦想,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春风的温暖是春天的象征,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让我们珍惜春风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享受生命的美好。
1.2 雨水的滋润雨水的滋润是春天里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春风的温暖吹拂,雨水的降临给大地带来了欢欣和活力。
雨水滋润着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宝贵的水分和养分。
每一滴雨水都像是大地的呼吸,让大地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在春雨的滋润下,绿草如茵、百花争艳,树木葱茏生长。
农田里的庄稼在雨水的滋润下长势喜人,农民们也因此希望今年的收成会更加丰收。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https://img.taocdn.com/s3/m/384b6d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c.png)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摘要】春天来了,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风带来温暖,唤醒大地的沉睡。
春雨滋润万物,悄悄地为花草树木注入活力。
春风雨润,生机盎然,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天的声音与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无限的宁静与安详。
春天的温暖与润泽让人感到无比舒适与幸福。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无处不在,滋养一切生灵,让生命焕发出勃勃活力。
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神奇,让心灵得到治愈,让生活充满了希望和阳光。
愿我们珍惜春天的恩赐,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关键词】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温暖、滋润、生机、声音、气息、润泽、力量、滋养、生灵、美好、神奇、感受。
1. 引言1.1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
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温暖的春风和细雨,无声地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
春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了一丝微笑的温暖;春雨轻柔地洒落在土地上,滋润着干枯的树木和花草。
春风雨润,使得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万物都在这片柔软的温暖中茁壮成长。
春天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动听,似乎在述说着生命的绚丽和奇妙;春天的气息是那样的清新宜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花香和绿意之中。
春天带来的温暖与润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也让人心生感激和敬畏。
春风暖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是那样的温柔而坚定,它在无声无息中滋养着一切生灵,让大地更加美好而繁荣。
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神奇,珍惜这一切带给我们的喜悦和感动。
愿春风雨润,滋养一切生灵,让世界充满爱与美好。
2. 正文2.1 春风带来的温暖春风带来的温暖,是春天最令人期待的感受之一。
随着冬季的离去,春风轻轻拂过大地,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在春风的吹拂下,冰雪开始融化,大地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
树木发芽,花朵绽放,生命在春风中重焕活力。
春风带来的温暖不仅体现在大自然中,也温暖了人们的心灵。
在冬日的寒冷中,人们期待着春风的到来,盼望着温暖的阳光可以照耀大地。
当春风吹过,带来了阳光和温暖,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润物春雨细无声引言新的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的理念,要求老师摒弃以师为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学习祖国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丽。
基于此,《雨说》一课的教学,基本设计理念是以读带讲,以品促情,以语言品味和思维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感情。
背景《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口气,向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是一首现代诗,诗的语言接近口语,蕴藏着大量浅易明白的意象,整首诗的风格轻柔、喜悦、亲切,充满童真童趣。
按照过去的教法,可能是教师让学生走马观花的通读诗歌,然后就是教师问学生答的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这样,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学生的答案也符合标准。
可是,由于过分突出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很难让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探索和感悟;而生硬的接受老师的思想,使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至于对文本语言的魅力,就更无从有什么深刻的体味了。
新课程标准让笔者明白,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位,还学生以最大的思维发展空间,教师应似飘洒的春雨,适时点拨和启发,以高超的教学魅力不着痕迹的启迪学生心智,滋润学生心田。
实施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吧。
(多媒体:播放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师:欣赏了优美的歌曲,老师想问大家,这首歌歌咏的对象是什么?从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这首歌是唱春雨的。
生:我从歌里感受到了春雨的轻柔,因为歌里唱“春雨蒙蒙地下”,那一定是很柔美的,不像夏天的雨那么粗暴。
生:我听了这首歌之后仿佛看到了杨柳在雨中拂动,杏花、桃花都开了,在雨中娇艳欲滴。
师:是啊,蒙蒙的春雨滋润了大地的花草树木,听,“唰──唰──唰──”,这是春雨在说悄悄话呢,她在说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吧。
(多媒体显示课题──雨说)(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优美动听的歌曲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诵读诗歌,体验情感老师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背诵完毕,学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鼓励,不过,老师可不愿意做个糊涂虫哦,老师想请同学们对我刚才的背诵做做评价,好吗?(生踊跃举手,争相回答。
)生:我觉得老师的朗读真是Very good!师(笑):洋文啊?Thank you!Thank you!(众生笑)生:我觉得老师你真了不起,这么长的诗能一字不错的背下来。
师:老师的记忆力可没有同学们强了,你们背起来会比老师更流利,更迅速啊。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春天蒙蒙的细雨中。
师:同学们的夸奖让老师脸红了哟,那么,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比老师还要好,不信试试?(学生自由朗读)(评: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身的示范,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师(示意学生停下):看刚才大家读得多带劲儿,谁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华?可以选择你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朗读。
其他同学要注意听,看他读得怎么样,待会儿要做出评价。
(点人朗读)生: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节。
(朗读)师:好,对这位同学的朗读大家觉得怎么样呢?谁来评评?生:我觉得他朗读的声音比较清晰洪亮,停顿也把握得比较好。
生:我觉得他在语气上读得还有所欠缺。
读得平淡了一些。
师:那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生:我觉得开头几句是说在冬天等待春的来临,应该读出对春雨的渴盼,最后一句,在万物需要的时候,春雨来了,要读出自豪,欣喜。
师:说得好。
那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生朗读,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为他鼓掌。
)(点人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诗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边听示范朗读,边欣赏画面。
(多媒体显示诗歌配乐配画面朗读)学生齐读诗歌。
(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教学应该突出朗读。
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情感。
)三、品读语言,感受意境师: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于凝练的语言中透出丰富的意象。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品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诗,看看读了这几句诗后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先小组里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好,看同学们讨论得多热烈,谁把自己精彩的品读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说得很精彩。
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读了这节诗后,我的脑子里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春雨细细密密的从天际飘下,就好象是丝线把天和地连在一起,春雨温柔的召唤着孩子们。
师:说得好,继续!生:“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说明春雨的特点是和其他季节的雨不一样的,她是那么温柔可亲,没有电闪雷鸣。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啊,那么,谁能说说其他季节的雨是什么样的呢?生:夏天的雨是急骤的,伴随着电闪雷鸣,让人觉得恐怖。
生:冬天的雨是寒冷的,冷雨凄风让人不敢出门。
师:能这样品读,很好。
生:读了这几句,让我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春》里写雨的句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师:能注意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很好。
(评: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积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生:我喜欢第五节,读了这节后我仿佛和小伙伴一起在细微的春雨中嬉戏,看见放牧的草场已经绿绿的了,溪水叮咚作响,雨点打在池塘里,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鱼儿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柳丝垂在水面,美丽极了。
(学生为他精彩的描述情不自禁的鼓掌)师:你说得太有诗情画意了,让老师也为之陶醉。
继续,老师相信会有更加精彩的描述。
生:我喜欢第七节,我觉得这一节用拟人手法,写得很形象。
师:说具体。
生:“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弯”字形象的写出了柳条在春雨中随风飘动的样子,“石狮子笑出了泪”是说石狮子沾满了雨点,“小燕子笑斜了翅膀”一个“斜”字形象的写出了小燕子在雨中斜飞的样子。
师: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好。
老师想考考大家,能不能仿照这段句式,另写一种事物,体现春雨中该事物的情态?(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生:桃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啊。
生:田野见了我笑彩了衣啊。
生:禾苗见了我笑出了头啊。
(评:学以致用,突出创造性思维,加强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
)师:能够联想,灵活运用,很好。
还有没有谈自己的理解的?生:我读了第一节,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冬天,大地都被霜冻了,水面结了冰,看不见鱼儿灵活游动的身姿,草都枯黄枯黄的没有一丝生机。
师:是呀,所有的一切,在寒冷的冬季最盼望什么?生齐答:春天。
师:对,在这样的时刻,春雨来了,来探访四月的大地,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的哪句诗?生齐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那么,你心目中的春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用“……的春雨”说说你对春雨的理解。
生:我心目中的春雨是善解人意的春雨。
生:是温柔亲切的春雨。
生:是乐观勇敢的春雨。
生:是活泼快乐的春雨。
师:哦,原来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春雨是这么的惹人喜爱啊,她就像是一位爱的使者,悄悄的给大地带来生机,给孩子带来欢乐,诗的题目是《雨说》,雨对谁说的?生:对人说的。
生:刚才这个同学回答的不够具体,应该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雨告诉你的吗?生:标题下面有副标题。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的,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评:通过学生评说,展现春雨的多层面意义,培养学生多方面感受、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师: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那么,也让我们对雨说几句话吧。
生:我想对雨说,你是爱的天使,你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花儿有了你才娇艳,树木有了你才茂盛,杜甫用诗赞美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我想对雨说,我想投进你细腻的怀抱,接受你温柔的抚摩。
师:同学们的发言本身就是一首首的诗,让老师陶醉了。
师:经过了以上对诗的品读,大家一定已经了解了读诗的方法,诗歌重在朗读,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应该透过凝练的语言体味丰富的意象,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人的情感。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一首诗的朗读。
(多媒体显示《再别康桥》朗读)(学生被其声情并茂的朗诵所折服,听完后自觉鼓起了掌)师:读得怎么样?生(异口同声):好!师:自己试着读读吧。
(学生出声朗读)师:这节课的时间也要到了,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呢?生:我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感受到了春雨的可爱。
生:我知道了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
生:我知道了读诗应该根据诗句了解丰富的画面,抓住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评:以课文为例子,学会阅读的方法,授生以渔。
)师:一课一得,学有所获,老师为大家高兴。
希望大家能够用课堂上领会到的方法去指导我们的课外阅读。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里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
(多媒体播放音乐《春雨蒙蒙地下》,本节课结束。
)收获与反思1.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绝对不是来自老师的自我展示,而是学生内在潜力的最大程度的发挥,要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能让学生做老师的应声虫和教材的奴隶。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课堂应该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之中张扬学生个性,深刻理解文本。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依托,发掘文本内在的思想道德教育潜力,既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彰显人性关怀,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又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
因而,文学作品的教学中重视对优美语言的品读和赏析,切实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当是处理作品的关键。
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而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优美语言上来,这该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吧。
3.课文是例子,重在一课一得,通过例子得到阅读的方法,积累阅读的经验,以此指导学生更广阔范围的阅读行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就在于此。
而课堂教学也是教无定法,学无定规的。
愿沐课程改革之春雨,显课堂教学之生机。